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3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验小波变换和改进S变换结合的电能质量检测与识别方法
1
作者 李宁 王茹月 朱龙辉 《电气传动》 2024年第5期26-33,72,共9页
为分析不确定干扰因素影响下的实际电力网络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经验小波变换(EWT)和改进S变换相结合的电能质量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利用EWT联合归一化直接正交(NDQ)算法和奇异值分解(SVD)算法准确提取调幅-调频分量的频率... 为分析不确定干扰因素影响下的实际电力网络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经验小波变换(EWT)和改进S变换相结合的电能质量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利用EWT联合归一化直接正交(NDQ)算法和奇异值分解(SVD)算法准确提取调幅-调频分量的频率、幅值和时间参数,另一方面考虑到EWT算法在高噪声环境下瞬时幅值波动的问题,引入改进S变换提取高噪声干扰下的电能质量扰动时频信息,最后,基于EWT和改进S变换提取的扰动特征向量,利用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分类器实现扰动类型的精确识别。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复合扰动识别分类时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3.23%,且能够准确识别4种实测扰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扰动检测识别 经验小波变换 快速多分辨率S变换 改进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附加阻尼的水轮机调速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2
作者 刘志坚 自超 +3 位作者 李鹏程 郭成 刘杰 黄伟 《电气传动》 2024年第2期3-11,共9页
针对水轮机调速系统引发电力系统发生超低频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调速侧附加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阻尼转矩法,分析得出水轮机调速系统产生的负阻尼是造成电力系统发生超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其次,推导调速系统的阻尼转矩系数表达式,证... 针对水轮机调速系统引发电力系统发生超低频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调速侧附加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阻尼转矩法,分析得出水轮机调速系统产生的负阻尼是造成电力系统发生超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其次,推导调速系统的阻尼转矩系数表达式,证明该系数与水锤效应时间常数及调速器PID参数密切相关;然后,依托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在系统调速侧引入正阻尼补偿,并采用灰狼优化算法整定调速器PID参数,以进一步改善系统阻尼特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单机、四机两区域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改善调速系统的阻尼特性,有效抑制超低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振荡 水轮机调速系统 附加阻尼控制 阻尼转矩法 参数整定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运行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敏 刘可真 +3 位作者 赵庆丽 陈镭丹 姚岳 赵雄 《电气传动》 2024年第2期41-48,81,共9页
“双碳”目标下,电力能源系统需要逐步向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综合能源系统(IES)是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对IE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储能并网和多目标优化等方面,智能算法是处理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随着模型复杂... “双碳”目标下,电力能源系统需要逐步向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综合能源系统(IES)是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对IE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储能并网和多目标优化等方面,智能算法是处理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随着模型复杂化,传统的智能算法存在收敛性差、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基于此围绕IES经济、环保与稳定运行目标,构建了考虑经济性、环保性及出力不平衡性3个指标的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IES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以3个指标最优为目标搭建了IES模型;其次,采用隶属度函数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确定权重系数;最后,引入粒子浓度评价算子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系统在单一目标和多目标情况下的运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改进算法显著提高了收敛速度,有效避免了粒子陷入局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经济调度 节能环保 粒子浓度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动态滑动窗口的锂电池参数辨识与SOC协同估计
4
作者 朱业 陈渊睿 +1 位作者 陈阳 王镇霖 《电气传动》 2024年第2期12-20,64,共10页
锂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计,但是传统的电池模型和SOC协同估计在噪声干扰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针对噪声干扰下SOC协同估计问题,首先对电池的最大可用容量和电池开路电压(OCV)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锂电池SOC... 锂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计,但是传统的电池模型和SOC协同估计在噪声干扰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针对噪声干扰下SOC协同估计问题,首先对电池的最大可用容量和电池开路电压(OCV)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锂电池SOC—OCV的曲线特性。然后研究了噪声干扰下的在线模型参数辨识和SOC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动态滑动窗口的双粒子群协同优化参数辨识(TCPSO)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SOC估计最大误差小于1%,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在线参数辨识,并且在抗噪性能和SOC估计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现有协同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状态估计 噪声干扰 参数辨识 双粒子群协同优化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二次型迭代逼近法的电力系统电压鞍结分岔点识别
5
作者 张俊林 倪良华 +2 位作者 孙嘉 吕干云 张金华 《电气传动》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实现负荷增长过程中电力系统鞍结分岔点(SNB)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一种直接计算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点的二次型迭代逼近方法,基于系统中PQ节点输出的PV曲线为近似二次型的特点,在节点功率平衡方程中引入负荷增长参数,运用复合函数求导法... 为实现负荷增长过程中电力系统鞍结分岔点(SNB)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一种直接计算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点的二次型迭代逼近方法,基于系统中PQ节点输出的PV曲线为近似二次型的特点,在节点功率平衡方程中引入负荷增长参数,运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就功率方程进行两次求导,理论推导节点电压对负荷参数的一阶、二阶导数表达式,由此确定PV曲线二项式,依靠顶点坐标确定电力系统鞍结分岔点的初始位置,经多次迭代收敛逼近电压崩溃点。所提方法避免了连续潮流法的多次潮流计算,可显著降低计算量。以IEEE 14,IEEE 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较增补P’Q节点法及戴维南等值法,二次型迭代逼近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分岔点 负荷参数 PV曲线 迭代逼近
下载PDF
Ba_(4)Ti_(13)O_(30)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表征
6
作者 王家强 赵泽颖 金灯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6,193,共6页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征了Ba4Ti13O30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的BaTiO_(3)粉体与TiO_(2)在1150℃下即可合成Ba_(4)Ti_(13)O_(30)相,且在1150~1250℃温度范围内均生成单相。当烧结温度为1200℃时,Ba_(4)Ti_(13)O_(30)陶瓷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95%,此时试样的微波性能最佳,其介电常数和品质因数Q×f分别为40和66273,其品质因数Q×f值远高于文献报道的13000;但当烧结温度提高到1230℃时陶瓷试样体密度略有下降并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微波性能也随之急剧恶化,这是由其显微结构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4)Ti_(13)O_(30)陶瓷 相合成 混相烧结 介电性能 微波性能
原文传递
用于DR-HVDC系统连接的海上风电场电网形成控制方法
7
作者 郭文花 沈顺群 刘凯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高压直流DR-HVDC(diode-rectif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上风电低成本接入方案,它可将风能从偏远的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力系统。然而随着海上DR-HVDC系统的不断增多,可能...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高压直流DR-HVDC(diode-rectif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系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上风电低成本接入方案,它可将风能从偏远的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力系统。然而随着海上DR-HVDC系统的不断增多,可能会导致风机WT(wind turbine)的变流器控制难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R-HVDC连接海上WT变流器的新型电网形成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2个正序控制回路来调节WTs的输出有功功率,并维持海上交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其中第一个控制器可将每台WT的有功功率误差调节为电压角偏差,从而造成系统频率偏差;第二个控制器通过调整WT的交流电压幅值以抵消频率偏差。变流器内部电流控制回路用于限制故障电流,并消除系统中的高频谐振。最后,通过故障穿越、WT功率变化、无功扰动和WTs停机4个方面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二极管整流器 HVDC 变流器控制
下载PDF
压缩机用直线振荡电机频率跟踪控制
8
作者 李伟业 宫逸凡 +2 位作者 徐伟 罗英露 何明杰 《电气传动》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压缩机,直线压缩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噪声和震动小的优势,但要发挥其效率高的优点,需对驱动频率进行控制,以跟踪其机械谐振频率。针对该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和双相关相位检测算法的直线振荡电机频... 作为一种新型压缩机,直线压缩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噪声和震动小的优势,但要发挥其效率高的优点,需对驱动频率进行控制,以跟踪其机械谐振频率。针对该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和双相关相位检测算法的直线振荡电机频率跟踪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与基于位移电流积平均值(ASCP)的频率跟踪控制算法相比,具有动态响应快、变工况下运行稳定的优点,且增强了对外界干扰的抑制效果,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可以快速跟踪电机固有频率,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频率跟踪 直线压缩机 二阶广义积分器 相位检测算法
下载PDF
热压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9
作者 解玉鹏 焦德冰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49-51,57,共4页
以CaF_(2)作为α-Si_(3)N_(4)粉末的烧结助剂,同时充当多孔氮化硅陶瓷的造孔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烧结助剂的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抗弯强度的影响,分析材料的组分并观察断口结构。结果表... 以CaF_(2)作为α-Si_(3)N_(4)粉末的烧结助剂,同时充当多孔氮化硅陶瓷的造孔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烧结助剂的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抗弯强度的影响,分析材料的组分并观察断口结构。结果表明:在温度1450℃,压力0.55T的条件下,当CaF_(2)添加量为6.0wt%时,多孔陶瓷的性能较为优异,其孔隙率为38.8%,α-Si_(3)N_(4)→β-Si_(3)N_(4)的相变程度为38.5%,抗弯强度为137.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热压烧结 抗弯强度 低温制备
下载PDF
基于下垂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电压控制策略
10
作者 何丰钰 陈兰杭 +1 位作者 李先允 段梵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为了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相结合的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构网型变流器并联组成微电网的控制策略。下垂控制器分为电流(功率)解耦、一阶微分和下垂控制3个单元。从... 为了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相结合的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构网型变流器并联组成微电网的控制策略。下垂控制器分为电流(功率)解耦、一阶微分和下垂控制3个单元。从同步发电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阶微分环节和下垂系数的设计原则。分析并验证了构网型变流器并联系统功率分担的“通信机制”。最后,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并联 功率分担 下垂控制 一阶微分 下垂系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型构建与实现
11
作者 佟晓童 李绘妍 +2 位作者 张晶 郑鹏 张春艳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2期201-203,207,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更为普及,且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中起着稳固的支持作用。为了使供电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趋势的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方面的支持,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更为普及,且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中起着稳固的支持作用。为了使供电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趋势的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方面的支持,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型。在分析供电企业特征和人力资源战略基本类型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筛选出战略决策的初级选择指标,形成战略决策指标体系;使用RNN网络搭建战略决策模型,经过不断训练模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供电公司的实例验证构建的RNN网络模型的合理性,不仅仅使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也为供电公司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决策指标 战略决策模型 RNN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智能电网窃电网络攻击异常检测
12
作者 黄燕 李金灿 +2 位作者 杨霞琴 李佩 李梓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现有AMIs中的异常检测器存在浅层架构,难以捕获时间相关性以及电力消耗数据中存在的复杂模式,从而影响检测性能。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的序列对序列(seq2seq)结构的深度(堆栈)自编码器。自动编码器结构的深度有助于捕获数据的复杂模... 现有AMIs中的异常检测器存在浅层架构,难以捕获时间相关性以及电力消耗数据中存在的复杂模式,从而影响检测性能。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的序列对序列(seq2seq)结构的深度(堆栈)自编码器。自动编码器结构的深度有助于捕获数据的复杂模式,seq2seq LSTM模型可以利用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了简单自编码器、变分自编码器和注意自编码器(AEA)的性能,得出在这3种自编码器采用seq2seq结构时检测性能优于全连接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带有注意力机制的检测器(AEA)检出率和虚警率分别比现有性能最好的检测器高4%~21%和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编码器 深度机器学习 窃电 超参数优化 序列到序列(seq2seq)
下载PDF
集成直流故障换流电路的改进型混合MMC
13
作者 梁桢 王勇 +3 位作者 白海滨 张志宇 孙谦浩 崔彬 《电气传动》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基于全桥(FB)与半桥(HB)子模块的传统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是典型的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的MMC。然而,常规混合MMC中FB占比通常大于50%,增加了成本与损耗。鉴于此,为了减少混合MMC中FB的数量,提出一种集成晶闸管开关电容直... 基于全桥(FB)与半桥(HB)子模块的传统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是典型的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的MMC。然而,常规混合MMC中FB占比通常大于50%,增加了成本与损耗。鉴于此,为了减少混合MMC中FB的数量,提出一种集成晶闸管开关电容直流故障换流电路的改进型混合MMC。所提MMC中HB-MMC与FB-MMC均保留了各自完整的主体,并在交流侧采用三绕组变压器进行连接,在直流侧进行串联连接。同时,由于直流侧集成了一个基于晶闸管的开关电容结构,所提MMC能够实现直流故障的清除。研究表明,所提MMC中FB占比可降低至10%~25%,甚至更低(限制于交流电压的波形),在降低换流器成本的同时降低了通态损耗。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开关电容 直流故障换流电路 混合型MMC 直流故障清除策略 串联型换流器
下载PDF
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LC谐振变换器
14
作者 袁义生 黄翌琨 +1 位作者 曹晖 黄志敏 《电气传动》 2024年第5期11-19,7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隔离型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具有升压电路及反激电流馈拓扑的优势,通过复用谐振电感的预先储能和反激馈能,提高了电池侧向网侧输出的增益和变换器功率密度,减小了电路无功环流。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 提出了一种变模态宽电压范围双向隔离型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具有升压电路及反激电流馈拓扑的优势,通过复用谐振电感的预先储能和反激馈能,提高了电池侧向网侧输出的增益和变换器功率密度,减小了电路无功环流。变换器采用定频脉冲宽度调制,根据不同的工况分别对应多种工作模式,适合宽范围输出。首先介绍了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了能量在不同方向流动时的输出增益,最后以满足在家庭分布式储能系统中电池充放电为前提,对器件和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压增益 软开关 宽范围 变模态
下载PDF
基于LQR的新能源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策略
15
作者 李宏强 鲁广明 +3 位作者 周雷 魏亚威 张汉花 马晶 《电气传动》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提升基于直流电容能量虚拟惯量控制的新能源并网变流器对电力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LQR)的自适应虚拟惯量控制方法。在分析虚拟同步机(VSG)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获得惯量参数和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数学关系... 为提升基于直流电容能量虚拟惯量控制的新能源并网变流器对电力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LQR)的自适应虚拟惯量控制方法。在分析虚拟同步机(VSG)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获得惯量参数和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数学关系,并建立了基于LQR的自适应惯量控制模型,通过LQR代价函数寻找最优反馈矩阵,使状态变量快速趋近于零且以最少的输入能量来满足控制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得新能源并网变流器根据系统频率波动情况对有限直流电容能量进行优化分配,快速阻尼频率变化,改善了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提升了新能源并网变流器对电力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并网变流器 线性二次调节器 虚拟惯量
下载PDF
弱并网条件下VSC的自适应型虚拟并网点规划与控制策略
16
作者 靳丹 陟晶 +3 位作者 辛世金 杨建 黄亚飞 徐清 《电气传动》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电压源换流器(VSC)接入薄弱交流电网时存在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传统控制策略下VSC不得不降低输出功率以维持稳定运行。为提升弱并网VSC的小扰动稳定性,首先基于交流电压外环建立了弱并网VSC稳定性机理的通用分析模型,分析了锁相环(PLL... 电压源换流器(VSC)接入薄弱交流电网时存在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问题,传统控制策略下VSC不得不降低输出功率以维持稳定运行。为提升弱并网VSC的小扰动稳定性,首先基于交流电压外环建立了弱并网VSC稳定性机理的通用分析模型,分析了锁相环(PLL)与VSC外环控制间的耦合特性,及其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型虚拟并网点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环境下搭建的弱并网VSC详细开关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弱交流电网 小扰动稳定性 改进控制策略
下载PDF
交交变频调速系统中变周期均值采样的研究应用
17
作者 张旭东 王阳阳 +1 位作者 李晓龙 吕金 《电气传动》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针对交交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压、电流纹波含量较大且纹波周期时变,无法直接反馈于调速控制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周期均值采样算法。首先,该算法以实时交交变频功率器件触发脉冲的间隔时间作为均值周期,对电压、电流实际值进行均值计算。... 针对交交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压、电流纹波含量较大且纹波周期时变,无法直接反馈于调速控制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周期均值采样算法。首先,该算法以实时交交变频功率器件触发脉冲的间隔时间作为均值周期,对电压、电流实际值进行均值计算。其次,根据电压、电流实时频率及均值周期计算该均值周期所带来的相位滞后角度。最后,按照相位滞后角度进行滞后补偿及插补运算,得到更理想的电压、电流反馈值,用于调速控制系统。相较于一般的均值采样,该算法更适合交交变频纹波周期时变的情况,并能消除采样滞后,提升调速系统控制性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周期均值采样 滞后补偿 插补运算 交交变频
下载PDF
面向电辅助制造的大电流脉冲电源建模与设计
18
作者 吴佳玮 《电气传动》 2024年第5期3-10,共8页
电辅助制造(EAM)是一种前景广阔且发展迅速的金属加工方法。低压大电流脉冲电源是EAM中的关键子系统之一,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应对EAM场景下器件瞬态温度变化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器件级电热建模的低压大电流脉冲电源的模型设计方法... 电辅助制造(EAM)是一种前景广阔且发展迅速的金属加工方法。低压大电流脉冲电源是EAM中的关键子系统之一,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应对EAM场景下器件瞬态温度变化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器件级电热建模的低压大电流脉冲电源的模型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器件级有限元仿真得到了关键部件的热应力,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热建模方法,以减轻有限元模拟的计算负担,得到脉冲电流作用下的动态热剖面。其次,基于热模型,研究了电流脉冲持续时间对MOSFET最高温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后,以10 V/500 A脉冲电源为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有助于EAM应用中脉冲电源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制造 有限元分析 热模型 虚拟样机
下载PDF
网络版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的研究和应用
19
作者 王春辉 曲晓伟 +2 位作者 王明玥 韩松 李腾 《电气传动》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为提高变频器产品调试和故障监控分析能力,提出了网络版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设计方案,论述了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实现方式,提出了多线程、虚拟内存、绘图类库、高速光纤同步等技术手段用以解决系统运行技术难题。此软件系统经过现场... 为提高变频器产品调试和故障监控分析能力,提出了网络版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设计方案,论述了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实现方式,提出了多线程、虚拟内存、绘图类库、高速光纤同步等技术手段用以解决系统运行技术难题。此软件系统经过现场应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具有低成本、多通道传输、低采样周期、高数据精度、图形功能丰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试和监控 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 多线程 绘图
下载PDF
基于托里拆利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直流电压波动抑制策略
20
作者 周琦 王晨清 孔祥平 《电气传动》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针对柔性互联装置交流电网三相不平衡引发直流侧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托里拆利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直流电压波动抑制策略。首先,通过定义三相不平衡不对称故障系统电压三角形托里拆利点为“新中性点”,将传统三相坐标系下的电压幅... 针对柔性互联装置交流电网三相不平衡引发直流侧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托里拆利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直流电压波动抑制策略。首先,通过定义三相不平衡不对称故障系统电压三角形托里拆利点为“新中性点”,将传统三相坐标系下的电压幅值不对称、相角漂移的故障转化为托里拆利点坐标系下的电压幅值故障;其次,通过分析系统三相功率有功功率振荡、直流波动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控制策略,通过抑制有功功率二倍频分量波动,有效抑制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拆利点 柔性互联 不对称故障 电压波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