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6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成本和价值的长周期负荷侧调节能力投入策略
1
作者 高志远 耿建 +4 位作者 李峰 周竞 陈鹏 窦迅 田颖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负荷侧调节能力成本、价值及其投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10 a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数据,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态势,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需求的背景,通过对...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负荷侧调节能力成本、价值及其投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10 a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数据,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态势,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需求的背景,通过对发用电两侧调节能力特点的比较,从电力系统整体角度梳理了负荷侧调节能力的投入所带来的增量价值,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的应用价值盈余,进一步结合具体需求提出了3种长周期下负荷侧调节能力投入的优化策略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显示:负荷侧调节能力的投入有利于降低电力系统的总成本、增加系统调节能力,但是由于其成本曲线的变化以及“非持久特性”等因素,其投入策略需要综合长周期市场发展需求和发用电两侧成本因素进行权衡,所提出的3种优化模型各有其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调节负荷 需求响应 容量市场
下载PDF
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策略
2
作者 马幼捷 袁业沧 +3 位作者 周雪松 徐晓宁 丰美丽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扰动观测传递函数进行修正,使其可实现对总和扰动更精确的跟踪;然后,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从被控系统中提取部分模型信息,将其写入修正后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系数矩阵并最终构建出ADRC-MIR;随后基于理论推导,给出改进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从噪声抑制、扰动抑制及其频域特性等方面指出改进后的控制器可提升控制品质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自抗扰控制 频域分析 比例微分校正 状态空间平均法 模型信息
原文传递
磁耦合式可调频压电振动俘能器
3
作者 王淑云 杜洁雅 +3 位作者 黄喆人 阚君武 柴超辉 张忠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提高压电振动俘能器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一种磁耦合式可调频压电振动俘能器,利用激励器上主动磁铁和组合换能器上被动磁铁间的耦合作用及横摆簧片实现压电振子的单向限幅激励。通过对俘能器及磁对的建模和仿真分析,获得了俘能器结构参... 为提高压电振动俘能器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一种磁耦合式可调频压电振动俘能器,利用激励器上主动磁铁和组合换能器上被动磁铁间的耦合作用及横摆簧片实现压电振子的单向限幅激励。通过对俘能器及磁对的建模和仿真分析,获得了俘能器结构参数对俘能器输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作俘能器样机并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俘能器纵摆质量m_(1)、横摆质量m_(2)、横向距离Lx、纵向距离Ly、竖向距离Lz及负载电阻对俘能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两阶谐振频率f_(1)和f_(2)使输出电压出现峰值U_(n1)和U_(n2),调节m_(1),m_(2),Lx,Ly及Lz会影响f_(1),f_(2),U_(n1)及U_(n2);其他条件一定时,存在最佳负载电阻2 200 kΩ使输出功率达到0.122 mW。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能够提升俘能器的有效频带和输出电压,对增强压电振动俘能器的可靠性和频率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可调频 磁耦合 组合换能器 能量回收
下载PDF
计及弱磁效应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变系数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4
作者 秦川 姜安妮 +3 位作者 孙铱萌 金默涵 丁维 吴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31-3540,I0016,共11页
为提高波浪发电系统(wave energy converter,WEC)能量捕获效率,并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满足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该文以平均捕获功率最优为目标,提出计及弱磁效应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变系数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策... 为提高波浪发电系统(wave energy converter,WEC)能量捕获效率,并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满足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该文以平均捕获功率最优为目标,提出计及弱磁效应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变系数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策略。针对波浪激励力过大导致的变流器输出电压过调制问题,将弱磁控制引入优化算法,在满足发电机弱磁极限的前提下增大发电系统的运行范围,提高WEC的能量捕获效率。此外,基于仿真分析,发现了规则波下MPC目标函数的正则系数与平均捕获功率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与叠加定理,构建了适用于不规则波输入的直驱式WEC变系数MPC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规则波浪下,所提方案能在满足系统约束条件的同时,有效提高能量捕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波浪发电 最大功率捕获 模型预测控制 弱磁控制 变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磁心与线圈参数优化的非侵入式磁场取能系统功率密度提升方法
5
作者 李勇 罗海军 +1 位作者 杨环宇 闫一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非侵入式磁场取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供电稳定等优点,是解决变电站母排环境中状态监测传感器电池供电寿命有限的有效手段,但因功率密度较低制约了其应用。对于非侵入式磁场取能系统,磁心与线圈参数对其功率密度的影响非常显著。然而,现... 非侵入式磁场取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供电稳定等优点,是解决变电站母排环境中状态监测传感器电池供电寿命有限的有效手段,但因功率密度较低制约了其应用。对于非侵入式磁场取能系统,磁心与线圈参数对其功率密度的影响非常显著。然而,现有方法对磁心与线圈参数的分析相对独立,优化磁心时仅以互感为指标,忽略了该过程线圈参数变化对功率密度的影响。对此,该文考虑磁心尺寸对线圈参数的影响,以功率密度为指标,详细分析线圈匝数、线圈线径、磁柱侧面边长与叠片厚度对系统功率密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磁心与线圈参数的功率密度提升方法,即设计线圈匝数、线圈线径、磁柱侧面边长与叠片厚度的最优值,以获取更高的功率密度。最后,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制作了系统样机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限定磁心尺寸为30 mm×30 mm×40 mm的系统,在100 A母排电流下,系统经磁心与线圈优化后功率密度可达4.18 mW/cm~3,提升至系统优化前功率密度的35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提升功率密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非侵入式磁场取能 磁心 线圈 功率密度
下载PDF
空间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在轨试验
6
作者 尹钊 张安 +5 位作者 郭佩 闫春杰 赵振昊 张学林 魏志明 陆登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为提高空间同位素电源的效率和功率,满足深空探测、载人登月和火星登陆等航天任务对航天器能源的需求,梳理了空间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涉及的关键技术,设计了天宫空间站空间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在轨试验方案,在轨开展了斯特... 为提高空间同位素电源的效率和功率,满足深空探测、载人登月和火星登陆等航天任务对航天器能源的需求,梳理了空间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涉及的关键技术,设计了天宫空间站空间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在轨试验方案,在轨开展了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验证了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双活塞自由运动的间隙密封、双活塞相位保持等关键技术,获取了空间环境下双自由活塞精确的运动相位保持及漂移特性、动力学与热力学强耦合特性等关键参数。在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在轨运行性能良好,热电转换效率达到24.72%,为未来空间高效同位素电源等不依赖太阳能的能源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宫空间站 空间同位素电源 自由活塞 斯特林热电转换 在轨试验
下载PDF
考虑模型失配的波浪发电系统功率优化LQR控制
7
作者 林炳骏 杨俊华 +2 位作者 吴凡曈 梁惠溉 邱达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9-394,共6页
为降低复杂海况对波浪发电系统的影响,改良目标价值函数,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约束系统运动状态同时提升波能捕获能力。通过调整权重矩阵求取最优反馈增益,获得理想q轴电流并采用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跟踪控制之,平衡系统物理约束与功... 为降低复杂海况对波浪发电系统的影响,改良目标价值函数,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约束系统运动状态同时提升波能捕获能力。通过调整权重矩阵求取最优反馈增益,获得理想q轴电流并采用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跟踪控制之,平衡系统物理约束与功率捕获关系;模型失配时根据理想模型与实际装置位移差值,基于HJI理论设计RBF鲁棒控制器,补偿系统失配运动状态与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规则激励力下,所提控制策略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在满足系统物理约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波能捕获能力,补偿系统因失配减少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误差补偿 波能转换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改进线性二次型控制策略(LQR)
原文传递
双浮体直驱波浪发电装置建模分析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提取算法研究
8
作者 黄宣睿 林泽川 肖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54,共10页
基于振荡浮体结构的直驱波浪发电装置具有损耗低、控制灵活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波浪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双浮体直驱波浪发电装置不需要海上固定平台,能够通过锚系结构在海水中工作,是一种工程可行的直驱波浪发电方案,但其动力学模... 基于振荡浮体结构的直驱波浪发电装置具有损耗低、控制灵活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波浪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双浮体直驱波浪发电装置不需要海上固定平台,能够通过锚系结构在海水中工作,是一种工程可行的直驱波浪发电方案,但其动力学模型更为复杂,相关控制算法缺少实际装置测试。该文通过等效电路的方法对双浮体装置进行建模分析,指出采用张力锚结构可将双浮体装置等效为单浮体装置进行分析,简化控制器的分析与设计,从而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高效波浪能提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波浪激励力辨识、预测与快速模型预测求解的控制算法,并且设计了双浮体直驱波浪发电装置,在不同波浪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算法能够在有效降低运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波浪能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浮体直驱波浪发电 能量提取优化算法 装置建模分析 波浪水槽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9
作者 孔惠文 马静 +1 位作者 程鹏 贾利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9-2103,共15页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根据灾害前对直流线路的改造与韧性加固计划,首先,提出了基于直流线路被优先遍历的可行拓扑搜索策略,用于保障所提系统在极端灾害后的有效互联;其次,基于对故障负荷重要级权重的多层级分类策略,该文先后以重要负荷恢复量最大化和系统额外损耗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故障恢复目标函数,共同保证极端灾害发生后系统基于稀缺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弹性恢复;再次,基于传统二阶锥松弛方法可能挣脱原始约束的缺陷,提出通过约束额外损耗中流经电流分量实现对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的收敛,确保所提模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稳定适用;最后,通过涵盖区-隧供电系统的改进IEEE 12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隧供电系统 直流线路互联 深度优先遍历 弹性恢复
下载PDF
多向振动俘能器设计及能量收集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龙飞 罗大兵 李晋彤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线性、单一的振动能量俘能器存在工作频带狭窄、只能采集单向振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应货运列车等多向振动应用场景的新型多向振动俘能装置,以增强对环境中振动能量的俘获。该装置结合压电和电磁俘能器,通过螺旋圆柱弹簧和顶... 针对线性、单一的振动能量俘能器存在工作频带狭窄、只能采集单向振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应货运列车等多向振动应用场景的新型多向振动俘能装置,以增强对环境中振动能量的俘获。该装置结合压电和电磁俘能器,通过螺旋圆柱弹簧和顶端质量有效捕获多向振动,并通过磁力传递振动能量至压电梁。合理设计了弹簧-质量结构,使其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可实现多种振动模态,拓宽了俘能器的谐振频带。为了充分利用压电材料,采用了变宽度压电悬臂梁,使应力均匀分布。压电梁自由端的永磁体随着压电梁的振动而产生变化的磁场,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复合式俘能器可以采集多向振动能量,并测试了在z向振动激励下压电、电磁及复合式俘能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在频率9.5 Hz、z向振幅2 mm的正弦波激励下,复合式俘能器输出最大功率为3.276 mW。该系统在理论上可为低功耗传感器提供持续电力,为机械能收集与能量转换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压电-电磁能量采集 磁力耦合 多模态振动 变宽度悬臂梁
下载PDF
基于架空输电导线振动的压电俘能系统研究
11
作者 黄星尧 应展烽 +2 位作者 祖玮 翁潇恬 李德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针对架空输电导线振动能量收集与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利用压电悬臂梁结构,设计了一种压电俘能系统。基于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理论,搭建模拟架空导线振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压电俘能装置结构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以... 针对架空输电导线振动能量收集与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利用压电悬臂梁结构,设计了一种压电俘能系统。基于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理论,搭建模拟架空导线振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压电俘能装置结构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励频率、不同激励加速度与不同负载条件下压电俘能系统的输出电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压电俘能系统处在共振频率下,激励加速度达到10 m/s~2时,存在最优负载使输出电压有效值达到16.27 V,输出功率达到5.29 mW,为解决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导线 微风振动 压电俘能系统 传感器节点
下载PDF
一体化摩擦电自供能气湿传感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勃豪 谢光忠 +3 位作者 段再华 袁震 蒋亚东 太惠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0-677,共18页
气湿传感器在环境检测、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甚广,然而主流的电阻、电容、光电气湿传感器需要外部供能工作,一方面电池的频繁更换与维护增加了泄露引起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传感器对外界能源过于依赖将限制其在缺乏能源的... 气湿传感器在环境检测、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甚广,然而主流的电阻、电容、光电气湿传感器需要外部供能工作,一方面电池的频繁更换与维护增加了泄露引起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传感器对外界能源过于依赖将限制其在缺乏能源的场合中正常工作.鉴于此,通过赋予气湿传感器自发收集外界环境能量并转化成电能的能力,以实现长期自主工作的自供能气湿传感器的理念应运而生.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作为一种新型能量俘获装置,由于其成本低、可结构设计且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在机械能收集与自供能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泛.进一步赋予TENG外界信息感知的能力,可实现单一器件兼具能量收集与气体敏感的功能,这种一体化摩擦电自供能传感器是目前传感器领域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对一体化摩擦电自供能气湿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1)一体化摩擦电气湿传感器工作原理与气敏机理,并基于TENG的等效电路模型论述了影响敏感性能的参数—介电层摩擦电荷密度、介电层介电常数与电极层电导率;(2)一体化摩擦电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根据检测对象将其主要分为氨气(Ammonia,NH3)、乙醇以及其他有机挥发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气体传感器,介绍了其在呼出气、食品变质以及尾气排放检测场合的应用;(3)一体化摩擦电湿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根据湿度对输出电信号幅值影响的不同将其主要分为电信号下降型传感器与电信号上升型传感器,介绍了其在非接触开关、皮肤湿度与尿不湿检测场合的应用.最后对一体化摩擦电气湿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一体化 自供能 敏感机理 气体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bi-stable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under hybrid galloping and band-limited random excitations
13
作者 Haitao LI Tianyu ZHENG +4 位作者 Weiyang QIN Ruilan TIAN Hu DING J.C.JI Liqun CHE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461-478,共18页
In the practical environment,it is very common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base excitation and crosswind.Scavenging the combined energy of vibration and wind with a single energy harvesting structure is fascina... In the practical environment,it is very common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base excitation and crosswind.Scavenging the combined energy of vibration and wind with a single energy harvesting structure is fascinating.For this purpose,the effects of the wind speed and random excitation level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tochastic averaging method(SAM)based on the energy envelope.The results of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 are verified with the Monte-Carlo method(MCM).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wind can reduce the critical excitation level for triggering an inter-well jump and make a bi-stable energy harvester(BEH)realize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a weak base excitation.However,as the strength of the wind increases to a particular level,the influence of the random base excita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is weakened,and the system exhibits a periodic galloping response.A comparison between a BEH and a linear energy harvester(LEH)indicates that the BEH demonstrates inferior performance for high-speed wind.Relevant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strong random excitation is favorable for the BEH in the range of low wind speeds.However,as the speed of the incoming wind is up to a particular level,the disadvantage of the BEH becomes clear and evi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tability inter-well response GALLOPING band-limited random
下载PDF
阻流体对涡致振动压电俘能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马雄飞 林杉杉 +1 位作者 陈鹏 李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6,40,共5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内置压电悬臂梁的柔性圆管俘能结构进行了水下环境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了前置阻流体形状和直径等条件参数对压电悬臂梁柔性圆管俘能结构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前置...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内置压电悬臂梁的柔性圆管俘能结构进行了水下环境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了前置阻流体形状和直径等条件参数对压电悬臂梁柔性圆管俘能结构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前置圆柱形阻流体的俘能结构振幅和电压比前置六棱柱和方柱的俘能结构都大。当流速为1.0 m/s,前置圆柱阻流体直径为0.03 m时,俘能结构产生的振幅和电压最大分别为2.85×10^(-4)m, 9.88 V。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当流速为1.0 m/s,刚性圆柱阻流体直径为0.03 m时,测得输出电压峰—峰值为5.63 V。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分析了阻流体形状和直径对俘能结构性能的影响,为水下涡致振动压电能量收集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致振动 压电能量收集 压电俘能器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作者 徐诗友 吴晟霖 +1 位作者 庞珊 王如意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6-53,共18页
综述了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从压电材料、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重点分析了压电能量收集装置机械结构的优化方法,并对基于上变频转换法、多模态法、频率调谐法、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 综述了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从压电材料、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进行了分类和阐述。重点分析了压电能量收集装置机械结构的优化方法,并对基于上变频转换法、多模态法、频率调谐法、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法和非线性法等不同种类机械结构优化方法的能量收集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此外,还分析了数字开关控制电路和芯片集成控制电路在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化方案。最后,结合目前压电能量收集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压电材料性能的提升、能量收集器机械结构的优化、能量收集器电路结构的优化以及混合能量高效收集等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点的基础上,对压电能量收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收集 能量收集器 压电材料 能量收集电路 控制电路
原文传递
基于纵横交叉算法的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
16
作者 任萱 陈通 +2 位作者 董立志 黄灵通 张明霞 《电气传动》 2024年第4期4-10,20,共8页
大量储能设备通过虚拟同步机(VSG)并入电网时,传统固定惯量和阻尼控制策略中,控制参数选取不当会造成调节时间长或超调量大,且无法充分发挥VSG控制灵活的优势。为此,提出了基于纵横交叉(CSO)算法的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 大量储能设备通过虚拟同步机(VSG)并入电网时,传统固定惯量和阻尼控制策略中,控制参数选取不当会造成调节时间长或超调量大,且无法充分发挥VSG控制灵活的优势。为此,提出了基于纵横交叉(CSO)算法的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储能系统VSG系统,将储能VSG系统频率的误差与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之和的最小值作为CSO的目标函数,并引入电池的荷电状态(SOE)约束求解最佳惯量以及阻尼,该算法收敛速度更快且有效地规避了参数局部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改进的惯量阻尼自适应控制策略,有效地改善了VSG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虚拟同步机 惯量阻尼自适应控制 电池荷电状态 纵横交叉算法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厂产能提升改造分析
17
作者 胡文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系统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炉和余热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产能提升改造方案。总体来说,将空冷墙结构改成水冷燃烧室结构;改进前后拱的结构,在后拱布置水冷壁,外敷耐火浇注料;于二烟道烟气预热器下方增设竖直布置的... 系统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炉和余热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产能提升改造方案。总体来说,将空冷墙结构改成水冷燃烧室结构;改进前后拱的结构,在后拱布置水冷壁,外敷耐火浇注料;于二烟道烟气预热器下方增设竖直布置的屏式水冷壁,同时在该处增设蒸汽吹灰点;余热锅炉受热面原有激波吹灰方案改为蒸汽吹灰+激波吹灰的联合吹灰方式。改造后,焚烧炉运行稳定,垃圾处理量由500 t/d增加至596 t/d;高温过热器入口温度由620℃降至552℃;蒸发量比设计值提高23.9%;月发电量由598.56万kW·h提高至717.47万kW·h。本项目改造思路可以为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厂产能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焚烧炉 余热锅炉 产能提升 改造
下载PDF
新型物料搬运储能技术的研究
18
作者 冯颖 宋永红 +2 位作者 陈张彬 朱恩廷 蔡永波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物料搬运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重力储能技术,利用自然地形高差条件,采用上、下料场和连接料场的双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组成封闭系统,并循环往复地在上、下料场之间搬运固体散状物料,实现储能。文章介绍物料搬运储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和应用... 物料搬运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重力储能技术,利用自然地形高差条件,采用上、下料场和连接料场的双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组成封闭系统,并循环往复地在上、下料场之间搬运固体散状物料,实现储能。文章介绍物料搬运储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和应用站址,分析了物料搬运储能技术的储能转化效率可达到59%~66.4%,提出了13MW级单元制物料搬运储能电站的装机模型,总结了物料搬运储能技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储能 重力储能 重力势能 储能转化效率
下载PDF
新型保温涂料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中的节能试验
19
作者 韩学威 尤兴权 +1 位作者 姜天明 范红照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的部分区域空间狭小,传统保温材料较难敷设,甚至较多异形构件表面根本无法敷设传统保温材料,导致电厂热量损失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并且高温设备裸露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在华中地区A生活...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的部分区域空间狭小,传统保温材料较难敷设,甚至较多异形构件表面根本无法敷设传统保温材料,导致电厂热量损失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并且高温设备裸露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在华中地区A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焚烧炉三角区域的支撑立柱上对3种新型保温涂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涂覆有机气凝胶保温涂料的立柱,表面温度下降48.66℃,节约热能90.15%;涂覆无机气凝胶保温涂料的立柱,表面温度下降45.69℃,节约热能87.04%;涂覆陶瓷微珠纳米保温涂料的立柱,表面温度下降44.66℃,节约热能83.38%;可知有机气凝胶保温涂料保温效果最好,无机气凝胶保温涂料和陶瓷微珠保温涂料保温效果稍差,但同样表现良好。该次试验可为整个行业的高效节能发展及恶劣区域中的保温材料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安全 新型保温涂料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下载PDF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探讨
20
作者 梁淼 孔祥允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8期94-96,共3页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是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关键设备。然而,在新能源发电中,独立电池储能电站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盈利模式,影响运行经济效果,同时也存在电网接入问题、储能技术有待优化问题。本文将分别...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是解决新能源发电系统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关键设备。然而,在新能源发电中,独立电池储能电站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盈利模式,影响运行经济效果,同时也存在电网接入问题、储能技术有待优化问题。本文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探讨独立电池储能电站的应用问题和策略,以期为独立电池储能电站的推广以及其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 发电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