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主变稳态负序差动保护
1
作者 顾乔根 张晓宇 +2 位作者 吕航 莫品豪 孙仲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为了解决常规纵差保护难以适用于低频系统的问题,通过分析低频系统的序分量抑制策略,并根据低频系统故障进入稳态后单侧有负序注入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稳态负序分量的主变差动保护方法。为防止该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时因电流互感器饱和... 为了解决常规纵差保护难以适用于低频系统的问题,通过分析低频系统的序分量抑制策略,并根据低频系统故障进入稳态后单侧有负序注入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稳态负序分量的主变差动保护方法。为防止该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时因电流互感器饱和出现误动,通过对比分析三类制动电流计算方式的制动性能,得到了差动保护的制动方程和制动系数。为解决励磁涌流、电流互感器断线可能导致误动的问题,提出了相电压突变量的差动保护开放条件。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灵敏反映区内金属性故障及轻微故障,在区外故障伴随电流互感器饱和时有可靠的制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输电系统 负序差动 励磁涌流 互感器饱和 零启升压
下载PDF
基于可控串联电抗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2
作者 杨宏宇 李振兴 +3 位作者 袁超 刘亚南 唐一铭 张萌萌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新能源送出线,能否正确区分故障性质是确保新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为降低新能源送出线故障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冲击,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新能源发电系统脱网的发生,提出基于可控串联电抗限流信息的新...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新能源送出线,能否正确区分故障性质是确保新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为降低新能源送出线故障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冲击,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新能源发电系统脱网的发生,提出基于可控串联电抗限流信息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在送出线路上设计串联可控限流电抗器,在线路故障相跳闸时基于等值阻抗的预判投入可控电抗,在串联电抗限流特性下分析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的线路电流差异,建立电流突变量比较判据,并能够确定故障电弧熄灭时刻,进而构建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基于故障性质识别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可靠地识别结果,应用在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工程上能有效提高线路的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送出线 可控串联电抗 瞬时性故障 永久性故障 熄弧时刻判定
原文传递
通信限制下多DG接入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
3
作者 李振兴 王扬赜 +3 位作者 望周丽 陈艳霞 朱益 翁汉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9,共10页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容。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短路电流相位参数的快速估计,提出了短路电流相位修正策略,以应对CT饱和与直流分量对保护的干扰。最后,提出适用于含多DG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构建原则与保护判据。基于PSACD/EMTDC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的精度与新型差动保护的性能。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抗CT饱和能力;所提新型差动保护原理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DG 0±1变换 电流相位参数预测 差动保护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波形特征故障区域判别方法
4
作者 陈仕龙 吴涛 +3 位作者 王朋林 高敬业 毕贵红 罗灵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 针对将现有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应用于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时,存在难以区分T区两侧故障、耐过渡电阻能力弱和阈值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及波形特征进行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识别的方法。首先,对三端混合直流线路不同故障区域进行故障特征分析;然后,对线模电压和线模电流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提取线模电流中低频分量和线模电压高频分量,结合正负极电压波形特征,组成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量,并将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深度学习故障区域识别模型;最后,用训练过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获取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以实现故障区域识别的目的。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故障区域识别方法具有准确率高和基本不受过渡电阻影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故障特征分析 深度学习模型 故障特征量 故障区域识别
下载PDF
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的纵联方向保护研究
5
作者 高淑萍 蔚坤 +1 位作者 宋国兵 郭芳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5,共8页
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传统方向元件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易受到风电场内部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特性的干扰影响,导致频率特性偏移,系统参数不稳定和弱馈性等问题,使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及时或正确判断故障发生区域。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含有风电... 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传统方向元件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易受到风电场内部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特性的干扰影响,导致频率特性偏移,系统参数不稳定和弱馈性等问题,使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及时或正确判断故障发生区域。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含有风电场的故障附加网络进行分析,寻找故障发生后纵联保护安装处各测量点电气量之间的关联性,确定其故障逻辑关系。其次通过对常用的相模变换解耦方式进行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法代入相关性表达式,根据相关系数值完成故障区域判定。最后利用PSCAD/EMTDC搭建双馈风电场并网模型,设置各种不同的故障类型和场景,并利用Matlab进行保护算法验证,检验故障区域判断结果,验证所提保护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风电机组 继电保护 相关性 纵联保护 相模变换
原文传递
不均衡小样本下多特征优化选择的生命体触电故障识别方法
6
作者 高伟 饶俊民 +1 位作者 全圣鑫 郭谋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60-2071,共12页
针对现有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无法有效识别触电事故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不均衡小样本下多特征优化选择的生命体触电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变分自编码器(VAE)对实验收集到的生命体触电小样本数据进行增殖以实现正负样本均衡;然后在时... 针对现有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无法有效识别触电事故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不均衡小样本下多特征优化选择的生命体触电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变分自编码器(VAE)对实验收集到的生命体触电小样本数据进行增殖以实现正负样本均衡;然后在时域上提取能够反映波形动态变化特性的23个特征量,并利用高斯核Fisher判别分析(GKFDA)与最大信息系数(MIC)法从中选择最优表达特征组;最后,提出基于遗忘因子的在线顺序极限学习机(FOS-ELM)算法实现生命体触电行为的鉴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利用不均衡小样本触电数据集就可以训练出一个优秀的分类模型,诊断准确率可达98.75%,诊断时间仅为1.33 ms。其优良的性能结合在线增量式学习分类器设计,使得模型具备新知识学习能力,具有极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生命体触电故障 多特征优化选择 基于遗忘因子的在线顺序 极限学习机(FOS-ELM) 不均衡小样本
下载PDF
配电网低频非线性振荡引发PT保险熔断的机理及抑制措施
7
作者 魏菊芳 姚创 +4 位作者 崔涵 于顺智 何潇 陈小月 郑智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3,共9页
电缆的接入使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产生由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保险熔断,严重影响系统安全运行。首先,分析了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PT保险熔断的原理,并基... 电缆的接入使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产生由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保险熔断,严重影响系统安全运行。首先,分析了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PT保险熔断的原理,并基于ATP⁃EMTP平台对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表明,低频非线性振荡最大过电压小于2.0 p.u.,故障0.1 s后电流接近熔断器熔断电流,系统对地电容增大、零序电阻减小,保险熔断风险增大;然后,仿真验证了4PT接线和PT高压侧中性点串接压敏电阻抑制措施的有效性,并计算了零序电压测量误差;最后,建立10 kV系统的低频非线性振荡试验平台,验证仿真的有效性,对提高配电网PT运行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低频非线性振荡 保险熔断 抑制措施
下载PDF
适用于新型配电网的改进型电流保护
8
作者 戴志辉 张艺宏 +2 位作者 于礼瑞 邱晓璇 何静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9,I0002,共11页
随着新型配电网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广泛接入配电网,由于DG运行状态多样随机,传统基于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整定的电流保护难以同时满足保护“四性”。为此,本文首先搭建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多类型高比例DG接... 随着新型配电网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广泛接入配电网,由于DG运行状态多样随机,传统基于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整定的电流保护难以同时满足保护“四性”。为此,本文首先搭建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多类型高比例DG接入的新型配电网模型,分析多类型DG接入后配网短路计算方法,研究DG接入对电流保护“四性”的影响;提出的改进方案将配网运行状态聚类为多个运行状态集,集内分别整定,当配网运行状态满足定值切换判据时更新定值,形成适用于新型配电网的“离线整定、在线更新”的改进电流保护,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K-means++ 运行方式 分布式电源 三段式电流保护
下载PDF
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
9
作者 樊艳芳 马翼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32-4139,共8页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头之间极性差异构成纵联保护。该方法仅利用电流初始行波极性差异进行方向判别,消除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无法准确传输宽频带电压信息导致保护的低可靠性问题,且利用高频电流进行计算,避免了交直流混联系统频率偏移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纵联方向保护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单相故障和多相故障,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纵联方向保护 行波电流极性 小波变换 交流线路
下载PDF
基于变压器故障量的分布式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
10
作者 李晓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工频故障量的分布式选线方法和一种基于变压器暂态故障量的分布式选线方法。分析表明,工频故障量选线方法可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欠补偿状态的一部分场景;暂态故障量选线方法比较的是变压器负荷侧暂... 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工频故障量的分布式选线方法和一种基于变压器暂态故障量的分布式选线方法。分析表明,工频故障量选线方法可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欠补偿状态的一部分场景;暂态故障量选线方法比较的是变压器负荷侧暂态故障参考量与被保护线路暂态故障量,这两个暂态故障量具有近距离串行的电流关系,两者的幅值与波形变化都很小,因此具有受干扰小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选线 分布式 变压器故障量 暂态故障量
下载PDF
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快速母线保护
11
作者 宋国兵 高校平 +3 位作者 张晨浩 窦竟铭 王秀丽 宁联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母线故障后,换流器型电源等效电势与阻抗因控制的切换与调整过程,不再像传统电网可视为恒定。文中理论分析了母线电流差动保护适应性,明确故障控制策略对差动保护灵敏度的影响方式。利用母线区内外故障所对应的故... 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系统母线故障后,换流器型电源等效电势与阻抗因控制的切换与调整过程,不再像传统电网可视为恒定。文中理论分析了母线电流差动保护适应性,明确故障控制策略对差动保护灵敏度的影响方式。利用母线区内外故障所对应的故障等效模型不同,提出基于时域全量模型识别的母线保护。该保护原理反映被保护元件自身拓扑的变化,理论上具有不受电源特性影响的优势,同样适用于其他换流器型电网。同时,所提保护在时域中实现,不存在相量提取问题,动作速度快。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母线保护的可靠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低频输电系统 母线保护 适应性 模型识别 时域全量
下载PDF
基于暂态电流行波突变的LCC-MMC混合双极直流输电纵联方向保护
12
作者 高淑萍 李元泽 +3 位作者 宋国兵 吕宇星 左俊杰 沈渠旺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56,共10页
在直流线路中行波保护作为主保护应用广泛,但行波保护作为单端量的保护具有误动性较高且耐过渡电阻能力较差的缺点。在分析了行波在直流输电系统中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区内和区外故障时暂态电流行波变化方向的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 在直流线路中行波保护作为主保护应用广泛,但行波保护作为单端量的保护具有误动性较高且耐过渡电阻能力较差的缺点。在分析了行波在直流输电系统中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区内和区外故障时暂态电流行波变化方向的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电流行波突变的LCC-MMC混合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纵联方向保护。若故障时两侧暂态电流行波突变方向相同,则为区内故障,否则为区外故障。通过PSCAD和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并且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发生位置距离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混合直流输电 纵联方向保护 暂态电流行波
下载PDF
抑制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研究
13
作者 潘磊 马秀达 +3 位作者 林艺哲 谢华 吴飞翔 任铁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distributed static series compensator,DSSC)通过调节注入线路的电压可改变线路功率,优化电网潮流分布。针对现有交流线路保护算法难以适应DSSC串入线路运行的问题,提出了抑制DS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首先,...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distributed static series compensator,DSSC)通过调节注入线路的电压可改变线路功率,优化电网潮流分布。针对现有交流线路保护算法难以适应DSSC串入线路运行的问题,提出了抑制DS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首先,分析了DSSC对交流线路保护的影响,证明了DSSC注入电压可能改变距离保护的阻抗测量值,导致距离保护有拒动或误动的风险。然后,提出了利用DSSC本体过流保护快速将DSSC旁路、或基于故障辅助判据主动将DSSC注入电压降为0的方法,以抑制不同类型的线路故障时DSSC对线路保护的影响。最后,基于硬件在环RTDS实时仿真平台以及浙江湖州DSSC示范工程现场进行试验,验证了所提抑制DSSC对交流线路保护影响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静止串联补偿器 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
下载PDF
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输电线路巡检计划优化研究
14
作者 李仕林 方程 +2 位作者 赵明 王永利 曾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现有输电线路巡检计划安排存在巡检效率低等问题,为优化输电线路巡检计划,降低输电线路的巡检成本,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输电线路巡检计划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影响输电线路故障的内外部风险及故障造成损失,建立动态风险等级评估模... 现有输电线路巡检计划安排存在巡检效率低等问题,为优化输电线路巡检计划,降低输电线路的巡检成本,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输电线路巡检计划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影响输电线路故障的内外部风险及故障造成损失,建立动态风险等级评估模型,通过量化风险值以评估线路风险等级,确定合理的巡检周期。基于巡检周期建立输电线路巡检计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目标优先级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采用某区域实际输电线路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巡检计划 动态风险评估 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
下载PDF
传统交流线路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常鹏 宋国兵 +2 位作者 侯俊杰 李唯嘉 张晨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继电保护适应性评估方法,基于对换流器并网系统电气量特性的分析,对工程中常配备的纵联差动保护、保护辅助元件和距离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换流器控制策略、故障场景、系统拓扑参数等因素对保... 提出了一种继电保护适应性评估方法,基于对换流器并网系统电气量特性的分析,对工程中常配备的纵联差动保护、保护辅助元件和距离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换流器控制策略、故障场景、系统拓扑参数等因素对保护适应性的影响,给出了保护适应边界,针对部分存在适应性问题的保护,提出了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保护适应性分析的正确性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以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适应性研究以及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适应性评估 全控型换流器并网系统 纵联差动保护 保护辅助元件 距离保护 优化方案
下载PDF
适用于全故障类型的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负序电流纵联保护方案
16
作者 岳清 束洪春 +3 位作者 孙士云 冯海洋 张丕豪 陈有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5,共12页
随着双馈风电机组(DFIG)并网容量的增加,给风电场送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带来新的挑战,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会出现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为此,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负序电流分量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风电场经交、直流并网时交流送出线两侧电... 随着双馈风电机组(DFIG)并网容量的增加,给风电场送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带来新的挑战,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会出现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为此,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负序电流分量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风电场经交、直流并网时交流送出线两侧电流的特征差异,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的负序电流分量纵联保护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双馈风电场送出线两侧负序电流的幅值比和相位差构成保护动作判据,同时,利用数据延时在对称故障下构造出负序分量,使其能适用于风电场送出线的各种故障类型,且具有灵敏度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等优点。最后,在Matlab/Simulink和PSCAD/EMTDC中搭建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保护方案在交直流送出线上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电场 线路保护 纵联保护 负序分量 双馈风电机组 撬棒保护
原文传递
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
17
作者 邹毅 黄超 李银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针对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中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效率较低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首先,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及矩阵元素的修改公式,推导了正序助增系数表达式,整理得到13... 针对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中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效率较低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首先,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及矩阵元素的修改公式,推导了正序助增系数表达式,整理得到13类正序助增系数随故障位置移动的可能变化趋势。然后,通过研究正序助增系数随故障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得到5条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判据,提出一种适用于各类复杂网络结构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最后,通过IEEE多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故障位置选取精度高于规程选取方法,选取效率高于多点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整定计算 相间距离保护 正序助增系数 故障位置
下载PDF
提升抗时延抖动和数据异常性能的配电网故障自同步5G差动保护方案
18
作者 王元上 袁至 王维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7,共9页
配电网5G差动保护信道的来回时延不等导致传统同步算法无法应用,需要增加额外的同步装置。另外,5G信道存在时延抖动和数据异常等问题会对保护的可靠性产生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变频插值的故障自同步法,在保护装置启动后利... 配电网5G差动保护信道的来回时延不等导致传统同步算法无法应用,需要增加额外的同步装置。另外,5G信道存在时延抖动和数据异常等问题会对保护的可靠性产生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变频插值的故障自同步法,在保护装置启动后利用插值法处理故障前特定时刻数据窗来实现同步误差校正。以此为基础,分析保护可能面临的异常数据特征,提出了考虑舍去极值的Hausdorff故障判别算法。最后设计了一种能够提升抗时延抖动和数据异常性能的配电网故障自同步5G差动保护方案。在PSCAD对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在不增设额外同步装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抗时延抖动和数据异常的性能,保证发生各类故障和存在大噪声时的保护可靠性。该方案可为配电网5G差动保护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差动保护 时延抖动 时间同步 配电网
下载PDF
基于变电站高频滤波边界特性的配电网线模行波选线方法
19
作者 吴宇奇 李正天 +2 位作者 林湘宁 黄梓欣 黎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2-2088,共17页
受母线并联电容器对于线模行波的高频滤波作用的启发,该文跳出基于零模行波设计选线方法的视角,提出利用变电站边界特性的配电网线模行波选线方法。首先,研究证实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母线其余设备杂散电容共同组成... 受母线并联电容器对于线模行波的高频滤波作用的启发,该文跳出基于零模行波设计选线方法的视角,提出利用变电站边界特性的配电网线模行波选线方法。首先,研究证实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母线其余设备杂散电容共同组成的智能变电站线路边界具备强健的高频滤波特性,其对于线模行波的折射衰减作用为后续选线方法的设计奠定了基础;然后,基于健全线路与故障线路上线模行波高频瞬时能量的差异构造了选线新判据,其在高阻故障与小相角接地故障等工况下具备较高的灵敏度;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选线方法的有效性、灵敏性与可靠性,该方法以线模行波作为所选模量,为故障选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选线 线模行波 边界特性 高频瞬时能量
下载PDF
基于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
20
作者 周前华 陈仕龙 +2 位作者 邓健 毕贵红 魏荣智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machine,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对昆北侧、龙门侧的直流线路边界和柳北侧T区边界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machine,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对昆北侧、龙门侧的直流线路边界和柳北侧T区边界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故障区域的故障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然后,使用经验小波变换提取故障特征,将其作为CNN-SVM的输入量,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并训练CNN-SVM模型;将由测量点得到的故障特征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CNN-SVM模型中,进行故障区域识别。最后,搭建昆柳龙仿真模型,进行故障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故障区域识别率高,且可耐受300Ω的过渡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频率特性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故障区域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