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空间站宇航光纤通信器件发展综述
1
作者 郑伟 殷杰 +5 位作者 田庄 王九龙 叶杨高 周海峰 王琛 隋宁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光通信技术从地面进入太空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了ISS舱内光纤通信所用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的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ISS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特殊需求;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光通信技术从地面进入太空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了ISS舱内光纤通信所用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的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ISS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特殊需求;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的光纤器件空间适应性试验研究情况,NASA和欧洲太空总署(ESA)负责建造舱段的光纤通信系统,以及NASA针对ISS光纤通信器件缺陷问题的质量调查情况和整改过程;结合ISS光纤通信器件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宇航光缆和光纤连接器在制造、工艺、材料、环境、检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最后,对宇航光纤通信器件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宇航 光纤 连接器 光通信 经验教训
下载PDF
多芯超模光纤放大器增益均衡设计(内封底文章)
2
作者 朱福喜 裴丽 +4 位作者 王建帅 徐文轩 郑晶晶 李晶 宁提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多芯超模光纤(MCSMF)的芯间距较小,多个芯子共同形成芯区支持多个超模传输,与普通单芯少模光纤相比,其具有较大的有效模场面积和较小的模式串扰,备受关注。MCSMF用于长距离传输时,与其相匹配的新型增益均衡放大器是实现信号中继并保持... 多芯超模光纤(MCSMF)的芯间距较小,多个芯子共同形成芯区支持多个超模传输,与普通单芯少模光纤相比,其具有较大的有效模场面积和较小的模式串扰,备受关注。MCSMF用于长距离传输时,与其相匹配的新型增益均衡放大器是实现信号中继并保持信号稳定传输的必要器件。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19芯超模光纤增益均衡放大器,该光纤支持10个超模共同传输。通过粒子群算法分别优化各纤芯内掺铒浓度来降低不同超模的交叠积分因子,从而减小模式增益差(DMG)。结果表明,在包层泵浦条件下,最大DMG从1.33 dB (各纤芯均匀掺杂)降低至0.20 dB,在1 550 nm信号波长处10模式的平均增益为27.79 dB,且该放大器在整个C波段的增益平坦度低于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多芯超模光纤放大器 粒子群优化算法 增益均衡
原文传递
基于色散调控氟碲酸盐玻璃光纤的O-U波段平坦光频梳产生
3
作者 陈禹先 张绪成 +4 位作者 金冠宇 孟凡超 贾志旭 秦伟平 秦冠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7,共10页
光学频率梳(简称光频梳)作为一种优秀的多波长光源在通信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将光频梳光源与波分复用技术(WDM)、空分复用技术结合(SDM),通信系统可以具有百Tbit/s量级的传输速率,在5G/6G通信、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方面具有重... 光学频率梳(简称光频梳)作为一种优秀的多波长光源在通信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将光频梳光源与波分复用技术(WDM)、空分复用技术结合(SDM),通信系统可以具有百Tbit/s量级的传输速率,在5G/6G通信、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实现光频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别为基于锁模激光器产生飞秒光频梳、基于光学微腔产生光频梳、基于电光调制器产生光频梳以及基于行波四波混频产生光频梳。它们各具特点,但均很难同时实现宽光谱、高信噪比、高平坦度、高的单梳齿功率以及梳齿频率间隔大范围可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光频梳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基于受激布里渊激光腔产生种子梳,采用腔外负色散光纤进行脉冲压缩,进一步利用色散调控的高非线性氟碲酸盐光纤进行扩谱,从而实现光频梳产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得到重复频率大范围可调、光谱覆盖整个O-U波段且在O-U波段梳齿强度标准差小于5 dB的平坦光频梳,证明了通过基于布里渊激光腔与色散调控高非线性氟碲酸盐光纤的光学系统产生可用于光通信的平坦光频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频梳 色散调控氟碲酸盐玻璃光纤 脉冲压缩 腔外扩谱 O-U波段平坦
下载PDF
模分复用系统中盲均衡算法的均衡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芳 延凤平 +2 位作者 秦齐 常欢 任文华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恒模算法(C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模分复用系统的算法,可对系统中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和色散等损伤因素进行均衡补偿,进而得到理想信号。为了研究CMA算法在强耦合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均衡性能,采用功率耦合理论搭建6×6模分复用系... 恒模算法(C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模分复用系统的算法,可对系统中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和色散等损伤因素进行均衡补偿,进而得到理想信号。为了研究CMA算法在强耦合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均衡性能,采用功率耦合理论搭建6×6模分复用系统模型,并在接收端使用CMA和修正的恒定模数算法(MCMA)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均衡,获得了星座图、均方根误差(RMSE)值和误比特率(BER)。结果表明,在星座图方面,MCMA可以减少散点,使星座点更紧凑;在RMSE方面,MCMA均衡后的信号的RMSE值小于CMA均衡后得到的RMSE值,说明MCMA均衡后的数据离散程度较低;在BER方面,当BER为10-3时,MCMA要求的光信噪比比CMA低1.0 dB,因此,MCMA的均衡效果优于CMA。该研究结果为强耦合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均衡算法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盲均衡 均方误差 误比特率
下载PDF
自适应增益光电探测电路设计
5
作者 李新东 王娟 +2 位作者 冯宗鑫 师韩冰 王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在激光模拟实兵对抗系统中,为解决传统光电探测电路受环境影响大,系统不稳定、检测效能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增益自适应光电探测电路。在传统光电探测电路的基础上改用两个对称分布的跨阻放大反馈电路,消除光电探测器偏置分... 在激光模拟实兵对抗系统中,为解决传统光电探测电路受环境影响大,系统不稳定、检测效能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增益自适应光电探测电路。在传统光电探测电路的基础上改用两个对称分布的跨阻放大反馈电路,消除光电探测器偏置分量,抑制前置放大电路的系统噪声;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不同射击距离下输出信号幅值保持稳定;采用多级滤波的方式去除信号的直流分量并有效抑制背景噪声,为信号的进一步处理提供准备。通过实验验证与TINA-TI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光电探测电路可以实现增益自适应变化,在不同入射距离下输出电压幅值基本稳定在2V左右。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固定增益电路,极大地提高了对光电信号的探测能力,该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光电探测电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电路设计 跨阻放大 自动增益 TINA-TI仿真
下载PDF
无源光网络开放性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孙铁刚 李志军 +1 位作者 霍佳雨 刘丹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132-135,140,共5页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开放性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应用是延伸拓展课内实验教学的有益探索。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和自主研究探索的需求问题,设计涵盖时分复用无源网络和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个性化开放性创新实验主题,建...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开放性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应用是延伸拓展课内实验教学的有益探索。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和自主研究探索的需求问题,设计涵盖时分复用无源网络和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个性化开放性创新实验主题,建立针对实体实验资源和虚拟仿真资源特点的多元化开放共享机制。探索在开放性创新实验中应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面授课程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过程育人理念引导的阶段化项目实施路线,推进有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无源光网络实验教学课程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创新实验 无源光网络 实验教学 实践创新能力
下载PDF
600 Gbit/s速率传输系统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曹亮 范奇 刘婷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由于数据中心网络的高速发展,对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中心光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也极为迫切,单载波400或600 Gbit/s传输将逐渐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主流的传输速率,当前人们对400 Gbit/s传输系统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应用的研究较为广泛... 【目的】由于数据中心网络的高速发展,对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中心光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也极为迫切,单载波400或600 Gbit/s传输将逐渐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主流的传输速率,当前人们对400 Gbit/s传输系统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应用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对600 Gbit/s传输系统的详细研究较少。【方法】为了满足数据中心通信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文章基于单载波600 Gbit/s速率下一代数据中心弹性光网络(EON)传输系统,对影响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和频谱利用效率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单载波最大入纤光功率决定传输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而传输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与传输通道带宽有关,同时对单载波600 Gbit/s EON传输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入纤光功率与系统Q因子和纠前误码率的关系,以及不同通道数3 dB通道滤波带宽与系统Q因子的关系,证实系统传输距离和频谱利用效率分别与最佳入纤光功率和滤波带宽有关,并且实验表明,600 Gbit/s传输系统最佳单波入纤光功率和最佳滤波带宽分别为+4 dBm和77 GHz,此时系统传输距离最远,频谱利用效率最高。并且在此实验数据下实现了600 Gbit/s传输系统48 h无误码长期稳定运行,这说明该入纤光功率和带宽可有效延长和提高600 Gbit/s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频谱利用率。【结论】对于600 Gbit/s速率EON传输系统存在一个最佳入纤功率和滤波带宽,使得系统在不引起明显光纤非线性代价和通道串扰情况下传输距离最远,带宽利用率最大,文章提出的600 Gbit/s传输系统最佳入纤光功率和滤波带宽对600 Gbit/s传输系统的工程建设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通信 入纤功率 弹性光网络 频谱效率
下载PDF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
8
作者 娄宏博 王天枢 +4 位作者 李德琦 张景凯 孙畅 郑佳伟 陈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为了打破器件带宽限制,提高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OEO)的频率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系统并联了相位调制器(phase modulator, PM)和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ual parallel Mach Zender... 为了打破器件带宽限制,提高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OEO)的频率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系统并联了相位调制器(phase modulator, PM)和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ual parallel Mach Zender modulator, DP-MZM),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实现相位调制器的相位转幅度调制;打破±1阶边带平衡,利用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 PD)拍频得到基频10 GHz信号;驱动DP-MZM,使其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double side band with suppressed carrier, DSB-SC)产生二倍频20 GHz信号。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振荡器在OEO环路中基频信号为10 GHz的情况下,产生了20 GHz的二倍频信号,通过分析其边模抑制比性能、频率功率稳定性及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振荡器(OEO) 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BS) 相位调制器(PM) 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基于偏振调制器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
9
作者 戴思源 陈新桥 陈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为了克服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Radio Over Fiber,ROF)中的MZM存在的直流偏置漂移问题和ROF中的码元走离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Polarization Modulator,PolM)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ROF系... 为了克服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倍频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Radio Over Fiber,ROF)中的MZM存在的直流偏置漂移问题和ROF中的码元走离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Polarization Modulator,PolM)的无码元走离效应的倍频ROF系统。在中心站,利用PolM产生±1阶边带信号,利用复合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来驱动PolM,实现将下行数据信号仅调制在+1阶边带上。复合RF驱动信号由两路信号合成,其中一路信号由数据信号通过相位调制器调制RF驱动信号形成,另一路信号是由数据信号经电放大器进行放大形成。在基站,利用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反射出部分-1阶边带做上行链路的光载波,实现载波重用;利用透过FBG的±1阶边带在光检测器(Photo Detector,PD)中的拍频产生倍频毫米波信号。在误码率为10-9情况下,经20、40和60公里的传输后,下行链路功率代价分别为1dB、1.2dB和1.22dB,上行链路的功率代价分别为0.5 dB、0.8 dB和1 dB。本文设计的方案能有效地克服光纤色散导致的码元走离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距离,在ROF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偏振调制器(PolM) 光载无线系统(ROF) 码元走离效应
下载PDF
持续性灾害下风险感知的光网络业务恢复算法
10
作者 郭学让 蒋一可 +3 位作者 李亚平 张强 连盟 赵永利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和大范围的特性。灾害在发生过程中会持续性损伤光网络的链路资源,造成其链路风险不断变化。面对持续变化的链路风险,业务恢复规划不当可能导致恢复业务再次发生故障。从业务角度来看,重复故障将导致... 【目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和大范围的特性。灾害在发生过程中会持续性损伤光网络的链路资源,造成其链路风险不断变化。面对持续变化的链路风险,业务恢复规划不当可能导致恢复业务再次发生故障。从业务角度来看,重复故障将导致数据传输的多次中断,且随着灾害发生,后续的链路状态损伤加剧可能导致无法恢复此业务。从网络管控方面来看,重复恢复会造成算路资源浪费,占用其他业务的恢复资源。同时,由于业务传输的数据重要性不同,不同业务对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发生故障时,高重要度业务应优先恢复。因此,在大规模持续性灾害场景下,综合考虑灾害对链路风险的持续性影响以及不同业务对路径可靠性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业务恢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持续性灾害下基于链路风险感知的业务恢复算法——动态链路风险重路由算法(DLRRA)。【方法】首先,针对业务重要度和链路风险,文章建立了业务重要度与链路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目标路由可靠度。DLRRA结合优化目标充分考虑了灾害对链路持续性影响造成的链路风险度变化,通过优先为高重要度的故障业务分配低风险的恢复资源,避免了在灾害持续发生过程中同一高重要度业务发生2次故障的风险。【结果】仿真结果表明,DLRRA恢复的首次业务较传统算法的2次故障概率降低了11%,且在高负载下的平均重要度提高了10%。【结论】因此,该算法有效避免了持续性故障造成的业务多次中断带来的损失,保证了重要业务在灾害环境中的持续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光纤损伤 链路风险 故障恢复算法
下载PDF
浅谈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
11
作者 杨鸿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了保证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号的可靠传输,论文简要介绍了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对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要求、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 光纤通信系统 施工技术
下载PDF
远距离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
12
作者 戴仕杰 周力行 《电工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加强光缆通信线路防雷设计与安装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雷电对光缆通信线路造成的主要影响。结合现行的光缆通信线路防雷与输电线路防雷的主要技术与光缆通信线路发生雷击的原因提出专门针对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关键词 远距离 光缆通信线路 防雷保护
下载PDF
光交箱的移动数字化管理研究
13
作者 欧佳佳 张广元 《通讯世界》 202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为解决传统光交箱申请钥匙流程复杂、工作量无法量化、无法精准定位等问题,对传输资源移动数字化管理进行研究,并借助市场现有的无电源硬件,开发出一套小程序,实现光交箱施工流程规范化、工作留痕等智能化管理,并减少因光交箱门异常开... 为解决传统光交箱申请钥匙流程复杂、工作量无法量化、无法精准定位等问题,对传输资源移动数字化管理进行研究,并借助市场现有的无电源硬件,开发出一套小程序,实现光交箱施工流程规范化、工作留痕等智能化管理,并减少因光交箱门异常开启引发的网络故障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管理软件 光交箱 智能化管理
下载PDF
基于FPGA的RFID阅读器研究
14
作者 刘雪 张福鼎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通过自动识别帮助机器或计算机识别对象,记录元数据或通过无线电波控制单个目标等。当RFID阅读器与Internet终端相连接时,阅读器可以根据需要全局、自动、实时地识别,跟踪和监视带有标签...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通过自动识别帮助机器或计算机识别对象,记录元数据或通过无线电波控制单个目标等。当RFID阅读器与Internet终端相连接时,阅读器可以根据需要全局、自动、实时地识别,跟踪和监视带有标签的对象。研究从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的RFID阅读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阐述:整体、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首先论述阅读器的整体构成、天线以及数字基带结构,然后从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细致地对阅读器进行剖析阐述,最后进行了仿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RFID阅读器 QuartersⅡ
下载PDF
混合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王博 陈虹玉 张福鼎 《山西电子技术》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室内环境复杂性以及建筑物对信号的干扰使得GPS等室外定位无法精准作用于室内环境,因此提出一种混合室内定位系统,提高定位精准度,可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定位地点的位置信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定位所需时间。本文通过在一处居所的定位实验... 室内环境复杂性以及建筑物对信号的干扰使得GPS等室外定位无法精准作用于室内环境,因此提出一种混合室内定位系统,提高定位精准度,可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定位地点的位置信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定位所需时间。本文通过在一处居所的定位实验简单研究了混合定位的实现方式以及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定位精度受数据库记录点密度、信号衰减系数、室内环境的变动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位置指纹 传播模型
下载PDF
物联网环境下光纤通信网络总线链路丢包率推断
16
作者 祁瑞丽 冯玖 孟军英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光纤通信网络总线链路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带宽限制,导致光纤通信网络链路丢包率检测精度差、推断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数据传输需求。为此,提出物联网环境下光纤通信网络总线链路丢包率推断方法。根据光纤通信网络路由矩阵,获取物联网... 光纤通信网络总线链路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带宽限制,导致光纤通信网络链路丢包率检测精度差、推断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数据传输需求。为此,提出物联网环境下光纤通信网络总线链路丢包率推断方法。根据光纤通信网络路由矩阵,获取物联网环境下光纤网络的通信状态,依据时序分析策略检测网络总线链路数据传输中的薄弱环节,分析不同时段间变量的关联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下个时段预测值,获取总线链路传输状态。计算每条线路的时空关联性,结合背景流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推断链路丢包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故障识别率高于95%,误差因子与相对误差在0.2和0.02以下,推断耗时低于2 ms,为光纤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环境 光纤通信网络 链路丢包率推断 时序分析 时空关联性
原文传递
多样化算力对服务器的散热挑战分析
17
作者 李建 阮迪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多样化算力对于服务器散热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对服务器散热问题进行解析之后,给出了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服务器散热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质是否相变的角度对常用的散热技术重新进行梳理与分类;对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技术规模商用受限的... 多样化算力对于服务器散热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对服务器散热问题进行解析之后,给出了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服务器散热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质是否相变的角度对常用的散热技术重新进行梳理与分类;对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技术规模商用受限的核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与介绍;对常用的无源两相散热技术的问题和使用前景进行概述。最后,提出推动跨层级的合作会更有效的应对服务器散热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算力 服务器 散热 液冷 无源两相散热 跨层级合作
下载PDF
基于5G+AI的自主泊车系统研究
18
作者 赵越 温桂 +3 位作者 周光涛 辛亮 雷凯茹 赵淳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自主泊车作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首先,概述了自主泊车系统的背景及概念,重点介绍了基于车场融合技术路线的系统架构;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5G+AI的自主泊车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协同感知、协同... 自主泊车作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首先,概述了自主泊车系统的背景及概念,重点介绍了基于车场融合技术路线的系统架构;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5G+AI的自主泊车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协同感知、协同定位、协同规划和协同控制。自主泊车系统减少了车端成本和安全风险,加速了泊车服务的落地,为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建设及场景示范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泊车 5G 室内定位技术 全局路径规划 协同感知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激光通信光纤时延波动测量仿真
19
作者 叶丽珠 邓铭毅 郑冬花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空间激光通信光纤的传输频带宽、距离远且通信容量大,但是易受环境温度和激光器波长影响出现时延波动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激光通信光纤时延波动测量方法。构建光载波传输模型,分析光纤时延波动的影响因素。采用... 空间激光通信光纤的传输频带宽、距离远且通信容量大,但是易受环境温度和激光器波长影响出现时延波动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激光通信光纤时延波动测量方法。构建光载波传输模型,分析光纤时延波动的影响因素。采用大数据技术测量时延波动,获得其初始测量值,通过卡尔曼滤波方法处理并提高测量值的精度,完成空间激光通信光纤时延波动的精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激光通信光纤距离不断增加时,时延波动量不断增大,研究方法测量结果与实际值具有较高拟合度,且对时延波动的跟踪精度高,不确定度保持在10p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空间激光通信 光纤时延 光载波传输模型 卡尔曼滤波方法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要素流通综述
20
作者 洪启安 于润东 +1 位作者 于胜波 龙翔宇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伴随汽车网联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基于数据的产品研发、服务延伸逐渐牵引汽车产品服务模式变革,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资产迅速攀升。在国家大力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具...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伴随汽车网联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基于数据的产品研发、服务延伸逐渐牵引汽车产品服务模式变革,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资产迅速攀升。在国家大力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具有巨大的挖掘价值,有望通过数据要素流通,提升汽车产品研发生产质量和效率,助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流通潜在价值场景出发,分析数据要素制度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适用情况,识别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要素 数据流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