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8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简单无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涡旋光束模态识别
1
作者 魏冬梅 刘芳宁 +2 位作者 杜乾 王珂 赵曰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涡旋光在大气中传播时会产生相位畸变,造成接收端模态检测困难,导致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为提高涡旋光束模态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利用简单无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ConvNeXt)检测拉盖尔-高斯光束模态的算法。结果发... 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涡旋光在大气中传播时会产生相位畸变,造成接收端模态检测困难,导致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为提高涡旋光束模态检测准确率,提出了利用简单无参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ConvNeXt)检测拉盖尔-高斯光束模态的算法。结果发现:该网络可有效聚焦于关键亮斑特征。当光束分别经过较弱湍流、中等湍流、较强湍流和强湍流传输2 km后,本征态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8.8%、96.4%和89.7%,叠加态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9.8%、98.8%和96.5%。在强湍流下,S-ConvNeXt网络本征态检测准确率比ResNet50、ShuffleNetV2、ConvNeXt网络分别提高5.7%、3%、1.2%,叠加态检测准确率分别提高5.7%、4%、0.9%。S-ConvNeXt网络能够有效提高模态检测准确率,尤其在强湍流条件下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光束 ConvNeXt网络 大气湍流 模态识别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美苗 柯熙政 梁静远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导致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和光斑漂移等湍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通信、跟踪和成像系统的性能。部分相干光受湍流影响更小,因此其传输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部分相干光在大气... 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导致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和光斑漂移等湍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通信、跟踪和成像系统的性能。部分相干光受湍流影响更小,因此其传输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光强分布、光束扩展、光束漂移、光强闪烁、到达角起伏和偏振以及散斑特性等,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部分相干光 大气湍流 传输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AMASPGD算法的FSOC系统波前畸变校正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赵辉 于林仙 +2 位作者 秦玉林 付英印 李俊男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为了抑制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大气湍流引起光信号波前失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动量(AM)和自适应矩边界(AdaMod)优化器的增强型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收敛速度和鲁棒性,并有... 为了抑制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大气湍流引起光信号波前失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动量(AM)和自适应矩边界(AdaMod)优化器的增强型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收敛速度和鲁棒性,并有效降低波前畸变的峰谷值和均方根,从而更有效地抑制大气湍流对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FSOC)系统混频效率和误码率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空间光通信 聚合动量 大气湍流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波前畸变校正
下载PDF
基于象限分割的迟滞软切换VLC-WiFi接入选择算法
4
作者 张慧颖 梁士达 +2 位作者 李月月 盛美春 马成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针对解决无线网络频谱匮乏、用户频繁切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象限分割的VLC-WiFi异构接入与迟滞软切换算法。依照三维坐标系将室内分割为4部分建立用户速率模型,获取用户速率,建立遮挡模型模拟VLC链路被遮挡情景。用户依据所在位置... 针对解决无线网络频谱匮乏、用户频繁切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象限分割的VLC-WiFi异构接入与迟滞软切换算法。依照三维坐标系将室内分割为4部分建立用户速率模型,获取用户速率,建立遮挡模型模拟VLC链路被遮挡情景。用户依据所在位置、象限、遮挡及速率等参数执行接入操作;切换依据迟滞思想将向内切换与向外切换阈值差异化,使切换存在弹性空间从而抑制乒乓效应。在5 m×5 m×5 m室内空间内经过多次实验表明,提出的室内VLC-WiFi异构组网方案水平切换次数降低43.8%,遮挡及垂直切换数降低45.3%,乒乓次数降低52.27%,吞吐量比传统算法提升约5.84%。该算法可以显著降低切换与乒乓次数。因此本文为室内异构网络通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VLC-WiFi网络 用户分配 乒乓效应 吞吐量
原文传递
大气湍流下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粗糙目标回波特性
5
作者 吴鹏飞 辛蕾 +1 位作者 王姣 谭震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利用广义Huygens-Fresnel原理和随机高斯粗糙面模型,研究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涡旋光束的回波特性,通过特殊积分推导出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随机粗糙面散射后到达接收端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和光强解析式,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拓扑... 利用广义Huygens-Fresnel原理和随机高斯粗糙面模型,研究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涡旋光束的回波特性,通过特殊积分推导出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经随机粗糙面散射后到达接收端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和光强解析式,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拓扑荷数、束腰半径和相干长度的增加,光强自相关函数曲线下降的越来越陡峭;在强湍流环境下,自相关函数衰减越来越严重;内尺度会影响光强自相关函数,并且随着内尺度的增大而衰减严重,外尺度对其影响作用不大;随着粗糙目标相干长度的增大,光强自相关函数的半峰宽值逐渐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大气湍流 随机高斯粗糙目标 交叉谱密度函数 散斑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FPGA的FTN-VLC系统设计与测试
6
作者 曹明华 王效兵 +3 位作者 陈鹏宇 张家玮 周洪涛 张悦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提升可见光通信(VLC)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超奈奎斯特(FTN)-VLC系统。该系统主要由FPGA、数/模(D/A)转换器、低通滤波器、雪崩二极管、电流/电压(I/V)转换器和电压比较器组成。对系统... 为了提升可见光通信(VLC)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超奈奎斯特(FTN)-VLC系统。该系统主要由FPGA、数/模(D/A)转换器、低通滤波器、雪崩二极管、电流/电压(I/V)转换器和电压比较器组成。对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性能测试。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当传输距离为0.5 m时,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 Mb/s,频谱利用率较同等条件下的奈奎斯特光通信系统提升了1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超奈奎斯特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机载激光通信光学窗口气动光学效应分析
7
作者 姜逸渊 孟立新 +2 位作者 张立中 刘智 董科研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5,共12页
机载激光通信中通信光束散角小、系统跟踪精度高,光学窗口的气动光学效应会引起远场光斑形状和位置发生变化,降低通信性能。为此,通过Fluent对共形和平面两种光学窗口整流罩在不同飞行高度、速度、方位角下的外流场进行稳态仿真分析,利... 机载激光通信中通信光束散角小、系统跟踪精度高,光学窗口的气动光学效应会引起远场光斑形状和位置发生变化,降低通信性能。为此,通过Fluent对共形和平面两种光学窗口整流罩在不同飞行高度、速度、方位角下的外流场进行稳态仿真分析,利用相位屏分析远场自由衍射光斑变化。结果表明,共形窗口在俯仰、高度和速度变化中的流场更加稳定,呈现更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在远场衍射中表现更好。平面窗口在方位转角变化大与低速的飞行工况下,RMS值低于共形窗口。远场光斑发生偏移和弥散的程度与波面畸变成正相关,但在波面畸变较大的情况下,RMS值不能完全定义其对光学系统的影响。同时,当俯仰角靠近机体表面、降低飞行高度、增加飞行速度均会增强波面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通信 气动光学 远场衍射 光学窗口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调制实现光信道测量样本去相关分析
8
作者 侯艺浩 娄岩 +4 位作者 陈纯毅 赵圣亚 李辉 李琼 秦心怡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从大气光信道中可以提取两个合法通信方用来加密其传输的机密信息的公共密钥。首先,为了打破湍流引起的光学波动的相关时间对每秒提取的不相关光信道测量样本的数量限制,提出了为合法通信双方配备随机调制的方法,并针对其实现测量样本... 从大气光信道中可以提取两个合法通信方用来加密其传输的机密信息的公共密钥。首先,为了打破湍流引起的光学波动的相关时间对每秒提取的不相关光信道测量样本的数量限制,提出了为合法通信双方配备随机调制的方法,并针对其实现测量样本去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分析了大气光信道水平路径传输距离为1 km,中湍流,调制方式为幅度调制条件下,合法通信方在无调制、单调制、双调制三种不同调制的情况下对光信道测量样本自相关性的影响。针对单调制的情形,分析了不同大气光信道传输系数相干时间、伪随机码生成速率、传输距离和信噪比对光信道测量样本自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无调制情况,在相同采样间隔内,观测到的光信道测量样本的测量数据变化次数增多;同时施加随机调制的发射光信号,在小于湍流引起的光学波动的相关时间的采样间隔下,观测到的光信道测量样本,在滞后100个样本的延迟时间后的自相关性,从无调制情况下的0.676降低到单调制情况下的0.083和双调制情况下的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自相关 随机调制 大气湍流
原文传递
2维Airy光束阵列强度的调控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俊杰 安岩 +4 位作者 董科研 高亮 李响 张紫浩 陈亚楠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了控制2-D Airy光束阵列在焦点的强度,利用高斯光束在频域移动可以进行调控的原理,对其在大气湍流中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高斯光束在频域的位移,实现了2-D Airy光束阵列焦点处强度从0.85增强到1.1,且操作灵活方便,不需要... 为了控制2-D Airy光束阵列在焦点的强度,利用高斯光束在频域移动可以进行调控的原理,对其在大气湍流中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高斯光束在频域的位移,实现了2-D Airy光束阵列焦点处强度从0.85增强到1.1,且操作灵活方便,不需要通过重复编码相位图增加光束数目就可增强光束在焦点的强度;在中等湍流强度下,光束强度可从0.85增强到1.03。该研究对激光在大气中抵抗大气湍流、提高激光通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Airy光束 强度调控 光束阵列
下载PDF
面向星地激光通信的大气湍流预报研究进展(特邀)
10
作者 郭盈池 李浪 +2 位作者 李晨 高春清 付时尧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共13页
激光通信系统在大气环境下应用的性能受到严重制约,当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其波面会发生畸变。在激光通信系统中,对大气湍流相关参数进行预报可以提前对星地数据传输链路进行调度,避免建立无效的通信任务。此外,大气湍流预报在天文... 激光通信系统在大气环境下应用的性能受到严重制约,当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其波面会发生畸变。在激光通信系统中,对大气湍流相关参数进行预报可以提前对星地数据传输链路进行调度,避免建立无效的通信任务。此外,大气湍流预报在天文选址、光学遥感等领域也有重要价值。随着国内外相关工作的长期积累以及算力、观测设备等硬件的能力提升,当前科研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些大气湍流预报方案。文中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大气湍流预报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技术,列举了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方法对国内外典型区域的大气湍流进行预报的相关工作;然后介绍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大气湍流预报中的应用情况,对其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一种面向星地激光通信的大气相干长度短时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湍流预报 Cn2廓线 大气相干长度
原文传递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双站激光微波混合链路性能分析
11
作者 邵军虎 杜旭晓 +1 位作者 庞健 史魏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8-476,共9页
针对气象变化对自由空间光(Free Space Optical,FSO)通信链路和毫米波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链路可用率的影响问题,采用马尔科夫建模与稳态概率求解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FSO/RF混合链路的双接收站分集与中断概率性能.基于... 针对气象变化对自由空间光(Free Space Optical,FSO)通信链路和毫米波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链路可用率的影响问题,采用马尔科夫建模与稳态概率求解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FSO/RF混合链路的双接收站分集与中断概率性能.基于FSO链路和RF链路的信道模型,采用有限状态马尔科夫链(Finite State Markov Chain,FSMC)分别对单双站FSO/RF混合链路的切换选择进行建模,推导得出不同参数和天气情况下系统稳态的中断概率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中断概率达到10^(-6),雨雾天气链路距离为1~7 km时,双站FSO/RF混合链路相比单站可获得4~25 dB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O/RF混合链路 多站分集 马尔科夫模型 中断概率 误码率
下载PDF
基于JAYA算法的紫外光通信无人机编队路由优化
12
作者 郝锐 王建萍 +1 位作者 陈丹阳 路慧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857,共10页
紫外光通信由于其灵活性高、安全性好和全天候工作等优点,被认为是应急通信用无人机编队(UAV)的有潜力通信解决方案。为了提升紫外光通信无人机编队的有效作业时间,该文基于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LEACH)算法,并结合JAYA智能优化算法提... 紫外光通信由于其灵活性高、安全性好和全天候工作等优点,被认为是应急通信用无人机编队(UAV)的有潜力通信解决方案。为了提升紫外光通信无人机编队的有效作业时间,该文基于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LEACH)算法,并结合JAYA智能优化算法提出一种新颖的路由优化算法(RJLEACH)。该方法被用来改善紫外光通信无人机编队的有效操作时间。应用该算法对不同结构的紫外光通信无人机编队路由优化,并与其它算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JLEACH算法在簇首选举阶段降低了无人机节点间的剩余能量方差,并且通过搜索最优路由降低了簇间通信的能量消耗。最终使网络出现第1个死亡节点和出现1/2死亡节点的时间相比经典LEACH算法分别延长了31.8%和13.8%,同时明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能够为灾区救援和应急通信等任务争取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紫外光通信 分簇协议 无人机编队 路由优化算法
下载PDF
层积云背景下量子干涉雷达最优平均光子数自适应策略
13
作者 聂敏 张政 +3 位作者 杨光 张美玲 孙爱晶 裴昌幸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量子干涉雷达(Quantum Interference Radar,QIR)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目标探测的一种新型雷达体制,QIR探测光子数的变化会对雷达分辨率和系统生存函数产生影响。为了降低层积云液态水含量对QIR探测性能的影响,提出... 量子干涉雷达(Quantum Interference Radar,QIR)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目标探测的一种新型雷达体制,QIR探测光子数的变化会对雷达分辨率和系统生存函数产生影响。为了降低层积云液态水含量对QIR探测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诱骗态量子密钥协议的最优平均光子数自适应(Photon Number Adaptive,PNA)调整策略。建立了层积云液态水含量、传输距离与最优平均光子数之间的关系,对自适应调整前后的QIR分辨率和信道生存函数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脉冲信号波长一定,层积云粒子浓度为1.579×10^(4)cm^(-3),层积云液态水含量为0.5 g/cm3时,采用PNA策略之后,QIR角度分辨率值由1.289下降至1.028,QIR系统角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得到有效提高;当层积云液态水含量为0.1034 g/cm^(3)时,采用PNA策略之后,信道生存函数由0.2292提高到0.4167。因此,通过PNA策略自适应地调整系统发送端信号脉冲所含的平均光子数,能够提高QIR在层积云背景下探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干涉雷达 层积云 平均光子数 自适应调整
原文传递
基于非线性编码的叠加概率整形20QAM星座方案
14
作者 卢美霞 郭心悦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计算复杂度高、相邻星座点容易相互交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编码的叠加概率整形(PS)20阶正交幅度调制(20QAM)星座方案。首先,基于提出的非线性编码方程,将等概率的4级电平信号编码为PS 5级电平信...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计算复杂度高、相邻星座点容易相互交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编码的叠加概率整形(PS)20阶正交幅度调制(20QAM)星座方案。首先,基于提出的非线性编码方程,将等概率的4级电平信号编码为PS 5级电平信号。然后,将PS 5级电平信号映射为梯形形状的PS 5QAM信号以最大化叠加星座的欧氏距离。最后,将PS 5QAM信号与等概率的4QAM信号进行翻转叠加得到PS 20QAM信号。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叠加20QAM星座方案对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有较强的鲁棒性,比叠加16QAM、叠加24QAM星座方案的误码率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线性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概率整形 叠加星座
下载PDF
混合NOMA/OFDMA可见光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15
作者 沈媛 郭心悦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非正交多址/正交频分复用多址(NOMA/OFDMA)技术的多用户多小区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提出了一种功率和子载波的联合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化系统误符号率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子小区间载波和用户功率的联合最优分配... 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非正交多址/正交频分复用多址(NOMA/OFDMA)技术的多用户多小区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提出了一种功率和子载波的联合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化系统误符号率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子小区间载波和用户功率的联合最优分配。首先,理论推导出系统的误符号率表达式;然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并借助遗传算法得到最优的分配结果;最后,将该算法与现有的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误符号率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正交多址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 资源分配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可见光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16
作者 左洵赫 王子雄 +2 位作者 马闯 于晋龙 江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为了降低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 TOA)算法的接收信号采样率需求,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中信号具有频谱稀疏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可见光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仿真结... 为了降低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 TOA)算法的接收信号采样率需求,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中信号具有频谱稀疏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可见光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感知算法后,通信系统仅需原始采样率为100 MHz时数据量的60%即可使误码率降至10-3以下,定位系统仅需原始采样率为800 MHz时数据量的2.1%即可准确估计收发端距离,远低于采样定理所需数据量,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此外,在引入噪声后,通过提高压缩感知算法的测量数据比例,一体化系统仍能在奈奎斯特采样率以下保持良好的通信与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TOA) 正交频分复用(OFDM) 压缩感知 采样定理
下载PDF
模块式四芯光纤信道分束器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17
作者 吴杉 杨世泰 +3 位作者 陈意坚 段劭琛 徐陈睿 苑立波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针对传统多芯光纤分束器与多芯光纤连接方式的不足,如拆卸困难和测试方案需额外引入测试分束器等问题,采用双包层光纤束拉锥法制备了四芯光纤信道分束器。为了方便器件的测试和连接,在单模光纤和四芯光纤的尾端分别制备了LC/PC型的活动... 针对传统多芯光纤分束器与多芯光纤连接方式的不足,如拆卸困难和测试方案需额外引入测试分束器等问题,采用双包层光纤束拉锥法制备了四芯光纤信道分束器。为了方便器件的测试和连接,在单模光纤和四芯光纤的尾端分别制备了LC/PC型的活动连接器,从而形成了单个模块式的四芯光纤信道分束器;同时,提出了一种针对该模块式器件的镜像反射式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方法仅需要一个LC/PC活动连接器式反射器,就可以轻松完成器件的插入损耗和芯间串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四芯光纤信道分束器性能优异,其最大插入损耗和最大芯间串扰分别为0.84 dB和-46.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芯光纤 信道分束器 光纤活动连接器 插入损耗 芯间串扰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叠加星座图可见光通信系统
18
作者 闫卿 《通信技术》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简述了利用叠加星座图调制的方法来解决可见光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容易受高信道相干性影响的问题,同时探究了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星座图因受到非线性效应影响而发生旋转时... 简述了利用叠加星座图调制的方法来解决可见光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容易受高信道相干性影响的问题,同时探究了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星座图因受到非线性效应影响而发生旋转时,与不加入任何算法的系统相比,采用了K-means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且不会受到旋转角度的影响。此外,对比分析2种聚类算法发现,K-means的原理和运算过程相对而言更加简便,可以更好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供更可靠安全的通信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星座图 可见光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聚类算法 误码率
下载PDF
激光雷达的AGV机器人系统设计与研究
19
作者 陈锦旗 逯镓伟 +1 位作者 管佳榆 杨丹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针对自动导引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机器人缺乏智能化和通用性的问题,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平台开发一款基于激光雷达构建地图和自主导航的履带型AGV样机.首先,采用履带式行走系统增强AGV的通过性,... 针对自动导引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机器人缺乏智能化和通用性的问题,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平台开发一款基于激光雷达构建地图和自主导航的履带型AGV样机.首先,采用履带式行走系统增强AGV的通过性,并配置单线激光雷达以降低系统成本.在此基础上,尝试使用Cartographer和Gmapping这两种主流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构建场景地图,并配合路径规划算法实现路径规划和自主导航.试验结果表明,样机所配置的硬件和算法能良好兼容,从而保证AGV机器人能在随机路径的运输任务下,快速有效的构建地图和实现在线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向小车(AGV)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 激光雷达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
下载PDF
基于投影光瞳分布的星地激光通信波前探测
20
作者 杨慧哲 张贞钰 +1 位作者 刘进 梁永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5-955,共11页
为了解决星地自由空间光学通信系统中的提前角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强传输的新型波前探测技术——投影光瞳面分布(Projected Pupil Plane Pattern,PPPP),并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PPPP基于TIE光强传输公式,根据不同传输... 为了解决星地自由空间光学通信系统中的提前角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强传输的新型波前探测技术——投影光瞳面分布(Projected Pupil Plane Pattern,PPPP),并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PPPP基于TIE光强传输公式,根据不同传输距离下光强分布的变化反解出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由于PPPP采用的是上行通信激光本身的后向瑞利散射,其测量的大气湍流方向与通信卫星方向一致,因此可以有效解决星地激光通信中的提前角问题。实验模拟了1 m口径的地基望远镜作为上行激光发射装置和后向散射光斑成像设备,通过等效高度分别为10 km和17 km的上行激光后向散射光斑图像来实现对10 km以下大气湍流的波前探测。实验采用的波前畸变模拟装置包括空间光调制器和透明塑料片,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波前畸变PPPP和通用的夏克-哈特曼波前探测器可以实现相似的波前重构,两者重构相位的残差约为初始相位的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星地激光通信 波前探测器 投影光瞳面分布 提前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