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磨机传动系统模型修正
1
作者 陶征 鲍现乐 +1 位作者 郭勤涛 周天洋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针对磨机传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部件间约束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通过改进BP神经网络逼近设计参数和特征量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实际结构响应,利用神经网络的泛化特性... 针对磨机传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部件间约束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通过改进BP神经网络逼近设计参数和特征量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实际结构响应,利用神经网络的泛化特性,得到了模型设计参数值。修正后频率误差从最高18%降到4%左右,修正系数误差范围均在0.5%以内,明显提高了有限元模型精度;同时,又不需要大量迭代求解步骤,避开了传统反问题模型修正法的复杂非线性优化过程,提升了效率,验证了PSO-BP神经网络法应用于大型磨机传动系统上的可行性,为后续传动系统整体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修正 神经网络 模态分析 相似设计 分层修正
下载PDF
融入商科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建设探讨
2
作者 周艳聪 姜书浩 +1 位作者 张晓琴 王岩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72-278,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需要。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前沿高新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本文从专业建设的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结构、...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需要。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前沿高新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本文从专业建设的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实践证明,新专业建设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科学与技术 新专业建设 商科特色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3
作者 郑方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这两...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这两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本专题讨论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问题,以便为防范安全风险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相互排斥 安全风险 风险与防范 专题讨论 人的智能 人类进步 两面性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全面育人的发展探索——评《人工智能与教育现代化》
4
作者 侯丽玲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工具化形态,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推动形成“人际交往”转向“人机交互”、教育“具身性”转向人工智能“离身...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工具化形态,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推动形成“人际交往”转向“人机交互”、教育“具身性”转向人工智能“离身性”等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互联网时代 全面育人 人类智慧 深度融合 具身性 人际交往
下载PDF
类人想象与杂合属性:论人工智能的演进及社会影响
5
作者 姜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178,共12页
自提出人工智能理念起,它就被赋予诸多类人想象。人工智能的设计者不仅追求其形体上与人类相似,也试图使它在行为方式上接近人类。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具有相异性:前者是既往性的,后者是面向未来的;前者是逻辑运算,后者是意... 自提出人工智能理念起,它就被赋予诸多类人想象。人工智能的设计者不仅追求其形体上与人类相似,也试图使它在行为方式上接近人类。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具有相异性:前者是既往性的,后者是面向未来的;前者是逻辑运算,后者是意识活动;前者“领有”灵魂,后者“具有”灵魂。人工智能是依托于人与技术关系基础之上的人类与技术的杂合体,它的类人性将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基于“数字革命”的类人性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再分层,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后果;对类人性人工智能不加限制的使用,会使人类沉入“常人常言”与“知而不思”的境地;从生存论视角看,在类人性人工智能介入人类互动的情况下,会出现“频繁互动”与“孤独困境”的交流窘况。这些社会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处境,需要给予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类人想象 杂合体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让“人是目的”成为伟大的政治信仰——关于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关系的省思
6
作者 荆学民 刘元顿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7,共11页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深深地植入了维护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政治”的深处,亟须我们从“政治”的角度予以关注。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福祉”;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担忧、哲学深度的精神担忧和政治层面的自由担忧。现在学界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负面风险已经开始预警,化解风险的种种“对策之道”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最有效的“方略”应该是:树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在认知观念上坚定地为人工智能立“道德之法”,立“政治之法”,立“哲学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传播 人是目的 政治信仰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动画创作方式的新思考
7
作者 叶佑天 姜金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人工智能,这一集理论、技术与应用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科学,旨在模仿、拓展与延伸人类的智慧及其智能行为。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1])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 人工智能,这一集理论、技术与应用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科学,旨在模仿、拓展与延伸人类的智慧及其智能行为。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1])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与完善,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与其对人类智能行为的模仿与增强能力不无关系,特别是在那些机械性强、规律性强而创造性弱的任务中,人工智能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早期人工智能多用于替代那些重复性高、创造性低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行为 新兴技术 应用领域 动画创作方式 发展历程 机械性 重复性
下载PDF
内审人员须紧握大模型技术“长缨”
8
作者 陈宋生 《中国内部审计》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近年来,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2022年11月,OpenAI公司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横空问世,更是引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浪潮。我国随之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7年7月,国... 近年来,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2022年11月,OpenAI公司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横空问世,更是引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浪潮。我国随之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据驱动 人机协同 语言模型 内审人员 OPEN 跨界融合 智能经济
下载PDF
人工智能快速演进中人的主体性作用
9
作者 顾理平 《视听界》 2024年第2期131-131,共1页
从一年多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阶段性标志的ChatGPT惊艳亮相,到今天Sora的火爆登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快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在惊喜地拥抱现代技术带给社会和个人巨大红利的同时,也不断产生各种隐忧:面... 从一年多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阶段性标志的ChatGPT惊艳亮相,到今天Sora的火爆登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快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在惊喜地拥抱现代技术带给社会和个人巨大红利的同时,也不断产生各种隐忧:面对海量知识储备和超强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知识学习对现代人来说还有意义吗?从智能到体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如此强大,我们的工作会被大规模取代吗?人工智能几乎无所不能,它一旦作恶,人类将如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强计算能力 狂飙突进 知识储备 CHAT 生成式 人的主体性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规制
10
作者 郑曦 《人民法治》 2024年第6期76-79,共4页
近年来,ChatGPT、Sora等能够创建各类数据以形成文本、图像、视频、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全世界震惊,由此也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剧。面对此种情形,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我国... 近年来,ChatGPT、Sora等能够创建各类数据以形成文本、图像、视频、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全世界震惊,由此也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剧。面对此种情形,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我国也确立了“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 CHAT 依法治理 促进创新 视频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11
作者 朱宏任 《企业管理》 2024年第4期6-7,共2页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三次提到“人工智能”,更是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前不...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三次提到“人工智能”,更是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中央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新质生产力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波 张帆 +1 位作者 陈志华 王龙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2,共19页
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全面提高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定性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领域,定量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设计、制... 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全面提高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定性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领域,定量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设计、制造、养维护阶段的研究现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瓶颈和研究趋势,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土木工程领域已展开了大量人工智能研究,但各阶段智能化发展不均衡,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入探索神经网络、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交叉融合,促进土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人工智能 智能设计 智能建造 智能养维护
下载PDF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袆:将大模型打造成新质生产力工具
13
作者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5期108-109,共2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和‘安全’,尤其是提到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我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创业者,更加责无旁贷。未来,我们将在‘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上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和‘安全’,尤其是提到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我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创业者,更加责无旁贷。未来,我们将在‘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上继续深耕。”在聆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 顶层设计 周鸿祎 全国政协委员 生产力工具 《中国经济周刊》 创始人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国外教育人工智能战略分析和发展启示
14
作者 蒋玲玲 《机器人产业》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教育人工智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国家层面上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是保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教育人工智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国家层面上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是保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改革内容进行了剖析,归纳出其对各国及地区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借鉴意义,并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展启示 智能化时代 战略 借鉴意义 政策
下载PDF
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15
作者 焦建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9期20-20,共1页
4月15日,全球著名人工智能学者李飞飞联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4)。这份报告追踪了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其总结... 4月15日,全球著名人工智能学者李飞飞联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4)。这份报告追踪了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其总结的2023人工智能发展10大趋势是:①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胜过人类,但并非在所有任务上。②产业界继续主导人工智能前沿研究。③前沿模型变得更加昂贵。④美国成为顶级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来源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来源国 斯坦福大学 前沿研究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学术出版探微
16
作者 章毅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其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重视,学术出版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学术出版机构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出版流程中,使得内容检测、文献处理等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同时,学术出版使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其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重视,学术出版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学术出版机构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出版流程中,使得内容检测、文献处理等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同时,学术出版使用人工智能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版权侵犯等问题,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的主要挑战。科技应为人服务,人工智能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应受到法律约束,出版机构及作者也要对此有更明确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学术出版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出版 技术
下载PDF
可解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君 窦嘉铭 +3 位作者 刘曌 刘畅宇 蒲天骄 和敬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91,共23页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作为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能力。X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耦合将加速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落地应用,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助力。文中...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作为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能力。X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耦合将加速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落地应用,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助力。文中梳理了电力系统XAI的历史脉络、发展需求及热点技术,总结了XAI在源荷预测、运行控制、故障诊断、电力市场等方面的电力应用,并围绕解释含义、迭代框架、数模融合等方面展望了电力系统XAI的应用前景,可为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与人机交互迭代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小样本学习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兴 潘美琪 艾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相关算法在负荷预测、状态检修、多主体调控等多项业务中展现出优越的工程效果与应用潜力。然而,实际工程数据往往面临着样本不足、样本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数据驱动算法的最... 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相关算法在负荷预测、状态检修、多主体调控等多项业务中展现出优越的工程效果与应用潜力。然而,实际工程数据往往面临着样本不足、样本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数据驱动算法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借助小样本学习来应对这一挑战。文中从数据、特征、模型3个层面探究了小样本学习技术,综述并分析了相关技术在场景生成、故障诊断、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等业务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小样本学习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数据驱动 生成模型 迁移学习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及其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国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从“生成式的AI”或“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GC)的角度看,需要关注“自然生成”“人工智能生成”“社会生成”或“伦理生成”之间的关联和区分。人工智能具有确定性与生成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being与becoming的沟通和统一。从传统意... 从“生成式的AI”或“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GC)的角度看,需要关注“自然生成”“人工智能生成”“社会生成”或“伦理生成”之间的关联和区分。人工智能具有确定性与生成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being与becoming的沟通和统一。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禽之辨到人机之辨,体现了重要的转换,但二者在本质上都关乎何为人的追问。人工智能所体现的理性具有非原创的意义,人所具有的理性推论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则具有原创性。相对于人而言,AI作为一种机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器”,只具有工具意义,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也难以获得伦理主体的地位。此外,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人的创造的一种结果,真正的原创意义上的智能只有人才具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原始的创造者,把人工智能看作比人更高级的动物,并不合乎事实。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在本质上如同在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不断取代手工操作,二者情形相近,原理也一致。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不断地走向人性化的社会、达到真正自由存在形态的一个环节或前提。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对世界的细节、对某些方面越来越深化,但是总体上对世界的把握离不开哲学。另一方面,科学发展具有自主之性或惯性,后者需要哲学为其提供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的本质 价值
下载PDF
元宇宙: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巍 伏宇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5,共16页
网络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并进一步促进人们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产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技术维度和应用角度... 网络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并进一步促进人们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产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技术维度和应用角度深度剖析元宇宙.首先,从定义、起源与发展、特征和关键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其他技术)等多方面对元宇宙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论述;然后,讨论了当下布局元宇宙的企业和应用实例;最后,剖析了目前元宇宙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并对未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通过对元宇宙当前的发展状况、研究趋势进行归纳分析以及科学地评估元宇宙的落地应用,为元宇宙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边缘计算 6G 区块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