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研究
1
作者 乔贵方 杜宝安 +3 位作者 张颖 田荣佳 刘娣 刘汉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9-425,共7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高度制造领域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阐述了基于指数积(Product of exponential, POE)模型的运动学误差模型构建方法,并建立基于POE误差模型的适应度函数;为实...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高度制造领域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阐述了基于指数积(Product of exponential, POE)模型的运动学误差模型构建方法,并建立基于POE误差模型的适应度函数;为实现高精度的参数辨识,提出了一种二次辨识方法,先利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 IGWO)实现运动学参数误差的粗辨识,初步将Staubli TX60型机器人的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分别从(0.648 mm, 0.212°)降低为(0.457 mm, 0.166°);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精度性能,再通过LM(Levenberg-Marquard)算法进行参数误差的精辨识,最终将Staubli TX60型机器人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进一步降低为(0.237 mm, 0.063°),机器人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分别降低63.4%和70.2%。为了验证上述二次辨识方法的稳定性,随机选取5组辨识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进行POE误差模型的参数误差辨识,结果表明提出的二次辨识方法能够稳定、精确地辨识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工业机器人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指数积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外力矩观测器的机器人碰撞检测
2
作者 张铁 陈亿杰 邹焱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碰撞检测技术可以降低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的几率,在现代化的人机协作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免外力矩传感器的碰撞检测需要准确地估计工业机器人受到碰撞时的关节外力矩。然而,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辨识误差以及电机电流的测量误差等因... 碰撞检测技术可以降低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的几率,在现代化的人机协作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免外力矩传感器的碰撞检测需要准确地估计工业机器人受到碰撞时的关节外力矩。然而,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辨识误差以及电机电流的测量误差等因素会影响外力矩估计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扰动卡尔曼滤波外力矩观测器。该观测器基于扰动原理将外部碰撞等效的外力矩作为扰动项,并定义关节扰动模型。同时,引入机器人的广义动量构建状态空间方程。考虑到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辨识以及电机电流的测量存在误差,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迭代估计,从而得到最优的外力矩观测值。为了提高碰撞检测的灵敏度,本文提出了一种随关节速度变化的时变对称阈值函数,用于实现碰撞检测。该方法可以根据关节速度的变化调整阈值,以适应不同工作速度下的外力矩观测值。实验结果表明,与广义动量观测器相比,所提出的观测器在外力矩估计的整体精度上提高了52.03%。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利用6自由度串联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进行了碰撞检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静态阈值,采用时变阈值的方法缩短了58.06%的检测延时,从而可以提高碰撞检测的灵敏度,更有利于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和碰撞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碰撞检测 外力矩观测器 时变阈值
下载PDF
伪目标迭代生成的机器人误差补偿算法
3
作者 叶伯生 金雄程 +3 位作者 黎晗 邵柏岩 李晓昆 李思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针对机器人误差模型建立后的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伪目标迭代算法。该算法用每次迭代中生成新的伪目标来修正关节角,从而不断减小机器人实际误差。完善了伪目标迭代算法流程,提出了5种新的不同的伪目标生成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 针对机器人误差模型建立后的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伪目标迭代算法。该算法用每次迭代中生成新的伪目标来修正关节角,从而不断减小机器人实际误差。完善了伪目标迭代算法流程,提出了5种新的不同的伪目标生成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结合多种伪目标生成方法提出了一种集成算法,进一步提高误差补偿精度。使用HSR-JR612机器人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耗时在毫秒级别,补偿效果好,集成算法能进一步提高位姿补偿效果。最后使用UR10机器人与激光跟踪仪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后机器人末端位置误差可以减小到0.06 mm以内,姿态误差可以减小到0.0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误差补偿 定位精度 伪目标
下载PDF
基于速度控制的机器人轨迹摩擦补偿控制算法
4
作者 叶伯生 李思澳 +3 位作者 谭帅 李晓昆 金雄程 邵柏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目前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机器人系统中关节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生产的需求。为减少机械结构中非线性摩擦因素和系统中未建模干扰等因素对机器人运行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 目前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机器人系统中关节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难以满足高精度生产的需求。为减少机械结构中非线性摩擦因素和系统中未建模干扰等因素对机器人运行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速度模式下的摩擦补偿控制算法。首先,基于傅里叶级数和5次多项式混合的方式设计最优激励轨迹,通过最小二乘法完成动力学参数的预辨识,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对预辨识结果进行迭代寻优,从而建立更为精确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将最速离散跟踪微分器中采集的关节角度输入所设计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中,得到实时的关节速度补偿值,将补偿值实时输入机器人中实现摩擦补偿控制;最后,以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为实验对象,对所设计的摩擦补偿控制算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摩擦补偿前,机器人的末端轨迹跟踪精度提升约35%,从而验证了文中所提算法在机器人摩擦补偿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补偿 参数辨识 轨迹 跟踪微分器
下载PDF
考虑输入饱和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滑模控制
5
作者 张蕾 宋博雄 田冬雨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针对复合干扰和输入饱和特性影响机械臂轨迹跟踪精度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饱和补偿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基于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辅助函数,以消除输入饱和特性的影响;其次,利用所估计的复合干扰上限,结合非奇异积分终... 针对复合干扰和输入饱和特性影响机械臂轨迹跟踪精度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饱和补偿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基于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辅助函数,以消除输入饱和特性的影响;其次,利用所估计的复合干扰上限,结合非奇异积分终端滑模控制方法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律,使跟踪误差快速收敛至零的邻域,且削弱了抖振,经过Lyapunov稳定性定理的证明,该算法可以保证轨迹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手段,与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机械臂各关节在仿真和实验中分别可以在0.5 s和0.8 s内跟踪上期望轨迹,跟踪误差能降低到1.2×10^(-3)rad和8.7×10^(-3)rad内,有效解决机械臂输入饱和问题和复合干扰对系统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轨迹跟踪 自适应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输入饱和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智能配送小车整机系统研究
6
作者 王建锋 段红艳 陈香香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97-9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多国都围绕智能物流配送开始了技术开发及产品布局,智能化的物流配送形式已经出现,开发一种用于物流配送的智能系统或智能装置非常有必要。运用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及冲突解决矩阵对智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多国都围绕智能物流配送开始了技术开发及产品布局,智能化的物流配送形式已经出现,开发一种用于物流配送的智能系统或智能装置非常有必要。运用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及冲突解决矩阵对智能配送小车的功能进行分析,形成冲突对应的解决方案。结合树莓派小车的控制逻辑,对其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模块进行整合优化,使智能配送小车系统能够实现环境信息的感知、自动避障和循迹运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矛盾冲突 智能配送小车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扭矩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技术
7
作者 宋秦中 胡华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大扭矩机器人悬臂产生的信号量较大,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信号进行精准分析,以期解决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成功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构建大扭矩机器人悬臂关节运动学模型,获取悬臂关节运动学分析结果;使用自适应滤波器获取机器人工... 大扭矩机器人悬臂产生的信号量较大,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信号进行精准分析,以期解决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成功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构建大扭矩机器人悬臂关节运动学模型,获取悬臂关节运动学分析结果;使用自适应滤波器获取机器人工作信号,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特征;最后,使用线性傅里叶拟合方法优化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控制算法,以实现机器人悬臂关节震颤控制。构建应用测试环节,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震颤控制技术抑制振动成功率较高,可有效地解决悬臂关节震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扭矩机器人 震颤抑制 大数据分析 自适应滤波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的全向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刚 王李孙 《物联网技术》 2024年第1期63-66,70,共5页
为了适应在狭窄环境中自动化作业的需求,提高移动机器人工作效率,设计制作了一款基于云服务器的四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结合四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模型,提出了基于STM32F103为主控的运动控制系统;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手机APP与云... 为了适应在狭窄环境中自动化作业的需求,提高移动机器人工作效率,设计制作了一款基于云服务器的四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结合四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模型,提出了基于STM32F103为主控的运动控制系统;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手机APP与云服务器实现移动机器人的无线远程监视与控制。远程控制其行走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不仅能够满足远程操作移动机器人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四轮移动机器人工作时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移动 机器人 云服务器 STM32F103 APP 远程控制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技术与应用探讨
9
作者 于玲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8期50-52,56,共4页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设备,其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以ABB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以对工件角度、颜色进行识别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设备,其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以ABB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以对工件角度、颜色进行识别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于机器人手臂上的平台、摄像头、执行机构和通信接口。相机拍摄到的工件图像在PC(个人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角度偏差,并用通信接口将其传输到机械臂执行器,再利用控制模糊算法对ABB机械臂的动作进行控制,调节平台,使12个元件能够被放置到预定的位置。在MATLAB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在所搭建的系统上进行了试验,对工件位置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可靠定位,从而提升了工件定位精度和加工效果,因此,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视觉定位 技术应用 PLC
下载PDF
改进A*算法在喷浆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研究
10
作者 苏畅 袁泉 +1 位作者 李子强 余晓帆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针对经典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存在搜索节点多、安全性低、路径转折角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通过优化评价函数,减少搜索的时间、提高搜索效率;改变子节点的选择方式,避免喷浆机器人穿过障碍物的顶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过近... 针对经典A*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存在搜索节点多、安全性低、路径转折角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通过优化评价函数,减少搜索的时间、提高搜索效率;改变子节点的选择方式,避免喷浆机器人穿过障碍物的顶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过近,提高其工作的安全性;通过贝塞尔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优化,降低了转折角度。在不同尺寸的栅格地图上进行多次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减少搜索时间,增加规划路径的安全性,降低转折角度,路径更加平滑,获得较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改进A*算法 喷浆机器人 评价函数
下载PDF
集装箱自动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11
作者 鹿业勃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近年来,集装箱自动高速码垛技术日臻成熟并逐渐被广泛应用,而码垛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即为自动高速码垛技术,该技术对码垛精准度以及保证码垛机器人功能均具有保障性作用。以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根本出发点,以低成本研究为根本目标,通过... 近年来,集装箱自动高速码垛技术日臻成熟并逐渐被广泛应用,而码垛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即为自动高速码垛技术,该技术对码垛精准度以及保证码垛机器人功能均具有保障性作用。以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根本出发点,以低成本研究为根本目标,通过对软、硬件系统的搭建,对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展详细且科学的研究,进而提高码垛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垛机器人 控制系统 自动化
下载PDF
基于ABB工业机器人的物料搬运控制系统
12
作者 沈灿钢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劳动力是大势所趋,本设计为PLC与工业机器人结合的一种物料搬运控制系统。充分利用机电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PLC控制技术、组态网络技术、气动控制。采用ABB机器人、三菱FR-D720S变频器、西门子PLC、物料检... 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劳动力是大势所趋,本设计为PLC与工业机器人结合的一种物料搬运控制系统。充分利用机电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PLC控制技术、组态网络技术、气动控制。采用ABB机器人、三菱FR-D720S变频器、西门子PLC、物料检测传感器、夹取位置传感器、气动元件和触摸屏等构成全自动码垛搬运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不同材质工件进行自动分拣和码垛。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精准分拣金属工件和白色塑料工件,并在连续工作10个小时后,系统重复定位精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机器人 PLC 物料分拣 传感器 变频器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13
作者 李玲 魏高帅 +3 位作者 王晶晶 林红 李丽霞 解妙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0,共1页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分形粗糙面的主轴承弹流脂润滑分析”,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李玲教授课题组为探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状态下RV减速器主轴承接触表面之间的润滑特性,将复杂RV减速器主轴承结构模型进行简化的过...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分形粗糙面的主轴承弹流脂润滑分析”,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李玲教授课题组为探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状态下RV减速器主轴承接触表面之间的润滑特性,将复杂RV减速器主轴承结构模型进行简化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润滑脂的非牛顿特性以及粗糙表面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主轴承的点接触弹流脂润滑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机电工程学院 脂润滑 接触表面 分形粗糙面 主轴承 分形理论 点接触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型的5阶关节伺服系统扰动补偿策略
14
作者 张天艺 郑颖 +2 位作者 裘信国 季行健 金晓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7,共12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负载时变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基于特征模型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建立双惯量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并得到关节伺服系统5阶扩张状态方程。基于该模型设计5阶线性扩张... 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负载时变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基于特征模型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建立双惯量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并得到关节伺服系统5阶扩张状态方程。基于该模型设计5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通过该观测器估计系统总扰动并进行扰动补偿,并证明观测器收敛性。基于特征建模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和梯度下降法对特征参数进行辨识,并基于参数值设计全系数自适应控制律,将该控制律结合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一种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策略使系统在变负载扰动工况下的定位精度达到0.003°,正弦信号跟踪误差保持在0.92°以内,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伺服系统 5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特征建模 全系数自适应控制 扰动补偿
下载PDF
Stewart平台神经网络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15
作者 常光宇 陈志峰 +1 位作者 郭春雨 庞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59,共7页
针对Stewart平台的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并应用于Stewart平台的位置姿态控制中。通过分析Stewart平台的位置反解和速度反解,建立运动学方程,利用牛顿-欧... 针对Stewart平台的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并应用于Stewart平台的位置姿态控制中。通过分析Stewart平台的位置反解和速度反解,建立运动学方程,利用牛顿-欧拉方程建立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加速度反解得到了平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非奇异滑模面函数,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律。考虑到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模型未知部分进行自适应逼近,并利用Lyapunov第二法设计了自适应律;通过仿真证明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提出的RBF神经网络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并联机器人 动力学 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LYAPUNOV方法 非线性控制
下载PDF
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
16
作者 杨博涵 邢燕好 +2 位作者 张佳 张华良 张建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为保证机器人在进给速度极小值处不超速,将各加减速阶段运行时间调整为插补周期的整数倍,并对子曲线段衔接处速度平滑处理.最后,提出模型迭代寻优曲线插补,大大降低了速度波动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插补轨迹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最大速度波动率仅为0.000099%.真机试验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减小轨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NURBS曲线 运行时间周期化 优化回溯算法 模型迭代寻优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手眼标定综合实验设计
17
作者 茅靖峰 丁寅佳 +1 位作者 王正堂 吴爱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与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设计了一种针对眼在手外模式的机械臂手眼标定综合实验。采用机械臂、相机、标定板和Visual Studio软件完成手眼标定工程化实验平台的搭建,利用软件编程将采...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与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设计了一种针对眼在手外模式的机械臂手眼标定综合实验。采用机械臂、相机、标定板和Visual Studio软件完成手眼标定工程化实验平台的搭建,利用软件编程将采集到的机械臂末端位姿信息转化为位姿矩阵,获得了标定板图片中圆心位置并求解了手眼矩阵,最后进行标定结果误差分析。通过熟悉设备、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测试验证等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手眼标定理论知识,增强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手眼标定 眼在手外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勘测机器人SMA驱动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鹏 胡波 +3 位作者 刘春林 胡小林 董绍江 朱孙科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为准确获取SMA驱动的勘测机器人驱动器性能,采用大变形多晶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三维本构模型描述SMA力学关系,嵌入UMAT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建立了SMA驱动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表明,SMA丝直径对驱动器性能影响较大,驱动器输... 为准确获取SMA驱动的勘测机器人驱动器性能,采用大变形多晶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三维本构模型描述SMA力学关系,嵌入UMAT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建立了SMA驱动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表明,SMA丝直径对驱动器性能影响较大,驱动器输出力随SMA丝直径增大而增大。研究方法可为同类型的SMA力学性能描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可指导SMA驱动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测机器人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开关柜合格性检验的力矩奇异性特征分析方法
19
作者 张铁 杨明达 邹焱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面向开关柜的合格性检验,提出一种基于力矩信号奇异性分析的检验算法。根据开关柜的合格性与力矩信号的奇异性特征的相关性,提出将力矩信号的12个统计学特征通过Fisher判别法压缩至5个,并将由该特征组成的样本集输入至SVM分类器中训练... 面向开关柜的合格性检验,提出一种基于力矩信号奇异性分析的检验算法。根据开关柜的合格性与力矩信号的奇异性特征的相关性,提出将力矩信号的12个统计学特征通过Fisher判别法压缩至5个,并将由该特征组成的样本集输入至SVM分类器中训练出能判别开关柜合格性的SVM模型。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开关柜的合格性检验的识别率达100%,延迟在30ms以内,所识别点均落在设定区域内。阻尼干扰下,与小波变换理论算法相比,在兼顾快速响应的同时鲁棒性更好,且不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和训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合格性检验 力矩 奇异性特征分析
下载PDF
FPN算法在视觉感知机器人抓取控制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王利祥 郭向伟 卢明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07,313,共6页
针对视觉感知机器人对物体抓取的准确性控制,在抓取姿势估计基础上使用密集连接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PN)作为特征提取器,将语义更强的高级特征图与分辨率更高的低级特征图融合,将机器人物体抓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成待抓取区域... 针对视觉感知机器人对物体抓取的准确性控制,在抓取姿势估计基础上使用密集连接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PN)作为特征提取器,将语义更强的高级特征图与分辨率更高的低级特征图融合,将机器人物体抓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成待抓取区域,第二阶段对抓取区域进行细化以预测抓取姿势。模型在Cornell抓取数据集和Jacquard数据集上训练,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抓取姿势估计的有效性。设计了两种不同真实场景的物体抓取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机器人抓取各种不同尺寸物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机器人 抓取姿势 FPN 特征图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