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速度聚束效应的SAR海浪成像仿真方法
1
作者 万勇 崔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164,共6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海浪成像仿真技术对于速度聚束效应的考虑不充分,仿真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实际SAR数据的问题,建立一种充分考虑速度聚束效应的SAR海浪成像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了SAR图像强度的概率密度分布的仿真结果与理...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海浪成像仿真技术对于速度聚束效应的考虑不充分,仿真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实际SAR数据的问题,建立一种充分考虑速度聚束效应的SAR海浪成像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了SAR图像强度的概率密度分布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的均方误差(MSE),在风速分别为5、10和15 m/s时,考虑速度聚束效应前、后比对结果的MSE分别为0.1012、0.1576、0.0556与0.0179、0.0314、0.0088。仿真结果表明,所提SAR海浪成像仿真方法有效提高了仿真数据的准确性,对SAR海浪成像的应用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速度聚束效应 海浪成像仿真 概率密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升降轨SAR数据的连续箱梁桥精细变形
2
作者 魏恋欢 王啸天 +1 位作者 敖萌 李鑫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针对桥梁精细变形监测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由温度引起的桥梁变形(简称温度变形)的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融合方法.首先,以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升降轨SAR数据集,基于小基线子集干涉测量法(small ... 针对桥梁精细变形监测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由温度引起的桥梁变形(简称温度变形)的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融合方法.首先,以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升降轨SAR数据集,基于小基线子集干涉测量法(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AR,SBAS-InSAR)提取视线向(line-of-sight,LOS)变形;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温度变形模型,分离周期性温度变形与长期性趋势变形;最后,结合桥梁结构特征,基于时空插值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实现升降轨数据融合,提取温度变形、纵桥向(即桥梁延伸方向)及垂直向趋势变形,分析桥梁变形机制及变形成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取精确的桥梁温度变形及三维变形,为桥梁健康监测提供可靠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子集 连续箱梁桥 温度变形建模 数据融合 三维变形
下载PDF
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微波遥感”课程考核
3
作者 陈媛媛 郑加柱 +1 位作者 朱杰 向云飞 《测绘工程》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渗透到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考核过程中,对提高人才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微波遥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评价模块、引入实践案例、阅读科技文献、细化评分... 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渗透到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考核过程中,对提高人才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微波遥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评价模块、引入实践案例、阅读科技文献、细化评分标准、完善试卷分析机制等办法。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扩充与改革,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坚持学术诚信与品格塑造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查学生对“微波遥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情况,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课程思政 考核 微波遥感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
4
作者 张继超 李继虎 赵鹏飞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为了提高InSAR干涉相位图的质量以及改善密集条纹区域的边缘信息保持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并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相位信息的特征层以及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滤波层,将不连... 为了提高InSAR干涉相位图的质量以及改善密集条纹区域的边缘信息保持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并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相位信息的特征层以及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滤波层,将不连续跳变的干涉相位转换至连续的正、余弦分量,并送入到并联卷积网络中进行残差学习,最后输出相位残差并完成相位滤波。通过仿真实验与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Boxcar滤波、非局部均值滤波和Goldstein滤波,可用于实际的InSAR数据处理中,提高干涉相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InSAR) InSAR干涉仿真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学习 干涉相位滤波 矢量滤波
下载PDF
粗糙面高分辨率SAR复图像方位向空间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徐志超 王运华 张彦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7,共9页
本文结合粗糙面电磁散射小斜率近似方法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仿真技术,针对粗糙面高分辨率SAR电磁散射回波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本文中所仿真粗糙面,当SAR空间分辨率达到分米级时,SAR图像... 本文结合粗糙面电磁散射小斜率近似方法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仿真技术,针对粗糙面高分辨率SAR电磁散射回波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本文中所仿真粗糙面,当SAR空间分辨率达到分米级时,SAR图像相邻像素散射场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的大小随粗糙面粗糙度以及空间分辨单元的增大而降低,同时,随着粗糙面相关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所得结论对高分辨率SAR在陆地和海洋遥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 粗糙面 相关系数 相位差
下载PDF
流场调制下的海面对全极化雷达双站散射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佳杰 苗洪利 +2 位作者 刘训超 杨忠昊 苗翔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42,共13页
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出发,在积分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特征线法对守恒方程进行求解,推导建立了受波流调制的海面雷达双站散射模型,进行了受流场调制下的海面上半空间散射系数的仿真,分析了全极化下双站散射系数受流速变化的影响,以及风... 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出发,在积分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特征线法对守恒方程进行求解,推导建立了受波流调制的海面雷达双站散射模型,进行了受流场调制下的海面上半空间散射系数的仿真,分析了全极化下双站散射系数受流速变化的影响,以及风场与雷达参数(雷达波频率、雷达波入射角)对流场调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海面后向散射空间半球区域的散射系数逐渐减小,在前向散射空间半球区域中,交叉极化下的散射系数变化较为明显。风速的增大和风向与流向的夹角增大会导致流场调制所引起的散射系数变化减弱。入射角变化会导致调制作用最明显区域的散射角度改变。随着频率的增大,流场调制作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层流场 合成雷达孔径(SAR) 波流相互作用 积分方程模型(IEM) 双站散射系数
下载PDF
一维镜像综合孔径的近场相位校正方法
7
作者 黄煜行 李青侠 +3 位作者 李育芳 雷振羽 牛升达 曹志宇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镜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的原理基于远场条件推导,不适用于近场成像。为了解决近场条件下的镜像综合孔径成像问题,本文推导了近场双天线互相关表达式,发现近场双天线互相关可以表示为远场双天线互相关与近场相位因子的乘积。校正该相... 镜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的原理基于远场条件推导,不适用于近场成像。为了解决近场条件下的镜像综合孔径成像问题,本文推导了近场双天线互相关表达式,发现近场双天线互相关可以表示为远场双天线互相关与近场相位因子的乘积。校正该相位因子后,即可使用反余弦变换进行近场亮温重建,从而解决了近场条件下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外部点源的近场相位校正方法,并分别对点源目标及展源目标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校正后的亮温重建误差较小,从而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镜像综合孔径(1D-MAS) 近场成像 外部点源 近场相位校正 亮温重建
下载PDF
基于DS-InSAR的尾矿库变形监测与分析——以巴西Brumadinho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昊 范洪冬 +1 位作者 郑春柳 刘久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6,共8页
尾矿库是一种人造高重力势能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现有的尾矿库形变监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干涉雷达测量(DS-InSAR)的尾矿库形变... 尾矿库是一种人造高重力势能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现有的尾矿库形变监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干涉雷达测量(DS-InSAR)的尾矿库形变信息提取方法,有助于实现尾矿库的高效率、高精度形变监测。该方法利用基于参数假设检验的FaSHPS(Fast SHP Selection)方法选取同质像元,通过相干矩阵的特征值分解提取主导散射体相位以实现相位优化,进而联合永久散射体(PS)获取尾矿库的时序变形信息。以23幅Sentinel-1B影像为数据源,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巴西Brumadinho尾矿库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尾矿库监测点密度是PS-InSAR的2.2倍,两者获取的形变速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尾矿库的形变都呈现出由坝顶中部向外扩散的趋势。将降雨量与形变量进行关联分析表明,降雨对尾矿库的变形影响显著,总体上表现为旱季形变量较少、雨季则相反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分布式目标 INSAR 变形监测
下载PDF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9
作者 王振占 王文煜 +5 位作者 佟晓林 张洲 刘璟怡 陆浩 丁甲 吴延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6-1015,共30页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是指利用高灵敏度接收机通过接收场景和目标的自然微波辐射来提取目标信息的一种遥感手段。被动微波遥感又称微波辐射计遥感。人类利用微波辐射计从空间进行对地遥感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星载微波辐射计已经成为气...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是指利用高灵敏度接收机通过接收场景和目标的自然微波辐射来提取目标信息的一种遥感手段。被动微波遥感又称微波辐射计遥感。人类利用微波辐射计从空间进行对地遥感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星载微波辐射计已经成为气象和海洋卫星的主载荷,在数值天气预报、海洋环境监测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以及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中国星载被动微波遥感的定量化应用,在数据与数据处理流程,算法标准化、亮温和反演参数的定标/检验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望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被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星载地球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 微波辐射计 发展历史 技术进展 定量应用 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Freeman全极化分解的干雪识别指数模型构建
10
作者 黄林 李晖 康璇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0-48,共9页
为了更好利用极化特征进行较准确的干雪识别,提出了一种面向干雪识别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指数模型。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干雪期Radarast-2全极化SAR数据进行Freeman极化分解,获取该时期的极化特征... 为了更好利用极化特征进行较准确的干雪识别,提出了一种面向干雪识别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指数模型。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干雪期Radarast-2全极化SAR数据进行Freeman极化分解,获取该时期的极化特征,并分析积雪覆盖区、非积雪覆盖区极化特征差异及极化特征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面向干雪识别的指数模型,并进行Ostu阈值分割,识别干雪范围,并与最小距离、马氏距离、最大似然等监督分类方法的干雪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Freeman极化分解构建的干雪识别指数模型,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5.83%,通过非监督的方式能够识别干雪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识别 指数模型 Freeman分解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分解 监督分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金芝 黄海军 +2 位作者 刘艳霞 刘勇 马立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1-836,共6页
地面沉降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利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现代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10景ERS1/2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该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情况。选取3个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相对较大的区域进行重... 地面沉降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利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现代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10景ERS1/2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该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情况。选取3个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相对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同时将监测结果与相应时间段的居民区分布图和油田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与石油开采、地表载荷增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水准观测数据对获得的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PSInSAR监测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吻合,中误差达到m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 现代黄河三角洲 地面沉降
原文传递
用被动微波AMSR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毛克彪 施建成 +2 位作者 李召良 覃志豪 贾媛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借助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从被动微波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即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和AMSR不同通道之间的亮度温度,建立地表温度的反演方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同步数据的困难,为不同传...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借助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从被动微波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即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和AMSR不同通道之间的亮度温度,建立地表温度的反演方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同步数据的困难,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参数反演相互校正和综合利用多传感器的数据提供实际应用和理论依据.文中以MODIS地表温度产品作为评价标准,对方法进行检验,其平均误差为2~3℃.另外,微波的发射率是土壤水分反演的关键参数,在对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发射率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度温度 地表温度 AMSR MODIS
下载PDF
不同地物类型微波发射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勇攀 蒋玲梅 +3 位作者 邱玉宝 武胜利 施建成 张立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6-1451,共6页
地表微波发射率是表征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反演地表、大气参数的重要条件。不同地物类型由于其结构,含水量,粗糙度等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辐射特征。利用2003年6~8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两个时段针对AMSR-E(advanced microwav... 地表微波发射率是表征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反演地表、大气参数的重要条件。不同地物类型由于其结构,含水量,粗糙度等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辐射特征。利用2003年6~8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两个时段针对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传感器的晴空条件下全球地表微波发射率数据,结合IGBP分类标准及覆盖度数据,选择相对较纯像元,分析了不同地表类型的发射率特征以及不同地物类型的发射率在不同波段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发射率跟频率与极化相关,几乎所有植被和裸土类型双极化下的发射率变化趋势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冰雪覆盖类型V极化发射率随频率增加而减小。此外,发射率跟地表类型密切相关。植被类型的发射率要高于裸土的发射率。因此,随着植被密度的降低,裸土的贡献增大,导致总体发射率的降低。对于植被类型,一般在夏季处于生长旺盛期,发射率比较稳定,可作为特征发射率。积雪覆盖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冬季影响着地表的发射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类型 AMSR-E 地表发射率 晴天
下载PDF
噪声条件下的干涉SAR相位解缠 被引量:11
14
作者 岳焕印 郭华东 +2 位作者 韩春明 李新武 王长林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相位解缠结果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干涉相位图进行了噪声抑制 ,随后用Flynn最小不连续算法对滤波结果进行了相位解缠。对比中值滤波和G .Bo自适应滤波算法 ,以及预处理共轭梯度相位解缠算法的结果证明 ,经验模态... 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相位解缠结果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干涉相位图进行了噪声抑制 ,随后用Flynn最小不连续算法对滤波结果进行了相位解缠。对比中值滤波和G .Bo自适应滤波算法 ,以及预处理共轭梯度相位解缠算法的结果证明 ,经验模态分解滤波不仅能有效地抑制噪声 ,而且可以保持相位的细节信息和相位条纹的边缘信息 ,同时表明 ,在噪声条件下 ,Flynn相位解缠算法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真实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干涉SAR 经验模态分解 滤波 相位解缠 雷达遥感
下载PDF
基于跨航向稀疏阵列的机载下视MIMO 3D-SAR三维成像算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彭学明 王彦平 +2 位作者 谭维贤 洪文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3-949,共7页
基于阵列天线的SAR 3维成像技术是实现SAR 3维高分辨成像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沿飞行平台跨航向稀疏地布置多个收发天线阵列单元,构造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天线构型的MIMO(多发多收)机载3D-SAR,并分析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 基于阵列天线的SAR 3维成像技术是实现SAR 3维高分辨成像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沿飞行平台跨航向稀疏地布置多个收发天线阵列单元,构造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天线构型的MIMO(多发多收)机载3D-SAR,并分析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D-SAR的成像几何、3维回波信号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D-SAR的3维成像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SAR 稀疏阵列 多发多收(MIMO) 机载下视三维成像
下载PDF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少华 秦其明 +3 位作者 沈心一 王志强 邱国玉 随欣欣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6,共7页
土壤湿度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波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这一参数的诸多优势。其原理是基于土壤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和土壤介电常数密切相关。该文从主动微波遥感及被动微波遥感的算法、应用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当前微... 土壤湿度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波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这一参数的诸多优势。其原理是基于土壤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和土壤介电常数密切相关。该文从主动微波遥感及被动微波遥感的算法、应用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当前微波遥感在土壤湿度反演中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应用较广泛的主动微波遥感中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被动微波遥感中的高级微波扫描仪(AMSR)。主动微波遥感中,如何减少或摆脱对地面参数测定特别是粗糙度的依赖、如何采用有效的植被散射模型去除植被影响等问题是未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被动微波遥感中对模型的机理研究还很欠缺,需要结合辐射传输机理及波动论等加强对机理的探讨。另外主被动结合的微波遥感中,对尺度转换、数据同化等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关注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微波 植被 粗糙度
原文传递
SMOS卫星盐度数据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新新 杨建洪 +2 位作者 赵冬至 王祥 孙广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6,共8页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 盐度是描述海洋的关键变量,对海表面盐度进行观测可以推进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近海海域对SMOS卫星盐度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主要方法是将SMOS卫星L2海洋盐度数据产品(V317)与实测ARGO数据和走航数据进行匹配,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SMOS卫星数据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匹配数据的线性关系不显著,SMOS卫星盐度数据(V317)在南海和东海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约为1.2和0.7,应用海表面粗糙度修正模型得到的3组海表盐度数据准确度都相对较低,尤其在近岸强风场区域,海表盐度卫星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偏高,这可能是由于海表粗糙度和陆地射频干扰(RFI)作用影响的结果;SMOS卫星数据在东海的均方根误差比南海高0.5左右,这可能是由于东海海域为相对开阔海域,受陆地RFI影响相对南海较小;在中国近岸海域,应用SSS1和SSS3模型得到的盐度数据准确度相对较高,可以对模型进行地球物理参数修正,进行局地化改进,预计可以提高近岸海域盐度反演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表盐度 ARGO 粗糙度修正模型 近岸影响
下载PDF
基于微波冠层散射模型的水稻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远 张中浩 +1 位作者 苏世亮 吴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5,共6页
为寻求有效的水稻生物量估算方法,尝试开发了微波冠层散射模型。将实测的水稻结构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运行微波冠层散射的改进模型来模拟水稻冠层后向散射系数,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工具,从星载微波雷达遥感ALOS/PALSAR数据反演水稻的结构参数... 为寻求有效的水稻生物量估算方法,尝试开发了微波冠层散射模型。将实测的水稻结构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运行微波冠层散射的改进模型来模拟水稻冠层后向散射系数,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工具,从星载微波雷达遥感ALOS/PALSAR数据反演水稻的结构参数,进而对水稻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制图。结果显示,模拟的水稻冠层后向散射系数误差在1 dB以内,估算的水稻生物量的误差小于200 g/m2。表明利用微波遥感机理模型反演水稻结构参数和估算水稻生物量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生物量 水稻 散射模型 结构参数
下载PDF
单波段单极化SAR图像水体和居民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胡德勇 李京 +1 位作者 陈云浩 蒋卫国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SAR图像上水体和居民地信息的提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取SAR图像上水体和居民地,以单波段单极化Radarsat-1 SAR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半变异函数分析样本图像的结构特性来确定纹理信息提取的最佳参数;然后,在此... SAR图像上水体和居民地信息的提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取SAR图像上水体和居民地,以单波段单极化Radarsat-1 SAR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半变异函数分析样本图像的结构特性来确定纹理信息提取的最佳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灰度共生矩阵计算SAR图像均值、角二阶矩和熵3种纹理测度,建立了适于图像分类的多维特征空间,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水体和居民地信息;最后通过样本采集,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水体和居民地信息提取,并采用近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分类结果进行目标层融合来消除山体因素的影响,信息提取的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为82.57%,Kappa系数为0.58,较准确地提取了水体和居民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半变异函数图 灰度共生矩阵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一霖 黄海军 +3 位作者 刘艳霞 毕海波 张翼 罗亚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80,共8页
利用2007—2010年间存档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运用SBA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行全面具体监测,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形变特征场,分析了典型沉降区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利用2007—2010年间存档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运用SBA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行全面具体监测,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形变特征场,分析了典型沉降区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地下水抽取、油气开采与工程建筑等)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油田区地表形变范围与断层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 STAMPS 地下水 油气开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