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速率对锂硫电池放电性能影响的模型分析
1
作者 李鹏 吕曹 +2 位作者 王飞 李莎莎 池永庆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057-1062,1067,共7页
锂硫电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重要候选者,其性能改善需深入理解电池中锂、硫间复杂宏观电化学反应过程。基于Newman多孔电极模型思路,结合多孔硫正极特点,合理简化,建立了描述锂硫电池放电过程模型。模型计算与文献实验结果对... 锂硫电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重要候选者,其性能改善需深入理解电池中锂、硫间复杂宏观电化学反应过程。基于Newman多孔电极模型思路,结合多孔硫正极特点,合理简化,建立了描述锂硫电池放电过程模型。模型计算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模型能较好模拟放电过程趋势、关键特征,验证了模型有效性;不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变化下放电结果模拟表明:增大锂离子交换电流密度有利于提高性能;对于正极硫多步电化学反应过程,S_(8(l))还原反应速率需保持在较高水平上,S_(8)^(2-)、S_(6)^(2-)还原反应速率不是多步电化学反应的控制步,提高S_(4)^(2-)、S_(2)^(2-)还原反应速率可以改善电池比容量、功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模型 动力学过程 放电性能 电化学反应速率
下载PDF
相平衡关系在《化工原理》单元过程强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葛明兰 曹睿 +1 位作者 彭梦甜 樊燕芳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21-223,共3页
相平衡条件是传质过程的热力学极限,借此可以确定分离级数、液气比等操作参数,设计和优化分离工艺,探索体系极限。本文列举了蒸馏、吸收、萃取单元操作中相平衡的内容,说明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或增加促进剂可以改善相平衡,调整传... 相平衡条件是传质过程的热力学极限,借此可以确定分离级数、液气比等操作参数,设计和优化分离工艺,探索体系极限。本文列举了蒸馏、吸收、萃取单元操作中相平衡的内容,说明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或增加促进剂可以改善相平衡,调整传质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对化工过程实现精准设计和调控,是过程强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这些能源密集型单元过程,相平衡模型的准确预测或模拟是高效分离或纯化、减少能耗和原料损失的必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单元操作 过程强化 热力学条件 传质
下载PDF
导流型高温板式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分析
3
作者 王珂 刘云书 +2 位作者 陈卫杰 贾旭 安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6,共10页
以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产的高温板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传热特性和阻力性能进行分析,探究波纹倾角的变化对高温板式换热器冷侧流道的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实... 以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产的高温板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传热特性和阻力性能进行分析,探究波纹倾角的变化对高温板式换热器冷侧流道的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平台,对其流场分布和流速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采用单位压降的换热系数评价换热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PIV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冷侧流道速度矢量分布大致相同,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在10%以内;当β=70°时,换热器的压降损失最大,当β=30°时,换热器的压降损失较小且换热能力最强。在研究范围内,不同β下的综合性能随着Re的增加而减小,当β=10°时整体的综合性能最好,β=80°时最差,研究结果可为板式换热器工业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板式换热器 波纹倾角 流动特性 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利用AFM探究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油滴间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肖帆 王玮 +5 位作者 陈龙鑫 李楷 孙文苑 葛运通 李炯昊 宫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3,共8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盐溶液中油滴容易聚并;当水溶液中加入100 mg/L的PSS会使油滴稳定,这主要是由于PSS吸附层提供了空间位阻,有效阻止了油滴之间的聚并作用;然而,100 mg/L PSS和0.1 mM/L SDS共存时会导致油滴再次聚并,这是因为PSS和SDS同时存在时,两者易形成团簇,只有少部分PSS吸附到界面,此时PSS无法形成有效的空间位阻,导致油滴在相互靠近时发生聚并,从而影响了水包油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废水 油滴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对油水界面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朱品泓 马秀君 +2 位作者 刘巍洋 王玲玲 丁伟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s)已经被认为是传统的单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替代品。然而,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影响的微观机制还没有被充分理解,通过构建了具有不同疏水链长度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研...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s)已经被认为是传统的单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替代品。然而,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影响的微观机制还没有被充分理解,通过构建了具有不同疏水链长度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随着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促使油水界面从层状转变为乳状液滴形态。温度的上升有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混合体系转变为乳液状态。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和油珠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疏水尾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油水界面 耗散动力学 疏水链
下载PDF
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与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的热物性
6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廖袁淏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4-1062,共9页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3.15~353.15K)、电导率和表面张力(293.15~343.15K)。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体积性质,包括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熵和晶格能。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采用线性方程关联表面张力,并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的表面熵和表面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的分解温度(T_(onset))分别为271.0℃和259.2℃,玻璃化温度(T_(g))分别为-84.87℃和-85.00℃,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alden规则分析表明,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均符合Walden规则,且均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
7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廖袁淏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4-1491,共8页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293.15~353.15K)和电导率(293.15~343.15K),并且测定了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四种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到了离子液体体积性质;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其中密度与电导率的实验值与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黏度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9,实验测定的数据与模型一致;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相近,分解温度均在271.9~278.6℃范围内;瓦尔登规则分析表明,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符合Walden规则,而[EMIM][DMP]和[EMIM][DEP]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四次型状态方程计算若干物质的固-液-气三相物性
8
作者 张任洁 云志 +2 位作者 陈群 钱俊峰 孙中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考察四次型状态方程(CCOR-PT EOS)的性能,对苯酚、乙烷、正壬烷、丙酮、乙酸乙酯、二氧化碳、甲苯、正庚烷、乙炔、正己烷、辛烷11个物质的固-液-气三相压力、体积、温度(PVT)物性,使用CCOR-PT EOS进行计算,并与文献数据相比较。同时... 为考察四次型状态方程(CCOR-PT EOS)的性能,对苯酚、乙烷、正壬烷、丙酮、乙酸乙酯、二氧化碳、甲苯、正庚烷、乙炔、正己烷、辛烷11个物质的固-液-气三相压力、体积、温度(PVT)物性,使用CCOR-PT EOS进行计算,并与文献数据相比较。同时考察了物质的固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包括固体升华压力、固体密度等在内的三相PVT物性,计算结果对临界压缩因子ZC的敏感程度大于偏心因子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 固体 三相 物性 四次型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催化剂筛选和反应动力学
9
作者 郑雯雨 沈君尧 +2 位作者 奚桢浩 王杰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棕榈酸和N-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比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和硼酸系催化剂对棕榈酰基...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棕榈酸和N-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比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和硼酸系催化剂对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合成反应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催化剂,并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2-氯苯硼酸可有效催化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反应,当2-氯苯硼酸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4%时,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收率达到97.5%,选择性达到98.4%。在棕榈酸过量的情况下,反应活化能为68.0 kJ/mol,指前因子为1.6×10^(10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 直接法 催化剂 2-氯苯硼酸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CeO_(2)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10
作者 李建国 贾爱忠 +2 位作者 薛伟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CO_(2)和甲醇绿色合成碳酸二甲酯路线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在反应压力0.1—8.0 MPa和反应温度293.15—473.15 K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吉布斯自由能Δ_(r)G、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CeO_(2)为催化剂分... 针对CO_(2)和甲醇绿色合成碳酸二甲酯路线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在反应压力0.1—8.0 MPa和反应温度293.15—473.15 K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吉布斯自由能Δ_(r)G、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CeO_(2)为催化剂分别固定反应压力8.0 MPa或反应温度413.15 K,在不同反应温度或压力下进行反应,并将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O_(2)在反应温度为373.15—473.15 K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增大反应压力可以有效降低Δ_(r)G,并提高K和C,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此外,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较低温度不同反应压力条件下,增加反应压力对反应平衡常数的增大更显著,且为开发高活性催化材料在较低温下催化CO_(2)和甲醇高效合成碳酸二甲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计算 碳酸二甲酯 CO_(2) 甲醇 CeO_(2)
下载PDF
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强化分析
11
作者 杨勇 汶卓宇 +4 位作者 苏鑫 范宗良 董鹏 王东亮 张栋强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87-591,596,共6页
基于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平推流型的固定床反应稳态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苯烷基化、甲苯烷基化和甲醇转换烯烃的竞争性,并进一步考察了空速(WHSV)、进料温度(T_(inlet))和进料苯醇比(n)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基于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平推流型的固定床反应稳态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苯烷基化、甲苯烷基化和甲醇转换烯烃的竞争性,并进一步考察了空速(WHSV)、进料温度(T_(inlet))和进料苯醇比(n)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将提高各反应速率,也更有利于二甲苯的生成;但需要适当降低甲醇的浓度,以降低甲醇转换烯烃的反应速率,即提高甲醇的烷基化利用率。固定床反应器模拟显示,高空速可以促使出口的PX选择性超过工业级PX的产品质量分数99%;入口温度T_(inlet)升高有利于提高苯转化率和甲醇有效利用率,但会导致PX选择性的降低;苯醇比n增加会提高甲醇的烷基化利用率,但会极大降低苯转化率和减小PX选择性。在WHSV=32 h^(-1)、n=4和T_(inlet)=500℃时,反应器出口的苯转化率为12.95%,甲醇烷基化利用率是55.43%,PX的选择性99.53%。该研究结果对苯甲醇烷基化过程的反应器设计和进一步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烷基化 反应动力学 固定床模拟
下载PDF
从正己烷中提取苯:混合萃取剂的筛选及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
12
作者 李颜静 赵雨欣 +2 位作者 孙晓岩 项曙光 赵文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3,共9页
针对芳烃抽提过程中有机溶剂不能兼顾高溶解度和高选择性的壁垒,利用COSMO-RS模型对多种萃取剂进行筛选,并通过液液平衡实验测定苯+正己烷+混合萃取剂的液液平衡数据,发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与环丁砜(SUL)质量比为1:4是性能最优的萃取... 针对芳烃抽提过程中有机溶剂不能兼顾高溶解度和高选择性的壁垒,利用COSMO-RS模型对多种萃取剂进行筛选,并通过液液平衡实验测定苯+正己烷+混合萃取剂的液液平衡数据,发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与环丁砜(SUL)质量比为1:4是性能最优的萃取剂。利用Othmer-Tobias及Hand方程对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同时通过NRTL及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两模型均可用于芳烃抽提的计算,为工业上芳烃抽提模拟计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液液萃取 混合萃取剂 COSMO-RS模型
下载PDF
理论计算在药物制剂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政 汪妩琼 +2 位作者 张雅静 王康军 吉远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9-1438,共10页
药物制剂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也是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的战略重点。理论计算在药物制剂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药物制剂设计中的现代理论计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发模式也... 药物制剂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也是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的战略重点。理论计算在药物制剂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药物制剂设计中的现代理论计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发模式也逐渐向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模式转变。首先,阐述了理论计算在药物制剂设计中的重要性。然后,重点探讨了药物制剂设计中理论计算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分子模拟、热力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理论计算在药物制剂设计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有望为药物制剂的智能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制剂 理论计算 分子模拟 热力学计算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化学工程反应器设计中流体动力学模拟的精确性分析
14
作者 尤敬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09-0012,共4页
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流体动力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针对化学工程过程中流体的运动及行为展开分析和模拟,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然而,为确保获得精准的模拟结果,化学工程反应器设计中流体动力学模拟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至关重... 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流体动力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针对化学工程过程中流体的运动及行为展开分析和模拟,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然而,为确保获得精准的模拟结果,化学工程反应器设计中流体动力学模拟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至关重要,应当综合考虑模型与计算方法的选择,并对化学反应影响及反应器物理特性等加强重视,以便帮助精确地对反应器内部流体运动及化学反应过程做出预测。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化学工程反应器设计中流体动力学模拟的精确性,以期为反应器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反应器设计 流体动力学模拟 精确性
下载PDF
大段多簇压裂改造技术优化与页岩气储层分析应用
15
作者 刘臣 卢海兵 +2 位作者 陈钊 葛婧楠 孙挺 《粘接》 CAS 202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YA45G5平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水平井精准改造优势储层的难度大,分段压裂方式增产效果有限,压裂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连续油管和电缆传输分簇射孔技术可以改善压裂液在段内各簇中的分... YA45G5平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水平井精准改造优势储层的难度大,分段压裂方式增产效果有限,压裂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连续油管和电缆传输分簇射孔技术可以改善压裂液在段内各簇中的分布,优化压裂施工参数,促进裂缝均匀起裂,形成了适用于太阳-大寨区块油藏的水平井大排量、大段多簇、高强度加砂压裂技术,取得了显著的降本增产效果,为国内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参数优化 大段多簇 降本增产
下载PDF
液相法合成三聚氰酸体系热力学分析
16
作者 晁惠雨 白振敏 +4 位作者 侯汉青 田立志 李洪 房晓权 石晓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7-2165,共9页
以二元醇为循环剂液相法合成三聚氰酸是一个由醇解、消去和环加成反应构成的连串反应体系。采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热力学数据以及各步反应的焓变、Gibbs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依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并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 以二元醇为循环剂液相法合成三聚氰酸是一个由醇解、消去和环加成反应构成的连串反应体系。采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热力学数据以及各步反应的焓变、Gibbs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依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并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分析反应路径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结果表明:醇解和消去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但反应平衡常数小;环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且进行较为完全,适当强化条件下三步连串反应可顺利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可为该体系的工业放大工艺过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 尿素 双氨基甲酸酯 热解 热力学 基团贡献法
下载PDF
乙二醇和1,2-丁二醇混合物与丙醛的缩合反应动力学
17
作者 张航 张楠 +1 位作者 李梦甜 王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KRD001,在釜式反应器中对EG(乙二醇)和1,2-BDO(1,2-丁二醇)混合物与丙醛的缩合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传质阻力、催化剂用量、进料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反应机理,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回...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KRD001,在釜式反应器中对EG(乙二醇)和1,2-BDO(1,2-丁二醇)混合物与丙醛的缩合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传质阻力、催化剂用量、进料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反应机理,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回归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醛醇进料摩尔比对EG、1,2-BDO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差异影响较大。反应体系中同时发生EG与丙醛的缩合反应、1,2-BDO与丙醛的缩合反应及半缩醛(AC_(1))与1,2-BDO生成半缩醛(AC_(2))和EG的缩醛交换反应。缩醛反应过程放热,丙醛与EG的反应焓为-18.73 kJ/mol,丙醛与1,2-BDO的反应焓为-37.31 kJ/mol。二阶拟均相模型对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EG与丙醛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是43.7和62.4 kJ/mol;1,2-BDO与丙醛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是50.0和87.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1 2-丁二醇 反应动力学 缩醛反应 反应选择性差异
下载PDF
单层多孔石墨烯膜结构对C_(2)烃气体分离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奚靖宇 黄凯 +1 位作者 练成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孔径、孔形状、官能团修饰对纳米多孔石墨烯膜分离C_(2)烃气体的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为0.444~0.48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烯的通过率较高;圆形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通过效率...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孔径、孔形状、官能团修饰对纳米多孔石墨烯膜分离C_(2)烃气体的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为0.444~0.48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烯的通过率较高;圆形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通过效率,扁平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分离的选择性;孔短径为0.510 nm、孔长径为1.16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其乙烯通量较大;孔径为0.596 nm且孔口周围带有两个羧基的石墨烯膜对乙烯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炔的通过率较高。所得模拟结果为设计高效、高选择性分离C_(2)烃气体的单层多孔石墨烯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多孔石墨烯膜 C_(2)烃气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离 吸附
下载PDF
季戊四醇在二元溶剂中溶解度测定与关联
19
作者 司超 施云海 +1 位作者 郑实 朱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0,共6页
采用合成法测定了323.15~353.15 K下季戊四醇在不同比例异丙醇-水、叔丁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Jouyban-Acree模型和Van’t Hoff-Jouyban-Acree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最大绝对偏差(D)均小于0.004 33,平... 采用合成法测定了323.15~353.15 K下季戊四醇在不同比例异丙醇-水、叔丁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Jouyban-Acree模型和Van’t Hoff-Jouyban-Acree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最大绝对偏差(D)均小于0.004 33,平均相对偏差(ARD)低于3.21%,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季戊四醇溶解过程的溶解焓、溶解熵、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焓贡献值和熵贡献值。结果表明,季戊四醇在两种混合溶剂中表现出相同的溶解规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温度相同时,其溶解度随溶剂中醇溶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溶解焓均大于零,温度升高利于季戊四醇溶解;溶剂中焓贡献值均大于50%,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主要受溶解焓变的影响。采用KAT-LSER模型分析了季戊四醇在混合溶剂的溶剂效应,得季戊四醇的溶解度主要受溶质-溶剂间氢键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 溶解度 模型关联 热力学分析 溶剂效应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的正反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依梦 陈运全 +2 位作者 何畅 张冰剑 陈清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17-4823,共7页
解决化学反应动力学建模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研究有助于更深地理解反应机理,降低实验成本。本研究以一维填充床甲烷无氧芳构化(MDA)反应为案例,利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将化学反应机理方程耦合到损失函数中,以此构建动力学建模和参数反... 解决化学反应动力学建模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研究有助于更深地理解反应机理,降低实验成本。本研究以一维填充床甲烷无氧芳构化(MDA)反应为案例,利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将化学反应机理方程耦合到损失函数中,以此构建动力学建模和参数反演的求解框架。首先,通过正问题求解确定最佳神经网络超参数方案,结果表明构建的正问题模型在求解MDA反应动力学方程上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训练和外推的L2误差分别为0.19%和0.95%。在此基础上,在0、0.1%、0.3%高斯噪声下,利用标签数据反演反应速率常数,训练得到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对误差均在0.5%内,体现出了反问题模型在低质量数据下进行未知动力学参数反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无氧芳构化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反应动力学模型 反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