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热力学研究
1
作者 方燕红 王正豪 +3 位作者 王成瑞 段华美 张国权 李言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8.1建立了以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模型,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甲烷转化率、CO选择性、H2选择性及CO_(2...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8.1建立了以Fe_(2)(SiO_(3))_(3)为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模型,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对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以甲烷转化率、CO选择性、H2选择性及CO_(2)选择性等指标评价Fe_(2)(SiO_(3))_(3)的反应活性,研究了Fe_(2)(SiO_(3))_(3)与甲烷摩尔比、温度及压力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反应条件为Fe_(2)(SiO_(3))3与甲烷摩尔比0.34、反应温度900℃、压力0.1 MPa。在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98.0%,CO选择性为99.0%,H2选择性为98.0%,CO_(2)选择性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铁 载氧体 化学链部分氧化 热力学分析 甲烷 合成气
下载PDF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on oxy-fuel combustion of hydrogen sulfide:An experimental and kinetic modeling
2
作者 Xun Tao Fan Zhou +6 位作者 Xinlei Yu Songling Guo Yunfei Gao Lu Ding Guangsuo Yu Zhenghua Dai Fuche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5-117,共13页
CO_(2)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acid ga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_(2) presence on the oxy-fuel combustion of H_(2)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formation of carbonyl sulfide(COS).The oxyf... CO_(2)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acid ga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_(2) presence on the oxy-fuel combustion of H_(2)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formation of carbonyl sulfide(COS).The oxyfuel combustion of acid gas was conducted in a coaxial jet double channel burner.The distribution of flame temperature and products under stoichiometric condition along axial(R=0.0)and radial at about 3.0 mm(R=0.75)were analyzed,respectively.The Chemkin-Pro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te of production(ROP)for gas products and the reaction pathway of acid gas combustion.Both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cid gas combustion experienced the H2S chemical decomposition,H_(2)S oxidation and accompanied by H_(2) oxidation.The CO_(2) presence reduced the peak flame temperature and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COS in the flame area.COS formation at R=0.0 was mainly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CO_(2) and CO with sulfur species,whereas at R=0.75 it was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CO with sulfur species.The RO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_(2) was mainly from H_(2)O decomposition in the H_(2)S oxidation stage,and COS was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CO_(2) with H_(2)S.ROP and other detailed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e role of H,OH and SH radicals in each stage of H_(2)S conversion.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S formation mechanisms with CO_(2) presence in the oxy-fuel combustion of H_(2)S and could offer important insights for pollutan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Oxy-fuel combustion of H_(2)S Reaction pathway KINETICS OXIDATION
下载PDF
氨能源技术的开发及前景展望
3
作者 赵晓东 文婕 +1 位作者 于明伟 谭瑞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3,59,共5页
介绍了当前氨在储氢、直接燃烧与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详细总结了氨裂解制氢催化剂的研发、相关反应器设计、氨-氢/甲烷共混燃烧技术以及几种重要的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在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性,指出了氨能... 介绍了当前氨在储氢、直接燃烧与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详细总结了氨裂解制氢催化剂的研发、相关反应器设计、氨-氢/甲烷共混燃烧技术以及几种重要的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在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性,指出了氨能在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能源 储氢载体 氨燃烧 零碳排放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不同热解气氛煤焦结构及燃烧反应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3 位作者 李英杰 屈成锐 周骛 陈晓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8-991,共4页
在水平管式炉上制得徐州烟煤在Ar,N2和CO2气氛下热解的煤焦,比较了其在元素组成、挥发分收率、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特性和孔分布特性方面的差异,并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燃烧试验,确定3种煤焦在O2+Ar,O2+N2和O2+CO2气氛下的燃烧动力学特性... 在水平管式炉上制得徐州烟煤在Ar,N2和CO2气氛下热解的煤焦,比较了其在元素组成、挥发分收率、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特性和孔分布特性方面的差异,并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燃烧试验,确定3种煤焦在O2+Ar,O2+N2和O2+CO2气氛下的燃烧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CO2对煤焦的气化作用,CO2气氛下煤热解较Ar或N2气氛下具有更高的挥发分收率;CO2气氛热解焦芳香族和烷基官能团含量均高于其他气氛热解焦,但羟基官能团含量比它们低;CO2气氛热解焦具有更丰富的2~4nm的小孔结构,比表面积是其他气氛热解焦的100倍左右,比孔容积约为其他气氛焦的1.5倍.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同气氛下煤焦燃烧均为一级反应,CO2气氛热解焦具有最小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燃烧 热解 挥发分收率 表观特征 孔分布 燃烧动力学
下载PDF
O_2/CO_2气氛下煤焦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2 位作者 李庆钊 李英杰 陈晓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影响很大;高浓度CO2使煤焦的燃尽时间延长。气氛没有改变煤焦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O2浓度提高、CO2浓度降低和煤粉细化均可改善燃料的燃烧特性,但对煤焦的改善程度比对烟煤的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同等O2浓度下O/CO气氛较空气气氛煤灰表面孔隙结构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煤燃烧 热重 燃烧动力学 燃烧特性指数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碳、氧官能团演化行为 被引量:24
6
作者 向军 胡松 +4 位作者 孙路石 徐明厚 李培生 苏胜 孙学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80-2184,共5页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系统研究燃烧过程中准格尔褐煤及其煤焦颗粒表面中碳、氧的存在形态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褐煤颗粒表面含碳官能团中石墨化碳含量非常低,但同时具有一定含量的双键碳;含氧官能团中无机氧含量较低,有...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系统研究燃烧过程中准格尔褐煤及其煤焦颗粒表面中碳、氧的存在形态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褐煤颗粒表面含碳官能团中石墨化碳含量非常低,但同时具有一定含量的双键碳;含氧官能团中无机氧含量较低,有机氧含量相对较高.随着燃烧的进行,颗粒表面碳、氧官能团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燃烧 XPS 碳氧官能团
下载PDF
高温火焰图像处理比色测温法的数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卫成业 李晓东 +4 位作者 马增益 薛飞 王飞 严建华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双色测温法是一种传统的比色测温法。近几年,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双色测温法开始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高温火焰温度的测量。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对双色测温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 双色测温法是一种传统的比色测温法。近几年,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双色测温法开始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高温火焰温度的测量。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对双色测温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双色校正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面阵CCD测量高温火焰温度分布的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温度测量 比色法 面阵CCD 燃烧
下载PDF
碳氢燃料热解气再燃还原NO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王明睿 沈天祺 +2 位作者 李东升 陆海洋 贾鑫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775-1780,共6页
为探究碳氢类燃料热解产生的还原性气体在氮氧化物减排中的应用,采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PRO和Shrestha综合机理,模拟研究了反应温度、还原气体体积分数、过量空气系数和停留时间对还原性气体H_(2)、CO、CH_(4)和NH_(3)还原NO的影响... 为探究碳氢类燃料热解产生的还原性气体在氮氧化物减排中的应用,采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PRO和Shrestha综合机理,模拟研究了反应温度、还原气体体积分数、过量空气系数和停留时间对还原性气体H_(2)、CO、CH_(4)和NH_(3)还原NO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还原性气体体积分数和停留时间的增加,H_(2)、CO、CH_(4)和NH_(3)对NO的还原率升高。在模拟工况中,较高温度下,相同体积分数的H_(2)对NO的还原率要高于CO、低于CH_(4)和NH_(3);在模拟工况中脱硝效率越高的气体,其受到体积分数增加所提升的对NO还原率也越高;存在最佳当量比使H_(2)和CH_(4)对NO的还原率达到最高;温度越高时反应完全发生所需的停留时间越短。该结论能够为碳氢燃料再燃脱硝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气 氮氧化物 再燃技术 化学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TG-FTIR研究O_2/CO_2气氛下烟煤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庆钊 赵长遂 +2 位作者 武卫芳 李英杰 段伦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0-995,共6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烟煤在O2/N2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反应试验,分析了煤粉粒度对O2/CO2燃烧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反应的特性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燃烧产物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与O2/N2气氛下...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烟煤在O2/N2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反应试验,分析了煤粉粒度对O2/CO2燃烧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反应的特性参数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燃烧产物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与O2/N2气氛下的燃烧相比,O2/CO2气氛煤粉燃烧速率降低,燃尽温度升高,燃尽时间延长,煤粉细化可使其燃烧特性得到改善;同时FTIR的谱图也显示,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气体产物的释放情况与模拟空气气氛下燃烧时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庆杰 张锴 +1 位作者 张济宇 刘振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同时研究了球形、椭圆形菜籽的最小流化速度,并研究了不同粒径菜籽与不同粒径沙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最小流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物 最小流化速度 惰性颗粒 流化床
下载PDF
负荷与燃尽风对NO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正阳 崔伟春 +1 位作者 杨毅栎 宋玮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为研究负荷与燃尽风对NO排放的协同作用规律,对一台1025t/h煤粉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投运、停运燃尽风时炉内的温度、热力型NO与燃料型NO的分布特性,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锅... 为研究负荷与燃尽风对NO排放的协同作用规律,对一台1025t/h煤粉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投运、停运燃尽风时炉内的温度、热力型NO与燃料型NO的分布特性,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锅炉,燃尽风可更有效控制燃料型NO的排放,而且在100%负荷下效果更显著。在80%负荷下,燃尽风还可降低热力型NO排放;在100%负荷时,燃尽风的投入对炉内O2、CO影响显著;在80%负荷时,燃尽风对温度场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负荷 燃尽风 数值模拟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反应气氛对不同煤灰烧结温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勤辉 揭涛 +3 位作者 李小敏 骆仲泱 景妮洁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2,共6页
煤灰的烧结温度对流化床燃烧及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所建的压差法煤灰烧结温度测量装置,在分析了灰样放置方式对煤灰烧结温度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反应气氛下不同煤灰的烧结温度,并获得了煤灰成分以及反应... 煤灰的烧结温度对流化床燃烧及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所建的压差法煤灰烧结温度测量装置,在分析了灰样放置方式对煤灰烧结温度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反应气氛下不同煤灰的烧结温度,并获得了煤灰成分以及反应气氛对煤灰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灰的酸碱比越大,其烧结温度越高,同时煤灰的含铁量增加将明显降低其烧结温度;还原性气氛下煤灰的烧结温度低于氧化性气氛下煤灰的烧结温度,而在H2气氛下,具有适当的Fe2O3、Na2O、SO3配比的煤灰容易产生低温共熔体Na2S-FeS,使得H2气氛下的烧结温度低于CO气氛下的煤灰烧结温度;典型流化床气化下煤灰的烧结温度介于CO气氛和H2气氛下煤灰烧结温度之间,并且更接近于CO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烧结温度 还原性气氛
下载PDF
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对甲烷射流湍流扩散火焰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刚 黄鹰 陈义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分析甲烷 -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 ,采用四步简化机理和两种半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W机理和Y机理 ,对甲烷射流扩散燃烧的组分浓度和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 ,不同的化学反... 在分析甲烷 -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 ,采用四步简化机理和两种半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W机理和Y机理 ,对甲烷射流扩散燃烧的组分浓度和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 ,不同的化学反应机理对甲烷射流扩散燃烧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影响 ,对其中退化分支链式反应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退化分支 甲烷 燃烧 湍流
下载PDF
高温低氧气氛中气体燃料的火焰特性 被引量:25
14
作者 蒋绍坚 彭好义 +3 位作者 艾元方 杨卫宏 萧泽强 周孑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度及其含氧量对火焰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火焰体积、火焰亮度与颜色、火焰形状等特性明显改变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节能 温室气体 火焰特性
下载PDF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料热重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文选 王凤君 +2 位作者 李鹏 赵长遂 岳光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0。结果表明,各混合燃料热解起始温度大致相同,随煤焦比减小,挥发分析出速率变缓,最大释放速度所对应的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减小,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减小;随煤焦比增大,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最大燃烧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随煤焦比减小,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热重分析 热解 燃烧
下载PDF
流化床内煤着火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薛雷 杨海瑞 +3 位作者 岳光溪 姜义道 路霁翎 别如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为了对当前大量应用的带有床下启动燃烧器 CFB锅炉的启动运行提供指导 ,以及为从事循环流化床技术和煤燃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在电加热的小型流化床燃烧系统上 ,采用热烟气炉下点火的方式来研究煤粒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性 .测定了福建龙... 为了对当前大量应用的带有床下启动燃烧器 CFB锅炉的启动运行提供指导 ,以及为从事循环流化床技术和煤燃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在电加热的小型流化床燃烧系统上 ,采用热烟气炉下点火的方式来研究煤粒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性 .测定了福建龙岩无烟煤的着火特性 ,分析了粒径、床温对着火点的影响 .并提出了煤颗粒在流化床内着火点测定的实验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启动燃烧器 CFB锅炉 着火特性 温度 燃烧系统
下载PDF
两种产自云南的生物质燃烧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军 盛昌栋 +1 位作者 汉春利 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用热天平对产自我国云南省的两种生物质——烟梗和木屑的热解和燃烧性质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燃烧特点 ,利用 ICP分析了灰成分 ,并用热台显微镜测定了灰熔点 ,讨论了它们的灰污特性。结果表明 :木屑的着火性能比烟梗的差一些 ,但木屑的燃... 用热天平对产自我国云南省的两种生物质——烟梗和木屑的热解和燃烧性质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燃烧特点 ,利用 ICP分析了灰成分 ,并用热台显微镜测定了灰熔点 ,讨论了它们的灰污特性。结果表明 :木屑的着火性能比烟梗的差一些 ,但木屑的燃烧速度比烟梗的高 ,燃尽性能比烟梗的好 ;两者均具有很强的灰污趋向 ,但烟梗由于有较高的灰含量和钾含量 ,其实际灰污性比木屑的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烧特性 烟梗 木屑
下载PDF
甲醇汽油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晶晶 周郁良 +2 位作者 刘晓辉 唐晓东 梁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在未调整汽油机结构的前提下,开展了燃用不同掺烧比的甲醇-轻烃汽油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及燃油经济性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混合燃料的相分离温度实验。结果表明,M65(甲醇体积含量为65%)甲醇汽油既能使发动机稳定运行,又可在?10℃以上保持均... 在未调整汽油机结构的前提下,开展了燃用不同掺烧比的甲醇-轻烃汽油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及燃油经济性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混合燃料的相分离温度实验。结果表明,M65(甲醇体积含量为65%)甲醇汽油既能使发动机稳定运行,又可在?10℃以上保持均一相,无助溶剂添加;但与90#汽油相比,其动力性下降明显。向M65中添加1.5%(质量分数)的增能剂A后,该燃油的动力性提高到了90#汽油的水平,且油耗量(当量汽油)优于90#汽油,适宜在最低气温高于-5℃的地区或季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轻烃 汽油 配方 混合燃料 小型汽油机 燃料经济性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着火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海瑞 薛雷 +2 位作者 郭远熊 吕俊复 岳光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在电加热的小型流化床燃烧系统上,采用热烟气炉下点火方式研究了7个煤种的着火点,并分析了粒径、床温、挥发分、水分等因素对着火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煤颗粒在流化床内着火点测定的实验规范,并在TGA上测量着火点,与实际电厂锅炉投煤温度... 在电加热的小型流化床燃烧系统上,采用热烟气炉下点火方式研究了7个煤种的着火点,并分析了粒径、床温、挥发分、水分等因素对着火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煤颗粒在流化床内着火点测定的实验规范,并在TGA上测量着火点,与实际电厂锅炉投煤温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流化床实验台上测得的着火温度可以通过修正来表示实际锅炉上的投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流化床 着火特性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SO_2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文选 王凤君 +2 位作者 韩松 陈传敏 赵长遂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7-510,共4页
在一座0.5MWt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SO2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床温、一次风率、Ca/S比等对烟气中SO2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在一座0.5MWt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SO2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床温、一次风率、Ca/S比等对烟气中SO2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不同配比的燃料,随过量空气系数和一次风率的增大,SO2排放浓度降低;对于床温有一最佳温度,其SO2排放浓度最低;随Ca/S增大,SO2排放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石油焦 混烧 SO2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