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酸性蓝AS 染料排放的废盐制碳基吸附剂及利用
1
作者 张天永 张晶怡 +4 位作者 姜爽 李彬 吕东军 陈都民 陈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899,共10页
将染料弱酸性蓝AS(AS)生产排放的含盐废水喷雾干燥后制成废盐,再将其有机污染物煅烧制备成类活性炭吸附剂(LAC),用于AS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涤废水的吸附脱色净化,同时回收粗盐NaCl可循环用于AS工业生产的盐析过程。对LAC进行吸附过... 将染料弱酸性蓝AS(AS)生产排放的含盐废水喷雾干燥后制成废盐,再将其有机污染物煅烧制备成类活性炭吸附剂(LAC),用于AS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涤废水的吸附脱色净化,同时回收粗盐NaCl可循环用于AS工业生产的盐析过程。对LAC进行吸附过程动力学、热力学研究,并研究AS染料废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及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在40 mg/L的AS染料废水中,温度为318 K的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为29.22 mg/g。在酸性及温度较高时吸附能力较强。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能更好拟合吸附实验结果。另外,采用一锅混合法,添加四水合乙酸镁对LAC进行改性,改性后的吸附剂LACMg0.75比表面积较LAC提升了近5倍,饱和吸附量能够达到550.02 mg/g,较LAC提升了接近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性蓝AS 废水处理 吸附剂 回收 活性炭 以废治废
下载PDF
ZSM-22分子筛合成及其正十二烷烃临氢异构化性能:模板剂和动态晶化的影响
2
作者 张海鹏 王树振 +7 位作者 马梦茜 张巍 向江南 王玉婷 王琰 范彬彬 郑家军 李瑞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421,共8页
以二乙胺(DEA)或1,6-己二胺(DAH)为模板剂,分别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合成具有不同形貌和聚集状态的ZSM-22分子筛,采用XRD、SEM、EDS、TEM、NH3-TPD及N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负载Pt在Al2O3上和ZSM-22机械混合制备双功能... 以二乙胺(DEA)或1,6-己二胺(DAH)为模板剂,分别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合成具有不同形貌和聚集状态的ZSM-22分子筛,采用XRD、SEM、EDS、TEM、NH3-TPD及N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负载Pt在Al2O3上和ZSM-22机械混合制备双功能催化剂,考察其正十二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模板剂和动态晶化会改变ZSM-22分子筛的形貌及聚集状态,并且会影响其酸性、比表面积和临氢异构活性。其中,以二乙胺为模板剂,静态晶化72h合成的ZSM-22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310℃反应温度下,正十二烷异构化转化率为66%时,异构十二烷的选择性达到90%。但是,模板剂及动态晶化条件对单支链异构体的产物分布影响较小,异构体产物以支链靠近端位的2-甲基十一烷为主,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2-甲基异构体选择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沸石 分子筛 ZSM-22 正十二烷 临氢异构化
下载PDF
电石渣改性制备高效CO_(2)复合吸收剂
3
作者 张媛 高彩云 +1 位作者 李东 李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电石渣是典型的高钙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优异的CO_(2)吸收性能,但是在钙循环中纯电石渣的反应活性和CO_(2)吸收性能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本文以电石渣为钙源,以MgO和ZnO为掺杂剂合成高效稳定的钙镁锌复合吸收剂,在固定床反应器... 电石渣是典型的高钙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优异的CO_(2)吸收性能,但是在钙循环中纯电石渣的反应活性和CO_(2)吸收性能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本文以电石渣为钙源,以MgO和ZnO为掺杂剂合成高效稳定的钙镁锌复合吸收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探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及掺杂量对复合吸收剂CO_(2)吸收性能的影响,以及循环吸收过程中吸收剂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干物理混合法合成的吸收剂比湿混合法具有更丰富的孔隙结构,Mg和Zn元素在电石渣表面分散均匀,有效改善了电石渣的抗烧结性能和反应活性,改性后的复合吸收剂在循环过程中具有更高的CO_(2)吸收性能,且20次循环后,干物理混合法合成的复合吸收剂CO_(2)吸收量仍可达0.42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电石渣 CO_(2)吸收性能 干物理混合法 湿混合法
下载PDF
双氧水吸附净化工艺中失活树脂的失活机制及再生方法研究
4
作者 豆振江 杜玮辰 +6 位作者 韩林 朱丹 吴家秋 刘清 汤吉海 崔咪芬 乔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解决现有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甲醇再生树脂不完全而导致树脂更换频率高的问题,通过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双氧水再生工艺中树脂吸附双氧水前后含有的有机杂质及无法完全再生脱附... 为解决现有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甲醇再生树脂不完全而导致树脂更换频率高的问题,通过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双氧水再生工艺中树脂吸附双氧水前后含有的有机杂质及无法完全再生脱附出来的杂质;选用了不同的再生剂对失活树脂进行再生,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对再生后树脂进行了表征分析,NaOH溶液处理后失活树脂中属于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的红外特征峰已经完全消失;然后配制了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失活树脂的再生进行了条件优化,N 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当碱液浓度为0.25 mol/L时,失活树脂的比表面积恢复为575 m^(2)/g,高于甲醇再生后的失活树脂的412 m^(2)/g,其再生效果要优于甲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失活树脂 有机污染物 2甲基环己基醋酸酯 再生研究
下载PDF
锂渣微波合成NaX分子筛的过程研究
5
作者 黄绍祖 王宇 +4 位作者 朱沈杰 张林 崔群 王海燕 马正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针对以锂辉石生产碳酸锂过程排出的锂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低问题,提出以锂渣为原料,采用微波强化水热合成NaX分子筛(NaX),使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合成过程中固、液相物料进行分析和表征,探讨其合成过程机理;... 针对以锂辉石生产碳酸锂过程排出的锂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低问题,提出以锂渣为原料,采用微波强化水热合成NaX分子筛(NaX),使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合成过程中固、液相物料进行分析和表征,探讨其合成过程机理;对锂渣合成NaX结构进行表征,测定其对水的吸附量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锂渣合成NaX的初期为锂渣溶解与生成硅铝酸钠同时进行过程、中后期为锂渣溶解和硅铝酸钠凝胶形成及NaX晶化同时进行过程。微波加热加速了锂渣溶解、硅铝酸钠生成和NaX晶化,合成NaX时间缩短了约2/3。锂渣合成NaX的晶粒较小(0.5~0.8μm),稳定性好,对水吸附量(质量分数)≥32%。研究为固废锂渣合成NaX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渣 NaX分子筛 微波 合成机理 表征
下载PDF
FeCo/Hβ分子筛催化N_(2)O低温分解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艾鑫 宋永吉 +2 位作者 李翠清 王虹 王新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等为活性组分,REY、USY、ZSM-5、Hβ、4A、NaX、NaY以及SAPO-34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等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了其催化N_(2)O直... 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等为活性组分,REY、USY、ZSM-5、Hβ、4A、NaX、NaY以及SAPO-34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等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了其催化N_(2)O直接低温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Fe-Co双组分的Hβ分子筛催化性能最佳,相应负载量分别为12%和6%,最佳焙烧温度为430℃。Fe_(12)Co_(6)/Hβ具有较高的活性、热稳定性及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直接催化分解 HΒ分子筛 Fe-Co双组分
原文传递
混合二元羧酸分离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一诺 方静 +3 位作者 徐阳 李浩 李洪娟 王亚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在工业生产己二酸过程中会副产丁二酸和戊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均为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将这三种酸统称为混合二元羧酸(DBA)。寻找合适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离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DBA的应用及分离方法,并对DB... 在工业生产己二酸过程中会副产丁二酸和戊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均为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将这三种酸统称为混合二元羧酸(DBA)。寻找合适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离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DBA的应用及分离方法,并对DBA的分离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二元羧酸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催化裂解法处理多晶硅行业中的氯硅烷高沸物
8
作者 王金可 马跃 岳长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14,共5页
使用有机胺类催化剂催化裂解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氯硅烷高沸物,考察了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种类对高沸物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30~135℃,反应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8%... 使用有机胺类催化剂催化裂解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氯硅烷高沸物,考察了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种类对高沸物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30~135℃,反应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8%时,单硅烷产物的收率可达7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硅烷高沸物 催化裂解 有机胺 废物处理 多晶硅
下载PDF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抑制产甲烷代谢研究进展
9
作者 肖雨 徐辉 +1 位作者 刘方剑 杨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46,共4页
首先阐述了抑制污泥厌氧产甲烷代谢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初始溶解氧、有机负荷、温度及pH。归纳了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内源抑制因素腐殖酸、氨氮及盐度,腐殖酸可通过竞争产甲烷菌的电子及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抑制产甲烷,氨氮主要依靠影响... 首先阐述了抑制污泥厌氧产甲烷代谢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初始溶解氧、有机负荷、温度及pH。归纳了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内源抑制因素腐殖酸、氨氮及盐度,腐殖酸可通过竞争产甲烷菌的电子及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抑制产甲烷,氨氮主要依靠影响产甲烷菌活性抑制产甲烷,盐度不仅影响产甲烷活性,而且也影响胞内有机基质释放。阐明了两种常用专性和非专性的外源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归纳了抑制污泥厌氧产甲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污泥产酸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 内源抑制因素 产甲烷抑制剂
下载PDF
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芷晗 刘研萍 +2 位作者 郭荣欣 郑旭升 邹德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272,共7页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紫外老化法增加微塑料表面粗糙度、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动力学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对Cr(Ⅵ)和Pb(Ⅱ)的吸附分别以单层的物理吸附和多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点与微塑料种类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对Cr(Ⅵ)和Pb(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乳酸 重金属Cr(Ⅵ) 重金属Pb(Ⅱ) 吸附特征
下载PDF
VOC废气生物法净化工艺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及暴露风险研究进展
11
作者 康晴晴 张志 +4 位作者 牛涌祥 朱仁成 王树 李金亮 李顺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5-660,共6页
概述了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分析了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理,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气体成分、气体流速与进气负荷等多项因素对生物气溶胶排放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气溶胶环境下的暴露风险和不同的控制措施作为减少微生物气... 概述了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特征,分析了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理,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气体成分、气体流速与进气负荷等多项因素对生物气溶胶排放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气溶胶环境下的暴露风险和不同的控制措施作为减少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的潜在解决方案。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控制微生物气溶胶排放的重要性,让生物技术处理VOCs更加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生物法 微生物 排放特征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有机胺改性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
12
作者 胡经纬 苏静雯 +3 位作者 刘思彤 李诗琪 陈纪莹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1 h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经酸洗处理后其比表面积为1365 m^(2)/g,中孔孔容为2.04 cm^(3)/g,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10~40 nm;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性能随吸附温度和PEI负载量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EI负载量为65%、吸附温度为75℃时,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量最高,约为4.09 mmol/g,在经过4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66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离子交换树脂 球形活性炭 聚乙烯亚胺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基于化学分析法的工业产出危废品检测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岩 戴丽艳 +1 位作者 莫江敏 钟丽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离子色谱法和质谱法在工业产出危废品检测中的应用基本原理,探讨了其在原理、灵敏度和选择性、样品处理和分析时间的差异,并对四种化学分析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法、荧... 本文综合分析了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离子色谱法和质谱法在工业产出危废品检测中的应用基本原理,探讨了其在原理、灵敏度和选择性、样品处理和分析时间的差异,并对四种化学分析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离子色谱法和质谱法在工业产出危废品检测中的应用,可有效检测和分析废物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害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荧光分析法 离子色谱法 质谱法 工业产出危废品检测技术
下载PDF
含铬废水和污泥中铬的处理研究进展
14
作者 白波涛 韩庆鑫 +2 位作者 杨广育 张涛 王学川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革行业因其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染而逐渐受到冲击。制革鞣制过程所产生铬鞣废水及其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铬资源的大量浪费,... 随着“绿色发展”观念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革行业因其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染而逐渐受到冲击。制革鞣制过程所产生铬鞣废水及其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铬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高效的铬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已迫在眉睫。基于此,分别对制革过程产生的含铬废水及其沉淀过程产生的污泥中铬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如循环利用法、电絮凝法、生物沥滤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并对含铬废水和污泥中铬的处理回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我国皮革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行业 含铬废水 含铬污泥 循环利用法 酸浸法
原文传递
某垃圾渗滤液处理站MBR出水异常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15
作者 史瑶瑶 朱红兵 李海松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为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出水的达标排放,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和纳滤(NF)深度处理工艺均需高效稳定地运行。MBR膜元件性能是保障高效泥水分离、满足NF进水要求的基本要素。试验结果表明,MBR工艺长期运行后,出水COD高于1500 mg/L,膜... 为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出水的达标排放,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和纳滤(NF)深度处理工艺均需高效稳定地运行。MBR膜元件性能是保障高效泥水分离、满足NF进水要求的基本要素。试验结果表明,MBR工艺长期运行后,出水COD高于1500 mg/L,膜片表面受到氧化或者物理损伤,且膜元件受到污染,膜性能降低;NF工艺有效截留有机物是保证渗滤液出水达标的另一要素,进水混凝预处理可在MBR膜性能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NF进水水质稳定,从而使渗滤液达标排放。当絮凝剂添加量为2 mL/L时,出水COD为1365.5 mg/L,满足NF进水要求的同时处理成本仅为0.68元/t。在MBR膜元件性能降低时,混凝预处理是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的紧急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标排放 MBR膜元件性能 膜污染 混凝预处理 紧急补救
下载PDF
深度净化含高氮、磷、化学需氧量污水的方法探究
16
作者 周晓坤 王二宾 +2 位作者 邱淑君 高付博 朱连杰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城镇生活污水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 3-N)含量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值较高,需经过处理来降低水质参数值。文中比较了不同絮凝剂、吸附剂对污水中氮和磷... 城镇生活污水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 3-N)含量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值较高,需经过处理来降低水质参数值。文中比较了不同絮凝剂、吸附剂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能力,比较了臭氧氧化法和芬顿法降低污水COD值的效果,通过化学沉淀法降低TP含量,最后采用多步联用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污水中TP、NH 3-N的去除率及COD值下降率均高于88.7%,其中COD值及NH 3-N浓度达到了国标一级A标准,而TP和TN浓度基本达到了的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絮凝吸附 臭氧氧化 芬顿法 化学沉淀法 多步联用技术
下载PDF
双改性活性氧化铝除氟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阎晗 刘海燕 +1 位作者 刘洋虹 殷耀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57,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性能,设计了一种先酸化再化学浸渍的改性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吸附剂:载镧/镁硝酸酸化活性氧化铝(LHAA/MHAA)。研究了LHAA与MHAA的吸附性能,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时间2 h,投加量2 g/L,pH=6,振荡频率1...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性能,设计了一种先酸化再化学浸渍的改性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吸附剂:载镧/镁硝酸酸化活性氧化铝(LHAA/MHAA)。研究了LHAA与MHAA的吸附性能,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时间2 h,投加量2 g/L,pH=6,振荡频率180 r/min,对20 mg/L的含氟水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3%与90%,最大吸附容量为17.64 mg/g与10.96 mg/g,两者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拟合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化学浸渍 酸化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除氟
下载PDF
污泥热干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彭雅 袁进 +3 位作者 周印羲 余丽 吉伟 石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3-457,共5页
首先阐述了在热干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变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酸溶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等重金属形态转变为稳定的残渣态,降低了污泥处置的环境风险。随后,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污泥... 首先阐述了在热干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变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酸溶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等重金属形态转变为稳定的残渣态,降低了污泥处置的环境风险。随后,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污泥黏滞问题,总结了干污泥返混、添加降黏性物质及改造干化设备等方法;针对污染气体问题,综述了加入添加剂和降低温度抑制污染气体的释放,采用吸收法、吸附法和生物法处理产生的污染气体;针对设备腐蚀问题,归纳了采用防腐管材、防腐涂层、投加缓蚀剂和降低污泥含砂量的主要措施。最后对污泥热干化技术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干化 黏滞特性 污染气体 腐蚀磨损
下载PDF
道路雨水径流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及其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欧阳鹏武 王玮 +1 位作者 李法云 王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3,共5页
我国部分道路污染水平与国外污染水平相差较小。但华南、华东区域与华北、华中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以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污染最为严重,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等相关。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污染降解研究热点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 我国部分道路污染水平与国外污染水平相差较小。但华南、华东区域与华北、华中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以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污染最为严重,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等相关。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污染降解研究热点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技术。最新研究多集中于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其中以筛选微生物菌株和微生物刺激研究为主。微生物修复效果与适用性远超植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但未来研究热点更倾向于微生物联合植物、微生物联合微生物、微生物联合物理材料等方向。通过收集国内外道路多环芳烃污染相关研究数据,梳理了部分城市道路多环芳烃污染负荷、来源、特征及其分布情况,总结了目前水体多环芳烃治理技术与雨水径流治理设施适用性,旨在为今后我国道路多环芳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交通道路 多环芳烃 污染水平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市政污泥热解残渣中磷回收及鸟粪石合成研究
20
作者 余波 李箫宁 +4 位作者 严寒 张名 沈鹏飞 赵浩 万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针对污泥残渣的资源化应用开展了磷资源回收实验研究,系统分析了酸种类和不同浸出条件对污泥残渣中磷浸出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H、n(Mg)∶n(N)∶n(P)对含磷溶液合成鸟粪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残渣在液固比为20 mL/g、盐酸浓度0.4 ... 针对污泥残渣的资源化应用开展了磷资源回收实验研究,系统分析了酸种类和不同浸出条件对污泥残渣中磷浸出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H、n(Mg)∶n(N)∶n(P)对含磷溶液合成鸟粪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残渣在液固比为20 mL/g、盐酸浓度0.4 mol/L、浸出时间4 h条件下,磷浸出率可达96.9%。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后的磷净化液在pH=10、n(Mg)∶n(N)∶n(P)=1.2∶1.2∶1的条件下结晶率可达98.1%,且获得的鸟粪石晶体中重金属含量均满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8877—2020)标准限值。综上,通过磷提取、净化和结晶后可最终将污泥残渣中79%的磷进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残渣 资源化 磷回收 鸟粪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