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锰锂的优化研究
1
作者 刘靓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锂(LiMnPO_(4))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和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同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相比具有更高的放电电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通过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柠檬酸为添加剂优化颗粒形貌得到纳米级颗粒,并对碳层包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1 mmol时,椭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42.3 nm;当以蔗糖为碳源且与LiMnPO_(4)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碳层包覆颗粒尺寸较小、碳层石墨化程度更高;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LiMnPO_(4)材料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容量(126.9 mAh/g)及更优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锂 碳包覆 溶剂热法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人工界面层构筑及储钠性能
2
作者 刘杰 石雪茹 +1 位作者 魏树兵 曹鑫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P2型Na_(2/3)Ni_(1/3)Mn_(2/3)O_(2)(P2-NNMO)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成本低,是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针对P2-NNMO正极钠不足和P2-NNMO正极与电解液的界面问题,通过化学预钠化法(P2-NNMO正极和联苯钠的自发反应),构造了一种富含... P2型Na_(2/3)Ni_(1/3)Mn_(2/3)O_(2)(P2-NNMO)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成本低,是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针对P2-NNMO正极钠不足和P2-NNMO正极与电解液的界面问题,通过化学预钠化法(P2-NNMO正极和联苯钠的自发反应),构造了一种富含无机物的人工界面层,可使外源性的钠嵌入氧化物正极层间。结果表明:预钠化形成的人工界面层含有的NaF,可有效缓解正极材料被有机溶剂侵蚀及过渡金属的溶出;同时人工界面层也改善了钠离子的扩散动力学。改性后的正极(P2-NNMO@CEI)在电压为2~4 V、电流密度为20 mA/g的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为95.1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8.5%;在50 mA/g下循环28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4.2%。该研究为层状氧化物正极表面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也为电极材料的界面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电解液界面 循环稳定性 层状氧化物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TiO_(2)包覆高镍NCM811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叶创新 宛传友 +3 位作者 瞿诗霞 张俊林 陈光巳 陈志缘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高镍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存在着表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钛酸四丁酯在NCM811材料表面水解生成TiO_(2),改善了高镍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利用SEM和TEM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将TiO_(2)层均匀地包覆在高镍... 高镍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存在着表面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钛酸四丁酯在NCM811材料表面水解生成TiO_(2),改善了高镍材料的表面稳定性。利用SEM和TEM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将TiO_(2)层均匀地包覆在高镍NCM811表面,并且发现,在表面包覆过程中,还发生了体相掺杂。利用表面包覆和体相掺杂的共同作用,在1C放电的条件下,循环200圈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从81.40%提升至92.39%,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材料 三元材料 表面包覆 二氧化钛 循环性能
下载PDF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工艺方法解析
4
作者 张凯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电池级碳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电极材料,其产量和质量对新型储能、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较全面分析、梳理了盐湖卤水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锂矿石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废旧锂电池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主... 电池级碳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电极材料,其产量和质量对新型储能、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较全面分析、梳理了盐湖卤水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锂矿石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废旧锂电池提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主要工艺方法、工艺流程,比较了不同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对电池级碳酸锂的研究和生产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电池级碳酸锂 提纯
下载PDF
硫掺杂Na_(3)(VOPO_(4))_(2)F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
5
作者 周煌 胡晓萍 +1 位作者 任稳 曹鑫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聚阴离子型Na_(3)(VOPO_(4))_(2)F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及工作电压高等特性,其开放的三维框架结构可以为钠离子的快速迁移提供路径,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Na_(3)(VOPO_(4))_(2)F的本征电子导电性较差... 聚阴离子型Na_(3)(VOPO_(4))_(2)F材料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及工作电压高等特性,其开放的三维框架结构可以为钠离子的快速迁移提供路径,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Na_(3)(VOPO_(4))_(2)F的本征电子导电性较差,导致倍率性能不理想。离子掺杂是一种提升材料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S^(2-)掺杂的Na_(3)(VOPO_(4))_(2)S_(x)F材料。XRD和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S^(2-)掺杂可以扩大离子扩散通道并降低电荷传输电阻;恒电流间歇滴定测试结果显示S^(2-)掺杂可以加快离子迁移速率。因此,Na_(3)(VOPO_(4))_(2)S_(x)F正极材料在钠离子半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30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为66.8mA·h/g,在10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6%。Na_(3)(VOPO_(4))_(2)S_(x)F正极与硬碳负极组成的钠离子全电池可获得121.7mA·h/g的高比容量,在1C倍率下循环60次后,其容量衰减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酸钒氧钠 离子掺杂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磷酸铁锂系列产品工艺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兵 邹野 +2 位作者 黄琳荔 谢佳宏 张维芹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基锂电池相对于其它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循环性、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在未来的正极材料市场有一定的价值、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锂电池行业吸引力最强的研究对象之一。就磷酸铁锂锂电池的制备原理、电性能工作原...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基锂电池相对于其它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循环性、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在未来的正极材料市场有一定的价值、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锂电池行业吸引力最强的研究对象之一。就磷酸铁锂锂电池的制备原理、电性能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阐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的制备、表面涂覆、金属掺杂、纳米化改性对磷酸铁锂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等性质的影响;最后,对磷酸铁锂锂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磷酸铁锂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制备 湿法合成 固相法合成 气相沉积法合成 磷酸铁锂改性
下载PDF
Na_(3)V_(2)(PO_(4))_(3)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能研究
7
作者 郝建淦 朱羽双 郑晓虹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37-39,共3页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VP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SICON粉体,运用XRD、SEM技术研究了NVP与NASICON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以NASICON为固体电解质,以NVP为对电极材料,组装出了片式CO_(2)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气体传感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50℃,在该温度下的灵敏度为2.03 nA/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NASICON 二氧化碳 电化学传感器 气敏性能
下载PDF
富锂硫酸盐型盐湖卤水蒸发实验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游胜 姚智豪 +3 位作者 赵志星 冯霞 曾英 于旭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锂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世界锂资源以矿石锂和盐湖锂为主,盐湖锂因其储量大成为未来锂资源开发的重点,因而占比最大的硫酸盐型盐湖成为焦点。因盐湖卤水组成差异较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锂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世界锂资源以矿石锂和盐湖锂为主,盐湖锂因其储量大成为未来锂资源开发的重点,因而占比最大的硫酸盐型盐湖成为焦点。因盐湖卤水组成差异较大,叠加硫酸盐型盐湖特殊属性,使得锂在盐田蒸发阶段存在多种结晶形式而造成损失,增加了锂的有效富集难度。总结了前人针对富锂硫酸盐型盐湖的蒸发实验研究结果,结合相图分析总结富锂硫酸盐型盐湖蒸发结晶析盐规律,重点关注锂的浓缩状态及析盐结晶形式,为硫酸盐型盐湖锂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型盐湖 卤水蒸发 析盐规律 相图
下载PDF
电化学法处理香料工业氯化钠有机废盐的研究
9
作者 姚健康 胡硕真 +2 位作者 钮东方 吴建平 张新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为了实现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利用,以某香料企业的氯化钠有机废盐为研究对象,在单室电化学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资源化处理氯化钠废盐的一膜两室电解工艺,在降解废盐有机物的同时获取氢氧化钠。在单室电解槽中探究了废盐中有机物... 为了实现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利用,以某香料企业的氯化钠有机废盐为研究对象,在单室电化学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资源化处理氯化钠废盐的一膜两室电解工艺,在降解废盐有机物的同时获取氢氧化钠。在单室电解槽中探究了废盐中有机物的电化学氧化降解条件和降解途径,研究表明,在电流密度为600 A/m^(2)、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为6的最佳电解条件下,电解8 h后废盐模拟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92.3%,色度去除率为100%,电流效率为32.3%。有机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为电极产生的活性氯和羟基自由基对有机物的间接氧化。通过调节阳极液pH和进料方式,在相同电解条件下电解8 h,一膜两室工艺阳极COD去除率可达87.2%,阴极氢氧化钠总产量可达11.33 g。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为氯化钠有机废盐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氯化钠有机废盐 有机物降解途径 资源化
下载PDF
亚硝酸钠生产中溶液组成对产率和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娟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3期0148-0151,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亚硝酸钠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该类物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溶液组成,对其产率和质量产生的影响。采用实验分析的方式,既讨论了亚硝酸钠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组成,也需要从其工艺条件方面着手,在实验中探讨溶液组成对产率和质... 本文主要分析亚硝酸钠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该类物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溶液组成,对其产率和质量产生的影响。采用实验分析的方式,既讨论了亚硝酸钠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组成,也需要从其工艺条件方面着手,在实验中探讨溶液组成对产率和质量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合适的溶液组成形式,对亚硝酸钠的产率和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效果,通过做好进一步研究,能够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有利条件,利于产品质量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钠生产 优缺点 原料组成与工艺 产率 质量 影响
下载PDF
国内外锂产业发展现状和思考
11
作者 曹倩 沙秋 +3 位作者 刘人和 郑元超 肖红平 施亦做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锂广泛应用于核聚变、动力电池、储能设备中,是新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金属。了解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提高国家和企业锂产业竞争力。全球可开发利用的锂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锂消费快速... 锂广泛应用于核聚变、动力电池、储能设备中,是新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金属。了解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提高国家和企业锂产业竞争力。全球可开发利用的锂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锂消费快速上涨和新兴提锂技术进展,地热卤水和油气田卤水等深层卤水、废弃锂电池回收或将成为“新型矿山”。中国是主要锂资源中游加工国,长期以来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国外锂资源管控愈发严格,预计未来仍存在较大缺口。通过梳理资源、市场、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建议加强资源勘查,鼓励油气公司开展“油锂同探”;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新兴提锂技术给予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攻关,探索中深层卤水提锂和废弃锂电池回收等关键技术;建立回收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保障锂电池回收产业良性发展;加强锂矿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锂资源 伴生资源 油田卤水 地热卤水 锂产业
下载PDF
浅谈硝酸钠粗盐分离提纯工艺研究
12
作者 王娟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2期0113-0116,共4页
为了对硝酸钠粗盐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硝酸钠,需要先将硝酸钠粗盐中亚硝酸钠转化为硝酸钠,然后通过结晶提纯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钠。硝酸钠粗盐分离提纯工艺的主要目的将粗盐中的杂质去除,其主要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氯化钠、硫酸钠... 为了对硝酸钠粗盐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硝酸钠,需要先将硝酸钠粗盐中亚硝酸钠转化为硝酸钠,然后通过结晶提纯工艺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钠。硝酸钠粗盐分离提纯工艺的主要目的将粗盐中的杂质去除,其主要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氯化钠、硫酸钠等杂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这些物质不稳定,容易析出,在通过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离心分离等过程后得到纯的硝酸钠。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硝酸钠粗盐中亚硝酸钠转化为硝酸钠的工艺流程,随后对硝酸钠结晶提纯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粗盐 亚硝酸钠 硝酸钠
下载PDF
锂资源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海霞 严红 +1 位作者 孙云龙 马国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2,共14页
锂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金属之一,在全球减碳的共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过去3a锂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引发国内外对提锂技术的研究热潮。根据锂资源的赋存状态,对矿石提锂及卤水提锂技术进行综述,系统性地总结对比了各种... 锂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金属之一,在全球减碳的共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过去3a锂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引发国内外对提锂技术的研究热潮。根据锂资源的赋存状态,对矿石提锂及卤水提锂技术进行综述,系统性地总结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矿石中提取锂的方法主要有石灰石烧结法、硫酸法、硫酸盐法、压煮法、氯化焙烧法、直接酸浸法;卤水提锂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技术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法。由于碳酸锂价格高位回落,国际锂盐获取形势愈加严峻,因此不断开发并完善提锂技术,增强中国的锂资源自供自给能力,实现提锂技术的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提取 锂矿石 盐湖卤水 分离
下载PDF
Mg^(2+)掺杂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影响
14
作者 解自奇 谭玉婷 +2 位作者 赵妮 周明东 颜文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Mg^(2+)掺杂富锂正极材料Li_(1.2-x)Mg_(x)Mn_(0.54)Ni_(0.13)Co_(0.13)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g^(2+)掺杂导致LLOs材料晶胞参数的增加。通过与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发现,Mg^(2+)掺杂有效地提高了LLOs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过优化后,Mg-0.03样品展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91.9 mA•h/g,首圈库伦效率为7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Mg^(2+)掺杂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
15
作者 王瑞琦 牟连山 +1 位作者 尚永健 彭尚龙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和大规模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将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化学电源,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良好、维护费用低等优势...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和大规模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将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化学电源,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良好、维护费用低等优势,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和低速电动车领域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产业化相关布局,钠离子电池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储能技术 产业化
下载PDF
Constructing a stable interface on Ni-rich LiNi_(0.8)Co_(0.1)Mn_(0.1)O_(2) cathode via lactic acid-assisted engineering strategy
16
作者 Weijian Tang Chengzhi Hu +4 位作者 AFei Li Xiaoqin Huang Zhangxian Chen Jianhui Su Weixin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12-422,I0010,共12页
Ni-rich layered oxides are potential cathode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 energy density Li-ion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the inherently unstable surface properties,including high... Ni-rich layered oxides are potential cathode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 energy density Li-ion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the inherently unstable surface properties,including high levels of residual Li compounds,dissolu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ations,and parasitic side reactions,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addressed,leading to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in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lactic acid-assisted interface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regulate the surface chemistry and properties of Ni-rich LiNi_(0.8)Co_(0.1)Mr_(0.1)O_(2) cathode.This novel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successfully eliminates surface residual Li compounds,inhibits structural collapse,and mitigates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ilm growth.As a result,the lactic acidtreated LiNi_(0.8)Co_(0.1)Mn_(0.1)O_(2) achieved a remarkable capacity retention of 91.7% after 100 cycles at 0.5 C(25℃) and outstanding rate capability of 149.5 mA h g^(-1) at 10 C,significantly outperforming the pristine material.Furthermore,a pouch-type full cell incorporating the modified LiNi_(0.8)Co_(0.1)Mn_(0.1)O_(2) cathode demonstrates impressive long-term cycle life,retaining 81.5% of its capacity after 500 cycles at 1 C.More importantly,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modified cathode is also dramatically improved.This study offers a valuable surface modification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Ni-rich cath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Li Lactic acid Surface modification Carbon coating Layered cathode Ni-rich
下载PDF
微量Mg/F表面梯度渗透改善高电压LiCoO_(2)界面脆弱
17
作者 王鑫龙 程真国 +3 位作者 王果 张晓琨 向勇 王欣全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80,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050℃下烧结,制备了LiCoO_(2)低浓度梯度改性样品,分别为LiF掺杂包覆(LCOLF、LCO@LF)和MgF_(2)掺杂包覆(LCOMF、LCO@MF)。通过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方法,对比分析材料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050℃下烧结,制备了LiCoO_(2)低浓度梯度改性样品,分别为LiF掺杂包覆(LCOLF、LCO@LF)和MgF_(2)掺杂包覆(LCOMF、LCO@MF)。通过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方法,对比分析材料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体相掺杂复合电极中,LCOLF热重测试显示出最优热稳定性,LCOMF晶体中(003)和(104)晶面间距收缩;45℃下1C倍率循环70圈后,LCOLF和LCOMF比容量分别为141.45和166.98 mAh·g^(-1),循环性能优于LiCoO_(2)。表面包覆复合电极中,LCO@LF和LCO@MF晶粒表面光洁且晶格氧键价都向更高结合能方向增强;LCO@MF构建了坚实且紧密的包覆层,循环70圈后,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83 mAh·g^(-1)和91.26%(LCO@LF分别为154.38 mAh·g^(-1)和77.54%),循环性能显著优于体相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_(2) 体相掺杂 表面包覆 LIF MgF_(2) 梯度渗透
下载PDF
Mitigating Lattice Distortion of High‑Voltage LiCoO_(2)via Core‑Shell Structure Induced by Cationic Heterogeneous Co‑Doping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18
作者 Zezhou Lin Ke Fan +9 位作者 Tiancheng Liu Zhihang Xu Gao Chen Honglei Zhang Hao Li Xuyun Guo Xi Zhang Ye Zhu Peiyu Hou Haitao Hu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Inactive elemental doping is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layered transition-metal oxide cathodes.However,the one-step co-doping strategy usually results in small grain size since ... Inactive elemental doping is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layered transition-metal oxide cathodes.However,the one-step co-doping strategy usually results in small grain size since the low diffusivity ions such as Ti^(4+)will be concentrated on grain boundaries,which hinders the grain growth.In order to synthesize large single-crystal layered oxide cathodes,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diffusivities of different dopant ions,we propose a simple two-step multi-element co-doping strategy to fabricate core–shell structured LiCoO_(2)(CS-LCO).In the current work,the high-diffusivity Al^(3+)/Mg^(2+)ions occupy the core of single-crystal grain while the low diffusivity Ti^(4+)ions enrich the shell layer.The Ti^(4+)-enriched shell layer(~12 nm)with Co/Ti substitution and stronger Ti–O bond gives rise to less oxygen ligand holes.In-situ XRD demonstrates the constrained contraction of c-axis lattice parameter and mitigated structural distortion.Under a high upper cut-off voltage of 4.6 V,the single-crystal CS-LCO maintains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59.8 mAh g^(−1)with a good retention of~89%after 300 cycles,and reache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163.8 mAh g^(−1)at 5C.The proposed strategy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pairs of low-(Zr^(4+),Ta^(5+),and W6+,etc.)and high-diffusivity cations(Zn^(2+),Ni^(2+),and Fe^(3+),etc.)for rational design of advanced layered oxide core–shell structured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LiCoO_(2) Heterogeneous co-doping Core-shell structure High-voltage stability
下载PDF
纳米级LiNi_(0.05)Mn_(1.95)O_(4)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钱志慧 朱琴 +3 位作者 马姣 郭昱娇 向明武 郭俊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84,共8页
为有效抑制尖晶石锰酸锂的Jahn-Teller效应,改善其在高倍率充放电循环中容量衰减快的问题,采取熔盐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成功制得LiNi_(0.05)Mn_(1.95)O_(4)样品。实验结果表明,Ni掺杂和不同的焙烧温度没有改变LiMn_(2)O_(4)的晶体结构... 为有效抑制尖晶石锰酸锂的Jahn-Teller效应,改善其在高倍率充放电循环中容量衰减快的问题,采取熔盐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成功制得LiNi_(0.05)Mn_(1.95)O_(4)样品。实验结果表明,Ni掺杂和不同的焙烧温度没有改变LiMn_(2)O_(4)的晶体结构,随焙烧温度升高,结晶性增加,颗粒尺寸增大,逐渐由纳米级变为亚微米级。在优化焙烧温度650℃下制备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优,5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及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00.8 mA·h/g和80.0%,更高倍率(10C)下5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7.5%。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大锂离子扩散系数(3.26×10^(-16)cm^(2)/s)和较小表观活化能(25.67 kJ/mol)。Ni掺杂和不同的焙烧温度抑制了LiMn_(2)O_(4)材料的Jahn-Teller效应,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Mn_(2)O_(4) Ni掺杂 熔盐燃烧法 JAHN-TELLER效应 焙烧温度
下载PDF
磷酸钛铝锂基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王好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有效地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高界面阻抗问题,使正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716Ω/cm^(2)降至213Ω/cm^(2)。在负极处,PVDF可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负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135Ω/cm^(2)降至109Ω/cm^(2)。此外,金属锂对称电池的直流极化测试表明,经过PVDF修饰后负极界面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后,组装的钴酸锂/金属锂软包电池,正负极界面均经PVDF修饰后,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336 W·h/kg。1C条件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从30.7%提升至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磷酸钛铝锂 全固态 界面 金属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