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法磁选对粉煤灰中铁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快 栗照帅 +3 位作者 董庭轩 李丹 郭生伟 韩凤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150,共8页
对煤粉锅炉粉煤灰(FA1灰)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FA2灰)采用湿法磁选的工艺达到降低其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粉煤灰在不同磁感应强度和不同磁选溶液浓度条件下磁选前后高磁性和弱磁... 对煤粉锅炉粉煤灰(FA1灰)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FA2灰)采用湿法磁选的工艺达到降低其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粉煤灰在不同磁感应强度和不同磁选溶液浓度条件下磁选前后高磁性和弱磁性部分的形貌、粒度分布和物相分析,同时测定其铁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Hg、Pb、As、Cr、Cd)的含量变化,发现磁选后两种粉煤灰铁回收率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强而逐渐增加,高磁性组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弱磁性组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8000 Gs和磁选溶液浓度为20%(质量分数)时,FA1的铁回收率为71.2%,FA2的铁回收率为47.0%。此时FA1磁选后Pb含量差值为0.2 mg/kg、Cr含量差值为9.2 mg/kg、As含量差值为1.1 mg/kg;FA2磁选后Pb含量差值为18.1 mg/kg、Cr含量差值为25.0 mg/kg、As含量差值为9.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选 粉煤灰 重金属元素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铁磷共沉淀去除水中磷酸根的效果及机制
2
作者 柳开颜 卢磊 +10 位作者 彭唐鑫彦 熊羽彤 刘孝利 彭芸 刘闯 刘颖华 胡海波 彭梅楷 郭晓辉 杜辉辉 雷鸣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究环境条件改变对铁盐除磷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污水除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宏观除磷试验探明不同pH、铁磷摩尔比对水体磷酸根去除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热力学模型,探究化学沉淀和吸附过程中... 【目的】探究环境条件改变对铁盐除磷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污水除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宏观除磷试验探明不同pH、铁磷摩尔比对水体磷酸根去除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热力学模型,探究化学沉淀和吸附过程中磷的去除机制。【结果】随着pH升高,磷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随铁磷摩尔比升高,磷的去除率呈现上升趋势;当反应条件为pH=5、铁磷摩尔比3∶1时,磷的去除率最高,为89.42%。XRD和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磷主要通过形成铁-磷沉淀,如FePO4,或被铁氧化物吸附,达到从水体中去除的目的。【结论】在铁盐除磷的过程中,共沉淀和吸附两种机制并存。pH对这两种机制均有影响,而铁磷摩尔比则主要通过调控磷的吸附过程来改变磷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除磷 共沉淀 吸附 热力学模型 污水除磷 铁磷摩尔比
下载PDF
Fe_(3)N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秦伟宁 魏立新 贾新磊 《化学工程师》 2024年第1期61-65,74,共6页
Fe_(3)N作为一种磁性纳米粒子,同时具有纳米粒子和磁性物质的特殊性质,由于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抗氧化能力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磁流体、电极材料和催化等领域。本文论述了Fe_(3)N磁性纳米材料的结构,在对Fe_(3)N的制备方法进... Fe_(3)N作为一种磁性纳米粒子,同时具有纳米粒子和磁性物质的特殊性质,由于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抗氧化能力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磁流体、电极材料和催化等领域。本文论述了Fe_(3)N磁性纳米材料的结构,在对Fe_(3)N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物理和化学两种制备方法,并总结了Fe_(3)N磁性纳米材料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Fe_(3)N磁性纳米材料未来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铁 Fe_(3)N 磁性纳米材料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电池级磷酸铁的合成工艺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彩 程先明 +2 位作者 冯文平 胡赞 娄金东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章以硫酸亚铁溶液和磷酸一铵、磷酸的混合溶液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取磷酸铁。通过条件实验,获得最优实验条件:反应陈化温度90℃、pH值=2.00、反应时间为4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制备出的磷酸铁产品纯度较高、品质好,达到了电池级产品标准。
关键词 硫酸亚铁 一步法 磷酸铁 合成
下载PDF
电池级磷酸铁中合成参数的影响
5
作者 邵宁 程先明 +2 位作者 冯文平 胡赞 娄金东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和七水硫酸亚铁,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电池级磷酸铁,并研究了投料磷铁比、FeSO_(4)浓度、搅拌速度和煅烧时间对产品的影响。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扫描电镜等对产品的P含量...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和七水硫酸亚铁,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电池级磷酸铁,并研究了投料磷铁比、FeSO_(4)浓度、搅拌速度和煅烧时间对产品的影响。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扫描电镜等对产品的P含量、Fe含量、P/Fe、比表面积、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电池级磷酸铁的最佳合成参数:投料磷铁比为1.15:1,FeSO_(4)浓度为200 g/L,搅拌速度为120 r/min,煅烧时间为4 h。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磷酸铁满足行业标准,可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液相沉淀法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铁钼改性生物炭活化过硫酸降解N-甲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6
作者 陈英杰 杨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负载Mo_(2)C和Fe^(0)的生物炭材料作为过二硫酸盐(PDS)的活化剂降解N-甲基吡咯烷酮(NMP)。采用SEM、XRD和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等条件对Fe^(0)-Mo_(2)C-BC活化过硫酸... 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负载Mo_(2)C和Fe^(0)的生物炭材料作为过二硫酸盐(PDS)的活化剂降解N-甲基吡咯烷酮(NMP)。采用SEM、XRD和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等条件对Fe^(0)-Mo_(2)C-BC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NMP的影响。在NMP浓度为100 mg/L、Fe^(0)-Mo_(2)C-BC用量为0.4 g/L,PDS浓度1 g/L,反应温度为25℃时,40 min后NMP的去除率达99%。Fe^(0)-Mo_(2)C-BC/PDS体系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3~9)保持高催化活性,其降解能力受共存阴离子(Cl^(-)、SO_(4)^(2-)、NO_(3)^(-))影响较小。猝灭实验发现羟基自由基(·OH)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单线态氧(^(1)O_(2))发挥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含氮废水 生物炭 碳化二钼 水处理 降解性能
下载PDF
Fe^(0)/C诱导铜盐还原耦合化学沉淀法脱除废水硫氰酸盐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志奇 聂慧敏 赵永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焦化废水是一类伴随焦炭生产而形成的有机-无机组分共存、环境危害大的工业废水,其高含量的硫氰酸盐将毒害微生物、抑制生物活性,影响废水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硫氰酸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系... 焦化废水是一类伴随焦炭生产而形成的有机-无机组分共存、环境危害大的工业废水,其高含量的硫氰酸盐将毒害微生物、抑制生物活性,影响废水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硫氰酸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系列生物炭负载零价铁材料(Fe^(0)/C),用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技术进行物性结构表征;模拟焦化废水,利用零价铁还原铜盐耦合硫氰酸亚铜合成反应,实现硫氰酸根回收利用。表征结果表明:Fe^(0)/C是无定形碳负载零价铁材料,比表面积较小(小于1 m^(2)/g)。实验结果显示,在模拟废水硫氰酸盐质量浓度为2.50 g/L、铜盐浓度为0.03 mol/L、pH为5.5、温度为40℃条件下反应10 min,3Fe^(0)/C(铁质量分数为3%)对硫氰酸盐脱除率达到99%,实现了模拟焦化废水中硫氰酸盐的高效脱除,获得了附加值较高的硫氰酸亚铜产品,丰富了焦化废水物化-生化处理技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C材料 碳热还原 硫氰酸盐废水处理 脱除率 硫氰酸亚铜
下载PDF
菌渣生物炭负载四氧化三铁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蕊 高玮 +2 位作者 张文静 安鸿雪 李再兴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考虑到催化剂载体的高成本,寻求廉价的载体制备方案合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热解青霉素菌渣制备多孔生物炭载体,以共沉淀法负载四氧化三铁,合成催化剂Fe_(3)O_(4)@PRBC。通过SEM、XRD、FT-IR和孔隙结构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 考虑到催化剂载体的高成本,寻求廉价的载体制备方案合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热解青霉素菌渣制备多孔生物炭载体,以共沉淀法负载四氧化三铁,合成催化剂Fe_(3)O_(4)@PRBC。通过SEM、XRD、FT-IR和孔隙结构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降解污染物,考察了不同体系、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溶液pH和RhB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四氧化三铁成功负载于生物炭上,Fe_(3)O_(4)@PRBC表面呈粗糙多孔状,比表面积达到1210.54 m^(2)/g。其中H_(2)O_(2)/Fe_(3)O_(4)@PRBC体系表现出突出的催化性能,当Fe_(3)O_(4)@PRBC用量为0.8 g/L、双氧水用量为30 mmol/L时、在pH=3~11时,Rh B的降解率均超过90%。催化循环4次,降解率仍能达到90%。自由基淬灭实验显示,催化降解Rh B的主要活性物质为·OH和·O_(2)^(-)。对实际印染废水进行类芬顿降解实验,COD去除率高于80%,色度去除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Fe_(3)O_(4) 非均相芬顿 罗丹明B 青霉素菌渣
下载PDF
铁尾矿粉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丽 张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为了研究掺入铁尾矿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铁尾矿粉掺入量对其微观结构性能、水化机理以及水化作用后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综合水泥基材料的物理力学实验结果,得出在铁尾矿粉掺量为30%(质量分数)、比表面积为450m^(2)/kg时,... 为了研究掺入铁尾矿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铁尾矿粉掺入量对其微观结构性能、水化机理以及水化作用后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综合水泥基材料的物理力学实验结果,得出在铁尾矿粉掺量为30%(质量分数)、比表面积为450m^(2)/kg时,水泥基材料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在同一水化时间作用下,随着铁尾矿掺量的不断增大,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速率与放热量均减小,且水泥基材料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水泥基材料的XRD谱图衍射峰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是Ca(OH)_(2)的衍射峰强度值却不断减小;而二氧化硅衍射峰强度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硅酸二钙的衍射峰强度值和硅酸三钙的衍射峰强度值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粉 水泥基材料 微观结构性能 水化机理 矿物成分变化
下载PDF
铜渣复合硅锰水淬渣后的改质提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彬 蒋亮 +3 位作者 韩凤兰 马鸿儒 祁志宏 苏辉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铜材等金属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渣、干渣等冶金渣,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成为冶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亟须解决的难点。为有效回收铜渣中的铁元素,将工业铜渣与硅锰水淬渣混合后按一定比例添加氧化钙及氧化锰进行成分改质,利用FactS... 铜材等金属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渣、干渣等冶金渣,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成为冶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亟须解决的难点。为有效回收铜渣中的铁元素,将工业铜渣与硅锰水淬渣混合后按一定比例添加氧化钙及氧化锰进行成分改质,利用FactSage对混合渣料中矿物相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借助XRD对改质前后渣料中的矿物相变化进行了对比,通过SEM和EDS对改质后混合渣料中主要矿物相的形态、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改质后混合渣料中的矿物相以尖晶石相和硅酸盐相为主;碱度提高后,改质样品中的硅酸盐相增多但尖晶石相减少;混合渣料的碱度为1.5时改质效果最好,其铁品位为44%(质量分数)、铁回收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硅锰水淬渣 改质 尖晶石 硅酸盐
下载PDF
盐酸法钛白粉新工艺副产氯化亚铁制备四氧化三铁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骆兴 黄齐茂 屈泓佑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探索了一种以盐酸法钛白粉新工艺副产氯化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磁粉的放大试验工艺,把副产危废氯化亚铁制备成用途广泛的四氧化三铁磁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氧化钙为沉淀剂与氯化亚铁反应得到氢氧化亚铁,在分散... 探索了一种以盐酸法钛白粉新工艺副产氯化亚铁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铁磁粉的放大试验工艺,把副产危废氯化亚铁制备成用途广泛的四氧化三铁磁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氧化钙为沉淀剂与氯化亚铁反应得到氢氧化亚铁,在分散剂辅助作用下通入空气使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三价氢氧化铁,控制氧化钙及分散剂加料时间间隔为1.5 h、氧化温度为80℃、氧化时间为8.5 h,将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以物质的量比为2∶1均匀混合,通过正压分离得到固体,控制分离前pH为6.5,最后通过烘干、研磨等后处理得到四氧化三铁磁粉。进行50 kg级别放大试验得到四氧化三铁产品,收率达到97%。该工艺将副产危废转化为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产品,进一步完善了盐酸法钛白粉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钛白粉 新工艺副产物 氯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下载PDF
硫化亚铁微粒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性能
12
作者 何丹 刘元元 +2 位作者 肖文燕 王涛 张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0-1696,共7页
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水热合成的硫化亚铁(FeS)微粒进行特性表征,探究了水/乙二胺体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Fe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FeS微粒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批实验观测了具有不同形貌的FeS微粒对水溶液中... 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水热合成的硫化亚铁(FeS)微粒进行特性表征,探究了水/乙二胺体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Fe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FeS微粒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批实验观测了具有不同形貌的FeS微粒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在S/Fe物质的量比=1—4时,随着S/Fe物质的量比的增大,FeS形貌由片状逐渐转变为棒状;水/乙二胺体积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FeS的形貌的影响不显著,均呈片状.FeS微粒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当溶液pH=5.5时,0.5 g·L^(-1)的片状和棒状FeS对初始浓度为170 mg·L^(-1)的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79.4%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FeS微粒 Cr(Ⅵ)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铁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李瑞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2期45-47,共3页
本研究以硝酸铁、磷酸为原料,以二水合磷酸铁为晶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水磷酸铁,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铁磷物质的量比为1.00:1.02,硝酸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晶种加入量为0.03%,反应时间为12 h时,制备... 本研究以硝酸铁、磷酸为原料,以二水合磷酸铁为晶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水磷酸铁,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铁磷物质的量比为1.00:1.02,硝酸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晶种加入量为0.03%,反应时间为12 h时,制备的磷酸铁样品中FePO_(4)·2H_(2)O含量在99.80%以上,回收率约为99.7%,产品粒径(D50)质量指标符合要求。该二水磷酸铁制备工艺没有产生新杂质,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铁 磷酸 磷酸铁 共沉淀法 制备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的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熊毅 荆天辅 +4 位作者 张春江 邵光杰 于升学 张芳 张春玲 《电镀与精饰》 CAS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用喷射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镍 ,研究了电解液喷射速度、电流密度、沉积速度等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电解液喷射速度为 2~ 5.5m/ s,电流密度在 80~ 1 60A/ dm2 之间时 ,最大沉积速度为 1 4~ 32μm/ m... 用喷射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镍 ,研究了电解液喷射速度、电流密度、沉积速度等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沉积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电解液喷射速度为 2~ 5.5m/ s,电流密度在 80~ 1 60A/ dm2 之间时 ,最大沉积速度为 1 4~ 32μm/ min,沉积层外观光亮。 x-射线衍射谱观察和透射电镜的分析表明 :沉积层平均晶粒尺寸为 2 0~ 30 nm,且存在 ( 2 2 0 )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纳米晶 沉积速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用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 被引量:14
15
作者 阳征会 龚竹青 +2 位作者 李宏煦 陈文汨 龚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5-691,共7页
对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黄钠铁矾渣与无烟煤按质量比为5∶1均匀混合,在800℃还原焙烧0.5 h,焙烧渣用0.5 mol/L硫酸溶液按液固比7∶1在70℃浸出40 min时,渣中93%的铁和镍进入浸出液中。浸出液经过净化... 对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黄钠铁矾渣与无烟煤按质量比为5∶1均匀混合,在800℃还原焙烧0.5 h,焙烧渣用0.5 mol/L硫酸溶液按液固比7∶1在70℃浸出40 min时,渣中93%的铁和镍进入浸出液中。浸出液经过净化除杂后得到含镍的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计量的硫酸镍和硫酸锌,采用共沉淀法,以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改变沉淀剂的用量控制pH值制备镍锌铁碳酸盐。将镍锌铁碳酸盐在800℃煅烧2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的Ni0.5Zn0.5Fe2O4粉体,粒径约为59 nm,粒度均匀,呈球形;煅烧4 h时粉体粒径变大,粒度不均匀,呈棒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钠铁矾 浸出 共沉淀法 镍锌铁氧体 纳米粒子
下载PDF
铁盐除磷技术机理及铁盐混凝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6
作者 邢伟 黄文敏 +1 位作者 李敦海 刘永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综述了铁盐除磷技术的机理与过程,铁盐溶于水后,Fe3+通过溶解和吸水发生强烈水解, 生成Fe2(OH)24+、Fe3(OH)45+、Fe5(OH)96+、Fe5(OH)87+、Fe5(OH)78+、Fe6(OH)126+、Fe7(OH)129+等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含铁的羟基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或... 综述了铁盐除磷技术的机理与过程,铁盐溶于水后,Fe3+通过溶解和吸水发生强烈水解, 生成Fe2(OH)24+、Fe3(OH)45+、Fe5(OH)96+、Fe5(OH)87+、Fe5(OH)78+、Fe6(OH)126+、Fe7(OH)129+等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含铁的羟基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水体中胶体的(?)电位,使胶体凝聚,再通过沉淀分离将磷去除。合适的pH可以提高磷的去除率,对于正铁离子,最适宜的pH为4.5~5; 对于亚铁离子,则为7~8。阐述了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复合亚铁、聚氯化铝铁、聚硫酸氯化铝铁等铁盐混凝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优缺点,认为铁盐混凝剂必将朝着高分子化、复合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 化学除磷 混凝剂
下载PDF
纳米Fe_2O_3的制备与气敏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克辉 王承权 +3 位作者 闫涛 顾思民 马丽景 白守礼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9-581,584,共4页
报道了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 ,采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α -Fe2 O3 、γ -Fe2 O3 粉体 ,用热重 -差热分析 (TG -DTA)、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 )和二次粒度分布对粒子进行表征 ,并制作了气体敏感元件。讨论了纳米氧化... 报道了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 ,采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α -Fe2 O3 、γ -Fe2 O3 粉体 ,用热重 -差热分析 (TG -DTA)、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 )和二次粒度分布对粒子进行表征 ,并制作了气体敏感元件。讨论了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对气敏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性质 研究 纳米氧化铁 一氧化碳 乙烯 气敏特性
下载PDF
均匀超细Fe_3O_4磁流体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金升 尹衍升 +2 位作者 张银燕 马来鹏 张淑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4-498,共5页
实验研究了均匀超细Fe3 O4磁流体的制备工艺 ,对所制得的系列磁流体进行了性能检测和结构表征。所得磁流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磁性能 ,根据电子衍射图计算了粒子的晶格常数 ,证明磁流体中的物质组成为Fe3 O4,透射电镜 (TEM)表明Fe3 O4... 实验研究了均匀超细Fe3 O4磁流体的制备工艺 ,对所制得的系列磁流体进行了性能检测和结构表征。所得磁流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磁性能 ,根据电子衍射图计算了粒子的晶格常数 ,证明磁流体中的物质组成为Fe3 O4,透射电镜 (TEM)表明Fe3 O4粒子细小而均匀 ,一般为 6~ 8nm ,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 超细 FE3O4 磁流体 稳定性 磁性能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国平 莫尊理 +2 位作者 王博 朱小波 郭瑞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3,共4页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Fe2O3、Fe3O4、NiO、Co3O4等与其他物质的复合材料,其中最常见的是Fe3O4的复合材料,而制备该类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水热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超声化学还原法、溶剂热-水热法等。磁性复合材料不但能在外加磁场...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Fe2O3、Fe3O4、NiO、Co3O4等与其他物质的复合材料,其中最常见的是Fe3O4的复合材料,而制备该类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水热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超声化学还原法、溶剂热-水热法等。磁性复合材料不但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迅速方便地分离,同时还能通过修饰或改性等方法使其带有某些官能团(如C=C、COOH、NH2等),因此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污水净化、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磁性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并对磁性材料未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进展
原文传递
硅藻土负载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及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姚煌 彭进平 +3 位作者 余倩 成晓玲 林探厅 李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采用铁盐法在硅藻原土上负载羟基氧化铁(FCD)颗粒,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除磷吸附剂,利用SEM、EDAX、XRD以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FCD样品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硅藻土表面负载了颗粒状的羟基氧化铁,其微孔和表面粗糙度发生明显变... 采用铁盐法在硅藻原土上负载羟基氧化铁(FCD)颗粒,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除磷吸附剂,利用SEM、EDAX、XRD以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FCD样品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硅藻土表面负载了颗粒状的羟基氧化铁,其微孔和表面粗糙度发生明显变化,比表面积比硅藻原土增大了10倍。还利用摇床实验模拟自然环境,探讨FCD的投加量、吸附扰动时间、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FCD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和酸性条件下,扰动3 h时,该吸附剂能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25℃、pH=3时除磷率达到92%,吸附容量为3.68 mg/g,比较适合应用于呈酸性的珠江水水样;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硅藻土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为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改性硅藻土 羟基氧化铁 除磷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