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寸铟金属电极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佳蓉 王强 +1 位作者 刘艺 周朝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68,共4页
通过扩大H型反应器,利用面积超过100 cm 2的铟金属片和锡金属片电极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从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产物的选择性、电解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大尺寸金属电极反应器电催化制甲酸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进气流量40 mL... 通过扩大H型反应器,利用面积超过100 cm 2的铟金属片和锡金属片电极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从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产物的选择性、电解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大尺寸金属电极反应器电催化制甲酸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进气流量40 mL/min和电流密度-3.0~-4.5 mA/cm^(2)区间及中性电解质为反应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电催化 甲酸 铟片 锡片
下载PDF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CO_(2)还原制甲酸光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2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64,共1页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CO_(2)还原光催化剂KGF-9,在可见光条件下将CO_(2)转化为CO和甲酸(HCOOH)等高价值化学品。在400nm可见光照射下,其表观量子产率为2.6%,选择性超过99%。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CO_(2)还原光催化剂KGF-9,在可见光条件下将CO_(2)转化为CO和甲酸(HCOOH)等高价值化学品。在400nm可见光照射下,其表观量子产率为2.6%,选择性超过99%。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目前,将CO_(2)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是实现CO_(2)减排的一种途径。光催化CO_(2)反应可使用可见光或紫外光来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可见光照射 团队开发 甲酸 化学品 紫外光
下载PDF
Selectively converting CO_(2) to HCOOH on Cu-alloys integrated in hematite-driven artificial photosynthetic cells
3
作者 Jiwu Zhao Liang Huang +6 位作者 Lan Xue Zhenjie Niu Zizhong Zhang Zhengxin Ding Rusheng Yuan Xu Lu Jinlin L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1-610,共10页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R)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offers a sustainable access to valuable chemicals and fuels. Here, we develop a rapidly annealed hematite photoanod...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R)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offers a sustainable access to valuable chemicals and fuels. Here, we develop a rapidly annealed hematite photoanode with a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2.83 mA cm^(-2)at 1.7 VRHEto drive the full-reaction. We also present Cu-alloys electrocatalysis extended from CuInSnS4, which are superior in bot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CO_(2)RR. Specifically, the screened CuInSn achieves a CO_(2)to HCOOH Faradaic efficiency of 93% at a cell voltage of-2.0 V by assembling into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cell. The stability test of IT exhibits less than 3% degradation over 24 h. Furthermore, in-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at both CO_(3)^(-2)and CO_(2)are involved in CO_(2)RR as reactants. The preferential affinity of C for H in the ^(*)HCO_(2)intermediate enables an improved HCOOH-selectivity,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multifunctional Cu in reducing the cell voltage and enhancing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reduction Rapid annealing Fe_(2)O_(3)photoanode CuInSnS_(4) In-situ spectroscopy
下载PDF
Ti-Fe_(2)O_(3)/Ni(OH)_(x) as an efficient and durable photoanode for the photo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of PET plastic to formic acid
4
作者 Xin Li Jianying Wang +2 位作者 Mingze Sun Xufang Qian Yixin Zh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87-496,I0014,共11页
Photoelectrochemical(PEC) technology provides a promising prospec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plastic wastes to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s.The PEC catalytic systems with high activity... Photoelectrochemical(PEC) technology provides a promising prospec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plastic wastes to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s.The PEC catalytic systems with high activity,selectivity and long-term durability are required for the future up-scaling industrial applications.Herein,we employed the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stable photoanode and evaluated its PEC activity for ethylene glycol(EG,derived from PET hydrolysate) oxidation to formic acid.The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between Fe_(2)O_(3)semiconductor and Ni(OH)xcocatalyst with ultrathin TiO_(x) interlayer not only improved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by accelerating the kinetics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but also kept the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over 95% in 30 h) towards the value-added formic acid product.This work propose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the PEC activity and enhanc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photoelectrodes for upcycling PET plastic was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waste Formic acid Photo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High durability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下载PDF
溶剂法合成N,N'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钠工艺研究
5
作者 仵亚妮 吴庆伟 +1 位作者 李海洋 孙培元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7-9,I0002,共4页
以二乙胺、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等为原料进行了合成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钠(乙硫氮)实验,对合成反应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二硫化碳为溶剂,在优化的工艺参数,(CH_(3)CH_(2))_(2)NH、NaOH、CS_(2)的摩尔... 以二乙胺、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等为原料进行了合成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钠(乙硫氮)实验,对合成反应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二硫化碳为溶剂,在优化的工艺参数,(CH_(3)CH_(2))_(2)NH、NaOH、CS_(2)的摩尔比1∶1.05∶10.5、反应温度25~30℃、反应时间40 min下,产品乙硫氮的质量分数达99.3%,产率可达92%。整个工艺在密闭体系下进行,无三废产生,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钠(乙硫氮) 合成 溶剂法 二硫化碳
下载PDF
废水中甲酸萃取回收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运明 唐亚贤 +2 位作者 刘幽燕 黄华江 黄伟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共6页
以ZYM混合溶剂为萃取剂,对含4.5%甲酸的废水进行萃取试验,结果表明,ZY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再生性,对废水中的甲酸有较高的萃取率。采用本萃取技术,不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而且还可回收甲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甲酸 萃取 回收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净化黄磷尾气制取甲酸、碳酸二甲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占冬 陈樑 +3 位作者 宁平 陈云华 潘克昌 张恒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2-65,共4页
介绍了水洗-碱洗-催化氧化-变温变压吸附组成的黄磷尾气净化工艺,通过净化可以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8%的一氧化碳气体,且有害杂质(硫化氢、磷化氢等)的质量浓度均小于1 mg/m3。介绍了甲酸和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其中重点介绍了净化黄磷尾气制... 介绍了水洗-碱洗-催化氧化-变温变压吸附组成的黄磷尾气净化工艺,通过净化可以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8%的一氧化碳气体,且有害杂质(硫化氢、磷化氢等)的质量浓度均小于1 mg/m3。介绍了甲酸和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其中重点介绍了净化黄磷尾气制取甲酸和碳酸二甲酯2个清洁生产工艺。这2个工艺既利用了黄磷尾气,又无三废排放,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分别为95%和100%,甲酸和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分别达到90%和85%,为净化黄磷尾气合成多种一碳化工产品提供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尾气 催化氧化 甲酸 碳酸二甲酯
下载PDF
一种从有机废水中获取甲酸的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娟 唐丽华 +2 位作者 陈恩之 贾长英 邵英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探讨了从环己醇/环己酮生产装置产生的酸性有机废水中获取甲酸的方法。在实验基础上,确定了共沸-分馏组合法回收甲酸的工艺过程、适宜挟带剂及工艺条件。采用共沸分馏组合法处理该有机废水,可获取质量分数为80%以上的甲酸水溶液,... 探讨了从环己醇/环己酮生产装置产生的酸性有机废水中获取甲酸的方法。在实验基础上,确定了共沸-分馏组合法回收甲酸的工艺过程、适宜挟带剂及工艺条件。采用共沸分馏组合法处理该有机废水,可获取质量分数为80%以上的甲酸水溶液,甲酸回收率可达70%以上。同时。经本法处理后,该有机废水的COD由1.0×10^5~1.6×105^mg/L降至5×10^2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水 共沸 分馏COD 甲酸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固定化甲酸脱氢酶催化CO_2合成甲酸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文芳 侯本象 +1 位作者 侯延慧 赵之平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0-735,共6页
以紫外光表面接枝改性的聚乙烯(PE)中空纤维膜为载体,采用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化甲酸脱氢酶(FDH),考察了CO2通入方式、溶液pH值、缓冲液种类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浓度对酶催化CO2合成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压法相... 以紫外光表面接枝改性的聚乙烯(PE)中空纤维膜为载体,采用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化甲酸脱氢酶(FDH),考察了CO2通入方式、溶液pH值、缓冲液种类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浓度对酶催化CO2合成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压法相比,CO2鼓泡法更有利于甲酸的生成;磷酸盐缓冲液优于Tris-HCl和盐酸三乙醇胺缓冲液;体系pH值对反应的影响较大,固定化FDH的最佳pH值仍为6.0,但pH耐受性增强;随着辅酶NADH浓度的增加,反应初速度加快,收率下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最大酶活分别为0.246和0.138mmol/(L.h);固定化FDH在4℃贮存两周后活性仅下降4%,而游离酶活性下降50%.FDH催化膜重复利用10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脱氢酶 中空纤维膜 固定化 酶催化 二氧化碳 还原
下载PDF
纳米Al_2O_3负载Ru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合成甲酸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娜 赵丹丹 +1 位作者 雷艳艳 周安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5-58,共4页
为了研究载体性质对Ru负载型催化剂的CO2加氢合成甲酸反应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以Al2O3纳米棒和γ-Al2O3为载体的一系列Ru基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D2/OH交换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详细表征催化剂的性质,并考察... 为了研究载体性质对Ru负载型催化剂的CO2加氢合成甲酸反应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以Al2O3纳米棒和γ-Al2O3为载体的一系列Ru基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D2/OH交换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详细表征催化剂的性质,并考察CO2加氢制甲酸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Ru/Al2O3催化剂相比,以Al2O3纳米棒为载体时,Ru Ox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高,Al2O3纳米棒的表面OH数目多,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另外当Ru在Al2O3纳米棒上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时,甲酸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1.7mmo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 O3 纳米棒 RU CO2 加氢 甲酸
下载PDF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催化剂和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乐夫 谭凤仙 +2 位作者 张映珊 庞先 黄仲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催化剂和反应性能研究王乐夫,谭凤仙,张映珊,庞先 ,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广州51064)关键词:甲醇,脱氢,甲酸甲酯,催化剂,反应性1前言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作醋酸纤维素...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催化剂和反应性能研究王乐夫,谭凤仙,张映珊,庞先 ,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广州51064)关键词:甲醇,脱氢,甲酸甲酯,催化剂,反应性1前言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作醋酸纤维素溶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同时由于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脱氢 甲酸甲酯 催化剂 反应性
下载PDF
甲酸甲酯水解法制甲酸装置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云峰 董桂燕 +1 位作者 邓蜀平 阎亚明 《煤化工》 CAS 1999年第1期34-36,39,共4页
介绍了从CO和甲醇合成甲酸甲酯,再经甲酸甲酯水解制甲酸的工艺方法,并就该工艺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和市场前景做了阐述。对2万t/a甲酸装置进行初步经济分析,表明此生产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甲酸 甲酸甲酯 技术经济分析 水解法
下载PDF
黄磷尾气净化制甲酸清洁工艺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云华 宁平 +1 位作者 陈梁 赵宾 《云南化工》 CAS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介绍了黄磷炉尾气制甲酸清洁生产工艺 ,通过传统工艺与清洁生产工艺的比较说明了黄磷尾气综合利用中清洁生产工艺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黄磷生产 尾气 工艺
下载PDF
2-甲基辛酸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祎 陈立功 +1 位作者 古险峰 宋芸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1年第5期303-307,共5页
在设计合成松树叶蜂性信息素 3,7-二甲基 -2十三醇乙酸酯及丙酸酯的课题中 ,本文首先合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单元 2 单位基辛酸。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 ,经己基化、甲基化、水解、脱羧 ,合成了 2 -甲基辛酸 ,总收率为 2 4 2 %。
关键词 性信息素 2-甲基辛酸 丙二酸二乙酯 合成 结构 松树叶蜂
下载PDF
快速制备脂肪酸甲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志斌 李淡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不需从原料中提取脂质,而直接将磨碎原料中的脂质皂化、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的脂肪酸分析测定。这种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先提脂质再行甲酯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析测定的数据与普通法极为一致,其优点是快速、操作方便、节省药... 在不需从原料中提取脂质,而直接将磨碎原料中的脂质皂化、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的脂肪酸分析测定。这种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先提脂质再行甲酯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析测定的数据与普通法极为一致,其优点是快速、操作方便、节省药品;即使样品很少,用普通法不易提取脂质时,此法也能顺利地完成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制备 脂肪酸甲酯 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氧化法合成对硝基苯甲酸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蒙正 夏少青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1-35,共5页
考察了RuO_4相转移催化氧化法合成对硝基苯甲酸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了次氯酸钠纯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对硝基苯甲酸的收率为87.3%,产品纯度为99%。
关键词 对硝基苯 甲酸 相转移催化 氧化
下载PDF
甲酸甲酯直接水解制甲酸的研究 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先燊 何健 黄仲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均相酸、碱催化反应的机理出发,以阳离子活性中间体的亲核加成为控制步骤,考虑水浓度改变的条件下(加入水浓度因子),导出了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得的动力学数据经回归拟合得到了动力学方程中的不同常数,再经回归检... 从均相酸、碱催化反应的机理出发,以阳离子活性中间体的亲核加成为控制步骤,考虑水浓度改变的条件下(加入水浓度因子),导出了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得的动力学数据经回归拟合得到了动力学方程中的不同常数,再经回归检验证实回归直线是合理的。反应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证明动力学方程可靠,并测定了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甲酯 水解 甲酸 动力学
下载PDF
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活化二氧化碳制取甲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布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28,共2页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又是重要的碳资源。因此,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CO2 capture and utilization,ccu)在解决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所导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液体吸收 功能化 CAPTURE 甲酸 制取 活化 离子
下载PDF
原位电合成铜基金属有机框架介导合成的树枝状铜用于高效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酸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23,共2页
近年来,电催化二氧化碳(CO2)制备高附加价值产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如何实现在高电流密度下高效还原CO2为单一产物,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在CO2还原生成的各种产品中,甲酸即可作为液体燃料,也是一种广泛的化工原料^(1,2)。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电催化还原 CO2还原 化工原料 电合成 树枝状 甲酸
下载PDF
甲酸的精馏精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树江 乔迁 李国安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根据文献中对甲酸的不同提纯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甲酸精制的有效途径及适宜的实验操作条件。
关键词 甲酸 蒸馏 提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