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assists acetonitrile 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amine
1
作者 Honggang Huang Yao Chen +7 位作者 Hui Fu Cun Chen Hanjun Li Zhe Zhang Feili Lai Shuxing Bai Nan Zhang Tianxi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6-225,I0006,共11页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electrocatalysts,thus showing significant catalytic performance,while it has been rarely explored in ele...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duced by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electrocatalysts,thus showing significant catalytic performance,while it has been rarely explored in electrochemical acetonitrile reduction reaction(ARR)to date.Herein,we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Pd Cu metallic aerogels(MAs)from face-centered cubic(FCC)to body-centered cubic(BCC)through annealing treatment.Specifically,the BCC Pd Cu MAs exhibit excellent ARR performance with high ethylamine selectivity of 90.91%,Faradaic efficiency of 88.60%,yield rate of 316.0 mmol h^(-1)g^(-1)_(Pd+Cu)and long-term stability for consecutive electrolysis within 20 h at-0.55 V vs.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outperforming than those of FCC Pd Cu MAs.Under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system,BCC Pd Cu MAs also demonstrate excellent ethylamine yield rate of 389.5 mmol h^(-1)g^(-1)_(Pd+Cu).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d-d orbital coupling in BCC Pd Cu MAs results in an evident correlation effect for the interaction of Pd and Cu sites,which boosts up the Cu sites electronic activities to enhance ARR performance.Our work opens a new route to develop efficient ARR electrocataly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 Orbital coupling Crystal-phase engineering Metallic aerogels Acetonitrile electroreduction reaction ETHYLAMINE
下载PDF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及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保亮 付思贤 +3 位作者 唐国旗 张利军 彭晖 王国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9,共12页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为我国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合成1,6-己二腈/1,6-己二胺的技术进展,比较了1,4-丁二烯氢氰化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1,6-己二酸氨化脱水法和1,6-己二醇氨化法四种合成技术路线,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现状。国... 1,6-己二腈/1,6-己二胺合成技术为我国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合成1,6-己二腈/1,6-己二胺的技术进展,比较了1,4-丁二烯氢氰化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1,6-己二酸氨化脱水法和1,6-己二醇氨化法四种合成技术路线,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现状。国内很多企业布局了1,6-己二腈/1,6-己二胺产业化,多条技术路线研发和产业化齐头并进,但产业水平仍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胺 1 6-己二腈 1 4-丁二烯 丙烯腈 1 6-己二酸 1 6-己二醇
下载PDF
致密砂岩新型水溶低温暂堵剂研制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祥伟 郭照越 +4 位作者 许洪星 赵雪钰 万雄 贾光亮 吴红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5-1009,1014,共6页
鄂北区块大牛地气田致密油储层孔喉小,温度偏低,其对暂堵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优选丙烯酰胺、丙烯酸、亚硫酸氢钾等原料的基础上,借助自研的温压控制调节单体,通过调节单体加量聚合制备了新型低温暂堵剂,并评价了其溶解度及综合... 鄂北区块大牛地气田致密油储层孔喉小,温度偏低,其对暂堵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优选丙烯酰胺、丙烯酸、亚硫酸氢钾等原料的基础上,借助自研的温压控制调节单体,通过调节单体加量聚合制备了新型低温暂堵剂,并评价了其溶解度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最优配比为0.62,聚合反应的最优时间为1.83 h;当温度为30~40℃时,低温暂堵剂降解后的流动黏度≤5.21 mPa·s,在40℃、溶解时间为2.5 h时,暂堵剂的降解率≥80%;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3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60.12 MPa,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7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73.85 MPa;研制的新型低温暂堵剂性能优良,可满足鄂北区块的温度、承压及降解后的流动黏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暂堵剂 致密砂岩 最优配比 封堵强度 可降解性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电催化CO_(2)和硝酸盐制甲胺机理研究获进展
4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O_(2)和硝酸盐C-N偶联转化为甲胺等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揭示了CoPc-NH_(2)催化剂上C-N偶联生成甲胺的反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电催化NO_...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O_(2)和硝酸盐C-N偶联转化为甲胺等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揭示了CoPc-NH_(2)催化剂上C-N偶联生成甲胺的反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电催化NO_(x)和CO_(2)共还原不仅实现了含N和含C废物的同时转化,还通过C-N偶联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物质能源转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 电催化 研究团队 能源转化 共还原 可持续的 硝酸盐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环己胺合成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美华 钟齐锋 +1 位作者 陈梦婷 刘迎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2-1460,共9页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综述了国内外环己胺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个方法所使用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简单介绍了催化剂的结构-反应性的关系、稳定性和普适性。其中,酚类还原胺化法具有原料可再生、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而更具优...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综述了国内外环己胺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个方法所使用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简单介绍了催化剂的结构-反应性的关系、稳定性和普适性。其中,酚类还原胺化法具有原料可再生、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而更具优势。展望了环己胺合成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将生物质一步转化为环己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胺 合成方法 催化 还原胺化 生物质
下载PDF
三乙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孔明 李梓卫 陈新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介绍了三乙烯二胺在各领域的应用。综述了醇胺脱水法、哌嗪及其衍生物环合法、乙二胺脱氨法和其它方法的三乙烯二胺合成工艺,从多方面对比了各路线的优劣,分析了反应体系大多以水溶液形式进料的缘由。得益于醇胺脱水法的高收率、低廉原... 介绍了三乙烯二胺在各领域的应用。综述了醇胺脱水法、哌嗪及其衍生物环合法、乙二胺脱氨法和其它方法的三乙烯二胺合成工艺,从多方面对比了各路线的优劣,分析了反应体系大多以水溶液形式进料的缘由。得益于醇胺脱水法的高收率、低廉原料成本和环保工艺,指出该工艺应是三乙烯二胺未来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二胺 合成工艺 水溶液
下载PDF
苯甲腈非均相加氢制备苄胺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欧阳帆 胡锦波 刘迎新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6-22,共7页
苄胺作为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树脂、橡胶等领域。苯甲腈加氢还原是制备苄胺最简便、最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均相催化剂用于苯甲腈加氢制苄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金属组分、催... 苄胺作为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树脂、橡胶等领域。苯甲腈加氢还原是制备苄胺最简便、最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均相催化剂用于苯甲腈加氢制苄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金属组分、催化剂载体、氢源、添加剂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胺 苯甲腈 非均相催化剂 加氢还原 催化剂载体
下载PDF
聚酰胺关键单体二元胺生产技术进展
8
作者 王晓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1-1469,共9页
我国是聚酰胺(PA)需求和生产大国,但产品以PA6为主,高端及特种PA产品卡脖子现象严重。制约我国PA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缺乏单体二元胺的生产技术。传统化学方法制二元胺工艺不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故绿色生产工艺应运而生。介绍了二... 我国是聚酰胺(PA)需求和生产大国,但产品以PA6为主,高端及特种PA产品卡脖子现象严重。制约我国PA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缺乏单体二元胺的生产技术。传统化学方法制二元胺工艺不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故绿色生产工艺应运而生。介绍了二元胺的市场现状,综述了丁二胺、己二胺、壬二胺、癸二胺、十二碳二胺和间苯二甲胺的生产技术进展,对不同的二元胺建议了不同的工艺路线,并对未来国内二元胺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二元胺 绿色工艺 生物发酵
下载PDF
特种胺在工业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德龙 王才朋 +3 位作者 李云飞 孟祥克 赵振伟 孟庆勇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2期101-103,106,共4页
系统地综述了特种胺的合成方法、工业应用领域以及国内外工业化生产情况。重点关注了特种胺的合成方法,包括氨解反应、胺化反应、还原胺反应、格氏反应等,这些方法为特种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基础。同时,探讨了特种胺在化学工业、医药... 系统地综述了特种胺的合成方法、工业应用领域以及国内外工业化生产情况。重点关注了特种胺的合成方法,包括氨解反应、胺化反应、还原胺反应、格氏反应等,这些方法为特种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基础。同时,探讨了特种胺在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工业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最后介绍了巴斯夫、亨斯迈以及国内恒光大等企业在特种胺领域的工业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特种胺 合成 应用 工业化
下载PDF
一种疏水缔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流变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晓燕 康万利 +3 位作者 孟令伟 吴瑞坤 刘述忍 徐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5,共4页
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法以丙烯酰胺(AM)和N-苄基-N-辛基丙烯酰胺(BOAM)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共聚物(AM-NaA-BOAM),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溶液的流变性实验表明,当共聚物浓度大于600mg... 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法以丙烯酰胺(AM)和N-苄基-N-辛基丙烯酰胺(BOAM)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共聚物(AM-NaA-BOAM),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溶液的流变性实验表明,当共聚物浓度大于600mg/L时,表观黏度显著增大,表现出疏水缔合行为,溶液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且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胶束聚合 合成 流变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有机胺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史建公 刘志坚 +2 位作者 赵良英 张毅 张敏宏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9期16-25,共10页
在烟气二氧化碳吸收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吸收剂,其性质决定了整个工艺的水平。目前,在用于烟气脱碳的吸收剂中,针对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多,但尚没有一种有机胺能够完全符合工业吸收剂应该满足... 在烟气二氧化碳吸收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吸收剂,其性质决定了整个工艺的水平。目前,在用于烟气脱碳的吸收剂中,针对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多,但尚没有一种有机胺能够完全符合工业吸收剂应该满足的10项要求,每种有机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好的吸收剂应对溶质具有高的溶解度和选择性,且挥发性低、腐蚀性小、稳定性高、黏度低、产生泡沫趋势小、成本低、降解速率低、环境友好并容易操作。MEA可降解,具有挥发性,MEA的排放会导致其毒性对新鲜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大10倍,而陆地生态系统受其毒性的影响会较小。抑制剂能够极大地降低MEA的氧化降解。近年来混合胺以其相对于单一醇胺吸收量大、吸收速率快、解吸能耗小等优势,成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新选择,较为经典的是MEA/MDEA体系。未来有机胺吸收剂的发展,一是要利用具有优良吸收性能的单一有机胺组合成复配剂,二是要开发具有多功能团的、能够满足工业吸收剂要求的单一吸收剂,三是开发无机-有机复合二氧化碳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有机胺吸收剂 乙醇胺 溶解度 挥发性 降解抑制剂 混合胺
原文传递
耐盐抗温水溶性聚合物AM-NaAMPS-DEAM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克时 姚永南 +3 位作者 郭永利 臧美运 朱晓光 季鸿渐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碳酸钠(NaAMPS),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为单体,通过在水溶液中自由基引发共聚合,合成出了AM-NaAMPS-DEAM三元共聚物。并对该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物工艺条件,及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碳酸钠(NaAMPS),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为单体,通过在水溶液中自由基引发共聚合,合成出了AM-NaAMPS-DEAM三元共聚物。并对该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物工艺条件,及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考察了该共聚物的耐盐抗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可以制备出分子量大于1200万,增粘效果明显,耐盐抗温性能显著优于HPAM的三元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水溶性聚合物 合成 耐盐 抗温
下载PDF
两步法合成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944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传明 葛凤燕 +1 位作者 李阳 陈立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以三聚氯氰、叔辛胺及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GW-944。当n(三聚氯氰)∶n(叔辛胺)=1∶0 98,反应温度<10℃时,得到第一步反应中间体2 叔辛胺基 4,6 二氯 1,3,5均三嗪的甲苯溶液,不需精制... 以三聚氯氰、叔辛胺及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GW-944。当n(三聚氯氰)∶n(叔辛胺)=1∶0 98,反应温度<10℃时,得到第一步反应中间体2 叔辛胺基 4,6 二氯 1,3,5均三嗪的甲苯溶液,不需精制,与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一起投入高压釜,初压2MPa,在60℃反应4h,在180℃反应6h,得到产物GW-944。产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000~3000,在425nm和450nm下透光率均大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阻胺光稳定剂 GW-944 三聚氯氰 叔辛胺 N N’-二(2 2 6 6-四甲基-4-哌啶基)-1 6-己二胺
下载PDF
改性HZSM-5催化胺化异丙醇胺合成1,2-丙二胺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秦伟 李亚妮 +3 位作者 梅苏宁 张前 杨建明 吕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60-2065,共6页
醇的催化胺化是胺类化合物制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研究了改性HZSM-5催化氨化异丙醇胺制备1,2-丙二胺反应,通过Zn、P对HZSM-5的改性,提高了目标产物选择性,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较优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20℃,压力3.0MPa,氨∶异... 醇的催化胺化是胺类化合物制备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研究了改性HZSM-5催化氨化异丙醇胺制备1,2-丙二胺反应,通过Zn、P对HZSM-5的改性,提高了目标产物选择性,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较优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20℃,压力3.0MPa,氨∶异丙醇胺=65∶1(摩尔比),气体空速4300h-1。在优选条件下,异丙醇胺转化率为68.2%,1,2-丙二胺选择性为61.5%,2,6-二甲基哌嗪选择性为7.1%,2,5-二甲基哌嗪选择性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丙二胺 HZSM-5 选择性 胺化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乙二胺合成工艺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溢 兰昭洪 +2 位作者 田保亮 黄龙 唐国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8,共6页
概述了乙二胺的特点和用途,综述了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合成乙二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氯乙烷法合成乙二胺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生产技术现状;乙醇胺法中着重介绍了氨化还原工艺及缩合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活性中心、催... 概述了乙二胺的特点和用途,综述了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合成乙二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氯乙烷法合成乙二胺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生产技术现状;乙醇胺法中着重介绍了氨化还原工艺及缩合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载体、助剂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二氯乙烷 乙醇胺 氨化还原 缩合反应
下载PDF
Ru/AC催化邻苯二胺加氢制1,2-环己二胺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涛 丁云杰 +2 位作者 陈维苗 龚磊峰 林励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AC催化剂,并应用于邻苯二胺(o-PDA)催化加氢制1,2-环己二胺的反应。考察了Ru负载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添加剂Na NO2用量、水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以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AC催化剂,并应用于邻苯二胺(o-PDA)催化加氢制1,2-环己二胺的反应。考察了Ru负载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添加剂Na NO2用量、水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70℃,压力8.0 MPa,o-PDA 16.0 g,异丙醇75 m L,Na NO2 0.50 g,水4.0 m L,5%(w)Ru/AC催化剂3.0 g;在此条件下,o-PDA的转化率为99.5%,1,2-环己二胺的收率为86.3%。5%(w)Ru/AC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o-PDA的转化率由99.5%降至85.7%,1,2-环己二胺的选择性维持在85%以上。循环使用5次后的催化剂经洗涤、干燥和还原活化后,活性恢复,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活性炭催化剂 邻苯二胺 催化加氢 1.2-环己二胺
下载PDF
铈改性丝光沸石用于合成甲胺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祖民 李凤仪 +2 位作者 章磊 吴晓聪 罗来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15-418,共4页
铈改性丝光沸石用于合成甲胺邱祖民李凤仪章磊吴晓聪罗来涛(南昌大学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47)关键词二甲胺丝光沸石胺化反应铈改性1前言甲胺有三种,即一甲胺(MMA)、二甲胺(DMA)、三甲胺(TMA),它们... 铈改性丝光沸石用于合成甲胺邱祖民李凤仪章磊吴晓聪罗来涛(南昌大学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47)关键词二甲胺丝光沸石胺化反应铈改性1前言甲胺有三种,即一甲胺(MMA)、二甲胺(DMA)、三甲胺(TMA),它们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三种甲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胺 丝光沸石 胺化反应 催化剂 甲胺
下载PDF
4,4′-二氨基苯磺酰苯胺的合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健 李爱军 +3 位作者 阴彩霞 朱孔明 周雪琴 刘东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9-812,共4页
该文对4,4'-二氨基苯磺酰苯胺(Ⅰ)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硝基苯胺在90~95℃的水中用铁粉还原为对苯二胺,收率约90%;乙酰苯胺与氯磺酸[n(乙酰苯胺):n(氯磺酸)=1:4]在60~65℃及氨基磺酸催化下,反应3h生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 该文对4,4'-二氨基苯磺酰苯胺(Ⅰ)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硝基苯胺在90~95℃的水中用铁粉还原为对苯二胺,收率约90%;乙酰苯胺与氯磺酸[n(乙酰苯胺):n(氯磺酸)=1:4]在60~65℃及氨基磺酸催化下,反应3h生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收率85%;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与对苯二胺在四丁基溴化胺催化下,于30~35℃反应12h,生成4-乙酰氨基-4’-氨基苯磺酰苯胺;最后在95℃用氢氧化钠水解,得到4,4’-二氨基苯磺酰苯胺。高效液相色谱测得w(Ⅰ)〉98.5%,总收率约75%。该路线生产成本比协作单位已有的生产工艺节省10%,已成功用于年产150t Ⅰ的工业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氨基苯磺酰苯胺 相转移催化剂 乙酰苯胺 对硝基苯胺
下载PDF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944的合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孟祎 陈立功 +1 位作者 李阳 白国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4-566,574,共4页
以三聚氯氰、叔辛胺和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为原料用三步法合成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944。三聚氯氰与叔辛胺在5℃下反应3h,得到中间体Ⅰ,收率71 4%;Ⅰ与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于65℃... 以三聚氯氰、叔辛胺和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为原料用三步法合成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GW-944。三聚氯氰与叔辛胺在5℃下反应3h,得到中间体Ⅰ,收率71 4%;Ⅰ与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于65℃下反应5h,得到中间体Ⅱ,收率90 8%;Ⅱ与N,N′ 二(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6 己二胺在高压釜中于170~180℃下反应8h,得到目标产物GW-944。在本文提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得到的GW-944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在425和450nm下的透光率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阻胺光稳定剂 GW-944 N N’-二(2 2 6 6-四甲基-4-哌啶基)-1 6-己二胺
下载PDF
炔氧甲基胺和炔氧甲基季铵盐的合成和缓蚀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殿珍 曹家绶 +3 位作者 陈家坚 祝英剑 高洪雷 万方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19,57,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酸性介质缓蚀剂系列——炔氧甲基胺和炔氧甲基季胺盐的合成、结构测定以及缓蚀性能的研究。通过烷基胺、醛、炔醇与卤代烷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共14种RN(CH_2OR′)_2和RN■(CH_2OR′)_2·X■化合物,其中R,R″是烷...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酸性介质缓蚀剂系列——炔氧甲基胺和炔氧甲基季胺盐的合成、结构测定以及缓蚀性能的研究。通过烷基胺、醛、炔醇与卤代烷反应,分别得到两个系列共14种RN(CH_2OR′)_2和RN■(CH_2OR′)_2·X■化合物,其中R,R″是烷基、环烷基、芳基;R′是炔基;X是卤素。经质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证明合成产物为预先设计的化合物。该系列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是高温酸化缓蚀剂极好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氧甲基胺 酸性 缓蚀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