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功能型羟胺类抗氧剂的进展
1
作者 李林 张娜 +2 位作者 邹子墨 段百超 王俊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抗氧剂是聚合物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助剂之一,羟胺类抗氧剂同时具有捕获自由基和分解氢过氧化物的功能,其作为一种双功能型抗氧剂,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简述了羟胺类抗氧剂的结构,详细介绍了羟胺类抗氧剂抗氧... 抗氧剂是聚合物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助剂之一,羟胺类抗氧剂同时具有捕获自由基和分解氢过氧化物的功能,其作为一种双功能型抗氧剂,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简述了羟胺类抗氧剂的结构,详细介绍了羟胺类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机理,在结构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影响该类抗氧剂抗氧化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次级氮氧自由基、取代基及取代烷基链长度对其抗氧化效率的影响。此外,介绍了常用羟胺类抗氧剂(烷基羟胺类、苄基羟胺类以及环状羟胺类等)的开发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羟胺类抗氧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优化合成工艺,开发多元复配体系和多功能型羟胺类抗氧剂,实现抗氧剂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羟胺类抗氧剂 抗氧化效率 聚合物材料 双功能型抗氧剂
原文传递
有机硅基RAFT试剂制备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
2
作者 刘运钰 杨伦 季永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3-1049,共7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巯基硅油;再以巯基硅油、CS_(2)和2-溴代异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RAFT-SSO);RAFT-SSO与甲基封端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EO)、甲基封端的...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巯基硅油;再以巯基硅油、CS_(2)和2-溴代异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RAFT-SSO);RAFT-SSO与甲基封端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EO)、甲基封端的烯丙基聚氧丙烯醚(PO)采用RAFT聚合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RS-EOPO)。采用FTIR、1HNMR,GPC对RS-EOPO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其消泡、抑泡、相容性进行了测试,并将RS-EOPO与进口消泡剂性能进行对比。RS-EOPO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RAFT-SSO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m(EO)∶m(PO)=1∶4、m(RAFT-SSO)∶m〔醚(EO和PO)〕=1∶1.1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 h、引发剂用量为EO(3.45 g)和PO总质量的2%。在上述条件下,RS-EOPO收率为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泡剂 有机硅基RAFT试剂 改性 硅油 烯丙基聚醚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顺丁橡胶对聚乳酸的增韧改性
3
作者 陈俊雄 刘景镔 +3 位作者 刘婉璐 王庆鹏 韩文宇 侯玉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7,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式,制备了顺丁橡胶(BR)/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利用DSC、POM、TG、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BR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不断下降。BR的加入使PLA晶体结构出现缺陷,从而降... 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式,制备了顺丁橡胶(BR)/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利用DSC、POM、TG、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BR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不断下降。BR的加入使PLA晶体结构出现缺陷,从而降低复合材料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当BR含量为20%(w)时,BR/PLA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141.72%、拉伸强度为23.17 MPa、冲击强度增至6.083 kJ/m^(2)。添加BR后,BR/PLA复合材料中的PLA基体相的无定形区域会增加,导致耐热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顺丁橡胶 复合材料 结晶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加工型ACR的合成及在PVC中的应用
4
作者 薛茗心 程洪鹏 +2 位作者 赵旭 刘鑫 谭志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8,共8页
针对聚氯乙烯(PVC)/CaCO_(3)在混炼过程中存在的塑化困难、共混时间较长、不完全塑化等加工难点以及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等市场痛点,以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为链转移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加工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P)。探究了TDDM和AC... 针对聚氯乙烯(PVC)/CaCO_(3)在混炼过程中存在的塑化困难、共混时间较长、不完全塑化等加工难点以及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等市场痛点,以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为链转移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加工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P)。探究了TDDM和ACR-P的添加量对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及塑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DDM添加量的增加,ACR-P特性黏度逐渐下降,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明显提高,塑化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冲击强度略有增加。当TDDM添加质量分数为0.8%时,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52.79 MPa,与PVC/CaCO_(3)相比,提高了50.27%;塑化时间由71 s缩至32 s。ACR-P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地影响了PVC/CaCO_(3)/AC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当ACR-P添加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61.12 MPa,与PVC/CaCO_(3)相比,提高了87.6%;塑化时间由115 s缩至25 s。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显示PVC/ACR-P复合材料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峰,说明PVC树脂和ACR-P两相是一个相容体系。从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PVC/CaCO_(3)复合材料中两相界面清晰,ACR-P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界面变得模糊,这表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脂类共聚物 聚氯乙烯 塑化时间 加工性能 特性黏度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进展
5
作者 樊明如 马德龙 +3 位作者 张朋龙 张浩 王德鹏 杨军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导电性能的聚合物材料,通常是由一些有机单体聚合而成,由于其含有共轭的π-电子体系组成,使得电子能够在材料中进行自由移动,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高分子材料在传感器技术、能源存储和转换、生物医学...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导电性能的聚合物材料,通常是由一些有机单体聚合而成,由于其含有共轭的π-电子体系组成,使得电子能够在材料中进行自由移动,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高分子材料在传感器技术、能源存储和转换、生物医学、电磁屏蔽材料、涂料和涂层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聚乙炔 聚苯胺 传感器 导电聚合物
下载PDF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合成技术优化研究
6
作者 丁轶东 陈琼珠 《上海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研究了2,6-二叔丁基苯酚和丙烯酸甲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催化剂配比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确定较优的催化剂配比为KOH与NaOH物质的量比为4,n(M^(+))/n(酚)=3%。在该催化剂配比下,对原料配比、滴加速率、反应压力、反应温... 研究了2,6-二叔丁基苯酚和丙烯酸甲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催化剂配比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确定较优的催化剂配比为KOH与NaOH物质的量比为4,n(M^(+))/n(酚)=3%。在该催化剂配比下,对原料配比、滴加速率、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的最优合成工艺参数。该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中的操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 2 6-二叔丁基苯酚 丙烯酸甲酯 MICHAEL加成反应
下载PDF
埃洛石对聚乳酸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李宝钗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4-26,共3页
聚乳酸(PLA)来源于农作物,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而备受关注,有望在许多领域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然而,PLA的高可燃性限制了其在汽车、包装材料和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种来源丰富、具有良好... 聚乳酸(PLA)来源于农作物,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而备受关注,有望在许多领域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然而,PLA的高可燃性限制了其在汽车、包装材料和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种来源丰富、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管状纳米颗粒,在聚合物改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埃洛石和磷化壳聚糖(PCS)复配添加到PLA中,研究了HNTs的用量对PLA/PCS复合物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Ts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效果,增加了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磷化壳聚糖 埃洛石 阻燃
下载PDF
脂环二胺浅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8
作者 方诚 刘帅 +3 位作者 刘芸 汪海平 朱天容 胡思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热机械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热失重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I薄膜已经完全亚胺化,整体为无定型形态,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紫外透过率,最大透过率均在87%以上,450 nm最高透过率为83.26%,力学性能表现出柔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200℃左右,初始分解温度均在388℃以上,在未到初始分解温度之前,几乎不发生质量损失,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冰浴法 脂环二胺 薄膜
下载PDF
抗氧剂330生产工艺研究方向及进展
9
作者 孙聚涛 郭德宝 +3 位作者 赵南 孙乐晶 尤洪歌 徐梅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1-114,118,共5页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简称抗氧剂330)作为一种无味无臭、挥发性小,耐水抽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优秀受阻酚类抗氧剂,可广泛用于ABS、聚酰胺、聚甲醛、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文章综述了当前抗氧...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简称抗氧剂330)作为一种无味无臭、挥发性小,耐水抽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优秀受阻酚类抗氧剂,可广泛用于ABS、聚酰胺、聚甲醛、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文章综述了当前抗氧剂330生产制备工艺技术,并对抗氧剂330最新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330 生产工艺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与阻燃剂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金赣 苏梦悦 +3 位作者 王奕隆 吕泽鹏 吴锴 周峻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电力电缆取代架空线路进行能源输送和分配的需求不断增加,聚烯烃正逐渐成为电力电缆的主要基体材料。聚烯烃属于易燃材料,为了减少电缆引起的火灾事件并考虑到环保要求,在材料中加入无卤阻燃剂是目前提高聚烯烃电缆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电力电缆取代架空线路进行能源输送和分配的需求不断增加,聚烯烃正逐渐成为电力电缆的主要基体材料。聚烯烃属于易燃材料,为了减少电缆引起的火灾事件并考虑到环保要求,在材料中加入无卤阻燃剂是目前提高聚烯烃电缆材料阻燃性能的主要方式。首先归纳了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的基体材料和基料改性方法,其次介绍了无卤阻燃剂的分类和阻燃机理,最后综述了提高基体和无卤阻燃剂相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料 聚烯烃 无卤阻燃剂 相容性
下载PDF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1
作者 曾书航 李智力 +3 位作者 陈红兵 安建平 廖杰 何东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介绍了氢氧化镁(MH)阻燃剂的应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MH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粉碎法和化学合成法(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着重介绍了液相法中的直接沉淀法、溶剂热及水热法、沉淀-共沸蒸馏法、超声化学法和微波辅助法。结合MH... 介绍了氢氧化镁(MH)阻燃剂的应用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MH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粉碎法和化学合成法(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着重介绍了液相法中的直接沉淀法、溶剂热及水热法、沉淀-共沸蒸馏法、超声化学法和微波辅助法。结合MH阻燃剂的工业应用特点,从微细纳米化、表面改性、多种制备工艺融合化研究、复合协同化和固体废弃物制备MH等5个方面对MH阻燃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阻燃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物理粉碎法 化学合成法
下载PDF
涂层方式对芳纶阻燃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经吉 刘萍 张薄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先将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铝银浆(AlU)组成质量配比不同的4种膨胀型阻燃聚氨酯银浆(IFR/TPU/AlU)溶液,再将4种溶液分别以直接涂层方式和发泡涂层方式涂覆于芳纶织物表面,探究2种涂... 先将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铝银浆(AlU)组成质量配比不同的4种膨胀型阻燃聚氨酯银浆(IFR/TPU/AlU)溶液,再将4种溶液分别以直接涂层方式和发泡涂层方式涂覆于芳纶织物表面,探究2种涂层方式对芳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锥形量热测试和垂直燃烧测试等结果显示:阻燃性能最好的IFR/TPU/AlU溶液配方为m(APP)∶m(MEL)∶m(PER)∶m(TPU)∶m(AlU)=12∶6∶2∶16∶20;与未涂覆的芳纶织物相比,试样ZT-3和试样FP-3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释放热分别降低了74.3%、9.9%和76.9%、10.2%,残炭率分别为7.4%和7.5%。涂覆芳纶织物的纬向阻燃性能优于经向阻燃性能,直接涂层芳纶织物的阻燃性能优于发泡涂层芳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织物 直接涂层 发泡涂层 阻燃性能 热释放速率峰值 总释放热 残炭率
下载PDF
高性能阻燃PEO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佳 荣莉 +2 位作者 周瑞雪 邹立勇 刘学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易燃以及离子电导率低等固有缺陷限制了聚环氧乙烷(PEO)在锂电池中的发展。采用甲基丙酸乙二醇酯膦酸丁二醇酯(EMPBP)以及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阻燃PEO膜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0.6%,垂直燃烧测试达到UL94 V-0级别,显示出良好的P-Si协同阻... 易燃以及离子电导率低等固有缺陷限制了聚环氧乙烷(PEO)在锂电池中的发展。采用甲基丙酸乙二醇酯膦酸丁二醇酯(EMPBP)以及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阻燃PEO膜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0.6%,垂直燃烧测试达到UL94 V-0级别,显示出良好的P-Si协同阻燃效果。当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质量分数达到20%时,FR-SPE4电解质膜在60℃下的离子电导率可达2.82×10^(-4)S/cm,并且具有4.82 V的宽电化学窗口。此外,FR-SPE4电解质与磷酸铁锂正极和锂负极组成的电池在50℃下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7%,且该电池能够维持商用发光二极管(LED)的正常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阻燃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电池 性能
下载PDF
新型氮磷阻燃剂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扈乐成 翁永根 +4 位作者 秦静 冯练享 张月 曲家乐 段宝荣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水性聚氨酯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涂料、泡沫、塑料等领域,但其极易燃烧,限制了其应用,采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自制阻燃剂DOPO-MA-DIPA为一次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 水性聚氨酯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涂料、泡沫、塑料等领域,但其极易燃烧,限制了其应用,采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自制阻燃剂DOPO-MA-DIPA为一次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二次扩链剂,通过预聚体法成功制备阻燃水性聚氨酯;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阻燃剂和聚氨酯进行了表征,并对阻燃剂的剩炭率、膨胀高度进行了测试。采用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和水平燃烧法对聚氨酯阻燃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阻燃剂的添加量达到聚氨酯有效成分的6%时,聚氨酯的极限氧指数从22.7%提升至27.7%,水平燃烧测试无熔滴产生,阻燃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阻燃剂 马来酸酐 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一种复配型氯化石蜡抗剥落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梁海军 刘伟 +2 位作者 贾亮 刘书霞 张凯鹏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一种复配型氯化石蜡产品的抗剥落性能展开研究,并与同一系列非胺类抗剥落剂、消石灰等常规抗剥落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了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采取红外谱图比对分析的方法,尝试从结构变化方面详细解释... 对一种复配型氯化石蜡产品的抗剥落性能展开研究,并与同一系列非胺类抗剥落剂、消石灰等常规抗剥落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了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采取红外谱图比对分析的方法,尝试从结构变化方面详细解释非胺类抗剥落剂在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实验 氯气 氯化石蜡 抗剥落 化学键 红外谱图
下载PDF
Synthesis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luminum Hypophosphite Microspheres Flame Retardant and Its Flame Retardant Research o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16
作者 刘生鹏 XU Zhi +5 位作者 ZHANG Xinyuan WEI Huan XIONG Yun DING Yigang HUANG Wenbo 许莉莉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Aluminum hypophosphite microspheres(AHP)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NaH2PO2·H2O and AlCl3·6H2O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n the AHP microspheres were polymerized by surface polymerization of... Aluminum hypophosphite microspheres(AHP)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NaH2PO2·H2O and AlCl3·6H2O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n the AHP microspheres were polymerized by surface polymerization of micro-nanospheres with cyclic cross-linked poly(cyclotriphosphazene-co-4,4'-sulfonyldiphenol)(PZS). A new organic-inorganic poly(phosphonitrile)-modified aluminum hypophosphite microspheres(PZS-AHP) were synthesized by encapsulation and applied to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ZS-AHP microsphe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spectroscopy.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ZS-AHP microsphere was explored wi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ZS-AHP microspheres have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The thermal and flame-retarding properties of the TPU composites were evalu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TG), limited oxygen index tests(LOI), and cone calorimeter test(CCT). The TPU composite achieved vertical burning(UL-94) V-0 grade and LOI value reached 29.2% when 10 wt% PZS-AHP was incorporat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ure TPU, the peak heat release rate(pHRR) and total heat release(THR) of TPU/10%PZS-AHP decreased by 82.2% and 42.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CCT indicated that PZS-AHP microsphere could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TPU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HOSPHAZENE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flame retardancy aluminum hypophosphite surface polymerization
原文传递
北京工商大学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
17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3,共1页
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简称“阻燃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高性能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特色实验室,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机理研究等工作。目前,阻燃实验室研究团队主要由教授1人、副教... 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简称“阻燃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高性能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特色实验室,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机理研究等工作。目前,阻燃实验室研究团队主要由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研究生20余人构成。团队成员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阻燃实验室配备有齐全的开展高水平研究所需的各类阻燃材料测试仪器装备,包括锥形量热仪、热失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四级联用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三级联用仪、热台⁃红外联用仪、扫描电镜、红外热成像仪、氧指数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箱、微型燃烧量热仪、烟密度箱、灼热丝、凝胶渗透色谱仪等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凝胶渗透色谱仪 锥形量热仪 工程实验室 百千万人才工程 高分子材料 北京工商大学 氧指数
下载PDF
北京工商大学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
18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2,共1页
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简称“阻燃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高性能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特色实验室,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机理研究等工作。目前,阻燃实验室研究团队主要由教授1人、副教... 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简称“阻燃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高性能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特色实验室,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机理研究等工作。目前,阻燃实验室研究团队主要由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研究生20余人构成。团队成员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阻燃添加剂 工程实验室 百千万人才工程 高分子材料 北京工商大学 特色实验室 研究团队
下载PDF
北京工商大学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
19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0,共1页
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简称“阻燃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高性能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特色实验室,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机理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工程实验室 阻燃添加剂 高分子材料 北京工商大学 特色实验室 结构-性能关系 高性能
下载PDF
氢氧化镁@GNP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20
作者 王琦 阿旺卓玛 +1 位作者 丁学宁 韩志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氢氧化镁(MH)因无卤无毒环境友好的特点广泛用于聚烯烃(PO)线缆材料的阻燃,而随着电线电缆性能的不断提升使MH的应用面临更多的挑战。为实现绿色可控制备MH阻燃剂,以轻烧镁和石墨烯微片(GNP)为原料,采用水化法制备MH和MH@GNP纳米复合阻... 氢氧化镁(MH)因无卤无毒环境友好的特点广泛用于聚烯烃(PO)线缆材料的阻燃,而随着电线电缆性能的不断提升使MH的应用面临更多的挑战。为实现绿色可控制备MH阻燃剂,以轻烧镁和石墨烯微片(GNP)为原料,采用水化法制备MH和MH@GNP纳米复合阻燃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在球磨时间6 h、水热反应温度110℃和水热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获得了MH以及MH@GNP,形成了粒径尺寸在200 nm左右的片状MH包覆二维GNP的结构。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50%的条件下,与商业MH阻燃剂产品(CMH)相比较发现,所制备的MH具有较好地抑制燃烧和降低热释放的作用,而且MH@GNP能够使无卤阻燃PO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8.2%,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1级,相较纯PO材料,PO/MH@GN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55%、总热释放量下降54%。研究结果揭示了以轻烧镁作为原料的水化合成方法是一种高效无污染无副产物的绿色制备技术,能够可控制备具有一定形貌和粒度的MH阻燃剂,获得粒径为200 nm的MH薄片,同时,与二维GNP相结合,能够可控制备具有包覆结构的MH@GNP纳米复合阻燃剂,实现了阻燃性能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轻烧镁 石墨烯微片 聚烯烃 阻燃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