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蔡杰慧 杨英全 +3 位作者 陈文静 张佳梅 许建本 邱诗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298,共7页
以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钠为三维网络框架,膨润土为吸附功能单元,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等表... 以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钠为三维网络框架,膨润土为吸附功能单元,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分别对多孔微球形貌、晶相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固液比2g/L,染料溶液pH=3,体积为25mL,初始浓度为400mg/L,吸附温度为318K,吸附360min后,吸附量高达87.14mg/g。多孔微球吸附罗丹明B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罗丹明B在多孔微球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线吸附模型。吸附罗丹明B前后,多孔微球为类球形,具有一定孔隙结构;多孔微球中膨润土晶型结构无明显改变,且具有一定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素 膨润土 微球 吸附 罗丹明B
原文传递
假捻变形工艺对涤纶DTY物理及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毛宁 卢宏庆 +4 位作者 蒋力明 易明强 王德军 孙娟 郭桥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涤纶DTY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都停留在生产经验总结阶段,各项工艺参数对DTY物理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控加弹速度、第一热箱温度、牵伸比、假捻比、第二超喂率、第二热箱温度等假捻变形工艺参数,并采... 涤纶DTY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都停留在生产经验总结阶段,各项工艺参数对DTY物理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控加弹速度、第一热箱温度、牵伸比、假捻比、第二超喂率、第二热箱温度等假捻变形工艺参数,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参数对涤纶DTY纱线线密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卷曲收缩率等物理性能和色彩表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牵伸比对涤纶DTY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起到最主要影响;第一热箱温度对涤纶DTY断裂强度起到最主要影响;第二超喂率对涤纶DTY卷曲收缩率起到最主要影响;加弹速度、第二热箱温度对涤纶DTY纤维的结晶度起到主要影响。此外,在参数范围内结晶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的涤纶DTY纱线,其染色指标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DTY 假捻变形 物理性能 染色性能 色彩表达 结晶度
下载PDF
静电纺PMMA纤维生物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郑高峰 张心怡 +1 位作者 吴德志 卓丽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为了获得净水效果好的纤维生物膜载体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膜载体,通过多种表征方法测试PMMA与无纺布生物膜载体间的性能差异,完成了生物膜载体的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率)和润湿性(水接触角和... 为了获得净水效果好的纤维生物膜载体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膜载体,通过多种表征方法测试PMMA与无纺布生物膜载体间的性能差异,完成了生物膜载体的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率)和润湿性(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MMA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00~900 nm,比表面积达到19.2 m^(2)/g,孔隙率达到80%,而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微米级,比表面积为0.3659 m^(2)/g,表明制备的PMMA纤维生物膜属于小直径、高比表面积的载体,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及孔隙,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同时PMMA纤维膜表面水接触角为133.25°,吸水率达到313%,相较无纺布的吸水率(75%)明显上升,有效提高了载体在污水中的浸润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PMMA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进行养菌挂膜试验。发现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处理污水的效果明显高于无纺布:养菌6 d后,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继续处于快速上升趋势,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变化很小;养菌15 d后,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达到227.1%,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仅为10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纤维生物膜 表征分析 挂膜量比
下载PDF
我国静电纺丝领域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苏芳芳 经渊 +1 位作者 宋立新 唐志荣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状况以及研究主题的演化,并与国际上2018-2022年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作者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共现... 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状况以及研究主题的演化,并与国际上2018-2022年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作者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共现的局部网络密度大,整体网络密度小;参与静电纺丝研究的高校之间合作密切;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的制备,及纳米纤维在生物医药、空气过滤、水处理、能源器件、防护、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与国际上在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热点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文献计量 可视化 纳米纤维 CITESPACE
下载PDF
填塞箱式卷曲机使用维护及故障排查
5
作者 仲明明 魏居明 潘虹 《合成纤维》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介绍了填塞箱式纤维卷曲机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其特点,卷曲机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设备操作运行调整及检查要点,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为达到纤维良好的卷曲效果,减少故障的发生,给出常见卷曲调整方法和故障排查检修方案。
关键词 卷曲机 短纤维 维护保养 故障排查
原文传递
阳离子可染聚酯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铮 孙燕琳 +4 位作者 肖顺立 林雪燕 包建娜 张先明 陈文兴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研究阳离子可染聚酯流变性能,使用毛细管流变仪以及旋转流变仪对特性黏度相近的普通聚酯及阳离子可染聚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可染聚酯熔体与普通聚酯熔体一样表现出剪切变稀现象,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强极性磺酸基的引入... 为研究阳离子可染聚酯流变性能,使用毛细管流变仪以及旋转流变仪对特性黏度相近的普通聚酯及阳离子可染聚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可染聚酯熔体与普通聚酯熔体一样表现出剪切变稀现象,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强极性磺酸基的引入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变强且与基质极性的差距会使磺酸基之间聚集形成离子聚集体,所以阳离子可染聚酯熔体的黏度、结构黏度指数更高。可逆的离子聚集现象使得阳离子可染聚酯熔体对于温度、剪切速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口模直径的增大使得熔体流动阻力、入口收敛流动、黏性耗散减少,造成阳离子可染聚酯熔体的剪切黏度上升,非牛顿指数增大,黏流活化能下降。旋转流变仪的实验结果说明,阳离子可染聚酯处于高温环境下时,磺酸基发生聚集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引起黏度的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可染聚酯 毛细管流变 旋转流变 流变性能 离子聚集
下载PDF
防火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忠 于海峰 孔祥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采用手工铺料法制备了水性无机硅树脂/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在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三次固化制备出防火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氧-乙炔烧蚀试验机、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耐... 采用手工铺料法制备了水性无机硅树脂/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在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三次固化制备出防火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复合材料。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氧-乙炔烧蚀试验机、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详细考察了防火涂料用量和固化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防火涂料用量为14.5%,第一次固化温度80℃/固化时间5h,第二次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4h,第三次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1.5h,在上述固化工艺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质量烧蚀率分别为34.97MPa、60.36MPa、61mg/s;复合材料热失重15%的温度为683.9℃;防火涂料的涂覆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中空织物 防火 复合材料 烧蚀率 水性无机硅树脂
原文传递
熔体离心纺PBAT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工艺参数
8
作者 周乐乐 李祥龙 +3 位作者 侯腾 周静 刘术 杨斌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5,共10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熔体离心纺丝设备研究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并分析纺丝参数对PBAT纤维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机温度为220℃、喷丝器温度为200℃、电机转速为4000 r min、收集距离为18 cm时纤维形貌最佳... 采用自主设计的熔体离心纺丝设备研究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可纺性,并分析纺丝参数对PBAT纤维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机温度为220℃、喷丝器温度为200℃、电机转速为4000 r min、收集距离为18 cm时纤维形貌最佳;纺丝温度的提高可有效避免纤维卷曲以及纤维细化;随着纺丝温度的增加,聚合物熔体黏度下降,流动性变好,制备的纤维分布更加均匀,纤维结晶度得到提高,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最大应力提高至15.3 MPa,最大应变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熔体离心纺丝 微纳米纤维 纤维直径 纺丝参数
下载PDF
水刺加固喷嘴高速喷射流场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9
作者 赵博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水刺加固喷嘴高速射流对聚合物纤维进行水力缠结加固成形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刺加固喷嘴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经过数值模拟研究了4个不同水刺加固喷嘴高压喷射流场的运动特征,并与粒子图像测速仪系统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以水刺加固喷嘴高速射流对聚合物纤维进行水力缠结加固成形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刺加固喷嘴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经过数值模拟研究了4个不同水刺加固喷嘴高压喷射流场的运动特征,并与粒子图像测速仪系统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描述水刺工艺水腔内喷嘴的喷射流场正确,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求解方法有效,与实验测试值十分吻合;适当增大喷嘴喷口的高度,可使流体在喷嘴喷口轴向方向的速度增大;适当增大射流初始段的长度,可使流体的流量和压力增大,提高水刺非织造纤维网缠结效果;随着射流过渡段长度的增大,混合段(即过渡段和充分发展段)出口压力增大,喷射流体的速度增大,纤维网所受到的冲击力增大;适当减小喷嘴过渡段高度,混合段出口处压力增大,可以实现较大范围内喷射流体速度的增大,改善水刺非织造纤维网缠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刺非织造布 喷嘴 流场模拟 验证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婷婷 郑军妹 王丹阳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A mass flow matching model(MFMM)was established for studying the stable status of solution electrospinning.The study of the solution droplet status at the needle tip focused 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applied voltages... A mass flow matching model(MFMM)was established for studying the stable status of solution electrospinning.The study of the solution droplet status at the needle tip focused on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applied voltages and injection rates to figure out their influence on steadily fabricating polyvinyl alcohol(PVA)nanofibers prepared from PVA spinning solutions with two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10%and 16%).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uring the stable electrospinning,the influence resulted from the change of the injection rate approximately canceled out the impact brought by adjusting the applied voltage,leading to almost the same morphology as that of the PVA nanofibers.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in the spinning solution dominated the structure and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spun nanofibers.Under stable electrospinning conditions,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produced by depositing PVA nanofibers on th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nonwoven substrate for an air filtration test.Furthermore,the prepared composite membrane exhibited a high air filtration efficiency(99.97%)and a low pressure drop(120 Pa)for 300-500 nm neutralized polystyrene latex(PSL)aerosol particles,demonstrating its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for a variety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 air 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alcohol(PVA) NANOFIBER stable electrospinning air filtration MEMBRANE
下载PDF
纤维素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6
11
作者 叶代勇 黄洪 +1 位作者 傅和青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82-1791,共10页
为了研究当前纤维素化学发展现状,综述了纤维素超分子结构及其成因,介绍了纤维素自组装的结构模型,讨论了纤维素的多种原材料(细菌纤维素、人工化学合成纤维素、棉花、木材、禾草植物、韧皮纤维以及农业废弃物),着重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 为了研究当前纤维素化学发展现状,综述了纤维素超分子结构及其成因,介绍了纤维素自组装的结构模型,讨论了纤维素的多种原材料(细菌纤维素、人工化学合成纤维素、棉花、木材、禾草植物、韧皮纤维以及农业废弃物),着重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制备与商业用途以及人工化学合成纤维素,综述了目前纤维素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选择性取代、新纤维素溶剂、纤维素的预处理、纤维素衍生物以及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发展现状、再生纤维的研究发展现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面化学改性.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对天然纤维素进行可控物理、化学结构设计,从而可以制备特殊功能的精细化工产品.纤维素化学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结构 性能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金属离子对纤维素纸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侯敏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将纤维素纸浆进行氧化改性,得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的改性纤维素纸。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改性纤维素纸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燃烧残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改性后,纤维素表面引入羧基基团更有利于络... 将纤维素纸浆进行氧化改性,得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的改性纤维素纸。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改性纤维素纸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燃烧残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改性后,纤维素表面引入羧基基团更有利于络合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其羧基含量为1.49 mmol/g,络合Na^(+)量可高达3.4%。金属离子的引入,使得改性纸的力学强度得到加强,而且会改变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使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其最大氧指数达到27.5,生成的残炭经红外光谱确认,为稳定的难燃物质,其残炭量最高可达24.9%,高于纤维素的2.9%。难燃物质均匀地覆盖于纤维素纤维的表面,阻碍了燃烧过程,从而提高了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纸 金属离子 氧化 阻燃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甘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海泡石微球制备及吸附染料罗丹明B研究
13
作者 陈文静 覃海娜 +4 位作者 徐海婷 黎丽华 蓝艳合 廖凤妹 蔡杰慧 《化工管理》 2023年第24期147-151,168,共6页
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甘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海泡石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水溶液吸附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前后复合微球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 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甘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海泡石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水溶液吸附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前后复合微球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25 mg/L,pH=8,固液比为10 g/L,温度为30℃时,微球去除率为84.5%,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仍能维持在68.89%,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SEM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微球为类球形,具有一定孔隙结构,FTIR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可吸附罗丹明B,热重结果表明复合微球耐热性好,表明该复合微球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有机-无机复合吸附剂用于染料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纤维素 海藻酸钙 海泡石 吸附 罗丹明B
下载PDF
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皮芯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杰 李佳 +2 位作者 王雷 马兆昆 梁节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借助红外测试(FT-IR)、元素分析(EA)、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系统研究了五种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纤维皮芯结构的变化、差异、规律及其与热化学反应、结构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皮芯比... 借助红外测试(FT-IR)、元素分析(EA)、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系统研究了五种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纤维皮芯结构的变化、差异、规律及其与热化学反应、结构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皮芯比的变化与纤维组成、结构和致密性等化学与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在一定预氧化条件下,皮芯比的变化与纤维热化学反应特性的差异、直径收缩率和密度的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最终预氧化纤维的皮芯比与炭纤维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聚丙烯腈(PAN) 预氧化 皮芯结构
下载PDF
多巴胺氧化自聚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5
作者 李亭 《化工管理》 2023年第20期131-133,共3页
为了使聚四氟乙烯纤维可更广泛地使用,使其拥有亲水性,借助多巴胺氧化自聚合特性,将聚四氟乙烯纤维进行多巴胺浸渍改性处理,运用相关测试仪器设备,了解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形态、表面化学成分、接触角以及涂层稳定性等。结果证明:随着浸... 为了使聚四氟乙烯纤维可更广泛地使用,使其拥有亲水性,借助多巴胺氧化自聚合特性,将聚四氟乙烯纤维进行多巴胺浸渍改性处理,运用相关测试仪器设备,了解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形态、表面化学成分、接触角以及涂层稳定性等。结果证明: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形成更为致密的聚多巴胺层;当达到24 h处理时间时,纤维静态水接触角会从120°变到69°;将处理时间继续延长,接触角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改变;在将各种亲水基团引入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纤维亲水性;聚多巴胺已与纤维密切结合,具备较高牢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纤维 多巴胺 接触角 亲水性
下载PDF
高聚物纤维材料的高应变率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熊杰 王家俊 +1 位作者 施楣梧 王善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利用 MTS和旋转盘式杆 -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 ,在高应变率、大应变率范围条件下 (Aramid:0 .0 1/ s~ 10 0 0 / s;PVA:0 .0 1/ s~ 15 0 0 / s) ,研究了应变率对芳纶纤维和高强 PVA纤维束力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 利用 MTS和旋转盘式杆 -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 ,在高应变率、大应变率范围条件下 (Aramid:0 .0 1/ s~ 10 0 0 / s;PVA:0 .0 1/ s~ 15 0 0 / s) ,研究了应变率对芳纶纤维和高强 PVA纤维束力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纤维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微观断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纤维 高应变率 响应行为 研究 芳纶纤维 高强PVA纤维 微观断裂机理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茂伟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延相 何东新 朱波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共4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为主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主要进行化学结构变化和形态结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为主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主要进行化学结构变化和形态结构的重排,首先在无定形区引发环化反应,然后扩展至有序区,最终形成耐热的梯形环化结构。预氧丝的片层组织是由原丝片层结构演变过来的,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片层状形态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预氧化 碳纤维 结构
下载PDF
ZnO掺杂的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气敏机理(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伟 王兢 +2 位作者 姚朋军 杜海英 孙炎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1-788,共8页
以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为盐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SnO2纳米纤维.为了研究ZnO掺杂对SnO2形貌、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量ZnO掺杂的SnO2/ZnO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傅里... 以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为盐原料,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SnO2纳米纤维.为了研究ZnO掺杂对SnO2形貌、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量ZnO掺杂的SnO2/ZnO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EDX)光谱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SnO2/ZnO复合材料是由纳米量级的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料.ZnO含量不同,对应的SnO2/ZnO复合材料结构不同.表征结果表明ZnO的掺杂量对SnO2材料的形貌及结构均起着重要作用.将制备的不同ZnO含量的SnO2/ZnO复合材料进行气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n:Zn摩尔比为1:1制作的气敏元件对甲醇的灵敏度优于其它摩尔比的气敏元件.讨论了SnO2/ZnO复合材料气敏元件的敏感机理.同时针对Sn:Zn摩尔比为1:1时表现出最好的气敏响应,分析了其原因,包括Zn的替位式掺杂行为、ZnO的催化作用、过量ZnO对SnO2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SnO2与ZnO晶粒界面处的异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气体传感器 甲醇 异质结
下载PDF
纤维种类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名扬 罗瑞盈 +3 位作者 向巧 侯振华 杨威 商海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453,共10页
采用6 K的预氧丝和炭纤维制备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纳米硬度和三点弯曲等手段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氧丝复合材料的基体为暗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1.4-2.6μm和10.2... 采用6 K的预氧丝和炭纤维制备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纳米硬度和三点弯曲等手段研究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氧丝复合材料的基体为暗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1.4-2.6μm和10.2-11.6μm;而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光滑层和粗糙层炭,厚度分别为8μm和4.4μm;预氧丝纤维的模量和硬度明显小于炭纤维,同时基体的模量和硬度随消光角的增加而降低;低模量的基体和纤维导致预氧丝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降低了14.5%-24.2%、9.7%-19.8%、7.3%-15.4%和15.1%-18.6%;但其韧性指数却提高了224%-235%,这是高含量的粗糙层炭和纤维的石墨化收缩所致;同时提出了一个三单元复合模型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模拟误差小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化学气相渗积
下载PDF
共混纤维相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健 高曙光 +2 位作者 付中玉 田慕川 张大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 ,对PP EHDPET共混纤维试样进行了形态观察 ,得出了共混纤维相形态及相逆转随共混组分体积比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相容剂PP g MAH添加量对PP
关键词 共混纤维 相形态 相容剂 碱水解 扫描电子显微镜 超细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