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卤钙钛矿/聚丙烯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莹莹 孙润军 盛翠红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溴化铯(CsBr)、溴化铅(PbBr_(2))为原料,采用室温重结晶法制得铅卤钙钛矿(CsPbBr_(3)),然后将其与聚丙烯腈(PAN)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得CsPbBr_(3)/PAN纳米纤维膜,并以纳米纤维膜作为压电层,铜作为上下电极组装成传感器,研究了CsPbBr_... 以溴化铯(CsBr)、溴化铅(PbBr_(2))为原料,采用室温重结晶法制得铅卤钙钛矿(CsPbBr_(3)),然后将其与聚丙烯腈(PAN)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得CsPbBr_(3)/PAN纳米纤维膜,并以纳米纤维膜作为压电层,铜作为上下电极组装成传感器,研究了CsPbBr_(3)的晶体结构,以及CsPbBr_(3)/PAN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sPbBr_(3)颗粒大小均匀,形貌均一;当PAN质量分数为7%时,CsPbBr_(3)/PAN纳米纤维膜中CsPbBr_(3)颗粒分散均匀,质量损失1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480℃,热稳定性较好;以CsPbBr_(3)/PAN纳米纤维膜作为压电层的传感器可以输出稳定的电压、电流信号,并且随着压力增加,输出信号逐渐增强,并且能够监测人体各个部位运动产生的生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纳米纤维膜 铅卤钙钛矿 室温重结晶法 传感性能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磊 屠晓萍 沈志刚 《合成纤维》 CAS 2023年第5期21-28,共8页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是碳纤维制备的关键中间产品,由于其具有高阻燃性、耐高温等特点,可直接用于制备阻燃织物、碳/碳复合材料等,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纤维。首先回顾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发展历程,随后对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低成本化...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是碳纤维制备的关键中间产品,由于其具有高阻燃性、耐高温等特点,可直接用于制备阻燃织物、碳/碳复合材料等,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纤维。首先回顾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发展历程,随后对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制备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新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其产业化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预氧化纤维 制备 应用
原文传递
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及辐照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明明 裴晓园 王维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碳纤维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众多研究表明,碳纤维的模量随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碳纤维的强度则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如何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一直是研究人员关... 碳纤维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众多研究表明,碳纤维的模量随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碳纤维的强度则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如何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从碳纤维制备工艺和辐照改性碳纤维方面总结了提高碳纤维机械性能的方法,探讨了各阶段工艺参数的控制对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辐照改性碳纤维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工艺参数 Γ辐照 电子束辐照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顺花 黄志超 +2 位作者 程贞娟 凌荣根 孙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以聚丙烯切片及添加分散染料的可染母粒为原料 ,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方法制备染色改性丙纶。研究结果表明 ,初生纤维的晶格结构为β体及拟六方变体 ;随着纺丝成型速度的提高 ,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及总取向度提高 ,晶面取向提高 ,晶区及非晶区... 以聚丙烯切片及添加分散染料的可染母粒为原料 ,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方法制备染色改性丙纶。研究结果表明 ,初生纤维的晶格结构为β体及拟六方变体 ;随着纺丝成型速度的提高 ,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及总取向度提高 ,晶面取向提高 ,晶区及非晶区取向因子提高。初生纤维的力学性能随超分子结构的变化明显提高 ,纤维的初始模量主要由结晶度决定 ,而纤维的屈服应力则由纤维的取向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染改性 聚丙烯纤维 结晶 取向 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提高聚丙烯腈基炭纤维质量的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志献 杜燕军 +1 位作者 孙国方 金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9-182,共4页
聚丙烯腈是炭纤维的重要原材料。高质量的聚丙烯腈才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原丝,而高质量的原丝是保证高质量炭纤维的必在条件。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规度、共聚结构单元的比例及分布上的缺陷直接影响着聚丙烯腈的质量,进而影响... 聚丙烯腈是炭纤维的重要原材料。高质量的聚丙烯腈才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原丝,而高质量的原丝是保证高质量炭纤维的必在条件。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规度、共聚结构单元的比例及分布上的缺陷直接影响着聚丙烯腈的质量,进而影响原丝及其炭纤维的性能。从调整聚丙烯腈分子量及分布、等规度、共聚结构单元的比例及分布入手,论述了提高聚丙烯腈基炭纤维性能及收率的措施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分子链微观结构 炭纤维
下载PDF
金属掺杂对碳纳米纤维结构及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大伟 王丽丽 +4 位作者 陆振乾 王春霞 魏取福 付文秀 陆逸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7-90,104,共5页
以DMF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N/Ni(OAc)_2、PAN/Co(OAc)_2和PAN/Cu(OAc)_2复合纳米纤维,在250℃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然后在800℃下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基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 以DMF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N/Ni(OAc)_2、PAN/Co(OAc)_2和PAN/Cu(OAc)_2复合纳米纤维,在250℃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然后在800℃下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基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与孔径分析仪(ASAP 2020)等对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导率。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C/Co、C/Ni和C/Cu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比前驱体复合纳米纤维有所下降,部分纤维发生断裂,金属Co、Ni和Cu较均匀地分散在碳纤维内部。碳基复合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大增加,分别为597m^2·g^(-1)和0.297cm^3·g^(-1),C/Cu复合纳米纤维的导电率最高可达8.75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金属掺杂 碳纳米纤维 比表面积 电导率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酯复合纳米纤维膜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大伟 王清清 +3 位作者 魏取福 蔡以兵 乔辉 徐凤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7,44,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醋酸乙烯酯(PVAc)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纤维的直径分布、整体形貌及单根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PAN、PAN/PVAc、PVAc...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聚醋酸乙烯酯(PVAc)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纤维的直径分布、整体形貌及单根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PAN、PAN/PVAc、PVAc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组成;同时借助热重(TG)分析了PVAc的加入对复合纤维膜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AN)∶m(PVAc)=5∶5、质量分数为10%时,所得纤维膜最有利于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PAN与PVAc之间产生配位键,从而提高了纤维膜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醋酸乙烯酯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聚合物电解质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腈纶热性能及预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彦功 王厚德 贾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羟胺溶液表面处理前后的干法纺丝腈纶的热性能及预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对比.DTA差热分析表明,表面处理不仅可大大降低纤维的放热反应温度,而且还可大大缓解纤维的集中放热现象.进一步的氧化实验表明,表面处理后纤维在240~250℃温度... 对羟胺溶液表面处理前后的干法纺丝腈纶的热性能及预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对比.DTA差热分析表明,表面处理不仅可大大降低纤维的放热反应温度,而且还可大大缓解纤维的集中放热现象.进一步的氧化实验表明,表面处理后纤维在240~250℃温度条件下预氧化,能够制得强度为1.7~1.9 cN/dtex、伸长为19%~22%、LOI值为36%~49%的纺织用预氧化纤维;而未经表面处理的干法腈纶纤维不具备制备预氧化纤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 预氧化纤维 热分析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胶-凝胶涂层改善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及表面性能(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克东 吕春祥 +1 位作者 杨禹 张保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4,37,共6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前驱体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溶胶-凝胶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能量分散谱仪以及热重分析对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研究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动态接触角测定碳纤维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涂层改...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前驱体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溶胶-凝胶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能量分散谱仪以及热重分析对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研究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动态接触角测定碳纤维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涂层改善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未涂层纤维相比,涂层碳纤维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了100℃,单纤维拉伸强度提高了5.9%~12.1%,但是涂层脱落及表面裂纹导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溶胶-凝胶涂层降低了碳纤维的表面能,使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碳纤维 溶胶-凝胶 力学性能 表面能
下载PDF
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及其电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大伟 王丽丽 +2 位作者 魏取福 王春霞 刘国亮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醋酸钴/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纤维,并通过高温碳化及活化的方法得到多孔碳基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ASAP 2020及Solartron 1470分别研究了纤维的表... 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醋酸钴/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纤维,并通过高温碳化及活化的方法得到多孔碳基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ASAP 2020及Solartron 1470分别研究了纤维的表面形貌、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物相、比表面积和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碳材料为C/Co/CNTs复合纳米纤维;前驱体复合纳米纤维表面较为光滑,高温处理后部分纤维出现断裂;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771 m2/g和0.347 cm3/g;在电流密度为1.0 A/g时复合纳米纤维的比容量可达210 F/g,电流为0.5 mA时能量密度为3.1 W·h/kg,电流为5 mA时功率密度为2 337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管 比容量 电化学性能 纳米纤维
下载PDF
腈氯纶阻燃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兆峰 林伟平 +1 位作者 杨明远 吴宗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对腈氯纶中氯元素的阻燃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和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协同效应等问题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偏二氯乙烯的阻燃效果优于氟乙烯,当丙烯腈-偏二氯乙烯共聚体中偏二氯乙烯含40%wt时,由该共聚体所纺成的腈氯纶具有显著的阻燃性... 本文对腈氯纶中氯元素的阻燃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和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协同效应等问题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偏二氯乙烯的阻燃效果优于氟乙烯,当丙烯腈-偏二氯乙烯共聚体中偏二氯乙烯含40%wt时,由该共聚体所纺成的腈氯纶具有显著的阻燃性;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阻燃增效效应达到最佳时(△LOI达到最大),Sb/Cl为21~25(摩尔比),与腈氯纶的化学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 丙烯腈 纤维 阻燃
下载PDF
功能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丹 王金淳 +3 位作者 蔡萍莉 朱俊 刘永维 俞成丙 《宁波化工》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在合成、纺丝、表面处理和后整理过程中,对之进行物理或化学的改性处理,使之具备某些特殊功能,着重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的抗静电性、抗起球性和阻燃性等效果。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改性 功能 纤维
下载PDF
PAN高/岭石插层共混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曌 杨彦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841,共4页
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对高岭石进行改性,改性的高岭石与聚丙烯腈(PAN)通过溶液插层制得共混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物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与表征,结果显示:聚丙烯腈大分子插入到了高岭石片层之间,使高岭石层间距有一定程度... 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对高岭石进行改性,改性的高岭石与聚丙烯腈(PAN)通过溶液插层制得共混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物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与表征,结果显示:聚丙烯腈大分子插入到了高岭石片层之间,使高岭石层间距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对插层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复合物的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耐热性提高;同时,共混复合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极限氧指数从18.2%提高到了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高岭石 溶液插层
下载PDF
阻燃腈氯纶纤维浅论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明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及纤维阻燃性的衡量标准,阐述了阻燃腈氯纶纤维的生产方法和国外典型腈氯纶纤维的应用,分析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阻燃 腈氯纶纤维 生产
下载PDF
不同阻燃剂与PAN共混阻燃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彦功 贾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97-100,共4页
采用不同阻燃剂与PAN聚合物共混,制备出多种具有一定阻燃效果的共混物,其中十溴联苯醚与三氧化二锑混合物与PAN聚合物共混的阻燃效果最好.进一步实验发现,水洗后十溴联苯醚在聚合物中的浓度降低,引起阻燃效果下降,无法作为PAN的理想共... 采用不同阻燃剂与PAN聚合物共混,制备出多种具有一定阻燃效果的共混物,其中十溴联苯醚与三氧化二锑混合物与PAN聚合物共混的阻燃效果最好.进一步实验发现,水洗后十溴联苯醚在聚合物中的浓度降低,引起阻燃效果下降,无法作为PAN的理想共混阻燃材料.硫氰酸根插层水滑石与PAN共混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共混过程中,有部分聚丙烯腈大分子插入到了水滑石片层之间,水滑石层间距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并且由PAN/SCN-LDH共混制得的聚丙烯腈样品其晶态有序性有所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形成纳米插层共混,共混方式较理想,但阻燃效果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水滑石 十溴联苯醚 共混 阻燃
下载PDF
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电容预测模型
16
作者 高大伟 王清清 +1 位作者 王欣 魏取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1-164,共4页
以DMF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铜(PAN/PVP/Cu(OAc)2)复合纳米纤维,并借助于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了不同组分的PAN/PVP/Cu(OAc)2对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电容的影响,用S... 以DMF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铜(PAN/PVP/Cu(OAc)2)复合纳米纤维,并借助于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了不同组分的PAN/PVP/Cu(OAc)2对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电容的影响,用Solartron1470测其电化学性能。选取PAN、PVP及Cu(OAc)2作为影响电容的3个主要因素,并以电容作为考察对象,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纤维的直径和表面形貌,同时利用XRD分析了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物相。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纤维直径与真实值较为符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电容。优化后的碳基复合纳米纤维为C/Cu/CuO/Cu2O复合物,同时纤维变细,表面较粗糙且部分纤维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电容优化Box-Behnken设计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屈岚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1年第2期16-18,共3页
简要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路线,通过与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碳纤维)的交流合作,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几个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对提高碳纤维的生产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聚合 牵伸 预氧化 炭化
下载PDF
大丝束聚丙烯腈氧化纤维的开发
18
作者 杨章玄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研究以含依康酸的或含丙烯磺酸钠的大丝束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采用多段氧化工艺及气流分布工艺,控制反应热量的分布与散发,提高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停留时间,制造耐燃,耐焰,耐腐蚀,耐磨损的新型材料——民用氧化纤维。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氧化纤维
下载PDF
盐酸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清 李海红 同帜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盐酸对活性炭纤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纤维的处理效果;通过碘吸附值研究处理前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变化,通过低温液氮吸附表征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盐酸对活性炭纤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纤维的处理效果;通过碘吸附值研究处理前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变化,通过低温液氮吸附表征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活性炭纤维表面形貌及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盐酸处理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且当盐酸质量分数为4%,振荡时间为50min时,其碘吸附值较原样提高24.89%,比表面积较原样增大27.45%,孔容由0.425 639mL·g-1增大为0.465 181mL·g-1,微孔数量增多;活性炭纤维表面形貌较原样变化不大,材料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略微增强,苯环吸收峰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盐酸处理 碘吸附 比表面积 官能团
下载PDF
聚丙烯腈/大豆蛋白共混体的相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振芳 沈新元 杨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8,共4页
为得到性能优良的纤维,利用显微镜、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测试聚丙烯腈/大豆蛋白共混体的相容性,探讨影响二组分相容性的因素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改进体系相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与大豆蛋白具有一定... 为得到性能优良的纤维,利用显微镜、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测试聚丙烯腈/大豆蛋白共混体的相容性,探讨影响二组分相容性的因素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改进体系相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与大豆蛋白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该体系属于部分相容体系;大豆蛋白溶液经HEMA处理后,体系里形成了氢键作用,使得大豆蛋白与聚丙烯腈的相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大豆蛋白 共混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部分相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