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文平 董洁 +1 位作者 李鹏飞 孙润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综述了无机陶瓷压电纤维、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及复合压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压电纤维在可穿戴领域、能量收集领域、医疗领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无机陶瓷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热塑性挤压法、黏性溶液纺丝法、溶胶-凝胶... 综述了无机陶瓷压电纤维、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及复合压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压电纤维在可穿戴领域、能量收集领域、医疗领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无机陶瓷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热塑性挤压法、黏性溶液纺丝法、溶胶-凝胶法,其中热塑性挤压法和黏性溶液纺丝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熔融纺丝法、湿法纺丝法和静电纺丝法等,其中静电纺丝法制备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指出未来压电纤维的研究在高压电响应压电纤维的制备、压电纤维与功能性纺织品的整合、压电纺织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仍有待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 聚偏氟乙烯 制备 应用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穆丹 濮从政 +2 位作者 郝栋连 张坤 毛雪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50-54,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氧化铟(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In_(2)O_(3)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水热法及静电纺丝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因其制备周期长、过程复杂而... 综述了近年来氧化铟(In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In_(2)O_(3)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水热法及静电纺丝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因其制备周期长、过程复杂而逐步被新技术取代;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均存在原料成本高的问题;水热法对于参数调控较多,实验可重复性低;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多种形态的In_(2)O_(3)纳米材料,但产品强度低、独立使用性不高,无法大规模生产。In_(2)O_(3)作为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及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未来In_(2)O_(3)纳米材料的发展中,可从新型结构设计及满足独立使用方面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氧化铟 纳米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
下载PDF
PP含量及纺丝条件对SEBS/PP共混料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婷 王栋 +2 位作者 莫笑君 梁红文 张爱民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聚丙烯(PP)为原料,制得SEBS/PP共混料,然后通过熔融纺丝制备非织造布用SEBS/PP弹性纤维,研究了PP含量及纺丝条件对SEBS/PP共混料热力学行为、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可纺性的...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聚丙烯(PP)为原料,制得SEBS/PP共混料,然后通过熔融纺丝制备非织造布用SEBS/PP弹性纤维,研究了PP含量及纺丝条件对SEBS/PP共混料热力学行为、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PP共混料与PP的熔程均在150~170℃,SEBS组分没有影响PP组分的结晶行为;随着PP含量的增大,SEBS/PP共混料的拉伸强度上升,断裂伸长率下降,经5次加载-卸载循环拉伸后残余应变仍小于50%,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在温度170℃下,不同PP含量SEBS/PP共混料的表观黏度相差不大;当纺丝温度为170℃,卷绕速度为导丝盘速度的4倍,SEBS与PP质量比为7030时,纺制的弹性纤维的直径为40μm,拉伸强度为62.20 MPa,断裂伸长率为320%,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回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 熔融纺丝 弹性纤维
下载PDF
石墨烯涤纶抗菌性能和抗菌耐洗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涛 《合成纤维》 CAS 2023年第6期63-65,共3页
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将石墨烯添加到涤纶中,使涤纶具有抗菌性。选用国标GB/T 20944.3—2008和美国标准AATCC 100—2012分别测试了石墨烯涤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确定适合石墨烯涤纶的抗菌测试方法,并测试了石墨... 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将石墨烯添加到涤纶中,使涤纶具有抗菌性。选用国标GB/T 20944.3—2008和美国标准AATCC 100—2012分别测试了石墨烯涤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确定适合石墨烯涤纶的抗菌测试方法,并测试了石墨烯涤纶的抗菌耐洗性。试验表明:石墨烯涤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均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效果;石墨烯涤纶经水洗50次以后,仍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金黄葡萄球菌保持很好的抑菌率,说明石墨烯涤纶具有良好的抗菌耐洗性;石墨烯涤纶的抗菌测试适合采用GB/T 20944.3—2008振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涤纶 抗菌测试 耐洗牢度 标准
原文传递
磷硅改性阻燃抑熔滴聚酯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嘉玮 张圣明 +2 位作者 吉鹏 王朝生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聚酯(PET)纤维易燃且燃烧时伴随着大量熔滴与烟气的问题,将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大分子型有机硅与PET载体共混制备磷硅阻燃母粒。将磷硅阻燃母粒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添加到常规PET切片中混合,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抑熔滴PET纤维。借助... 针对聚酯(PET)纤维易燃且燃烧时伴随着大量熔滴与烟气的问题,将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大分子型有机硅与PET载体共混制备磷硅阻燃母粒。将磷硅阻燃母粒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添加到常规PET切片中混合,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抑熔滴PET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复丝强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拉曼光谱仪对阻燃PE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阻燃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使PET表面脱水成炭,大分子型有机硅提升了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形成有序稳定的炭层,增强了阻燃PET纤维阻燃性能并抑制熔滴形成,且燃烧形成的烟气量下降;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与0.77%大分子型有机硅纺制的阻燃PET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1%以上,垂直燃烧测试等级达到V-0级;通过磷硅元素间的阻燃协效作用改善了阻燃PET纤维的可纺性,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与抑熔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阻燃 抑熔滴 磷硅协同阻燃 阻燃机制 可纺性 二乙基次膦酸盐 大分子型有机硅
下载PDF
强吸收与宽频化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缐海忠 张昭环 +3 位作者 朱炳辉 刘杰 王业宝 刘玉月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55-60,共6页
综述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型等几种强吸收、宽频化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涂覆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具有制备方便、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吸波剂涂层厚度对材料反射损... 综述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型等几种强吸收、宽频化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涂覆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具有制备方便、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吸波剂涂层厚度对材料反射损耗吸收峰带宽的影响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浸渍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存在长时间放置吸波剂易氧化脱落的问题,未来应加强对浸渍液和烘干程序的优化;结构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应从优化织物内部结构和改变纤维混纺比例及种类两方面入手提高吸波性能,三维机织物是未来结构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研究的重点;FSS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应重点探索表面谐振点与复合织物电磁吸波性能之间的特征关系,探寻FSS型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的最优成型工艺。今后,织物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应围绕织物组织结构和织造参数对织物吸波性能的影响、柔性纺织复合吸波材料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新型吸波材料的开发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吸波材料 电磁污染 强吸收 宽频化
下载PDF
石蜡/聚乙烯醇相变储能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宋晓庆 姜猛进 +2 位作者 叶光斗 李守群 徐建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石蜡为相变物质,聚乙烯醇为纤维基材,采用湿法复合纺丝法制得石蜡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储能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纤维的结构以及相变储能性。结果表明,石蜡/聚乙烯醇纤维缩醛化后,... 以石蜡为相变物质,聚乙烯醇为纤维基材,采用湿法复合纺丝法制得石蜡质量分数为30%的相变储能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纤维的结构以及相变储能性。结果表明,石蜡/聚乙烯醇纤维缩醛化后,石蜡以岛相分散于纤维基体海相中,结晶含量占储能纤维的34%。储能纤维干热拉伸倍数为2~4倍时,热效率变化为81.9%~71.2%,并且洗涤25次之后,控温性能仍然良好。石蜡/聚乙烯醇储能纤维的线密度、强度与初始模量分别为0.62~0.32tex、28.1~66.2N/tex、373~794N/tex,水中软化点达108℃,满足服用纤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聚乙烯醇 储能 相变 纤维
下载PDF
抗菌剂与抗菌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冯德才 刘小林 +1 位作者 杨其 李光宪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2,共3页
介绍了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主要有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催化激活机理、阳离子固定机理和损坏机理。阐述了抗菌纤维的功能及国内外的抗菌纤维最新的研究。指出抗菌纤维正朝着抗菌范围更广、... 介绍了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主要有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催化激活机理、阳离子固定机理和损坏机理。阐述了抗菌纤维的功能及国内外的抗菌纤维最新的研究。指出抗菌纤维正朝着抗菌范围更广、抗菌耐久性更好、功能更齐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剂 抗菌纤维 抗菌机理 功能 进展
下载PDF
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伟 张兴祥 +1 位作者 刘彩凤 唐国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166,共4页
介绍了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的储热调温机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变材料涂覆法、中空纤维填充法、皮芯复合纺丝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此外,重点研究了相变材料胶囊复合法包括MicroPCMs涂覆织物、熔融纺制含MicroPCMs的皮芯... 介绍了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的储热调温机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变材料涂覆法、中空纤维填充法、皮芯复合纺丝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此外,重点研究了相变材料胶囊复合法包括MicroPCMs涂覆织物、熔融纺制含MicroPCMs的皮芯复合纤维、湿法纺制含MicroPCMs的调温纤维和相变材料胶囊填充织物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并对各种复合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储热调温纤维及织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调温 纤维 织物 相变材料 微胶囊
下载PDF
荧光Lyocell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超 金晶 +2 位作者 张慧慧 邵惠丽 胡学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通过共混方法将经预处理的荧光粉均匀分散在NMMO溶液中,采用Lyocell工艺通过干湿法纺丝成功制备了荧光Lyocell纤维,探讨了荧光粉用量对纺丝液流变性能及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荧光粉用量的增加,Ly-ocell纺丝液的表观黏... 通过共混方法将经预处理的荧光粉均匀分散在NMMO溶液中,采用Lyocell工艺通过干湿法纺丝成功制备了荧光Lyocell纤维,探讨了荧光粉用量对纺丝液流变性能及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荧光粉用量的增加,Ly-ocell纺丝液的表观黏度先下降后上升,当荧光粉用量达到m(荧光粉)/m(纤维素)=3/100时,纺丝液的黏度呈最低值。此外,随着荧光粉用量的增加,纤维的荧光性能随之提高,但纤维内荧光颗粒的团聚现象逐渐加剧,导致纤维的力学强度和结晶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OCELL纤维 荧光粉 功能化
下载PDF
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传香 秦志忠 +1 位作者 王筱梅 陈国强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0,共3页
介绍了蓄光纤维和荧光纤维(荧光防伪纤维和光致变色纤维)等发光纤维的发光机理、种类、制造方法及各自的用途,以及各种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发光纤维 蓄光纤维 荧光纤维 光致发光
下载PDF
聚酯醚共聚物中PEG嵌段的储能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兴祥 张华 +2 位作者 胡灵 王学晨 牛建津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56-560,共5页
采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4000的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含量在40~6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共聚物,采用差热分析和宽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共聚物中聚乙二醇嵌段的储能行为,探讨了采用... 采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4000的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含量在40~6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共聚物,采用差热分析和宽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共聚物中聚乙二醇嵌段的储能行为,探讨了采用聚醚嵌段可结晶的聚酯醚为原料熔融纺丝研制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纤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醚共聚物 聚乙二醇 功能纤维 结晶 热能储存
下载PDF
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乙烯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鑫 魏取福 李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
利用3%的高分子量壳聚糖(HCS)与聚氧化乙烯(PEO)以3∶1的比例溶解在50%的乙酸水溶液中,使用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CS/PEO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米纤... 利用3%的高分子量壳聚糖(HCS)与聚氧化乙烯(PEO)以3∶1的比例溶解在50%的乙酸水溶液中,使用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HCS/PEO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方法研究了HCS、PEO及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采用单纤维强力仪测试薄膜力学性能的变化,以评价使用戊二醛处理后的HCS/PEO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O增强了HCS的成纤性。以胶束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混合溶液中分子间的结合方式,降低溶液黏度,提高了可纺性能。戊二醛交联处理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强度。特别是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纤维形貌最好,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壳聚糖 聚氧化乙烯 表面活性剂 静电纺丝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丙烯腈接枝聚酰胺抗静电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 蕾 潘婉莲 +1 位作者 李晓春 刘兆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制备了丙烯腈接枝聚酰胺纤维,研究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金属络合处理以制备导电纤维。结果表明所得纤维的电阻率为103Ω·cm—104Ω·cm。
关键词 丙烯腈 接枝 聚酰胺抗静电纤维 反应条件 接枝率 制备
下载PDF
锦纶6/TiO_2复合超细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晓建 黄争鸣 +3 位作者 黄晨 何创龙 刘玲 胡影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18,共5页
应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出锦纶6/TiO2复合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探讨其微观形貌、结构,通过抗菌性能测试验证其功能性,以期用于新型过滤膜、防护服等功能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EOS助剂的添加实现... 应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出锦纶6/TiO2复合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探讨其微观形貌、结构,通过抗菌性能测试验证其功能性,以期用于新型过滤膜、防护服等功能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EOS助剂的添加实现了TiO2纳米颗粒的改性,有利于较好形貌的锦纶6/TiO2纤维的形成;当TiO2在锦纶6/TiO2超细纤维中质量分数为6%和8%时,静电纺纤维尺寸较均匀,珠状物较少;随质量分数增加,锦纶6/TiO2纤维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有所提高,当达到10%和12%时,其抗菌率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6/TiO2 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抗菌性能
下载PDF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吉 周光宇 +1 位作者 陈彦模 朱美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E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E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常温相变 结构
下载PDF
PVA荧光纤维的制备及戊二醛缩醛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元 邓新华 边栋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光致变色颜料与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混合,利用湿法纺丝获得无色荧光纤维。该纤维在70℃以上的热水中具有水溶性,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纤维进行缩醛化,缩醛化后的纤维在沸水中煮3 h后失重仅3%左右,具有非常好的耐热水性。使用荧光分光光度... 光致变色颜料与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混合,利用湿法纺丝获得无色荧光纤维。该纤维在70℃以上的热水中具有水溶性,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纤维进行缩醛化,缩醛化后的纤维在沸水中煮3 h后失重仅3%左右,具有非常好的耐热水性。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和单纤维强力仪测定了缩醛化后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缩醛化荧光纤维的断裂强度略小于缩醛前,但荧光特性未被破坏,在波长为373 nm处有最强的吸收,PVA聚集态结构使发射光谱变宽,在494 nm处具有最强发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纤维 聚乙烯醇 戊二醛 断裂强度 耐热水性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氨基甲酸酯法纺制阻燃纤维素纤维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博闻 任元林 康卫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1,共3页
通过对环境友好的氨基甲酸酯法共混磷氮系阻燃剂1,2-二(2-氧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2-亚氨基)乙烷(DDPN)和N,N′-二(5,5-二甲基-2-磷杂-2-硫代-1,3-二烷-2-基)乙二胺(DDPSN)纺制阻燃纤维素纤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通过对环境友好的氨基甲酸酯法共混磷氮系阻燃剂1,2-二(2-氧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2-亚氨基)乙烷(DDPN)和N,N′-二(5,5-二甲基-2-磷杂-2-硫代-1,3-二烷-2-基)乙二胺(DDPSN)纺制阻燃纤维素纤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纤维的干态强度略低于粘胶纤维,而湿态强度、湿模量略高于粘胶纤维,该类阻燃剂在纤维素中的质量分数大于18%时,共混阻燃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大于25%,纤维达到了阻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法 阻燃 纤维素纤维
下载PDF
远红外磁性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鲁 叶建忠 +1 位作者 李和玉 邹建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对远红外磁性纤维进行了力学、拉伸性能及其磁性能等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增加;随着磁粉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聚合物组分的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磁性能增加;随着纤维样品厚度的增加,磁性能也增大... 对远红外磁性纤维进行了力学、拉伸性能及其磁性能等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增加;随着磁粉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聚合物组分的结晶度、熔融温度降低,磁性能增加;随着纤维样品厚度的增加,磁性能也增大。远红外磁性纤维具有较高的远红外线发射率,可达到86%(100℃)左右。用该种纤维织物改善血流动力学较单纯远红外纤维织物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磁性纤维 力学性能 拉伸性能 热性能 远红外线发射性能 磁感应强度
下载PDF
牛奶蛋白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英 马晶 张建波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热和热重分析仪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是异形纤维,截面上有微孔,表面有凹槽,由牛奶蛋白和丙烯腈组成,结晶度... 采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热和热重分析仪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是异形纤维,截面上有微孔,表面有凹槽,由牛奶蛋白和丙烯腈组成,结晶度为39.22%,纤维吸湿性不高,热裂解从253℃开始,到322.4℃裂解达到高峰.在一系列耐化学品实验中发现:其耐酸性很好,耐碱性较差,在弱碱如小苏打中较稳定;在H2O2和Na2S2O4溶液中很稳定,但在氧化剂NaClO溶液中易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纤维 化学组成 结构 耐化学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