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1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基多孔炭材料制备及其双电层储能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晓明 刘天龙 +2 位作者 赵子涵 安兆阳 罗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多孔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主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以内蒙古煤沥青(CTP)为原料,分别以K_(2)CO_(3)和KOH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结构... 多孔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主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以内蒙古煤沥青(CTP)为原料,分别以K_(2)CO_(3)和KOH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_(2)CO_(3)活化和KOH活化最佳制备条件均为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剂与CTP质量比为2∶1。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微观结构上有很大差异,KOH活化所得多孔炭(PH-T700)表面平整光滑并分布大量规则的圆孔,而K_(2)CO_(3)活化所得多孔炭(PC-T700)内部呈层叠交错的珊瑚状结构。与PH-T700相比,PC-T700具有更多中孔,离子扩散阻力更小。在1 A/g电流密度下,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252.90和261.02 F/g,PC-T700和PH-T700组装成纽扣型对称电容器,0.5 A/g时比电容量分别为226.01和225.51 F/g,且PC-T700表现出更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5000次充放电后,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值的103.77%和98.20%。输出功率达1038.46 W/kg时,PC-T700能量密度仍保持7.5 Wh/kg,实际使用价值高于PH-T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多孔炭 化学活化 活化剂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活性炭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晓威 梁耀辉 +4 位作者 占国艳 陈淑贤 潘政 何家媛 叶剑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18-122,127,共6页
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年来活性炭的主要制备方法,其中:化学活化法可短时间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但会带来较严重的污染;与化学活化法相比,物理活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清洁等优点,但所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较低,吸附性能偏弱;物理-化学活化... 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年来活性炭的主要制备方法,其中:化学活化法可短时间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但会带来较严重的污染;与化学活化法相比,物理活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清洁等优点,但所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较低,吸附性能偏弱;物理-化学活化法结合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两种方法的优点,可调节活性炭结构,制备出合适的活性炭;微波加热活化法不仅可以降低预处理成本,还可以提高加热速率。本文还比较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劣,并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制备方法 改性
下载PDF
木质素水凝胶吸附Zn(II)的研究
3
作者 郝一男 李梦瑶 +5 位作者 王任飞 盛健 遆晓刚 艾桂玲 沈洪霞 王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9-1863,1867,共6页
通过接枝共聚制得木质素磺酸钠和丙烯酸的聚合物,通过与蒙脱土进行插层结合得到木质素水凝胶,用于探究对Zn(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pH响应性。在溶液初始浓度为600 mg/L,pH=4.5,吸附温度45℃,吸附时... 通过接枝共聚制得木质素磺酸钠和丙烯酸的聚合物,通过与蒙脱土进行插层结合得到木质素水凝胶,用于探究对Zn(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pH响应性。在溶液初始浓度为600 mg/L,pH=4.5,吸附温度45℃,吸附时间140 min条件下,吸附量最大达285.39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说明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蒙脱土 水凝胶 吸附
下载PDF
基于超声改性橡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研究
4
作者 潘晓威 赵祉芳 +4 位作者 占国艳 梁耀辉 潘政 陈淑贤 叶剑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以农业废弃物橡胶籽壳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与超声处理相结合制备活性炭,通过调整制备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 以农业废弃物橡胶籽壳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与超声处理相结合制备活性炭,通过调整制备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考察其吸附能力,并比较超声预处理与未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的特性。研究得出最优制备条件为:剂料比为1∶1,超声作用时间为60 min,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700℃。超声预处理后的活性炭(U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00 mg/g、碘吸附值为1340.2 mg/g、得率达25.9%,总孔容为0.9511 cm^(3)/g,比表面积为1034.5009 m^(2)/g;未经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N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0 mg/g,碘吸附值为894.0 mg/g,得率为20.8%,比表面积为690.2461 m^(2)/g,总孔容为0.6830 cm^(3)/g。二者均含羟基、醇羟基、羰基官能团,橡胶籽壳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为Ⅰ型。KOH活化后的活性炭表面存有大量孔结构,UAC活性炭表面光滑平整,有许多丰富规则的孔结构,优于NAC活性炭。橡胶籽壳的碳(C)含量丰富,经过KOH活化后,UAC和NAC的C含量由原来的56.81%,分别提高到75.97%、64.89%。KOH活化后的样品比橡胶籽壳更加稳定,UAC和NAC样品的总重量分别损失62%和68%之后趋于稳定。综上所述,超声处理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更佳,说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作用在活性炭结构表面,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提高其吸附性能、比表面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壳 活性炭 碘吸附值 亚甲基蓝吸附值
下载PDF
稻草秸秆-煤基压块活性炭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5
作者 李晶 徐国忠 +1 位作者 李扬 张生刚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降低压块破碎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稻草秸秆炭和大同不黏煤为主要原料,利用配煤工艺,经过成型、炭化、H_(2)O_((g))-CO_(2)联合活化成型炭制备压块破碎活性炭。采用碘吸附法、亚甲蓝吸附法以及BET、FTIR和Boehm滴定方法测试和表征不同... 为降低压块破碎活性炭的制备成本,以稻草秸秆炭和大同不黏煤为主要原料,利用配煤工艺,经过成型、炭化、H_(2)O_((g))-CO_(2)联合活化成型炭制备压块破碎活性炭。采用碘吸附法、亚甲蓝吸附法以及BET、FTIR和Boehm滴定方法测试和表征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压块破碎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稻草秸秆炭和H_(2)O_((g))-CO_(2)联合活化对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均有明显提升作用。Boehm滴定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丰富的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当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2.5 h、H_(2)O_((g))和CO_(2)流量比为2时,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达到790 mg/g、262 mg/g和809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比表面积 碘吸附值
下载PDF
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土壤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旭 钟舒怡 +1 位作者 黄粤林 彭建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70-77,共8页
生物炭是通过高温热解处理制得的一种固体炭质材料,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坚固、稳定和高孔隙度的特点。目前,生物炭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土壤pH调节、土壤改良、碳封存、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增效等方面。本文综... 生物炭是通过高温热解处理制得的一种固体炭质材料,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坚固、稳定和高孔隙度的特点。目前,生物炭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土壤pH调节、土壤改良、碳封存、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增效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因素,以及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土壤中更加合理的应用做出展望。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种类、热解温度、热解时间、pH、使用剂量和改性方法等。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吸附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提供营养元素和促进植株生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土壤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氮掺杂活性炭的制备和CO_(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玉 方梦祥 +3 位作者 余鹏 吕通 岑建孟 夏芝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氮掺杂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极其复杂,单一因素的定性分析无法满足对制备条件的准确调控,而多因素耦合量化分析可以弥补不足。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与尿素共热解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进行建模... 氮掺杂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极其复杂,单一因素的定性分析无法满足对制备条件的准确调控,而多因素耦合量化分析可以弥补不足。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与尿素共热解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进行建模,以量化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对活性炭产率和不同温度下(25℃,50℃和75℃)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且在此实验设计基础上利用线性拟合方法预测不同温度下CO_(2)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活性炭产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单因素依次为掺氮比(尿素与煤沥青的质量比)、活化温度、碱碳比(KOH与煤沥青的质量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的耦合作用影响最显著,碱碳比是影响活性炭CO_(2)吸附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但随吸附温度升高其他因素影响显著性增强;不同温度下CO_(2)吸附量可以进行相互预测,且相邻温度下CO_(2)吸附量之间的预测效果更好;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650℃、活化时间1.25 h、碱碳比2.5、掺氮比0.3,相应的活性炭产率可达59.316%,在25℃,50℃和75℃下CO_(2)吸附量分别为3.474 mmol/g,2.355 mmol/g,1.358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优化 活性炭 产率 CO_(2)吸附性能
下载PDF
刺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华宇 刘焕 +3 位作者 王国睿 郝海彦 王天赐 张文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6,共8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刺竹Bambusa sinospinosa材,提高其利用率,进一步探究刺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使用领域,以达到提升其附加值的目的。【方法】以刺竹炭为原料,使用水蒸气活化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温度、时间、水蒸气量对刺竹活性炭... 【目的】为充分利用刺竹Bambusa sinospinosa材,提高其利用率,进一步探究刺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使用领域,以达到提升其附加值的目的。【方法】以刺竹炭为原料,使用水蒸气活化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温度、时间、水蒸气量对刺竹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刺竹活性炭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①刺竹活性炭的最优活化工艺为: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2.0 h、水蒸气量0.50 L·h^(−1)。在该工艺下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得率为29.07%,强度达97.68%,碘吸附值为1235.03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6 mg·g^(−1),吸附性能较好。②红外吸收光谱表明:经活化之后峰值在3130、3010、1670 cm^(−1)等处变弱,876、809、747 cm^(−1)处吸收峰消失,但主要峰依然存在;XRD分析表明:活性炭中含有石墨α轴结构;经比表面积测试和电镜观察,最优工艺活化后的刺竹活性炭孔隙发达,孔容、孔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孔容为0.489 cm^(3)·g^(−1),微孔容为0.388 cm^(3)·g^(−1),平均孔径为23.378 nm,BET比表面积为837.005 m^(2)·g^(−1)。【结论】使用最优活化工艺所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具有较好的性能,可用于吸附、除污等不同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竹 活性炭 水蒸气活化 吸附性能 活化工艺
下载PDF
茶叶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对甲基橙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昊宇 周亿康 +4 位作者 汪燕 潘乐 王云飞 朱德璋 吴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为减少废弃茶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增加其高附加值,以废弃茶叶为碳源,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出茶叶基多孔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等温吸附对所得多孔炭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甲基橙(MO)废水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多孔炭对MO的... 为减少废弃茶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增加其高附加值,以废弃茶叶为碳源,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出茶叶基多孔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等温吸附对所得多孔炭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甲基橙(MO)废水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多孔炭对MO的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茶叶基多孔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其中NaOH作为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HPC-NaOH比表面积达到3026 m^(2)/g,其中微孔面积为2811 m^(2)/g,总孔体积为1.54 m^(3)/g。当MO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HPC-NaOH投加量为1.5 g/L时,HPC-NaOH的最大吸附量为1264.66 mg/g,MO去除率高达94.85%。多孔炭HPC-NaOH对MO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化学吸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基多孔炭 甲基橙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制备及电容去离子性能研究
10
作者 孔祥鑫 张坤 +2 位作者 吴振威 李伟 刘守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6034,共9页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N,P-GCF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化学性质、亲水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改变NH_(4)H_(2)PO_(4)的添加量探究其对泡沫炭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及电容去离子性能(CDI)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Os改性与NH_(4)H_(2)PO_(4)掺杂后,孔泡尺寸下降,无序性提高。N,P-GCF具有分级孔结构。当NH_(4)H_(2)PO_(4)掺杂量为2 g时,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2684.11 m^(2)·g^(-1))、总孔容(1.42 cm^(3)·g^(-1))和介孔率(49.45%),N、P质量分数分别为2.48%和3.46%。N元素主要以N-5、N-6、N-X形式存在,P元素主要为P-C、P-N。相比于CF,N,P-GCF2.0具有优异的润湿性及力学性能。在1 mol·L^(-1)NaCl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1 A·g^(-1)的电流密度时N,P-GCF2.0的比电容为256.48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5 A·g^(-1)时,比电容保持率达72.51%。在500 mg·L^(-1)的初始NaCl溶液、1.2 V的工作电压下,N,P-GCF2.0具有最佳脱盐能力(29.97 mg·g^(-1))及盐吸附速率(1.84 mg·g^(-1)·min^(-1)),10次循环后脱盐能力保留率为90.12%,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基 N P共掺杂 氧化石墨烯 泡沫炭 电容去离子
下载PDF
泰妙菌素废盐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EDTA-Pb(Ⅱ)的研究
11
作者 胡雅 孙晓蕾 +1 位作者 陆静宇 孙秀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39,148,共8页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配体和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络合态重金属的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及人体健康问题。采用热解炭化法将医药固体废弃物——泰妙菌素废盐制备成废盐活性炭(WSAC)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EDTA-Pb(Ⅱ),利用SEM、BE...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配体和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络合态重金属的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及人体健康问题。采用热解炭化法将医药固体废弃物——泰妙菌素废盐制备成废盐活性炭(WSAC)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EDTA-Pb(Ⅱ),利用SEM、BET表征WSAC的性质;基于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对WSAC吸附EDTA-Pb(Ⅱ)行为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拟合,利用FTIR、TOC、Zeta电位等表征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受物理过程主导且为单分子层均相吸附;随着pH的升高,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效果降低;共存阴离子的加入会与EDTA-Pb(Ⅱ)竞争吸附位点,对吸附起抑制作用;WSAC对EDTA-Pb(Ⅱ)的吸附机制主要为孔隙填充和静电吸附的协同作用。将WSAC用于吸附工业废水中的EDTA-Pb(Ⅱ),为泰妙菌素废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途径,也为工业废水中EDTA-Pb(Ⅱ)的去除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络合态重金属 EDTA-Pb(Ⅱ) 泰妙菌素废盐 吸附
下载PDF
铁/银双金属改性椰壳活性炭对水中As(Ⅲ)的去除研究
12
作者 张力钊 周自坚 +2 位作者 陈志莉 黄鸣明 李文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7-952,共6页
采用热解法制备铁/银双金属改性椰壳活性炭(FeAg@AC),研究其对水体中As(Ⅲ)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证明,单质铁与单质银以纳米小球的形态成功负载于椰壳活性炭上,粒径在10~100 nm不等;在FeAg@AC除As(Ⅲ)过程中,Fe^(0)作为电子供体,Ag^(0)... 采用热解法制备铁/银双金属改性椰壳活性炭(FeAg@AC),研究其对水体中As(Ⅲ)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证明,单质铁与单质银以纳米小球的形态成功负载于椰壳活性炭上,粒径在10~100 nm不等;在FeAg@AC除As(Ⅲ)过程中,Fe^(0)作为电子供体,Ag^(0)作为催化剂,最终砷以As(Ⅴ)的形式固定附着于FeAg@AC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As(Ⅲ)初始质量浓度为11.03 mg/L、pH=7、反应时间为24 h时,FeAg@AC对As(Ⅲ)的去除率高达92.10%;PO_(4)^(3-)与CO_(3)^(2-)对As(Ⅲ)的去除具有抑制作用。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更好拟合As(Ⅲ)的去除,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负载 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磷酸三丁酯脱色活性炭热解再生研究
13
作者 张颖 李军 +1 位作者 金央 黄美英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以磷酸三丁酯(TBP)脱色后的粉末废活性炭(WAC)为材料,利用高温热解的方法,以亚甲基蓝吸附量和碘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再生次数对废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AC的再生最优条件为500℃下再生90 min,再生4... 以磷酸三丁酯(TBP)脱色后的粉末废活性炭(WAC)为材料,利用高温热解的方法,以亚甲基蓝吸附量和碘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再生次数对废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AC的再生最优条件为500℃下再生90 min,再生4次仍能恢复其82%的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及67%的碘吸附性能。通过同步热分析仪(TG-DSC)测定活性炭的失重、吸热和放热情况;借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从而验证其再生效果。对废活性炭的热解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湿法磷酸净化工艺流程中磷酸三丁酯脱色活性炭的热解再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TBP 废活性炭 热解再生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永杰 陈凡 尹甜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与球形活性炭的性能优劣,最后对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及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炭 植物类原料 石油焦类原料 树脂类原料 煤液化沥青 球形活性炭
下载PDF
竹炭配煤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常利 卢辛成 +3 位作者 许伟 张燕萍 孙康 文世涛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煤与生物质配比对制备成型活性炭的颗粒强度、表观密度、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以及孔隙结构等影响。【方法】该研究以竹炭配煤制备成型炭,经过水蒸气活化制备颗粒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目的】为了探究煤与生物质配比对制备成型活性炭的颗粒强度、表观密度、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以及孔隙结构等影响。【方法】该研究以竹炭配煤制备成型炭,经过水蒸气活化制备颗粒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TG)、氮气等温吸脱附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竹炭配煤成型活性炭的理化特性。【结果】竹炭引入会提高成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降低成型活性炭强度、表观密度,影响成型活性炭的使用效果。【结论】当煤炭∶竹炭为1∶3时,吸附性能与强度指标均满足要求,此时活性炭碘吸附值以及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934.7、165 mg·g^(-1),强度为86.4%,达到饮用水国标规定,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活性炭 配煤 成型活性炭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16
作者 郭晓栋 刘辉 +4 位作者 张静敏 刘永涛 高东星 孟运生 程瑞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61-263,267,共4页
某矿山水处理工序采用“电石渣中和过滤—滤液活性炭吸附除油”的基本流程,针对其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内SRB的生长繁殖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了SRB菌种的来源为生活污水返回所... 某矿山水处理工序采用“电石渣中和过滤—滤液活性炭吸附除油”的基本流程,针对其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内SRB的生长繁殖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了SRB菌种的来源为生活污水返回所致。从活性炭吸附后的水体中分离出一株SRB菌株,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pH值、温度、氧气、Fe^(2+)、碳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pH值和温度是影响SRB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结合现场实际,对比分析了可采取的治理措施及优缺点,通过热处理治理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达到了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硫化氢 硫酸盐还原菌 解决措施
下载PDF
一种生物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BTEX去除效果研究
17
作者 于泽权 谢鲲鹏 +3 位作者 马驰 陈勇 周畅 宫正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5期92-96,共5页
针对BTEX污染问题,在传统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依托特殊微生物的,能够进行原位再生的生物活性炭并对其处理效率进行研究。从被苯系化合物污染的土壤样本中提取了微生物样品,经过筛选训化后保留了3株菌种B-01、B-02、B-03... 针对BTEX污染问题,在传统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依托特殊微生物的,能够进行原位再生的生物活性炭并对其处理效率进行研究。从被苯系化合物污染的土壤样本中提取了微生物样品,经过筛选训化后保留了3株菌种B-01、B-02、B-03。利用生物滴滤法将微生物固定在椰壳活性碳上制成生物活性碳(BAC),通过人工模拟的BTEX废气研究BAC再生效应对于处理BTEX废气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种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最适反应温度为30℃,通过持续喷淋营养液,活性碳上挂载的菌种能够在35 d内保持活性。所制备的BAC对乙苯的吸附能力最强,乙苯去除率可达98.75%。BAC在低负载情况下BTEX去除率最高可达98%。通过微生物挂膜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为降低石油加工废气处理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碳 苯系化合物 原位再生 生物滴滤法
下载PDF
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颜智华 姜秉仁 +4 位作者 杨雪 苗书雷 朱超超 李晓 孟献梁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隙结构及官能团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当活化时间为4 h,水蒸气流量为0.175 mL/(min·10 g),活化温度为950℃时,所制备的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686.68 m^(2)/g,碘吸附值可达857 mg/g,亚甲蓝吸附值可达81.8 mg/g,同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无烟煤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NH_(4))_(2)S_(2)O_(8)/AC氧化改性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9
作者 吴沁如 李海红 张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4,181,共8页
以煤质活性炭(AC)为研究对象,通过(NH_(4))_(2)S_(2)O_(8)氧化改性提高其电吸附性能。将活性炭材料制备成电极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EST)下进行实验,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孔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经... 以煤质活性炭(AC)为研究对象,通过(NH_(4))_(2)S_(2)O_(8)氧化改性提高其电吸附性能。将活性炭材料制备成电极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EST)下进行实验,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孔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经过1.5 mol/L的(NH_(4))_(2)S_(2)O_(8)改性后比电容最大;改性后的活性炭电极比电容增大,改性后相比改性前孔容、平均孔径均下降;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光滑、杂质较少、孔隙结构发达、含氧官能团增多;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改性后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为:1.59 g的AC在54.22℃下氧化改性4.93 h,电极比电容为259.850 F/g,改性后电极的CV曲线证明由于其含有赝电容从而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电极制备 活性炭 氧化改性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联产氢气
20
作者 王克超 徐绍平 +1 位作者 王雯雯 杜利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2)O和K_(2)CO_(3)并析出H_(2),而K_(2)CO_(3)可继续反应生成单质K和K_(2)O;在降温脱插过程,脱插试剂水蒸气与插层K、游离单质K和K2O反应生成KOH和H_(2);生成的KOH在二次升温活化时再次与碳质原料反应,如此构成K循环。在水平舟式反应器中考察了碳质原料种类(石油焦和石墨)、活化剂KOH和其活化中间产物K_(2)CO_(3)对活化过程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和产品活性炭孔隙结构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K循环机理。结果表明,K循环效率和H_(2)产量因所用碳质原料与活化剂不同而不同:石油焦的反应活性远高于石墨,KOH活化性能优于K_(2)CO_(3)。在KOH活化石油焦的K循环过程中,KOH转化率达80%,而K_(2)CO_(3)转化率为18.5%,经由K_(2)CO_(3)的转化环节决定了K循环效率。以石油焦为碳质原料、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800℃及脱插温度为250℃的条件下,4.5 g干燥后的石油焦与13.5 g KOH经二次活化-脱插,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达2808 m^(2)/g,并联产1403 mL/g H_(2)(1 g石油焦产生1403 mL 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石油焦 K循环 KOH 氢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