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9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CuBi/MgSiO_(3)催化剂再生技术研究
1
作者 薛斌 马彩梅 +1 位作者 刘婷婷 刘志威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5-17,43,共4页
以1,4丁二醇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废铜铋催化剂再生后,与新鲜铜铋催化剂在整体成型法工艺下的复配技术。通过表征催化剂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形貌特征、元素组成和物相组成,确定了乙炔合成丁炔二醇铜铋催化... 以1,4丁二醇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废铜铋催化剂再生后,与新鲜铜铋催化剂在整体成型法工艺下的复配技术。通过表征催化剂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形貌特征、元素组成和物相组成,确定了乙炔合成丁炔二醇铜铋催化剂的最优再生处理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和强度测试仪分析了成型铜铋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可靠性和耐磨性能,为工业CuBi/MgSiO_(3)催化剂的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催化剂的再生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技术 工业CuBi/MgSiO_(3)催化剂 复配技术
下载PDF
新型分散型抗垢剂在S Zorb装置的工业应用
2
作者 郑从武 庞建龙 +3 位作者 杨华栋 付鑫 何欧鹏 程文武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S Zorb装置为有效抑制原料侧换热器E-7101A-G因高温结垢而导致的换热器传热效率下降、换热器总压差上涨过快等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问题,决定使用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分散型抗垢剂HK-17DC。工业应用结...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S Zorb装置为有效抑制原料侧换热器E-7101A-G因高温结垢而导致的换热器传热效率下降、换热器总压差上涨过快等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问题,决定使用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分散型抗垢剂HK-17DC。工业应用结果表明,HK-17DC在线除垢及阻垢作用良好,且使用HK-17DC对装置运行和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Zorb装置 催化汽油 换热器结垢 分散型抗垢剂 在线除垢
下载PDF
初生态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睿喆 王迎 +3 位作者 雷际平 刘萃莲 周俊领 郭正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和刚度、轻质、耐腐蚀、低摩擦系数、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新材料等各领域,而调控高分子链的缠结程度对于更好地应用UHMWPE至关重要。从均相催化和非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和刚度、轻质、耐腐蚀、低摩擦系数、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新材料等各领域,而调控高分子链的缠结程度对于更好地应用UHMWPE至关重要。从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两方面综述了制备初生态低缠结UHMWPE的催化剂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单中心催化体系和修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制备初生态低缠结UHMWPE的工业应用中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低缠结态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非茂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负载型CoMnNa催化剂对合成气制低碳烯烃CO_(2)选择性的抑制研究
4
作者 陈海波 张煜华 +1 位作者 王立 李金林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39,共7页
FTO(Fischer-Tropsch to olefins)作为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C_(2)^(=)~C_(4)^(=))的代替路径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CoMnNa作为FTO反应催化剂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反应过程中CO_(2)C活性相的形成,导致CO_(2)选择性较高。引入AlO(OH)载体,制... FTO(Fischer-Tropsch to olefins)作为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C_(2)^(=)~C_(4)^(=))的代替路径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CoMnNa作为FTO反应催化剂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反应过程中CO_(2)C活性相的形成,导致CO_(2)选择性较高。引入AlO(OH)载体,制备了Co_(1)Mn_(1)Na/AlO(OH)催化剂,通过XRD、STEM、EDX-mapping、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分布曲线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H_(2)-TPR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催化剂的FTO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载体与CoMn的相互作用,降低了CoMn氧化物的还原性,有效抑制了CoMn中Co的析出及CO_(2)C的形成,减少了CoMn体系中Co和CO_(2)C活性相;在低碳烯烃选择性高达32.4%的情况下,成功将CO_(2)选择性降至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O CoMn CO_(2)C 低碳烯烃 CO_(2)选择性
下载PDF
Cs/SiO_(2)催化合成MMA工艺及宏观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贾鑫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兴永 张胜红 傅送保 姚志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5,220,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s质量分数的Cs/SiO_(2)催化剂,并利用XRD、氮气物理吸附、CO_(2)-TPD和NH3-TPD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优化了Cs/SiO_(2)催化丙酸甲酯与甲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进行了动力...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s质量分数的Cs/SiO_(2)催化剂,并利用XRD、氮气物理吸附、CO_(2)-TPD和NH3-TPD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优化了Cs/SiO_(2)催化丙酸甲酯与甲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应条件,并初步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s质量分数为10%的Cs/SiO_(2)催化剂性能最优,在反应温度为370℃、反应空速为1.2 h^(-1)、酯醛摩尔比为1∶1的优化条件下,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46.3%,MMA的选择性接近100%。动力学分析显示丙酸甲酯与甲醛缩合制备MMA的表观活化能为39.1 kJ/mol,非常接近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醛缩合 丙酸甲酯 宏观动力学
原文传递
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丙烯与乙烯共聚合研究
6
作者 王国栋 方园园 宋文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15,共5页
以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丙烯与乙烯共聚合,探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共聚单体用量、n(Al)∶n(Zr)和n(B)∶n(Zr)等对丙烯与乙烯共聚合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间歇溶液聚合的工艺参数,制备了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在合适条件下... 以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丙烯与乙烯共聚合,探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共聚单体用量、n(Al)∶n(Zr)和n(B)∶n(Zr)等对丙烯与乙烯共聚合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间歇溶液聚合的工艺参数,制备了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在合适条件下,该催化体系的活性最高达2.05×10^(7)g/(mol·h)。溶液聚合小试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70℃,n(Al)∶n(Zr)=150,n(B)∶n(Zr)=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丙烯 乙烯 共聚合 丙烯基弹性体
下载PDF
醇镁加合物载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唐剑 梁迎迎 +1 位作者 马永华 李秉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基于醇镁加合物载体(简称醇镁载体)的Ziegler-Natta(Z-N)催化剂具有颗粒形貌优良、活性高等特点,醇镁载体的特性对催化剂和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显著影响,是目前聚烯烃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氯化镁载体的发展历程以及醇镁载体的制备方... 基于醇镁加合物载体(简称醇镁载体)的Ziegler-Natta(Z-N)催化剂具有颗粒形貌优良、活性高等特点,醇镁载体的特性对催化剂和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显著影响,是目前聚烯烃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氯化镁载体的发展历程以及醇镁载体的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醇镁比、醇种类对醇镁载体结构的影响,综述了醇镁载体在Z-N催化剂中的应用,并对烯烃聚合用醇镁载体的开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镁载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烯烃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用石墨烯/硬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8
作者 李玉龙 游立 +4 位作者 欧阳锋 闫丽莎 吴文飚 黄素晴 周颖 《船电技术》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循环、倍率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石墨烯包覆改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存在引入了更加丰富的孔道结构,有效地改善硬碳材料的导电性,提升电子传导效率。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硬碳复合材料(HCG)表... 针对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循环、倍率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石墨烯包覆改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存在引入了更加丰富的孔道结构,有效地改善硬碳材料的导电性,提升电子传导效率。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硬碳复合材料(HC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以及循环稳定性: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循环2000次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3.8%和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碳材料 石墨烯 导电性 电子传导效率
下载PDF
高硅MCM-22分子筛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9
作者 童伟益 刘闯 +1 位作者 张俊玲 侯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以六亚甲基亚胺(HMI)和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为复合有机结构导向剂合成高硅MCM-22分子筛,并负载钼制备不同SiO_(2)/Al_(2)O_(3)摩尔比的MCM-22催化剂,采用XRD、FT-IR、UV-Raman、SEM、NH3-TPD等手段对分子筛产品进... 以六亚甲基亚胺(HMI)和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为复合有机结构导向剂合成高硅MCM-22分子筛,并负载钼制备不同SiO_(2)/Al_(2)O_(3)摩尔比的MCM-22催化剂,采用XRD、FT-IR、UV-Raman、SEM、NH3-TPD等手段对分子筛产品进行表征,并对负载型MCM-22催化剂进行重芳烃轻质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HMI和TMAdaOH复合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硅原子进入MCM-22分子筛骨架,抑制麦羟硅钠石的出现,提升分子筛的骨架结晶性和结构稳定性,其中SiO_(2)/Al_(2)O_(3)摩尔比80合成的MCM-22分子筛(S80)具有最高的微孔结晶度和丰富的中强酸分布;在反应温度为360℃、H_(2)/重芳烃原料摩尔比为3.0、反应压力为3.0 MPa、MHSV为3.0 h^(-1)的条件下,Mo/H-S80催化剂作用下碳九芳烃和碳十芳烃转化率分别为64.9%和62.7%,产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总选择性达到87.6%;对反应后Mo/H-S80催化剂的积炭分析结果表明,高硅MCM-22分子筛S80更易于扩散并转化重组分、控制副反应的发生,是高效轻质化的理想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Al_(2)O_(3)摩尔比 MCM-22分子筛 有机结构导向剂 重芳烃 轻质化反应 积炭
下载PDF
晶种法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研究
10
作者 韩文华 洪鲁伟 +3 位作者 李滨 周微 刘冠锋 王银斌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以铝酸钠为铝源、硅溶胶为硅源、Silicalite-1(S-1)为晶种,引入碳酸铵作为助剂,采用晶种法制备多级孔纳米ZSM-5团簇分子筛,考察了碳酸铵加入量、晶种加入量、水硅比和晶化温度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物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 以铝酸钠为铝源、硅溶胶为硅源、Silicalite-1(S-1)为晶种,引入碳酸铵作为助剂,采用晶种法制备多级孔纳米ZSM-5团簇分子筛,考察了碳酸铵加入量、晶种加入量、水硅比和晶化温度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物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铵的加入降低了体系pH,减缓了分子筛成核速率,显著降低了ZSM-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当S-1加入量为5%~7%(质量分数)时,能够提高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此外,水硅比对ZSM-5分子筛形貌影响显著,当水硅比为45时,能够合成出介孔分布更为集中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由于多级孔纳米结构提高了活性位点与反应物的可接近性,同时降低了反应产物在孔道中停留时间,因此与分子筛ZSM-5-180相比,该分子筛在偏三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及均四甲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法 碳酸铵 多级孔 ZSM-5 烷基化
下载PDF
醋酸乙酯在Pd/Au表面的形成机理研究
11
作者 邱鹏远 孙浩洋 +2 位作者 杨运信 刘军晓 张丽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醋酸乙烯合成过程中关键副产物醋酸乙酯在Pd/Au(100)及Pd/Au(111)表面的形成机理,从微观层面揭示Pd/Au(100)及Pd/Au(111)表面不同Pd原子数、Pd/Au原子构型对醋酸乙酯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Au(100)和Pd/Au(...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醋酸乙烯合成过程中关键副产物醋酸乙酯在Pd/Au(100)及Pd/Au(111)表面的形成机理,从微观层面揭示Pd/Au(100)及Pd/Au(111)表面不同Pd原子数、Pd/Au原子构型对醋酸乙酯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Au(100)和Pd/Au(111)表面邻位Pd活性位构型最有利于醋酸乙酯的生成,而随着Pd/Au表面Pd原子数的增加,生成醋酸乙酯的反应活性逐渐降低,团簇Pd活性位(Pd原子数大于等于4)可以有效抑制醋酸乙酯的生成。该机理为开发高选择性Pd/Au催化剂、抑制醋酸乙酯副产物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 Pd/Au催化剂 醋酸乙酯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CO_(2)加氢合成甲醇MO_(x)/In_(2)O_(3)(M=Zn,Ga,Zr)催化剂的研究
12
作者 卢琨 孙楷航 彭智昆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氧化铟作为单一金属氧化物,可催化CO_(2)分子高选择性加氢合成甲醇。为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采用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氧化铟催化剂掺杂改性的策略,使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MO_(x)/In_(2)O_(3)(M=Zn,Ga,Zr)催化剂。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 氧化铟作为单一金属氧化物,可催化CO_(2)分子高选择性加氢合成甲醇。为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采用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氧化铟催化剂掺杂改性的策略,使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MO_(x)/In_(2)O_(3)(M=Zn,Ga,Zr)催化剂。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所有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别地,甲醇的生成速率首先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330℃以上时开始降低。10%ZrO_(2)/In_(2)O_(3)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速率在330℃、3 MPa的反应条件下达到4.62 mol·h^(-1)·kg^(-1),明显优于氧化铟催化剂。最后讨论了ZrO_(2)的加入对催化反应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氧化铟 甲醇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甲醇制芳烃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红 周健 +3 位作者 吕建刚 姜丽燕 齐国祯 杨为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1-547,共7页
研制了甲醇制芳烃(MTA)流化床催化剂,采用SEM,^(27)Al NM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对MTA流化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针对MTA副产轻烃的特点,研制出高性能轻烃芳构化固定床催化剂。将流化床MTA单元和固定床轻烃芳... 研制了甲醇制芳烃(MTA)流化床催化剂,采用SEM,^(27)Al NM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对MTA流化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针对MTA副产轻烃的特点,研制出高性能轻烃芳构化固定床催化剂。将流化床MTA单元和固定床轻烃芳构化单元高效集成,成功开发了高芳烃收率的MTA技术,并完成36 kt/a的工业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大于99.9%,总芳烃碳基收率为78.69%,苯、甲苯和二甲苯在总芳烃中的含量为83.14%(w),对二甲苯在二甲苯中的质量含量为7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甲醇 轻烃 芳构化 流化床
下载PDF
CuO/MIL(Cr,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类芬顿催化降解苯酚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文 苏迎杰 +5 位作者 侯东睿 罗静 孙庆功 张孟洋 杨豪 王剑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采用水热煅烧法合成CuO/MIL(Cr,Cu)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对CuO/MIL(Cr,Cu)复合材料进行了XRD、FT-IR、SEM、XPS、BET等表征,结果表明CuO均匀分散在金属有机框架MIL(Cr,Cu)的表面。对不同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 采用水热煅烧法合成CuO/MIL(Cr,Cu)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对CuO/MIL(Cr,Cu)复合材料进行了XRD、FT-IR、SEM、XPS、BET等表征,结果表明CuO均匀分散在金属有机框架MIL(Cr,Cu)的表面。对不同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3 g/L,H2O2浓度为50 mmol/L,pH=6,初始底物浓度为30 mg/L时,CuO/MIL(Cr,Cu)复合材料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可达100%,降解效果优于CuO、MIL-101(Cr)。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和EPR测试等证明·OH是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并给出其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CuO/MIL(Cr,Cu)复合材料可在近中性条件下降解酚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剂 类芬顿 金属有机框架 氧化铜 苯酚废水
下载PDF
环烯烃开环易位聚合物的合成
15
作者 于明泉 张衡臣 +3 位作者 杨雪娇 苑任旭 刘阳 方岩雄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采用MoCl_(5)为核心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合成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的开环易位聚合物,实现稳定的100%单体转化率,凝胶率0%。并采用Al_(2)O_(3)负载的Ru催化剂和SiO 2/Al_(2)O_(3)负载的Ni金属催化剂对相同的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开环易位... 采用MoCl_(5)为核心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合成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的开环易位聚合物,实现稳定的100%单体转化率,凝胶率0%。并采用Al_(2)O_(3)负载的Ru催化剂和SiO 2/Al_(2)O_(3)负载的Ni金属催化剂对相同的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开环易位聚合物进行非均相加氢,可实现100%的加氢率,且简单过滤即可将催化剂与聚合物溶液完全分离。两种加氢催化剂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性质,Ni负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含量10%、反应温度190℃、初始氢气压力4 MPa、反应时间2 h,加氢产物的熔融指数76 g·min^(-1),玻璃化转变温度126℃;Ru负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含量2%、反应温度180℃、初始氢气压力4 MPa、反应时间2 h,加氢产物的熔融指数10 g·min^(-1),玻璃化转变温度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开环易位聚合 非均相加氢 环烯烃 环烯烃聚合物(COP) 氯化钼
下载PDF
球形Al_(2)O_(3)载体成型、表征及其对Pt系丙烷脱氢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红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以两种性能差异明显的拟薄水铝石PB-0104和P-DF-03-LS为原料,采用挤压制球法制备了系列球形Al_(2)O_(3)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将主活性组分Pt、助剂Sn/Na负载在球形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Pt系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PDH)催化剂,并考察了各催... 以两种性能差异明显的拟薄水铝石PB-0104和P-DF-03-LS为原料,采用挤压制球法制备了系列球形Al_(2)O_(3)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将主活性组分Pt、助剂Sn/Na负载在球形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Pt系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PDH)催化剂,并考察了各催化剂在PDH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采用颗粒机械强度测试、XRD、N2吸附-脱附、NH3-TPD、TG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球形Al_(2)O_(3)载体及Pt系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本身性质对球形Al_(2)O_(3)载体的结构特征影响显著;将60%(w)的拟薄水铝石PB-0104和40%(w)的拟薄水铝石P-DF-03-LS配合使用作为Al_(2)O_(3)载体的制备原料,得到的球形Al_(2)O_(3)载体试样平均颗粒强度为33.1 N,制备的Pt系催化剂试样CAT-P60L40在PDH反应中表现出了最优的催化性能,丙烷平均转化率可达42.5%,丙烯平均产率为39.1%,丙烯平均选择性为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Al_(2)O_(3) 拟薄水铝石 挤压成球 PT催化剂 丙烷脱氢
下载PDF
环三藜芦烃内给电子体对聚乙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杨红旭 黄庭 +3 位作者 郭子芳 苟清强 李颖 孙竹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4-1079,共6页
以不同取代基的环三藜芦烃为内给电子体,通过溶解析出制备了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并以甲氧基环三藜芦烃(MGC3)为代表考察了催化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催化剂的乙烯-己烯共聚性能。采用DSC、^(13)C NMR、熔体流... 以不同取代基的环三藜芦烃为内给电子体,通过溶解析出制备了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并以甲氧基环三藜芦烃(MGC3)为代表考察了催化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催化剂的乙烯-己烯共聚性能。采用DSC、^(13)C NMR、熔体流动指数测试、激光粒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MGC3对催化剂及其聚合物粉料性能的影响,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C3,催化剂聚合活性较参比催化剂提高16.1%;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在5~16μm之间易于调控;在聚合压力和共聚单体加入量相同的聚合条件下,MGC3-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单元含量较参比聚合物提高10%以上;MGC3-聚合物母液中低聚物含量较参比聚合物降低3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环三藜芦烃 共聚性能 低聚物含量
下载PDF
给电子体分子结构对聚乙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黄庭 孙竹芳 +2 位作者 苟清强 谢伦嘉 郭子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5-1212,共8页
将丙二酸酯化合物、邻/对苯二甲酸酯化合物、二醇酯化合物、芳香酸单酯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环三藜芦烃(H1)和二苯基蒽类衍生物等给电子体引入Ziegler-Natta(Z-N)聚乙烯催化剂中,研究了上述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氢... 将丙二酸酯化合物、邻/对苯二甲酸酯化合物、二醇酯化合物、芳香酸单酯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环三藜芦烃(H1)和二苯基蒽类衍生物等给电子体引入Ziegler-Natta(Z-N)聚乙烯催化剂中,研究了上述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氢调敏感性以及聚合粉料堆密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酯类化合物可降低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提高聚合粉料的分子量;芳香酸单酯化合物可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氢调敏感性;硝基和氰基化合物会显著降低催化剂的聚合活性;H1可显著提高催化剂在高氢气乙烯摩尔比(简称氢乙比)条件下的聚合活性和氢调敏感性;二苯基蒽类衍生物可提高催化剂在低氢乙比条件下的聚合活性,但对于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芳香酸单酯化合物和H1类更适于作为Z-N聚乙烯催化剂的给电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电子体 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 活性 氢调敏感性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气相醛加氢催化剂中试放大研究
19
作者 吴显军 李凤铉 +2 位作者 王刚 刘彦峰 胥占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29,234,共5页
在超重力共沉淀中试装置上进行了铜基气相醛加氢催化剂制备放大试验。研究发现,在超重力机转速1 200 r/min、中和温度80℃、pH 7.5、老化温度80℃、老化时间30 min及焙烧温度380℃条件下,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CuO晶粒度低,活性组分... 在超重力共沉淀中试装置上进行了铜基气相醛加氢催化剂制备放大试验。研究发现,在超重力机转速1 200 r/min、中和温度80℃、pH 7.5、老化温度80℃、老化时间30 min及焙烧温度380℃条件下,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CuO晶粒度低,活性组分分散度较好。以某石化公司丁辛醇装置丁醛和辛烯醛为原料,通过催化剂加氢评价考察催化剂活性结果显示,中试放大催化剂原料转化率及产品选择性均高于99%,且在空速高出约14%情况下,产品性质与参比剂相当,且产品杂质含量略低,表明放大剂活性略好于参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醛加氢 催化剂 中试
原文传递
3-甲基-3-丁烯-1-醇的合成
20
作者 翟新阳 翟德伟 +3 位作者 梁赛红 赵嘉伟 郭佳 张书贤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3-甲基-3-丁烯-1-醇通常采用多聚甲醛充分解聚完成后与异丁烯在有机碱催化下进行Prins反应得到。传统方法使用甲醇作为溶剂时,容易和甲醛缩合降低收率;而使用叔丁醇作为溶剂,回收时易凝固导致管道堵塞。采用甲缩醛作为溶剂不仅解决了上... 3-甲基-3-丁烯-1-醇通常采用多聚甲醛充分解聚完成后与异丁烯在有机碱催化下进行Prins反应得到。传统方法使用甲醇作为溶剂时,容易和甲醛缩合降低收率;而使用叔丁醇作为溶剂,回收时易凝固导致管道堵塞。采用甲缩醛作为溶剂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在此基础上研究管式反应合成3-甲基-3-丁烯-1-醇,并对解聚条件和Prins缩合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大幅减少了反应时间,反应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多聚甲醛 异丁烯 3-甲基-3-丁烯-1-醇 Prins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