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被引量:28
1
作者 欧阳新平 战磊 +2 位作者 陈凯 杨东杰 邱学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6,39,共6页
首先,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木质素替代部分苯酚制备的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LPF)胶粘剂的性能;其次,探讨了木质素对苯酚的替代率、氢氧化钠用量、甲醛/木质素质量比及产品固含量等对LPF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DSC分析... 首先,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木质素替代部分苯酚制备的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LPF)胶粘剂的性能;其次,探讨了木质素对苯酚的替代率、氢氧化钠用量、甲醛/木质素质量比及产品固含量等对LPF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DSC分析研究了LPF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麦草碱木质素的碱活化和羟甲基化有利于提高木质素的化学反应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下(木质素对苯酚的替代率为50%、氢氧化钠用量为4.5%,甲醛/木质素质量比为8∶100、固含量为41.4%)制备的胶黏剂其粘结强度可达2.04 MPa,未经分离提纯的胶粘剂的残留甲醛和苯酚都远低于国家标准;相对于酚醛树脂粘剂胶,所制备的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固化温度降低,固化速度增大,克服了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苯酚 酚醛树脂 胶粘剂 粘结强度 游离甲醛
下载PDF
蔗糖-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胶粘剂的合成工艺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甘卫星 唐贤明 +2 位作者 伍能文 黄周锋 林翠梧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29,共7页
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添加交联剂合成了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共缩聚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蔗糖用量对树脂性能及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合成因素和胶合板的胶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优化配比合成的树脂... 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添加交联剂合成了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共缩聚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蔗糖用量对树脂性能及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合成因素和胶合板的胶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优化配比合成的树脂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后的主要成分,通过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了该产物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探讨了合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SMF共缩聚树脂为黄色、透明、均一无沉淀液体,水溶性好,贮存期可长达2个月;优化合成条件为蔗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0.7,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2.7,交联剂用量为树脂质量的0.33%;桉树胶合板优化胶合工艺参数为双面施胶量340 g/m2、热压压力0.9MPa、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60 s/mm;共缩聚反应可能发生在蔗糖分子的3个伯醇羟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合成因素 桉树胶合板 胶合工艺 化学结构
下载PDF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结构胶粘剂(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胶粘剂的合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超 黄玉东 +2 位作者 张斌 李奇力 张绪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介绍了三种芳香二胺制备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方法及其固化物和芳香二胺改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 ,从中选出力学性能较好的双马来酰亚胺固化体系胶粘剂。
关键词 芳香二胺 液体端羧基 丁腈橡胶 改性 双马来酰亚胺 结构胶粘剂 合成
下载PDF
麦草碱木素酚化改性及其制备LPF胶粘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纲勇 邱学青 邢德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8-684,共7页
利用碱性条件下酚化改性的麦草碱木素代替部分苯酚制备了高木质素/苯酚比例和胶粘强度高的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GPC)研究了麦草碱木素在碱性条件下酚化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FT-IR分析表明,... 利用碱性条件下酚化改性的麦草碱木素代替部分苯酚制备了高木质素/苯酚比例和胶粘强度高的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GPC)研究了麦草碱木素在碱性条件下酚化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FT-IR分析表明,麦草碱木素发生了酚化反应,伴随着酯基的断裂和甲氧基的脱落;GPC结果显示,木质素平均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接着,研究了木质素/苯酚比例、氢氧化钠浓度、甲醛/木质素比例、酚化温度、酚化时间、缩聚温度、缩聚时间等反应工艺参数对LP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麦草碱木素酚化改性制备LPF胶粘剂的反应工艺参数。最后,比较了反应工艺参数优化的LPF胶粘剂与传统PF胶粘剂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麦草碱木素酚化改性后代替70%的苯酚制备得到的LPF胶粘剂的胶粘强度与传统PF胶粘剂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碱木素 酚醛树脂 木材胶粘剂 酚化
下载PDF
多臂型端酯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 罗运军 +1 位作者 葛震 柴春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分别以丙三醇、季戊四醇为起始剂,四氯化锡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阳离子经开环聚合得到两种不同多臂型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OH),其端羟基经酯化改性、氯甲基侧基的氯被叠氮基取代,得到两种不同多臂型GAPE。对多臂型GAPE进行傅里叶红... 分别以丙三醇、季戊四醇为起始剂,四氯化锡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阳离子经开环聚合得到两种不同多臂型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OH),其端羟基经酯化改性、氯甲基侧基的氯被叠氮基取代,得到两种不同多臂型GAPE。对多臂型GAPE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GPC)、热失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结果表明,GAPE-3和GAPE-4的分子量分别是890和1260,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是-55.2℃和-53.9℃,GAPE的热分解过程为叠氮基热分解和聚醚主链热分解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酯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 多臂型端酯基聚叠氮缩水甘油醚 含能增塑剂 叠氮增塑剂
下载PDF
影响螺纹锁固厌氧胶性能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会录 李晓佳 +2 位作者 孙戎 张亚光 段雪蕾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
以BPA2EODMA(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和EA(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引发剂、1,4-萘醌为阻聚剂、N,N-二甲基苯胺为促进剂和糖精为助促进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厌氧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m(BPA2E... 以BPA2EODMA(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和EA(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引发剂、1,4-萘醌为阻聚剂、N,N-二甲基苯胺为促进剂和糖精为助促进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厌氧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m(BPA2EODMA):m(EA)=3:7、w(CHP)=3.0%、w(N,N-二甲基苯胺)=0.8%、w(糖精)=0.5%和w(1,4-萘醌)=0.03%时,厌氧胶的综合性能较好,其剪切强度达到26 MPa,施工性能及储存稳定性能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胶 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 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 异丙苯过氧化氢 N N-二甲基苯胺 定位时间
原文传递
TDI交联改性聚乙烯醇水性胶粘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龙一飞 鄢小虎 +2 位作者 潘婵 罗祝北 夏赤丹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48,共5页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改性PVA(聚乙烯醇)能明显提高PVA胶粘剂的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以PVA掺量、羧甲基纤维素(CMC)掺量、交联剂TDI掺量、催化剂-X掺量、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为试验因素,压缩剪切强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合...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改性PVA(聚乙烯醇)能明显提高PVA胶粘剂的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以PVA掺量、羧甲基纤维素(CMC)掺量、交联剂TDI掺量、催化剂-X掺量、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为试验因素,压缩剪切强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合成该改性PVA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PVA为12 g/100 m L、CMC为3.2 g/100 m L、φ(TDI)=3%、φ(催化剂-X)=0.4%(均相对于胶粘剂体积而言)、交联温度为30℃和交联时间为45 min时,所合成的单组分TDI改性PVA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粘接性,可广泛应用于林产工业、纸品工业以及建筑行业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环保 建筑胶
原文传递
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黏度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纲勇 邱学青 +1 位作者 杨东杰 欧阳新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2,共4页
木质素胶粘剂高黏度的特征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该文考察了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的pH、质量分数、氯化钠与尿素的加入、贮存时间等因素对其黏度的影响,作为对比,同时测试了这些因素对酚醛树脂胶粘剂和麦草碱木素(WSSL)碱性溶液黏度... 木质素胶粘剂高黏度的特征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该文考察了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的pH、质量分数、氯化钠与尿素的加入、贮存时间等因素对其黏度的影响,作为对比,同时测试了这些因素对酚醛树脂胶粘剂和麦草碱木素(WSSL)碱性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PF胶粘剂的黏度随着尿素的加入降低,而随着其质量分数的增加、pH的降低、氯化钠的加入急剧升高,并分别在w(LPF)=30.0%、pH=10.2、w(NaCl)=8.3%处有一个转折点;LPF胶粘剂的黏度曲线与WSSL碱性溶液相似,而与酚醛树脂胶粘剂相差较大;要制得高含量的LPF胶粘剂,其pH应大于10.2,w(NaCl)<8.3%,并且w(尿素)=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酚醛树脂 黏度 胶粘剂
原文传递
尿素对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纲勇 邱学青 +1 位作者 杨东杰 张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22-925,930,共5页
考察了尿素对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PF胶粘剂中加入质量分数2%~3%(以总溶液质量为基准,下同)尿素后,胶粘性能明显提高,胶粘强度由2.02MPa提高到2.21MPa,游离甲醛质量分数由0.16%降至0.05... 考察了尿素对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PF胶粘剂中加入质量分数2%~3%(以总溶液质量为基准,下同)尿素后,胶粘性能明显提高,胶粘强度由2.02MPa提高到2.21MPa,游离甲醛质量分数由0.16%降至0.05%,黏度由858mPa·s降低至306mPa·s。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尿素与LP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反应生成了脲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脲醛树脂的羟基与LPF胶粘剂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提高了LPF胶粘剂的胶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酚醛树脂 尿素 粘合剂
下载PDF
用于热熔胶的聚酰胺树脂合成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续明 贾兰琴 +2 位作者 李瑞霞 黄燕萍 宁家成 《中国胶粘剂》 CAS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二聚酸、共聚酸、乙二胺与哌嗪合成出可用于热熔胶的二聚酸型聚酰胺 (PA)树脂 ,研究了上述合成组成与PA树脂基本性能 ,如软化点、拉伸强度、玻璃化温度与熔融粘度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探讨了合成组成对PA树脂用作热熔胶时的剪切强... 采用二聚酸、共聚酸、乙二胺与哌嗪合成出可用于热熔胶的二聚酸型聚酰胺 (PA)树脂 ,研究了上述合成组成与PA树脂基本性能 ,如软化点、拉伸强度、玻璃化温度与熔融粘度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探讨了合成组成对PA树脂用作热熔胶时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酸 共聚酸 哌嗪 聚酰胺 热熔胶 合成 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量麦草碱木素性能及其对LPF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纲勇 邱学青 杨东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90-1594,共5页
应用超滤分级方法,将麦草碱木素分成3种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级分。分析表明:随着分子量的降低,麦草碱木素的甲氧基含量降低,酚羟基含量升高,其反应活性随之升高;同时,羧基含量降低,其溶液表面活性升高。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麦草碱木素... 应用超滤分级方法,将麦草碱木素分成3种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级分。分析表明:随着分子量的降低,麦草碱木素的甲氧基含量降低,酚羟基含量升高,其反应活性随之升高;同时,羧基含量降低,其溶液表面活性升高。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麦草碱木素分子量的降低,LPF胶的胶黏强度升高,游离甲醛含量和黏度降低,综合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酚醛树脂 分子量 胶黏剂
下载PDF
己二异氰酸酯和环氧树脂同时对聚乙烯醇胶水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夏赤丹 陈红梅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37,共4页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用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环氧树脂(En)同时对聚乙烯醇(PVA)胶粘剂交联改性。讨论了其实验原理、合成方法、粘结强度和耐水性能等。
关键词 己二异氰酸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粘胶剂 改性
下载PDF
联苯酐型聚酰亚胺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斌 朱兴明 孙明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以联苯二酐和三种含有醚键结构的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和1,3-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为原料,在N N-二甲基乙酰胺中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合成了三种含有柔性二胺结构... 以联苯二酐和三种含有醚键结构的二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和1,3-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为原料,在N N-二甲基乙酰胺中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合成了三种含有柔性二胺结构的线性聚酰亚胺。分析了不同的溶剂及含水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分子结构对聚酰亚胺粘接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分析,固化后的聚酰亚胺已经完全酰亚胺化;通过热失重分析发现,三种线性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均在500℃以上,且由4,4'-ODA制得的聚酰亚胺(PI)耐热性能优于其余两种;热机械分析表明,1,3,4-APB具有最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胶粘剂 耐热性
下载PDF
AA/AAm改性的PVF高速粘贴标签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楚平 王念贵 +1 位作者 李娟 冯健 《中国胶粘剂》 CAS 2002年第2期20-22,共3页
采用AA/AAm改性PVF的方法制备高速粘贴标签胶粘剂。对PVA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pH值、AA/AAm等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对胶粘剂的粘度、稳定性、干燥速度和粘贴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该胶粘剂有较好的粘... 采用AA/AAm改性PVF的方法制备高速粘贴标签胶粘剂。对PVA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pH值、AA/AAm等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对胶粘剂的粘度、稳定性、干燥速度和粘贴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该胶粘剂有较好的粘贴性能 ,适用于 14 0 0 0 -2 80 0 0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甲醛 AA/AAm改性 改性PVF 粘贴标签 胶粘剂 高速贴标
原文传递
改性聚乙烯醇/淀粉无醛胶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杜拴丽 张春燕 《中国胶粘剂》 CAS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介绍了一种不含甲醛、环保的聚乙烯醇/淀粉胶粘剂的合成方法,探讨了改性机理,并对聚乙烯醇淀粉的配比、次氯酸钠用量、过硫酸钾用量等影响胶粘剂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该胶粘剂可代替酚醛胶粘剂作为木材、胶合板用胶粘剂。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淀粉 无醛胶粘剂 改性 合成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氰酸酯树脂及其胶粘剂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宝春 贾德民 邱清华 《中国胶粘剂》 CAS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氰酸酯树脂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树脂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本文综述了氰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聚合机理、催化体系以及它在胶粘剂方面的应用 ,旨在吸引更多研究者关注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综述 氰酸酯树脂 胶粘剂
原文传递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耀 胡孝勇 张银钟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7,共4页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由于其可预涂性,在生产中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和简化工艺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重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介绍了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发展概况,重点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由于其可预涂性,在生产中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和简化工艺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重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介绍了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发展概况,重点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组成、制备方法和应用等),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预涂 微胶囊 厌氧胶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改性白乳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和生 孙振亚 《化工科技》 CAS 2000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纳米SiO2 改性的白乳胶的某些性能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纳米SiO2 能很好地改善白乳胶的性能。同时探讨了纳米SiO2
关键词 改性 白乳胶 纳米级 二氧化硅 聚醋酸乙烯乳液
下载PDF
新型耐热胶粘剂苯胺二苯醚与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勤 刘学清 +1 位作者 张世村 张旭玲 《中国胶粘剂》 CAS 1999年第4期10-12,共3页
介绍了苯胺二苯醚与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采用TGA、DSC研究其耐热性,讨论了固化条件、不同配比、储存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NDPOBMI树脂玻璃化温度在270℃左右,温度指数大于220℃,而且粘... 介绍了苯胺二苯醚与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采用TGA、DSC研究其耐热性,讨论了固化条件、不同配比、储存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NDPOBMI树脂玻璃化温度在270℃左右,温度指数大于220℃,而且粘接性能良好,可用作新型耐热胶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亚胺 苯胺二苯醚 耐热胶粘剂 共聚 胶粘剂
原文传递
VAE乳液及其胶粘剂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子东 李广宇 于敏 《粘接》 CAS 2001年第6期27-30,共4页
介绍了国内VAE乳液的部分品牌 ,评述了VAE乳液胶粘剂的性能特点 ,提出了VAE乳液胶粘剂的改性途径 。
关键词 VAE乳液 胶粘剂 改性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