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冈霉素A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穗 郭永霞 +1 位作者 唐文华 牛灿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m L。在含 5 0 0 μg/ m L井冈霉素 A的 PDA上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74 .1% ,而田间水稻植株上人工接菌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 0 μg/ m L药液喷洒后 7d和 14 d的防效即可分别达到 77.4 %和 76 .7% ,即药剂在 PDA平板上的理论抑制作用仅是田间活体植株上对病菌实际作用效果的 1/ 10。比较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井冈霉素 A具有对病原菌和寄主植物双重作用的特性。研究首次发现 ,在室内培养基上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的 1μg/ m L的井冈霉素 A可以在水稻植株未喷药部位产生防御水稻纹枯病的作用 ,且能够持续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相关酶——过氧化物酶 (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增高 ,表明该药剂可以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水稻纹枯病 毒力测定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酸 抗生素农药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等1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俊 肖雅雯 +2 位作者 王震 赵为武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0-595,共6页
采用正己烷-丙酮-磷酸混合溶剂为提取剂,在萃取温度100℃、压力10.3 MPa条件下,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土壤样品,石墨碳黑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PTV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法同时检测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10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采用正己烷-丙酮-磷酸混合溶剂为提取剂,在萃取温度100℃、压力10.3 MPa条件下,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土壤样品,石墨碳黑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PTV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法同时检测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10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氨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共18种农药残留。在10~20μg/kg的添加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82.84%~96.3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1%~7.34%;在20~40μg/kg的添加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80.55%~103.76%,RSD(n=6)为2.56%~5.78%;在40~80μg/kg的添加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平均回收率81.56%~95.38%,RSD(n=6)为2.19%~5.88%。方法检出限为0.11~3.40μg/kg,实际样品检测的RSD(n=3)为4.94%~8.74%。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以满足土壤中HCHs、DDTs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际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拟除虫菊酯类 六六六 滴滴涕 快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碳源对泰乐菌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戚薇 王建玲 +2 位作者 贾士儒 路福平 杜连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以淀粉和植物油为碳源条件下泰乐菌素生产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确定的淀粉和菜籽油为碳源的最适条件下发酵,发现菜籽油为碳源使泰乐菌素产量提高79%,产率为淀粉条件下产率的24倍,说明菜籽油是泰乐菌素发酵的最适碳源。
关键词 泰乐菌素 弗氏链霉菌 碳源 产量
下载PDF
薤白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特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传军 刘超 姜晓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2,共4页
通过抑菌实验和稳定性实验,对从薤白中提取的薤白抑菌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薤白抑菌物质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酵母菌>黑曲霉。稳定性实验表明,温度和pH值对薤白醇提物... 通过抑菌实验和稳定性实验,对从薤白中提取的薤白抑菌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薤白抑菌物质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酵母菌>黑曲霉。稳定性实验表明,温度和pH值对薤白醇提物抑菌效力有一定影响,表现为50~60℃时抑菌活性最强,超过100℃时抑菌活性开始下降;薤白抑菌物质在中性、中性偏酸性、中性偏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随pH值的降低(升高)抑菌活性下降;紫外光照射对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有微小的影响,可以适当避光操作。K+对薤白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影响较小,Mg2+、Ca2+、Zn2+二价阳离子,Fe3+三价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三价金属阳离子(Fe3+)对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薤白 乙醇提取物 抑菌特性
下载PDF
不吸水链霉菌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桓明辉 陈飞 +3 位作者 吴红艳 关艳丽 王志 程永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采用碱裂解法从不吸水链霉菌提取染色体DNA,用Sau3AI对染色体DNA进行部分水解,利用透析袋法回收3.5~9kb之间的DNA片段。以pUC18为载体,用BamHI对其进行酶切,再用热敏磷酸酶去磷酸化,酶切产物与外源DNA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T4DNA连接... 采用碱裂解法从不吸水链霉菌提取染色体DNA,用Sau3AI对染色体DNA进行部分水解,利用透析袋法回收3.5~9kb之间的DNA片段。以pUC18为载体,用BamHI对其进行酶切,再用热敏磷酸酶去磷酸化,酶切产物与外源DNA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用受体菌E.coliDH5α进行转化,根据α-互补性质产生的颜色反应,挑选白色菌落,构建了相应的不吸水链霉菌基因文库。分别利用特异性探针2-1-1及1-2-1对不吸水链霉菌基因文库进行筛选,利用DIG-Ⅱ-dUTP对特异性探针进行标记,与基因文库中的阳性转化子进行Southern杂交,通过显色反应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由于时间关系,暂未筛选出阳性克隆,但这些工作对以后的相关实验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 基因文库 地高辛探针标记 SOUTHERN杂交 菌落原位杂交
下载PDF
红树莓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立敏 王晓杰 +2 位作者 辛秀兰 李晓燕 杨国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8-1330,共3页
醇法提取红树莓总黄酮并建立红树莓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树莓中的总黄酮。芦丁在0.011~0.066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2.2%。红树莓总黄酮含量为2... 醇法提取红树莓总黄酮并建立红树莓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树莓中的总黄酮。芦丁在0.011~0.066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2.2%。红树莓总黄酮含量为21.93%。此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用于测定红树莓总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总黄酮 提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茶叶中维生素C的荧光测定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玉聪 谢狄霖 张维镇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5年第4期2307-2308,2317,共3页
目的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茶叶经草酸提取,活性炭氧化后,与邻苯二胺反应,在激发波长355nm,发射波长425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维生素C在2-20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平均回收率为... 目的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茶叶经草酸提取,活性炭氧化后,与邻苯二胺反应,在激发波长355nm,发射波长425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维生素C在2-20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5%。结论采用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茶叶 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 荧光测定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 平均回收率 荧光法测定 邻苯二胺 激发波长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代富英 王闵霞 +2 位作者 王天山 钟娟 谭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5-361,共7页
本文概述了抗真菌药物的现状和近年来剂型、结构改造和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和抗真菌靶位的新进展,并对抗真菌药物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β-1 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抗真菌靶位
下载PDF
磷氮霉素PN-2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6
9
作者 顾学斌 陶黎明 徐文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农用抗生素的筛选中 ,得到一株活性菌株 ,菌号为 Strep tomyces SPRI- 82 715 ,通过发酵、吸附、提取等手段分离得到 6个活性化合物 ,其中磷氮霉素 (PN- 2 )为主要成分。经过 UV、IR、MS、NMR等手段鉴定 ,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文献报... 在农用抗生素的筛选中 ,得到一株活性菌株 ,菌号为 Strep tomyces SPRI- 82 715 ,通过发酵、吸附、提取等手段分离得到 6个活性化合物 ,其中磷氮霉素 (PN- 2 )为主要成分。经过 UV、IR、MS、NMR等手段鉴定 ,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文献报道的 phosphazomycin系列化合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氮霉素PN-2 分离鉴定 活性 phosphazomycin 农用抗生素
下载PDF
纹霉清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莉 袁雪琴 檀根甲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研究了纹霉清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 % 纹霉清WP、20 %纹利SC和12-5% 纹益SC10 天后的防效分别为76-65 % 、70-31% 和91-12% ,总体防效均在60 %以上,适宜剂量为... 研究了纹霉清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 % 纹霉清WP、20 %纹利SC和12-5% 纹益SC10 天后的防效分别为76-65 % 、70-31% 和91-12% ,总体防效均在60 %以上,适宜剂量为75ml/667m2 ,其防效与井冈霉素的防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防治效果 纹霉素 复配剂 水稻 杀菌剂
下载PDF
抗菌肽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永才 廖仲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4-66,共3页
抗菌肽是动物防御体系中产生的一类抵抗外源性病原体侵害的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生物活性,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其应用前景广阔。概述抗菌肽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作用机制,指出抗菌肽研究的存在问... 抗菌肽是动物防御体系中产生的一类抵抗外源性病原体侵害的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生物活性,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其应用前景广阔。概述抗菌肽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作用机制,指出抗菌肽研究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结构特征 作用机制 应用
下载PDF
制备脲醛树脂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仁春 周菁 +1 位作者 袁青梅 郑保忠 《云南化工》 CAS 2003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和稳定性;并研究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结果制得的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在10~15μm的微胶囊占95%以上,平均粒径为:25±4.35...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和稳定性;并研究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结果制得的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在10~15μm的微胶囊占95%以上,平均粒径为:25±4.35μm;包封率为98%以上;室内药效试验证明阿维菌素微胶囊制剂比乳液制剂有较长的害虫防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脲醛树脂 阿维菌素 微胶囊 筛选 农畜两用抗生素
下载PDF
0.3%阿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治良 邓业成 蒙冕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研制了 0 3%阿维菌素微乳剂并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 ,对其配方、贮存稳定性、杀虫活性等进行了研究 该制剂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使用安全。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微乳剂 农药 大环内酯抗生素
下载PDF
2-甲氧基亚氨基-2-[(2-四氢吡喃)-2-氧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成荣 何胜利 +4 位作者 周瑛 项继聪 范杰 高晓茹 张国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邻羟基苯乙酸与甲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生成邻羟基苯乙酸甲酯,其酚羟基用3,4-二氢吡喃保护生成2-四氢吡喃氧基-苯基-乙酸甲酯,最后与亚硝酸叔丁酯和碘甲烷反应得到2-甲氧基亚氨基-2-[(2-四氢吡喃)-2-氧基-苯基]-乙酸甲酯.该路线反应条... 邻羟基苯乙酸与甲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生成邻羟基苯乙酸甲酯,其酚羟基用3,4-二氢吡喃保护生成2-四氢吡喃氧基-苯基-乙酸甲酯,最后与亚硝酸叔丁酯和碘甲烷反应得到2-甲氧基亚氨基-2-[(2-四氢吡喃)-2-氧基-苯基]-乙酸甲酯.该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三步反应总收率为63.4%,产品含量为97.9%,其结构经红外和核磁氢谱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羟基苯乙酸 邻羟基苯乙酸甲酯 2-四氢吡喃氧基-苯基-乙酸甲酯 合成
下载PDF
银系无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袁鹏 何宏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28,共6页
本文综述了银系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类型、制备工艺和应用现状及其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 。
关键词 银系无机抗菌剂 抗菌机理 制备方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提取井冈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裕国 虞炳钧 +1 位作者 陈小龙 方煜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9-10,共2页
本文就不同树脂对井冈霉素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得到了离子交换法提取井冈霉素较佳工艺条件,从而获得了高单位效价的井冈霉素粉剂。
关键词 井冈霉素 离子交换 提纯 水稻 杀菌剂 抗菌素
下载PDF
薤白抗菌物质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传军 刘超 姜晓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1,共4页
为优化薤白中抗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水为提取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薤白抗菌物质的水浸提条件:加水量为薤白浆液体积的2倍,32℃提取4次,每次3h。此条件下得到的抗菌物... 为优化薤白中抗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水为提取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薤白抗菌物质的水浸提条件:加水量为薤白浆液体积的2倍,32℃提取4次,每次3h。此条件下得到的抗菌物质抗菌性较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得到抑菌圈直径达到13.98mm。证明薤白具有抑菌活性,所提取的抗菌物质可以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薤白 抗菌物质 提取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翰华 陆元勋 +2 位作者 胡梦月 周松青 金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建立葛根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选择510nm为测定波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1208mg/m L-0.07248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为2.6%。... 目的:建立葛根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选择510nm为测定波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1208mg/m L-0.07248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为2.6%。结论:分光光度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酱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华山 洪嫄 +2 位作者 黄伟 冯小军 刘继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提出同时测定果酱中甲胺磷、敌敌畏、氧乐果、马拉硫磷、毒死蜱、水胺硫磷、喹硫磷七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添加浓度在0.01~1.00mg/kg之间时七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回收率(n=6)在82.0%~97.0%之间,相对标准偏... 提出同时测定果酱中甲胺磷、敌敌畏、氧乐果、马拉硫磷、毒死蜱、水胺硫磷、喹硫磷七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添加浓度在0.01~1.00mg/kg之间时七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回收率(n=6)在82.0%~9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七种有机磷农药)均设为0.01mg/kg,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能满足日本肯定列表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有机磷多残留 果酱
下载PDF
长川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磊 顾学斌 +2 位作者 徐文平 旷文丰 陶黎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45-447,共3页
 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接种、培养基、搅拌速度、通气量对长川霉素(Changchuanmycin)发酵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250L发酵罐的批式发酵条件为,以5% ̄10%的接种量在36 ̄40h时接种,搅拌速度发酵前期为200rpm,然后逐步提高至400rpm ;通气量发...  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接种、培养基、搅拌速度、通气量对长川霉素(Changchuanmycin)发酵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250L发酵罐的批式发酵条件为,以5% ̄10%的接种量在36 ̄40h时接种,搅拌速度发酵前期为200rpm,然后逐步提高至400rpm ;通气量发酵前期为0.6vvm ,中期为1.0vvm ,后期为0.6vvm ;发酵过程中溶氧控制在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川霉素 发酵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