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4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除草剂对油菜田小子虉草的防效和作物安全性试验初报
1
作者 许金波 付正波 +4 位作者 杨祚斌 杨园耘 丁春华 朱富仙 李海宏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37-39,64,共4页
为有效防除油菜田小子虉草的危害,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开展了6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和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69 g/L精噁... 为有效防除油菜田小子虉草的危害,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开展了6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和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150 g/L精吡氟禾草灵乳油等6种药剂对油菜田小子虉草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且对油菜非常安全,其中优先选5%唑啉草酯乳油于小子虉草6叶期前进行喷雾施用,施药30 d后,对小子虉草的鲜重防效可达98.61%,防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小子虉草 防治效果 油菜地
下载PDF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安楷 林雨婷 陈国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30,共7页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仍未明确,有可能来自生长素结合蛋白家族。全世界报道的抗吡啶甲酸类除草剂杂草共涉及7种8个生物型。目前,我国登记的除草剂品种中共有13个复配剂含氨氯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1个含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国外登记的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复配剂主要为与其他激素型除草剂、ALS(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ACCase(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该类除草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主要应用场景下常见杂草对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的敏感性仍需系统研究,该类除草剂主要靶标杂草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也亟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吡啶酸 二氯吡啶酸 氯氨吡啶酸 除草剂抗性 除草剂复配剂
下载PDF
L-草铵膦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辉 朱莉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L-草铵膦是一种高效、广谱、环境友好的新型除草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催化法。本文在对近年来L-草铵膦化学合成方法调研的基础上,分类介绍了通过手性诱导合成、以手性原料为手性源合... L-草铵膦是一种高效、广谱、环境友好的新型除草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催化法。本文在对近年来L-草铵膦化学合成方法调研的基础上,分类介绍了通过手性诱导合成、以手性原料为手性源合成和不对称催化合成等方法合成L-草铵膦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可为L-草铵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草铵膦 除草剂 合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药械喷施33%氟噻·吡酰·呋SC防控小麦田杂草的效果
4
作者 洪爱梅 吴佳文 +6 位作者 韩敏 张海艳 孙国俊 郑飞 崔照平 朱阿秀 段云辉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麦田杂草防控器械使用技术,2022年选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担架式植保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33%氟噻·吡酰·呋SC,比较防控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和作业效率。结果表明:药后30、100 ... 为进一步优化麦田杂草防控器械使用技术,2022年选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担架式植保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33%氟噻·吡酰·呋SC,比较防控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和作业效率。结果表明:药后30、100 d,4种施药器械处理阔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6.94%~98.98%、91.84%~95.92%,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理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分别为84.36%~94.40%、74.00%~84.53%,均显著高于担架式植保机处理。综合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效及安全性较好、作业效率较高的优势,应作为规模化小麦生产封闭除草剂喷施主要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器械 小麦 封闭除草 杂草防效 作业效率
下载PDF
40%砜吡草唑悬浮剂防除小麦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5
作者 彭静澜 刘昱彤 +1 位作者 刘乐 吴平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为明确40%砜吡草唑悬浮剂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采用土壤喷雾法评价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小麦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达120 d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于对阔叶... 为明确40%砜吡草唑悬浮剂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采用土壤喷雾法评价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砜吡草唑悬浮剂对小麦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达120 d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于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施药后120 d,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360 g a.i./hm^(2)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和菵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5%,对阔叶杂草荠菜和牛繁缕的株防效分别为90.1%~96.3%和80.4%~85.5%,鲜重防效分别为93.6%~95.4%和83.2%~88.4%。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360 g a.i./hm^(2)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安全,对小麦增产明显,增产率为16.3%~17.5%。40%砜吡草唑悬浮剂是防除小麦田杂草的优良除草剂,推荐施用剂量为150~180 g a.i./hm^(2),适宜施用时期为小麦播种后出苗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吡草唑 小麦 封闭除草剂 杂草
下载PDF
草甘膦制造时母液产排节点及治理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勇 汤晓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129,共4页
采用甘氨酸法制备草甘膦时会产生大量的母液,这些母液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盐、总磷、COD等,由于母液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废盐的危险物属性缺失,导致对其管理极为混乱,对母液的综合利用和排放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对草甘膦生产... 采用甘氨酸法制备草甘膦时会产生大量的母液,这些母液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盐、总磷、COD等,由于母液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废盐的危险物属性缺失,导致对其管理极为混乱,对母液的综合利用和排放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母液产排节点进行了分析,综合建议从生产工艺上进行优化,减少母液排放,并对母液进行综合利用处理,从而减少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母液产排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水稻农药市场及水稻除草剂开发
7
作者 柏亚罗 陈燕玲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1-17,46,共18页
水稻为全球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农药市场占作物农药10%以上份额。概述了全球水稻农药市场及水稻除草剂研发进展,重点介绍了最近开发和上市的部分除草剂产品。
关键词 水稻农药 水稻除草剂 研发进展
下载PDF
脲嘧啶类除草剂Tiafenacil的合成及除草活性测定
8
作者 刘岩 裴鸿艳 +3 位作者 叶家麟 高一星 张静 张立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25-329,共5页
为了探索除草剂Tiafenacil在防治农业杂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备得到Tiafenacil,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并对Tiafenacil进行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iafenacil在苗前浓度为300 g a.i.... 为了探索除草剂Tiafenacil在防治农业杂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备得到Tiafenacil,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并对Tiafenacil进行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iafenacil在苗前浓度为300 g a.i.·hm^(-2)条件下,其对稗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97%莠去津原药;在苗前浓度为75 g a.i.·hm^(-2)条件下,其对稗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97%氟磺胺草醚原药。苗后浓度为37.5、75、150、300 g a.i.·hm^(-2)条件下,其对稗草、金色狗尾草、百日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可达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97%氟磺胺草醚原药和97%莠去津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fenacil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合成 除草活性
下载PDF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汪鹏 周浪 +4 位作者 赵义 林熠斌 姚明 王向磊 宋圆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系列浓度的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的等摩尔浓度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型孔雀稗生长、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及氰化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除草剂胁迫时,上述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孔雀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没有影响,仅600和800μmol/L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在500μmol/L的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氨基酸混合液预处理对抗性稗草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同时,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升高,稗草抗氧化酶(SOD、CAT、PPO)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外源添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处理显著激活了乙烯信号途径,乙烯信号途径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以及与氰化物解毒相关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EC_CAS均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而上调表达,其中600和800μmol/L混合液预处理强烈诱导了所有5个测试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外源施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可通过影响植物乙烯信号途径而调控稗草对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对降低稻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以及减缓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稗 除草剂抗性 二氯喹啉酸 氨基酸 酶活性 乙烯信号途径
下载PDF
基于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OPPs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宇 刘宝震 +3 位作者 安呈泰 徐维国 王欣妍 王永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2,457,共6页
将基于农业生产引发的有机磷农药(OPPs)在水体中残留难去除的问题,为减轻水体OPPs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升OPPs去除效果,提出了高级氧化处理水体OPPs污染的方法。系统总结臭氧氧化、紫外氧化、催化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等单一或组合的高... 将基于农业生产引发的有机磷农药(OPPs)在水体中残留难去除的问题,为减轻水体OPPs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升OPPs去除效果,提出了高级氧化处理水体OPPs污染的方法。系统总结臭氧氧化、紫外氧化、催化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等单一或组合的高级氧化技术对OPPs的降解效能和作用机制,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进一步针对水环境中OPPs富集等新问题,展望高级氧化技术强化降解OPPs残留的发展趋势,并建议对不同工艺的降解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高级氧化 UV 电化学氧化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30%草甘膦可溶液剂对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大田除草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友成 刘韬 +4 位作者 苗昱婷 楼亿圆 钱志刚 秦龙 陈杰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验证30%草甘膦可溶液剂在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防除杂草的效果。采用喷雾处理方法和目测法评价30%草甘膦可溶液剂不同施药量对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田间防控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草甘膦可溶液剂900~1 3... 验证30%草甘膦可溶液剂在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防除杂草的效果。采用喷雾处理方法和目测法评价30%草甘膦可溶液剂不同施药量对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田间防控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草甘膦可溶液剂900~1 350 g/hm^(2)处理对玉米田中苘麻、藜、马唐等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均很好,在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1%~96.6%和93.6%~97.4%,对玉米有很好的增产作用,鲜重增产率达到42.1%~45.3%。防除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杂草,以30%草甘膦可溶液剂900~1 350 g/hm^(2)的施药量进行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且对玉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 大田试验 防除效果
下载PDF
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及优化研究
12
作者 郑明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0-152,共3页
目的: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及优化效果。方法:以双甘膦合成草甘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草甘膦的工艺合成原理进行简单介绍之后,着重对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将溶剂类型、双氧水氧化温度、双氧水的质量以及硫酸亚... 目的: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及优化效果。方法:以双甘膦合成草甘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草甘膦的工艺合成原理进行简单介绍之后,着重对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将溶剂类型、双氧水氧化温度、双氧水的质量以及硫酸亚铁加入量四项要素作为实验变量,对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优化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应用地下水作为溶剂,在67~69℃的温度条件下,双甘膦和双氧水摩尔比为1:1.2,双甘膦和硫酸亚铁摩尔比为100:2.16~2.67,在此配比下作为草甘膦工艺优化的最佳条件。结论:经由本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证实对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进行优化的方法符合工艺生产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性,适合在企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甘膦 除草剂 草甘膦
下载PDF
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
13
作者 刘娜 万远会 +5 位作者 韩进财 李皓 柏振东 柏浩东 罗丁峰 李祖任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为了发现高活性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Ⅵaa的空间构型。以单子叶植物稗草和... 为了发现高活性的除草化合物,设计合成了29个N-(5-(3,5-二硝基苯基)噻唑-2-基)-2-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Ⅵaa~Ⅵbc),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Ⅵaa的空间构型。以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生菜为供试靶标,采用平皿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在100 mg/L下对稗草和生菜的生长抑制率达70%以上;整株茎叶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在375 g/hm^(2)下,化合物Ⅵam、Ⅵas、Ⅵat、Ⅵav和Ⅵaw对生菜的鲜重抑制率达80%以上,其中化合物Ⅵas的抑制率为100%。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750 g/hm^(2)下,化合物Ⅵas对玉米、高粱、水稻、大豆、亚麻和油菜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但对高粱的药害程度最小,明显低于对照药剂2,4-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用18.17 g/hm^(2)的化合物处理生菜叶片72 h后,叶片叶绿体被膜扭曲变形,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散乱,部分类囊体发生断裂。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Ⅵas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由此推断,化合物Ⅵas可能是通过破坏生菜叶绿体结构和影响CAT活性和H_(2)O_(2)含量而抑制生菜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 苯氧乙酰胺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下载PDF
脲嘧啶除草剂氟嘧硫草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安昌 方强 +2 位作者 吴子豪 徐婴兰 陈典富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9期19-24,共6页
研究除草剂氟嘧硫草酯合成新方法。以邻氟苯胺为原料,经酰胺化、氯代反应制备化合物N-(4-氯-2-氟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在碱的作用下,与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关环合成化合物3-(4-氯-2-氟苯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二酮;经... 研究除草剂氟嘧硫草酯合成新方法。以邻氟苯胺为原料,经酰胺化、氯代反应制备化合物N-(4-氯-2-氟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在碱的作用下,与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关环合成化合物3-(4-氯-2-氟苯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二酮;经硫酸二甲酯甲基化,氯磺酸磺化,红磷/碘化钾/醋酸还原得到化合物(H)3-(4-氯-2-氟-5-巯基苯基)-1-甲基-6-(三氟甲基)-2,4(1H,3H)-嘧啶二酮;最后再与3-(2-氯丙酰氨基)丙酸甲酯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氟嘧硫草酯,收率70.1%。该路线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嘧硫草酯 合成 脲嘧啶类除草剂
下载PDF
三乙胺盐酸盐回收工艺研究
15
作者 张鑫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探索了三乙胺盐酸盐中和反应条件(温度、时间、pH等)对三乙胺收率的影响。反应结束后,中和液去分相,探索了在不同温度下水在三乙胺中的溶解度和三乙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分相停留时间对分相效果的影响。借助模拟软件初步设计了双塔精馏... 探索了三乙胺盐酸盐中和反应条件(温度、时间、pH等)对三乙胺收率的影响。反应结束后,中和液去分相,探索了在不同温度下水在三乙胺中的溶解度和三乙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分相停留时间对分相效果的影响。借助模拟软件初步设计了双塔精馏,根据模拟条件在实验室搭建装置,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设计了工业化装置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胺盐酸盐 除水 加压分相 加压精馏
原文传递
甘氨酸法清洁生产草甘膦技术进展
16
作者 秦大伟 詹波 +4 位作者 李丽娟 余友成 李杭斌 汤保贺 秦龙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期29-32,42,共5页
草甘膦为孟山都开发的一类广谱触杀型除草剂,主要有甘氨酸法和IDA法2种生产工艺,其中甘氨酸法是我国自主发展的主流生产工艺。基于C、P、N 3种主要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含磷母液量、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等指标,综合分析了甘氨酸工艺现有... 草甘膦为孟山都开发的一类广谱触杀型除草剂,主要有甘氨酸法和IDA法2种生产工艺,其中甘氨酸法是我国自主发展的主流生产工艺。基于C、P、N 3种主要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含磷母液量、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等指标,综合分析了甘氨酸工艺现有生产水平、三废及其治理方法和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甘氨酸法 母液 磷资源 清洁生产
下载PDF
不同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90d喂养对大鼠的毒性实验观察
17
作者 骆伟 陈秋华 吴芳洁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文章旨在评估用不同剂量的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喂养90 d对大鼠的毒性影响。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的方法对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而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实验期间定... 文章旨在评估用不同剂量的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喂养90 d对大鼠的毒性影响。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的方法对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而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实验期间定期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和行为,测定其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器官重量等生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验发现,高剂量组大鼠在实验期间体重增长受到了抑制,出现了行为异常的情况,血液生化指标显示高剂量组大鼠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出现了异常,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发现高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喂养对大鼠产生了明显的毒性效应(P<0.05)。最终结果表明,在高剂量喂养的情况下,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会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 大鼠 实验观察
下载PDF
多种药剂防除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效果初步评价
18
作者 贾增坡 王征宇 闫兴亚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了开发更好的防除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除草剂,在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吡氟酰草胺、异丙隆和吡氟酰草胺·异丙隆复配除草剂防除多花黑麦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吡氟·异丙隆悬浮剂在冬小麦田茎叶喷雾施... 为了开发更好的防除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除草剂,在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吡氟酰草胺、异丙隆和吡氟酰草胺·异丙隆复配除草剂防除多花黑麦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吡氟·异丙隆悬浮剂在冬小麦田茎叶喷雾施用,可有效防除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且防除彻底;药后45d,株防效在90%以上,鲜重防效在95%以上。综合考虑,55%吡氟·异丙隆悬浮剂可用于防除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推荐剂量150m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杂草 吡氟酰草胺 异丙隆 唑啉草酯 甲基二磺隆
下载PDF
除草剂NWAFU-J10创制经纬
19
作者 魏少鹏 姬志勤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以除草剂苯噻酰草胺、草除灵、苯噻隆和噻唑禾草灵中共有的苯并噻唑为起始原料,基于非活性基团多样化衍生策略,通过苯并噻唑3-位引入取代苯基和吡啶基构建化合物库。采用小杯法评价了所合成化合物对稗草和马齿苋的除草活性,发现先导化合... 以除草剂苯噻酰草胺、草除灵、苯噻隆和噻唑禾草灵中共有的苯并噻唑为起始原料,基于非活性基团多样化衍生策略,通过苯并噻唑3-位引入取代苯基和吡啶基构建化合物库。采用小杯法评价了所合成化合物对稗草和马齿苋的除草活性,发现先导化合物3-(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苯并噻唑2-酮(化合物99)。再先导优化,最终获得具有3-吡啶基苯并噻唑-2-酮新颖分子骨架的高除草活性候选化合物NWAFU-J10。NWAFU-J10合成工艺简便、生产成本较低,对大多阔叶杂草表现出极高除草活性,具有良好产业化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唑 除草活性 NWAFU-J10
下载PDF
亲和浮选净化邻苯二酚类污染物的研究
20
作者 宋泽昌 苗丽娟 李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7期40-42,共3页
文章以L64作为模板分子,借助酰氯化反应向其中引入硼酸基团,制备了新型聚合物苯硼酸功能化L64。并在此基础上对苯硼酸功能化L64的浊点性质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借此验证了L64的成功改性。将所制备的苯硼酸功能化L64作为浮选捕集剂,应用... 文章以L64作为模板分子,借助酰氯化反应向其中引入硼酸基团,制备了新型聚合物苯硼酸功能化L64。并在此基础上对苯硼酸功能化L64的浊点性质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借此验证了L64的成功改性。将所制备的苯硼酸功能化L64作为浮选捕集剂,应用于邻苯二酚的亲和浮选实验中。并对影响邻苯二酚回收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佳浮选工艺条件:0.34 g捕集剂,2 mg邻苯二酚,15 mL/min氮气流速以及40 min浮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64 亲和浮选 邻苯二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