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自然衰减过程及相关监测方法
1
作者 张怡人 任雷 刘洋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222-224,227,共4页
磺胺类药物作为抗生素的一种,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并进一步导致抗药性基因的传播。目前已经有磺胺类药物在水体中检出,这表明其具有持续性,更加突出了解其在水体中自然衰减过... 磺胺类药物作为抗生素的一种,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并进一步导致抗药性基因的传播。目前已经有磺胺类药物在水体中检出,这表明其具有持续性,更加突出了解其在水体中自然衰减过程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水体中磺胺类药物的自然衰减过程,特别是生物降解评估。着重评估了生物降解的特征及影响生物降解的各项参数,并总结了磺胺类抗生素在自然衰减过程中的检测手段,为评估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传播并提出相关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自然衰减 生物降解 监测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9
2
作者 苏砚溪 杨纪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2-164,166,共4页
以苯胺为母体 ,合成了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在氯磺化反应中引入了四氯化碳溶剂 ,在反应后期加入氯化钠 .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 :n(乙酰苯胺 )∶ n(氯磺酸 )∶ n(氯化钠 ) =1 .0∶ 4 .3∶ 0 .4 .改进工艺后 ,氯磺化反应的收率由 ... 以苯胺为母体 ,合成了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在氯磺化反应中引入了四氯化碳溶剂 ,在反应后期加入氯化钠 .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 :n(乙酰苯胺 )∶ n(氯磺酸 )∶ n(氯化钠 ) =1 .0∶ 4 .3∶ 0 .4 .改进工艺后 ,氯磺化反应的收率由 80 %提高到 86 .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乙酰苯胺 苯胺 氯磺化反应 原料配比 合成工艺 药物中间体
下载PDF
用新月弯孢霉11β-羟基化16α-甲基化合物RS-21醋酸酯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淑惠 徐诗伟 法幼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8-71,共4页
对新月弯孢霉AS3.4381的菌丝体转化16α-甲基Reichstein's化合物S21-醋酸酯(Ⅰ)生成16α-甲基氢化可的松(Ⅱ)进行了研究。培养24h的菌丝体的11β-羟基化活性最高;乙醇对此羟基化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当(Ⅰ)浓度为0.15%,转化72h,产物... 对新月弯孢霉AS3.4381的菌丝体转化16α-甲基Reichstein's化合物S21-醋酸酯(Ⅰ)生成16α-甲基氢化可的松(Ⅱ)进行了研究。培养24h的菌丝体的11β-羟基化活性最高;乙醇对此羟基化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当(Ⅰ)浓度为0.15%,转化72h,产物(Ⅱ)的重量收率为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霉 羟基化 氢化可的松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磺胺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秦洪伟 宋相孟 +1 位作者 尤国红 丛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8-2052,共5页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磺胺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检测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在1.0×10-5~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磺胺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溶剂法合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永 李小康 +2 位作者 姜爽 李彬 史继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614,共4页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在四氯乙烯溶剂中通过SOCl2促进氯磺酸氯磺化合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因素对合成ASC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反应条件:第一阶段在45℃反应1 h,第二阶段在65℃反应1.... 以乙酰苯胺为原料,在四氯乙烯溶剂中通过SOCl2促进氯磺酸氯磺化合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因素对合成ASC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反应条件:第一阶段在45℃反应1 h,第二阶段在65℃反应1.5 h。各反应组分投料摩尔比为乙酰苯胺∶氯磺酸∶SOCl2=1∶2.5∶1.1,溶剂四氯乙烯50 g。本工艺氯磺酸的用量降低了42%,ASC收率由传统的85%升高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SOCl2 氯磺酸 四氯乙烯
下载PDF
石墨烯锰卟啉复合电极测定苯二酚异构体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洪伟 闫彬 +2 位作者 王鑫 刘妍 尤国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5-229,共5页
通过π-π非共价的方式合成了石墨烯-锰卟啉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对苯二酚异构体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在pH=5.0的乙酸-乙酸钠底液中,一定浓度范围内苯二酚3种异构体的差分脉冲峰电流强度与... 通过π-π非共价的方式合成了石墨烯-锰卟啉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对苯二酚异构体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在pH=5.0的乙酸-乙酸钠底液中,一定浓度范围内苯二酚3种异构体的差分脉冲峰电流强度与3种异构体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电化学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对苯二酚(HQ)5.0×10^-6~2.0×10^-3mol/L、邻苯二酚(CT)5.0×10^-6~2.0×10^-3 mol/L、间苯二酚(RS)5×10^-6~3×10^-3 mol/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0.9986、0.9996。表明该方法能灵敏、快速、准确地对3种异构体进行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锰卟啉 苯二酚 差分脉冲伏安法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适应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增效联磺胶囊中各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寅龙 相秉仁 +1 位作者 才小林 安登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040-1042,共3页
Rutan等将测量误差权重系数的适应估计值与平方根卡尔曼滤波算法相结合,提出了适应卡尔曼滤波法,本文以增效联磺胶囊为例,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及适应卡尔曼滤波法测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适应卡尔曼滤波法稍好于常规卡尔曼滤波法。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增效联磺胶囊 测定
下载PDF
磺胺合成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裕 林克江 +1 位作者 尤启冬 李明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磺胺 合成 二苯脲
下载PDF
磺胺间甲氧嘧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爱萍 侯雪峰 王宁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8期4-6,共3页
以磺胺间甲氧嘧啶原药为原料合成了Co(Ⅱ),Cd(Ⅱ),Cu(Ⅱ),Mn(Ⅱ),Ag(Ⅰ)的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中发现磺胺间甲氧嘧啶与Cd(Ⅱ),Cu(Ⅱ)的成键模式相同,而Mn(Ⅱ)与Co(Ⅱ)相同。
关键词 磺胺间甲氧嘧啶 配合物 过渡金属
下载PDF
[Bmim]Cl/K_2HPO_4双水相体系浮选富集水中的磺胺嘧啶
10
作者 卢昶雨 崔倩倩 +2 位作者 魏凡智 李娜 范芳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285,290,共4页
构建了[Bmim]Cl/K_2HPO_4双水相体系,将其用于浮选富集水中的磺胺嘧啶,并探究了盐含量、离子液体初始加入量、气浮时间、气浮速率以及温度对磺胺嘧啶浮选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K_2HPO_4含量为50 g,离子液体用量为4 mL,... 构建了[Bmim]Cl/K_2HPO_4双水相体系,将其用于浮选富集水中的磺胺嘧啶,并探究了盐含量、离子液体初始加入量、气浮时间、气浮速率以及温度对磺胺嘧啶浮选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K_2HPO_4含量为50 g,离子液体用量为4 mL,以40 mL/min为气浮速率,气浮处理40 min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浮选富集效果,体系对磺胺嘧啶的气浮效率最高可达8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 气体浮选 磺胺嘧啶
下载PDF
一些新的磺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1
作者 李聚才 周海兵 陈益钊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07-512,共6页
众所周知,大多数磺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结构奇特的方酸具有特定的功能。我们成功地将磺胺结构单元引入方酸四碳环,制得14个新的含方酰基的磺胺衍生物,确证了结构。预期这类化合物有新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合成 方酰胺 磺胺衍生物 环丁烯二酮 方酰基
下载PDF
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检测苯二酚异构体
12
作者 丛俏 贾祎 +3 位作者 高雪朦 姚贺春 常春 秦洪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230,共5页
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通过简单的恒电位还原方式制备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r GO/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T)、间苯二酚(RS)3种苯二酚异构体混合物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 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通过简单的恒电位还原方式制备电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r GO/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T)、间苯二酚(RS)3种苯二酚异构体混合物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并将检测条件逐步优化。结果表明,r GO/GCE可用于同时检测苯二酚的3种同分异构体,HQ、CT在r GO/GCE上的电位差为141.29 m V,CT、RS间的电位差为323.81 m V,线性范围分别为5.00×10^(-5)~2.00×10^(-3)、5.00×10^(-5)~2.00×10^(-3)、7.00×10^(-5)~3.00×10^(-3)mol/L,检出限分别达到3.57×10^(-7)、3.62×10^(-7)、3.55×10^(-6)mol/L。并将所制备电极应用于模拟水样,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修饰电极 电化学还原 苯二酚异构体
原文传递
吲哚芳砜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3
作者 俞青芬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从文献中选取76种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的吲哚芳砜类化合物,采用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从28个结构参数中筛选出10个参数作为回归方程的最终变量,构建了吲哚芳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抗HIV活... 从文献中选取76种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的吲哚芳砜类化合物,采用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从28个结构参数中筛选出10个参数作为回归方程的最终变量,构建了吲哚芳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抗HIV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所建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04 9,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吲哚芳砜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留一法(LOO)交互检验结果表明,R为0.856 7,标准偏差(Std)为0.445 5,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预测吲哚芳砜类化合物的抗HI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芳砜类化合物 抗艾滋病药物 分子结构参数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石墨烯锰卟啉复合电极测定磺胺
14
作者 秦洪伟 闫彬 +2 位作者 王鑫 刘妍 尤国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217,共4页
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磺胺在石墨烯锰卟啉复合材料修饰电极(GR-MnTPP/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产生了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89 V;同时在5.0×10-6~2.0×10-4mol/L范围内,磺... 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磺胺在石墨烯锰卟啉复合材料修饰电极(GR-MnTPP/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产生了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89 V;同时在5.0×10-6~2.0×10-4mol/L范围内,磺胺的电化学检测峰电流与浓度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114c+11.982,相关系数R=0.9989,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378%(n=7)。研究表明,利用石墨烯锰卟啉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磺胺的电化学检测有良好的响应效果,可以应用于对磺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锰卟啉 磺胺 差分脉冲伏安法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单方酰磺胺和不对称异方酰磺胺的合成研究
15
作者 李聚才 周海兵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合成 单取代 方酰磺胺 不对称 异方酰磺胺
下载PDF
水溶性聚丙烯酸稳泡剂的制备及稳泡效果研究
16
作者 孟江燕 杨成斌 张雪超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泡沫驱油对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性是关键技术之一。首先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月桂硫醇为链转移剂、丙烯酸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PAA)水溶液,再与聚乙二醇(PEG)复配,制备了PAA-PEG稳定泡沫体系;其次用表... 泡沫驱油对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性是关键技术之一。首先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月桂硫醇为链转移剂、丙烯酸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PAA)水溶液,再与聚乙二醇(PEG)复配,制备了PAA-PEG稳定泡沫体系;其次用表面活性剂α-烯基磺酸钠(AOS)和乙烯基化烷基硫酸钠(AES)配制为AOS-AES发泡体系;配制AOSAES/PAA-PEG发泡-稳泡体系,按标准测试其半衰期,以评价所制备稳泡体系的不同温度下的稳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高温下有一定的稳泡效果,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即:在75℃左右,有稳泡体系的半衰期提高14倍,而在30℃左右,仅提高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半衰期 聚乙二醇 稳泡体系 发泡体系
下载PDF
季铵化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的制备与抗菌性研究
17
作者 华河林 符才杰 +1 位作者 李娜 吴雄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84-89,共6页
以硅烷偶联剂作为活化剂,在PVDF/CA共混膜表面接枝PEI(聚乙烯亚胺),并以环氧丙烷和氯化苄分别叔胺化和季铵化共混膜,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使其具备抗菌能力。SEM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对共混膜表面季铵化改性后,共混膜具备了抗菌性... 以硅烷偶联剂作为活化剂,在PVDF/CA共混膜表面接枝PEI(聚乙烯亚胺),并以环氧丙烷和氯化苄分别叔胺化和季铵化共混膜,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使其具备抗菌能力。SEM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对共混膜表面季铵化改性后,共混膜具备了抗菌性能;共混膜的抗菌率随着改性膜浸泡在菌液中的时间增长而提高,抗菌率达到了90%以上,经酸洗后的抗菌膜抗菌率可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季铵化 抗菌
下载PDF
4-(2-溴乙酰基)甲磺酰苯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18
作者 顾红 许同桃 《天津化工》 CAS 2004年第5期13-15,共3页
以4-乙酰基甲磺酰苯胺与液溴为原料 ,以二氯乙烷为溶剂通过取代反应制备4-(2-溴 乙酰基)甲磺酰苯胺,探讨了合成反应的工艺条件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产品的收率为 93%。
关键词 4-乙酰基甲磺酰苯胺 液溴 合成 4-(2-溴乙酰基)甲磺酰苯胺
下载PDF
磺胺醋酰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4
19
作者 詹长娟 徐伟 +2 位作者 王华 王翼 刘立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考察催化剂、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样方式对磺胺醋酰产率的影响,用不同溶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其成盐.结果表明,55℃,不加催化剂,醋酐和NaOH,同时分次加入或者控制pH、醋酐和NaOH一次性全部加入,反... 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考察催化剂、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样方式对磺胺醋酰产率的影响,用不同溶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其成盐.结果表明,55℃,不加催化剂,醋酐和NaOH,同时分次加入或者控制pH、醋酐和NaOH一次性全部加入,反应时间0.5~1h,磺胺醋酰的产率分别为73.5%,73.7%,用5%NaOH乙醇溶液与磺胺醋酰成盐,可提高磺胺醋酰钠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醋酰钠 合成 改进
下载PDF
磺胺醋酰合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淑月 张二巧 袁志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4-126,145,共4页
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磺胺醋酰,以TEBA(三乙基卞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考察了温度、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收率由58.3%提高到71.67%,降低了成本,经改进纯制方法,减少了污染。
关键词 合成技术 磺胺 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法 TEBA 反应条件 试验优化 氯化铵 三乙基 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