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陈井瑞 杨瑞召 +3 位作者 韩枫涛 许超 孙梦迪 张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一种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技术,将煤炭在地下进行气化反应,可以缓解由于在地上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助力碳减排社会效益,对于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为出发点,介绍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历程、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对我国发布的关于煤炭资源利用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3个维度对煤炭地下气化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可以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同时,在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确保技术实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基于PESTEL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5个方面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的不利因素。最后根据PESTEL模型分析结果,从技术、政策和环境3个方面对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性建议。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环境优势,需加强国内高校、企业与能源公司的协同合作,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并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措施,以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实现可持续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开发利用 PESTEL模型 “双碳”目标
下载PDF
超声空化-流体剪切协同强化油团聚分选煤气化细渣
2
作者 周安宁 陈恒 +2 位作者 韩瑞 张宁宁 郭凯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3-1097,共15页
煤气化细渣(CGFS)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残炭回收率低极大地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油团聚分选法在CGFS分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炭灰共生结构严重限制了油团聚分选效率。为突破油团聚法分离富集残炭技术的瓶颈问题,考察了超声时间、超... 煤气化细渣(CGFS)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残炭回收率低极大地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油团聚分选法在CGFS分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炭灰共生结构严重限制了油团聚分选效率。为突破油团聚法分离富集残炭技术的瓶颈问题,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流体剪切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油团聚分选效果的影响,并结合BET、粒度分布、FT-IR、XPS以及SEM-EDS等分析手段,揭示了超声空化-流体剪切(UC-FS)协同预处理对油团聚分选效果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270 W、超声处理时间29 min、流体剪切时间23 min时,能分选得到灰分为9.55%的精矿、灰分为91.51%的尾矿,可燃体回收率可提高至90.54%。超声空化作用使原本致密的炭灰结构逐渐松散,与流体剪切的冲刷作用协同促进CGFS的孔隙结构的发展,使炭灰颗粒解离度增加,从而降低了精矿灰分。UC-FS协同预处理能够有效增加残炭表面C—C、C=C以及C—H等疏水基团的比例,使其接触角由110.34°增加到121.16°,扩大了炭和灰颗粒表面疏水性差异,提高了油团聚分选的效果。UC-FS协同预处理使炭灰颗粒高效分离的强化作用主要归因于超声空化气泡与细粒微球耦合产生的微磨料效应。可为实现CGFS分质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油团聚 超声空化 流体剪切 炭灰结构解离
下载PDF
焦炉煤气GLT络合铁脱硫绿色低碳系统性解决方案分析
3
作者 余国贤 胡璐 +1 位作者 徐勋达 潘威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络合铁催化剂应用的适配性问题,而且将硫膏资源化的同时实现零废液外排。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性,GLT络合铁技术系统性解决焦炉煤气脱硫存在的环保问题,显著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极大降低煤气净化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脱硫 络合铁 绿色低碳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地下煤气化合成气的脱碳提氢耦合工艺探讨
4
作者 王涛 史世杰 +5 位作者 曾丽瑶 罗珊 周振华 丁锋 王召民 高继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针对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制备的合成气具有温度高(>200℃)、压力大(3.35 MPa)、饱和含水量大及组分复杂(含CH_(4)、H_(2)、CO_(2)和CO等)的特点,设计并采用膜分离+溶剂吸收耦合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地下煤合成气中CO_(2)的脱除和H_(2)... 针对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制备的合成气具有温度高(>200℃)、压力大(3.35 MPa)、饱和含水量大及组分复杂(含CH_(4)、H_(2)、CO_(2)和CO等)的特点,设计并采用膜分离+溶剂吸收耦合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地下煤合成气中CO_(2)的脱除和H_(2)的提纯。地下煤合成气经过二级膜分离单元的处理,实现了CO_(2)/H_(2)与CH_(4)的分离并得到了脱碳净化气,其中CO_(2)含量(物质的量分数)≤3%,该膜分离工艺所需能耗为0.297 k W·h/m^(3)。使用醇胺吸收法处理CO_(2)/H_(2)混合气,并通过配方溶液筛选、工艺流程优化和校验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研究,最终得到了H_(2)纯度(物质的量分数)≥99%的产品,该醇胺吸收法的能耗为0.341 k W·h/m^(3)。使用膜分离+溶剂吸收耦合处理复杂工况的地下煤合成气,可得到脱碳净化气、纯CO_(2)和工业级H_(2),提高了项目的经济价值,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气化 膜分离 溶液吸收法 脱碳 提氢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工艺烧嘴协同处置煤化工废水废液的分析探讨
5
作者 李晓鹏 答欢强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目前通用的水煤浆气化炉工艺烧嘴和干煤粉气化炉工艺烧嘴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新型的工艺烧嘴结构,并对使用两种新型气化炉工艺烧嘴协同处置煤化工废水废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包括工艺烧嘴结构、煤化工废水废液对气化工艺... 在目前通用的水煤浆气化炉工艺烧嘴和干煤粉气化炉工艺烧嘴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新型的工艺烧嘴结构,并对使用两种新型气化炉工艺烧嘴协同处置煤化工废水废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包括工艺烧嘴结构、煤化工废水废液对气化工艺的影响、煤化工废水废液对工艺烧嘴使用寿命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spen Plus工艺流程模拟软件的计算,采用新型结构的水煤浆工艺烧嘴协同处置某煤化工企业含水量较高的吡啶废水,会造成合成气中有效气含量略有降低,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上述影响;采用新型粉煤工艺烧嘴协同处置煤化工废水废液,若废水废液处置量和原有工艺烧嘴蒸汽消耗量相当,则不会对气化工艺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炉 工艺烧嘴 废水废液 协同处置 结构 影响 寿命
下载PDF
CO发生炉与PSA-CO系统优化改造总结
6
作者 朱俊永 王玮 《中氮肥》 CAS 2024年第2期15-17,22,共4页
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CO提纯装置采用“焦炭+CO_(2)+O_(2)”造气、湿法脱硫、MDEA脱碳、PSA-CO工艺制取高纯度CO。实际生产中,存在粗煤气气量及气质不稳定、PSA-CO系统干燥单元出口工艺气水含量高、气体成分不佳等问题。经... 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CO提纯装置采用“焦炭+CO_(2)+O_(2)”造气、湿法脱硫、MDEA脱碳、PSA-CO工艺制取高纯度CO。实际生产中,存在粗煤气气量及气质不稳定、PSA-CO系统干燥单元出口工艺气水含量高、气体成分不佳等问题。经技术交流、认真探讨与充分论证,通过实施加焦系统、CO发生炉、PSA-CO系统干燥单元技改及增设在线露点仪实时监控水分等,CO发生炉出口粗煤气CO含量约由60%提升至65%,CO产品气纯度约由99.0%提升至99.96%,成功地解决了高含水煤气(脱碳气)用于PSA-CO系统存在的问题,技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发生炉 PSA-CO系统 运行问题 原因分析 技改方案 运行情况 效益分析
下载PDF
煤制天然气装置扩产改造途径探讨
7
作者 王亚龙 《中氮肥》 CAS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0^(8)m^(3)/a煤制天然气装置2017年投产以来整体运行稳定,2019年2月天然气(SNG)产量已达设计值。基于煤制天然气装置气化、净化(低温甲醇洗)、甲烷化等系统的生产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发挥出...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0^(8)m^(3)/a煤制天然气装置2017年投产以来整体运行稳定,2019年2月天然气(SNG)产量已达设计值。基于煤制天然气装置气化、净化(低温甲醇洗)、甲烷化等系统的生产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发挥出装置的生产潜力、提高整套装置的能源转化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抗风险能力,2023年2月按计划实施了持续1周的高负荷(120%负荷)运行试验,以验证各生产系统的扩产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煤制天然气装置具备整体扩产基础,空分装置、变换系统无需改造,但备煤系统、气化系统、煤气水分离与酚氨回收系统、变换冷却系统、净化系统、甲烷化系统、脱盐水站、污水处理装置、热电装置等需新增少量设备或进行优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装置 工艺流程 扩产改造 120%负荷试验 运行问题 优化改造
下载PDF
现代煤气化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分析
8
作者 孟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对现代煤气化技术进展及其在乙二醇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煤气化技术的分类,包括气流床气化、固定床气化和流化床气化。随后结合煤制乙二醇生产采用晋华炉的实际案例,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气化炉技术方案对项目经济效益的... 对现代煤气化技术进展及其在乙二醇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煤气化技术的分类,包括气流床气化、固定床气化和流化床气化。随后结合煤制乙二醇生产采用晋华炉的实际案例,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气化炉技术方案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多种煤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气化技术在煤制乙二醇生产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优势。然而,具体技术选择应综合考虑项目情况、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技术对比 煤制乙二醇 应用推广
下载PDF
煤热解过程气体产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蒋圆圆 王杰平 +1 位作者 李光跃 樊丽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煤热解过程气体产物用途广泛,其复杂组成及结构的生成需结合多种联用表征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了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等表征手段及基于活性反应力场的动力学模拟在煤热解过程中主要气体... 煤热解过程气体产物用途广泛,其复杂组成及结构的生成需结合多种联用表征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了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等表征手段及基于活性反应力场的动力学模拟在煤热解过程中主要气体的组成、含量、演化规律及生成路径方面的应用;同时分析了通过这些手段得出的煤自身的煤化程度、显微组分以及煤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主要气体逸出速率和逸出量的影响规律;展望了多种表征联用技术与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在煤热解气体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气体分析 联用技术 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生物质灰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丁亮 张旭 +4 位作者 魏佳乐 李文远 李伟鹏 王志青 房倚天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共12页
生物质灰富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AAEM),可作为天然催化剂应用于煤催化气化。生物质灰对煤焦气化反应促进作用也是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协同作用的本质原因。然而,生物质灰中AAEM在煤气化过程中会失活,失去部分催化作用。通过固定床热解及气... 生物质灰富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AAEM),可作为天然催化剂应用于煤催化气化。生物质灰对煤焦气化反应促进作用也是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协同作用的本质原因。然而,生物质灰中AAEM在煤气化过程中会失活,失去部分催化作用。通过固定床热解及气化试验,结合XRD、Raman、XRF及BET等手段,分析了生物质灰种类、添加量、气化温度等因素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灰对煤焦气化反应催化作用与AAEM含量及存在形态相关。煤焦气化反应速率随小麦秸秆灰添加量增大而增大,小麦秸秆灰添加量达40%时,煤焦气化反应速率变化趋于平缓。气化反应前期,小麦秸秆灰对煤焦气化反应存在抑制作用;随转化率升高,在相同转化率下,温度越高,小麦秸秆灰催化作用越弱。为抑制小麦秸秆灰中K的失活,以蛋壳作为添加剂,探究了小麦秸秆灰与蛋壳的混灰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5%小麦秸秆灰与5%蛋壳的混灰,可进一步增强小麦秸秆灰对煤焦气化反应催化作用。添加小麦秸秆灰使煤焦在气化过程中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结构丰富,石墨化程度减弱,无定形碳含量增加,气化反应活化能降低,气化反应速率增大。煤焦及添加小麦秸秆灰煤焦气化反应采用随机孔模型模拟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灰在煤催化气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 煤催化气化 碱金属失活 钙基添加剂 气化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费托合成废催化剂蜡渣掺混对工业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孔垂中 宋旭东 +6 位作者 白永辉 吕鹏 王焦飞 苏暐光 于广锁 杨军 鲍卫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将蜡渣以不同比例掺入工业水煤浆中制备环保型水煤浆,可实现费托合成废催化剂蜡渣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旋转流变仪测定浆体的最大成浆浓度、流变性等,借助Zeta电位仪定量分析添加蜡渣对于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使用FTIR表征煤、蜡渣... 将蜡渣以不同比例掺入工业水煤浆中制备环保型水煤浆,可实现费托合成废催化剂蜡渣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旋转流变仪测定浆体的最大成浆浓度、流变性等,借助Zeta电位仪定量分析添加蜡渣对于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使用FTIR表征煤、蜡渣颗粒表面的官能团,利用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煤和蜡渣表面形貌和接触角进行分析,通过绘制蜡渣水煤浆的稳定分散图,探究蜡渣的掺混对成浆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蜡渣添加量的增加,浆体表观黏度增大,最大成浆浓度降低,水煤浆和蜡渣水煤浆都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特征;加入蜡渣后,浆体的Zeta电位有所增大,蜡渣水煤浆的析水率与相同浓度的工业水煤浆的析水率相比区别不大;通过红外光谱仪及接触角分析仪分析可知,蜡渣表面活性差,疏水性强,进入水煤浆后,水会在蜡渣颗粒表面聚结,造成浆体中自由水损失,从而造成黏度增加,最大成浆浓度降低;同时由于煤表面形成了水化膜,其表面亲水,蜡渣表面疏水,在体系中二者不会发生团聚,所以蜡渣的加入对浆体的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渣 旋转流变仪 水煤浆 成浆特性 废物利用
下载PDF
高炉煤气中COS脱除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明强 张晔 田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57-0160,共4页
高炉煤气中的COS脱除技术是钢铁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环保环节。由于高炉煤气中COS的存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煤气管道和设备产生腐蚀和磨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实施高炉煤气污染源头控制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具有... 高炉煤气中的COS脱除技术是钢铁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环保环节。由于高炉煤气中COS的存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煤气管道和设备产生腐蚀和磨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实施高炉煤气污染源头控制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高炉煤气中的主要硫份为COS。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炉煤气的理化性质,比选其它领域中COS脱除常见方法,搭建试验平台进行试验分析,探寻适合高炉煤气中COS脱除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COS 炭基微晶材料
下载PDF
H_(2)O_(2)刻蚀MoS_(2)纳米片增强CO_(2)催化加氢性能
13
作者 周维 赵世熙 +3 位作者 谢欣雨 陆诗建 倪中海 杨菲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9,共7页
CO_(2)催化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二维MoS_(2)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和表面丰富可调的S缺陷位,在CO_(2)活化与转化中被广泛关注,将MoS_(2)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的关键在于表... CO_(2)催化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二维MoS_(2)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和表面丰富可调的S缺陷位,在CO_(2)活化与转化中被广泛关注,将MoS_(2)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的关键在于表面S空位的构建。为开发高效构建S空位工艺,以MoS_(2)纳米片为基础,利用H_(2)O_(2)刻蚀法在其表面引入S空位,对比了H_(2)O_(2)刻蚀前后CO_(2)在常压和高压下的反应性能。研究表明,H_(2)O_(2)刻蚀能显著提升S空位含量,且不会改变MoS_(2)的晶相结构,也未影响S空位的化学性质,从而明显提升CO_(2)催化加氢的转化率,但不影响产物分布。在常压条件下,S空位主要催化CO_(2)解离加氢为CO,选择性达96%以上;而在高压(5 MPa)低温(180℃)条件下能以较高的选择性(79%)催化CO_(2)加氢为甲醇,升高反应温度会提升CO_(2)转化率,但甲醇的选择性会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甲烷的生成。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构造S空位的制备工艺,为MoS_(2)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纳米片 H_(2)O_(2)刻蚀 S空位 CO_(2)加氢 甲醇 CO
下载PDF
焦炭-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14
作者 唐瑞源 梁馨文 +3 位作者 张玉玉 张君涛 罗建玲 姚晓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采用碱性待生剂为气化原料,考察焦炭与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特性。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前提下,探讨了气化反应温度、进水蒸汽、混合气体比例及气化时间对焦炭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待生剂上焦炭催化气化反应速率与气... 采用碱性待生剂为气化原料,考察焦炭与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特性。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前提下,探讨了气化反应温度、进水蒸汽、混合气体比例及气化时间对焦炭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待生剂上焦炭催化气化反应速率与气化反应温度成正比,进水蒸汽速率为2.5 L/min时,可基本消除水蒸气的扩散效应对焦炭催化气化反应的影响,碱性待生剂上焦炭转化率基本趋于稳定,气化反应时间30 min,可较好转化碱性待生剂上焦炭,产品气以H_(2)组成为主(含量约60%)。水蒸气/氧气混合气为气化剂可显著提高焦炭催化气化转化率,同时,氧气的加入会影响合成气组成。合成气中H 2和CO含量降低,CO_(2)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水蒸气 碱性待生剂 催化气化
下载PDF
干法除尘系统的高炉煤气管路防腐
15
作者 施万玲 邱晟华 +2 位作者 李君 周亚军 夏朝晖 《冶金动力》 2024年第2期23-26,92,共5页
高炉干法除尘系统在TRT之后的煤气管道极易发生腐蚀,其主要原因是高炉煤气里的氯盐溶于煤气析出水后产生酸性溶液,与管道发生了化学反应。煤气管路的防腐可以采用喷涂防腐材料、耐腐蚀的特殊管道等被动防腐方法,也可以采用控制高炉煤气... 高炉干法除尘系统在TRT之后的煤气管道极易发生腐蚀,其主要原因是高炉煤气里的氯盐溶于煤气析出水后产生酸性溶液,与管道发生了化学反应。煤气管路的防腐可以采用喷涂防腐材料、耐腐蚀的特殊管道等被动防腐方法,也可以采用控制高炉煤气的含湿量和含盐量的主动防腐方法,同时,需要在管道设计上进行优化,使煤气管道尽快排出冷凝水,减少酸性溶液与管路作用时间,以减缓高炉干法除尘系统煤气管路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管道防腐 含湿量 露点温度
下载PDF
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型煤气柜在高炉煤气系统的应用
16
作者 王世光 张善明 +2 位作者 薛建仓 黄东宁 许朋 《冶金动力》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对高炉煤气系统的分析,进行气柜柜容计算和活塞运行速率的分析,提出在建设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建设较小柜容的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型气柜替代大型稀油密封型气柜,以满足高炉煤气输配的需要。同时对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型煤气柜安装关键... 通过对高炉煤气系统的分析,进行气柜柜容计算和活塞运行速率的分析,提出在建设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建设较小柜容的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型气柜替代大型稀油密封型气柜,以满足高炉煤气输配的需要。同时对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型煤气柜安装关键控制点和运行控制进行了分析,解决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活塞漂移和扭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式橡胶膜高炉煤气柜 柜容 活塞速率 活塞漂移和扭转 导轮
下载PDF
煤锁加料溜槽的工艺制造技术研究
17
作者 张鑫博 程龙 苏殿斌 《锅炉制造》 2024年第1期57-58,64,共3页
本文对煤锁加料溜槽的制造工艺及工艺流程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煤锁加料溜槽的结构特点、工艺技术及制造难点,为制造运动类部件产品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溜槽 制造 工艺技术
下载PDF
含碳高硅矿球团在H_(2)-H_(2)O-N_(2)和CO-CO_(2)-N_(2)气氛下还原过程研究
18
作者 马立群 程思远 唐惠庆 《江西冶金》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针对高炉炼铁节能减排的新要求,在H_(2)-H_(2)O-N_(2)和CO-CO_(2)-N_(2)气氛下研究碳复合团块的反应行为。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了复合团块的成分、矿相及微观形貌,对CO-CO_(2)-N_(2)和H_(... 针对高炉炼铁节能减排的新要求,在H_(2)-H_(2)O-N_(2)和CO-CO_(2)-N_(2)气氛下研究碳复合团块的反应行为。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了复合团块的成分、矿相及微观形貌,对CO-CO_(2)-N_(2)和H_(2)-H_(2)O-N_(2)气氛下碳复合团块的还原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复合团块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1 073、1 173、1 273、1 373 K温度下,复合团块在H_(2)-H_(2)O-N_(2)气氛下的还原度和碳气化率均高于CO-CO_(2)-N_(2)气氛。对2种气氛下含碳团块在1 273 K时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XRD图谱表明,在H_(2)-H_(2)O-N_(2)气氛下反应20 min后,团块中FeO相消失;在CO-CO_(2)-N_(2)气氛下,一直存在团块中FeO相,说明复合团块在H_(2)-H_(2)O-N_(2)气氛下还原性更好。对比2种气氛下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当反应进行到25 min时,金属铁在复合团块边缘大量聚集。综合考虑气固相之间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和传质行为,建立复合团块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团块 还原气氛 还原行为
下载PDF
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过程的仿真模拟
19
作者 鲁思达 谢星 +1 位作者 孟庆珂 何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9,76,共7页
为研究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气化反应过程及最优工艺参数,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内蒙某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的误差<5%,从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 为研究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气化反应过程及最优工艺参数,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内蒙某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的误差<5%,从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固定床熔渣气化炉内的组分和温度分布,以及不同操作参数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最高温度为2019℃,在蒸氧喷嘴附近;炉内各反应层所占高度的比例为燃烧层占15%,气化层占25%,干馏+干燥层占60%;随着蒸氧比(蒸汽质量流量∶氧气体积流量)的增加,碳转化率增加,蒸汽分解率下降,当蒸氧比为0.95—1.0时,气化炉性能最优;随着氧煤比(氧气质量流量∶煤质量流量)的增加,碳转化率增加,蒸汽分解率先增加后降低,当氧煤比为0.45—0.46时,气化炉性能也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炉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加压熔渣气化 气化模型 反应动力学 蒸氧比 氧煤比
下载PDF
国产深度净化脱硫剂在大型化甲醇合成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20
作者 雷聪 梁立 +4 位作者 倪昂 惠武卫 苏敏 张俊 张新波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甲醇装置以煤为原料,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粗煤气,粗煤气经过耐硫变换调整氢碳比、低温甲醇洗脱除杂质和酸性气体、精脱硫单元深度脱硫,最后进入甲醇合成系统生产粗甲醇产品。为了避免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保... 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甲醇装置以煤为原料,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粗煤气,粗煤气经过耐硫变换调整氢碳比、低温甲醇洗脱除杂质和酸性气体、精脱硫单元深度脱硫,最后进入甲醇合成系统生产粗甲醇产品。为了避免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精脱硫单元采用国产深度净化脱硫剂CNTS-11在苛刻工况下进行脱硫。本文介绍了应用CNTS-11脱硫剂的具体情况,包括装填、工业运行数据、使用后的强度和硫容等。脱硫后,合成气中未检测出含硫物质,脱硫剂硫容达13.00%,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40%,且过程无副产物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脱硫剂 深度净化 低温脱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