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精油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1
作者 黄嘉玲 胡瑜文 +3 位作者 陆倩 宋欠欠 李诚 胡滨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1,共10页
为提高丁香精油提取率,本研究以丁香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再对两种方法提取丁香精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化学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等进... 为提高丁香精油提取率,本研究以丁香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再对两种方法提取丁香精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化学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3.20∶1 mL·g^(-1)、NaCl浓度3.70%、提取时间4.0 h,该工艺下的提取率达到18.56%,比水蒸气蒸馏法高3.79个百分点。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盐效应促进水分子运动加快从而对原料细胞壁的充分水解是快速提取的主要原因。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丁香精油主要成分均为丁香酚,且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理化性质、热力学性质、主要官能团结构的测定和抗氧化试验表明,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未对丁香精油品质和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综上,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精油的工艺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为丁香精油的提取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 理化性质 气相色谱-质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2
作者 赵钰航 肖英琛 +3 位作者 冯棋琴 郭朋坤 胡锦文 崔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78,共5页
为扩大椰子油的应用范围,以精制冷榨椰子油为油相,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椰子油纳米乳液。以椰子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 为扩大椰子油的应用范围,以精制冷榨椰子油为油相,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椰子油纳米乳液。以椰子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的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椰子油纳米乳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20 min、油乳质量比1∶1.5、油乳混合物与水质量比2∶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和PDI分别为131.0 nm和0.27;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W)型。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粒径小且均匀,且O/W型的椰子油纳米乳液拓宽了椰子油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纳米乳液 超声乳化法
下载PDF
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嘉逸 孔琪惠 +1 位作者 张琦 王守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植物油脂是一类主要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脂质,由甘油三酯组成,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过程不仅受油脂合成通路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调控,也受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阐明植物油脂生... 植物油脂是一类主要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脂质,由甘油三酯组成,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过程不仅受油脂合成通路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调控,也受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阐明植物油脂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改善植物油脂含量和组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关植物油脂合成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涵盖植物油脂合成通路基本模型、植物油脂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油脂积累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或调控蛋白、其他因素对油脂积累的影响、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植物油脂合成机制研究和油料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合成 脂肪酸 转录因子 调控
下载PDF
塔拉多糖超声提取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4
作者 徐宜彬 刘运伟 +3 位作者 李阳 董遨宇 惠大勇 李占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研究塔拉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选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塔拉多糖进行提取,围绕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展开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影响参数进行优化。经过统计分析和数学回归模型拟合得知,决定系数(R~2)为0.9... 为研究塔拉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选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塔拉多糖进行提取,围绕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展开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影响参数进行优化。经过统计分析和数学回归模型拟合得知,决定系数(R~2)为0.956,即精确系数为95.60%,表明该模型吻合度较好,适用于塔拉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其最佳参数为10∶1 mL/g, 20 min, 150 W,40℃,实际平均得率为24.58%,接近理论期望得率25.07%。此外,又对塔拉多糖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一阶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维生素C为对照,根据试验数据得知,塔拉多糖的DPPH、ABTS~+对应IC 50分别为524.07和3 496.88μg/mL,说明其在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因此在抗氧化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最终可为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与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拉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法 自由基清除能力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诱导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
5
作者 李占君 马珂 +2 位作者 徐宜彬 王岩 杨逢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为研究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辅助提取(UAE)工艺,以油脂和原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实验,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67%乙醇水溶液、液料比10∶1 mL/g、茶皂素质量浓度0.3%、功率100 W、时间20 min、水浴... 为研究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超声辅助提取(UAE)工艺,以油脂和原花青素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实验,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67%乙醇水溶液、液料比10∶1 mL/g、茶皂素质量浓度0.3%、功率100 W、时间20 min、水浴温度50℃,预期得率分别为21.24%和3.03 mg/g,实际得率为20.86%和2.98 mg/g,相对误差为1.79%、2.97%。对比得出,UAE动力学以较短的时间进入平衡状态;UAE处理可以提高种鳞粉末在溶液中的比表面积;油脂和原花青素对应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原花青素、维生素E(Ve)、油脂。研究表明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茶皂素诱导UAE红松种鳞油脂和原花青提取具有优势。研究成果可为红松种鳞的深度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种鳞油脂 红松种鳞原花青素 提取动力学 超声辅助提取 清除自由基能力
下载PDF
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陈超 张娜郡 +2 位作者 宋露露 李云飞 秦楠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Tween-80∶无水乙醇∶沙棘籽油∶水=3.18%∶9.55%∶3.18%∶6.37%∶77.72%。平均粒径为(17.14±0.23)nm,平均多分散系数为0.457±0.023,平均Ze Ta电位为(-8.76±0.76)mV,平均折光率为1.402±0.123,平均p H为5.04±0.21。在常温储存、离心、稀释、冻存后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沙棘籽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有助于为开发沙棘籽油功能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质量评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酶法改性环氧大豆油的流变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向檬 潘树鑫 +3 位作者 王玥 姜鹏 张大斌 曹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 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大,黏温性能更优异;相较于矿物润滑油和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体积减少率分别为21.6%、17.0%和71.2%、64.9%,减摩抗磨性能显著提升。环氧大豆油可在摩擦表面形成致密、厚实的物理化学吸附膜,从而有效减摩抗磨,提高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脂肪酶Novozym435 环氧化 流变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组成时固相微萃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帅佳琪 吕长平 +4 位作者 秧拯民 石杨 毛咪 江莉娜 康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为‘凤丹’牡丹籽油风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组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总峰面积为响应值,以样品量、平... 为‘凤丹’牡丹籽油风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组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总峰面积为响应值,以样品量、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为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对‘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的挥发物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的最佳条件为样品量4.0 g(15 mL样品瓶),平衡时间40 min,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80℃;在最佳条件下结合GC-MS分析测得‘凤丹’牡丹籽油中共有22种挥发物,其中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杂环类、芳烃类和酚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3.34%、21.12%、20.76%、19.05%、3.48%、1.67%、0.61%。综上,该响应面法优化的固相微萃取条件适合快速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是‘凤丹’牡丹籽油中的重要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籽油 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纯凤 吴苏喜 +2 位作者 王彦心 张科红 袁成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含量分别为62.62%和70.52%;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成分差异主要在于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湿提油茶籽油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高于热榨油茶籽油,糠醛含量(1.96%)远低于热榨茶籽油(11.18%);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间相似度分析比较,两种工艺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差异明显。湿提油茶籽油可能具有比热榨油茶籽油更柔和的风味和更安全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提 热榨 油茶籽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差异
下载PDF
姜酮酚复配脂质伴随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梦梦 张炉 +3 位作者 肖航 郭时印 唐忠海 范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6,93,共7页
为了促进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利用,以脱除脂质伴随物多酚、甾醇和生育酚的菜籽油(空白油样)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甾醇、α-生育酚与姜酮酚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随后通过Rancimat法测定添加最优配方复... 为了促进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利用,以脱除脂质伴随物多酚、甾醇和生育酚的菜籽油(空白油样)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甾醇、α-生育酚与姜酮酚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随后通过Rancimat法测定添加最优配方复配抗氧化剂的油样(简称添加姜酮酚的油样)的氧化诱导时间,并通过Schaal烘箱法考察添加姜酮酚油样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丙二醛含量、共轭二烯含量(K_(232))、共轭三烯含量(K_(270))、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与添加BHT的油样(以0.2 g/kg BHT代替姜酮酚)和空白油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配抗氧化剂最优配方为0.4 g/kg甾醇、0.05 g/kg α-生育酚和0.05 g/kg姜酮酚;与空白油样相比,添加姜酮酚的油样与添加BHT的油样其氧化诱导时间均延长;随着加速氧化储藏时间的延长,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变,各油样的氧化稳定性排序为添加BHT的油样>添加姜酮酚的油样>空白油样。综上,姜酮酚复配脂质伴随物对于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酚 菜籽油 氧化稳定性 脂质伴随物
下载PDF
棉籽油硬脂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的组成、热性质和微观结构分析
11
作者 殷晓琳 杨国龙 +3 位作者 刘伟 梁少华 孟鹏程 孙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含量、热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OS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和非三饱和的甘三酯组成,FHCOS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肪酸和三饱和甘三酯组成;随温度升高,COS的SFC不断降低,FHCOS的SFC在温度高于35℃时开始降低,相同温度下FHCOS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均高于COS的,COS在结晶和熔化过程中均有2个峰,FHCOS有1个峰,FHCOS的熔化和结晶温度均高于COS的;COS在15℃时无明确的晶型及稳定的结构,FHCOS为二倍链长堆积的β′晶型,结晶体为针状或棒状,结晶聚集体为类似玫瑰花状。因此,以COS和FHCOS代替棕榈油作为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黄油等的基料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硬脂 全氢化棉籽油硬脂 组成 热性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硬脂烷醇与米糠蜡配比对葵花籽油凝胶微观结构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武永恒 杨国龙 +1 位作者 孟鹏程 刘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62,共7页
为探究硬脂烷醇(SA)和米糠蜡(RW)在油凝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不同配比的SA和RW为凝胶剂制备了葵花籽油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低场核磁共振仪和偏光显微镜(PLM)探究不同SA与RW配比对油凝胶热性质、微观结构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 为探究硬脂烷醇(SA)和米糠蜡(RW)在油凝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不同配比的SA和RW为凝胶剂制备了葵花籽油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低场核磁共振仪和偏光显微镜(PLM)探究不同SA与RW配比对油凝胶热性质、微观结构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油凝胶的固体脂肪含量(SFC)随温度的升高出现二次降低现象;随着SA和RW配比的变化,SA和RW在体系中按熔点高低顺序结晶,在结晶过程中出现共晶现象;RW油凝胶的晶体为棒状或针状结构,SA油凝胶的晶体为片状结构,当SA在凝胶剂中占比增加时,晶体聚集体形态由针状或棒状晶体聚集物转变为针状晶体夹杂小片状晶体的聚集物,再转变为片状晶体夹杂细小针状晶体的聚集物;在20℃下,当SA与RW质量比为1∶9、3∶7、5∶5和7∶3时,油凝胶呈现两步结晶现象,SA与RW质量比为0∶10、9∶1和10∶0时油凝胶呈现一步结晶现象;30℃下,SA与RW质量比为7∶3时油凝胶呈现两步结晶现象,其余油凝胶呈现一步结晶现象。综上,不同配比的SA和RW对油凝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SFC的熔化趋势变化、热性质差异、晶体形态变化和结晶行为的差异上,这些变化是由于在微观结构上两种凝胶剂晶体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硬脂烷醇 米糠蜡 微观结构 结晶行为
下载PDF
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莫斯敏 程谦伟 +3 位作者 韦潇丽 孟陆丽 陈通 明高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152,共7页
环氧植物油是具有前景的绿色增塑剂。为提高环氧化效率,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EDX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双氧水为氧供体、甲酸为氧载体,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到大豆油环... 环氧植物油是具有前景的绿色增塑剂。为提高环氧化效率,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EDX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双氧水为氧供体、甲酸为氧载体,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到大豆油环氧化反应。研究表明,在WO 3-SnO 2-ZrO 2/HPW用量为1.0%、n(C=C)∶n(H 2 O 2)∶n(HCOOH)=1∶2.8∶1.2、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率为350 r/min、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大豆油的环氧值相对转化率可达到87.21%,且经5次使用后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环氧化 固体酸 催化 增塑剂
下载PDF
不同浓度、粒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的抗菌性研究
14
作者 薛思雅 张润峰 +1 位作者 王清 陈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7-72,共6页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制备了不同浓度和粒径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并探索其浓度和粒径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乳液均呈现完好的球形,平均粒径均在50 nm左右,与纳米...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制备了不同浓度和粒径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并探索其浓度和粒径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乳液均呈现完好的球形,平均粒径均在50 nm左右,与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得结果相近;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超声功率的改变可以调控纳米乳液的粒径,但对其组成成分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在抑菌性的研究中发现,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的浓度变化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而粒径大小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效果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而对大肠杆菌的影响不如铜绿假单胞菌明显。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的浓度和粒径的优化组合可以提升其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百里香精油 纳米乳液 粒径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卸妆油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雷锦舸 郑竟成 +3 位作者 陈哲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为探究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在对无患子籽油主要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基础上,对以其为原料制备的2种卸妆油WHZ-1(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68%)和WHZ-2(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28%)的自乳化性、稳定性、流动性、黏度、刺激性、... 为探究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在对无患子籽油主要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基础上,对以其为原料制备的2种卸妆油WHZ-1(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68%)和WHZ-2(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28%)的自乳化性、稳定性、流动性、黏度、刺激性、卸妆效果及感官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酸值(KOH)为0.32 mg/g,过氧化值为0.45 mmol/kg,符合润肤油国家标准要求,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为53.52%,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为23.07%;WHZ-1的自乳化性优于WHZ-2,与商品卸妆油A、卸妆油B相当,WHZ-1、WHZ-2稳定性符合卸妆油国家标准要求,二者的黏度和流动性在商品卸妆油A和卸妆油B之间,人体皮肤斑贴实验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均无红斑、水肿现象;WHZ-1的感官评分较WHZ-2的高,总体卸妆效果优于WHZ-2。无患子籽油卸妆油卸妆效果良好,刺激性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妆油 无患子籽油 乳化剂 配方 评价
下载PDF
TiO_(2)催化剂改性方法对光热催化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燃油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依婕 刘莹 +5 位作者 张伟 刘娜 桂超 蔡正达 孙鲁闽 陈玉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9,65,共8页
为改善TiO_(2)在光热催化过程中催化效率不高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分别使用固体分散法和溶胶凝胶法将TiO_(2)与HZSM-5分子筛结合,并负载活性金属Pt制备Pt/TiO_(2)-HZSM-5催化剂,对两种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高分辨率... 为改善TiO_(2)在光热催化过程中催化效率不高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分别使用固体分散法和溶胶凝胶法将TiO_(2)与HZSM-5分子筛结合,并负载活性金属Pt制备Pt/TiO_(2)-HZSM-5催化剂,对两种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紫外-可见光(UV-Vis)、X射线荧光(XRF)及吡啶-红外(Py-IR)表征,并用于光热催化麻疯树籽油加氢制备生物燃油中,考察两种改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制备方法均可使TiO_(2)成功分散在HZSM-5分子筛表面,TiO_(2)的比表面积增加,HZSM-5分子筛孔容和孔径改变;改性后的催化剂衍射峰出现明显红移,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高,酸性位点增加;相比溶胶凝胶法,固体分散法制备的Pt/TiO_(2)-HZSM-5活性金属Pt分散度较好且无团聚现象,粒径更小,催化性能更优;在反应温度100℃、氢压0.4 MPa、反应时间12 h条件下,使用固体分散法制备的Pt/TiO_(2)-HZSM-5光热催化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燃油的原料转化率达93.20%、C_(8)~C_(17)烷烃选择性达54.92%,该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再生后C_(8)~C_(17)烷烃选择性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可再生能力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法 溶胶凝胶法 催化剂改性 光热催化 生物燃油 麻疯树籽油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菜籽油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8
17
作者 杨湄 刘昌盛 +2 位作者 周琦 郑畅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1-55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初步分析发现,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烃、酮等)、杂环类物质是构成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代-1-丙烯基-氰、5-己腈、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丙氰、2-苯基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主要硫甙降解产物;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壬醛等醛类物质是氧化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加工工艺对菜籽油风味影响显著,经高温蒸炒、压榨获得的预榨毛油中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菜籽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处理后,一级油中产生的醛、醇、酮、烃等氧化挥发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提高;在一级油中未检测到硫甙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 GC/MS联用 菜籽油 挥发性风味 加工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干姜挥发油的工艺技术研究
18
作者 刘丛丛 蒋翔宇 单舒筠 《四川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4,17,共5页
如今,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已经成为天然产物提取研究中很有发展潜力的提取方法。为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干姜挥发油的工艺条件,进一步提高干姜挥发油得率与品质,设定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因素,以挥发油出油率为评价指... 如今,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已经成为天然产物提取研究中很有发展潜力的提取方法。为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干姜挥发油的工艺条件,进一步提高干姜挥发油得率与品质,设定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因素,以挥发油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干姜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最终得出干姜挥发油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在50℃的萃取温度条件下以40 MPa萃取压力动态连续萃取4 h。正交试验筛选出的超临界CO_(2)萃取干姜挥发油工艺得油率高、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挥发油 超临界CO_(2)萃取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单因素实验 正交试验 得油率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怀予 王军节 +3 位作者 陈园凡 魏晋梅 李贞子 方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172,共7页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水蒸气蒸馏花椒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花椒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值0.11(g∶mL)、蒸汽量73 mL、蒸馏时间96min,在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6.71%。...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水蒸气蒸馏花椒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花椒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值0.11(g∶mL)、蒸汽量73 mL、蒸馏时间96min,在此条件下花椒精油得率达到6.71%。最佳工艺所得花椒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分析显示,精油中共检测出73种化合物,鉴定出31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16%,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烯20.204%、芳樟醇16.645%和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19.733%,且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在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中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水蒸气蒸馏 中心组合设计(CCD) 精油得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下载PDF
煎炸油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对食品微观结构和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邓云 吴颖 +2 位作者 杨铭铎 余善鸣 李云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研究了煎炸油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对食品微观结构和质构的影响。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测定了极性成分和聚合物含量变化,油炸食品穿孔力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分别用质构仪和显微镜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延长,极性成分... 研究了煎炸油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对食品微观结构和质构的影响。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测定了极性成分和聚合物含量变化,油炸食品穿孔力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分别用质构仪和显微镜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延长,极性成分、聚合物含量呈线性增加且二者间也呈线性关系,油炸食品的微观结构越来越差,食品穿孔力虽没有明显变化,但其剪切系数(Kp)有增加而压缩系数(Ka)有减小的趋势。油脂中的极性成分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微观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的Ka、Kp值,但还不能完全通过Ka、Kp的变化来表示油品质对食品质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极性成分 质构 微观结构 聚合物 色谱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