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防晒剂的监管及其使用情况分析
1
作者 塔娜 冯孟鑫 +2 位作者 高家敏 张凤兰 王钢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欧盟对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的化妆品原料进行筛查并建立了化妆品原料优先评估清单,该清单包含了4个欧盟化妆品指令准用防晒剂。文章以优先评估清单中的防晒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的监管情况和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欧盟对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风险的化妆品原料进行筛查并建立了化妆品原料优先评估清单,该清单包含了4个欧盟化妆品指令准用防晒剂。文章以优先评估清单中的防晒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的监管情况和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并汇总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的再评估结果。经研究调查发现,优先评估清单中防晒剂在我国的法规限值与美国、日本和韩国规定基本一致,但部分防晒剂限值较欧盟新修订限值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监管部门综合评估上述防晒剂的安全风险、实际使用情况和行业发展等因素,通过进一步评估和细化法规限值,以期更好地保障民众用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剂 内分泌干扰物 监管
下载PDF
梅子中感官活性成分的研究
2
作者 肜霖 王波 +3 位作者 李冉 祃志明 刘吟 杨新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应用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梅子70%乙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梅子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多种波谱方法,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野黑樱苷(2)... 应用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梅子70%乙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梅子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多种波谱方法,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野黑樱苷(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4)、绿原酸(5)、柠檬酸(6)、柠檬酸单乙酯(7)、邻苯二酚(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10)、新绿原酸(11)、咖啡酸(12)、山柰酚(13)、芹菜素(14).其中,化合物2~4及化合物8~9为首次从梅子中分离得到.从梅子中分离的所有化合物在合适的用量下均有良好的感官活性,可以提升卷烟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子 感官活性 化学成分 苯丙酸 酚酸类 黄酮类
下载PDF
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的研究
3
作者 罗轩 秦莎 +4 位作者 冀海华 苏通明 谢新玲 秦祖赠 纪红兵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化反应60 min后,存在于肉桂中油中的10种烯烃类化合物在反应产物中仅检出1种,肉桂醛的相对含量从反应前的56.46%增至80.48%。反应后,GC-MS未检测出烯烃类化合物臭氧化后生成的醛或酮类物质。通过臭氧化可基本清除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保留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中油 肉桂醛 臭氧化 CAO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与多种预处理组合的柴油纯度检测方法
4
作者 周围 李安吉 +3 位作者 俞铁铖 尹冉 赵丽娟 赵美琪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采集51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柴油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通过71种预处理组合及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柴油纯度性质模型。结果表明:合理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明显优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采集51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柴油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通过71种预处理组合及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柴油纯度性质模型。结果表明:合理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明显优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到了0.0400以下,相关系数(R_(p))达到了0.9900以上,且预处理组合方法的顺序不同,其建模效果即模型评价指标RMSEP、R_(p)也不同;1stderivative+SNV、1^(st) derivative+SNV+center、1^(st) derivative+center+SNV、center+1stderivative+SNV这4种预处理组合方法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MSEP可达0.0187,R_(p)可达0.9978,可适用于柴油纯度光谱数据的处理,实现柴油纯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纯度 红外光谱 预处理组合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对建立在化妆品包装感知质量基础上安全性检测的思考
5
作者 金绍明 唐亚利 +2 位作者 宁霄 刘彤彤 曹进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20,共5页
综述了化妆品包装发展历史,介绍了人们对于包装材料和形式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提出了化妆品包装的形式和材料影响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装材料的形式及种类也愈... 综述了化妆品包装发展历史,介绍了人们对于包装材料和形式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提出了化妆品包装的形式和材料影响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装材料的形式及种类也愈发丰富多彩。作为与化妆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在考虑消费者感知质量的基础上,安全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包装材料 感知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功效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鑫 吴清清 +5 位作者 郭玉婷 辛赛赛 刘哲佟 郑海荣 朱宇红 张新新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66-77,共12页
中药成分来源较广、功效多样且副作用小,使其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常见皮肤问题的修复方式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多糖类、萜类等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中药在化妆品领域... 中药成分来源较广、功效多样且副作用小,使其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常见皮肤问题的修复方式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多糖类、萜类等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中药在化妆品领域现存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对今后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化妆品 绿色安全
下载PDF
异橙黄酮的抗衰老及抗氧化功效研究
7
作者 李瑶瑶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考察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ISO)经皮给药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功效。将小鼠分为6组(n=12):分别为C组、D-gal组、D-gal+L-ISO组、D-gal+M-ISO组、D-gal+H-ISO组和D-gal+H-ISO+ML385组。在小鼠背部连续... 考察异橙黄酮(Isosinensetin,ISO)经皮给药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功效。将小鼠分为6组(n=12):分别为C组、D-gal组、D-gal+L-ISO组、D-gal+M-ISO组、D-gal+H-ISO组和D-gal+H-ISO+ML385组。在小鼠背部连续6周皮下注射1 g/(kg·d)的D-gal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D-gal注射当天开始,C组和D-gal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域涂抹雪花膏,D-gal+L-ISO组、D-gal+M-ISO组和D-gal+H-ISO组小鼠分别涂抹50,100和200 mg/kg的异橙黄酮乳膏。D-gal+H-ISO+ML385组小鼠涂抹200 mg/kg的异橙黄酮乳膏,并腹腔注射30 mg/(kg·d)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涂抹量为2 mg/cm^(2)。经皮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皮肤含水量、皮肤抗氧化指标、羟脯氨酸(HYP)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形态。采用RT-qPCR检测皮肤中COL1A1、COL3A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中Nrf2(细胞核)、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3个剂量的异橙黄酮经皮给药均升高了皮肤衰老小鼠的皮肤含水量,改善了皮肤形态,升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了HYP和HA水平,升高了COL1A1和COL3A1转录水平,降低了MMP-1和MMP-3转录水平,升高了Nrf2(细胞核)和HO-1蛋白水平,降低了Keap1蛋白水平(P<0.05)。ML385减弱了异橙黄酮的抗衰老及抗氧化功效(P<0.05)。总之,异橙黄酮经皮给药通过激活Nrf2通路提高D-gal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抗衰老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橙黄酮 经皮给药 抗衰老 抗氧化 化妆品
下载PDF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李宁 李恩念 +3 位作者 陈红波 程芳 邹衡芳 陈鸿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 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美白原料,通过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酪氨酸酶,参与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还原黑色素或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作用机制达到美白的作用。随着市场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需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天然活性成分作为美白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存在着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缺失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现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并分类归纳讨论,旨在为皮肤色素沉着防治的临床策略以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酪氨酸酶
下载PDF
不同酚类成分及其组合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制效果研究
9
作者 刁春华 杨秀芳 +4 位作者 涂云飞 宋鹏鹏 左小博 苏小琴 孔俊豪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 为研究茶叶酚类成分及其复方对P.aeruginosa PAO1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用药量最低的最佳抑菌组方,采用倍比稀释法结合刃天青显色测定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最佳配伍。结果表明5种酚类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种茶叶活性成分对P.aeruginosa PAO1的抑菌性大小为:EGCG>TF60=ECG>EGC>EC。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EGCG、EGC、ECG、TF60这4种酚类成分以1.0∶4.0∶4.81∶4.0的比例配伍时对P.aeruginosa PAO1具有最佳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酚类成分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护肤化妆品原料及配方实例》系列讲座——美白添加剂和美白类护肤化妆品(待续)
10
作者 姚琳 余丽丽 刘少静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是指用于减退皮肤表面色素沉着的护肤类化妆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开发安全、温和、有效的美白祛斑物质成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是指用于减退皮肤表面色素沉着的护肤类化妆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开发安全、温和、有效的美白祛斑物质成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的根本。存在于人体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能够合成黑色素,而黑色素是决定人体皮肤颜色的主要生物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生物色素 表皮基底层 黑色素 黑素细胞 皮肤颜色 原料及配方 化妆品
下载PDF
基于轮廓测量的牙膏磨损性测定法的研发概述
11
作者 孙东方 宋硕 +2 位作者 Eva Schneiderman 王莉江 施裔磊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牙膏中的磨料是提供牙膏清洁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恰当的磨料种类选择以及添加量的设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牙齿清洁效果,甚至达到较佳的外源性色斑的去除而美白牙齿。然而,不当的磨料添加会导致过度磨损牙齿,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因此... 牙膏中的磨料是提供牙膏清洁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恰当的磨料种类选择以及添加量的设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牙齿清洁效果,甚至达到较佳的外源性色斑的去除而美白牙齿。然而,不当的磨料添加会导致过度磨损牙齿,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因此,制定方便有效的牙膏磨损性测定法一直是业界的需求。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等限制,国际上惯用的示踪法(RDA)无法在国内实施。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后的基于轮廓仪测量法开发的RDA替代方法Radioactive Dentin Abrasivity–Profilometry Equivalent (简称RDA-PE),并对RDA-PE方法的建立、方法学验证以及与RDA方法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RDA-PE方法用于测定牙膏产品摩擦型性能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 磨损性 示踪法 轮廓测量法
下载PDF
植物染发剂染色色牢度的研究
12
作者 李扬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植物染发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追捧的一种染发方式,具有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可以调整染发色度和亮度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植物染发剂染发。文章介绍了从颜色效果、染色牢度以及水质影响3个方面对海娜、靛蓝、木棉花、核桃... 植物染发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追捧的一种染发方式,具有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可以调整染发色度和亮度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植物染发剂染发。文章介绍了从颜色效果、染色牢度以及水质影响3个方面对海娜、靛蓝、木棉花、核桃叶4种植物染发剂进行的对比实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植物染发剂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不同的染发剂浓度和染发时间,以探究它们对染发效果和色牢度的影响。实验数据使用SPSS软件分析,并使用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得出,染发剂的染发效果和色牢度是一对矛盾体,选择染发剂时需考虑染发效果和色牢度之间的平衡,同时,水质也对染发效果和色牢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发剂 色牢度 染发效果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学鉴定不同甜橙精油挥发性成分
13
作者 刘菲斐 陈晋 +3 位作者 陈健乐 刘东红 叶兴乾 程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163,共9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及快速气相电子鼻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采用冷压(cold pressing,CP)、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assisted hydrodistillation,MAHD...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及快速气相电子鼻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采用冷压(cold pressing,CP)、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assisted hydrodistillation,MAHD)和旋转锥蒸馏塔(spinning cone column,SCC)法提取的甜橙(血橙和脐橙为代表)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式提取的甜橙精油风味组成存在明显差异,CP提取精油喜爱度最高且具有更强的果香、甜香和花香,MAHD精油具有更强的脂香、青香和木香,而SCC萃取液香气浓度较低;GC-IMS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醇类和醛类,其次是酸类、酯类和其他化合物,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萜烯类在CP和MAHD精油中含量明显高于SCC萃取液,而醇类和醛类在MAHD精油和SCC萃取液中含量明显高于CP精油;基于相对气味活性值鉴定出β-月桂烯和芳樟醇是甜橙精油风味的主要贡献者;GC-IM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13种区分6种精油的标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此外,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也能够成功区分6种甜橙精油挥发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血橙 精油 挥发性化合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桔梗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研究
14
作者 武涛 王兴凯 +7 位作者 刘慧 刘菲 王学文 王倩 陈博文 庄开颜 张绚 杨素珍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究桔梗提取物对皮肤色素沉着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桔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体外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和斑马鱼黑素模型实验研究桔梗提取物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功效,最后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 目的:探究桔梗提取物对皮肤色素沉着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桔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体外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和斑马鱼黑素模型实验研究桔梗提取物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功效,最后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桔梗活性成分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机制。结果:桔梗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对斑马鱼色素沉着也有显著的改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桔梗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AKT1、TYR和IL-6等细胞靶点及调控PI3K-AKT和脂质代谢等机制通路改善色素沉着。结论:桔梗提取物具有改善色素沉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自由基清除 酪氨酸酶活性 斑马鱼模型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应用DPRA替代方法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皮肤致敏性
15
作者 张红菱 程琳 +3 位作者 王海燕 罗飞亚 张会亮 孙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化合物的多肽消耗率。在标准色谱条件下,蛇床子素和滨蒿内酯与两种多肽的反应体系峰型均正常,东莨菪内酯与赖氨酸反应体系峰型异常,以体积分数0.1%的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对标准流动相体系进行优化后检测。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体系在反应24 h前产生沉淀,致敏性结果为不确定;滨蒿内酯多肽消耗率均值为6.95%,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弱反应;东莨菪内酯的半胱氨酸多肽消耗率为75.82%,优化色谱条件后的赖氨酸多肽消耗率为80.46%,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中度反应。阳性和阴性对照化合物的结果均与小鼠淋巴结试验(LLNA)致敏性结果一致,实验结果可为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致敏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皮肤致敏性 高效液相色谱 香豆素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用于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筛查和测定
16
作者 黄佳颖 李杨杰 +2 位作者 方继辉 肖树雄 徐新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 MS)快速筛查和测定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以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 MS)快速筛查和测定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以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扫描模式下,采用Target MS/MS模式采集化合物的质谱信息构建筛查数据库,以保留时间、一级母离子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和二级子离子谱库匹配进行快速筛查,以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8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1~0.050μg/g,定量下限为0.004~0.150μg/g。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膏霜及水剂两种化妆品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0.7%~11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70%~7.5%,日间RSD(n=3)为3.0%~1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准确度好、分析速度快,筛查结果准确,可用于化妆品中非甾体抗炎药的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为化妆品风险识别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非甾体抗炎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17
作者 郭家刚 杨松 +3 位作者 伍玉菡 朱倩 杜京京 江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MD)温度对分离纯化生姜精油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结合分子蒸馏(SFE-MD)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分子蒸馏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姜精油的综合得率为2.53%,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精油得率0.96%(P<0.05)。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烯是生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百分含量达70%以上,其中α-姜烯百分含量为42.13%,高于水蒸气蒸馏生姜精油α-姜烯百分含量40.59%。该方法绿色环保,萃取率高,精油品质好,为生姜精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18
作者 雷锦舸 郑竟成 +3 位作者 周力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液为对照,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抗氧化活性、保湿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紫外吸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吐温-60与Span A83体积比3∶1)添加量8%、助乳化剂添加量6%、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或4%、乳化温度70℃、剪切速度12000 r/min;3种护肤乳液RY-1(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RY-2(无患子籽油添加量4%)、RY-3(橄榄油添加量2%)的稳定性、安全性均较好;RY-1、RY-2、RY-3清除DPPH·的EC_(50)分别为61.5、55.7、58.1μg/mL,清除ABTS+·的EC50分别为58.3、50.1、53.5μg/mL,清除·OH的EC50分别为59.7、30.2、59.9μg/mL,清除O_(2)^(-)·的EC_(50)分别为59.6、41.8、57.3μg/mL,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EC_(50)分别为147.5、118.6、140.2μg/mL;在相对湿度43%、81%环境下,4种护肤乳液保湿率大小顺序均为RY-2>商品乳液>RY-3>RY-1;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综上,RY-2配方优于RY-1和RY-3,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安全无刺激性,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籽油 护肤乳液 稳定性 安全性 保湿性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紫外吸收效果
下载PDF
溶剂法脱萜制备水溶性姜精油工艺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吴豫平 刘治年 +1 位作者 田弋夫 余德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3,231,共7页
以超临界CO 2萃取贵州小黄姜所得的姜精油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脱萜制备水溶性姜精油。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姜精油... 以超临界CO 2萃取贵州小黄姜所得的姜精油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脱萜制备水溶性姜精油。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姜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气味活性值分析姜精油中挥发性成分对香气的贡献,确定分离目标脱萜物和保留目标香气物,以这两类物质组分的相对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优工艺技术参数:70%(体积分数)丙二醇水溶液、离心转速6000 r/min及离心时间15 min、搅拌温度30℃及搅拌时间60 min、料液比(g∶mL)3∶20。在该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水溶性姜精油相比于原料姜精油的目标脱萜物相对含量从49.20%降低到36.75%,保留香气物从18.59%增加到25.70%。该研究为水溶性姜精油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行性,有助于拓展姜精油的市场应用空间和范围,并为天然植物精油脱萜制备水溶性精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 脱萜 水溶性精油 溶剂法 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一款紧致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马月滢 刘琦 +3 位作者 加萌 王俊杰 王玮 赵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通过对以棕榈酰五肽-4为主要功能成分化妆品的功效进行评价,研究建立人体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筛选31名20~50岁女性受试者,分别在使用产品0周、4周和8周,通过客观测试数据、图像方法及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对皮肤各项指标进行评估,采集... 通过对以棕榈酰五肽-4为主要功能成分化妆品的功效进行评价,研究建立人体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筛选31名20~50岁女性受试者,分别在使用产品0周、4周和8周,通过客观测试数据、图像方法及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对皮肤各项指标进行评估,采集受试者脸颊、眼角部位的皮肤弹性、皮肤真皮密度等参数,以及TPEF图像及SHG图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8周后皮肤弹性、真皮密度(P<0.001)及真-表皮链接指数(DEJI)(P<0.01)有显著变化,与受试者自我评分结果一致,表明方法之间具有相关性。该研究方法可为建立化妆品紧致功效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 紧致度 双光子成像技术 超声 化妆品功效评价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