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1
作者 戴悦 彭金菊 +5 位作者 张腾月 谢星朋 罗帅帅 谭绮梅 文娇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15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20 h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均为17 mm,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5 mm;发酵培养基pH小于5.0或者大于6.0时,抑菌活性丧失;菌株M15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30~60℃较稳定,但≥80℃时,发酵液抑菌物质失去活性;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E和蛋白酶K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
2
作者 周颂 李由然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氏霉Blakeslea trispora的β-胡萝卜素合成酶转化出发菌株酿酒酵母LFD18,酿酒酵母能够从头合成β-胡萝卜素,并在细胞中积累。在研究过程中,平板上发现一株菌落颜色明显较周围菌落更深地突变株命名为ZS19 reddish,经实验验证突变株的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针对上述两种不同颜色菌落,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是发现一些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基因,通过GO与PATHWAY分析发现与碳代谢和脂质体合成有关的6个上调基因,hxk1、dpp1、lpp1、fdh1、hmg2和gre2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定量PCR和单个基因过表达验证,最终通过同时过量表达hxk1、dpp1、lpp1和fdh1基因构建命名为ZS20菌株,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提高到194.3 mg/L,是ZS19 reddish菌株的1.3倍,是出发菌株ZS19的2.1倍,最终ZS20菌株经发酵罐发酵后β-胡萝卜素产量为314.3 mg/L,因此,通过进一步PATHWAY分析构建重组菌或许可以提高β-胡萝卜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酿酒酵母 转录组 qPCR 过表达 PATHWAY分析
下载PDF
耐高渗青春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潘子怡 毛丙永 +3 位作者 唐鑫 张秋香 赵建新 崔树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解决青春双歧杆菌在生产中发酵密度低的问题,该文测定了94株青春双歧杆菌的耐渗能力,同时评价了耐高渗菌株耐渗能力的遗传稳定性,最后通过解析培养基底物和发酵工艺探究了耐高渗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从而提高其生产中的发酵活菌数。筛... 为解决青春双歧杆菌在生产中发酵密度低的问题,该文测定了94株青春双歧杆菌的耐渗能力,同时评价了耐高渗菌株耐渗能力的遗传稳定性,最后通过解析培养基底物和发酵工艺探究了耐高渗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从而提高其生产中的发酵活菌数。筛选得到两株最高可耐受1400 mOsm/kg的菌株CCFM1302和CCFM1066,其最优氮源为复合氮源(胰酪蛋白胨和酵母浸粉FM528以质量比1∶1复合),最优碳氮比分别为(2.71±0.23)∶1和(2.53±0.11)∶1。以达到完全抑制渗透压为发酵终点推算底物最适浓度,进一步优化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得到最优培养基:复合氮源21.0 g/L、葡萄糖57.0 g/L(CCFM1302),复合氮源22.4 g/L、葡萄糖56.5 g/L(CCFM1066);此外添加MgSO_(4)·7H_(2)O 0.25 g/L,半胱氨酸1 g/L、吐温801 mL/L。恒pH 5.5培养至稳定期发酵液活菌数可达(1.82±0.08)×10^(10)CFU/mL和(1.70±0.03)×10^(10)CFU/mL。该文筛选到可产业化的两株青春双歧杆菌,并优化其高密度发酵工艺,对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双歧杆菌 渗透压 高密度培养 碳氮比 活菌数
下载PDF
红色诺卡氏菌高产菌的ARTP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4
作者 陈洲琴 张祝兰 +3 位作者 杨煌建 程贤 严凌斌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0.5%、糊精1.0%;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液菌龄30 h、初始pH值7.2、接种量2.0%、装料量100 mL/500 mL、转速230 r·min^(-1)、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FIM-PO8-16菌体细胞浓度大幅提高,达到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石斛碱型生物碱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秦一彤 余娧凡 +4 位作者 钱旭 姚云君 金磊磊 陈集双 虞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232,共7页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 石斛碱是传统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特征药用活性成分,结构上属于石斛型生物碱(dendrobine-type total alkaloids,DTTAs)。石斛碱的积累受周期和环境的影响,仅从植物中获取难以满足需求。该研究的对象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UN32是实验室前期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产DTTAs的正突变株。为提高UN32的生物碱产量,使产物表达水平趋于稳定,该研究从UN32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添加量出发,利用响应面法确定金属离子的最优配比。根据Plackett-Burman法设计筛选出对响应结果影响程度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Zn^(2+)、Cu^(2+)、Fe^(2+),其最佳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分别是Cu^(2+)0.5 mmol/L(第6天)、Fe^(2+)0.4 mmol/L(第6天)和Zn^(2+)0.7 mmol/L(第3天)。响应面统计的结果显示,当模型响应值生物碱量达最大值时,Cu^(2+)、Zn^(2+)和Fe^(2+)的浓度分别为0.54、0.69、0.39 mmol/L,此时生物碱产量达到(317.36±6.48)μg,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72.68%。综上,金属离子及其不同组合对菌株UN32生物碱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内生真菌 石斛型生物碱 金属离子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鼠尾草酸
6
作者 霍达 陈献忠 +1 位作者 杨海泉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I0002,I0003,共9页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效生产方面极具潜力。该研究根据热带假丝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鼠尾草的铁锈醇合酶基因CYP76AH24和鼠尾草酸合酶基因CYP76AK6、来源于拟南芥的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ATR1进行全序列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合成。以生产鼠尾草酸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热带假丝酵母1C2PM04作为出发菌株,将上述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成功合成鼠尾草酸。利用模块化工程与酵母不同亚细胞区室的空间组合,将上述3条基因以模块化的方式导入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表达,鼠尾草酸产量分别为10.25 mg/L和4.64 mg/L。通过下调角鲨烯合酶基因ERG9,降低法尼基焦磷酸池的消耗进而改变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产量,效价达到26.3 mg/L。将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进行融合表达,测试以刚性linker(E3AK,E3AK×2,E3AK×3)和柔性linker(G4S,G4S×2,G4S×3)为连接肽,融合表达CYP76AH24和ATR1,鼠尾草酸产量提高1.54倍。该文通过增加CPR拷贝数,增加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表达水平,产量达到78.2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鼠尾草酸 细胞色素P450 融合蛋白 代谢工程
下载PDF
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7
作者 李晓阳 汪溢恒 +4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王金晶 刘春风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且能降低酱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丰度;然而,较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酱醅中总酸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偏高。发酵后,40℃发酵组中的氨基酸态氨、还原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02 g/100 g、12.07 g/100 g、25.65 mg/kg和54.10 mg/100 g,自然发酵组中的各物质含量分别为0.95 g/100 g、11.70 g/100 g、16.74 mg/kg和43.52 mg/100 g。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提高发酵温度能够加速豆瓣酱发酵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消除总酸和生物胺偏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温度 理化指标 风味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细菌sRNA来源、作用机制及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子墨 乔建军 +3 位作者 袁琳 龙映鹏 任书江 吴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成了细菌中的复杂调控网络,在代谢调控和抗胁迫中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细菌中sRNA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在调控网络中的角色进行了详细总结,有助于更好地解析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发酵过程中受到的环境限制,对构建低毒力、高鲁棒性菌株,助力工业产品的发酵生产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A 非编码小RNA 机制 代谢 调控网络
下载PDF
基于非粮糖蜜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培养基优化与中试放大
9
作者 李舒婷 袁凯 +8 位作者 李华 周卫强 唐堂 杨小凡 刘海军 李方亮 李凡 李义 彭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23,共8页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调整补料培养基后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结果表明,生产PHA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糖蜜添加量33.2 g/L,尿素添加量2.5 g/L,硫酸铵添加量2.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PHA产量为3.12 g/L。通过2 L扩大发酵罐培养得到PHA总产量达到67.3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142.13%;5 kL中试发酵得到PHA总产量为51.1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了8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蜜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优化 中试放大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基因组整合型菌株构建及发酵优化
10
作者 劳才文 吴金勇 +5 位作者 李忠奎 廖迎雪 王纪 袁丽霞 陈祥松 姚建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如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lac Z)、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undecaprenyl-phosphate glucose-1-phosphate transferase,wca J)和GDP-甘露糖基水解酶基因(GDP-mannose mannosyl hydrolase,nud D),构建2’-FL合成底盘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外源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2-Fucosyltransferase,wbg L)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mannomutase,man B)、甘露糖-1-磷酸鸟苷转移酶基因(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man C)、GDP-D-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和GDP-岩藻糖合酶基因(GDP-L-fucose synthase,wca G)引入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探究在基因组水平过表达2’-FL合成基因对2’-F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FL在所构建菌株B-05的摇瓶含量达到了1.99 g·L^(-1)。进一步通过摇瓶发酵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IPTG诱导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OD600为2.4,诱导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摇瓶中2’-FL合成量达到了3.92 g·L^(-1)。最后在5 L发酵罐中,2’-FL含量达到了43.48 g·L^(-1)。研究表明通过将外源2’-FL相关合成基因导入基因组中进行过表达,实现了2’-FL高效合成,为构建整合型2’-FL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重组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浅谈搅拌器的工业应用
11
作者 张乐国 杨文阳 黄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10-0013,共4页
搅拌操作主要应用于以液体为主体的场合,以促进混合为主要目的,搅拌器就是完成搅拌操作的机械设备。本文主要从结构类型、主要作用、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案等方面对搅拌器在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指出随着技术... 搅拌操作主要应用于以液体为主体的场合,以促进混合为主要目的,搅拌器就是完成搅拌操作的机械设备。本文主要从结构类型、主要作用、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案等方面对搅拌器在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指出随着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推动,搅拌器将朝着自动化控制、节能环保、多功能集成和采用高性能材料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器 工作原理 混合 选取和使用 故障处理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Zhang-LL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M3共发酵葡萄汁酵素的工艺优化
12
作者 董双佳 刘慧 +3 位作者 金君华 张红星 杨竹娘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萄汁酵素最优接种发酵方式。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汁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汁酵素中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1∶1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5.00 lg CFU/mL、大豆蛋白胨添加量0.46%、34℃发酵18 h,植物乳杆菌Zhang-LL活菌数达6.60×10^(8)CF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活菌数达8.20×10^(7)CFU/mL,酵素DPPH清除率85.25%。【结论】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可为葡萄汁酵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后续多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植物乳杆菌Zhang-LL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 共培养
下载PDF
克雷伯菌P3生产灵菌红素的工艺研究
13
作者 王坤阳 李梦 +1 位作者 温少红 焦绪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灵菌红素产率,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P3产灵菌红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析提取物成分和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摇瓶培养对克雷伯菌P3的发酵条件(... [目的]为了提高灵菌红素产率,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P3产灵菌红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析提取物成分和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摇瓶培养对克雷伯菌P3的发酵条件(温度、pH、NaCl浓度、诱导糖)进行研究。[结果]发酵培养产生的红色素经过LC-MS分析证明为灵菌红素,相对分子质量为324.27。确定克雷伯菌P3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4℃、pH 7.2~8.0、NaCl浓度0.05%~0.10%,2%果糖诱导。[结论]克雷伯菌P3的发酵产物为灵菌红素,优化后灵菌红素的产量为90~13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菌 灵菌红素 工艺条件优化
下载PDF
大肠杆菌肌苷酸节点代谢优化高效合成肌苷
14
作者 刘铁重 高志强 +2 位作者 侯德欣 谢希贤 吴鹤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以强化腺苷合成支路,使菌株5 L发酵罐上的肌苷产量达到了29.5 g/L,且无需额外添加腺嘌呤。接着通过替换guaB基因的原有启动子以弱化鸟苷合成支路,并过表达guaC基因促使鸟苷酸回流至肌苷酸,使菌株副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且肌苷产量提升至35.1 g/L;最后对不同5′-核苷酸酶进行了筛选和强化,发现引入来自酿酒酵母的特异性5′-核苷酸酶基因(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5′-nucleotidase gene,ISN1)可有效促进肌苷生产。最终所得菌株INO7-6在5 L发酵罐上发酵,肌苷产量为41.2 g/L,转化率为0.17 g/g葡萄糖,生产强度为0.86 g/(L·h),为目前报道的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肌苷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发酵
下载PDF
Amycolatopsis sp.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香兰素合成途径分析
15
作者 王冠娜 郑义培 郑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总共组装得到64个scaffolds,整个基因组组装大小约为8425551 bp,总GC含量为71.89%。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香兰素合成关键基因ech、fcs和ech2基因,及香兰素分解代谢基因vdh基因,其中ech和fcs为一个基因簇,并进一步构建过表达ech-fcs-ech2菌株,其摇瓶发酵表明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速率加快,发酵时间显著缩短。该研究获得的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为解析其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提供遗传信息基础,也为通过代谢工程获得高产香兰素菌株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拟无枝酸菌 全基因组测序 阿魏酸 基因功能注释
下载PDF
毕赤酵母外源蛋白分泌及折叠途径的改良进展
16
作者 路泽群 刘宁 +2 位作者 张红莲 王苑 黄火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常用的活性蛋白和工业酶大多数通过异源表达系统获得。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之一,以毕赤酵母为宿主的表达系统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和分泌水平高及生产成本低等... 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常用的活性蛋白和工业酶大多数通过异源表达系统获得。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之一,以毕赤酵母为宿主的表达系统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和分泌水平高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在高效表达过程中外源蛋白过量聚集会导致目标蛋白不能正确折叠和有效分泌,从而影响蛋白表达水平。概述了通过信号肽优化、分子伴侣优化以及融合蛋白表达等分泌及折叠途径的改良,从而促进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分泌折叠途径 分泌信号肽 分子伴侣 融合表达
下载PDF
转录因子Prm1和Mit1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邓云涛 方浩 史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P的表达量为指标,分析其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Prm1和Mit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探究Prm1和Mit1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菌株、单因子过表达Prm1和Mit1的菌株及敲除Prm1、Mit1、Mxr1的菌株等8种菌株。利用P 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毕赤酵母细胞内的GFP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Prm1,GFP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利用P_(AOX1)诱导型和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GFP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较对照分别提高3.2和2.5倍;敲除Prm1后,GFP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敲除Mit1后,GFP几乎不能发出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敲除Prm1后Mit1少量表达,敲除Mit1后Prm1大量表达。【结论】利用P_(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Mit1和利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均能提高GFP在毕赤酵母细胞内的表达量。Prm1和Mit1可作为正调控因子在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中发挥作用,且Prm1能激活Mit1,Mit1可反馈抑制Pr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外源蛋白 转录因子 过表达
下载PDF
功能性红曲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18
作者 孙秋婉 洪厚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3,共7页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优化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以酸式Monacolin K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添加L-... 为提高功能性红曲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优化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以酸式Monacolin K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添加L-蛋氨酸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料量100 g/500 m L,大豆粉添加量2.3%,甘油添加量2.5%、L-蛋氨酸添加量0.1%、接种量16.0%,变温发酵24 d(即前3 d 30℃培养,后21 d 20℃低温培养,并在低温发酵第4天加入L-蛋氨酸)。此优化条件下,酸式Monacolin K产量平均值为21.00 mg/g,比优化前(2.95 mg/g)提高了85.95%。添加L-蛋氨酸能使红曲霉菌丝体更为粗壮,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产物积累形成的反馈抑制程度降低,从而使Monacolin K产量得到提升。该研究通过优化功能性红曲发酵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红曲米中酸式Monacolin K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纳可林K 固态发酵 前体物质 发酵工艺优化
下载PDF
灰葡萄孢霉菌产脱落酸发酵工艺优化
19
作者 张俊 左建英 +1 位作者 景飞江 陈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脱落酸(S-abscisic acid,S-ABA)是五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现代农业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胁迫,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转色、增糖降酸等诸多功能。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合成,现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 脱落酸(S-abscisic acid,S-ABA)是五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之一,现代农业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胁迫,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转色、增糖降酸等诸多功能。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合成,现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该文以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碳氮比、初始pH、CaCO 3质量浓度、搅拌转速、通气条件、接种量等关键营养条件和工艺条件对Botrytis cinerea菌体形态和产S-ABA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氮比25、搅拌强度535 r/min、初始pH 5.1、接种量11%、通气量1.0 vvm,最佳菌丝球尺寸0.95 mm。此条件下S-ABA产量提升了约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霉菌 液态深层发酵 形态学工程
下载PDF
MFC型生物传感器监测厌氧消化中挥发性脂肪酸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怡婷 李梅 +2 位作者 杨竹慧 赵朦 张百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56,共5页
从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主要关注该技术在挥发性脂肪酸(VFA)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反应器构型、电极材料、分隔膜材料、电活性微生物等因素对MFC型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 从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入手,主要关注该技术在挥发性脂肪酸(VFA)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反应器构型、电极材料、分隔膜材料、电活性微生物等因素对MFC型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MFC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提升MFC型生物传感器在VFA监测方面的性能奠定基础,为推动厌氧消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