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1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李晓阳 汪溢恒 +4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王金晶 刘春风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且能降低酱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丰度;然而,较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酱醅中总酸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偏高。发酵后,40℃发酵组中的氨基酸态氨、还原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02 g/100 g、12.07 g/100 g、25.65 mg/kg和54.10 mg/100 g,自然发酵组中的各物质含量分别为0.95 g/100 g、11.70 g/100 g、16.74 mg/kg和43.52 mg/100 g。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提高发酵温度能够加速豆瓣酱发酵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消除总酸和生物胺偏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温度 理化指标 风味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细菌sRNA来源、作用机制及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子墨 乔建军 +3 位作者 袁琳 龙映鹏 任书江 吴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成了细菌中的复杂调控网络,在代谢调控和抗胁迫中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细菌中sRNA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在调控网络中的角色进行了详细总结,有助于更好地解析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发酵过程中受到的环境限制,对构建低毒力、高鲁棒性菌株,助力工业产品的发酵生产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A 非编码小RNA 机制 代谢 调控网络
下载PDF
基于非粮糖蜜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培养基优化与中试放大
3
作者 李舒婷 袁凯 +8 位作者 李华 周卫强 唐堂 杨小凡 刘海军 李方亮 李凡 李义 彭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23,共8页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调整补料培养基后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结果表明,生产PHA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糖蜜添加量33.2 g/L,尿素添加量2.5 g/L,硫酸铵添加量2.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PHA产量为3.12 g/L。通过2 L扩大发酵罐培养得到PHA总产量达到67.3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142.13%;5 kL中试发酵得到PHA总产量为51.1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了8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蜜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优化 中试放大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基因组整合型菌株构建及发酵优化
4
作者 劳才文 吴金勇 +5 位作者 李忠奎 廖迎雪 王纪 袁丽霞 陈祥松 姚建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如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lac Z)、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undecaprenyl-phosphate glucose-1-phosphate transferase,wca J)和GDP-甘露糖基水解酶基因(GDP-mannose mannosyl hydrolase,nud D),构建2’-FL合成底盘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外源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2-Fucosyltransferase,wbg L)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mannomutase,man B)、甘露糖-1-磷酸鸟苷转移酶基因(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man C)、GDP-D-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和GDP-岩藻糖合酶基因(GDP-L-fucose synthase,wca G)引入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探究在基因组水平过表达2’-FL合成基因对2’-F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FL在所构建菌株B-05的摇瓶含量达到了1.99 g·L^(-1)。进一步通过摇瓶发酵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IPTG诱导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OD600为2.4,诱导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摇瓶中2’-FL合成量达到了3.92 g·L^(-1)。最后在5 L发酵罐中,2’-FL含量达到了43.48 g·L^(-1)。研究表明通过将外源2’-FL相关合成基因导入基因组中进行过表达,实现了2’-FL高效合成,为构建整合型2’-FL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重组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肌苷酸节点代谢优化高效合成肌苷
5
作者 刘铁重 高志强 +2 位作者 侯德欣 谢希贤 吴鹤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以强化腺苷合成支路,使菌株5 L发酵罐上的肌苷产量达到了29.5 g/L,且无需额外添加腺嘌呤。接着通过替换guaB基因的原有启动子以弱化鸟苷合成支路,并过表达guaC基因促使鸟苷酸回流至肌苷酸,使菌株副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且肌苷产量提升至35.1 g/L;最后对不同5′-核苷酸酶进行了筛选和强化,发现引入来自酿酒酵母的特异性5′-核苷酸酶基因(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5′-nucleotidase gene,ISN1)可有效促进肌苷生产。最终所得菌株INO7-6在5 L发酵罐上发酵,肌苷产量为41.2 g/L,转化率为0.17 g/g葡萄糖,生产强度为0.86 g/(L·h),为目前报道的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肌苷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发酵
下载PDF
Amycolatopsis sp.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香兰素合成途径分析
6
作者 王冠娜 郑义培 郑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总共组装得到64个scaffolds,整个基因组组装大小约为8425551 bp,总GC含量为71.89%。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香兰素合成关键基因ech、fcs和ech2基因,及香兰素分解代谢基因vdh基因,其中ech和fcs为一个基因簇,并进一步构建过表达ech-fcs-ech2菌株,其摇瓶发酵表明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速率加快,发酵时间显著缩短。该研究获得的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为解析其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提供遗传信息基础,也为通过代谢工程获得高产香兰素菌株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拟无枝酸菌 全基因组测序 阿魏酸 基因功能注释
下载PDF
转录因子Prm1和Mit1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
7
作者 邓云涛 方浩 史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P的表达量为指标,分析其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Prm1和Mit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探究Prm1和Mit1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菌株、单因子过表达Prm1和Mit1的菌株及敲除Prm1、Mit1、Mxr1的菌株等8种菌株。利用P 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毕赤酵母细胞内的GFP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Prm1,GFP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利用P_(AOX1)诱导型和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GFP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较对照分别提高3.2和2.5倍;敲除Prm1后,GFP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敲除Mit1后,GFP几乎不能发出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敲除Prm1后Mit1少量表达,敲除Mit1后Prm1大量表达。【结论】利用P_(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Mit1和利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均能提高GFP在毕赤酵母细胞内的表达量。Prm1和Mit1可作为正调控因子在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中发挥作用,且Prm1能激活Mit1,Mit1可反馈抑制Pr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外源蛋白 转录因子 过表达
下载PDF
毕赤酵母外源蛋白分泌及折叠途径的改良进展
8
作者 路泽群 刘宁 +2 位作者 张红莲 王苑 黄火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常用的活性蛋白和工业酶大多数通过异源表达系统获得。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之一,以毕赤酵母为宿主的表达系统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和分泌水平高及生产成本低等... 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常用的活性蛋白和工业酶大多数通过异源表达系统获得。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之一,以毕赤酵母为宿主的表达系统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和分泌水平高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在高效表达过程中外源蛋白过量聚集会导致目标蛋白不能正确折叠和有效分泌,从而影响蛋白表达水平。概述了通过信号肽优化、分子伴侣优化以及融合蛋白表达等分泌及折叠途径的改良,从而促进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分泌折叠途径 分泌信号肽 分子伴侣 融合表达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制备金针菇抑菌肽
9
作者 王广慧 魏雅冬 +2 位作者 于德涵 张腾霄 王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5-132,共8页
为获得更高产率的金针菇抑菌肽,该文优化益生菌固态发酵金针菇制备抑菌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超滤法对抑菌肽进行分级分离和活性比较。以金针菇为发酵基质,以抑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作为指标,对枯草芽... 为获得更高产率的金针菇抑菌肽,该文优化益生菌固态发酵金针菇制备抑菌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超滤法对抑菌肽进行分级分离和活性比较。以金针菇为发酵基质,以抑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作为指标,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黑曲霉3种益生菌进行筛选,并优选出沉淀法分离抑菌肽的最适pH值,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液料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金针菇用量4个因素对发酵制备金针菇抑菌肽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黑曲霉为固态发酵制备金针菇抑菌肽的最适菌种;沉淀抑菌肽的最适pH值为4;最佳发酵条件为液料比3.5∶1(mL/g)、发酵时间109.6 h、发酵温度28℃、金针菇用量27.21 g,在此条件下得到金针菇抑菌肽的产率为(61.25±1.14)%。截留分子量小于3 kDa的抑菌肽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抑菌肽 固态发酵 益生菌 超滤
下载PDF
肌酐酶在大肠杆菌中外源表达及发酵优化
10
作者 周丽亚 张悦 +4 位作者 刘瑞琪 陈佳立 刘运亭 姜艳军 马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3-40,共8页
肌酐酶(creatininase,CA)是一种应用于体外检测试剂的重要工具酶,目前主要由微生物法生产,存在产量低和活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该研究通过全基因合成和异源表达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CA,获得了高性能CA。通过单... 肌酐酶(creatininase,CA)是一种应用于体外检测试剂的重要工具酶,目前主要由微生物法生产,存在产量低和活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该研究通过全基因合成和异源表达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CA,获得了高性能C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分析确定最优培养基组成,并系统地优化了发酵条件,从而提高了CA表达量。培养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各组分为:葡萄糖10.33 g/L、酵母浸粉21.80 g/L、磷酸盐137.63 mmol/L和胰蛋白胨15.60 g/L。经过5 L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极大地提高了CA的活力,在接种量4%、诱导温度25℃、诱导时间18 h、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0.2 mmol/L、溶氧值30%条件下,其活力达到470.24 U/mL,比酶活力为367.38 U/mg。该研究为CA的生产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酶 外源表达 发酵优化 大肠杆菌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灵芝双向发酵液冻干粉抑制环氧化酶-2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1
作者 张影 孟宪瑶 +4 位作者 李忠峰 杨云丽 郭苗苗 李丽 周卫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该研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灵芝、灵芝-玉竹、灵芝-桦树茸、灵芝-人参以及灵芝-三七发酵液冻干粉,采用显色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冻干粉总糖、总皂苷及总多肽的含量,同时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环... 该研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灵芝、灵芝-玉竹、灵芝-桦树茸、灵芝-人参以及灵芝-三七发酵液冻干粉,采用显色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冻干粉总糖、总皂苷及总多肽的含量,同时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抑制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及抑制COX-2的活性,以此筛选出抑制COX-2及抗氧化活性最优的灵芝发酵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灵芝发酵液冻干粉,灵芝-玉竹发酵液冻干粉的DPPH自由基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COX-2抑制能力最强,并且其总皂苷及总多肽的含量分别为灵芝发酵液冻干粉的1.26、1.27倍,含量显著升高(P<0.05)。因此该研究得出结论,灵芝-玉竹发酵液冻干粉抑制COX-2及抗氧化活性能力的显著增强,与其总皂苷及总多肽含量的显著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添加玉竹进行灵芝发酵为最优的抑制COX-2及抗氧化发酵组合方式,这为灵芝双向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思路,也为进一步研究发酵液各个成分含量与其活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总糖 总皂苷 总多肽 液体发酵 环氧化酶-2 抗氧化
下载PDF
利用Lactobacillus kisonensis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富集多酚及黄酮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攀 吕玮 +3 位作者 陆军 钟苓玥 吴艳 宋立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6,共9页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JCM15041)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以多酚和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在利用单因素实验明确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JCM15041)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以多酚和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在利用单因素实验明确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四因素三水平),建立了可有效富集多酚及黄酮的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后多酚和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燕麦)1:3.4(g/g)、液料比7.5:1(mL/g)、接种量4.9%、发酵时间36.5 h,且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95.3和256.3 mg/100 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216.2和202.4 mg/100 g)(P<0.05),也显著高于藜麦和黑燕麦单独发酵(多酚含量分别为256.7和255.3 mg/100 g;黄酮含量分别为209.0和163.3 mg/100 g)(P<0.05)。与单一谷物发酵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可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类功能性成分的富集,发酵产物可用于功能性谷物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黑燕麦 植物乳杆菌 发酵 多酚 黄酮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产生菌出芽短梗霉的紫外诱变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廷彬 殷海松 +1 位作者 张琳 乔长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 为进一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该文以出芽短梗霉CGMCC 3337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产普鲁兰多糖突变株UV-10,普鲁兰多糖产量稳定在(75.28±0.79)g/L,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响应面等试验探究高产普鲁兰多糖的最适培养基及条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25.26%。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适培养基组成:蔗糖150 g/L,牛肉粉4.17 g/L,MgSO_(4)·7H_(2)O 0.76 g/L,K_(2)HPO_(4)8.58 g/L,FeSO_(4)·7H_(2)O 0.03 g/L。优化后培养基多糖产量达到97.6 g/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紫外诱变 菌种筛选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一株产灵菌红素菌株黏质沙雷氏菌H04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鹏宇 徐晨琪 +4 位作者 彭涵 姜宏年 李翯 霍焱焜 任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6,共7页
灵菌红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医用价值,大规模生产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槐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菌株H04,根据16S rDNA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ce。其合成的红色素经UV... 灵菌红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医用价值,大规模生产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槐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菌株H04,根据16S rDNA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ce。其合成的红色素经UV、HPLC-MS分析,确定为灵菌红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色素产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使用15 g/L蔗糖为碳源、0.5 g/L酵母浸粉和0.5 g/L(NH_(4))_(2)SO_(4)为氮源、5 g/L NaCl、0.75 g/L KCl、10 g/L脯氨酸、0.5 g/L CaCO_(3);接种量3%(体积分数)、温度25℃、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发酵得灵菌红素提取物4.5 g/L,与正交优化前相比产量提高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黏质沙雷氏菌 系统发育分析 正交试验 优化发酵条件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药食同源食物及其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常宇 杜李宇 +1 位作者 王临好 廖振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药食同源食物的炮制能够使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增强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废渣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剩余的有效成分得到充... 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药食同源食物的炮制能够使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增强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废渣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剩余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同时也为副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本文针对药食同源食物发酵的微生物变化及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食物 微生物发酵 应用 资源利用
下载PDF
pH-DO组合调控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16
作者 吴梦萍 王靓 +2 位作者 张建华 张宏建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是一种主要由小白链霉菌生产的广谱性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该研究对ε-PL高产菌Streptomyces albulus WG-608在5 L罐发酵不同阶段的pH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进行了系...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是一种主要由小白链霉菌生产的广谱性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该研究对ε-PL高产菌Streptomyces albulus WG-608在5 L罐发酵不同阶段的pH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进行了系统优化,并构建了一种新的pH-DO组合调控策略。该策略将发酵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DO被控制在40%,pH维持在4.0;第二阶段DO被控制在20%,pH维持在4.3。经240 h的补料-分批发酵,WG-608的ε-PL产量与平均比生产速率为(68.77±2.53) g/L和(2.33±0.08) d-1,比对照策略分别提高了28.23%和12.02%。为进一步探究该策略提高WG-608 ε-PL产量的细胞生理代谢差异的原因,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关键酶活力、呼吸链活力和辅因子水平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消耗、中心碳代谢途径、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呼吸链活性和胞内辅因子的增强是pH-DO组合调控策略增强ε-PL产量的原因。总之,pH-DO组合调控策略是一种通过增强碳代谢和能量代谢提高ε-PL产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其他链霉菌发酵生产ε-PL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小白链霉菌 食品防腐剂 pH 溶解氧
下载PDF
黑曲霉固态发酵对金银花多酚类物质释放及增效作用
17
作者 王懿文 谢纯良 +8 位作者 朱作华 周映君 龚文兵 饶力群 彭国平 李双祁 颜少慰 彭源德 汪启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29,共7页
为促进金银花多酚组分释放,提高其抗氧化、抗过敏能力,该文利用黑曲霉对金银花进行固体发酵。结果显示,以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为参考指标,选择6 d作为最优发酵时间。发酵0~6 d,黑曲霉发酵金银花醇提物DPPH·清除率由61.25%提升至84.5... 为促进金银花多酚组分释放,提高其抗氧化、抗过敏能力,该文利用黑曲霉对金银花进行固体发酵。结果显示,以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为参考指标,选择6 d作为最优发酵时间。发酵0~6 d,黑曲霉发酵金银花醇提物DPPH·清除率由61.25%提升至84.57%,·OH清除率由23.43%提升至30.10%,ABTS+·清除率由32.09%提升至55.06%,总还原力由0.7309提升至0.8269;透明质酸酶抑制率由13.51%提升至64.86%。总多酚含量由76.60 mg/g提升至97.56 mg/g,总黄酮含量由20.76 mg/g提升至24.12 mg/g,总皂苷含量由3.50 mg/g提升至4.26 mg/g。同时,测得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酶活的最高值分别为11.70、15.78、32.39 IU/g。该研究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金银花,能够促进金银花中多酚物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黑曲霉 固态发酵 多酚 抗氧化 酶活
下载PDF
代谢工程强化tolC缺失大肠杆菌的血红素合成
18
作者 张鑫 杨燕 +1 位作者 段小燕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15,共6页
血红素作为生物体可利用的铁源应用于食品和医疗领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血红素具有工业前景但产量偏低,该研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提高菌体血红素合成水平。通过构建tolC缺失大肠杆菌,进而过表达hemA、hemH,外源添加Fe^(2+)的... 血红素作为生物体可利用的铁源应用于食品和医疗领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血红素具有工业前景但产量偏低,该研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提高菌体血红素合成水平。通过构建tolC缺失大肠杆菌,进而过表达hemA、hemH,外源添加Fe^(2+)的方式实现血红素产量的提升。结果表明,在tolC缺失菌株WTΔT中过表达hemA导致卟啉的积累;在外源添加80μmol/L的Fe^(2+)时,共表达hemA与hemH的菌株WTΔT-AH,胞内血红素含量达到40.18μmol/L,是野生菌WT的3.98倍。该研究为使用重组大肠杆菌高效生产血红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TOLC 同源重组 血红素 卟啉
下载PDF
一株高产黑色素香灰菌菌株的鉴定、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19
作者 黄海辰 李晓敏 +3 位作者 薛帆正 吴小平 张君丽 傅俊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为筛选一株产黑色素能力强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通过ITS测序鉴定11株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速度、平板L值等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黑能力强的香灰菌,并对其生长所需碳源、氮源、pH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11株供试菌株均为香灰菌(Hyp... 为筛选一株产黑色素能力强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通过ITS测序鉴定11株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速度、平板L值等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黑能力强的香灰菌,并对其生长所需碳源、氮源、pH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11株供试菌株均为香灰菌(Hypoxylon sp.),其中Hp.sp0006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球大且均匀、L值最低,并且发酵液黑色素含量最高。该菌株最优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碳氮比20∶1并添加10 mg维生素B1,黑色素含量可达(1.21±0.17)g/L。香灰菌Hp.sp0006是一株产黑色素较高的菌株,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黑色素的合成,为香灰菌黑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灰菌 黑色素 培养优化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生产2'-岩藻糖基乳糖的途径构建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20
作者 程亚楠 张文聪 +3 位作者 周圆 孙雪 李玉 李庆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6,共13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 2’-FL)是一种含量最丰富的人乳寡糖,微生物全细胞合成是生产2’-FL的重要方法。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作为一种可直接用于乳制品的食品级微生物,目前还没有用于生产人乳寡糖的报道。首...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 2’-FL)是一种含量最丰富的人乳寡糖,微生物全细胞合成是生产2’-FL的重要方法。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作为一种可直接用于乳制品的食品级微生物,目前还没有用于生产人乳寡糖的报道。首先,在两种常用L. lactis底盘NZ3900和NZ9000中利用含有基因fkp、futC、lacF的重组质粒pNZ8148-2f构建2’-FL补救合成途径,在添加10 g/L岩藻糖和5 g/L乳糖的发酵培养基中,测得2’-FL的摇瓶产量分别为0.16 g/L与0.4 g/L,结合对二者生长状况等综合分析,选取NZ9000作为优势底盘。然后,在NZ9000中构建2’-FL从头合成途径,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并借助L. lactis中特有的敲除整合载体p NZ5319,在敲除非必需基因upp的同时将基因manA、manB、gmd和wcaG整合到染色体上,借助载体pNZ8148-1将基因manC、futC和lacF以质粒的形式引入到细胞中,同时利用不同启动子P32、Pnis对酶的表达水平进行组合调控。获得最优菌株NZ9000 6,在添加20 g/L葡萄糖和5 g/L乳糖的发酵培养基中,测得2’-FL的摇瓶产量为0.28 g/L。最后,在发酵培养基中对氯化高铁血红素、胰蛋白胨和酵母粉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添加2.5μg/mL氯化高铁血红素、15 g/L胰蛋白胨、6 g/L酵母粉时2’-FL的摇瓶产量达到1.58 g/L,为相关报道的较高水平。该研究证实了L. lactis合成2’-FL的可行性,为2’-FL的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人乳寡糖 乳酸乳球菌 代谢工程 微生物全细胞合成 同源重组 发酵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