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6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高效合成香叶基香叶醇
1
作者 尤喜凤 彭政 张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香叶基香叶醇是一种直链二萜化合物,也是合成多种药物和植物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为实现香叶基香叶醇的高效生产,该研究首先强化甲羟戊酸途径基因表达构建了一株香叶基香叶醇产量为168.0 mg/L的菌株,其次通过引入外源香叶基香叶基焦磷... 香叶基香叶醇是一种直链二萜化合物,也是合成多种药物和植物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为实现香叶基香叶醇的高效生产,该研究首先强化甲羟戊酸途径基因表达构建了一株香叶基香叶醇产量为168.0 mg/L的菌株,其次通过引入外源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下调角鲨烯合成竞争途径增加前体的供应,结合敲除不同的调控因子使香叶基香叶醇的产量达到678.2 mg/L,随后通过过表达磷酸戊糖途径基因和增加乙酰辅酶A的供应,为香叶基香叶醇的合成提供更多的辅因子和前体,增加融合基因拷贝数进一步提升香叶基香叶醇的产量至1116.5 mg/L。最后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补料分批发酵香叶基香叶醇产量达到11.3 g/L,为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该研究为香叶基香叶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萜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有潜力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基香叶醇 酿酒酵母 甲羟戊酸途径 融合表达 代谢工程
下载PDF
高产乙醇酿酒酵母单倍体的诱变选育及杂交育种
2
作者 胡荣根 廖蓓 +3 位作者 陈晖 刘秀继 张彦 邓张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酵筛选培养基定量分析。最终获得9株优势突变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经不同配型单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一株发酵效率高,耐温、耐酸、耐乙醇性能均优于亲本菌株的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C6。结果显示,C6菌株35℃复合糖水发酵培养基发酵终点酒精度为14.6%,亲本菌株AE2和M则为12.82%和13.72%,酒精度分别提高13.8%和6.4%,C6菌株在30℃条件下,酒精度可达17.9%。耐温性能提高较为明显,40℃条件下生长,C6、AE2和M菌株平稳期OD _(680)值分别为4.12、0.35和1.15,生物量增幅在1.2~12倍。C6菌株在乙醇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酿酒酵母 单倍体 诱变选育 发酵性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添加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阳志锐 管春成 +1 位作者 周敏 陈俊 《广州化工》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添加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检测了蓝莓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总酸含量随着GSH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总酚含量随着GSH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添加GSH可以...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添加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检测了蓝莓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总酸含量随着GSH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总酚含量随着GSH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添加GSH可以抑制蓝莓酒酒颜色指数升高。GSH添加量为25 mg/L时,蓝莓酒的感官评分最高为90.5分。适量添加GSH可改善蓝莓酒的香气成分,提升蓝莓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蓝莓酒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4
作者 毋美茹 李雅宁 +6 位作者 佟臻昊 赵欣 裴乐 李锋 段艳 苏亚 刘秀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降解红豆草缩合单宁能力的乳酸菌,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方法]将采自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牧业园区实验田的红豆草自然发酵后,分离、筛选符合条件的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基初筛和单宁降解率复筛,选择能较好降解红豆草缩...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降解红豆草缩合单宁能力的乳酸菌,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方法]将采自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牧业园区实验田的红豆草自然发酵后,分离、筛选符合条件的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基初筛和单宁降解率复筛,选择能较好降解红豆草缩合单宁的乳酸菌,并利用16S rDNA序列测定法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探究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对该菌株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率的影响,选择最优降解条件。[结果]红豆草发酵结束后筛选出33株符合条件的乳酸菌,经初筛及复筛后得到1株对红豆草缩合单宁有较好降解能力的乳酸菌YHD2-6,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HD2-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时间96 h、培养温度37℃,此条件下红豆草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可达到76.73%。[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1株植物乳杆菌,对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能力较强,不仅有助于提高含单宁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在精细化学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单宁 红豆草 乳酸菌 降解率 条件优化
下载PDF
铁基导电材料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仇付国 李爽 杜艳龙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22-3028,共7页
全球可再生能源与环保关注度攀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凸显其重要性。厌氧消化技术因能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甲烷而具潜力,但稳定性与低产率成为其发展瓶颈。大量研究发现,引入铁基导电材料(Iron-based Conductive Materials, ICMs)可显著提... 全球可再生能源与环保关注度攀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凸显其重要性。厌氧消化技术因能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甲烷而具潜力,但稳定性与低产率成为其发展瓶颈。大量研究发现,引入铁基导电材料(Iron-based Conductive Materials, ICMs)可显著提升厌氧消化效率与甲烷产量。本文深入探讨了ICMs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促进作用,从微生物菌落结构、酶活性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等多个层面揭示了ICMs的作用机制。此外,对ICMs实际工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程中的ICMs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甲烷 厌氧消化 铁基导电材料
下载PDF
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阳 汪溢恒 +4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王金晶 刘春风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且能降低酱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丰度;然而,较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酱醅中总酸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偏高。发酵后,40℃发酵组中的氨基酸态氨、还原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02 g/100 g、12.07 g/100 g、25.65 mg/kg和54.10 mg/100 g,自然发酵组中的各物质含量分别为0.95 g/100 g、11.70 g/100 g、16.74 mg/kg和43.52 mg/100 g。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提高发酵温度能够加速豆瓣酱发酵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消除总酸和生物胺偏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温度 理化指标 风味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非粮糖蜜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培养基优化与中试放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舒婷 袁凯 +8 位作者 李华 周卫强 唐堂 杨小凡 刘海军 李方亮 李凡 李义 彭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23,共8页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调整补料培养基后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结果表明,生产PHA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糖蜜添加量33.2 g/L,尿素添加量2.5 g/L,硫酸铵添加量2.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PHA产量为3.12 g/L。通过2 L扩大发酵罐培养得到PHA总产量达到67.3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142.13%;5 kL中试发酵得到PHA总产量为51.1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了8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蜜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优化 中试放大
下载PDF
Amycolatopsis sp.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香兰素合成途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冠娜 郑义培 郑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总共组装得到64个scaffolds,整个基因组组装大小约为8425551 bp,总GC含量为71.89%。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香兰素合成关键基因ech、fcs和ech2基因,及香兰素分解代谢基因vdh基因,其中ech和fcs为一个基因簇,并进一步构建过表达ech-fcs-ech2菌株,其摇瓶发酵表明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速率加快,发酵时间显著缩短。该研究获得的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为解析其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提供遗传信息基础,也为通过代谢工程获得高产香兰素菌株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拟无枝酸菌 全基因组测序 阿魏酸 基因功能注释
下载PDF
转录因子Prm1和Mit1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云涛 方浩 史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rm1和Mit1在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中的作用,为提高毕赤酵母中的外源蛋白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构建8种菌株,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过表达Prm1、Mit1或敲除Prm1、Mit1和Mxr1,以GFP的表达量为指标,分析其对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的影响。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Prm1和Mit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探究Prm1和Mit1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菌株、单因子过表达Prm1和Mit1的菌株及敲除Prm1、Mit1、Mxr1的菌株等8种菌株。利用P 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毕赤酵母细胞内的GFP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Prm1,GFP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利用P_(AOX1)诱导型和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GFP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较对照分别提高3.2和2.5倍;敲除Prm1后,GFP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敲除Mit1后,GFP几乎不能发出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甲醇和甘油2种碳源下,敲除Prm1后Mit1少量表达,敲除Mit1后Prm1大量表达。【结论】利用P_(AOX1)诱导型过表达Prm1、Mit1和利用P_(GAP)组成型过表达Mit1,均能提高GFP在毕赤酵母细胞内的表达量。Prm1和Mit1可作为正调控因子在毕赤酵母产外源蛋白中发挥作用,且Prm1能激活Mit1,Mit1可反馈抑制Pr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外源蛋白 转录因子 过表达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世芳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对于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和优化生产过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分析方法,在识别和定量这些代谢物方...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对于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和优化生产过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分析方法,在识别和定量这些代谢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展开分析,以期为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微生物发酵 关键代谢物
下载PDF
核酸切除修复途径相关基因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玲 王玥琦 +3 位作者 刘治国 王金晓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酸切除修复途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探究酿酒酵母内源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 16、RAD7、RAD23和RAD4)和外源基因(UVRA)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酿酒酵母自身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16、RAD7、RAD23及RAD4提高了酿酒酵母高渗耐受性。过表达UVRA基因可以提高菌株高渗耐受性,这意味着该元件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存在功能上的保守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提高酿酒酵母对环境胁迫尤其是高渗透压环境的耐受性,并为研究酵母耐受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核酸切除修复基因 菌株选育 高渗耐受性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延胡索酸对紫色红曲菌生长和次级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秦昱晖 王海蛟 +7 位作者 程颖 王聪聪 孙晴 董慧君 张薄博 刘成建 王成涛 张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4,共11页
红曲菌(Monascus)发酵可产生多种有益次级代谢产物,如Monacolin K、红曲色素等。Monacolin K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并降低血脂,但野生型红曲的Monacolin K产量极低,严重限制了功能红曲的应用。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前期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 红曲菌(Monascus)发酵可产生多种有益次级代谢产物,如Monacolin K、红曲色素等。Monacolin K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并降低血脂,但野生型红曲的Monacolin K产量极低,严重限制了功能红曲的应用。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前期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途径参与调控Monacolin K的合成,且延胡索酸的表达与Monacolin K合成呈正相关。为进一步探究延胡索酸对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生长和次级代谢的影响,提高紫色红曲菌的Monacolin K产量,作者以野生型紫色红曲菌M1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干质量、分光光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超高效液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究延胡索酸对红曲菌菌丝体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和黄、橙、红共3种红曲色素合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胡索酸的添加抑制了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红曲色素的合成,但菌丝体褶皱程度和密度有所提高,Monacolin K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49.38%,与Monacolin K合成相关的9段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延胡索酸 Monacolin K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细菌sRNA来源、作用机制及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子墨 乔建军 +3 位作者 袁琳 龙映鹏 任书江 吴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 通过发酵生产工业产品一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但是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代谢副产物和环境胁迫等问题,限制了工业菌株的发展。sRNA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调控性非编码RNA,它们与核糖开关、双组分系统、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元件共同构成了细菌中的复杂调控网络,在代谢调控和抗胁迫中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细菌中sRNA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在调控网络中的角色进行了详细总结,有助于更好地解析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发酵过程中受到的环境限制,对构建低毒力、高鲁棒性菌株,助力工业产品的发酵生产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A 非编码小RNA 机制 代谢 调控网络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基因组整合型菌株构建及发酵优化
14
作者 劳才文 吴金勇 +5 位作者 李忠奎 廖迎雪 王纪 袁丽霞 陈祥松 姚建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一种岩藻糖化人乳低聚糖,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基于基因组水平,通过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2’-FL合成前体物质相关代谢基因,如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lac Z)、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undecaprenyl-phosphate glucose-1-phosphate transferase,wca J)和GDP-甘露糖基水解酶基因(GDP-mannose mannosyl hydrolase,nud D),构建2’-FL合成底盘细胞;在此基础上,将外源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2-Fucosyltransferase,wbg L)和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mannomutase,man B)、甘露糖-1-磷酸鸟苷转移酶基因(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man C)、GDP-D-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mannose 4,6-dehydratase,gmd)和GDP-岩藻糖合酶基因(GDP-L-fucose synthase,wca G)引入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探究在基因组水平过表达2’-FL合成基因对2’-F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FL在所构建菌株B-05的摇瓶含量达到了1.99 g·L^(-1)。进一步通过摇瓶发酵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IPTG诱导浓度为0.4 mmol·L^(-1)、诱导时OD600为2.4,诱导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摇瓶中2’-FL合成量达到了3.92 g·L^(-1)。最后在5 L发酵罐中,2’-FL含量达到了43.48 g·L^(-1)。研究表明通过将外源2’-FL相关合成基因导入基因组中进行过表达,实现了2’-FL高效合成,为构建整合型2’-FL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重组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发酵优化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肌苷酸节点代谢优化高效合成肌苷
15
作者 刘铁重 高志强 +2 位作者 侯德欣 谢希贤 吴鹤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 该研究以产肌苷的大肠杆菌INO4-5为出发菌,针对其发酵过程中副产物含量高、肌苷产量低以及需要额外添加腺嘌呤等问题,对肌苷酸节点代谢流进行了优化。首先使用不同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对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purA_(bsu)基因进行了表达,以强化腺苷合成支路,使菌株5 L发酵罐上的肌苷产量达到了29.5 g/L,且无需额外添加腺嘌呤。接着通过替换guaB基因的原有启动子以弱化鸟苷合成支路,并过表达guaC基因促使鸟苷酸回流至肌苷酸,使菌株副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且肌苷产量提升至35.1 g/L;最后对不同5′-核苷酸酶进行了筛选和强化,发现引入来自酿酒酵母的特异性5′-核苷酸酶基因(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5′-nucleotidase gene,ISN1)可有效促进肌苷生产。最终所得菌株INO7-6在5 L发酵罐上发酵,肌苷产量为41.2 g/L,转化率为0.17 g/g葡萄糖,生产强度为0.86 g/(L·h),为目前报道的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肌苷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发酵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子祥 奕栋 +2 位作者 姜水琴 陈代杰 谭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发酵状况、高灵敏度的发酵参数,可以克服微氧、厌氧环境下溶氧电极应用的限制而应用于发酵。ORP波动既可以反映发酵液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还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状态密切相关。分析OR... 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发酵状况、高灵敏度的发酵参数,可以克服微氧、厌氧环境下溶氧电极应用的限制而应用于发酵。ORP波动既可以反映发酵液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还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状态密切相关。分析ORP数据可以判定微生物生长阶段,而调控ORP可以反向作用于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活动,为发酵生产提供一种新颖的调控途径。该文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发酵中ORP的概念、波动原理及潜在的微观机制,总结了近年来ORP作为非调控参数时的发酵应用及新检测技术开发;同时针对ORP的调控方式、分析方法、产品开发以及菌种选育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ORP在微生物发酵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发酵 调控 应用
下载PDF
原花色素对酿酒酵母细胞膜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丁芮 赵宏伟 李静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9,共6页
为了从细胞膜的角度考察原花色素的作用机制,该研究考察了添加量为0.5 g/L和1.0 g/L的原花色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膜特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不同发酵体系中胞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和丙二醛含量等变化。... 为了从细胞膜的角度考察原花色素的作用机制,该研究考察了添加量为0.5 g/L和1.0 g/L的原花色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膜特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不同发酵体系中胞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和丙二醛含量等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原花色素的体系相比,经原花色素处理的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完整性和流动性有所增加,其中1.0 g/L原花色素对细胞膜流动性影响最大,且添加1.0 g/L原花色素使细胞膜通透性在72 h内增加到24 ms/cm;不同的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同,其中花生酸含量的变化最为明显,1.0 g/L原花色素组增加了7%。膜脂的过氧化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原花色素降低了胁迫条件下丙二醛含量,其中添加1.0 g/L原花色素组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第5天时丙二醛含量最低,为1.3μmol/L。因此推断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原花色素通过增强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等特性,增加底物和代谢物的交换速度,进而促进酵母的生长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色素 酿酒酵母 细胞膜 脂肪酸
下载PDF
过表达kojR高产曲酸米曲霉的转录组差异分析
18
作者 张雪梅 彭亚彬 +3 位作者 晁晨宁 薛鲜丽 陈月 王德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79-186,共8页
曲酸是一种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化妆品、食品和制药工业中有多种用途。为揭示米曲霉发酵生产曲酸的生物合成机制,该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一株kojR过表达菌株T58号,摇瓶发酵曲酸产量最高达到29.54 g/L,较原始米曲霉菌株3.042的10.1... 曲酸是一种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化妆品、食品和制药工业中有多种用途。为揭示米曲霉发酵生产曲酸的生物合成机制,该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一株kojR过表达菌株T58号,摇瓶发酵曲酸产量最高达到29.54 g/L,较原始米曲霉菌株3.042的10.12 g/L提升191.9%。将发酵过程中获得的菌株T58与3.042菌丝体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245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03个基因表达上调,1247个基因表达下调。菌株T58差异性表达量最高的前20个基因中,上调基因主要为不同类别的氧化还原酶,与氮源利用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基因本体数据库分析显示,与转运活性相关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曲酸 转录组 差异表达 kojR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发酵工程课程建设
19
作者 王彦杰 于思淼 +2 位作者 于欣卉 李喜梅 毕少杰 《畜禽业》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发酵工程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该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满足了教学育人的时代需求,具有普及课程思政工作的特殊优势。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从人才培养、...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发酵工程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该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满足了教学育人的时代需求,具有普及课程思政工作的特殊优势。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地方特色需求等方面,就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生物技术 发酵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凤敏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24-26,30,共4页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发酵工艺,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通过调整碳氮源、无机盐添加和发酵条件(pH值、温度、通气量和转速),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豆粕粉是最佳的碳氮源,在40 g/L...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发酵工艺,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通过调整碳氮源、无机盐添加和发酵条件(pH值、温度、通气量和转速),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豆粕粉是最佳的碳氮源,在40 g/L和15 g/L浓度下菌量和芽孢率最优;添加无机盐能够显著增加菌量和芽孢率;pH值、温度、通气量和转速对菌体生长和芽孢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可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商业利用提供重要的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碳氮源 菌量 芽孢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