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寅 陈坚 +1 位作者 伦世仪 芮新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研究了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对一株光滑球拟酵母 (Torulopsisglabra ta)WSH IP30 3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确证了硫胺素是影响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最重要因素。在... 研究了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对一株光滑球拟酵母 (Torulopsisglabra ta)WSH IP30 3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确证了硫胺素是影响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最重要因素。在硫胺素浓度一定 ( 0 0 1~0 0 1 5mg/L)的前提下 ,提高烟酸浓度有助于加快耗糖速度。当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的浓度分别为 8、0 0 1 5、0 4、0 0 4和 0 1mg/L时 ,摇瓶发酵 48h ,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可分别达到 52 4g/L和 0 52 5g/ g。采用优化的维生素组合方式 ,进行 2 5L罐分批发酵 ,在初糖浓度 1 2 0 g/L的条件下发酵 57 5h ,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 69 4g/L和 0 593g/ g ,分别比摇瓶培养的最好结果提高了 32 4%和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光滑球拟酵母 硫胺素 烟酸 培养
下载PDF
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何东平 陈涛 +4 位作者 孙松柏 童晓 宋建华 田华 宋光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5,共6页
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菌株筛选 ,诱变选育 ,中试发酵进行了研究 ,发酵生物量为 4 9g菌体 /L发酵液 ,含油率 4 2 .75 %~ 4 7.78% ,产油量 19.7g/L发酵液 ,γ -亚麻酸 5 .78%~ 6 .5 9% ,花生四烯酸 4 .6 % ,确定了工艺... 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菌株筛选 ,诱变选育 ,中试发酵进行了研究 ,发酵生物量为 4 9g菌体 /L发酵液 ,含油率 4 2 .75 %~ 4 7.78% ,产油量 19.7g/L发酵液 ,γ -亚麻酸 5 .78%~ 6 .5 9% ,花生四烯酸 4 .6 % ,确定了工艺技术路线 ,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发酵 制取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生物转化十六醇合成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咸漠 甄明 +3 位作者 康亦兼 曾庆新 毕颖丽 甄开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108-1109,共2页
Mortierella isabellina was found to accumulate lipid with 2% hexadecanol and 1% yeast extract as the growth substrates. The amount of lipid reached 64.5% of dry mycelia, and unsaturated acids accounted for 97.05% of t... Mortierella isabellina was found to accumulate lipid with 2% hexadecanol and 1% yeast extract as the growth substrates. The amount of lipid reached 64.5% of dry mycelia, and unsaturated acids accounted for 97.05% of the total fatty acids. Mean while, 75% of hexadecanol in medium was converted to lipid. The biosynthetic route from hexadecanol to linoleic acid was presumed as follows: HexadecanolC18∶0(Steric acid)C18∶1(Oleic acid)C18∶2(Linole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醇 深黄被孢霉 生物合成 油脂
下载PDF
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健 魏明 +1 位作者 曾实 陈秀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79,共4页
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方法,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转化量较高的突变株,其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4.0,保温时间48h,亚油酸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000mg:100m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38.1%。在... 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方法,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转化量较高的突变株,其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4.0,保温时间48h,亚油酸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000mg:100m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38.1%。在1mmol/L浓度下,Na+、Fe2+、Mg2+有助于提高共轭亚油酸的产量,而Hg2+、Co2+、Cu2+、Mn2+、Fe3+不利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用超声波处理细胞后,共轭亚油酸的产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突变株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转化条件 酶法
下载PDF
衣康酸的性质、生产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建军 姜鲁燕 +4 位作者 李丕武 赵祥颖 田延军 张家祥 贾士儒 《山东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简述了衣康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方法、衣康酸及其部分衍生物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几种发酵法生产衣康酸的工艺过程和衣康酸及其衍生物在高效除臭剂、丙烯乳胶。
关键词 生产 衣康酸 发酵 衣康酸酯
下载PDF
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会 李莎 +2 位作者 冯小海 汪芙蓉 徐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在7.5L发酵罐上考察了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发酵工艺。选用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初糖浓度下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和产物比合成速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方式对产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批补糖发酵工艺,威兰胶产量较... 在7.5L发酵罐上考察了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发酵工艺。选用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初糖浓度下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和产物比合成速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方式对产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批补糖发酵工艺,威兰胶产量较分批发酵提高了13.6%,而且有效地缩短了发酵周期。在50L发酵罐上进行补料分批发酵放大实验,威兰胶产量高达27.0g/L,葡萄糖转化率由初始的44%提高到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兰胶 ALCALIGENES sp.NX-3 补料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
下载PDF
PA6/LiCl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鲁圣军 李飞 +1 位作者 于杰 何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74,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PA)6/LiC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LiCl对PA6的结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Cl中Li+和PA6间产生了络合作用,破坏了PA6中原...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PA)6/LiC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LiCl对PA6的结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Cl中Li+和PA6间产生了络合作用,破坏了PA6中原有的氢键,降低了PA6的分子链的规整排列,但该络合作用使PA6分子链间产生了比氢键更强的作用力。随着LiCl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也逐渐降低,拉伸、弯曲强度与热变形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缺口冲击强度则与之相反。当LiCl质量分数为4.5%时,PA6/LiC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氯化锂 络合 氢键 结晶
下载PDF
镧与钕对棕色固氮菌342菌株的海藻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声明 贾小明 +3 位作者 胡勤海 徐均焕 杜广 董淡如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4-67,共4页
报道了九种浓度镧或钕的发酵液对棕色固氮菌(Azotobdctervinelandii)342菌株的海藻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稀土浓度都为100ppm时,能刺激其细胞生长、发育和促进海藻酸的生成;抑制浓度分别大于... 报道了九种浓度镧或钕的发酵液对棕色固氮菌(Azotobdctervinelandii)342菌株的海藻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稀土浓度都为100ppm时,能刺激其细胞生长、发育和促进海藻酸的生成;抑制浓度分别大于200和150ppm。La ̄(3+)在0~100ppm,而Nd ̄(3+)在0~150ppm,其固氮量随浓度的提高而递增,c_M/c_G(甘露糖醛酸浓度/古洛糖醛酸浓度)比值则随浓度的提高而递减;La ̄(3+)在100~400ppm而Nd在150~400ppm时,其固氮量及c_M/C_G比值变化规律与低浓度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固氮菌 海藻酸 发酵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鸿达 刘成 +2 位作者 高卫华 邹少兰 张敏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葡萄糖或甘油为底物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基因工程 微生物发酵法
下载PDF
十三碳二元酸发酵工业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树臣 李淑兰 +3 位作者 杨东 张建刚 方向晨 韩崇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58-561,共4页
利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SP -UV -5 6在 2 0m3 发酵罐中进行十三碳二元酸发酵的工业试验研究。采用等功率放大准则 ,确定了搅拌功率和搅拌速率 ;考察了搅拌器桨型对产酸的影响 ,采用六平叶涡轮搅拌器试验 ,连续发酵 3批次 ,培养 6d... 利用一株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SP -UV -5 6在 2 0m3 发酵罐中进行十三碳二元酸发酵的工业试验研究。采用等功率放大准则 ,确定了搅拌功率和搅拌速率 ;考察了搅拌器桨型对产酸的影响 ,采用六平叶涡轮搅拌器试验 ,连续发酵 3批次 ,培养 6d的平均产酸量为 15 6 .5 g/L ,较中试和小试的产酸量分别提高了 10 .2 %和 8.7%,最高产酸量达到 172 g/L ,与六箭叶涡轮搅拌器相比平均产酸量增长了 15 .5 %,但能耗增加 15 .6 %。选择一种有机溶剂 ,采用重结晶方法精制产物 ,产品中总二元酸质量分数达 99%以上 ,其中十三碳二元酸达 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碳二元酸 发酵 工业试验 热带假丝酵母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产生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邵群 边际 +1 位作者 马丽 张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分别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1.185 4、干酪乳杆菌 (L .casei)Bs5、Bs7及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L318进行发酵 ,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亚油酸 ,发酵物用正己烷萃取纯化 ,测定其紫外吸收发现 ,菌株 1.185 4、Bs5、... 分别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1.185 4、干酪乳杆菌 (L .casei)Bs5、Bs7及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L318进行发酵 ,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亚油酸 ,发酵物用正己烷萃取纯化 ,测定其紫外吸收发现 ,菌株 1.185 4、Bs5、Bs7均在 2 34nm处得到共轭亚油酸的特征吸收峰 ,其中菌株 1.185 4的吸收值最大 .在MRS培养基中加入 0 .1%亚油酸 ,接种菌株 1.185 4,37℃静置培养 2 4h ,为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 .用脱脂牛奶作培养基 ,获得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 .以纯品共轭亚油酸为标准 ,在 2 34nm处作标准吸收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酸杆菌1.1854 吸收 共轭亚油酸 发酵 干酪乳杆菌 CLA 营养保健
下载PDF
基于Desirability函数法对米根霉发酵制备富马酸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昆 高振 +4 位作者 李霜 付永前 黄和 韦萍 嵇松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
以富马酸产量和生产速率为目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种龄、接种量、葡萄糖和尿素浓度对两者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基于响应曲面方法的Desirability函数确定了葡萄糖和尿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种龄和接种量分别为36h和15%(v/v),葡萄... 以富马酸产量和生产速率为目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种龄、接种量、葡萄糖和尿素浓度对两者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基于响应曲面方法的Desirability函数确定了葡萄糖和尿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种龄和接种量分别为36h和15%(v/v),葡萄糖和尿素的优化浓度为132.73和0.0586g/L,此时模型预测的富马酸产量和生产速率达到71.42g/L和0.804g/(l.h),Desirability的函数值高达0.966。该条件下在5L发酵罐水平上进行验证试验,经过88h的发酵最终生成富马酸66.5g/L,生产速率达到0.755g/(l.h),与未优化前相比,产量和生产速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5.8%,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现了产量和生产速率的同时优化,为发酵法制备富马酸的工业化放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 生产速率 优化 响应曲面 Desirability函数
下载PDF
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强 刁劲羽 +1 位作者 向波涛 曹竹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这一混合发酵体系蛋白和尿素代谢的研究表明,氮源代谢与单一菌体发酵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尿素的加入有两个作用,即作为生理碱性物质调节体系pH和为菌体代谢提... 对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这一混合发酵体系蛋白和尿素代谢的研究表明,氮源代谢与单一菌体发酵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尿素的加入有两个作用,即作为生理碱性物质调节体系pH和为菌体代谢提供部分氮源,而体系的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续不断增加,其增加的原因是巨大芽孢杆菌由营养体转变成芽孢所致,这是该发酵体系的特点。本文还对该发酵体系各种氨基酸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将一共17种氨基酸按其变化规律分成了三类,较好地解释了各种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体系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山梨糖 2-酮基-L-古龙酸 氮源代谢
下载PDF
固定化诺卡氏菌细胞生产L(+)酒石酸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志浩 郑璞 +2 位作者 戴雪泰 李晖 金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用明胶包埋酒石酸诺卡氏菌(Nocardia tartaricans SW13-57)得到顺式环氧琥珀酸开环水解酶活力较高的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0~45℃,而游离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5~45℃。两者的最适pH均为8.0~9.0,固定化细胞的表观米氏常数... 用明胶包埋酒石酸诺卡氏菌(Nocardia tartaricans SW13-57)得到顺式环氧琥珀酸开环水解酶活力较高的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0~45℃,而游离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5~45℃。两者的最适pH均为8.0~9.0,固定化细胞的表观米氏常数K_m为0.256mol/L,而游离细胞有底物抑制作用,在底物浓度小于0.45mol/L时K_m为0.246mol/L。用固定化细胞装柱(V=100ml),pH8.5,温度37,稀释速率D=0.25h^(-1),以0.5mol/L浓度顺式环氧琥珀酸钠溶液为底物,连续运转53d,平均产L(+)酒石酸66.95g/L,克分子转化率为92.09%,反应器生产能力达到16.58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诺卡氏菌 固定化细胞 酒石酸 发酵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木糖母液发酵产丁二酸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亿 张红岩 +3 位作者 朱婧 秦艳 王青艳 申乃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GXAS137发酵木糖母液产丁二酸的条件进行优化,探索利用废弃木糖母液合成高附加值丁二酸的可行性。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确定影响丁二酸发酵的显著因子,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 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GXAS137发酵木糖母液产丁二酸的条件进行优化,探索利用废弃木糖母液合成高附加值丁二酸的可行性。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确定影响丁二酸发酵的显著因子,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各显著因子的最优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确定各因子的最优水平。影响木糖母液发酵产丁二酸的显著因子及最优浓度分别为:木糖母液64.75g/L,玉米浆15.71g/L,碱式碳酸镁46.39g/L。在最优发酵培养条件下,丁二酸产量达到38.01g/L,比优化前提高了20.7%,与模型预测值(38.41g/L)基本一致。进一步利用2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试验,发酵72h丁二酸产量最高可达48.99g/L,较厌氧瓶发酵提高了28.9%,丁二酸得率为0.80g/g总糖。结果表明,采用低价的木糖母液作为底物,可为未来低成本、高效产业化生产丁二酸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母液 响应面优化法 丁二酸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下载PDF
添加植物油对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关洁雯 鲍时翔 姚汝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本实验室收藏的一株被孢霉突变株M9发酵生产γ-亚麻酸,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大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可以使菌体得率和γ-亚麻酸的产量均有所提高。实验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加强这种效果,植物油的添加在菌体生长的平... 以本实验室收藏的一株被孢霉突变株M9发酵生产γ-亚麻酸,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大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可以使菌体得率和γ-亚麻酸的产量均有所提高。实验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加强这种效果,植物油的添加在菌体生长的平衡期之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酸 Γ-亚麻酸 发酵 植物油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UV、LiCl复合诱变深黄被孢霉选育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啸 邱树毅 何腊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279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处理,反复多次,最终选育出一支突变株MUI0310。其摇瓶发酵8d时,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分别达21.80g/L,61.47%,在同等条件下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7.62%和5....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279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处理,反复多次,最终选育出一支突变株MUI0310。其摇瓶发酵8d时,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分别达21.80g/L,61.47%,在同等条件下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7.62%和5.50%,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21%。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发酵实验表明菌株MUI0310极有潜力改良成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紫外线 LICL 复合诱变 选育 多不饱和脂肪酸 发酵
下载PDF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固定CO_2制备丁二酸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可泉 姜岷 +1 位作者 苏溧 韦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过程中CO2固定速率以及丁二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CO2气体作为CO2供体,CO2通气量为0.75 L/min,搅拌转速达到200 r/min,培养温度为37℃,NaOH调节pH值为6.6,可增加细胞内可利用的CO2。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CO2固定速率达到0.6 g/(L.h),丁二酸产率达到1.6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 厌氧发酵 固定CO2 丁二酸
下载PDF
蝉拟青霉产透明质酸最佳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谭艾娟 武立琨 余晓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94-296,共3页
本研究利用硫酸咔唑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考察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蝉拟青霉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蝉拟青霉产透明质酸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6%的乳糖、0.5%的牛肉膏与酵母膏的混合物(1:1)以及0.1%的MgSO... 本研究利用硫酸咔唑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考察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蝉拟青霉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蝉拟青霉产透明质酸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6%的乳糖、0.5%的牛肉膏与酵母膏的混合物(1:1)以及0.1%的MgSO4·7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 透明质酸 培养基 硫酸咔唑
下载PDF
真养产碱杆菌生产聚β-羟基丁酸的流加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堵国成 陈坚 +2 位作者 尹洪波 高海军 伦世仪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以能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真养产碱杆菌为生产菌株,在研究和分析了分批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在2L台式罐上进行了PHB的流加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流加发酵法生产PHB,可大辐度地提高PHB的产量,发酵50h,细胞ρ(DW)和ρ(PHB)可分... 以能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的真养产碱杆菌为生产菌株,在研究和分析了分批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在2L台式罐上进行了PHB的流加发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流加发酵法生产PHB,可大辐度地提高PHB的产量,发酵50h,细胞ρ(DW)和ρ(PHB)可分别达到50.6g·L-1和43g·L-1,进一步采用指数流加模型对PHB的发酵过程进行控制,细胞ρ(DW)和ρ(PHB)可分别提高到60.1g·L-1和49.3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养产碱杆菌 聚Β-羟基丁酸 流加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