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高产L-丙氨酸
1
作者 吴晨 王泽婷 +5 位作者 赵桂红 吕庚承 王非傲 刘月香 陈宁 李燕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15,I0001,I0002,共9页
L-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目前,L-丙氨酸主要通过大肠杆菌来生产,开发安全、工业稳定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菌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筛选了外源丙氨酸脱氢酶,在不以其他氨基酸为氨基供体的条... L-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目前,L-丙氨酸主要通过大肠杆菌来生产,开发安全、工业稳定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菌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筛选了外源丙氨酸脱氢酶,在不以其他氨基酸为氨基供体的条件下高效率合成L-丙氨酸。强化非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葡萄糖摄取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L-丙氨酸的合成。引入异源Entner-Dondoroff途径,通过4步反应即可实现糖酵解途径10步反应供应前体物丙酮酸,进一步提高了L-丙氨酸的产量。此外,为了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和保证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将关键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上。最终工程菌株在5 L发酵罐发酵48 h产生104 g/L L-丙氨酸。该研究为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工业化生产L-丙氨酸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丙酮酸族产品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丙氨酸 丙氨酸脱氢酶 非PTS系统 EMP途径 ED途径
下载PDF
β-丙氨酸的生物代谢过程及生物法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乾 段绪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1-753,共13页
β-丙氨酸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天然存在的β型氨基酸,也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β-丙氨酸在食品、医药、化工和饲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β-丙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相较于化学法复杂的生产流程,生物法... β-丙氨酸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天然存在的β型氨基酸,也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β-丙氨酸在食品、医药、化工和饲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β-丙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相较于化学法复杂的生产流程,生物法具有产物专一、条件温和及工艺简单等优点,是公认的更环保、更有前景的β-丙氨酸生产方法。该文综述了β-丙氨酸的性质、应用、生物代谢路径及主要的生物合成法,重点讨论了生物法生产β-丙氨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β-丙氨酸的高效、绿色生产工艺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丙氨酸 生物法 发酵法 酶转化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
原文传递
重组大肠杆菌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条件优化
3
作者 李俊凯 张艳芳 +1 位作者 周金龙 张春枝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L-阿拉伯糖异构酶可以将D-半乳糖催化为D-塔格糖,为提高E.coli BL21(DE3)/pET-30a(+)-araA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能力,分别优化了该基因工程菌发酵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长。结果表明,采用... L-阿拉伯糖异构酶可以将D-半乳糖催化为D-塔格糖,为提高E.coli BL21(DE3)/pET-30a(+)-araA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能力,分别优化了该基因工程菌发酵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长。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基础培养基和诱导产酶条件生产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酶活力可达到80.1 U/mL,是优化前的1.8倍。L-阿拉伯糖异构酶与90 g/L的D-半乳糖在55℃的水浴振荡器中反应12 h,D-半乳糖的转化率可达到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阿拉伯糖异构酶 D-塔格糖 重组大肠杆菌 条件优化
下载PDF
产环己酰亚胺菌株YIM41004^T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夏振远 郭端强 +3 位作者 李铭刚 陈义光 李一青 文孟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产环己酰亚胺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yunnanensis)YIM41004T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大豆粉1%,硫酸铵0.5%,蛋白胨0.2%,碳酸钙0.6%,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2%;优化后... 以产环己酰亚胺菌株链霉菌(Streptomycesyunnanensis)YIM41004T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大豆粉1%,硫酸铵0.5%,蛋白胨0.2%,碳酸钙0.6%,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以4%接种量接种至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75mL,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为28℃,摇床培养96h。优化后环己酰亚胺产量平均达到445.19ug/mL,比初始的环己酰亚胺产量提高了42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酰亚胺 链霉菌 发酵条件 优化 培养基 产量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 Ⅲ.实际发酵液的萃取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伟 邓修 +2 位作者 马新胜 戴干策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62-668,共7页
采用乳化液膜分离法,对苯丙氨酸的实际发酵液进行了间歇式单级萃取、拟三级逆流萃取和连续微分逆流塔式萃取。考察了三种操作形式下液膜萃取效率及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了液膜分离的可行性及塔式操作的潜在优势。
关键词 萃取 苯丙氨酸 乳化液膜 发酵液 液膜法 提取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合成L-苯丙氨酸的酶活及稳定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邓旭 卢英华 李清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研究了固定化酶PAL合成L-苯丙氨酸过程中的酶活力与酶稳定性情况,找出了维持酶活的最佳保存条件,考察了不同氨基供体、肉桂酸、pH值及酶的不同固定化量等因素对酶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其适宜反应条件为肉桂酸1.5%~2.0... 研究了固定化酶PAL合成L-苯丙氨酸过程中的酶活力与酶稳定性情况,找出了维持酶活的最佳保存条件,考察了不同氨基供体、肉桂酸、pH值及酶的不同固定化量等因素对酶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其适宜反应条件为肉桂酸1.5%~2.0%,醋酸铵2~4molL-1,pH8.5~10,温度30℃,细胞固定化量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固定化细胞 粘红酶母 酶活力 稳定性
下载PDF
黄色短杆菌氟基丙酮酸敏感型突变株的诱变选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春生 李晨华 +2 位作者 孟庆文 付建红 谢玉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8-9,共2页
以黄色短杆菌 (Br.FlavumC - 12 )为出发菌株 ,亚硝基胍 (NTG)为诱变剂 ,通过诱变选育 ,筛选出氟基丙酮酸 (FP)敏感的菌株 ,以希望达到降低L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氟基丙酮酸 敏感型突变株 诱变选育 L-丙氨酸 发酵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范代娣 原龙 +1 位作者 米钰 李万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重组 l-苯丙氨酸工程菌 E.coli HB1 0 1 . 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及产物 l-苯丙氨酸的积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 :l-苯丙氨酸在培养温度为 3 8.5℃ ,p H为 7.0~ 7.5 ,溶氧控制在 2 0 %,含糖量控制在 1 .5 %,酪氨酸添加量为 1 .0~ 1... 对重组 l-苯丙氨酸工程菌 E.coli HB1 0 1 . 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及产物 l-苯丙氨酸的积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 :l-苯丙氨酸在培养温度为 3 8.5℃ ,p H为 7.0~ 7.5 ,溶氧控制在 2 0 %,含糖量控制在 1 .5 %,酪氨酸添加量为 1 .0~ 1 .2 g/L时 ,产酸量最大 ,为工艺优化控制提供了有用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菌 L-苯丙氨酸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菌 培养温度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固定化米曲霉菌体填充床拆分DL-丙氨酸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燕 张凤宝 +3 位作者 宋正孝 张国亮 王诤 赵林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分析了固定化米曲霉拆分DL-丙氨酸的动力学特性,通过间歇反应器的实验数据处理,获得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填充床的一维稳态轴向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固定化菌体连... 分析了固定化米曲霉拆分DL-丙氨酸的动力学特性,通过间歇反应器的实验数据处理,获得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填充床的一维稳态轴向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固定化菌体连续拆分DL-丙氨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米曲霉菌体 DL-丙氨酸 拆分 填充床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参数在线检测的谷氨酸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万里 张金玲 +3 位作者 朱思荣 史建国 赵晓华 毕春元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和在线控制系统技术,通过探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棒状杆菌S9114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谷氨酸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建立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和在线控制系统技术,通过探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棒状杆菌S9114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谷氨酸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建立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能够描述谷氨酸棒状杆菌S9114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对发酵过程的调控及发酵规模的放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发酵 在线检测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DL丙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维刚 丁学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41,共4页
研究了以乙醛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与氯仿、氨水作用,一步合成DL丙氨酸的实验新方法。在n(氯仿)n( 乙醛) =2 .0∶1、反应温度0 ~3℃和搅拌转速500rmin 等条件下,产品收率达65% 、纯度98.... 研究了以乙醛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与氯仿、氨水作用,一步合成DL丙氨酸的实验新方法。在n(氯仿)n( 乙醛) =2 .0∶1、反应温度0 ~3℃和搅拌转速500rmin 等条件下,产品收率达65% 、纯度98.6% 、熔点270℃,并对产品进行了I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丙氨酸 相转移催化 丙氨酸 氨基酸 甜味剂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Ⅰ.膜的配方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伟 马新胜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Phe)的液膜配方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较好的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膜组成:载体二(2-乙基已基)磷酸5%,表面活性剂(EM-301)5%,膜溶剂(工...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Phe)的液膜配方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较好的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膜组成:载体二(2-乙基已基)磷酸5%,表面活性剂(EM-301)5%,膜溶剂(工业煤油)90%。内相试剂选用1.6mol/L的HCl溶液。采用高强度(>3200r/min)制乳,能够有效地控制溶胀和破损率。对Phe的萃取结果表明:80%以上的Phe能够从外相浓缩到内相,最后内相可达4~5倍的浓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液 苯丙氨酸 乳化液膜法 提取
下载PDF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Ⅱ.操作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伟 马新胜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的一些重要操作参数:搅拌速度、环境温度、外相pH值、油内比、处理比和料液初始浓度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液为背景,对发酵液中的...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分离和浓缩苯丙氨酸的一些重要操作参数:搅拌速度、环境温度、外相pH值、油内比、处理比和料液初始浓度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既能保持膜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分离效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液为背景,对发酵液中的杂质如氯化钠、葡萄糖,金属阳离子及杂质氨基酸存在下的选择性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苯丙氨酸的实际发酵液的萃取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传质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液 苯丙氨酸 乳化液膜法 提取
下载PDF
化学—酶法立体控制合成光学纯3-(2-吡啶基)丙氨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健身 朱立 杨顺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58-560,共3页
化学—酶法立体控制合成光学纯3-(2-吡啶基)丙氨酸的新方法赵健身,朱立,杨顺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3-(2-吡啶基)丙氨酸作为非天然含氮芳香族氨基酸,不仅自身有显著的药物活性,如抗炎(1)等... 化学—酶法立体控制合成光学纯3-(2-吡啶基)丙氨酸的新方法赵健身,朱立,杨顺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3-(2-吡啶基)丙氨酸作为非天然含氮芳香族氨基酸,不仅自身有显著的药物活性,如抗炎(1)等,而且在生物活性肽类结构改造及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化学-酶法 深红酵母
下载PDF
游离细胞法与固定化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虹 王雪根 +1 位作者 范伟平 欧阳平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8-39,44,共3页
游离细胞法与固定化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比较徐虹王雪根范伟平欧阳平凯(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系,南京210009)摘要利用假单胞菌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从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游离... 游离细胞法与固定化细胞法生产L-丙氨酸的比较徐虹王雪根范伟平欧阳平凯(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系,南京210009)摘要利用假单胞菌的L-天冬氨酸-β-脱羧酶从L-天冬氨酸生产L-丙氨酸,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游离细胞法,另一种为固定化细胞法。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L-丙氨酸 游离细胞法 固定化细胞法
下载PDF
大肠杆菌苯丙氨酸生物合成关键酶的串联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云 梁学颖 +2 位作者 刘志红 徐琪寿 马立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aroG基因编码的 3-脱氧-2-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DAHP Synthetase DS)和 pheA基因编码的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Chorimate mutase/ Prephenate dehyd... aroG基因编码的 3-脱氧-2-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DAHP Synthetase DS)和 pheA基因编码的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Chorimate mutase/ Prephenate dehydratase,CW/PD)都是本丙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增加本丙氨酸生物的产量,在利用高效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 0对pheA基因编码的CM/ PD 酶进行了表达的基础上,采用PCR方法扩增了抗反馈抑制的arcG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与pheA基因串联,以PRPL-aroG-PL-pheA的形式,实现了2种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SDSPAGE 图谱显示了新增的43ku及35ku蛋白带,经酶活性测定DS、CM/PD酶的比活分别提高了 4.67倍、805/10.7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关键酶 串联表达 生物合成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玉米浆对大肠杆菌JH-B22发酵产L-丙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枣 付相敏 +2 位作者 潘海亮 王金华 王永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1期11-14,共4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以大肠杆菌JH-B22为发酵菌株,以玉米浆为氮源、葡萄糖结晶废糖液为碳源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添加量为20g·L^(-1)较为适宜。在玉米浆发酵培养基中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 为了进一步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以大肠杆菌JH-B22为发酵菌株,以玉米浆为氮源、葡萄糖结晶废糖液为碳源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添加量为20g·L^(-1)较为适宜。在玉米浆发酵培养基中进行L-丙氨酸的发酵,L-丙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54.30g·L^(-1)和90.5%;其L-丙氨酸产量略低于无机盐发酵培养基的56.12g·L^(-1)和LB发酵培养基的56.48g·L^(-1),但玉米浆发酵培养基具有配制更简单、无需额外添加无机盐或者成本较高的酵母粉等优点,可作为L-丙氨酸发酵生产的不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浆 大肠杆菌 L-丙氨酸
下载PDF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筛选产β-丙氨酸甜菜碱芽胞杆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慈斌 刘波 +2 位作者 陈峥 朱育菁 潘志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4106-4112,共7页
目的筛选产β-丙氨酸甜菜碱的芽胞杆菌菌株。方法用TSB液体培养基制备32个芽胞杆菌菌株的发酵液样品,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结合Metlin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液胞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供试的32个菌株中,只... 目的筛选产β-丙氨酸甜菜碱的芽胞杆菌菌株。方法用TSB液体培养基制备32个芽胞杆菌菌株的发酵液样品,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结合Metlin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液胞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供试的32个菌株中,只在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FJAT-16152)的胞外代谢产物中检测到β-丙氨酸甜菜碱的存在,该菌株培养液中β-丙氨酸甜菜碱的相对含量为1.47%,β-丙氨酸甜菜碱在谱库检索得分为96.58%。结论蜡样芽胞杆菌FJAT-16152为β-丙氨酸甜菜碱高产菌株。该研究可为芽胞杆菌来源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蜡样芽胞杆菌 β-丙氨酸甜菜碱
原文传递
L-丙氨酸的生产及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雪根 朱建良 欧阳平凯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88-92,共5页
介绍了L-丙氨酸的几种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采用Pseudomonasdacunhae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以及在医药、食品、化工方面的重要用途。
关键词 L-丙氨酸 生产 应用 丙氨酸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含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长胜 陈力 +3 位作者 余震 郑善良 杨仁根 周培林 《氨基酸杂志》 1989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介绍荧光测定微生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含量的方法。它的原理是苯丙氨酸和茆三酮在pH5.8的酸性二肽溶液中能形成荧光产物。所产生的荧光再被铜离子增强并稳定之后,即可用荧光分先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的激发光波长为365mm,发射光波长... 本文介绍荧光测定微生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含量的方法。它的原理是苯丙氨酸和茆三酮在pH5.8的酸性二肽溶液中能形成荧光产物。所产生的荧光再被铜离子增强并稳定之后,即可用荧光分先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的激发光波长为365mm,发射光波长为500nm。本文对荧光测定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测定发酵液中苯丙氨酸的含量是一种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微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苯丙氨酸 发酵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