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纳米杂化长链烷基/氨基共改性倍半硅氧烷防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小燕 安秋凤 +1 位作者 焦岚姣 杨博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随着欧盟环保要求对PFOA、PFOS、APEO等含氟化合物的严格限制,无氟防水剂成为织物整理剂的主流.基于此,本研究将端环氧聚二甲基硅氧烷(α,ω-ESO)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先氨解开环合成硅氧烷基封端的聚硅... 随着欧盟环保要求对PFOA、PFOS、APEO等含氟化合物的严格限制,无氟防水剂成为织物整理剂的主流.基于此,本研究将端环氧聚二甲基硅氧烷(α,ω-ESO)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先氨解开环合成硅氧烷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反应性中间体(AESO),再将其与正硅酸乙酯(TEOS)及辛基三乙氧基硅烷(OTES)进行水解缩聚,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杂化长链烷基/氨基共改性倍半硅氧烷树脂,并以其制备得到防水剂RAPS@SiO_(2).以棉织物布样作为应用对象,用FT-IR、XRD、SEM、接触角测量仪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织物相比,采用3%浓度RAPS@SiO_(2)防水剂经一浸一轧工艺处理后的棉织物在保持原有光泽的同时,在防水性、柔软度等方面有明显提升,水接触角WCA=151.7°,滚动角SA=9.2°,静态吸水时间达到195 min,并且改性织物经过5次循环水洗、100次磨损后,仍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无氟防水剂RAPS@SiO_(2)的开发为制备环境友好型超疏水织物防水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氟 改性聚硅氧烷 超疏水 防水剂
下载PDF
被动式日间辐射制冷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毕成 张佳文 +2 位作者 杨孝全 蔡英 易玲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了获得具有制冷性能的超疏水织物,利用含氟硅烷和环氧硅烷对SiO_(2)粒子进行改性,通过浸涂的方式将改性粒子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并喷涂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成膜;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涂覆量下有机-无机... 为了获得具有制冷性能的超疏水织物,利用含氟硅烷和环氧硅烷对SiO_(2)粒子进行改性,通过浸涂的方式将改性粒子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并喷涂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成膜;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涂覆量下有机-无机复合涂层织物的光谱特性,并考察复合涂层织物的制冷性能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当涂覆量为29.67mg/cm2时,复合涂层织物的太阳光反射率为94.3%,中红外发射率为91.2%;在户外太阳直射下,相比原始涤纶织物最高可降温度为2℃,比测试箱体内环境温度最高可降温8.2℃;复合涂层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为151.4°,滚动角为6.1°;经过100次摩擦后,静态水接触角下降至147.8°。该超疏水织物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和较好的耐摩性,在高温节能、辐射制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日间辐射制冷 二氧化硅 涂层 涤纶 超疏水
原文传递
羊毛纱线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李倩 吴倩 +1 位作者 高益楠 王进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解决传统热电材料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热电材料的基底,采用溶液法配制了一种由聚(3,4-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碳纳米管(CNT)、碲化铋(Bi_(2)Te_(3))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涂层,并通... 为解决传统热电材料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热电材料的基底,采用溶液法配制了一种由聚(3,4-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碳纳米管(CNT)、碲化铋(Bi_(2)Te_(3))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涂层,并通过浸涂法将其涂覆在羊毛纱线表面,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热电纱线。对热电纱线的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弯曲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CNT与PEDOT∶PSS的质量比为1∶4,且Bi_(2)Te_(3)的含量为20%时,复合涂层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最好,此时热电纱线的功率因子为9.37μW/(m·K^(2)),相应的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为5 775 S/m和40.3μV/K,经过数次弯曲循环及水洗测试后,电阻值仍然保持稳定。该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纺织品基热电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纤维 热电涂层 碳纳米管 PEDOT∶PSS Bi_(2)Te_(3)
下载PDF
导电微纳纤维复合纱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4
作者 周歆如 范梦晶 +2 位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韩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开发高质量的气敏传感器,利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涤纶(PET)为芯纱,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的微纳纤维复合纱(MNY),基于原位聚合方法对MNY进行连续导电处理,制备微纳米纤维复合纱/聚苯胺(MNY/PANI)复合导电纱,以此作为气敏元件... 为开发高质量的气敏传感器,利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涤纶(PET)为芯纱,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的微纳纤维复合纱(MNY),基于原位聚合方法对MNY进行连续导电处理,制备微纳米纤维复合纱/聚苯胺(MNY/PANI)复合导电纱,以此作为气敏元件,同时将相同参数下制备的PET/PANI复合导电纱也作为气敏元件进行对照,探究不同结构纱线之间气敏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NY具备良好的皮芯结构,经导电处理后MNY表面均匀分布了聚苯胺颗粒,MNY/PANI的电导率最高可达7.53 S/cm;相比于PET/PANI气敏元件,MNY/PANI气敏元件因其纳米结构的高比表面积对NH 3的灵敏度更高,能表现出更好的响应-恢复效果,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好,已初步具备了作为优良气敏元件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微纳纤维复合纱 原位聚合 气敏传感 氨气检测 纤维基气敏传感器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双胍和季铵盐在羊毛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俞鑫 王超 夏建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羊毛织物经NaOH、NaAlO_(2)和Na_(2)CO_(3)预处理后,可提高其对阳离子抗菌剂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和季铵盐西吡氯铵(CPC)的吸附量。分析了抗菌剂质量分数、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羊毛织物吸附PHMB和CPC的影响。优化后的整理工艺为:浴比1∶50,... 羊毛织物经NaOH、NaAlO_(2)和Na_(2)CO_(3)预处理后,可提高其对阳离子抗菌剂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和季铵盐西吡氯铵(CPC)的吸附量。分析了抗菌剂质量分数、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羊毛织物吸附PHMB和CPC的影响。优化后的整理工艺为:浴比1∶50,8%(omf)的PHMB和12%(omf)的CPC在50℃恒温下处理羊毛织物60 min。NaOH、NaAlO_(2)和Na_(2)CO_(3)预处理的羊毛织物分别能够吸附3.88%、3.41%、3.28%的PHMB和6.30%、6.09%、6.27%的CPC。经PHMB和CPC整理的羊毛织物能够杀灭99.9%以上的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整理 羊毛 碱预处理 PHMB CPC
下载PDF
玉米芯多孔碳超疏水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滕毅 徐丽慧 +3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李永贺 王黎明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以废弃玉米芯为原料,经氢氧化钾活化,高温炭化制备玉米芯多孔碳(CPC)。对CPC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对CPC表面形貌的影响。当炭化温度为600℃时,制备的CPC粉末具有均匀的微观多孔粗糙结构。利用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 以废弃玉米芯为原料,经氢氧化钾活化,高温炭化制备玉米芯多孔碳(CPC)。对CPC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对CPC表面形貌的影响。当炭化温度为600℃时,制备的CPC粉末具有均匀的微观多孔粗糙结构。利用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棉织物整理,制备了超疏水棉织物。对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PC与PDMS整理后棉织物的超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当CPC质量分数为0.5%,PDMS质量分数为4%时,整理棉织物水滴接触角达到156.9°,具有较好的超疏水、防污及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炭化 玉米芯 超疏水 棉织物
下载PDF
基于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二氧化硅的超疏水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7
作者 尚轲 任文君 +2 位作者 徐天祺 张佳文 易玲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整理棉织物的疏水性,采用侧链型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交联型水性有机硅改性聚氨酯(WSPU)乳液,然后将疏水二氧化硅(SiO_(2))粒子的分散液喷涂在经WSPU浸轧整理的棉织物表面,制备得到基于WSPU/SiO_(2)的...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整理棉织物的疏水性,采用侧链型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交联型水性有机硅改性聚氨酯(WSPU)乳液,然后将疏水二氧化硅(SiO_(2))粒子的分散液喷涂在经WSPU浸轧整理的棉织物表面,制备得到基于WSPU/SiO_(2)的超疏水棉织物。考察KH550的质量分数对WSPU乳液烘干后所得乳胶膜性能的影响,探讨了WSPU与SiO_(2)复合整理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KH550的质量分数为3.0%时,WSPU乳胶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疏水性。当SiO_(2)分散液的质量分数为1.0%时,WSPU与SiO_(2)复合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富集硅元素且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织物水接触角达151.8°,滚动角为4.8°,呈现较好的自清洁性能与抗黏附性能;由于复合涂层与纤维间存在物理作用及化学键合,WSPU与SiO_(2)复合整理棉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水洗牢度,经20次水洗后水接触角仅下降3.0°。该研究为制备性能稳定的超疏水织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棉织物 自清洁 二氧化硅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原文传递
表面刻蚀/聚硅氧烷修饰纯棉水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顾佳华 戴鑫鑫 +5 位作者 邹专勇 刘诗仪 张显涛 韩旭 陆斌 张寅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针对伤口愈合中新生肉芽组织易粘连敷料引起创面二次感染的问题,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协同喷涂聚硅氧烷疏水改性纯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防粘连潜力的非织造基医用敷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等离子体放电功... 针对伤口愈合中新生肉芽组织易粘连敷料引起创面二次感染的问题,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协同喷涂聚硅氧烷疏水改性纯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防粘连潜力的非织造基医用敷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及喷涂线速度工艺参数,同时对优化处理前后材料的疏水、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力学、防粘连、生物相容等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放电时间为9 min、放电功率为25 W、喷涂线速度为5 mm/s时,纯棉水刺材料疏水效果最佳,接触角为141.1°;优化处理能有效提升材料的防粘连性能,其纵向剥离能为(350.0±29.9)J/m^(2),横向剥离能为(363.1±46.9)J/m^(2),满足医用敷料防粘连要求;同时优化处理材料溶血率小于5%,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且无细胞毒性,满足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刻蚀 聚硅氧烷 纯棉水刺材料 疏水改性 防粘连 医用敷料
下载PDF
负载Cu⁃BTC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龙飞 王春梅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赋予棉织物(CF)多种性能,将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BTC)与CF结合,采用层层组装法将Cu-BTC负载在CF上,制备了Cu-BTC/CF,研究了其吸附脱色、防紫外线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纳米Al2O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31可以提高C... 为了赋予棉织物(CF)多种性能,将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BTC)与CF结合,采用层层组装法将Cu-BTC负载在CF上,制备了Cu-BTC/CF,研究了其吸附脱色、防紫外线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纳米Al2O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31可以提高CF上Cu-BTC的数量和均匀度。Cu-BTC/CF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率达到97%,重复使用3次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率仍能达到79%。Cu-BTC/CF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达到100+,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认为:在CF上负载Cu-BTC可以赋予CF吸附脱色、防紫外线、抗菌等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属-有机框架 棉织物 染料吸附 防紫外线 抗菌性能
下载PDF
花生壳多孔碳基超疏水吸波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窦梅冉 徐丽慧 +7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李永贺 张应秀 滕毅 蔡央芳 付学强 王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拒水防污性能、自清洁性能以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利用PDMS的交联粘结作用成功将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负载于棉纤维上,基于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的表面形貌及特性,整理棉织物表面呈现微观粗糙结构,水滴接触角为159.6°,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及自清洁性,且当织物厚度为3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33.17 dB,实现了优异的吸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质碳 花生壳 超疏水 微波吸收 棉织物
下载PDF
羊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剂的合成及应用
11
作者 张荣梅 万军民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聚酯多元醇(XCP-44、XCP-244)、聚醚多元醇(PPG)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一种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抗起毛起球剂。通过单因素法优选出乳液合成和织物整理的最佳条件:R值为1.54,DMPA质量分... 以聚酯多元醇(XCP-44、XCP-244)、聚醚多元醇(PPG)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一种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抗起毛起球剂。通过单因素法优选出乳液合成和织物整理的最佳条件:R值为1.54,DMPA质量分数为5.3%;整理剂质量浓度为60 g/L,整理液pH为6~7,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3 min。用红外光谱、粒径分析仪以及热重分析仪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分别用扫描电镜和智能风格仪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以及手感。结果表明:合成的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经水性聚氨酯乳液整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效果达到3.5级,且手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起毛起球整理 整理剂 水性聚氨酯 羊毛针织物
下载PDF
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楼焕 刘茜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热敏变色纺织品个性化与时尚感强,能实现色彩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功能实用性,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适应纺织领域对热敏变色材料的要求,微胶囊技术常应用于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开发。文中总结目前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加工方法,对现有国内... 热敏变色纺织品个性化与时尚感强,能实现色彩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功能实用性,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适应纺织领域对热敏变色材料的要求,微胶囊技术常应用于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开发。文中总结目前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加工方法,对现有国内外研究者对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制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热敏变色微胶囊技术广泛用于纺织领域,主要使用印花法和后整理法加工得到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色谱拓展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结合其他功能整理或功能材料,可实现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多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变色微胶囊 印花法 后整理法 色谱拓展 多功能纺织品 相变储能调温
原文传递
二乙基次膦酸铝涂层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
13
作者 靳家豪 刘亚文 +1 位作者 程献伟 关晋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中采用含磷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改性水性聚氨酯,并通过涂层技术提升涤纶织物的阻燃及防熔滴性。主要探究阻燃剂用量与涂层添加量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并研究阻燃涂层织物的燃烧行为、阻燃性、力学性能及耐水压和光泽度。结果表明,... 文中采用含磷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改性水性聚氨酯,并通过涂层技术提升涤纶织物的阻燃及防熔滴性。主要探究阻燃剂用量与涂层添加量对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并研究阻燃涂层织物的燃烧行为、阻燃性、力学性能及耐水压和光泽度。结果表明,当二乙基次膦酸铝用量为2%、涂层为100 g/m2时,织物损毁长度降至12.9 cm,极限氧指数提至28.6%,无熔滴,达B1级阻燃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聚氨酯涂层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和防熔滴性能;锥形量热测试表明,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烟雾量分别降低24.9%和69.3%,同时,阻燃涂层织物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耐静水压值为52.3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二乙基次膦酸铝 涤纶 阻燃性能 聚氨酯
原文传递
抗菌芳香棉针织物整理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朱欣欣 丁湘菲 +1 位作者 刘逸新 李明华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浸渍法对棉针织物进行抗菌芳香复合整理,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抗菌整理和芳香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测试整理后功能织物的抗菌性能、芳香性能、芳香耐水洗性能、抗菌耐水洗性能,以及测试织物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最终确定了抗菌芳香整... 采用浸渍法对棉针织物进行抗菌芳香复合整理,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抗菌整理和芳香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测试整理后功能织物的抗菌性能、芳香性能、芳香耐水洗性能、抗菌耐水洗性能,以及测试织物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最终确定了抗菌芳香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而可以赋予棉针织物持久的抗菌性和芳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针织物 芳香 抗菌 复合整理 耐水洗
下载PDF
PEG嵌段共聚物整理棉织物的自清洁性能研究
15
作者 黄旭 张炜栋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探讨PEG嵌段共聚物整理棉织物的自清洁性能。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b-PEG-b-PTFEMA)。对PEG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 探讨PEG嵌段共聚物整理棉织物的自清洁性能。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b-PEG-b-PTFEMA)。对PEG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通过“轧-烘-焙”的方法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对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水接触角进行测试,并对整理后棉织物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对酸和碱的耐久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对染料的自清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棉织物水接触角高达151°,具有超疏水性能;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耐摩擦性能、耐化学稳定性、透气和透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嵌段共聚物 棉织物 疏水性能 自清洁 织物性能
下载PDF
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6
作者 李雪梅 孟海涛 +2 位作者 王照伟 李晓玉 朱泽阳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探讨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得到SiO_(2)静电纺丝液,将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FAS)掺入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抗细菌黏附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 探讨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得到SiO_(2)静电纺丝液,将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FAS)掺入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抗细菌黏附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可有效抵御亲水环境中悬浮的细菌细胞,防止其在纤维膜表面黏附。将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24 h,从抗菌平板上发现其具有较为优异的抗菌活性。此外,利用L929细胞在培养24 h和72 h后对其体外细胞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仍保持较低的细胞毒性。认为: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可进一步拓展抗菌纤维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疏水性能 抗细菌黏附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涤纶/粘胶梭织物无氟防水拉毛整理工艺
17
作者 占敏华 徐德彬 +1 位作者 郭玉良 吴安富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9,共4页
为解决涤纶/粘胶梭织物传统拉毛防水工艺存在工艺加工流程长且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先防水后拉毛的工艺。研究了工艺流程、防水剂类型和用量等条件对织物防水等级和色牢度等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75 s,无... 为解决涤纶/粘胶梭织物传统拉毛防水工艺存在工艺加工流程长且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先防水后拉毛的工艺。研究了工艺流程、防水剂类型和用量等条件对织物防水等级和色牢度等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75 s,无氟防水剂T77155 g/L,交联剂DH-390910 g/L,醋酸0.5 g/L。整理后织物的洗前防水等级为4~5级、耐干摩擦色牢度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2级、溶液沾色牢度2~3级,且具有无氟、柔软等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无氟防水 有机硅 拉毛 涤纶/粘胶梭织物
下载PDF
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18
作者 顾家玉 潘云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将制备的量子点增强型Cu_(2)O和纳米TiO_(2)水溶胶复配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构建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棉织物表面(TiO_(2)/Cu_(2)O-Cotton)。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 将制备的量子点增强型Cu_(2)O和纳米TiO_(2)水溶胶复配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构建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棉织物表面(TiO_(2)/Cu_(2)O-Cotton)。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TiO_(2)/Cu_(2)O-Cotton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化学状态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光辐射前后其与水的接触角评估表面润湿性。结果表明,TiO_(2)/Cu_(2)O通过轧-烘-焙工艺附着在原棉织物表面,在可见光照射下其表面会从疏水状态转变为超亲水状态,具有智能光控润湿性转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Cu_(2)O 棉织物 超润湿表面 光控性
下载PDF
棉织物的聚乙烯醇/壳聚糖水凝胶抗菌整理
19
作者 王慧 闫俊 +2 位作者 李红 廖永平 杜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4,50,共4页
为提高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溶液共混,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抗菌水凝胶预聚液,通过浸渍整理制备了水凝胶复合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万能材料拉力机等对整理前后棉织物进行测试与... 为提高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溶液共混,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抗菌水凝胶预聚液,通过浸渍整理制备了水凝胶复合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万能材料拉力机等对整理前后棉织物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壳聚糖水凝胶在棉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水凝胶膜;改性棉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热稳定性降低,抗菌性能显著提高,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整理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水凝胶 棉织物
下载PDF
莱赛尔纤维阻燃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郭占魁 王敬伟 +1 位作者 高政 聂梓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为了制备一种同时含有多种阻燃元素的莱赛尔纤维用阻燃剂,采用磷酸和尿素在高温下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了一种同时含有氮和磷2种阻燃元素的阻燃剂,并用其对莱赛尔纤维进行阻燃整理.通过优化阻燃剂和催化剂的密度、... 为了制备一种同时含有多种阻燃元素的莱赛尔纤维用阻燃剂,采用磷酸和尿素在高温下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了一种同时含有氮和磷2种阻燃元素的阻燃剂,并用其对莱赛尔纤维进行阻燃整理.通过优化阻燃剂和催化剂的密度、浸泡时间、整理液的pH、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等影响因素,使得阻燃整理后的莱赛尔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6%,断裂强度达到2.80 cN,且经10 g/L碳酸钠和25℃及90℃水洗3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莱赛尔纤维 阻燃整理 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