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6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籽油对S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姜雯雯 陈晓燕 +2 位作者 房春娟 熊茫茫 刘燕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83-89,共7页
本实验采用微波对菜籽进行预处理并压榨制成菜籽油(rapeseed oil,RO),探究RO干预后对高糖高脂饮食S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O能够抑制SD大鼠体内HbAlc的上升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以改善血糖代谢。RO能够显著降低SD大鼠血浆中TC、T... 本实验采用微波对菜籽进行预处理并压榨制成菜籽油(rapeseed oil,RO),探究RO干预后对高糖高脂饮食S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O能够抑制SD大鼠体内HbAlc的上升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以改善血糖代谢。RO能够显著降低SD大鼠血浆中TC、TG、LDL-C的水平和提高HDL-C以改善血脂代谢,同时提高SD大鼠血浆中GSH-Px、SOD、CAT的活性和GSH含量,并减少降低MDA的生成以降低血糖血脂对脏器的损伤。此外,RO通过降低ApoB含量以及增加ApoA1含量来调控LDL-C和HDL-C。因此,RO可有效地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提高血浆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RO具备开发成为辅助降血糖血脂制品原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SD大鼠 降血糖血脂 血脂转运蛋白
下载PDF
不同国家黄油和黄油乳脂理化性质的比较评价
2
作者 邹孝强 蒋邦智 +5 位作者 郑磊 胡纪洁 潘月超 王钦民 IMAD Khan MUDASSAR Hussain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9,共11页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 为帮助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选择适用于不同应用途径的黄油,并为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黄油替代品提供理论支持,选取了11个国家的黄油并提取黄油乳脂,对黄油及黄油乳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1个国家黄油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含量和滑动熔点分别为82.97%~86.40%、12.84%~16.14%、0.45%~0.78%、31.5~33.9℃,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不超过0.32 mg/g、0.029 g/100 g。中国黄油的L值最高(86.87),而新西兰黄油的b值最高(35.28)。所有黄油共检出29种脂肪酸和42种甘油三酯,蛋白质主要由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Adipophilin组成。爱尔兰黄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5.65%),固体脂肪含量(SFC)较低,而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黄油的饱和脂肪酸和SFC含量较高。不同国家的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为均匀精细的球晶,其中美国黄油和黄油乳脂的晶体均呈现部分聚集,且绝大多数晶体主要由β′型晶体组成。质地和流变学分析表明,爱尔兰黄油和黄油乳脂的硬度最低,所有黄油和黄油乳脂都表现出良好的黏弹性和剪切变稀性能。综上,不同国家黄油在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SFC及硬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根据成品、加工工艺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黄油,在新型人造奶油的构建中,也可依据各黄油特点进行定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油 黄油乳脂 理化性质 晶体 质构 流变
下载PDF
苦荞叶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3
作者 唐远谋 周玲 +1 位作者 钟冰霞 唐月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2,97,共6页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苦荞叶中抗氧化物质的工艺,并以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对照,探究苦荞叶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蒸馏水、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苦荞叶中抗氧化物质的工艺,并以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对照,探究苦荞叶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蒸馏水、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10 s、微波温度47℃、液料比23∶1(mL/g),在此条件下苦荞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71%±0.11%。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叶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叶 DPPH自由基 油脂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多酚纳米颗粒稳定的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及其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婷婷 郑丽丽 +6 位作者 艾斌凌 杨旸 郑晓燕 王申宛 校导 杨劲松 盛占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kering乳液在不同粒子质量分数和油相比例条件下的粒径、稳定性、微观结构、抗氧化性、消化性、流变特性及脂质氧化产物。结果表明,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是由β-LGCNPs吸附在油水界面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液,其粒径与颗粒含量呈正比,与油相比例呈反比,当颗粒质量分数为1.5%、油相比例为30%(体积分数)时,乳液平均粒径达到(5.78±0.10)μm。在不同离子强度和pH值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展现出比百香果籽油更强的抗氧化性,且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颗粒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肠道消化2 h后,乳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65.17±1.52)%,较百香果籽油提高了26.65%。流变学分析展现剪切变稀现象,表明该乳液属于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频率的提高,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增大。在15 d储藏期内,Pickering乳液中脂质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生成量和脂质氧化速率降低。综上所述,由β-LGCN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改善了百香果籽油的稳定性、抗氧化活性、消化性及脂质氧化,有利于拓宽百香果籽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Β-乳球蛋白 多酚 百香果籽油 抗氧化活性 消化性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分子蒸馏馏分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智鑫 郝丹丹 +5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孙亚丽 汪凯 李高阳 朱向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P-value与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桂花净油的轻组分、重组分和残留物组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馏分中共检测到8大类挥发性成分共73种,其中醇类22种、醛类5种、酸类10种、酚类3种、酮类5种、酯类17种、烷烃类5种、烯萜类6种。各馏分中醇类物质的种类与相对含量最高,是桂花净油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且各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立的三种馏分挥发性成分判别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2%;并在分析确定出三种馏分27种差异性挥发物成分(VIP>1)后,对轻组分14种、重组分9种和残留物组分11种的关键香气贡献成分(ROAV>1)进行香气轮廓分析,轻组分与重组分、残留组分相比,表现出的花香味、甜味以及松木香味更为强烈。轻组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香气特征中的桂花花香味最为浓郁强烈。本研究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各馏分挥发性成分差异与香气特征,为桂花净油分子蒸馏各馏分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桂花净油 化学计量学方法 气质分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起宏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1,共6页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榧油高剂量(Torreya seed oil high-dose,SCH)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香榧油能显著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系数和肾周脂肪积累。此外,香榧油干预后能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酶活力,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香榧油低剂量(Torreya seed oil low-dose,SCL)组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PEBP-1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lpha,AMPKα)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水平略有降低但不显著;SCH组小鼠AMPKα、SPEBP-1c和FAS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香榧油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水平和降低炎症反应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 肥胖 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特丁基对苯二酚在不同油脂贮存过程中转化产物的识别、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梦琪 祝振杰 +2 位作者 陈小军 李军 毕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猪油、大豆油和棕榈油为实验原料,模拟贮存过程,分析不同种类油脂贮存过程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油样中TBHQ的剩余量及转化的叔丁基对苯醌(2-tert-butyl-1,4-benzoqui... 以猪油、大豆油和棕榈油为实验原料,模拟贮存过程,分析不同种类油脂贮存过程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油样中TBHQ的剩余量及转化的叔丁基对苯醌(2-tert-butyl-1,4-benzoquinone,TBBQ)量之和小于TBHQ原始添加量,并在不同油样甲醇提取液的气相色谱图中均发现除TBHQ和TBBQ之外相同的色谱峰。采用液相色谱分别分离纯化出未知色谱峰,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核磁共振仪、紫外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未知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结果证明TBHQ在不同油脂中的转化产物相同,除TBBQ外均含有另一转化产物2-(2-甲基烯丙基)氢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基对苯二酚 叔丁基对苯醌 2-(2-甲基烯丙基)氢醌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 被引量:1
8
作者 邵芳芳 胡发广 +3 位作者 董文江 毕晓菲 陈罡 陈舰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索制备咖啡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绿色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省时、高效、环保的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UAE-DESs)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其工艺参数。采用加热法制备了... 为进一步探索制备咖啡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绿色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省时、高效、环保的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UAE-DESs)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其工艺参数。采用加热法制备了8种氯化胆碱基的DESs作为提取溶剂,并与传统水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尿素摩尔比为1∶2的DES体系制备的咖啡果皮SDF得率最高,为10.10%±0.11%,显著高于传统水提法(6.50%±0.22%)。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DES组成(摩尔比、含水量、液固比)和超声波处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咖啡果皮SDF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结合Box-Behnken设计(BBD)对SDF得率进行优化,考察DES含水量、液固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SDF得率的影响。根据RSM的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DES含水量为39.91%,液固比为32.37 mL/g,超声功率为305.20 W,超声时间为33.80 min,在此条件下,咖啡果皮SDF得率最大,为10.74%±0.14%,与其预测值10.80%接近。因此,DES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绿色溶剂,可用于咖啡果皮SDF的制备。本研究结果将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参考,并在咖啡副产物的增值利用、生产新型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皮 低共熔溶剂 可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乳液的植物多酚封装体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楠 马燕 +4 位作者 王乐 黄现青 马相杰 孟少华 赵建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2-359,共8页
植物多酚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若干个酚羟基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癌、抑菌等生理特性,可作为优良的膳食补充剂;但部分多酚稳定性差,其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容易降解,因此需要采用封装技术改善其稳定性,同时维持其活性... 植物多酚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若干个酚羟基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癌、抑菌等生理特性,可作为优良的膳食补充剂;但部分多酚稳定性差,其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容易降解,因此需要采用封装技术改善其稳定性,同时维持其活性。乳液具备稳定性好、多功能等特点,具有封装和保护植物多酚的潜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植物多酚的特性及其应用受限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论述了不同类型乳液(普通乳液、微乳液、纳米乳液、Pickering乳液、多层乳液和乳液凝胶等)对多酚的封装效果,最后总结了多酚乳液封装体系在肉类、果蔬、冰淇淋、烘焙和饮料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多酚乳液未来的制备方向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文能为植物多酚乳液封装体系在未来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乳液 封装体系 食品工业
下载PDF
烹饪油烟中醛类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贵 樊震宇 +2 位作者 孙亚婷 赵月亮 王明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8-309,共12页
气态油烟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油烟臭味的主要来源,其中醛类占有主要比例。本文综述了烹饪油烟的形成、组成,油烟中挥发性醛类的危害、检测方法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目前... 气态油烟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油烟臭味的主要来源,其中醛类占有主要比例。本文综述了烹饪油烟的形成、组成,油烟中挥发性醛类的危害、检测方法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目前油烟中醛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科学调控油烟中醛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油烟 检测 影响因素 调控技术
下载PDF
脂肪模拟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雪丽 蒲媛媛 +6 位作者 曹亚楠 赵江林 邹亮 欧逢莲 景凯妮 杨婷 宋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51-359,共9页
脂肪是食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不仅能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还会对食品的结构和整体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过量摄入脂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希望通过使用脂肪模拟物代替脂肪,在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情... 脂肪是食品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不仅能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还会对食品的结构和整体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过量摄入脂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希望通过使用脂肪模拟物代替脂肪,在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的情况下降低过量摄入脂肪对人体的危害。本文对脂肪替代品和脂肪模拟物的分类及近年来脂肪模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概述了脂肪替代品分为脂肪替代物和脂肪模拟物的分类依据,重点阐述了脂肪模拟物中单一型脂肪模拟物和复合型脂肪模拟物替代脂肪的原理、优点、局限性及其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应用,并指出未来研发策略,以期为开发健康安全的脂肪模拟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脂肪模拟物 分类 应用
下载PDF
甘油二酯安全性评价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楠 王秀秀 +5 位作者 贾敏 许利丽 杜方岭 宗爱珍 尤艳莉 徐同成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7,共9页
甘油二酯(DAG)是一种功能性油脂,在降血脂、减少内脏脂肪、抑制体重增加等方面有重要作用。DAG有3种异构体,其中1,3-DAG分子结构特异,具有与传统油脂不同的代谢途径、吸收和消化能力,可以抑制体脂积聚和降低餐后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和... 甘油二酯(DAG)是一种功能性油脂,在降血脂、减少内脏脂肪、抑制体重增加等方面有重要作用。DAG有3种异构体,其中1,3-DAG分子结构特异,具有与传统油脂不同的代谢途径、吸收和消化能力,可以抑制体脂积聚和降低餐后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和葡萄糖水平。然而,目前DAG的制备存在底物利用率低和副产物产量较大等问题。文章综述了DAG的制备、纯化工艺及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DAG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再利用,总结了近年DAG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如缩水甘油酯、氯丙醇酯等)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并且对DAG体内体外、急性慢性毒性以及致癌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DAG在化工、医药以及食品方面的应用,旨在为DAG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制备 副产物 安全性
下载PDF
中长链甘油三酯的酶法制备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赖运栋 张逸 +3 位作者 谢礼文 郑明明 张羽飞 黎冬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是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的结构脂质。随着MLCT在食品、医药、保健品、母乳脂等行业中的需求不断增长,酶法制备MLCT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MLCT的酶合成策... 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是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的结构脂质。随着MLCT在食品、医药、保健品、母乳脂等行业中的需求不断增长,酶法制备MLCT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MLCT的酶合成策略,包括对合成途径、脂肪酶种类、催化反应体系和产品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探讨,以期为MLCT的酶法制备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CT 脂肪酶 催化 反应体系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芒果脂提高巧克力抗霜性的研究
14
作者 王雨昕 金俊 +2 位作者 郑小宇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芒果脂的特征成分,也是解决巧克力在炎热和冷链缺乏地区软化和起霜问题的关键成分。然而,在应用中发现StOSt虽提高巧克力的耐热性,却可能加速起霜。将芒果脂与可可脂复配,制备巧克力油基,分析其甘... 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芒果脂的特征成分,也是解决巧克力在炎热和冷链缺乏地区软化和起霜问题的关键成分。然而,在应用中发现StOSt虽提高巧克力的耐热性,却可能加速起霜。将芒果脂与可可脂复配,制备巧克力油基,分析其甘油酯、甘油三酯组成和熔化行为,进而研究相应巧克力的抗霜性能。结果表明:芒果脂含StOSt 44.7%、低熔点甘油三酯23.9%、甘油二酯8.3%,其中低熔点甘油三酯和甘油二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可可脂;其与可可脂复配所得油基的StOSt/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POSt)/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比值接近4.0/2.5/1.0,且甘油二酯质量分数为6%~8%时,可延缓油基从V向VI晶型转换,从而提高了所制备巧克力的抗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脂 StOSt 巧克力 抗霜性 软化
下载PDF
脂质热解形成的挥发性成分及途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志程 赵巍 +3 位作者 张爱霞 刘敬科 生庆海 李朋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8,共7页
介绍了脂质的基本类别和结构组成,分析了脂质热解的基本原理、挥发性成分形成的具体途径以及影响脂质热解产物种类和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氧气、金属离子等,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热解形成挥发性成分途径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脂质热解提供... 介绍了脂质的基本类别和结构组成,分析了脂质热解的基本原理、挥发性成分形成的具体途径以及影响脂质热解产物种类和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氧气、金属离子等,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热解形成挥发性成分途径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脂质热解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脂质热解 挥发性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橄榄油/椰子油微胶囊纳米乳液配方
16
作者 陈莉纯 刘敬科 +3 位作者 贾艳菊 李朋亮 张爱霞 生庆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以橄榄油和椰子油为芯材,酪蛋白和木薯糊精为壁材制备微胶囊脂肪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漂油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脂肪粉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橄榄油/椰子油质量比1.8∶1、芯壁质量比1.5∶1、固形物含量27%,在此... 以橄榄油和椰子油为芯材,酪蛋白和木薯糊精为壁材制备微胶囊脂肪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漂油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脂肪粉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橄榄油/椰子油质量比1.8∶1、芯壁质量比1.5∶1、固形物含量27%,在此条件下微胶囊乳液的漂油率为4.09%±0.58%,制得的微胶囊乳液呈纳米级,稳定性较好;制得的微胶囊颗粒载油量高,且包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乳液 流变特性 漂油率 粒径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花生压榨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郝琴 万楚筠 +3 位作者 刘佳杰 席健武 郑畅 杨国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235,共7页
采用微波对花生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前后花生水分、褐变程度、颗粒质构参量、水分状态分布、蛋白变性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并与真空烘箱处理作对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各指标与出油率之间的数学相关性,为花生的... 采用微波对花生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前后花生水分、褐变程度、颗粒质构参量、水分状态分布、蛋白变性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并与真空烘箱处理作对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各指标与出油率之间的数学相关性,为花生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花生在900 W条件下微波7 min,或者85℃真空烘箱烘制89 min,水分质量分数从5.25%降至2.27%,此时压榨出油率最高,分别为45.85%和45.76%;此条件下,花生与榨油机之间构成的切应力适中,花生受到充分挤压,发生形变,油脂大量流出,且花生可塑性最好,水分状态组成最为合理,蛋白变性程度适中,既可以使得油脂大量流出,又不会轻易破碎影响饼粕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花生 出油率 颗粒质构参量 蛋白变性程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规律及其反应机制
18
作者 于渝梦 马宇翔 +1 位作者 张晨霞 汪学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3,共8页
本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影响及其转化动力学,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相关转化路径。结果表明:丙三醇是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理想介质... 本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影响及其转化动力学,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相关转化路径。结果表明:丙三醇是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理想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芝麻酚生成率影响显著;在160~200℃范围内,芝麻林素的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呈正相关,半衰期和十分之一衰期与温度呈负相关,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该反应活化能为(104.50±4.32)kJ/mol;LC-MS/MS分析结果表明以芝麻林素为底物的反应系统包括芝麻酚的生成和转化两条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芝麻林素 芝麻酚 转化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牡丹/葵花籽油凝胶的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研究
19
作者 赵晶晶 徐宝成 +4 位作者 丁玥 刘茜茜 王永超 余慧 刘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0,共7页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硬度、黏度、微观结构、流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下,当m(植物甾醇)∶m(γ-谷维素)=40∶60,添加量为8%(质量分数)时,油凝胶形成的速度最快,硬度和黏度最大,熔点也最高;与葵花籽油凝胶相比,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凝胶的硬度更大(210.70 N),凝胶时间更短(0.5 h),熔点更高(55.22℃)。油凝胶制备时,可通过调整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比例来获得所需的晶型和凝胶网络结构,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硬度、黏度、熔点和透明度等,以适应特定食品加工的需求。该研究为后续基于油凝胶的新型功能黄油和功能奶油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植物甾醇 γ-谷维素 牡丹籽油 葵花籽油
下载PDF
转录组学分析月桂酸单甘油酯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林萌慧 刘畅 +3 位作者 黄佳敏 冯凤琴 Le Thanh Ninh 蔡海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1,共11页
为阐明月桂酸单甘油酯(GML)调节脂代谢的具体靶点和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GML处理油酸诱导的肝脏肿瘤细胞HepG2高脂模型,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GML对肝细胞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靶点和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通过... 为阐明月桂酸单甘油酯(GML)调节脂代谢的具体靶点和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GML处理油酸诱导的肝脏肿瘤细胞HepG2高脂模型,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GML对肝细胞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靶点和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通过GML潜在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获得信号通路519个和144条(P<0.05)。分子对接验证GML可能通过调节ALB、AKT1、EGFR等核心靶点蛋白实现其对脂代谢的调控。细胞试验结果显示:经GML干预的细胞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脂质积累水平有一定改善。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出287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和下调分别为1363个和1516个。由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可知,低氧诱导因子(HIF-1α)通路和脂肪酸氧化分解代谢通路基因富集较显著,通路中重要蛋白CPT1B、FABP1等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处理组比高脂组分别上升1.79倍和2.81倍,且HIF-1α调控下游主要基因表达显著上升,表明GML干预以HIF-1α通路介导改善高脂细胞氧化应激,并通过脂肪酸分解途径改善高脂细胞模型的脂代谢紊乱。本研究为探索功能性油脂成分改善高脂膳食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单甘油酯 脂肪酸氧化 脂代谢 分子对接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