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鳄梨油的提取、营养组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雷昌贵 孟宇竹 +2 位作者 陈锦屏 张晓东 蔡花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9,共9页
鳄梨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糖尿病、抗癌和降血压等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鳄梨油越来越受到食品及生物医药领域的青睐,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鳄梨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糖尿病、抗癌和降血压等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鳄梨油越来越受到食品及生物医药领域的青睐,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鳄梨油的研究成果,该文从鳄梨油的提取工艺、营养组成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展开综述,为鳄梨油提取工艺的创新、营养功效及其潜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梨油 提取方法 营养组成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6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香气成分及感官分析研究
2
作者 高颖 李雪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小茴香精油是从小茴香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挥发油。它被广泛用作香料和药品,并且已经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然而,小茴香精油的气味和化学成分因种植地点、气候和生长条件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此,利... 小茴香精油是从小茴香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挥发油。它被广泛用作香料和药品,并且已经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然而,小茴香精油的气味和化学成分因种植地点、气候和生长条件等因素而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此,利用GC-MS和GC-O方式测定6个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产地的小茴香精油中一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中样品A、B、C、D、E、F中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1,28,27,26,22,22种。6个产地小茴香样品中,烯萜类香气成分种类最多,包括16种(总香气成分种类有30种),占香气物质总数的53.3%,其中烯萜类化合物中柠檬烯、水芹烯、δ-杜松萜烯、松油烯和α-蒎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烯烃类化合物。研究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的香气成分可以帮助了解不同产地小茴香精油的化学成分,从而确定其独特的气味特征以及潜在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GC-MS 香气成分 感官分析
下载PDF
4种渭北旱塬栽培的平欧榛子油脂成分分析
3
作者 王军利 李平 +4 位作者 陈文杰 王素清 刘建海 阮班录 冯树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9-43,72,共6页
分析比较4种栽培于渭北旱塬地区的成熟平欧榛子果仁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对其营养品质做出评价,为其加工、保存提供参考。用烘烤法测取榛子果仁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其油脂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Excel 2019... 分析比较4种栽培于渭北旱塬地区的成熟平欧榛子果仁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对其营养品质做出评价,为其加工、保存提供参考。用烘烤法测取榛子果仁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其油脂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Excel 2019进行数据处理,SPSS 20软件进行差异性对比。4种平欧榛子果仁水分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可达33.81%,最低为21.48%;油脂含量差异性部分显著,最高可达61.50%,最低为60.43%;油脂脂肪酸成分差异显著。产于渭北旱塬的4种平欧榛子,其果仁油脂含量均较高,均高于60%;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其中“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都高于92.73%;4种平欧榛子油均可作为优质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榛子 渭北旱塬 油脂成分
下载PDF
文冠果油对雄性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陆昕 李显玉 +6 位作者 陶超 胡奇 杨素芝 乌志颜 徐嘉 齐长永 张静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1,39,共5页
为了对文冠果油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玉米油)、文冠果油低剂量组〔2.1 g/(kg·d)〕、文冠果油中剂量组〔4.2 g/(kg·d)〕和文冠果油高剂量组〔12.5 g/(kg·d)〕,分别经口给予小鼠... 为了对文冠果油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玉米油)、文冠果油低剂量组〔2.1 g/(kg·d)〕、文冠果油中剂量组〔4.2 g/(kg·d)〕和文冠果油高剂量组〔12.5 g/(kg·d)〕,分别经口给予小鼠灌胃1个月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以评价文冠果油对雄性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浆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探讨文冠果油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灌胃试验,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其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文冠果油组小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均为阳性;文冠果油高剂量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桨中5-HT、ACh、NE、DA含量明显升高,AChE活性明显降低。综上,文冠果油具有改善小鼠记忆的功能,且是通过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代谢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神经酸 记忆能力 跳台试验 避暗试验 水迷宫试验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大豆油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程建军 王兆华 +3 位作者 于殿宇 张赫 尤美月 潘明喆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为探究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浸提、热榨和冷榨3种方式加工的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大豆油样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浸提油53种,热榨... 为探究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浸提、热榨和冷榨3种方式加工的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大豆油样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浸提油53种,热榨油54种,冷榨油45种,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萜烯类、杂环类(呋喃和吡嗪)以及烃类等化合物。在3种大豆油中检出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有24种。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的影响较大。采用气味活度值(OAV)判定3种大豆油样品的关键风味物质,浸提油中检出关键风味物质15种,以3-壬烯-2-酮等物质为主,使浸提油具有浆果风味。热榨油中检出关键风味物质16种,其中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类物质使热榨油具有独特的烘焙风味。冷榨油中检出12种关键风味物质,以(E,E)-2,4-庚二烯醛等醛类物质为主,使冷榨油具有天然油脂风味。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间存在较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电子鼻 大豆油 加工方式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石榴籽油的提取、营养组成及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子聪 胡超凡 +3 位作者 李彦坡 蒋巧俊 李群和 房翠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20,共13页
石榴籽油是从石榴加工剩余物石榴籽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植物油,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文从石榴籽油的提取方法、营养组成和健康功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石榴籽油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 石榴籽油是从石榴加工剩余物石榴籽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植物油,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文从石榴籽油的提取方法、营养组成和健康功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石榴籽油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水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物理场辅助提取法对石榴籽油的得率和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尽管源于不同产地和不同提取方法的石榴籽油在脂肪酸组成上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来看,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达到88.57%~95.33%,其中以石榴酸为主(60.62%~81.40%),它是石榴籽油能够发挥一系列营养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石榴籽油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木本植物油,本文旨在为石榴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提取方法 营养组成 石榴酸 健康功效 活性机制
下载PDF
核桃油营养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梦婷 郝艳宾 +3 位作者 齐建勋 张赟齐 丁保淼 陈永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0-387,共8页
核桃油是重要的木本粮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活性,但易产生氧化哈败等问题,其化学组成和制备方法对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核桃油中脂肪酸、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角鲨烯等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功... 核桃油是重要的木本粮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活性,但易产生氧化哈败等问题,其化学组成和制备方法对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核桃油中脂肪酸、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角鲨烯等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功能作用,并对核桃油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对常见制备方法和工艺创新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核桃油化学组成和制备方法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核桃油的功能活性、高效制备技术和专用品种加工适宜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核桃油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化学组成 功能活性 制备方法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光谱特征区间筛选算法快速定量鉴别植物调和油品质
8
作者 吴升德 姜鑫 +2 位作者 李爱琴 郭志明 朱家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3,共10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与光谱特征区间筛选算法实现植物调和油中高价值植物油含量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首先,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与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融合构建混合智能优...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与光谱特征区间筛选算法实现植物调和油中高价值植物油含量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首先,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与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融合构建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即PSOGWO算法。其次,将PSOGWO与组合移动窗口(combined moving window,CMW)策略结合构建新型的拉曼光谱特征区间筛选算法,即PSOGWO-CMW算法。然后,将玉米油(corn oil,CO)和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以不同比例配制为CO-EVOO植物调和油,并采集其拉曼光谱。将拉曼光谱输入偏最小二乘回归、PSO-CMW、GWO-CMW和PSOGWO-CMW模型预测EVOO含量,并比较建模效果。结果表明,PSOGWO-CMW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采用本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真实的CO-EVOO植物调和油样本中EVOO含量,结果表明两者的检测性能无显著差异。本方法快速、准确,亦可用于其他植物调和油中高价值植物油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植物调和油 智能优化算法 光谱特征区间筛选 定量鉴别
下载PDF
烛果油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巧克力抗霜性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周沁颖 金俊 +3 位作者 王颖琪 王雨昕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烛果油富含1,3-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可可脂的理想改良剂。为探究烛果油在巧克力中的应用效果,以市售烛果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成特征,并研究其与可可脂复配的相行为及复配体系在经典黑巧克力中的抗霜性能。结果显示:烛果... 烛果油富含1,3-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可可脂的理想改良剂。为探究烛果油在巧克力中的应用效果,以市售烛果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成特征,并研究其与可可脂复配的相行为及复配体系在经典黑巧克力中的抗霜性能。结果显示:烛果油中的StOSt(57.1%)和甘油二酯(6.65%)含量显著高于可可脂的(23.8%、4.48%),且烛果油中低熔点甘油三酯含量也高于可可脂的;烛果油在室温下的固体脂肪含量比可可脂低10~20百分点;当烛果油与可可脂按质量比9∶1复配时,其相应的巧克力抗霜性显著强于可可脂基巧克力,其中,合适的StOSt、POSt、POP三者比例(10∶3∶1)提高了油基的相容性,而适当的甘油二酯含量有助于保持相的均一性。综上,烛果油可应用于巧克力中以延缓巧克力起抗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果油 StOSt 相容性 巧克力 抗霜性
下载PDF
基于特级初榨橄榄油两种不同特性的DSC掺假分析方法研究
10
作者 魏燕 宋志强 武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VOO掺假。随着大豆油掺假比例升高,油样在-40~-60℃结晶焓值ΔH由EVOO的29.78 J/g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6.133 J/g,对EVOO质量比构建的一元回归方程Y=57.556X-28.44(R2=0.997)。在氧化稳定性方面,氧化温度160℃下,不同油样诱导氧化时间随大豆油掺假比例上升逐渐变短,由EVOO的25.8 min逐渐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17.8 min,Y=-19.4X+25.64(R^(2)=0.996),掺假模型相关性较好。这2种DSC检验掺假分析方法都能有效鉴别EVOO中大豆油的掺假且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更好处理EVOO掺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大豆油 物理特性 氧化稳定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掺假鉴定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工艺研究
11
作者 高宝昌 石雨 +7 位作者 田媛 李国巍 李纯思 张正海 王义志 张治国 徐海鑫 孙宇峰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8期6-9,13,共5页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CBD),利用中心组合(CCD)方法对提取工艺的4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95 W、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9(g/mL),该条件下CBD浓度为3...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CBD),利用中心组合(CCD)方法对提取工艺的4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95 W、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9(g/mL),该条件下CBD浓度为39.01μg/mL,提取率达到91.35%,此结果为CBD的多元化开发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 橄榄油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核桃内源性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杜伊晗 王书语 +4 位作者 向燕 邓莎 何贵萍 何强 董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143,共8页
为促进核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探究副产物中多酚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槲皮素、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鞣花酸5种核桃内源性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将5... 为促进核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探究副产物中多酚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槲皮素、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鞣花酸5种核桃内源性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将5种内源性多酚分别加入核桃油中,进行18 d的加速氧化试验,以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同步荧光光谱、色泽及感官品质(透明度、气味、滋味)作为考察指标,分析其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5种多酚均能有效减缓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的升高,其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儿茶素在维持核桃油感官品质方面优于其他2种多酚。综上,在开发核桃油相关产品时,可以考虑通过添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绿原酸提高产品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多酚 核桃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吉林西部不同品种甜杏仁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13
作者 罗振兴 岳龙 +3 位作者 罗新凯 刘淑芹 张永鑫 陈淑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73.72%,排在第1位,且龙王帽的总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3种甜杏仁中最高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在3种甜杏仁中品质最好,说明龙王帽更适合做油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杏仁 杏仁油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FA-BP神经网络的生姜干燥含水率预测
14
作者 王雷 胡书旭 +2 位作者 钟康生 康宏彬 肖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248,共8页
为探索生姜的干燥特性,并实现生姜干燥的含水率预测,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干燥风速(1.0、2.0、3.0m/s)、切片长度(30、35、40mm)对生姜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影响。结合BP神经网络自适应能力、泛化能力、学习能力强和萤火... 为探索生姜的干燥特性,并实现生姜干燥的含水率预测,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干燥风速(1.0、2.0、3.0m/s)、切片长度(30、35、40mm)对生姜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影响。结合BP神经网络自适应能力、泛化能力、学习能力强和萤火虫算法(FA)参数少、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等特点,将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切片长度和干燥时间作为输入层,隐藏层个数为10,输出层为生姜的含水率,搭建一个拓扑结构为“4-10-1”的FA-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切片长度都是影响生姜含水率的关键因素,增加干燥风速、提高干燥温度和减少切片长度能有效缩短生姜的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选用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减少了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提高了精准度,其含水率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0.999 02,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2 99,含水率预测结果准确且迅速,能够为生姜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在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热泵干燥 含水率预测 萤火虫算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测定及特征波长特性研究
15
作者 刘强 龚中良 +4 位作者 李大鹏 文韬 汪志强 管金伟 郑文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为了探索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油茶籽油掺伪量的方法,按照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44个油茶籽油掺伪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的样本,以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采集所制备样本在200~11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将原始光谱进行Savit... 为了探索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油茶籽油掺伪量的方法,按照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44个油茶籽油掺伪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的样本,以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采集所制备样本在200~11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将原始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连续小波变换(CWT)预处理后,利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2∶1的比例将样本划分成校正集和预测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自主软收缩算法(BOSS)、迭代变量子集优化算法(IVSO)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同时对特征波长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过SG-CWT(L5)预处理和BOSS特征波长筛选后,建立的基于SVM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能够鉴别掺伪量为1%及以上的油茶籽油,该模型在十折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法下得到最佳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γ)分别为5.2780和0.1088,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_P)、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_(P))分别为0.9985、0.0134、0.0102。特征波长聚集程度和陡度对模型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综上,建立的基于反射光谱的油茶籽油掺伪量快速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小,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反射率 BOSS-SVM 特征波长特性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五种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差异
16
作者 牛志雅 王亚杰 +3 位作者 张高虔 万一来 刘文玉 魏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 为研究市售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品质与风味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物理压榨、热榨、亚临界萃取、高压冷榨和冷榨工艺)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GC-IMS结果显示,不同工艺油莎豆油中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酯类12种、醇类16种、醛类29种、酮类9种、酸类5种、呋喃类3种、吡嗪类1种、硫类1种。热榨组醛类、酯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53.54%,13.06%,5.4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四种关键风味物质:1-烯-3-辛醇、壬醛、(E)-2-辛烯醛和己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PC1和PC2分别为48.7%和30.1%,累计差异贡献率为78.8%,不同工艺油莎豆油风味物质差异显著,能够对不同工艺油莎豆油良好区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油莎豆油b*值与酸价、过氧化值、p-丙二醛值和1-烯-3-辛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57<r<0.88,P<0.05)。本研究结对市售油莎豆油生产加工、理论研究和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油莎豆油 不同工艺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在转基因菜籽油鉴别中的应用:基于改进蜉蝣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17
作者 陈涛 李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8,共9页
为实现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快速准确鉴别,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两种转基因和两种非转基因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取其光谱信息,发现相比于非转基因菜籽... 为实现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快速准确鉴别,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两种转基因和两种非转基因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取其光谱信息,发现相比于非转基因菜籽油,转基因菜籽油在太赫兹波段具有更强的吸收特性,同时它们的吸收光谱极为相似,难以通过观察法进行准确区分.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采用蜉蝣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寻优,并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Lévy飞行两种策略改进蜉蝣优化算法在寻优过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增强蜉蝣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蜉蝣优化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寻找到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组合,提升鉴别模型的整体性能,该模型对4种菜籽油的识别精度为100%.因此,本研究为转基因菜籽油的类型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也为其他转基因物质的鉴别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菜籽油 太赫兹光谱 分类鉴别 蜉蝣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不同花生油对月饼饼皮面团特性及月饼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龙钰婷 柴秀航 +1 位作者 徐勇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113,共8页
旨在通过改变油脂来提升广式月饼的品质,以市售压榨一级花生油(PO,高温压榨)、市售压榨精制高油酸花生油(HO,高温压榨)、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RO,经脱胶处理)、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CO,未脱胶处理)为油脂原料来制作月饼,探究了4种花... 旨在通过改变油脂来提升广式月饼的品质,以市售压榨一级花生油(PO,高温压榨)、市售压榨精制高油酸花生油(HO,高温压榨)、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RO,经脱胶处理)、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CO,未脱胶处理)为油脂原料来制作月饼,探究了4种花生油的品质差异,及其对月饼饼皮面团动态流变学特性、水分分布、质构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广式月饼理化特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同时,对月饼饼皮面团特性与月饼品质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花生油在酸值、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高温压榨花生油;相比于普通花生油,高油酸花生油的油酸含量较高,而亚油酸含量大幅减少;RO制作的面团与PO制作的面团相比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显著降低,损耗因子显著增加,且PO制作的面团最大曲率时间最长,CO制作的面团最大曲率时间最短,不同花生油制作的面团质构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RO制作的月饼感官得分最高,品质最好;面团黏性模量、最大曲率时间与月饼硬度呈显著正相关,面团最大曲率时间与月饼感官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低温压榨高油酸花生油可以改变月饼饼皮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水分分布,并对最终产品的感官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油 月饼 面团 流变学特性 水分分布 质构特性 感官评分
下载PDF
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作用人体试食研究
19
作者 田世民 翟磊 +2 位作者 陈建国 杨彩玲 杨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3,共5页
为观察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辅助降血脂的作用,将109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试食组每日食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2次,每次3粒,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连续服... 为观察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辅助降血脂的作用,将109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试食组每日食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2次,每次3粒,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连续服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60 d后,未见不良反应。通过试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以及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分析发现,受试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食组总有效率35.8%,高于对照组(1.9%)。因此,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磷虾油 降血脂作用 人体试食
下载PDF
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20
作者 翟磊 陈建国 +3 位作者 田世民 张朋朋 蔡祥焜 郑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指标,评价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功效。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大鼠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3.73%和14.79%;各剂量组大鼠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TG分别降低了45.87%、55.44%和64.03%,LDL-C分别降低了40.54%、26.12%和46.85%,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磷虾油 软胶囊 高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