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1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级初榨橄榄油两种不同特性的DSC掺假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魏燕 宋志强 武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VOO掺假。随着大豆油掺假比例升高,油样在-40~-60℃结晶焓值ΔH由EVOO的29.78 J/g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6.133 J/g,对EVOO质量比构建的一元回归方程Y=57.556X-28.44(R2=0.997)。在氧化稳定性方面,氧化温度160℃下,不同油样诱导氧化时间随大豆油掺假比例上升逐渐变短,由EVOO的25.8 min逐渐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17.8 min,Y=-19.4X+25.64(R^(2)=0.996),掺假模型相关性较好。这2种DSC检验掺假分析方法都能有效鉴别EVOO中大豆油的掺假且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更好处理EVOO掺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大豆油 物理特性 氧化稳定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掺假鉴定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工艺研究
2
作者 高宝昌 石雨 +7 位作者 田媛 李国巍 李纯思 张正海 王义志 张治国 徐海鑫 孙宇峰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8期6-9,13,共5页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CBD),利用中心组合(CCD)方法对提取工艺的4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95 W、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9(g/mL),该条件下CBD浓度为3...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橄榄油提取大麻二酚(CBD),利用中心组合(CCD)方法对提取工艺的4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95 W、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9(g/mL),该条件下CBD浓度为39.01μg/mL,提取率达到91.35%,此结果为CBD的多元化开发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 橄榄油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吉林西部不同品种甜杏仁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3
作者 罗振兴 岳龙 +3 位作者 罗新凯 刘淑芹 张永鑫 陈淑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73.72%,排在第1位,且龙王帽的总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3种甜杏仁中最高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在3种甜杏仁中品质最好,说明龙王帽更适合做油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杏仁 杏仁油 脂肪酸
下载PDF
苦竹鲜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尚娟芳 李勇辉 +3 位作者 梁宗余 李明元 先元华 李波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取法提取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确定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影响因素...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取法提取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确定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影响因素,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建立响应曲面回归模型,进行响应曲面分析,优化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溶剂浸取法提取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液固比40 mL/g,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苦竹笋废弃物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可达9.68 mg/g,与《植物源性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DB43T 476—2009)《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ZDB/Z 349—2019)等标准相比,总黄酮的提取量显著提高,增长率可达22.69%~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鲜笋 黄酮 提取 响应曲面法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辣度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5
作者 张可欣 吴澎 +3 位作者 王文亮 弓志青 徐水婧 王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3,共6页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下辣椒油树脂得率为25.76%。干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4.030g/kg,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16.623g/kg,辣度较高。抗氧化试验表明,辣椒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辣椒油树脂 辣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精油及其GC-MS成分分析
6
作者 盖旭 程庠 +1 位作者 姜子涛 罗君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肉豆蔻的精油,并通过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pH 4.0、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肉豆蔻精油的得率为6.50 mL/100 g。利用GC-MS和保留指数法从精... 采用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肉豆蔻的精油,并通过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pH 4.0、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肉豆蔻精油的得率为6.50 mL/100 g。利用GC-MS和保留指数法从精油中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9.71%,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16.60%)、甲基丁香酚(14.78%)、桧烯(13.47%)、(+)-柠檬烯(7.29%)、4-萜烯醇(6.75%)、榄香素(6.62%)、γ-松油烯(4.28%)、反式-甲基异丁香酚(3.73%)、β-蒎烯(3.59%)和黄樟素(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 双酶辅助水蒸气蒸馏 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分析 保留指数
下载PDF
精炼对水酶法核桃油的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冯红霞 王文亲 +3 位作者 郑舒文 马立志 刘晓燕 常云鹤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2,59,共5页
以水酶法核桃原油、脱酸核桃油、脱胶核桃油和脱臭核桃油为原料,针对4种油样中功能性成分、理化指标和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加速氧化试验的结果,分析精炼对水酶法核桃原油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水酶法... 以水酶法核桃原油、脱酸核桃油、脱胶核桃油和脱臭核桃油为原料,针对4种油样中功能性成分、理化指标和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加速氧化试验的结果,分析精炼对水酶法核桃原油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水酶法核桃原油的有益伴随物含量且减弱油脂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为避免油脂过度精炼,核桃原油经脱酸这一精炼步骤后油样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已满足水酶法一级核桃油质量要求,与核桃原油相比,脱酸核桃油在加速氧化试验中维生素E、β-谷甾醇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氧化稳定性较强;根据加速氧化试验结果推算可知,水酶法核桃原油、脱酸核桃油的货架期至少为31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水酶法 精炼 品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澳洲坚果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8
作者 周丹 禤雨鹏 +3 位作者 莫楠 莫忠海 武朝霞 葛发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3,112,共6页
以澳洲坚果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制备澳洲坚果油。以澳洲坚果油得率和酸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并对澳洲坚果油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45 MPa、分离釜Ⅰ... 以澳洲坚果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制备澳洲坚果油。以澳洲坚果油得率和酸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并对澳洲坚果油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45 MPa、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Ⅱ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 MPa。在此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达51.33%,酸价为0.43 mg/g。产品品质分析表明,澳洲坚果油中油酸相对含量62.26%、棕榈油酸相对含量15.89%、角鲨烯含量(31.960±1.21)mg/g,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澳洲坚果油是高品质的木本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萃取 澳洲坚果油 脂肪酸 角鲨烯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oleic acid and polyphenols in extra virgin olive o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9
作者 Yan Lu Jun Zhao +6 位作者 Qiqi Xin Rong Yuan Yu Miao Manli Yang Hui Mo Keji Chen Weihong Co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The Mediterranean die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and impro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is the typical sources of fat i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which... The Mediterranean die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and impro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is the typical sources of fat i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noteworthy nutritional value and positive impact on human health.It is worth noting that EVOO owes its superior nutritional value to its bioactive composition.The main component of EVOO is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in the form of oleic acid.Oleic acid accounts for up to 70%-80%of EVOO.Secondly,EVOO contains approximately more than 30 phenolic compounds,of which HT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this review,we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oleic acid and polyphenols comb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isk in terms of oxidative stress,inflammation,blood pressure,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holesterol.This review migh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on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EV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xtra virgin olive oil Oleic acid POLYPHENOLS
下载PDF
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汪昆立 李正民 +3 位作者 承海 张海龙 齐玉堂 张维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89,共7页
以添加γ-谷维素的稻米油为煎炸用油,研究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的稻米煎炸油弛豫特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γ-谷维素能显著提高稻米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且当添加量... 以添加γ-谷维素的稻米油为煎炸用油,研究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的稻米煎炸油弛豫特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γ-谷维素能显著提高稻米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且当添加量为5 g/kg时效果最好;添加5 g/kg的γ-谷维素能有效抑制稻米油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增长,且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护作用也比较突出;LF-NMR检测参数S_(21)与极性组分含量、酸价、碘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149、0.8572和0.7600,但与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为LF-NMR在煎炸油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维素 稻米油 煎炸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九月黄籽油索氏提取工艺
11
作者 杨春敏 教杨 +1 位作者 余秀琼 黎绍基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充分开发利用九月黄籽油这一种新型油脂资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九月黄籽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选择以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为浸提溶剂,以九月黄籽油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九月黄籽油... 为充分开发利用九月黄籽油这一种新型油脂资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九月黄籽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选择以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为浸提溶剂,以九月黄籽油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九月黄籽油得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不同因素水平下的提取工艺。建立回归模型,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在九月黄籽油提取的过程中,3因素对九月黄籽油得率的影响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九月黄籽油提取的较优工艺为:提取时间3.7 h,提取温度81℃,料液比2∶61(g∶mL),此时九月黄籽油得率达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月黄 响应面 索氏提取
下载PDF
不同品种柑橘果皮精油关键香气物质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 蒋景龙 +3 位作者 胡佳乐 师一璇 黄佩 丁德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9-269,共11页
分析6个不同香气型柑橘的果皮香气组分及关键香气物质成分,为柑橘果皮精油品质评价与发掘特殊香气柑橘精油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 分析6个不同香气型柑橘的果皮香气组分及关键香气物质成分,为柑橘果皮精油品质评价与发掘特殊香气柑橘精油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计算其关键香气物质构成。结果表明,从6个不同品种柑橘果皮精油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单萜烯(73.82%~91.19%)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4.32%~12.63%)和倍半萜烯(1.51%~10.20%),它们共同作用形成柑橘果皮独特的香气。有23种化合物为6种柑橘果皮精油中共有,其含量达80.33%~94.59%。根据其化合物组成,可将6种柑橘果皮精油分为柠檬烯型、柠檬烯/γ-萜品烯型和柠檬烯/3-蒈烯型3个化学类型。ROAV法分析表明,芳樟醇是6种柑橘果皮精油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此外,衢州香橙、资阳香橙、青皮、南丰蜜橘、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果皮精油的关键香气物质种类存在明显不同,分别为8、14、11、8、13和18种,这些关键香气物质在柑橘果皮精油的独特香气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皮 精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对衰老小鼠的影响
13
作者 陈文东 叶文斌 +3 位作者 朱秀娟 王昱 黄新异 邸多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22,32,共9页
【目的】为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颈部皮下注射500 mg/kg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 【目的】为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颈部皮下注射500 mg/kg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K_(0))、模型组(Model group)、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VE positive control group)、普通橄榄油组(Cormal olive oil group)和OHT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处理组(OHT high,medium,low-dose group),连续灌胃28 d,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及脏器指数、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OHT使衰老小鼠的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以上指标变化在OHT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OHT干预效果强于普通橄榄油。【结论】OHT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橄榄油 衰老小鼠 抗氧化 抗衰老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植物精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活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林林 王玲 +3 位作者 宋佳琪 杨茜瑶 张海鹏 李昕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8-214,共7页
以Pickering乳液为模板制备的植物精油微胶囊在结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对植物精油进行缓释,控制释放速度,有效克服植物精油气味强烈、容易挥发、易被氧化等缺点。而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植物精油微胶囊的机械强度... 以Pickering乳液为模板制备的植物精油微胶囊在结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对植物精油进行缓释,控制释放速度,有效克服植物精油气味强烈、容易挥发、易被氧化等缺点。而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植物精油微胶囊的机械强度、耐溶剂性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Pickering乳液固体颗粒润湿性、固体颗粒浓度、芯壁材比、水相pH等因素对制备植物精油微胶囊以及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对植物精油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Pickering乳液植物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植物精油 微胶囊 因素 活性
下载PDF
杏仁油提取及应用现状
15
作者 徐铭 高涵 +1 位作者 徐凌 冷学 《北方果树》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杏仁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它是从杏的种仁中提取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该文对杏仁油的提取工艺和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各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及目前应用的局限性,并对杏仁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杏仁油 提取工艺 开发应用
下载PDF
灵菌红素基抗光氧化特性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翠云 罗海澜 +5 位作者 张福华 陆琼 范文娟 张慧 陈树兴 王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239,共9页
目的将灵菌红素应用到抗光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油脂光氧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y2的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后,经化学反应改造成水溶性的色素。并以一定的质量比添加到基础膜液中,制成环境友好型的抗光氧化性膜,对色... 目的将灵菌红素应用到抗光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油脂光氧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y2的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后,经化学反应改造成水溶性的色素。并以一定的质量比添加到基础膜液中,制成环境友好型的抗光氧化性膜,对色素在膜的分布情况、色素保留率及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并应用于油脂的抗光氧化。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放大400倍显示,灵菌红素盐酸盐在膜中分布均匀,且成膜后的色素保留率稳定值为74.8%,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色素的添加可提高膜的抗拉伸强度至28.8 MPa。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成膜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 g、海藻酸钠1.8 g、甘油1.2 g、灵菌红素盐酸盐0.02%。此时其抗拉强度为20.1 MPa,伸长率为20.3%。将其应用于橄榄油的抗光氧化,相对于无添加色素的膜,在灵菌红素基膜的保护下,橄榄油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可降低41%。结论灵菌红素盐酸盐制成抗光氧化性膜后,色素保留率提高,抗拉伸强度增强。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抗光氧化特性膜对橄榄油显示出很好抗光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ratia marcescens y2 灵菌红素盐酸盐 抗光氧化性膜 环境友好型 响应面试验
原文传递
三叶木通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荦荦 郭晓成 +2 位作者 闫欣鹏 张润光 张有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三叶木通籽成分进行分析,并以其冷榨制得的三叶木通籽原油为原料进行精炼,对精炼前后三叶木通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46.83%,蛋白质含量为19.18%,粗纤维含量为16.36%;三叶木通籽出油率... 对三叶木通籽成分进行分析,并以其冷榨制得的三叶木通籽原油为原料进行精炼,对精炼前后三叶木通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46.83%,蛋白质含量为19.18%,粗纤维含量为16.36%;三叶木通籽出油率为16.67%;三叶木通籽油精炼前后烟点分别为181、211℃,折光率均为1.467,酸价分别为3.50、0.90 mg KOH/g,过氧化值分别为0.058、0.060 g/100g,碘值分别为101、85 g/100 g,皂化值分别为265.25、271.05 mg/g,羰基价分别为4.00、3.71 meq/kg,其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符合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要求;精炼前后三叶木通籽油的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籽油 精炼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四川凉山木里地区野生核桃品种对比及其油脂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梅 吴恋 +2 位作者 戴琴 吴万波 吴文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地区采摘的8种野生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性及其油脂品质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检测核桃果重、横径、出仁率、核桃仁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水分、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8种核桃的果重为4.86 g... 以四川凉山州木里地区采摘的8种野生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性及其油脂品质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检测核桃果重、横径、出仁率、核桃仁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水分、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8种核桃的果重为4.86 g~13.98 g,核桃横径为24.95 mm~36.03 mm,出仁率为40.80%~55.86%,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0.16%~68.04%,出油率为22.31%~44.36%,水分含量均小于5%,酸价与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90%;油酸含量为28.74%~37.73%,亚油酸含量为48.22%~55.73%,α-亚麻酸含量为5.35%~7.00%。经综合分析,木里5号核桃兼具低粗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油酸、高亚油酸、高α-亚麻酸、低酸价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加工生产高品质冷榨核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核桃 核桃油 脂肪酸成分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漆树籽核仁油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19
作者 韩飞 吴悦 +3 位作者 李丽 陈键侨 吴瑞香 张红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8,共6页
以漆树籽核仁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漆树籽核仁油(漆籽油)。以漆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装料系数0.7、夹带剂(无水乙醇)料液... 以漆树籽核仁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漆树籽核仁油(漆籽油)。以漆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装料系数0.7、夹带剂(无水乙醇)料液比1∶0.05(g/mL)、萃取温度53℃、萃取压力30 MPa、CO_(2)流量25 L/h、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漆籽油得率为14.85%±1.86%;超临界CO_(2)萃取的漆籽油中共检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67%,亚油酸含量为60.54%、油酸含量为1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籽油 超临界CO_(2)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核桃油过程中不同破碎方式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慧博 邓健康 +6 位作者 路敏 齐兵 戴胜兴 吴彦兵 王影 王雅宁 夏君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9,共8页
该研究采取6种不同破碎方式处理核桃仁,采用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研究了不同破碎方式对核桃仁粒径、出油率、脂肪和蛋白残留量、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无水研磨和两次三辊研磨后出油率为... 该研究采取6种不同破碎方式处理核桃仁,采用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研究了不同破碎方式对核桃仁粒径、出油率、脂肪和蛋白残留量、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无水研磨和两次三辊研磨后出油率为54%。核桃油D(无水研磨和两次三辊研磨)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核桃油挥发性组分,共检测到56种挥发性组分。通过聚类热图得知醛类、酯类和烃类相对占比高。综合来看,无水胶体磨和一次三辊研磨结合,可以实现核桃连续破碎,得到品质优良的核桃油。水酶法提取核桃油,需要降低物料粒径,同时减少破碎过程中的乳化作用。该研究可为水酶法提取核桃油提供支撑,为核桃油精准适度加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核桃油 破碎方式 品质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