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有机溶剂法提取茶树花精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1
作者 朱庆松 向晨曦 +3 位作者 李建芳 张阳阳 贾陈思 赵子旭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茶树花为原料,采用超声有溶剂法提取茶树花精油。以茶树花精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与索氏抽提法对比分析茶树花精油得率及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声有机溶剂法提取茶树花精油的最佳工艺为... 以茶树花为原料,采用超声有溶剂法提取茶树花精油。以茶树花精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与索氏抽提法对比分析茶树花精油得率及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超声有机溶剂法提取茶树花精油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240W、超声时间50min、石油醚添加量160mL、浸泡时间6h,在此条件下,茶树花精油得率为3.34%,而索氏抽提法的茶树花精油得率为1.59%。成分分析显示,在超声有溶剂法提取的茶树花精油中共检出23种挥发性成分,而在索氏抽提法提取的茶树花精油中只检出18种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精油 得率 超声有机溶剂法
下载PDF
4种兰花精油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2
作者 陆楚桥 伍勇 +2 位作者 刘靖楸 毛宁 陈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建兰、企黑、白墨、金咀4种兰花为原料,使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兰花精油,并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在4种兰花精油中,企黑精油含化合物最多,为48种;在4种兰花精油中均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5-羟甲基糠醛和α... 以建兰、企黑、白墨、金咀4种兰花为原料,使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兰花精油,并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在4种兰花精油中,企黑精油含化合物最多,为48种;在4种兰花精油中均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5-羟甲基糠醛和α-亚麻酸5种组成成分,且含量均在1%以上;4种兰花精油均含有环氧芳樟醇、α-红没药醇和α-金合欢烯3种香气成分,其中企黑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精油 化合物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艾叶中挥发油综合评价与分析
3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2 位作者 余永亮 杨青 梁慧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71,共4页
以70份不同产地的艾叶为材料,测定其挥发油及挥发油6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艾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及其6种组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23.14%~199.23%,其中α-侧柏酮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 以70份不同产地的艾叶为材料,测定其挥发油及挥发油6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艾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及其6种组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23.14%~199.23%,其中α-侧柏酮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9~1.57,多样性指数前3个分别为挥发油含量、桉油精含量、薄荷脑含量,挥发油含量与桉油精含量、龙脑含量、樟脑含量、薄荷脑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简化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71.44%。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3.0处可以将70份艾叶聚为2大类,第2类群挥发油和6种组分平均含量高于第1类群。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筛选出4份特异种质,可用于新品种选育或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遗传多样性指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农药残留
4
作者 罗婧 刘琦 赵丽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9-174,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C18小柱作为净化介质。利用Sin-QuEChERS技术,快速对3种调味油样品中的3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C18小柱作为净化介质。利用Sin-QuEChERS技术,快速对3种调味油样品中的3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0.2%~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5%,应用Sin-QuEChERS对150批调味油种子中的农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高通量、准确、灵敏、可靠的特点,最低检出限为0.005~0.04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调味油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七种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及其抑菌成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林会 邓楠 旷春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芳香植物精油普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菌剂。文章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7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的抑菌圈直径以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采用GC-MS分析和确定了4种植物精油的主要抑菌成分。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LC-EO)的抗... 芳香植物精油普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菌剂。文章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7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的抑菌圈直径以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采用GC-MS分析和确定了4种植物精油的主要抑菌成分。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LC-EO)的抗菌活性最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根霉的MIC分别为3.13,6.25,1.56,3.13 mg/mL,抑菌成分主要为柠檬醛和柠檬烯;姜黄精油(RCL-EO)、柏木精油(CF-EO)和八角茴香精油(LV-EO)对4种供试菌的MIC均小于12.5 mg/mL,芳姜黄酮、姜黄酮是姜黄精油的抑菌化学成分,柏木精油的抗菌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茴香脑和茴香醛是八角茴香精油的主要抑菌成分;香桂精油(LCS-EO)、杉木精油(CL-EO)和迷迭香精油(RO-EO)的抗菌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抗菌活性 抑菌成分 芳香植物
下载PDF
核桃烘干装置内部热-流-固耦合传热分析与参数优化
6
作者 李三平 齐佳美 +2 位作者 袁龙强 林海斌 吴立国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针对刚采摘的青核桃含水率高的问题,设计一个核桃烘干装置模型,对青核桃进行预烘干处理及确定最优的核桃烘干参数。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入口温度、入口风速和烘干时间对烘干装置内部温度、速度场以及核桃温度的影响。使用Flu... 针对刚采摘的青核桃含水率高的问题,设计一个核桃烘干装置模型,对青核桃进行预烘干处理及确定最优的核桃烘干参数。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入口温度、入口风速和烘干时间对烘干装置内部温度、速度场以及核桃温度的影响。使用Fluent软件将核桃建模成一个3层球体,分别为核桃外壳、核桃气隙、核桃仁;分别对不同烘干参数下的烘干装置与核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烘干装置内部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核桃温度变化规律,得到烘干装置内部与核桃的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入口温度为393 K,入口风速为1.7 m/s,烘干时间为45 min,烘干装置内部以及核桃的温度场分布最好,变化最均匀;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数据的可靠性,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变化曲线一致。研究结果为确定核桃预烘干最佳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烘干 Fluent仿真 热-流-固耦合 温度场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高速剪切法制备薄荷挥发油包合物工艺
7
作者 陈红斌 洪伦波 +3 位作者 汪娟 徐建兵 杨小明 吴晓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10-218,共9页
目的:考察高速剪切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薄荷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对比冷冻干燥与真空干燥,高速剪切与搅拌法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和β-CD... 目的:考察高速剪切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薄荷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对比冷冻干燥与真空干燥,高速剪切与搅拌法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和β-CD的质量分数为影响因素,以含油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包合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包合物中的胡薄荷酮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物收率更高,平均收率为97.6%。高速剪切法制备的含油率和包合率较高,与搅拌法相比分别高出约3%和19%;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9:1(g/mL),包合温度为55℃,β-CD的质量分数为17%。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含油率为10.9%,挥发油包合率为97.6%,综合评分为99.7,RSD值为1.59%,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通过HPLC测得包合物中胡薄荷酮含量为2.465 mg/g;FTIR分析证明了薄荷油-β-CD包合物的形成。结论:高速剪切和冷冻干燥法结合制备薄荷挥发油包合物效率高,工序简便,提高了收率,对生产工艺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高速剪切 冷冻干燥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八角茴香精油纳米乳液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常露 刘苗苗 +1 位作者 曹云刚 范鑫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3,共5页
以八角茴香精油为原料,利用高速剪切分散和高场强超声波乳化技术制备八角茴香精油纳米乳液。以纳米乳液平均粒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研究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八角茴香精油体... 以八角茴香精油为原料,利用高速剪切分散和高场强超声波乳化技术制备八角茴香精油纳米乳液。以纳米乳液平均粒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研究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八角茴香精油体积分数3.1%、吐温80体积分数1.8%、超声时间3.8 min、超声功率471 W。优化后八角茴香精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97.95 nm,具有较好的酸碱、离子(Na^(+)、Ca^(2+))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精油 纳米乳液 超声波乳化技术 稳定性
下载PDF
3种植物挥发油混配对米象的熏蒸与触杀毒性研究
9
作者 孙泽 杨悦玲 +2 位作者 高中腾 黄选胜 梁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1,116,共5页
分析赤桉、直杆蓝桉和文旦3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混配对米象的熏蒸与触杀毒性。结果表明:赤桉、直杆蓝桉和文旦3种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斯巴醇(22.69%)、1,8-桉油精(46.81%)、D-柠檬烯(63.28%)。赤桉与直杆蓝桉挥发油... 分析赤桉、直杆蓝桉和文旦3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混配对米象的熏蒸与触杀毒性。结果表明:赤桉、直杆蓝桉和文旦3种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斯巴醇(22.69%)、1,8-桉油精(46.81%)、D-柠檬烯(63.28%)。赤桉与直杆蓝桉挥发油以体积比1∶9及9∶1混配,对米象熏蒸毒性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8.29%和121.96%,为增效作用;以体积比3∶7和4∶6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14.95%和97.42%,为相加作用。文旦与赤桉挥发油以体积比1∶9和7∶3混配,对米象触杀毒性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7.44%和85.05%,为相加作用;以体积比8∶2和2∶8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45.92%和61.82%,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油 米象 熏蒸毒性 触杀毒性
下载PDF
送风速度对结球生菜压差预冷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忠星 张云鹏 +1 位作者 王旭荣 范中阳 《中国果菜》 2023年第7期5-10,共6页
为探究不同送风速度对结球生菜压差预冷性能的影响,以筐装结球生菜为研究对象,建立筐体、菜品的三维模型,将菜品的呼吸热、蒸腾热、冷凝热作为菜品区域内热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差预冷过程中不同送风速度下结球生菜... 为探究不同送风速度对结球生菜压差预冷性能的影响,以筐装结球生菜为研究对象,建立筐体、菜品的三维模型,将菜品的呼吸热、蒸腾热、冷凝热作为菜品区域内热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差预冷过程中不同送风速度下结球生菜的预冷效果,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菜品中心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温度最高偏差小于1.9℃,其均方根误差最大为1.0℃。预冷时间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且随着风速的增大,预冷时间减少的幅度逐渐缩小;风速对风机能耗影响较大,风机能耗随着风速增大而持续增大,综合考虑建议筐装结球生菜预冷采用2 m/s的送风速度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生菜 压差预冷 送风速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鲜榨梨汁的杀菌效果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瑾 杨瑞金 +2 位作者 赵伟 马松杉 王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244,共6页
为了采用非热杀菌技术以生产高质量的果汁,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梨汁的杀菌效果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场频率、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温度分别为200Hz、30kV/cm和240μs、10℃时,梨汁中接种的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的数... 为了采用非热杀菌技术以生产高质量的果汁,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梨汁的杀菌效果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场频率、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温度分别为200Hz、30kV/cm和240μs、10℃时,梨汁中接种的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的数量分别下降4.6、2.7个数量级。温度具有辅助杀菌效应,相同频率和场强下处理时间200μs,当样品温度从10℃上升致40℃时,大肠杆菌致死率提高了1.4个数量级,酿酒酵母致死率提高了2.0个数量级,未接种鲜榨梨汁的细菌致死率提高了2.0个数量级,霉菌酵母致死率提高了1.0个数量级。PEF处理后梨汁理化性质、营养成分比热处理更接近原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梨汁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梨汁中含量最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酯类,与传统热处理相比,PEF处理对梨汁风味物质的影响较小。因此脉冲电场不仅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梨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杀菌 梨汁 品质
下载PDF
柠檬香茅精油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4
12
作者 尹学琼 陈俊华 +3 位作者 刘芳 王晓龙 纪红兵 卢逢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8-571,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海南产柠檬香茅进行精油提取,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香茅粗细、香茅部位、提取液成分等因素对精油收率及主要成分的影响,精油提取率为0.09%~1.06%;50 g长2 cm的干柠檬香茅在1 400 mL含8 g NaCl的水溶液中,提取时...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海南产柠檬香茅进行精油提取,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香茅粗细、香茅部位、提取液成分等因素对精油收率及主要成分的影响,精油提取率为0.09%~1.06%;50 g长2 cm的干柠檬香茅在1 400 mL含8 g NaCl的水溶液中,提取时间180 min时精油出油率最高,为1.06%。随提取条件不同,精油成分有差异,但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主要为香叶醛、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酸和芳樟醇,该5种主要成分的质量约占精油总质量的86%~96%。电子自旋共振法测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香茅精油乙醇溶液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活性,清除率约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香茅 精油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原文传递
草莓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及助干剂配料的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泽南 范方宇 +2 位作者 王华 魏丹 王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研究了草莓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并对加工草莓粉的助干剂配料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进风温度200℃、入料流量60mL/min、喷头转速25000r/min时喷雾干燥的效果较好;料液中添加助干剂配料为(占固形物含量)2.5%的卵磷脂、2.5... 研究了草莓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并对加工草莓粉的助干剂配料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进风温度200℃、入料流量60mL/min、喷头转速25000r/min时喷雾干燥的效果较好;料液中添加助干剂配料为(占固形物含量)2.5%的卵磷脂、2.5%的β-环糊精、3.0%的可溶性淀粉时可得到优质的草莓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草莓粉 工艺参数 助干剂
原文传递
不同溶剂提取花椒精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志峰 雷鸣 +2 位作者 雷绍荣 欧阳华学 闫志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4期18-21,5,共5页
采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及水作溶剂 ,对四川汉源花椒作了精油提取研究。并用GC -MS分析和鉴定了花椒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试验结果发现 ,用有机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 ,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且包含了用水作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中的主... 采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及水作溶剂 ,对四川汉源花椒作了精油提取研究。并用GC -MS分析和鉴定了花椒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试验结果发现 ,用有机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 ,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且包含了用水作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几种有机溶剂中 ,又以乙醚的提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无水乙醇 乙醚 丙酮 提取 化学成分 有机溶剂
下载PDF
超声波法制备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微胶囊及其表征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萍 舒展 +1 位作者 申晓霞 舒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249,共7页
为提高八角茴香油的稳定性,采用超声波法制备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微胶囊的加热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八角茴香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1∶6(g/g)、超声时间40 min... 为提高八角茴香油的稳定性,采用超声波法制备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微胶囊的加热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八角茴香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1∶6(g/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198 W,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94.21%,载药量为6.93%,平均粒径为2.53μm。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的变化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证实了微胶囊的形成。释放特性表明,200℃条件下加热120 min,八角茴香油保留率仅剩4.60%,而相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胶囊中八角茴香油保留率为78.38%,是八角茴香油的17.04倍,八角茴香油被包埋后热稳定性提高。超声波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微胶囊相比,载药量相差不大,但超声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及收率比饱和水溶液法分别提高7.80%和4.98%;超声制备微胶囊包埋率、收率及载药量比研磨法分别提高14.68%、1.88%和1.85%。超声波法是制备高质量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简便可行方法,八角茴香油被包埋后稳定性提高,有望应用于食品保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Β-环糊精 微胶囊 超声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花椒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雪峰 罗仓学 +2 位作者 刘爱香 周建山 徐海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4-86,共3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油的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6h。
关键词 花椒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工艺试验 压力 温度 时间 萃取率
下载PDF
山苍子油抗炎抗癌活性及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钟艳梅 郑清梅 +2 位作者 王璐 曾宪录 曹丽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0-105,共6页
以山苍子果实精油为材料,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 1c1c7为模型,以一氧化氮抑制率为抗炎指标、醌还原酶活性为抗癌指标研究山苍子油及其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的抗炎抗癌活性,并将山苍子油与Vc、VE制成复合型保鲜剂涂... 以山苍子果实精油为材料,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 1c1c7为模型,以一氧化氮抑制率为抗炎指标、醌还原酶活性为抗癌指标研究山苍子油及其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的抗炎抗癌活性,并将山苍子油与Vc、VE制成复合型保鲜剂涂膜到冷却猪肉表面进行肉类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果实精油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癌活性,其一氧化氮抑制率≥50%的浓度为31.25~62.50 μg/mL,诱导醌还原酶活性倍增的浓度为15.63~31.25μg/mL.3个层析物中即包括精油A、B、C,只有精油B同时具有抗炎抗癌活性,其浓度分别为25.00~50.00 μg/mL与2.50~5.00 μg/mL;而精油C仅表现抗癌活性,其浓度为5.00~10.00 μg/mL;精油A在该浓度范围内未表现抗炎抗癌活性.同时,山苍子油对冷却猪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复合保鲜剂最佳配比为山苍子油0.25%、VC0.20%、VE0.25%.上述研究将为山苍子油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抗炎 抗癌 保鲜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佳 于修烛 +3 位作者 刘晓丽 徐立荣 李孟俊 呼延宗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0-277,共8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分析和检测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分析和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品质分析包括理化指标(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 为了进一步拓展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分析和检测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分析和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品质分析包括理化指标(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水分体积分数、碘值、羰基值及多指标分析和检测)和氧化稳定性;安全检测即食用油真伪鉴别。通过对光谱采集、光谱范围选择、数据处理及基底效应消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FTIR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食用油 品质分析 安全检测
下载PDF
斜叶黄檀精油功能活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廖良坤 张苏慧 +6 位作者 周伟 李积华 魏晓奕 崔丽虹 袁源 王绥鑫 万明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5-51,共7页
本文主要测定斜叶黄檀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多酚和黄酮含量,采用体外抗氧化评价斜叶黄檀精油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以金黄色葡萄球菌(G+)、化脓性链球菌(G+)、大肠杆菌(G-)、铜绿假单胞菌(G-)、鼠伤寒沙... 本文主要测定斜叶黄檀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多酚和黄酮含量,采用体外抗氧化评价斜叶黄檀精油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以金黄色葡萄球菌(G+)、化脓性链球菌(G+)、大肠杆菌(G-)、铜绿假单胞菌(G-)、鼠伤寒沙门氏菌(G-)以及白色念珠菌(真菌)为待测菌,评价精油的抑菌效果,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评价精油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斜叶黄檀精油在浓度为0.18 mg/m 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70%左右,在浓度分别为0.18 mg/m L和1 mg/m L时,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吸光度值均达到0.4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83、11.50和10.25 mm,呈现中敏程度的抑制性,但对三种革兰氏阴性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精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要强于阳性对照熊果苷,在浓度为0.1 mg/m L抑制率将近90%。本文得出斜叶黄檀精油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比较完善的介绍了斜叶黄檀精油的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抑菌 酪氨酸酶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姜油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德权 吕飞杰 台建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条件 ,探索了工业化条件下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 流量、物料含水量和粒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切实可行 ,萃取率可达 5 %以上。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姜油树脂 萃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