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0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冠豆角籽粒淀粉组成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宋永 贾璐泽 +3 位作者 张一婷 刘佳莉 刘大军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7,共9页
为了明确金冠豆角淀粉的基本性质,本文以提取盐溶蛋白后剩余的金冠豆角籽粒豆渣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淀粉,观察淀粉颗粒形态,测定其组成、粒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金冠豆角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为... 为了明确金冠豆角淀粉的基本性质,本文以提取盐溶蛋白后剩余的金冠豆角籽粒豆渣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淀粉,观察淀粉颗粒形态,测定其组成、粒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金冠豆角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7.39%和52.07%,淀粉的颗粒形态与豌豆淀粉类似,呈卵圆形或球型,颗粒表面光滑完整,粒径为75.10μm。金冠豆角籽粒淀粉的峰值粘度(212.20 RVU)、衰减值(68.50 RVU)较低,但回生值(96.80 RVU)高于玉米淀粉;金冠豆角籽粒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T_(0))、峰值温度(T_(p))显著高于豌豆淀粉(P<0.05)。金冠豆角籽粒淀粉的凝沉值在90 min时接近80%,凝沉速度显著高于玉米淀粉,透光率介于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持水性(WHC)和持油性(OHC)值分别为1.08和1.00 g/g,凝胶硬度小,属于易凝沉淀粉,其抗性淀粉(RS)含量为68.43%,高于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P<0.05),具有良好的抗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冠豆角籽粒 淀粉 理化性质 抗消化特性
下载PDF
油炸专用改性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分析
2
作者 郭希娟 刘莹 +2 位作者 李艳青 陈洪生 韩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乳清蛋白粉、棕榈油为辅料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三元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淀粉相比,复合物在12 h贮藏期间提高了水分含量并降低了油脂含量;溶解度在贮藏前4 h有明显上升,之后逐渐下降,...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乳清蛋白粉、棕榈油为辅料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三元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淀粉相比,复合物在12 h贮藏期间提高了水分含量并降低了油脂含量;溶解度在贮藏前4 h有明显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膨胀度也得到了改善,0℃时贮藏12 h后析水率下降了43.90%;复合物的破损值、回生值均显著低于普通淀粉。10℃时回生值下降了55.29%,破损值下降了31.00%。复合物提高了油炸用淀粉的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淀粉改性 理化特性 回生
下载PDF
EGCG对淀粉基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王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9-336,共8页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蜡质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淀粉凝胶的过程中添加EGCG,研究EGCG对淀粉凝胶结构性质、流变性质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EGCG... 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蜡质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淀粉凝胶的过程中添加EGCG,研究EGCG对淀粉凝胶结构性质、流变性质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EGCG可导致淀粉凝胶网络结构孔径增加、剪切应力和黏弹性增加。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冷冻电镜观察发现,不同EGCG添加量的淀粉凝胶能够在油滴表面形成不同的包覆结构,其中,EGCG添加量为12%的淀粉凝胶在油滴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凝胶网络包覆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聚结,形成的乳液凝胶在室温下贮藏1 a仍然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这表明添加EGCG的淀粉凝胶能够作为乳化剂和凝胶剂用于构建食品级乳液凝胶,对食品和药品工业开发新型淀粉基乳液递送载体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乳液凝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茶多酚乳液凝胶稳定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凝胶中TP的保留量不同,致使玉米淀粉-TP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乳液凝胶中的油滴尺寸减小,乳液凝胶的黏度和黏弹性增加,说明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网络结构。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网络基质。这些凝胶网络基质附着在油滴周围,阻碍油滴聚结,从而保持乳液凝胶长期稳定。本研究为食品工业开发淀粉基乳液凝胶以及生物活性成分递送载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茶多酚 乳液凝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山药淀粉的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翠翠 谢章艳 +2 位作者 贾笑莉 郭赛赛 周庆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山药淀粉的改性方法,综述了改性山药淀粉在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和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旨在为山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药淀粉 改性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绿豆及脱皮绿豆淀粉性质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紫薇 高菲 +3 位作者 邹翔宇 崔素萍 曹龙奎 张洪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106,共6页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煮制50 min时达最低值,未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33.89%,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13.15%;脱皮绿豆淀粉水合能力和膨润力较强,溶解度较高,凝沉稳定性较好;煮制40 min时两者透光率出现重合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煮制时间与绿豆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理化性质都存在相关关系;与脱皮绿豆的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存在相关关系。煮制时间是影响绿豆淀粉含量及其性质的主要因素,而绿豆种皮的有无也会进一步对其产生影响。绿豆皮在煮制过程中对绿豆淀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淀粉的糊化速度;但绿豆脱皮后持水力更好。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综合评判以选择合适的绿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绿豆淀粉 脱皮绿豆 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甘薯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凌霄 赵冬兰 +2 位作者 戴习彬 周志林 曹清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甘薯是重要的淀粉作物,其块根中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具备良好的产品开发潜力。要进一步促进甘薯RS的应用和推广,不仅需要筛选或培育出RS含量更高的甘薯品种,还需要加大开发甘薯深加工淀粉产品。除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生产... 甘薯是重要的淀粉作物,其块根中抗性淀粉(RS)含量较高,具备良好的产品开发潜力。要进一步促进甘薯RS的应用和推广,不仅需要筛选或培育出RS含量更高的甘薯品种,还需要加大开发甘薯深加工淀粉产品。除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生产实际中还可通过调整栽培措施等方式提高甘薯RS的含量。通过化学修饰法、物理法和酶解法等方法可制备甘薯RS产品,也能提高产品中RS的含量。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保健效果、RS含量的测定方法、影响甘薯淀粉中RS含量的因素、RS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等方面的进展,为未来甘薯中RS的制备、产量提高、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性淀粉 含量测定 淀粉特性 制备方法
下载PDF
莓茶黄酮提取物对粉葛淀粉结构和体外消化的影响
8
作者 赵宁涛 刘百成 +3 位作者 董新红 卢凤来 李典鹏 陈月圆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将莓茶黄酮提取物(VTE)加入粉葛淀粉(KS)中制备复合物,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预测复合物的消化性和血糖生成指数(GI)。结果表明:FT-IR和XRD图... 将莓茶黄酮提取物(VTE)加入粉葛淀粉(KS)中制备复合物,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消化模型预测复合物的消化性和血糖生成指数(GI)。结果表明:FT-IR和XRD图谱显示成功制备的复合物为A+V型复合物;CLSM图像检测证明VTE直接作用于KS;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抗性淀粉(RS)含量较KS提高20.56%,预测GI为63.83±0.46,属于中GI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淀粉 莓茶 黄酮提取物 体外消化 淀粉结构
下载PDF
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徐丽娜 张宁 +2 位作者 杨国燕 沈汪洋 王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78,共6页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 为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麦麸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按照麦麸中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分别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探讨麦麸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糊化、热学、流变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有所差异,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影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淀粉
下载PDF
高强度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10
作者 葛胜菊 谢玮 +2 位作者 崔少宁 李芳 马建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探究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溶胀特性和抑菌性。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质量为基准,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复合淀粉水凝胶特性效果最好,其硬度提高了约0.5倍;在角...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甲壳素复合淀粉水凝胶,探究复合淀粉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溶胀特性和抑菌性。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质量为基准,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复合淀粉水凝胶特性效果最好,其硬度提高了约0.5倍;在角频率为20rad/s时,其储能模量(G′)增加了42.4%;当剪切速率为20s^(-1)时,其表观黏度提高了48%。微生物试验表明,在直径2.0cm范围内,与玉米淀粉水凝胶相比,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20%的复合淀粉水凝胶使酿酒酵母菌菌落数减少了70%,大肠杆菌菌落数减少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复合淀粉水凝胶 玉米淀粉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青稞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朱静 杨洁茹 +6 位作者 刘海波 王玉颜 陈亚蓝 李坤 陈龙 李飞 刘雄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采用水浸提、超声辅助水浸提、NaOH浸提、超声辅助NaOH浸提、Na 2 SO 3浸提、超声辅助Na 2 SO 3浸提的方法提取青稞淀粉,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青稞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淀粉在6种方法处理下提取率分别为32.47%、51.34%、44... 采用水浸提、超声辅助水浸提、NaOH浸提、超声辅助NaOH浸提、Na 2 SO 3浸提、超声辅助Na 2 SO 3浸提的方法提取青稞淀粉,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青稞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淀粉在6种方法处理下提取率分别为32.47%、51.34%、44.46%、56.06%、43.47%、53.69%,超声处理使提取率增加了10%~20%。超声处理对青稞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淀粉色泽、透光率和结晶类型无较大影响,但会明显增加淀粉的溶解度(1.57%~4.64%)、黏度(峰值黏度317~1561 mPa·s;谷值黏度118~1265 mPa·s)、崩解值(183~297 mPa·s)、回生值(209~385 mPa·s)、糊化时间(0.17~0.73 min)和糊化温度(0.63~1.25℃);且超声辅助NaOH或Na 2 SO 3处理时,不会改变NaOH和Na 2 SO 3对淀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淀粉 不同提取方法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挤压、发酵对燕麦营养及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何静瑞 张宜硕 +2 位作者 马利华 徐咏铭 刘昇霖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了改善燕麦的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性,采用挤压膨化技术耦合微生物发酵,对燕麦进行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干物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表观黏度和生物可给率、淀粉的消化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 为了改善燕麦的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性,采用挤压膨化技术耦合微生物发酵,对燕麦进行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干物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表观黏度和生物可给率、淀粉的消化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燕麦相比,除淀粉含量未有明显变化,其他指标经挤压膨化耦合发酵处理后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β-葡聚糖含量和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86%、36.38%,表观黏度降低了37.86%,快速消化淀粉(RDS)提高了13.58%,慢速消化淀粉(SDS)提高22.42%,抗性淀粉(RS)降低了24.23%,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21.11%、34.17%,支链淀粉:直链淀粉降低了16.67%,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8.98%和37.83%,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_(50)减低了38.68%和31.67%。实验说明挤压耦合发酵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燕麦的淀粉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以及抗氧化性,提高了燕麦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挤压膨化 发酵 营养价值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维生素E/淀粉酯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及表征
13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2 位作者 孙宁钊 陈渊 胡华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7,105,共6页
以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乙酸辛酸淀粉酯(OAS)为壁材、维生素E为芯材,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利用FT-IR、SEM及粒度分布仪等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实验的最佳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5℃... 以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乙酸辛酸淀粉酯(OAS)为壁材、维生素E为芯材,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利用FT-IR、SEM及粒度分布仪等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实验的最佳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5℃、固形物质量分数为8.9%、芯壁比为1∶3.75,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61%。FT-IR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成功实现包埋。SEM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乙酸辛酸淀粉酯微胶囊表面光滑呈球形,存在一定的孔洞。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较OAS有所增大,这与SEM表征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乙酸辛酸淀粉酯 维生素E 微胶囊
原文传递
不同凝胶化程度马铃薯淀粉的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14
作者 王书军 王乾 王绍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虽然天然B型晶体结构的淀粉是一种2型抗性淀粉,但是绝大多数在食用前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热加工,导致其酶抗性显著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是易被酶水解的淀粉也有可能会逃脱小肠的消化进入结肠而被微生物利用,然而易消化淀粉进入结肠... 虽然天然B型晶体结构的淀粉是一种2型抗性淀粉,但是绝大多数在食用前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热加工,导致其酶抗性显著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是易被酶水解的淀粉也有可能会逃脱小肠的消化进入结肠而被微生物利用,然而易消化淀粉进入结肠中对肠道菌群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未被关注。本研究通过精准控制水分含量和加热温度制备出不同凝胶化程度(DG)的马铃薯淀粉样品,通过体外粪便发酵试验明确其产气量、短链脂肪酸产量、肠道菌群组成等发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前半阶段(0~12 h),产气量从低凝胶化程度淀粉样品(DG16)的9.8 mL增加到高凝胶化程度淀粉样品(DG100)的14 mL,乙酸和丙酸的产量也随着凝胶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高凝胶化淀粉样品(DG100)的乙酸(67.26 mmol/L)和丙酸产量(61.19 mmol/L)显著高于低凝胶化淀粉样品(DG16,乙酸41.29 mmol/L,丙酸21.27 mmol/L);中、低凝胶化程度的马铃薯淀粉组(DG16、DG49)在发酵结束时具有最高的丁酸产量,这与发酵过程中罗斯氏菌属、毛螺菌科和布劳特氏菌属等菌群的增殖有关;中、高凝胶化程度淀粉组(DG49、DG65和DG76)在发酵结束时促进了巨单胞菌属的增殖,产生较高的乙酸和丙酸。结论:能够促进丁酸菌增殖及具有良好丁酸生成能力的低、中凝胶化程度的马铃薯淀粉(DG16、DG49)具有改善结肠健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凝胶化程度 发酵特性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8,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数60%、搅拌时间15 min时,粒径最小为75.91 nm。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沉淀法成功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淀粉基本化学结构不变;与原淀粉相比,用纳米淀粉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较小,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淀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沉淀法 乳化性能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以木薯纳米淀粉稳定Pickering乳液,以乳析指数、贮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流变特性作为指标,考察纳米淀粉添加量、离子强度、温度、pH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淀粉添加量7.5%时,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液滴大小分布较均匀,室温贮藏30 ... 以木薯纳米淀粉稳定Pickering乳液,以乳析指数、贮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流变特性作为指标,考察纳米淀粉添加量、离子强度、温度、pH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淀粉添加量7.5%时,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液滴大小分布较均匀,室温贮藏30 d无分层现象,粒径最小,为115.30 nm;表观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最大,表现为凝胶特性。此条件下,乳液具有较强的盐离子抵抗力,最适贮藏温度为25~70℃、pH为2.00~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物理协同酶法处理对青稞淀粉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白婷 李琳 +3 位作者 朱明霞 靳玉龙 王姗姗 张玉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研究物理协同酶法处理对青稞淀粉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超声、压热协同普鲁兰酶对青稞淀粉进行处理,测定了处理后样品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官能团结构、粒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可以提高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链淀粉的含... 为研究物理协同酶法处理对青稞淀粉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超声、压热协同普鲁兰酶对青稞淀粉进行处理,测定了处理后样品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官能团结构、粒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可以提高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链淀粉的含量。改性处理使青稞淀粉颗粒的原始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团状结构,表面粗糙,布满褶皱、裂纹和孔洞;淀粉的偏光十字消失。改性后的青稞淀粉表面积平均粒径增大,大颗粒数目增加。物理协同酶法处理增加了青稞淀粉的结晶度,晶型由A型晶体向B型转变。改性处理没有产生新的化学基团和化学键,只是改变了青稞淀粉内部结构的重新排列。此外与青稞原淀粉相比,改性青稞淀粉的有序度(DO)值增大,其中普鲁兰酶处理后的青稞淀粉的DO比值最大。改性处理使青稞原淀粉颗粒中的淀粉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又重新结晶,形成的改性青稞淀粉含有更加致密的大淀粉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协同 普鲁兰酶 青稞 淀粉结构特性
下载PDF
小麦淀粉凉皮摩擦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余世锋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以新鲜小麦淀粉凉皮为研究对象,采用软硅胶和猪舌头为摩擦副模拟口腔进食摩擦过程,研究了滑动速率、载荷、润滑剂对凉皮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滑动速率、载荷、水和油润滑对凉皮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滑动速率与凉皮摩擦力及摩擦... 以新鲜小麦淀粉凉皮为研究对象,采用软硅胶和猪舌头为摩擦副模拟口腔进食摩擦过程,研究了滑动速率、载荷、润滑剂对凉皮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滑动速率、载荷、水和油润滑对凉皮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滑动速率与凉皮摩擦力及摩擦系数成负相关,滑动速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载荷与摩擦系数成负相关,载荷越大,摩擦系数越小;而且,水和植物油润滑处理可显著降低凉皮摩擦系数,空气下凉皮摩擦系数最大,水和花生油润滑下凉皮摩擦系数较小,主要由于水和花生油在摩擦界面形成水膜和油膜,产生润滑作用,减小滑动摩擦力,降低了摩擦系数。因此,在凉皮进食过程中,控制食物口腔进食速率,通过水和油进行润滑处理保持食品滑润状态,可有效降低食物摩擦系数,减轻进食过程中口腔皮肤黏膜伤害,提高进食感官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皮 小麦淀粉 摩擦 摩擦系数 口腔
下载PDF
黄米抗性淀粉的压热法制备及其添加量对饼干质构和GI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素敏 崔艳 王晓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225,共7页
本文以抗性淀粉产率为测定指标,对不同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和压热温度对黄米抗性淀粉制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对压热处理前后黄米淀粉的理化性质与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黄米抗性淀粉的添加量对饼干的质构和GI值的... 本文以抗性淀粉产率为测定指标,对不同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和压热温度对黄米抗性淀粉制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对压热处理前后黄米淀粉的理化性质与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黄米抗性淀粉的添加量对饼干的质构和GI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为10%、压热时间为40 min、压热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压热法制备的黄米抗性淀粉的产率最佳,其产率可达30.64%。进一步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黄米淀粉相比,经压热处理制备的黄米抗性淀粉的透光率、溶解度和膨胀力均明显下降。与黄米淀粉颗粒粒径较小、表面相对光滑平整不同,经压热处理制备的黄米抗性淀粉呈片状、表面粗糙且存在孔状凹陷。将制备的抗性淀粉代替部分面粉制作饼干时发现,随着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大,饼干的剪切力增大,GI值明显降低,使得饼干从高GI值食品转化为了中GI值食品,符合消费者对中低GI值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热法 抗性淀粉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饼干 体外消化 血糖生成指数
下载PDF
物理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楚佳 窦博鑫 +4 位作者 高嫚 张智 刘颖 贾健辉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25-433,共9页
抗性淀粉是指在健康人体小肠不被消化和吸收的多糖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回生淀粉(RS3)作为抗性淀粉的其中一类,因具有热稳定性好、持水性低等特点,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分别综述了近年来超声法、微波法、湿热法以及韧化法制... 抗性淀粉是指在健康人体小肠不被消化和吸收的多糖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回生淀粉(RS3)作为抗性淀粉的其中一类,因具有热稳定性好、持水性低等特点,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分别综述了近年来超声法、微波法、湿热法以及韧化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对其得率、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并对物理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的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物理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物理法制备抗性淀粉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3型抗性淀粉 物理法 性质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