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白鼠试验评价乳清醋增强免疫功能研究
1
作者 玛丽娜 陶羽 +1 位作者 乌兰塔娜 斯木吉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用乳清醋饲喂小白鼠试验,分析检验其免疫学指标,评价乳清醋是否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特性。试验鼠选用体质量(BW)为20 g的雄性小白鼠,共320只,从中每次随机取40只作为1个批次饲喂的试验鼠,分为4组,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实... 用乳清醋饲喂小白鼠试验,分析检验其免疫学指标,评价乳清醋是否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特性。试验鼠选用体质量(BW)为20 g的雄性小白鼠,共320只,从中每次随机取40只作为1个批次饲喂的试验鼠,分为4组,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室制备总酸为5.52 g/100 mL的乳清醋,乳清醋经稀释后的高、中、低浓度的剂量组,分别对处理组小鼠以剂量为10 mL/kg BW灌胃,对照组同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日饲1次,连续30 d为1个批次饲喂试验。研究以试验鼠的8项免疫学指标为检测目标:(a)免疫器官重量及胸腺脾脏指数,(b)迟发型超敏反应,(c)淋巴细胞转化率,(d)抗体生成细胞检测,(e)血清溶血素检测,(f)单核巨噬细胞攻击和吞噬能力,(g)碳粒廓清试验,(h)NK(Natural killer)细胞活性。每一批次饲喂试验结束后,针对其中1项免疫学指标要求对该批次的小鼠进行处置、解剖、检测。取平均数据为该批次各组鼠的该项免疫学指标数据。经8批次的饲喂试验,完成了试验鼠8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d)和(e)2项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外,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其余6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增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乳清醋饲喂白鼠后在促进和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增重,细胞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等方面起了明显作用,可以判定乳清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醋 小白鼠 饲喂试验 免疫学指标 免疫力
下载PDF
黑木耳黑色素酸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王雨亭 黄包卿 +5 位作者 楚福英 曾伟民 施树良 李元敬 雷虹 冯磊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黑色素作为黑木耳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在酸奶中添加了黑木耳黑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黑木耳黑色素添加量10%、菌种添加量10%、发酵时间5.0 h。用此工艺参数制... 黑色素作为黑木耳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在酸奶中添加了黑木耳黑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黑木耳黑色素添加量10%、菌种添加量10%、发酵时间5.0 h。用此工艺参数制得的酸奶色泽正常,呈淡灰色,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奶香浓郁,酸甜比例适宜,感官评分为95分。同时,测得其黏稠度为74.23 g,储藏期为13 d,抗氧化能力及乳酸菌总数指标也均高于未加黑木耳黑色素的酸奶。该酸奶营养丰富,有更高的保健功能和饮用价值,增加了人们对市售酸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黑色素 酸奶 工艺 抗氧化性 储藏期
下载PDF
马乳源性生物活性肽生物学信息及其抗肺癌作用靶点探索
3
作者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马建宝 +2 位作者 卡丽比努尔·艾尔肯 徐志伟 高晓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64,共6页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在线软件对已知氨基酸组成的马乳源性活性肽生物学信息和关键靶蛋白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探索马乳源性活性肽抗肺癌作用靶点。结果表明马乳源的活性肽为不稳定、带正电荷的亲水性多肽,是没有跨膜区和信号肽,也...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在线软件对已知氨基酸组成的马乳源性活性肽生物学信息和关键靶蛋白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探索马乳源性活性肽抗肺癌作用靶点。结果表明马乳源的活性肽为不稳定、带正电荷的亲水性多肽,是没有跨膜区和信号肽,也没有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的细胞膜外多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肺癌相关的核心靶点即CTNNB1、FGFR2、FOXF1、KRAS、NKX2-1、TGFBR2具有很好的结合亲和力,为深入研究马乳源活性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肽 生物学信息 分子对接 肺癌 NKX2-1 CTNNB1
下载PDF
响应面结合模糊数学制备奶酪美拉德反应物的研究
4
作者 高鹏 张文远 +6 位作者 徐琛 赵晓璇 谢宁 王筠钠 逄晓阳 张书文 吕加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文章对奶酪蛋白水解产物发生美拉德反应进行工艺研究,并探寻样品风味变化。以褐变度及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为依据,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确定最佳产品的整体风味,反应温度为101℃、还原糖添加量6.25%、反应时间59 min时... 文章对奶酪蛋白水解产物发生美拉德反应进行工艺研究,并探寻样品风味变化。以褐变度及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为依据,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确定最佳产品的整体风味,反应温度为101℃、还原糖添加量6.25%、反应时间59 min时,产物具有巧克力糖风味,滋味最佳。奶酪肽美拉德反应物中<150 u的肽段较奶酪肽酶解液显著降低,说明<150 u的肽段可能是美拉德反应的主要原料。奶酪肽酶解液以苯乙酮、癸酸、己酸及乙偶姻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奶酪肽美拉德反应产物中主要的风味贡献物是2-壬酮、2,5-二甲基吡嗪及2-庚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酪蛋白酶解液 美拉德反应 Friedman排序检验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 风味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酸奶的研制
5
作者 陈娟 于斌 +2 位作者 郭宗明 王懿千 吕常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以鲜牛乳为原料,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酸奶。以产品的酸度、黏度、pH、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优化酸奶工艺,且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试验,探究微胶囊酸奶中乳... 以鲜牛乳为原料,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酸奶。以产品的酸度、黏度、pH、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主成分分析(PCA)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优化酸奶工艺,且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试验,探究微胶囊酸奶中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以鲜牛乳为原料,发酵剂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8%,果胶添加量0.2%,微胶囊添加量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9 h。在此优化条件下制作的酸奶质地细腻,组织状态均匀,感官评分为85分,其黏度、酸度、pH值分别为410 m Pa·s、137°T、5.2,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体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乳酸菌菌粉制成的酸奶相比,添加乳酸菌微胶囊制成的酸奶经胃液和肠液后,存活率达到67.60%和62.00%,分别增加了36.21%和33.94%。乳酸菌微胶囊添加到酸奶中,为新型酸奶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微胶囊 酸奶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占比测定研究
6
作者 虞成华 周静 方从容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采用实际样品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12批次婴幼儿配方粉样品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在1.95%~5.13%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占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总脂肪酸 占比测定 婴幼儿配方粉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珊 高辉明 +3 位作者 王雁伟 周思思 庞艳荣 艾鹏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快速检测乳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选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蜡样芽胞杆菌gyrB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stx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4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58℃下,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分别扩增出274、221、482、108 bp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检出限达到10~100 CFU/mL;对17份人工染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结果与国标培养法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乳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蒙古族传统奶酪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8
作者 刘敏 林佳卫 +1 位作者 焦昱玮 杜浩月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以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传统木桶自然发酵生产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凝乳及不同成熟阶段奶酪样品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凝乳中细菌菌群多样性最高,奶酪成熟10 d时细菌菌群丰富度及真菌菌群... 以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传统木桶自然发酵生产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凝乳及不同成熟阶段奶酪样品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凝乳中细菌菌群多样性最高,奶酪成熟10 d时细菌菌群丰富度及真菌菌群多样性最高,成熟30 d时真菌菌群丰富度最高。发酵凝乳及奶酪成熟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葡萄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优势真菌属为地霉属(Geotrichum)、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未分类双足囊菌科(unclassified_f_Dipodascaceae)、毕赤酵母属(Pichia)、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德克酵母属(Dekkera)。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发酵凝乳和奶酪成熟0 d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奶酪成熟10 d、20 d和30 d时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综上,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丰富,且成熟过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奶酪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优势菌群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加工耐受性研究及在奶茶中的应用
9
作者 薛玉清 李文强 +6 位作者 吕桂善 许丹虹 吴伟都 胡君荣 张妍 成官哲 李言郡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以Turbiscan、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结合离心脂肪上浮和货架期放置观察情况,评估不同乳化剂方案稳定奶茶中油脂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以3∶4∶10比例复配,对椰子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可以将椰子油平均粒径降到0.21μm左右,且对离子、剪切、温度等条件的耐受性强;该复配方案应用到奶茶,仅需添加油脂总量的0.40%,就能将奶茶平均粒径降至0.3μm左右,且加工前后粒径无差异。由此可知: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乳化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乳化剂的加工耐受性,对最大限度发挥乳化剂的作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效、科学、规范使用食品乳化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茶 乳化剂 加工 耐受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电化学检测技术与生物识别元件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刘瑞 郑琳蕙 +4 位作者 黄筱洋 王婧 鲍悦忻 任婧楠 吕优优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食品安全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如何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精准及快速检出仍然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电化学传感技术由于其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及化学稳定性良好在食品检测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对电化学检测与多种生物识... 食品安全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如何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精准及快速检出仍然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电化学传感技术由于其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及化学稳定性良好在食品检测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对电化学检测与多种生物识别元件的联用技术及其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技术 生物识别元件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11
作者 王璐菊 郭全奎 +2 位作者 王玺年 张玺 王晨阳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营养补充和食品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了对原奶和乳制品的需求,通常原奶和乳制品的应用人群都是婴儿和老人。尤其是婴儿对乳制品的需求最大。原奶和乳制品的质量与下一代的成长息息相关。但近年,原奶和乳... 新时代背景下,营养补充和食品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了对原奶和乳制品的需求,通常原奶和乳制品的应用人群都是婴儿和老人。尤其是婴儿对乳制品的需求最大。原奶和乳制品的质量与下一代的成长息息相关。但近年,原奶和乳制品的安全事故被媒体频频曝光,严重影响了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该文主要对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奶 乳制品 质量安全管理
下载PDF
不同灭菌方式下的原料乳对自制酸奶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余松筠 汪师帅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自制酸奶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无添加剂等优势,但消费者对于自制酸奶原料乳的选择仍处于茫然阶段。结合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探讨不同灭菌方式下的原料乳对自制酸奶感官品质、质构特征的影响,发现以超高温灭菌乳为原料制得酸奶的感官品质优... 自制酸奶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无添加剂等优势,但消费者对于自制酸奶原料乳的选择仍处于茫然阶段。结合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探讨不同灭菌方式下的原料乳对自制酸奶感官品质、质构特征的影响,发现以超高温灭菌乳为原料制得酸奶的感官品质优于巴氏杀菌乳所制得的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方式 原料乳 酸奶 品质影响
下载PDF
酸羊乳发酵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文静 毛咏荷 +3 位作者 李宁 赵月娟 吴珊 刘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羊乳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与牛乳相比更接近人乳,且更易消化吸收,而羊乳的膻味限制了其消费。研究指出,生物发酵方法可改善羊乳的膻味特征,提高感官品质。此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等功能性活... 羊乳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与牛乳相比更接近人乳,且更易消化吸收,而羊乳的膻味限制了其消费。研究指出,生物发酵方法可改善羊乳的膻味特征,提高感官品质。此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等功能性活性物质,并且伴随着羊乳中蛋白质降解,发酵产品中产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菌活性、ACE抑制活性等多种具有健康功效的活性肽,强化了发酵羊乳的价值。因此,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发酵酸羊乳是羊乳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羊乳发酵菌株及发酵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其对发酵羊乳口感、风味及功能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综述了风味羊乳发酵制品创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美味的酸羊乳产品研发及推广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发酵工艺 健康功效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原料乳及牧场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嗜冷菌污染源分析
14
作者 胡少震 逯刚 +4 位作者 喻东威 吕加平 张书文 李莲瑞 逄晓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7,共10页
原料乳中嗜冷菌超标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耐热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两种酶是导致产品进入货架期后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探究牧场奶牛生活环境以及原料乳在流转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微生物多样性,找出牧场中嗜冷菌的污染来源,本研究选取河北... 原料乳中嗜冷菌超标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耐热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两种酶是导致产品进入货架期后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探究牧场奶牛生活环境以及原料乳在流转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微生物多样性,找出牧场中嗜冷菌的污染来源,本研究选取河北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TMR饲料、牛舍垫土、头三把奶、头三把奶之后的常规乳以及储奶罐中的原料乳等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所有样品的菌群结构、嗜冷菌种类及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主要微生物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是无形体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短螺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此外对样品中的关键嗜冷菌(假单胞菌)进行分析,牛舍垫土的多样性最丰富的,包含了牧场中常规乳及储奶罐中乳假单胞菌种类的99.63%和96.39%,说明牛舍垫土是各类假单胞菌潜在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嗜冷菌 假单胞菌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变学及体外消化分析
15
作者 苏翠馨 魏世杰 +8 位作者 常明昌 冯翠萍 曹谨玲 云少君 徐丽婧 耿雪冉 程菲儿 孟俊龙 程艳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原胶(xanthan gums,XG)、κ-卡拉胶(kappa carrageenan,KC)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制备出易于吞咽的猴头菌乳,并测定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动性、黏弹性及体外消化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弱凝胶行为;通过稳态实验测得样品高抗变形性(高G*值)和良好弹性(低tanδ值)依次为:HE-SPI-CMC>HE-SPI-XG>HE-WP-XG>HE-WP-KC,G*值越高越利于吞咽困难和老年人食用;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样品黏度(η)值和稠度系数(K)值依次为:HE-WP-KC>HEWP-XG>HE-SPI-XG;可溶性蛋白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在消化完成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HE-WP-XG。因此,HE-WP-KC组合更适合老年人食用。这项研究解释了蛋白质-增稠剂相互作用和食物基质如何决定样品的流变学和消化特性,可为吞咽困难人群的饮食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流变学 体外消化 蛋白质水解
下载PDF
蛋清蛋白对低脂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焓淇 张伟健 +4 位作者 常翠华 顾璐萍 苏宇杰 杨严俊 李俊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该研究以蛋清蛋白作为品质改良剂制备低脂凝固型酸奶,探究乳蛋白与蛋清蛋白比例、总蛋白质含量和蔗糖含量对凝固型酸奶pH、硬度、流变学特性、水分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蛋清蛋白添加比例的升高使得酸奶pH、硬度、储能模量、表观黏度... 该研究以蛋清蛋白作为品质改良剂制备低脂凝固型酸奶,探究乳蛋白与蛋清蛋白比例、总蛋白质含量和蔗糖含量对凝固型酸奶pH、硬度、流变学特性、水分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蛋清蛋白添加比例的升高使得酸奶pH、硬度、储能模量、表观黏度和持水性增加。总蛋白质量分数2.5%时无法形成凝固酸奶,总蛋白质量分数为3.5%和4.5%的酸奶能良好凝固。添加蔗糖能够改善酸奶的感官品质,结果显示添加蔗糖质量分数为6%的酸奶具有最高的感官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酸奶质地与其储能模量、pH呈正相关,与持水能力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蛋清蛋白能够改善低脂凝固型酸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蛋清蛋白 流变学特征 水分状态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亚玲 贾舸 +3 位作者 赵军英 乔为仓 张明辉 陈历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7,共12页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变异体 色谱法 免疫法 电泳法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解析契达奶酪在加工过程中菌群结构多样性变化
18
作者 孙蒙 刘璐 +4 位作者 谭心 王众 王永顺 李晓东 张秀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68,共8页
为明确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的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契达奶酪在加工过程中(巴氏杀菌后、凝乳和成熟0、30、60和90 d)三个阶段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巴氏杀菌后,微生物... 为明确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的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契达奶酪在加工过程中(巴氏杀菌后、凝乳和成熟0、30、60和90 d)三个阶段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巴氏杀菌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均为最高(Chao1和Shann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09和1415.78);在属水平上,巴氏杀菌后的优势菌群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21.04%),在凝乳和成熟阶段菌群结构比较相似,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两阶段的绝对优势菌群,丰度平均值达85%以上;在成熟期内,乳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巴氏杀菌后的奶酪体系中菌群结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较大,并且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各组菌群结构变化较小。该研究为明确契达奶酪菌群结构提供依据,对契达奶酪的微生物组信息扩充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达奶酪 加工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不同年龄驼肉蛋白组成的差异分析
19
作者 斯仁达来 何静 +2 位作者 明亮 伊丽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Ⅰ、Ⅱ和Ⅲ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检测到差异显著蛋白质311种;ⅠvsⅡ组、ⅡvsⅢ组以及ⅠvsⅢ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245、16个和139个,其中上调蛋白质分别为194、1个和110个,下调蛋白质分别为51、15个和29个。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分析表明,结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和热应激蛋白质可以作为驼肉不同年龄的标志蛋白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了脂肪酸代谢、糖酵解/葡萄糖生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代谢酶类蛋白质是影响驼肉的关键连接蛋白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16个差异蛋白质与嫩度品质有显著相关性,3个年龄组驼肉嫩度品质主要受肌动蛋白、组蛋白和蛋白激酶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驼肉的分级评定、屠宰年龄的选择以及驼肉品质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不同年龄 驼肉 品质特性
下载PDF
连续式微滤膜分离乳清蛋白的研究
20
作者 于声波 刘宇 +4 位作者 白茹 高增丽 乌云 曹文慧 母智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37,共7页
文章研究了跨膜压力对连续式微滤膜分离技术工艺参数、分离效果及组分组成的影响。以脱脂乳为原料,使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三级连续在线洗滤工艺分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实验使用0.08、0.11、0.14 MPa 3个梯度,在50℃,3.5倍浓缩的条件下连... 文章研究了跨膜压力对连续式微滤膜分离技术工艺参数、分离效果及组分组成的影响。以脱脂乳为原料,使用0.1μm陶瓷微滤膜三级连续在线洗滤工艺分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实验使用0.08、0.11、0.14 MPa 3个梯度,在50℃,3.5倍浓缩的条件下连续生产240 min。计算跨膜压力并且检测截留液和透过液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含量及钾、钙、钠、镁等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一级膜通量下降是导致整体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240 min实验通量下降约17.2%。研究了不同跨膜压力下的膜通量变化情况,膜通量与跨膜压力呈正相关关系,水洗恢复率与跨膜压力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膜表面形成不可逆的污堵层,乳清蛋白分离率下降,透过液中乳清蛋白含量下降,150 min后α-乳白蛋白浓度下降37%,β-乳球蛋白浓度下降36.5%。乳清蛋白中2种主要蛋白质比例会随着跨膜压力变化而变化,随着跨膜压力的升高β-乳球蛋白含量会逐渐升高。三级连续膜过滤后,乳清蛋白最高分离率90%左右(α-乳白蛋白为90.4%,β-乳球蛋白为92.7%)。乳中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受金属离子影响,分离过程中一价阳离子在膜两侧分布较均匀(脱除率大于80%),而二价阳离子则主要集中在截留液一侧(钙离子脱除率为38%)。透过液中的每克蛋白质所对应的金属离子比例远远大于其在截留液中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跨膜压力 乳清蛋白 α-乳白蛋白 β-乳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