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4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钾替代氯化钠对腌渍黄瓜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王玲玲 朱子桂 +1 位作者 李婉宁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近几年,低盐化逐渐成为代的饮食需求,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低盐化腌渍蔬菜的研究已经成为健康饮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氯化钾替代氯化钠发酵黄瓜,不仅能够减少钠元素的摄入,而且能够丰富黄瓜的加工利用方式。... 近几年,低盐化逐渐成为代的饮食需求,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低盐化腌渍蔬菜的研究已经成为健康饮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氯化钾替代氯化钠发酵黄瓜,不仅能够减少钠元素的摄入,而且能够丰富黄瓜的加工利用方式。通过研究发现,钾元素对黄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人体健康的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和20%替代组的含量最低,最低为1.13~2.61 mg/kg,均远低于国家标准20 mg/kg,通过跟踪测定分析得出30%氯化钾替代发酵效果最佳。因为腌菜制品容易产生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该试验得到的钾元素替代方法可以在发酵上避免这种可能性,保证发酵黄瓜制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黄瓜 营养元素 替代
下载PDF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市售腌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2
作者 郭楠楠 王占华 许冰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该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pH为2~6时,加入1 mL氨基磺酸溶液消除NO 2-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用浓度直读法测定5种市售腌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其亚硝酸盐含量在2.76~67.5 mg/kg之间,硝酸盐含量... 该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pH为2~6时,加入1 mL氨基磺酸溶液消除NO 2-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用浓度直读法测定5种市售腌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其亚硝酸盐含量在2.76~67.5 mg/kg之间,硝酸盐含量在37.58~149.7 mg/kg之间,回收率在91.0%~110.0%之间。与GB 5009.33-2016第二法相比,经F检验和t检验,二者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国标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进行复杂计算、测定速度快、仪器便于携带等优点,适用于腌菜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菜 浓度直读法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孙宇 周主贵 +7 位作者 刘健 辛明 李昌宝 冯锦清 李杰民 李天宇 叶冬青 零东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分析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VS组的总酸增长速度最快,在1~6 d均高于CS组、CK组;CS组、DVS组的pH值下降速率比CK组快,在7 d时CS组p H值最低,DVS组仅次于CS组;在发酵至第7天时,DVS组菌落总数分别比CK组、CS组高33.86%、42.31%。发酵成熟后,DVS组的盐度、亚硝酸盐、b^(*)值最低,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感官评分、硬度、粘力、胶着性、咀嚼性最高,L^(*)值、a^(*)值、弹性与其他发酵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可知,DVS组不仅发酵启动快,且酸豇豆成品的综合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豇豆 发酵方式 直投式菌剂 品质
下载PDF
贵州苗族、水族红酸汤滋味与香气差异分析
4
作者 平洪睿 王亚萍 +1 位作者 陈佳妮 王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283,共11页
为评价水族红酸汤的品质特征,以苗族红酸汤为参比,采用国标法、氨基酸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苗族、水族红酸汤的... 为评价水族红酸汤的品质特征,以苗族红酸汤为参比,采用国标法、氨基酸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苗族、水族红酸汤的理化成分、游离氨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族红酸汤的总酸、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含量均高于苗族红酸汤;两种红酸汤中共检测出19种游离氨基酸,水族红酸汤中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是苗族红酸汤的2倍,其中丙氨酸和谷氨酸的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1,是两种红酸汤的关键呈味氨基酸;在红酸汤中共检测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least partial squares,OPLS-DA)的重要性变量投影(VIP)筛选出十六酸丙酯、4-乙基-2甲氧基苯酚、5-环己基-2戊酮、山梨酸等32个关键差异物。通过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发现苗族红酸汤中酸味较水族红酸汤明显,水族红酸汤果香味特征较苗族红酸汤明显,两种红酸汤中脂香均由水杨酸甲酯提供,但主要呈酒香的挥发性物质不同,苗族红酸汤主要由乙醇提供,而水族红酸汤主要由4-乙基苯酚提供;感官评价显示,水族红酸汤的感官评分高于苗族酸汤。综上所述,水族红酸汤作为贵州红酸汤的一种,其品质和风味较优,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红酸汤 水族红酸汤 理化成分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食盐浓度对乳酸菌接种发酵酸笋的影响
5
作者 张开翼 黄翠姬 +2 位作者 庞凤萍 张子卓 欧睿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研究食盐浓度对酸笋接种发酵过程的影响,采用柠檬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在不同食盐浓度(0%、1%、3%、5%)条件下发酵制备酸笋。对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pH、总酸、乳酸、乙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 为研究食盐浓度对酸笋接种发酵过程的影响,采用柠檬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在不同食盐浓度(0%、1%、3%、5%)条件下发酵制备酸笋。对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pH、总酸、乳酸、乙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1%食盐浓度时乳酸菌数峰值最高(9.65 lg CFU/mL);发酵120 h时,各食盐浓度组的乳酸菌数量稳定在7.00~7.79 lg CFU/mL之间,pH稳定在3.15~3.39之间,总酸稳定在5.3~6.6 g/L之间;发酵结束时,1%食盐浓度的酸笋中乳酸浓度最高(5.23 g/L),乙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峰值的食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0%>1%>3%>5%,发酵120 h时,最终亚硝酸盐含量为3.45~3.90 mg/L,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限度。因此,添加1%的食盐有利于酸笋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 酸笋 乳酸菌 接种发酵
下载PDF
不同品种辣椒自然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6
作者 郑容 何旭峰 +5 位作者 熊双 胡路 易良键 黄文平 龙超 黄小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9,共7页
采用小米辣和二荆条为原料制备剁椒,分析剁椒自然发酵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探究发酵时间及辣椒品种对剁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2种剁椒的pH值、总糖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辣椒素类... 采用小米辣和二荆条为原料制备剁椒,分析剁椒自然发酵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探究发酵时间及辣椒品种对剁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2种剁椒的pH值、总糖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总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辣椒素类化合物含量均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剁椒在发酵50 d时感官评分最高,形成了香味滋味浓郁、酸味适中、辛辣味稍弱的最佳风味,说明发酵50 d适合作为发酵终点。在发酵50 d时,二荆条发酵剁椒的品质优于小米辣,其p H值、总酸、总糖、氨基酸态氮、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辣椒素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4.79、0.73 g/100 g、8.23 g/100 g、0.25 g/100 g、27.76 mg/kg、3 724.11 mg/kg、361.00 mg/kg,感官评分为9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剁椒 理化指标 辣椒素 有机酸 游离氨基酸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低盐榨菜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瑶 余永 +5 位作者 陈海 周鸿媛 张宇昊 赵平 余帮兵 马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4-380,共7页
榨菜作为世界三大著名腌制蔬菜之一,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加工及携带便捷,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大健康背景和需求下,榨菜含盐量高的特点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低盐榨菜逐渐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低盐产品易遭受有害微生物污染,减盐后... 榨菜作为世界三大著名腌制蔬菜之一,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加工及携带便捷,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大健康背景和需求下,榨菜含盐量高的特点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低盐榨菜逐渐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低盐产品易遭受有害微生物污染,减盐后产品中危害因子的种类与含量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何在榨菜加工过程中实现安全减盐不减味成为产业发展的桎梏之一。该文通过分析总结榨菜加工工艺环节中影响榨菜安全品质的危害因素,基于先进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理念结合低盐榨菜加工工艺分析了榨菜安全品质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低盐榨菜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榨菜品质的控制和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腌制蔬菜 减盐 危害因素 控制
下载PDF
不同辣椒品种对发酵剁辣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江雪梅 王锋 +4 位作者 周书栋 苏小军 李清明 蒋立文 秦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9,共7页
为探究湖南不同辣椒品种对发酵剁辣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以13种辣椒为原料,对其风味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剁辣椒品质差异较大,发酵后pH、蛋白质含量、L^(*)降低,分别为4.63~4.88、5.53%~11.47%、31.92~38.88,总酸、氨基... 为探究湖南不同辣椒品种对发酵剁辣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以13种辣椒为原料,对其风味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剁辣椒品质差异较大,发酵后pH、蛋白质含量、L^(*)降低,分别为4.63~4.88、5.53%~11.47%、31.92~38.88,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分别为1.45%~2.21%、0.36%~0.97%,色差在7.86~15.31之间,蛋白质含量和L^(*)对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发酵成熟的剁辣椒嗅觉上不易区分香气差异,但通过HS-SPME-GC-MS测定出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共检测出162种,包括醇类31种、酯类43种、醛类15种、酚类7种、烃类47种、酮类10种、酸类5种、其他类4种,醇类和酯类为发酵剁辣椒中的主要呈香物质,所有品种中H12和H13挥发性化合物最丰富。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10与其他品种相比风味差异大。供试品种H2、H7和H12不仅感官上色泽明亮,咀嚼性好,具有典型乳酸发酵香味,而且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成分丰富,适宜加工成剁辣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辣椒 品种 品质 风味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不同产地梅干菜差异分析与营养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力绮 仝艳军 杨瑞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3-355,共13页
为探讨梅干菜品质差异,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离子迁移谱等,对9个产地的梅干菜的基础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梅干菜在水分、粗蛋白、总糖和食盐含量等理化性质... 为探讨梅干菜品质差异,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离子迁移谱等,对9个产地的梅干菜的基础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梅干菜在水分、粗蛋白、总糖和食盐含量等理化性质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9种梅干菜之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各氨基酸之间基本为正相关,绝大部分为显著正相关,其中Thr与Tyr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82。对梅干菜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0%,能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梅干菜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高于均值,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此结论。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构建梅干菜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9种梅干菜的风味物质,同时利用NIST数据库和IMS迁移时间数据库共鉴定出12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9种梅干菜的挥发性物质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能与它们采用不同加工工艺有关。其中8种梅干菜醛类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30%以上,醛类物质可能对梅干菜总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 理化性质 游离氨基酸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对生物胺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罗璇 程成 +5 位作者 张琦 王允圃 宋萧萧 解鸿蕾 刘玉环 崔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2-78,共7页
以7种液态发酵豆制品和7种固态发酵豆制品为研究对象,对常见生物胺的含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脱脂大豆酱油,蒸鱼豉油,牡蛎减盐酱油中的生物胺总量均高于8000 mg/L,并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 以7种液态发酵豆制品和7种固态发酵豆制品为研究对象,对常见生物胺的含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脱脂大豆酱油,蒸鱼豉油,牡蛎减盐酱油中的生物胺总量均高于8000 mg/L,并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样品的pH值和凯氏氮含量与生物胺总量呈负相关,水分活度(因子载荷0.413)、总酸含量(因子载荷0.399)和盐度(因子载荷0.330)对生物胺生成的正面效应较大。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分别与生物胺含量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本研究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发酵豆制品 盐度 总酸 水分活度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安宁酱菜中的细菌多样性和致病菌组成分析
11
作者 杨振光 刘秉珍 +1 位作者 曹建新 李莉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了探究云南省安宁市不同酱菜中细菌群落结构和致病菌组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对9种酱菜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和致病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种酱菜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其中乳酸杆菌属、芽... 为了探究云南省安宁市不同酱菜中细菌群落结构和致病菌组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对9种酱菜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和致病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种酱菜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其中乳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对酱菜风味物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此外,对分离培养得到的酱菜食源性致病菌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在9种酱菜样品中检出部分致病菌,主要为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结论:市场上散装酱菜容易滋生致病菌,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菜 细菌多样性 16S rDNA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风险
下载PDF
KCl替代NaCl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解双瑜 孙波 +2 位作者 李智 柳凯 赵子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该研究采用KCl替代NaCl自然发酵制备东北酸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菜样品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9分制评分法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考察不同KCl替代量(0、25%、50%、75%、100%)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 该研究采用KCl替代NaCl自然发酵制备东北酸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菜样品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9分制评分法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考察不同KCl替代量(0、25%、50%、75%、100%)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酸菜样品中共检出454个菌属,其中,KCl替代量为50%时菌属种类最少(222),KCl替代量为100%时菌属种类最多(252)。KCl替代量对于酸菜的细菌菌群种类与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影响。KCl替代量为0与100%的样品与其他样品之间的物种差异性较大,KCl替代量在25%~75%之间的样品物种差异性较小。当KCl替代量为50%时,酸菜的苦味、整体评价发生显著变化。综上,KCl替代NaCl对酸菜中的细菌多样性会产生显著影响,当替代量>50%时会对酸菜的感官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东北酸菜 细菌菌群多样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的黑蒜鸡油菌香辣酱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庆超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7,54,共10页
以黑蒜、鸡油菌和小米椒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备黑蒜鸡油菌香辣酱。以模糊数学评价计算的感官评分为标准,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当黑蒜20 g时,最佳制备工艺为鸡油菌14.80 g、小米椒3.21 g、植物油6.36 g、食用盐3.1... 以黑蒜、鸡油菌和小米椒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备黑蒜鸡油菌香辣酱。以模糊数学评价计算的感官评分为标准,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当黑蒜20 g时,最佳制备工艺为鸡油菌14.80 g、小米椒3.21 g、植物油6.36 g、食用盐3.18 g、白糖1.06 g、淀粉2.12 g、葱姜蒜各1.06 g,感官评分为88.49分。当黑蒜鸡油菌酱体积浓度达到1 m L/m L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离子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3%,73%和50%,还原能力也达到最大,说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制备的黑蒜鸡油菌酱香味醇厚,小米椒的辣味明显,光泽鲜艳,酱体粘稠适中。研究为黑蒜鸡油菌香辣酱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鸡油菌 小米椒 香辣酱 感官品质 抗氧化性 理化指标
下载PDF
13个品种红枣发酵酒的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蓉 张倩茹 +1 位作者 王俊宇 梁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7-284,共8页
为研究不同红枣品种发酵酒的品质差异,收集市场常见的13个品种进行发酵,测定枣酒基础理化指标,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有机酸和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酒均含有较... 为研究不同红枣品种发酵酒的品质差异,收集市场常见的13个品种进行发酵,测定枣酒基础理化指标,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有机酸和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酒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干浸出物、V_(C)和甘油,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乙酸和奎宁酸是普遍含有的有机酸,而酯类是主要香气构成成分;不同品种枣酒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阜平大枣酒、圆铃枣酒、哈密大枣酒的有机酸具有优势,灵武长枣酒、鸡心枣酒、灵宝枣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具有优势,而狗头枣酒具有较优的基础理化指标,经品评后得出最佳酿酒品种为灵武长枣、狗头枣和鸡心枣,表明该3个品种发酵酒的风味物质平衡性最好,经分析可得其酒体共同特点是糖酸比小于且最接近1,均含有6种有机酸,特有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且各自包含1种优势有机酸和2种以上可贡献良好风味属性的优势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枣酒 品质 有机酸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新型蔬菜酱的工艺研究及品质检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建英 房文轩 白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以蔬菜(紫背天葵、银耳、胡萝卜)、黄豆酱、大豆油为主要原料研究蔬菜酱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工艺下进行品质检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结合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试验,以色差(a*)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 以蔬菜(紫背天葵、银耳、胡萝卜)、黄豆酱、大豆油为主要原料研究蔬菜酱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工艺下进行品质检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结合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试验,以色差(a*)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评价新型蔬菜酱的品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优化新型蔬菜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新型蔬菜酱的最佳工艺为:以蔬菜100 g为基准,蔬菜配比紫背天葵∶银耳∶胡萝卜=2∶1∶3、大豆油40%、盐3%、辣椒2.5%、黄豆酱16%、蒜末1.2%,姜末1.2%,花椒0.5%、八角0.5%、芝麻0.5%,味精0.6%、腌制时间35 min。在此工艺下制得的新型蔬菜酱规范化综合评分最高,验证试验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各项理化及微生物指标都在国标要求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蔬菜酱 响应面法 PLACKETT-BURMAN设计 品质检验
下载PDF
不同腌制方式对白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6
作者 纵凯莉 王大全 杨剑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248,共6页
该研究通过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未处理(对照)、自然干腌、自然湿腌和接种湿腌处理白姜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不同白姜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该研究通过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未处理(对照)、自然干腌、自然湿腌和接种湿腌处理白姜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不同白姜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白姜样品中共检出5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29种萜烯类、9种酯类、4种酮类、5种醇类、4种醛类及2种含硫化合物。接种湿腌处理组白姜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数量最多(50种),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和酯类。电子鼻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样品中硫化氢、有机硫化物、芳香成分等含量较高。HCA及PCA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较大,接种湿腌能产生独特的风味,感官评分最高(83.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姜 腌制方式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
下载PDF
香菇酸辣酱配方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17
作者 管庆林 周笑犁 +3 位作者 覃志成 王艳丽 秦宇蒙 钟定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为丰富贵州地方特色调味品和提高香菇的综合利用价值,研发具有民族风味的香菇调味酱。本研究以黔产等外级香菇、糟辣椒为主料,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正交试验优化其配方,并对其感官品质、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酸... 为丰富贵州地方特色调味品和提高香菇的综合利用价值,研发具有民族风味的香菇调味酱。本研究以黔产等外级香菇、糟辣椒为主料,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正交试验优化其配方,并对其感官品质、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酸辣酱在基础配方(15.1%糍粑辣椒、7.5%番茄酱、3.8%豆瓣酱、0.7%味精、1.4%芝麻、1.4%料酒和90 g食用油)下,添加53%香菇丁、15.1%糟辣椒、0.7%食盐和0.7%白砂糖后酱体感官评分为86.7±2.36,产品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分别为33.62、14.76、13.01,香菇丁的硬度、咀嚼性、弹性、挤压恢复力达到969.04、636.87、0.87、0.32 g。该产品水分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该类产品的安全限值,且氨基酸态氮、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别为7.95、5.21 g/100 g和346.61 mg/g;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酸辣酱中的主效风味物质是糟辣椒在炒制过程中形成的醇类、烯类、酮类等物质。本研究为香菇及其他食用菌与地方风味特色调味品有机结合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糟辣椒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一种糟辣椒产品工艺的优化研究
18
作者 方玉梅 王优 +2 位作者 王凡 杜发菊 王小龙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以鲜红辣椒为原料,研究糟辣椒产品的配方。根据食品的感官属性(色、香、味、形)设计糟辣椒感官评价标准,以感官评分和总酸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糟辣椒产品的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风味良好脆鲜糟辣椒的适... 以鲜红辣椒为原料,研究糟辣椒产品的配方。根据食品的感官属性(色、香、味、形)设计糟辣椒感官评价标准,以感官评分和总酸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糟辣椒产品的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风味良好脆鲜糟辣椒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添加5.5%乳酸菌制剂、6%食盐、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6 d。70℃水浴灭菌20 min能达到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标准要求和保持良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辣椒 乳酸菌 发酵
下载PDF
纯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低盐萝卜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汪立平 汪欣 +2 位作者 艾连中 吴正钧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2-186,共5页
利用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到的4株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萝卜泡菜,以商业菌株B110和自然发酵泡菜为对照,以得到合适的泡菜发酵剂。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泡菜有缩短发酵时间、降低亚硝酸含量等优点,其中植物乳杆菌STW-4表现最佳;采用单... 利用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到的4株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萝卜泡菜,以商业菌株B110和自然发酵泡菜为对照,以得到合适的泡菜发酵剂。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泡菜有缩短发酵时间、降低亚硝酸含量等优点,其中植物乳杆菌STW-4表现最佳;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STW-4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食盐质量浓度8g/100mL、接种量2%,室温发酵,发酵周期从自然发酵的7d缩短到60h。为了降低接种泡菜的含盐量同时保留萝卜的脆度,将萝卜原料经过10g/100mL高质量浓度食盐预处理24h后,在4g/100mL低食盐质量浓度条件下再接种植物乳杆菌STW-4,得到成品泡菜的脆度为22.98N,相对不经过高盐预处理组的15.67N能够明显提高脆度,这可能跟高盐预处理增加了萝卜失水程度及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低盐 萝卜泡菜 脆度
下载PDF
食盐质量浓度对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光静 汪莉莎 +4 位作者 郑炯 胡鹏 宋莹莹 张艺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8-52,共5页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食盐质量浓度对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pH值、总酸、水分、NaCl、乙醇不溶物(AIS)、Ca2+、Mg2+、硬度和组织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食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腌制后大叶麻竹笋的pH值,与硬度密切相关的AIS...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食盐质量浓度对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pH值、总酸、水分、NaCl、乙醇不溶物(AIS)、Ca2+、Mg2+、硬度和组织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食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腌制后大叶麻竹笋的pH值,与硬度密切相关的AIS、Ca2+和Mg2+含量、硬度,细胞结构中的中胶层厚度等均增加,但其总酸和水分含量却降低。说明高食盐质量浓度腌制大叶麻竹笋,有助于保持其硬度,减缓其质地的变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麻竹笋 食盐 腌制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