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学参数的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酒子产区判别
1
作者 马海军 朱娟娟 +2 位作者 周乃帅 安雅静 侯丽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初步探索基于电学特性识别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葡萄酒的能力,以期为简捷快速有效识别产区葡萄酒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的葡萄酒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垦产区的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而还原糖含量最低;银川产区的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最低,石嘴山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电压2 V下,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电学特性特征频率为0.1 kHz,有效电学参数为Z、L_(p)、X、C_(p)和Q。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显示,利用葡萄酒电学参数能够明显区分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其回代检测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利用葡萄酒电学特性识别产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区判别 赤霞珠 自然发酵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醋醅源非酿酒酵母的鉴定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朱静 陈晖 +3 位作者 李亚星 肖浩 陈亚蓝 邢淑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 为改善传统商业酿酒酵母酿造葡萄酒的风味与口感,以醋醅中分离的菌株J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受性分析;以菌株JM、商业酿酒酵母(SC)和安琪活性生香干酵母(ADY)单菌及混菌发酵酿造葡萄酒,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菌株JM被鉴定为扁平云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在发酵液中总酯产量为2.64 g/L,其可耐受3.0%柠檬酸、温度35℃、体积分数6%的乙醇及4%NaCl。在不同组别葡萄酒样品中,JM+SC混菌制备的葡萄酒品质最佳,其酒体颜色为紫红色,L*值、a*值、b*值分别为53.93、20.38、4.85;糖度为7°Bx,总酸含量为3.38 g/L,还原糖含量为22.00 g/L,pH为3.58,花色苷含量为205.52 mg/L,酒精度为12.60%vol,总酯含量为1.47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21%、32.86%;酒样富含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果香浓郁,清爽可口,具备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非酿酒酵母 鉴定 混菌发酵 葡萄酒 品质
下载PDF
ORP阶段性控制提高葡萄酒中链脂肪酸乙酯和高级醇含量研究
3
作者 靳国杰 王馨茹 +4 位作者 瞿嘉宁 何双 陈小敏 张瑞霞 杨华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2,共10页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反映了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酵母代谢以及香气化合物合成密切相关,其水平在各酒精发酵阶段存在差异。为了实现ORP在不同发酵阶段的科学控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反映了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酵母代谢以及香气化合物合成密切相关,其水平在各酒精发酵阶段存在差异。为了实现ORP在不同发酵阶段的科学控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感官量化分析法在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水平的ORP,观察酵母生长、香气化合物合成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48 h阶段ORP的变化对酵母活菌数和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远高于其他阶段。提高此阶段ORP有利于酵母生长和糖消耗,而较低ORP有利于香气化合物合成。与对照相比,0 mV(0~48 h)-自然条件(48~96 h)-自然条件(96 h至发酵结束)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中链脂肪酸乙酯中的己酸乙酯、癸酸乙酯含量;0 mV-0 mV-60 mV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乙酸酯含量;60 mV-0 mV-60 mV处理组可显著提高高级醇含量。0 mV-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处理增强了赤霞珠葡萄酒中红色水果香气和爱格丽葡萄酒花果类香气,并减弱了爱格丽葡萄酒的动物类气味。ORP的阶段性控制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提供了依据,为提高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以改善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氧化还原电位 阶段性控制 酒精发酵 香气化合物
下载PDF
红枣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4
作者 王淑豪 冯雪 +1 位作者 赵京涛 王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以干红枣为原料发酵制备红枣果酒,进而蒸馏获得红枣蒸馏酒,对红枣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及品质分析,探讨酒精度和甲醇含量在发酵阶段和蒸馏阶段随发酵温度、干酵母接种量及初始糖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拟合方... 以干红枣为原料发酵制备红枣果酒,进而蒸馏获得红枣蒸馏酒,对红枣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及品质分析,探讨酒精度和甲醇含量在发酵阶段和蒸馏阶段随发酵温度、干酵母接种量及初始糖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拟合方程得到最佳红枣原酒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71 g/L、初始糖度22°Bx。在此优化条件下,甲醇含量为1.71 g/L,酒精度为12.51%vol。在蒸馏过程中,酒精度从66.2%vol逐渐下降直至为0,而甲醇含量从1.69 g/L增加至最大值5.05 g/L,随后迅速降低。采用拟合方程可描述蒸馏酒液收样体积与酒液中酒精度及甲醇对应的函数关系。红枣蒸馏酒酒体澄清透明,具有明显的枣香,独特的风格,感官评分为92分,甲醇含量为1.90 g/L,酒精度54.7%vol,酒精回收率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蒸馏酒 发酵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黄褐假单胞菌Y11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龙丹丹 叶淑红 +3 位作者 燕欣悦 王琛郴 崔艳平 张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为提高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EPS)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菌株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假单胞菌最佳产胞外多糖... 为提高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EPS)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菌株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假单胞菌最佳产胞外多糖条件为麦芽糖44 g/L、大豆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钠8 g/L、接种量4%、转速160 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初始pH 7.0。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为4.56 g/L,是优化前的3.7倍。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PS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EPS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70.83±1.80)%、(45.00±1.73)%、(65.83±1.80)%和(44.6±2.11)%,说明黄褐假单胞菌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假单胞菌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基于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研究
6
作者 朱娟娟 马海军 +2 位作者 杨胜云 梁洪 安雅静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以贺兰山东麓3个年份两个品种的葡萄酒为试材,运用LCR仪测定其电学特性,分析不同激励电压(1、3、5 V)和不同频率(0.1、1.0、10.0、100.0、1000.0 kHz)下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识别年份葡萄酒的最适激励电压、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 以贺兰山东麓3个年份两个品种的葡萄酒为试材,运用LCR仪测定其电学特性,分析不同激励电压(1、3、5 V)和不同频率(0.1、1.0、10.0、100.0、1000.0 kHz)下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识别年份葡萄酒的最适激励电压、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探索利用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葡萄酒电学参数在不同电压下随频率的增加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年份间分离程度有所差异。在本研究中,随着频率的增加,葡萄酒电学参数Z值和Cp值逐渐减小,G值逐渐增加,θ值先增后减,B值则先减后增;而D值仅‘赤霞珠’葡萄酒在1 V+0.1 kHz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LCR仪在5 V激励电压+1.0 kHz频率条件下,能够利用Z、Cp、G、θ和B这5个电学参数来识别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和‘雷司令’年份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份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7
作者 李雅善 曹建宏 +6 位作者 崔可栩 夏婷 张磊 王贵龙 徐成东 王艳君 王家逵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科技高地,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科技高地,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对相关实践经验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同类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酿酒葡萄 乡村振兴 路径
下载PDF
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优化赤霞珠葡萄酒降酸工艺研究
8
作者 杨建 陈俞佑 +2 位作者 郑语涵 刘达玉 邹强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4-38,63,共6页
本文以降低赤霞珠葡萄酒的酸度为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以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降酸工艺对葡萄酒中总酸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混合降酸最佳工艺条件: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总质量浓度1.5 g/L、碳酸钾与乳酸菌剂... 本文以降低赤霞珠葡萄酒的酸度为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以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降酸工艺对葡萄酒中总酸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混合降酸最佳工艺条件: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总质量浓度1.5 g/L、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混合比例100∶1 g/g、反应时间7 d、反应温度26℃,在此条件下,赤霞珠葡萄酒的总酸含量为3.2054 g/kg,感官评分为88.7分。该研究为赤霞珠葡萄酒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混合降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酒 乳酸菌 碳酸钾 混合降酸
下载PDF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
9
作者 唐文龙 火兴三 +1 位作者 肖永杰 盛建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1992—2022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大致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由外资型贸易商在部分一线城市发挥主导作用、国内酒类流通大商深入参与并推动渠道全国化和各类大中小型运营商建设线上、线下复合型渠道。文章以国内营商环境... 1992—2022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大致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由外资型贸易商在部分一线城市发挥主导作用、国内酒类流通大商深入参与并推动渠道全国化和各类大中小型运营商建设线上、线下复合型渠道。文章以国内营商环境改善与优化、民众消费逐步升级为背景,分析进口葡萄酒分销商这一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的组成结构与变换逻辑,并探讨在特定市场发展阶段下各市场主体采用不同分销模式的商业动机、运营思路及其对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走向所产生的一系列持续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售 进口许可证 配额 国内分销权 对外贸易权 供应链管理
下载PDF
武汉和宁夏地区‘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10
作者 侯雨君 余仲谋 +3 位作者 周慧敏 孟琳 廖晓利 辛海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了7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影响两款葡萄酒风味的主要差异性挥发风味物质有36种。风味组学桑基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果香、生青味、甜香、蜡香、药草香、木香等感官风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值,鉴定了1-庚醇,5-甲基-2-庚-4-酮,β-苯乙酸乙酯等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区分宁夏和武汉‘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风味差异的主要特征标志物。该研究有效实现了对武汉威代尔及宁夏威代尔的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区分,解释了其风味差异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产区 差异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浸渍对红葡萄酒颜色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超 王家琪 +3 位作者 魏滨生 文云 房玉林 孙翔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颜色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决定葡萄酒颜色品质的主要成分为多酚物质,尤其是花色苷。在葡萄酒酿造的环节中,浸渍是最为重要的提取过程,决定了白、桃红及红葡萄酒的不同类型。该文总结了葡萄酒的呈色基础,阐述了浸... 颜色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决定葡萄酒颜色品质的主要成分为多酚物质,尤其是花色苷。在葡萄酒酿造的环节中,浸渍是最为重要的提取过程,决定了白、桃红及红葡萄酒的不同类型。该文总结了葡萄酒的呈色基础,阐述了浸渍工艺中传统浸渍、热浸渍、冷浸渍、二氧化碳浸渍以及其他新兴的浸渍方法(酶浸渍、氮气浸渍、脉冲电场浸渍)对红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浸渍 花色苷 颜色品质
下载PDF
地理标志对国内葡萄酒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冯泽山 杨和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共7页
研究和把握消费者消费动机,是从根源上解决当前国内葡萄酒产品消费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方法。该研究利用动机唤醒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搭建地理标志与葡萄酒消费动机之间的桥梁,研究地理标志对葡萄酒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结果表... 研究和把握消费者消费动机,是从根源上解决当前国内葡萄酒产品消费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方法。该研究利用动机唤醒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搭建地理标志与葡萄酒消费动机之间的桥梁,研究地理标志对葡萄酒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个维度的差异影响葡萄酒消费;地理标志通过影响葡萄酒的“有效刺激物”,从视觉、嗅觉、味觉、精神等方面刺激消费者的唤醒状态,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动机;在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地理标志通过影响葡萄酒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减小制约消费者的约束力或增大消费者的内在驱动力来激励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国内葡萄酒消费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消费动机 双因素理论 动机唤醒 激励机制
下载PDF
降解氨基甲酸乙酯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应用
13
作者 夏尚帆 李奎 +1 位作者 王文武 张惠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以宁夏5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原料筛选可以降解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且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初筛试验获得了10株酵母,复筛试验以EC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6株EC降解能力较好的酵母菌株,最后通过产气试... 以宁夏5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原料筛选可以降解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且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初筛试验获得了10株酵母,复筛试验以EC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6株EC降解能力较好的酵母菌株,最后通过产气试验和耐受性试验筛选出了2株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经过18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确定这2个菌株为酿酒酵母。使用筛选出的2个菌株发酵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并以商业酵母作为对照,测定其理化指标及EC含量;再通过GC-MS分析其香气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最终筛选出具有优良酿酒特性和降解EC功效的红葡萄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SC2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S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菌种筛选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菌种鉴定
原文传递
不同电子鼻传感器对葡萄酒香气的响应差异分析及其应用
14
作者 张继元 王波 +5 位作者 丁嘉丽 牛育林 何晓丽 刘阿静 王慧珺 张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为探究甘肃河西走廊产区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品质差异,本研究基于电子鼻气体识别技术,利用葡萄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筛选出对香气物质灵敏的传感器,并进一步对各个香气化合物在传感器上进行类别归属,然后对葡萄酒进行... 为探究甘肃河西走廊产区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品质差异,本研究基于电子鼻气体识别技术,利用葡萄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筛选出对香气物质灵敏的传感器,并进一步对各个香气化合物在传感器上进行类别归属,然后对葡萄酒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不同特征香气化合物可归属到传感器W2和W7,这两根传感器可以作为判断不同葡萄酒间气味特征区别的重要媒介。葡萄酒鉴别分析中,主成分(PCA)模型能对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葡萄酒进行区分。电子鼻W2传感器的识别属性可作为区分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重要依据,也可鉴别新鲜葡萄酒,W2和W7传感器的识别属性可区分武威与张掖、武威与嘉峪关葡萄酒。本研究可为阐明甘肃河西走廊产区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年份的葡萄酒香气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走廊产区 葡萄酒 鉴别 电子鼻气体识别技术
下载PDF
原料干化对龙眼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罗华 孙雨露 王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88,共8页
为探究原料干化对所酿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山西省清徐县龙眼葡萄为原料,利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原料干化处理,并采用带皮、清汁发酵两种方式进行半干型龙眼白葡萄酒的酿制,以未干化葡萄原料所酿葡萄酒为对照,对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 为探究原料干化对所酿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山西省清徐县龙眼葡萄为原料,利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原料干化处理,并采用带皮、清汁发酵两种方式进行半干型龙眼白葡萄酒的酿制,以未干化葡萄原料所酿葡萄酒为对照,对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浆果及所酿酒样的基本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研究表明,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原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初始14.33°Bx升至26.70°Bx,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最终达到8.08 g·L^(-1),pH值略有升高至3.93。相比对照酒样,干化葡萄所酿酒样酒精度、残糖及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提升;酒样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表明,干化龙眼葡萄清汁发酵葡萄酒检测到挥发性物质达20种,且具有更多醇类、羰基类物质,柑橘香气及新鲜绿叶香气突出,干化龙眼葡萄带皮发酵酒样香料特征更为明显;感官品评结果表明,原料干化处理使得葡萄酒偏金色调,风味较为复杂,口感更平衡。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龙眼葡萄原料干化后清汁发酵葡萄酒花香更为浓郁,香气复杂度更高,口感香浓,且具有较高的澄清度,表现最佳。本研究可为龙眼葡萄酿酒多样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 龙眼葡萄 干化葡萄酒 感官质量
下载PDF
酿酒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特性影响
16
作者 许引虎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84-87,92,共5页
烟台产区为七大优质葡萄海岸之一,拥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以烟台地区几个地块2019年的六个葡萄品种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采用CO_(2)失重法进行发酵监控,结果表明,各葡萄品种发酵速率存在差异;小味儿多启酵最快且最早达到... 烟台产区为七大优质葡萄海岸之一,拥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以烟台地区几个地块2019年的六个葡萄品种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采用CO_(2)失重法进行发酵监控,结果表明,各葡萄品种发酵速率存在差异;小味儿多启酵最快且最早达到发酵旺盛期,赤霞珠、玛瑟兰、小味儿多自然发酵结束快,仅需207 h,品丽珠发酵最慢需303 h。自然发酵酒样常规理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各葡萄品种自然发酵酒样间总酚、总花色苷、单宁、色度差异显著,泰纳特和小味儿多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尝结果显示,2019年小味儿多和泰纳特在烟台地区表现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发酵速率 自然发酵
下载PDF
产花色苷果胶酶对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何坤祖 韩泽云 +6 位作者 周慧 武云龙 阿不都热符·艾孜不力 邱丽丽 赵现方 南立军 刘丽媛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黑提葡萄为原料,分别添加万邦果胶酶与产花色苷果胶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产2种果胶酶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因素对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产花色苷果胶酶的葡萄酒花色苷含量为287.76 mg/L,添加... 以黑提葡萄为原料,分别添加万邦果胶酶与产花色苷果胶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产2种果胶酶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因素对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产花色苷果胶酶的葡萄酒花色苷含量为287.76 mg/L,添加万邦果胶酶的葡萄酒花色苷含量为260.26 mg/L,前者比后者提高了10.57%,说明产花色苷果胶酶酶解对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浸提能力高于万邦果胶酶。产花色苷果胶酶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6%,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100 min。产花色苷果胶酶对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调节和稳定葡萄酒的颜色,酿造出色泽品质更优的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花色苷果胶酶 葡萄酒 花色苷
下载PDF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yclodextrin on the color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Cabernet Sauvignon red wine
18
作者 Caiyun Liu Lulu Wu +2 位作者 Shuyue Fan Yongsheng Tao Yunkui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310-323,共14页
The impact of cyclodextrins(CDs)on wine quality and stability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ssess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post-fermentation addition of CDs on color stability of red wine fr... The impact of cyclodextrins(CDs)on wine quality and stability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ssess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post-fermentation addition of CDs on color stability of red wine from the viewpoints of color characteristics,copigmentation and phenolic profiles.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dissect the key effective determinants related to color quality.The addition of CDs induced a significant hyperchromic effect of 8.19-25.40%,a significant bathochromic effect and an enhancement of the color intensity.Furthermore,the evolution of anthocyanin forms and the content of monomeric anthocyanins revealed that β-CD is a superior favorable cofactor during wine aging,but for long-term aging,2-HP-β-CD and 2-HP-γ-CD are more beneficial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polymerized anthocyanins and color stability.This work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CDs to enhance the color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red w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dextrins color properties copigmentation Helan Mountain’s East Foothill red wine aging
下载PDF
新疆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对LO2细胞自噬的影响
19
作者 王妍凌 陈杉彬 +8 位作者 赵文梅 尹丽萍 黎进雪 张海鹏 张金萍 黄翠 吕嘉伟 武运 薛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为了探究新疆葡萄酒酚类物质对肝细胞自噬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O2),通过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LO2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1B l... 为了探究新疆葡萄酒酚类物质对肝细胞自噬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O2),通过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LO2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1B light chain3,LC3)和螯合体1(sequestosome 1,P62)的水平变化,初步评估新疆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对LO2细胞自噬的影响作用。免疫印迹结果发现,橙皮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显著提升LO2细胞中LC3蛋白的表达水平,提示橙皮苷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对LO2细胞自噬活性有一定影响作用。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方法观察橙皮苷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LC3和P62蛋白mRNA的影响作用发现,橙皮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细胞后,显著上调了LC3蛋白的mRNA水平,同时降低了P62蛋白的mRNA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橙皮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LO2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标记的LC3蛋白荧光强度增强,提示细胞内形成自噬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进一步发现,GFP-LC3/RFP-LC3荧光强度比值减小,表明自噬小体成熟。综上所述,橙皮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LO2细胞自噬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葡萄酒 细胞自噬 酚类物质 肝脏保护 LO2细胞
下载PDF
基于商业查询大数据的宁夏、山东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20
作者 高洁 文云 +4 位作者 赵子贤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山东产区和宁夏产区作为我国葡萄酒产业传统优质酿酒产区和近年发展最快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两大产区,综合葡萄酒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为推动两产区葡萄酒产业差异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商业查询平台大数据检... 山东产区和宁夏产区作为我国葡萄酒产业传统优质酿酒产区和近年发展最快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两大产区,综合葡萄酒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为推动两产区葡萄酒产业差异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商业查询平台大数据检索了两产区葡萄酒酿造相关企业。分析检索结果可知,近20~30年以来两产区葡萄酒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宁夏地区企业数量稳定增长且在近10年内增长较快,2017年达到增长高峰;山东地区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2004-2013年相关企业增长率有所下降。企业的空间分布受原料基地影响比较集中,近年来其他城市也有一定数量葡萄酒庄园建立。产业经营状态分析结果表明,超50%以上的企业没有商标或专利信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续竞争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山东 葡萄酒 对比分析 产业发展 商业查询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