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0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国豪 任飞 +5 位作者 陈虹 杨国星 孙利琼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白酒感官品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酒样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38种、醇类13种、酸类8种、酚类2种、醛酮类7种、烷烃类6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硫化物2种和其他类1种。高直链大米和高粱混合酿造的清香型白酒可提高酯类相对含量(60.52%),其杂醇油降低比例(50.01%)高于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大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白酒香气类别与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香气、口感口味特征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大米 直链淀粉 感官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火龙果皮花青素生物转化菌株筛选及工艺优化
2
作者 程水明 李露欣 刘杰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2,共6页
该研究以火龙果皮粉为发酵基质,采用20种食用真菌进行发酵,通过监测发酵后发酵液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筛选出转化效率高的供试菌株作为火龙果皮发酵菌株,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20种食用真菌中,经蜜环菌(Armillaria mel... 该研究以火龙果皮粉为发酵基质,采用20种食用真菌进行发酵,通过监测发酵后发酵液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筛选出转化效率高的供试菌株作为火龙果皮发酵菌株,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20种食用真菌中,经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发酵的火龙果皮液中花青素含量最高,其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 d、接种量6%、发酵温度25℃、料液比1∶50(g∶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花青素含量达(2.03±0.02)mg/100 mL,是未经食用真菌转化的11.94倍,表明微生物辅助可有效转化火龙果果皮中花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果皮 花青素 生物转化 食用真菌 筛选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美极梅奇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汤楚琦 顾秋亚 +5 位作者 周剑丽 黎帅近一 李炫辰 丁合霞 杨国华 余晓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该研究选择一株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与一株商业酿酒酵母,分别以顺序接种及同时接种方式进行了小型蓝莓酒发酵试验。运用pH示差法、GC-MS等方法对不同发酵方式的蓝莓酒进行理化指标、颜色、功能活性成分、抗氧化能... 该研究选择一株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与一株商业酿酒酵母,分别以顺序接种及同时接种方式进行了小型蓝莓酒发酵试验。运用pH示差法、GC-MS等方法对不同发酵方式的蓝莓酒进行理化指标、颜色、功能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质的分析测定,以综合评价发酵蓝莓酒的品质。结果表明,顺序接种混合发酵与酿酒酵母单独发酵相比,酒精含量降低了0.8%(体积分数)。美极梅奇酵母的参与能够对蓝莓酒的颜色产生积极作用,增加了2.21%的总酚含量,同时提高了134.63%的总酯含量,其中显著提高了异戊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的含量,为蓝莓酒贡献了果香及花香香气。因此,美极梅奇酵母在改善蓝莓酒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极梅奇酵母 蓝莓酒 发酵特性 抗氧化活性 香气
下载PDF
酚酸及有机酸辅色对山楂酒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蒋文鸿 张纯 +1 位作者 刘素稳 常学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2-300,共9页
为了解决山楂酒在贮藏期色泽丢失品质下降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构建模拟体系,从8种酚酸及有机酸中选出辅色能力较强的3种酸,通过CIELab颜色系统以及对色度色调、多酚、花色苷及黄酮的测定,综合评价了三种酚酸及有机酸对模拟体系(0~30 d)和... 为了解决山楂酒在贮藏期色泽丢失品质下降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构建模拟体系,从8种酚酸及有机酸中选出辅色能力较强的3种酸,通过CIELab颜色系统以及对色度色调、多酚、花色苷及黄酮的测定,综合评价了三种酚酸及有机酸对模拟体系(0~30 d)和发酵山楂酒(贮藏时间0~120 d)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酚酸及有机酸的处理辅色效果不同,模拟体系中不同酚酸及有机酸处理在CIELab颜色系统中对酒体的L^(*)、a^(*)、b^(*)、C^(*)_(ab)和h_(ab)以及色度色调均有较好的作用,阿魏酸和香草酸处理的酒体总酚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8.00%和20.88%,经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处理的模拟体系中花色苷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27%和15.74%。在发酵山楂酒贮藏期间,对羟基苯甲酸能显著提高色度(P<0.05),经阿魏酸和香草酸处理的发酵酒总酚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7.42%和34.44%,经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发酵酒花色苷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2.93%和6.92%。表明酚酸及有机酸辅色处理能减少色泽和酚类物质的损失,提高山楂酒的品质,对山楂酒具有一定的辅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酒 贮藏品质 酚酸及有机酸 模拟体系 色泽 花色苷
下载PDF
不同原料及预处理方法对复合甘蔗果酒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雪儿 杨建 +3 位作者 刘振宇 杨毅 王海宇 贾冬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为解决甘蔗果酒香气和酒体单薄问题,该研究比较了蓝莓汁、草莓汁、雪梨汁与甘蔗汁的复配发酵效果,研究了草莓汁与甘蔗汁的配比及其预处理方法对复合果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配原料为草莓,草莓... 为解决甘蔗果酒香气和酒体单薄问题,该研究比较了蓝莓汁、草莓汁、雪梨汁与甘蔗汁的复配发酵效果,研究了草莓汁与甘蔗汁的配比及其预处理方法对复合果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配原料为草莓,草莓汁与甘蔗汁的体积比为15∶85时,复合果酒的品质最佳,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和感官评分分别为9.9%vol、5.90 g/L、0.40 g/L和83.70分。选用果胶酶解-离心联合的预处理方法处理草莓原料制备的草莓甘蔗果酒的酒精度、总酯、总酸含量分别为10.1%vol、0.42 g/L、5.70 g/L,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含量分别为43种、4 021.19μg/L。感官评分为84.01分,酒体果香浓郁、酸甜爽口、酒体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甘蔗果酒 原料配比 预处理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的酿造工艺优化
6
作者 陈君蕊 苏良敏 +3 位作者 成欣 周睫姝 罗婧云 陈安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以新鲜青脆李汁和干桂花为原料,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桂花添加量、加花时间)对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品质的影响,以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以新鲜青脆李汁和干桂花为原料,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桂花添加量、加花时间)对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品质的影响,以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发酵方式的桂花青脆李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合香气阈值确定不同挥发性成分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OAV评判香气贡献大小;通过排序法对酒样进行感官评价,利用Kramer检验法对排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样品的香气贡献度结合感官评价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18℃,添加量0.5 g/100 mL,发酵第0 d加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桂花青脆李酒气味活度值的总和最高(47470.04μg/L),感官排序的秩次和最小(39)即感官结果最优。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青脆李酒产品品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脆李 桂花 香气物质 气味活度值(OAV) 感官排序
下载PDF
露酒风味与功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文韬 王晓琴 +3 位作者 崔文文 郑福平 张欣珂 孟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露酒是以黄酒、白酒为酒基,加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特定食品原辅料或符合相关规定的物质,经浸提和/或复蒸馏等工艺或直接加入从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风格的饮料酒。露酒具有优良的口感、风味与色泽。丰富的挥... 露酒是以黄酒、白酒为酒基,加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特定食品原辅料或符合相关规定的物质,经浸提和/或复蒸馏等工艺或直接加入从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风格的饮料酒。露酒具有优良的口感、风味与色泽。丰富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使露酒具备了独有的风味,同时,其功效成分也被证实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文综述了露酒的特征风味成分、感官特征及抗氧化、免疫等功效作用,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露酒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为露酒的风味与功效研究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酒 香气成分 感官 功效作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龙眼果酒中香气成分
8
作者 徐佳 李嘉俊 +3 位作者 朱文海 彭萱 梁丽宝 傅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3,共6页
该研究以龙眼为原料,3种酿酒酵母(LABA、CRI、L-EL)为发酵菌种制备龙眼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龙眼果酒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关键香... 该研究以龙眼为原料,3种酿酒酵母(LABA、CRI、L-EL)为发酵菌种制备龙眼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龙眼果酒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以确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酿酒酵母酿造的龙眼果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8种,其中,酯类19种、醇类8种、醛类7种、烯类2种、酸类4种、醚类3种、酚类5种、醛酮类6种、呋喃类4种。CRI酵母发酵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最丰富(43种),酯类物质含量最高(1.54 g/L),关键香气成分(ROAV≥1)有7种,分别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水杨酸甲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因此,酵母CRI更适合酿造龙眼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酿酒酵母 龙眼果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芜菁固体饮料制备工艺优化
9
作者 开拓 施君君 +3 位作者 李春沁 彭丽颖 陈泠伶 杨安东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针对芜菁产品辛辣味严重的问题,以γ-环糊精对芜菁提取物进行包埋,根据Box-Benhnkend的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原理,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确定其最佳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芜菁固体饮料配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包埋工艺为在55℃下,添加γ-环... 针对芜菁产品辛辣味严重的问题,以γ-环糊精对芜菁提取物进行包埋,根据Box-Benhnkend的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原理,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确定其最佳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芜菁固体饮料配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包埋工艺为在55℃下,添加γ-环糊精2 g,包埋4 h。固体饮料最佳配比为芜菁膏粉3.8 g、白砂糖4%、苹果酸0.04%,用200 mL水冲泡。γ-环糊精能够对芜菁提取液中辛辣气味有效包埋,以其为主要原料的芜菁固体饮料,酸甜可口,香味浓郁,可为高原抗缺氧产品研发及芜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Γ-环糊精 包埋 抗缺氧产品 固体饮料
下载PDF
单宁添加对赤霞珠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马懿 喻康杰 +5 位作者 赖晓琴 肖雄峻 熊蓉 谢李明 魏紫云 黄慧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探究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使用五种不同的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及120 d的陈酿。在发酵完成以及陈酿过程中对葡萄酒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醇、单体花色苷含量、色度以及感官评价进行分... 为探究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使用五种不同的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及120 d的陈酿。在发酵完成以及陈酿过程中对葡萄酒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醇、单体花色苷含量、色度以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前添加单宁可以提高葡萄酒总酚含量、影响葡萄酒颜色以及提高葡萄酒感官品质。BSO组(橡木单宁)总酚含量的提升最明显,最高峰值达到1850.13 mg/L。陈酿120 d后,BRE组(绿茶单宁)b^(*)(黄色调)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颜色偏黄褐色。陈酿120 d后,PTZ组(葡萄籽单宁)和ECA组(栗木单宁)a^(*)(红色调)比陈酿后的对照组(不使用单宁)分别提升了38.19%、27.76%,颜色更加稳定,颜色偏紫红色调。由相关性共线网络分析可知,葡萄酒的红色与大多数单体花色苷呈正相关(P<0.05,|r|>0.6),与部分乙酰化花色(乙酰化二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翠素-3-O-乙酰化葡萄糖苷、香豆酰化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呈负相关(P<0.05,|r|>0.6)。综上所述,发酵前添加酿酒单宁更有利于提高红葡萄酒的品质,来自葡萄籽的缩合单宁具有最优质的辅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颜色 酿酒单宁 赤霞珠葡萄酒 相关性网络
下载PDF
孔石莼多糖无花果果酒酿造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作者 丛懿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6,共8页
为提高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果酒品种多样性,以山东威海青皮无花果为原料,添加孔石莼多糖制备孔石莼(Ulva pertusa)多糖无花果果酒。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果酒发酵条件,探究初始糖度、酵母菌接种量、孔石莼多糖添加量、发... 为提高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果酒品种多样性,以山东威海青皮无花果为原料,添加孔石莼多糖制备孔石莼(Ulva pertusa)多糖无花果果酒。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果酒发酵条件,探究初始糖度、酵母菌接种量、孔石莼多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孔石莼多糖无花果果酒感官评分和酒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多糖无花果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2°Bx,酵母接种量0.04%,孔石莼多糖添加量0.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8 d。在此最优条件下,孔石莼多糖无花果果酒呈澄清透亮的褐色,酒香突出,绵柔协调,无花果风味独特,酒精度为11.8%vol,感官评分为93.8分,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4.4%、95.8%,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多糖 无花果果酒 响应面优化 酿造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清汁型米酒的研制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12
作者 文佳玉 向麒文 +2 位作者 刘秋妍 饶朝龙 陈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以糯米、紫薯和玫瑰为主要原料,研制清汁型米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清汁型米酒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清汁型米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参考国家标准进行清汁型米酒的理化及微生物... 以糯米、紫薯和玫瑰为主要原料,研制清汁型米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清汁型米酒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清汁型米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参考国家标准进行清汁型米酒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以100.0 g糯米、100 m L纯净水为基准,清汁型米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紫薯60.0 g,玫瑰1.2 g,甜酒曲0.8 g,30℃恒温发酵48 h。清汁型米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3种,其中醇类5种、酯类8种、烯烃类1种、羧酸类2种、酮类2种、其他类5种。清汁型米酒的总酸含量为0.25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2.51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3.26 g/100 g,酒精度为7.18%vol;菌落总数为9 CFU/g,大肠菌群未检出。清汁型米酒的感官评分83分,呈清澈紫红色,米香、醇香与玫瑰花香交融,口感细腻柔和,酸甜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汁型米酒 制备工艺 挥发性风味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下载PDF
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品质评价
13
作者 张莉 肖静 +4 位作者 胡鸿飞 龚世富 付震 王弋 王瑞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ADT活性干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测定4种猕猴桃原料的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固/酸比、pH值等),分析4种发酵酒在理化参数(TSS、TA、酒精度、残糖、挥发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物质(总酚、维生素C、黄酮)、香气物质(酯类、醇类、萜烯类等)和感官品质(外观、香气、口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间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猕猴桃酿酒原料的TSS、TA和pH,以及4种果酒的TSS、TA、酒精度、可溶性蛋白及总酚、Vc、黄酮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发酵酒的酒精度与后熟果实原料的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4种猕猴桃果酒中,共检测出7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类型6类,共有物质24种,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4种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金艳(3907.28μg/L)>东红(3493.22μg/L)>翠玉(3176.01μg/L)>翠香(2768.17μg/L)。4种猕猴桃酒的感官评分中,外观和总分存在一定差异,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红>金艳>翠香>翠玉。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的外观与其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芳樟醇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口感与原料果实的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中,东红猕猴桃果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及与感官测试相关的理化指标表现最优,最适于酿制猕猴桃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发酵果酒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提黑布林复合果酒发酵工艺
14
作者 余森艳 李秀秀 +3 位作者 夏继蓉 卢珍兰 密更 李志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研究红提黑布林复合果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红提与黑布林的质量比、果酒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复合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 为研究红提黑布林复合果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红提与黑布林的质量比、果酒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复合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红提与黑布林的质量比1:1、果酒酵母添加量0.3%、初始糖度25%、发酵温度23℃、发酵时间5 d。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果酒酒精度9.1%vol,残糖9.6%,感官评分91分,果酒呈橘红色,果香浓郁,口感醇厚。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果酒发酵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 黑布林 复合果酒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发酵石榴酒中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及风味分析
15
作者 范晓宇 李晓萌 +5 位作者 张陆媛 程一心 胡振超 徐娜 陈业楠 王雪山 《中国果菜》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石榴果酒是石榴精深加工的一种产品,兼具石榴果实的清甜及酒的醇香,营养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参与发酵石榴果酒的酵母菌株与果酒风味物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良好的发酵菌株有助于石榴果酒形成稳定的色泽,丰富的风味层次。本研究以发酵石榴... 石榴果酒是石榴精深加工的一种产品,兼具石榴果实的清甜及酒的醇香,营养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参与发酵石榴果酒的酵母菌株与果酒风味物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良好的发酵菌株有助于石榴果酒形成稳定的色泽,丰富的风味层次。本研究以发酵石榴果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基培养并富集目的菌株;通过GC-MS对发酵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产物检测筛选出一株具有优良发酵风味的法尔皮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 valbyensis),可用于石榴果酒的酿造生产,通过与商业酿酒酵母组合发酵生产的石榴果酒风味对比分析,前者风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多,香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酒 非酿酒酵母 菌株选育 风味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猕猴桃果酒工艺
16
作者 李素岳 江爱莲 +3 位作者 胡先望 张鸣明 广忠勇 何海宁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本试验以康县野生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酒,以色泽、香气、口味、风格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并用模糊数学评定法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猕... 本试验以康县野生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酒,以色泽、香气、口味、风格为评价指标,确定因素合理的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分体系,并用模糊数学评定法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初始糖度20 Brix、酵母添加量0.02%、发酵温度26.5℃、发酵时间8 d,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猕猴桃果酒综合评分为95.61分,果酒黄绿色,澄清透明,酒体柔顺、柔和爽口、典型明确、风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响应面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黄瓜茉莉花茶复合饮料工艺
17
作者 单木艺 刘博 +2 位作者 付海滨 闫超杰 刘旸旸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旨在以软枣猕猴桃、黄瓜与茉莉花茶为原料,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与响应面法对软枣猕猴桃汁和黄瓜汁比值、茉莉花茶汤、木糖醇添加量做优化,开发一种健康的复合果蔬汁饮料。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黄瓜茉莉花茶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为:软... 本文旨在以软枣猕猴桃、黄瓜与茉莉花茶为原料,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与响应面法对软枣猕猴桃汁和黄瓜汁比值、茉莉花茶汤、木糖醇添加量做优化,开发一种健康的复合果蔬汁饮料。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黄瓜茉莉花茶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为:软枣猕猴桃汁和黄瓜汁质量比4:5、茉莉花茶汤添加量20%、木糖醇添加量8%、维生素C添加量为0.05%,稳定剂(海藻酸钠:耐酸性CMCNa:黄原胶质量分数比为1:1:1)添加量为0.6%。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饮料呈翠绿色,具有软枣猕猴桃和黄瓜的清香及茉莉花茶特有的风味,酸甜比例合适,组织状态良好,感官评分较高。本研究对拓展复合饮料市场、促进原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黄瓜 茉莉花茶 模糊数学评定 响应面 饮料
下载PDF
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18
作者 钟思彦 徐玉娟 +5 位作者 余元善 吴继军 李璐 卢楚强 陈从贵 邹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24.91°Brix(8.40°Brix)和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43种,醇类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几种真菌类露酒的风味与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19
作者 冯军 王西 +6 位作者 甘浪飞 刘宏飞 何俊尧 田新惠 唐玉明 刘茂柯 刘成元 《酿酒》 CAS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对以清香型白酒为基酒的松露、桑黄和灵芝孢子粉三种真菌类露酒开展理化变化及感官风味研究,结果表明:理化指标中酸类物质均呈不可逆下降趋势,桑黄和灵芝孢子粉分别较基酒下降58.6%和69.3%。酯类物质先下降后升高,最终与基酒中酯含量相... 对以清香型白酒为基酒的松露、桑黄和灵芝孢子粉三种真菌类露酒开展理化变化及感官风味研究,结果表明:理化指标中酸类物质均呈不可逆下降趋势,桑黄和灵芝孢子粉分别较基酒下降58.6%和69.3%。酯类物质先下降后升高,最终与基酒中酯含量相当。除灵芝孢子粉变化不明显,松露和桑黄酒体的醛类物质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杂醇油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平均高于基酒含量的7.1%。品评结果显示,桑黄和灵芝孢子粉苦涩味较突出,酒体欠协调;松露酒香气优雅,饮用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 桑黄 灵芝孢子粉 露酒 理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鲜果发酵酒的品质分析
20
作者 尹蓉 张倩茹 +3 位作者 王俊宇 茹建生 杨德宇 梁志宏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对6种水果的鲜果发酵酒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鲜果酒的风格特征。【方法】以不同鲜果发酵酒(山楂酒、树莓酒、梨酒、樱桃酒、柿子酒、枣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品质指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目的】对6种水果的鲜果发酵酒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鲜果酒的风格特征。【方法】以不同鲜果发酵酒(山楂酒、树莓酒、梨酒、樱桃酒、柿子酒、枣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品质指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测定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专业品评。【结果】结果表明,树莓酒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且类型全面,而糖酸比和甘油含量最低,特有果香和花香明显,风格性强但口感平衡度差,需要进行降酸处理;枣酒酒精度和甘油含量最高,香气物质种类较多,口感醇厚且平衡度好;山楂酒维生素C、总酚和总黄酮3种功能性物质含量高,酸味较明显,但口感平衡度较好;梨酒维生素C含量最高,醇类香气成分具有优势,但品评中风格性差;樱桃酒虽具备一定的特色果香但各项指标都较为平庸;柿子酒功能性成分含量低,酸味欠缺。【结论】综合比较下,树莓酒、枣酒和山楂酒的品质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品质 香气成分 品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