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对味精安全性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1
作者 王明星 张雪浩 陈叶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4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大学生对味精安全性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味精还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味精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味精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大学生 味精 谷氨酸钠
下载PDF
紫外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玮 谭红 +1 位作者 宋光林 何锦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4-345,348,共3页
5′-肌苷酸二钠(Ionosine-5′-monophosphate,简称IMP)和5′-鸟苷酸二钠(Guanosine-5′-onophosphate,简称GMP)在250nm处有较强吸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当HCl浓度在1mol/L以下,样品浓度为0... 5′-肌苷酸二钠(Ionosine-5′-monophosphate,简称IMP)和5′-鸟苷酸二钠(Guanosine-5′-onophosphate,简称GMP)在250nm处有较强吸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当HCl浓度在1mol/L以下,样品浓度为0·01~0·25g/L时,标准曲线在250nm处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3·59%。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二钠 5′肌苷酸二钠 5′乌苷酸二钠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谷氨酸钠及I+G的热杀菌稳定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向阳 金菲 +1 位作者 施青红 李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9,共4页
谷氨酸钠(MSG,谷氨酸一钠)、5'-肌苷酸二钠(IMP)和5'-鸟苷酸二钠(GMP),是主要增味成分。I+G是IMP和GMP按照1∶1混合的物质。研究谷氨酸钠及I+G的热处理稳定性,在食品烹调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 谷氨酸钠(MSG,谷氨酸一钠)、5'-肌苷酸二钠(IMP)和5'-鸟苷酸二钠(GMP),是主要增味成分。I+G是IMP和GMP按照1∶1混合的物质。研究谷氨酸钠及I+G的热处理稳定性,在食品烹调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杀菌温度、杀菌时间、pH对谷氨酸钠和I+G含量的影响。实验发现:杀菌时间为30 min时,经85℃,100℃,121℃杀菌,谷氨酸钠浓度分别损失3.16%,13.21%和30.10%;I+G浓度分别损失8.18%,12.91%和22.97%。在100℃下,经5,15,30 min杀菌,谷氨酸钠浓度分别损失1.43%,7.25%和8.63%;I+G浓度分别损失6.08%,8.78%和10.12%。在100℃下加热15 min,pH分别为7,6,5,4,3时,谷氨酸钠浓度分别损失2.2%,10.30%,22.4%,39.09%,52.50%;I+G浓度分别损失7.59%,9.30%,10.60%,12.89%,2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I+G 杀菌温度 杀菌时间 酸度
下载PDF
中国味精工业100年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继红 蔡凤英 +5 位作者 关丹 卢涛 杜丽平 侯银臣 廖爱美 魏兆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味精最初是1866年德国人从植物蛋白质中提炼过,1908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在海带中发现并提取的。我国的味精产业起始于1919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经3年多的钻研研制而成,自1992年以后,我国的味精年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 味精最初是1866年德国人从植物蛋白质中提炼过,1908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在海带中发现并提取的。我国的味精产业起始于1919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经3年多的钻研研制而成,自1992年以后,我国的味精年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文章综述了创新驱动使我国味精行业从一个高能耗、高粮耗、高污染的行业迈向成熟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了绿色生产味精的强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行业 创新驱动 味精强国 综述
下载PDF
味精中硫化钠含量测定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薛峰 彭亚锋 +2 位作者 雷涛 马跃龙 杨轶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文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味精中硫化钠的含量。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6.9%~98.2%,RSD相对标准偏差为1.9%~2.6%(n=3),在0~16.0μg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4。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味精中硫化钠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简... 文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味精中硫化钠的含量。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6.9%~98.2%,RSD相对标准偏差为1.9%~2.6%(n=3),在0~16.0μg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4。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味精中硫化钠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 硫化钠 紫外分光光度 探讨
下载PDF
酵母抽提物改善鸡精调味料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任艳艳 张水华 王启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介绍了鸡精调味料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对鸡精风味的影响 ;经试验表明酵母抽提物能明显改善鸡精调味料风味 ,提高产品品质。
关键词 鸡精调味料 生产工艺 酵母抽提物 风味 原辅料
下载PDF
味精中微量铁的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富兰 颜杰 +1 位作者 郭金全 李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101,共3页
文章详细研究了在弱酸性条件下,盐酸羟胺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然后在pH3~6的实验条件下,二价铁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橘红色配合物。结果表明,铁含量为0~0.97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该络合物在510 nm处具有最大吸光度,相关系数... 文章详细研究了在弱酸性条件下,盐酸羟胺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然后在pH3~6的实验条件下,二价铁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橘红色配合物。结果表明,铁含量为0~0.97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该络合物在510 nm处具有最大吸光度,相关系数r为0.9999,加标回收率在98.7%~100.1%。将该方法应用于味精中的铁含量进行了测定,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邻菲罗啉 味精
下载PDF
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脱氮性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健楠 汪苹 +1 位作者 尹明锐 王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23,29,共7页
利用BTB培养基从实验室驯化成熟的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WYLW-X06.通过对菌株WYLW-X06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Biolog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定菌株WYLW-X06是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利用BTB培养基从实验室驯化成熟的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WYLW-X06.通过对菌株WYLW-X06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Biolog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定菌株WYLW-X06是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菌株脱氮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脱氮效果良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7.18%,总氮去除率96.63%,N2O气体总产量1.848 987 mg,N2O-N产量占总氮去除量的0.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脱氮 N2O生物控逸
下载PDF
荠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雪梅 蔡军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7A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开发利用 《本草纲目》 谷氨酸含量 十字花科 草本植物 食药兼用 荠荠菜 氨基酸 保健品 粽子 枕头 明目 食用 茎叶 清香 味精 味道
下载PDF
固定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磊 汪苹 +1 位作者 刘健楠 尹明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找到一种适合于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的WXZ-2菌的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聚乙烯醇、卡拉胶、聚乙烯醇+琼脂混合液、聚乙烯醇+卡拉胶混合液,对此菌株进行包埋,制作成固定化小球.以氨氮及总氮去除率、机械强度、保存时间为指标确... 为了找到一种适合于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的WXZ-2菌的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聚乙烯醇、卡拉胶、聚乙烯醇+琼脂混合液、聚乙烯醇+卡拉胶混合液,对此菌株进行包埋,制作成固定化小球.以氨氮及总氮去除率、机械强度、保存时间为指标确定适合WXZ-2菌的包埋材料.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琼脂小球和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聚乙烯醇+琼脂小球的总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的总氮去除率则只有80%左右,另两种小球的氨氮及总氮去除率都不到80%.除卡拉胶小球外,其他3种小球均表现出很好的机械强度,但是聚乙烯醇小球在使用过程中易粘连.聚乙烯醇+琼脂小球和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干燥保存3个月后,其活性分别为85.7%和81.2%.综合评价,聚乙烯醇+琼脂为WXZ-2菌的最适包埋载体.又对4种小球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的表面孔径和孔密度越小,转速对包埋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聚乙烯醇 琼脂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下载PDF
鸡精调味料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检测及安全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宗红 陆信曜 +5 位作者 诸葛斌 方慧英 孙进 冯倩 诸葛健 张慢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为提高鸡精调味品卫生质量,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分别对鸡精生产原辅料、加工流程及主要加工设备进行了微生物检测。食用玉米淀粉和葱姜混合物是鸡精生产原辅料中的主要微生物来源,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玉米淀粉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当水分含... 为提高鸡精调味品卫生质量,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分别对鸡精生产原辅料、加工流程及主要加工设备进行了微生物检测。食用玉米淀粉和葱姜混合物是鸡精生产原辅料中的主要微生物来源,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玉米淀粉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当水分含量>10%时,100 g玉米淀粉大肠菌群>70 MPN;葱姜混合物经30%质量分数的食用盐处理后可控制微生物的数量。鸡精生产工序过程中的搅拌后、造粒前后及流化干燥前微生物污染严重,其中搅拌后菌落总数最高,为1.2×104CFU/g,造粒前大肠菌群最高,为167 MPN/100g,搅拌和造粒是鸡精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另外,造粒机筛网及侧槽的菌落总数达到908 CFU/cm2,高于食品车间卫生标准,表明造粒岗位是鸡精生产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调味品 微生物检测 菌落总数 安全控制
下载PDF
浓厚型酵母抽提物对5款鸡精调味料呈味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合群 彭颖 +3 位作者 颜东方 郑英亮 蔡玲玲 李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2,共4页
该研究分析了浓厚型酵母抽提物对鸡精调味料中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精中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及比例与其鲜味强度直接相关,其他氮中的呈味肽类含量及分布与其浓厚味、回味直接相关。添加1%的浓厚型酵母抽提物(YE)... 该研究分析了浓厚型酵母抽提物对鸡精调味料中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精中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及比例与其鲜味强度直接相关,其他氮中的呈味肽类含量及分布与其浓厚味、回味直接相关。添加1%的浓厚型酵母抽提物(YE)可使5款鸡精调味料中分子量为180~400 Da,400~1000 Da,1000~2000 Da,≥2000 Da的含量分别提升37.1%、96.6%、71.4%、12.0%,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鸡精调味料的浓厚味、回味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 酵母抽提物 呈味肽 其他氮 浓厚味
下载PDF
味精的毒副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巩江 倪士峰 +4 位作者 崔超 骆蓉芳 路锋 陈星宇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351-7352,共2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味精的定义、分类和工艺过程、药理及毒副作用进行了探究,为饮食健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味精 毒副作用 工艺 残留物 饮食健康
下载PDF
味精的起晶新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茜 于淑娟 高大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39,42,共4页
味精的起晶新方法赵茜,于淑娟,高大维(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州,510641)在工业生产中,使溶液产生晶核,就叫起晶,也称成核,起晶的方法有下列三种[1],即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以及晶种起晶法。现在味精生产中... 味精的起晶新方法赵茜,于淑娟,高大维(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州,510641)在工业生产中,使溶液产生晶核,就叫起晶,也称成核,起晶的方法有下列三种[1],即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以及晶种起晶法。现在味精生产中晶种的制备是单独做大结晶[2],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 起晶法 调味品 起晶制种 育晶
下载PDF
钼酸铵改性膨润土处理味精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红 程慧 李佳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4,共4页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大分子无机铵盐钼酸铵为改性剂,制得钼酸铵改性膨润土,作为味精废水预处理的絮凝剂处理具有优良的性能。对COD为21000-28000mg/L的味精废水进行处理。在投土量20g/L、pH为4、搅拌时间为7min、离心时间为12min...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大分子无机铵盐钼酸铵为改性剂,制得钼酸铵改性膨润土,作为味精废水预处理的絮凝剂处理具有优良的性能。对COD为21000-28000mg/L的味精废水进行处理。在投土量20g/L、pH为4、搅拌时间为7min、离心时间为12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55.64%。是一种有良好絮凝效果的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膨润土 改性 味精废水
下载PDF
味精生产中污染预防工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黎明 汪苹 张艳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共4页
味精行业一直被认为是高污染行业,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很难进行末端处理。文章从生产工艺源头和高浓废水资源化综合利用两方面,介绍了目前味精生产中污染预防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味精 生产 污染预防 工艺
下载PDF
浅议味精与鸡精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妞 訾荣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23,共3页
复杂的调味品中,正确的选择是一个难题。对于主宰调味品市场的味精和鸡精来说,很多消费者的认识存在偏颇,有的甚至是误解。文章阐述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力求让消费者能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 味精 鸡精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跃龙 薛峰 雷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5,120,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检测方法,对比研究QB/T 2845-2007和SB/T 10371-2003中I+G含量检测方法,以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调味品中I+G的含量检测以采用SB/T 10371中I+G检测方法为宜。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二钠 调味品 测定
下载PDF
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味精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萍 陈尚龙 +1 位作者 刘恩岐 黄小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2-76,共5页
建立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味精中Ca,Fe,Mg,Zn的方法。实验选择微波消解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分析研究了乙炔-空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别确定了测定Ca,Fe,Mg,Zn的最佳参数。在此条... 建立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味精中Ca,Fe,Mg,Zn的方法。实验选择微波消解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分析研究了乙炔-空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别确定了测定Ca,Fe,Mg,Zn的最佳参数。在此条件下,快速顺序测定味精中Ca,Fe,Mg,Zn的含量分别为183.3,1.1,54.7,1.4μg/g,加标回收率为95.9%~107.4%,该法的精密度(RSD)为1.2g~1.9%。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污染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食品中多元素快速顺序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味精 金属元素
下载PDF
味精中焦谷氨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馨 冯旭东 刘明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72-378,共7页
焦谷氨酸是一种环状氨基酸,是许多氨基酸和蛋白质生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在味精生产过程中,谷氨酸受热会脱水环化成焦谷氨酸,影响谷氨酸的提取收率,所以为了对焦谷氨酸进行控制,在味精生产过程中对其检测是非常必要... 焦谷氨酸是一种环状氨基酸,是许多氨基酸和蛋白质生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在味精生产过程中,谷氨酸受热会脱水环化成焦谷氨酸,影响谷氨酸的提取收率,所以为了对焦谷氨酸进行控制,在味精生产过程中对其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焦谷氨酸的结构及性质,并对味精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焦谷氨酸的环节做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焦谷氨酸的检测方法:化学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并对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谷氨酸 味精 化学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