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0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及主要贡献物质
1
作者 杨娟 袁林颖 +4 位作者 王杰 王廷华 吴全 徐泽 钟应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1,I0011,I0012,共9页
滋味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索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该文通过检测分析绿茶主要呈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及滋味物质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针形绿茶味感表现浓醇而鲜爽,总体品质较好。主要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在4... 滋味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索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该文通过检测分析绿茶主要呈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及滋味物质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针形绿茶味感表现浓醇而鲜爽,总体品质较好。主要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在45.2%~49.6%,多酚含量在14.7%~21.6%,游离氨基酸含量在2.8%~5.6%,咖啡碱含量在3.4%~4.7%(均为质量分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12种氨基酸组分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3个组分为重庆针形绿茶滋味主要特征成分。而通过滋味物质贡献度[浓度/阈值(dose-over-threshold,Dot)]分析出天冬氨酸、谷氨酸、GA、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ECG、EGC、儿茶素(catechin,D/L-C)对滋味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滋味成分聚类分析表明永川、巴南两地的针形绿茶聚类效果较好。该研究为重庆针形绿茶品质成因及品质改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绿茶 主成分分析 滋味物质贡献度 滋味特性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倜培 李青 +5 位作者 包鸿慧 沈正兴 石娟 唐前勇 程一方 周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FD)较蒸干结合真空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SVD)颜色相对偏黄,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64、5.17、247.01、27.73 mg/L。同时,BGTE-FD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85.84、416.45、4.38 mg/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阿卡波糖(IC_(50)值为929.59 mg/L)。此外,BGTE-FD和BGTE-SVD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分别高达65.28%和63.66%,略低于氨基胍(71.81%)。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绿碎茶可作为降血糖和抗痴呆产品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多酚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糖尿病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泰顺三杯香绿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肖志鹏 谢细和 +2 位作者 王家鹏 唐小林 范起业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提高三杯香绿茶产品竞争力,规范茶叶加工,研究通过对泰顺三杯香绿茶传统工艺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对于绿茶品质风味的需求,从冷却回潮、揉捻、滚炒提香三个工序进行试验改进,通过感官审评进行比较研究,优化了当前三杯香绿茶加工工艺... 为了提高三杯香绿茶产品竞争力,规范茶叶加工,研究通过对泰顺三杯香绿茶传统工艺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对于绿茶品质风味的需求,从冷却回潮、揉捻、滚炒提香三个工序进行试验改进,通过感官审评进行比较研究,优化了当前三杯香绿茶加工工艺及参数,提高了三杯香绿茶的干茶绿度、成条率及香气品质。研究旨在规范三杯香绿茶加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杯香绿茶 加工工艺 冷却回潮 揉捻 滚炒
下载PDF
安吉白茶拼配技术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梁杰 毛雪丽 +2 位作者 钱伟红 龚淑英 柳丽萍 《茶叶》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分析安吉白茶拼配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实践中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探讨安吉白茶拼配技术发展前景,通过拼配技术的实践和应用,以稳定茶叶的品质和满足市场需求,为茶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 安吉白茶 茶叶品质 拼配技术
下载PDF
绿茶中21种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的鉴别及地理溯源
5
作者 黄永桥 高亮 +3 位作者 吴新文 李占彬 杨昌彪 毛敏霞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分析6个产地绿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探究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对绿茶地理溯源的可行性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黄酮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建立超高效液相色... 分析6个产地绿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探究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对绿茶地理溯源的可行性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黄酮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绿茶中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共鉴别出21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包括5种杨梅素糖苷、8种槲皮素糖苷和8种山奈素糖苷,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绿茶中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K-glu-rha-glu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33.1%~57.8%;山奈素糖苷含量最高,杨梅素糖苷含量最低。通过对6个地区绿茶中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茶叶地理溯源;PCA能有效的区分不同产地的绿茶;BP-ANN识别的准确率为100.0%,且得到2种规范化的重要性为100%的黄酮醇苷类化合物标记物(P<0.05);PLS-DA模型预测能力为78.2%,筛选出了8种标志物(VIP>1);LSD模型的整体判别准确率为100%,交叉验证结果准确率为100%。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地理溯源和化学分类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Orbitrap HRMS UPLC-MS/MS 茶叶 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 鉴别 地理溯源
下载PDF
不同等级径山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6
作者 张汇源 马宽 +6 位作者 高婧 金俞谷 王玉洁 苏祝成 宁井铭 陈红平 侯智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等级径山茶的香气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BS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以及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技术(GC-O)对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径山茶的挥发性物质进... 为深入探究不同等级径山茶的香气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BS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以及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技术(GC-O)对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径山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从4个等级的径山茶中共鉴定出161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揭示了不同等级的径山茶之间的差异。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确定不同等级茶叶样品间的候选差异挥发物并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和GC-O的分析进一步对差异化合物进行筛选。18种挥发性化合物,芳樟醇、香叶醇、吲哚、(Z)-茉莉酮、二甲基硫醚等物质被鉴定为不同等级径山茶的关键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二氢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吲哚在特级径山茶样品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等级,并与(Z)-茉莉酮、δ-癸内酯和1-辛烯-3-醇等香气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特级径山茶样品中清花香的特征香气品质。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等级径山茶的特征性挥发物具有显著差异,从化学计量学和多元统计分析的角度为绿茶的等级区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山茶 茶叶香气 茶叶等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计
下载PDF
绿茶天然果胶的酶法提取及其组成、结构与性质
7
作者 罗钰 刘咏雪 +1 位作者 付杨楠 张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采用4种商业酶(3种纤维素酶S22178、FoodPro~? CBL、Viscozyme~? L和半纤维素酶)提取绿茶果胶,并探究其对果胶主要结构的影响,以及纯化果胶的成分、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与果胶黏性的关系,以获得结构相对完整的天然果胶的提取方法。... 采用4种商业酶(3种纤维素酶S22178、FoodPro~? CBL、Viscozyme~? L和半纤维素酶)提取绿茶果胶,并探究其对果胶主要结构的影响,以及纯化果胶的成分、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与果胶黏性的关系,以获得结构相对完整的天然果胶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高效提取果胶,提取率均能达到80%。S22178和Viscozyme~? L对果胶的HG主链结构有破坏,而半纤维素酶和FoodPro~? CBL对果胶的主链和侧链结构均没有显著影响。FoodPro~? CBL纯化样的黏度最大(η_1=1 227 mPa·s),半纤维素酶纯化样的黏度较低(η_1=154 mPa·s),Viscozyme~? L黏度基本为0。结论:经FoodPro~? CBL处理获得的果胶最接近天然果胶状态,提取纯化后的果胶含量为48%(HG主链43%,RG-I侧链5%),组分间颗粒大小相近,流变学性质较好,呈现典型的剪切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果胶 碳水化合物酶 化学组成 分子质量分布 黏度
下载PDF
‘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及品质分析
8
作者 罗金龙 陈盛相 +4 位作者 郑文佳 杨肖委 张小琴 刘晓霞 沈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67%、13.37%、7.87%、39.17%和44.51%,花青素含量比对照高4.74 mg/g;紫色芽叶绿茶香气组分42种,总含量19.57μg/g,对照33种,总含量16.42μg/g,‘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香气化合物总量比对照高19.18%。【结论】‘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其内含品质成分含量向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转化,‘巴山早’紫色芽叶所制绿茶品质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早 紫色芽叶 绿茶 品质
下载PDF
7个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维 罗昊 +3 位作者 郑作芸 江巍 蒋春艳 苏秋芹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茶在滋味上表现出较好的滋味特征;九龙袍、0309G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金观音、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均具备制绿茶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绿茶 适制性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市售冷泡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冷泡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群华 施江 +4 位作者 余意 蔺志远 彭佳堃 张永成 林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泡绿茶 水浸出物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咖啡碱 儿茶素
下载PDF
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
11
作者 苏小琴 孔俊豪 +4 位作者 杜颖颖 刁春华 左小博 邹新武 杨秀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195,共8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分析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用GC-IMS共检出86种VOCs,其中明确定性59种,包括醛类28种,酮类7种,醇类9种,酯类9种,杂环类4种,酸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随着贮藏时...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分析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用GC-IMS共检出86种VOCs,其中明确定性59种,包括醛类28种,酮类7种,醇类9种,酯类9种,杂环类4种,酸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炒青绿茶的VOCs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单一铝箔包装相比,采用铝箔协同脱氧剂包装的炒青绿茶VOCs保留更稳定,其中带清香的(E, E)-2,4-庚二烯醛、庚醛,带栗香的苯甲醛、苯乙醛,带花香的壬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带奶酪香的2-庚酮等VOCs含量高。二维谱图显示,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中VOCs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初步建立了不同包装炒青绿茶贮藏的GC-IMS指纹图谱,为炒青绿茶贮藏中品质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贮藏 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
下载PDF
不同晒青与摇青程度对花香绿茶成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梅 金鑫 何翠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为了提升花香型绿茶品质,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分别对晒青和摇青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日光晒青(鲜叶减重率9%~11%)、摇青(鲜叶减重率为20%~23%)工艺生产的成茶品质最佳,兰花香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所测香气组分多达41种。
关键词 花香绿茶 晒青 摇青 工艺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江西绿茶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张森旺 徐建国 +1 位作者 顾震 徐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0期125-127,共3页
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热泵-热风联合干燥3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杀青后的绿茶进行干燥,通过测定绿茶维生素C含量及感官审评研究干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制作的绿茶在感官上接近传统热风干燥制作的绿茶,... 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热泵-热风联合干燥3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杀青后的绿茶进行干燥,通过测定绿茶维生素C含量及感官审评研究干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制作的绿茶在感官上接近传统热风干燥制作的绿茶,在贮藏性能上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制作的绿茶与纯热泵干燥制作的绿茶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干燥方法 品质
下载PDF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14
作者 王振康 邬龄盛 +1 位作者 王秀萍 王丽丽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0期16-18,共3页
丹桂绿茶是以烘青绿茶为坯,以丹桂鲜花为花,采用花茶传统窨制工艺或连窨工艺加工而成,产品桂花香显持久,滋味醇爽带花味。本文介绍了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加工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
关键词 丹桂 桂花绿茶 窨制 工艺
下载PDF
下都砂睦团茶(绿茶)加工试验初报
15
作者 苏秋芹 李春维 +4 位作者 郑浩兴 罗昊 罗桂华 张桃英 林芸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对下都砂睦团茶(绿茶)进行摇青时间(A)、摇青前萎凋时间(B)、摇青后萎凋时间(C)、揉捻时间(D)等四因素正交加工试验表明:最优处理组合为A_(1)B_(3)C_(3)D_(3),其次是处理组合9(A_(3)B_(3)C_(2)D_(1));各因素对茶叶感官审评效应排序... 本文对下都砂睦团茶(绿茶)进行摇青时间(A)、摇青前萎凋时间(B)、摇青后萎凋时间(C)、揉捻时间(D)等四因素正交加工试验表明:最优处理组合为A_(1)B_(3)C_(3)D_(3),其次是处理组合9(A_(3)B_(3)C_(2)D_(1));各因素对茶叶感官审评效应排序为D>B>A>C,揉捻时间和摇青前萎凋时间的极差R`分居第一、二位,是影响加工工艺的关键因子,其次是摇青时间,影响最小的是摇青后萎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睦团茶 绿茶 加工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研究
16
作者 蒋玉兰 吕杨俊 +4 位作者 潘俊娴 叶丽伟 王霈菲 张士康 朱跃进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探究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以绿碎片茶为原料,研究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和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浸提的总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浸提液的色差值。结果表明,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中浸提50 min,... 为探究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以绿碎片茶为原料,研究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和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浸提的总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浸提液的色差值。结果表明,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中浸提50 min,料液比1∶20(g/mL)、1∶30(g/mL)和1∶40(g/mL)对应的总浸提率分别为29.29%、30.02%和32.19%;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分别为9.72 mg/mL、6.43 mg/mL和5.07 mg/mL;浸提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6 mg/mL、1.50 mg/mL和0.91 mg/mL;随着浸提时间延长,浸提液色差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逐渐增大。绿茶在乙醇浓度为40%时总浸提率最大为29.93%;乙醇浓度为50%时浸提液中的茶多酚浓度最高为6.17 mg/mL;乙醇浓度为30%的浸提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最大为1.53 mg/mL。结合产业分析,可以选择乙醇浓度50%左右的酒溶液浸提绿茶,料液比1∶30(g/mL),时间为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水醇复合体系 浸提规律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有机绿茶贮存期评价方法探讨
17
作者 李佳 韩宝瑜 梅献山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有机绿茶香气的质和量与其贮存期密切相关。采用常温下逐年贮存1~16年的有机绿茶样,使用电子鼻(E-nose)分析其香气。以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比如核岭回归(Kernel ridge regression,KR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 有机绿茶香气的质和量与其贮存期密切相关。采用常温下逐年贮存1~16年的有机绿茶样,使用电子鼻(E-nose)分析其香气。以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比如核岭回归(Kernel ridge regression,KR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电子鼻传感信号与茶叶贮存期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各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BPNN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集中地验证进一步证实了BPNN模型的泛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金属氧化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传感器的电子鼻分析方法可作为有机绿茶贮存期评估中的替代方法,结合BPNN模型,为实际生产中长期贮存的绿茶品质鉴别提供有效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电子鼻 贮存期 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夏初白叶单丛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秒高 邱振国 《花卉》 2023年第24期190-192,共3页
为提高白叶单丛乌龙茶夏茶品质和效益,对比了高温热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低温干燥等6种干燥工艺对其夏初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明显改善了香气、滋味、色泽,花香显、外观绿;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为提高白叶单丛乌龙茶夏茶品质和效益,对比了高温热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低温干燥等6种干燥工艺对其夏初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明显改善了香气、滋味、色泽,花香显、外观绿;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而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单丛 乌龙茶 真空冷冻干燥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的上犹名优绿茶品质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贱根 刘均华 +5 位作者 刘知远 李琛 曹挥华 王礼献 江和源 江新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2,共8页
目的比较8种上犹名优绿茶的品质。方法对8种上犹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上犹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五指峰上洞茶厂云片>峻岭茗毫毛尖>油石嶂毛... 目的比较8种上犹名优绿茶的品质。方法对8种上犹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上犹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五指峰上洞茶厂云片>峻岭茗毫毛尖>油石嶂毛尖>忠誉鹰盘山黄金叶毛尖>陶氏茶业毛尖>营前雾毫毛尖=光菇山毛尖>犹江绿月毛尖;各茶样在品质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为32.62%~51.75%,可溶性糖含量为4.31%~5.37%,可溶蛋白含量为1.92%~2.22%,茶多酚含量为15.37%~18.97%,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24%~5.71%,咖啡碱含量为3.52%~4.08%,黄酮含量为0.39%~0.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与汤色呈弱正相关,可溶性糖与香气呈弱正相关;游离氨基酸与滋味、香气呈弱正相关,咖啡碱与滋味、香气均呈高度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8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品质得分数学模型Y=0.4848Y1+0.1829Y2+0.1456Y3,8个茶样综合品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陶氏茶业毛尖>营前雾毫毛尖>油石嶂毛尖>犹江绿叶毛尖>五指峰上洞茶厂云片>峻岭茗毫毛尖>忠誉鹰盘山黄金叶毛尖>光菇山毛尖。结论上犹名优绿茶品质整体较为优良,本研究建立的上犹名优绿茶品质评价方法将为上犹名优绿茶的生产工艺优化和品质等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犹名优绿茶 感官审评 品质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惠明茶半成品延时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杨鑫 郑子媛 +2 位作者 范冬梅 马军辉 王校常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通过对惠明茶原料的杀青叶与炒二青叶的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冷藏试验,提出了惠明茶半成品延时加工技术。即用二青叶零下5度可长期保存,品质基本不变。对于研学等体验模型,杀青叶零下5度保存可合适。
关键词 惠明茶 半成品 杀青叶 延时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