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茶文化对英美茶文化的影响
1
作者 罗江燕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96-198,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茶文化对英美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新时代下中英美茶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茶叶贸易、茶具传播、饮茶融合、茶园引进、茶学交流等方面,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形成了密切的交流互鉴关系。进入新时代,中英美三国的茶文化... 本文探讨了中国茶文化对英美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新时代下中英美茶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茶叶贸易、茶具传播、饮茶融合、茶园引进、茶学交流等方面,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形成了密切的交流互鉴关系。进入新时代,中英美三国的茶文化交流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为茶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台;健康养生理念的兴起,为茶文化注入了新内涵;数字化营销的发展,则为茶文化传播开辟了新渠道。可以预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英美茶文化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世界茶文化的多元繁荣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英美茶文化 文化交流 创新发展 全球化
下载PDF
“浦江吴氏”女厨师说质疑——《吴氏中馈录》的菜谱学识读
2
作者 赵荣光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中华文化在两宋时期达到古代中国的鼎盛,饮食文化同步发展,食书阶段性涌现。自宋至清10个世纪间,形成“天下食学家与食书大半出下江”的特点,浦江吴氏《中馈录》具有中国历史食书书写的范本意义。从菜谱学角度审视其食品名目特色、时空... 中华文化在两宋时期达到古代中国的鼎盛,饮食文化同步发展,食书阶段性涌现。自宋至清10个世纪间,形成“天下食学家与食书大半出下江”的特点,浦江吴氏《中馈录》具有中国历史食书书写的范本意义。从菜谱学角度审视其食品名目特色、时空历史信息和书写风格等,可知该书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可能是吴直方。它是研究宋元时期浦江及浙中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如今仍具大众与日常的社会属性,是一本体现平民意识的“大众食谱”。《吴氏中馈录》的菜谱学识读,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区域饮食特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中馈录》 食书 菜谱学 吴直方
下载PDF
《诗经》饮食诗及其文化政治
3
作者 彭成广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饮食是文化原生态立体展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诗经》中的饮食诗主题可做如下解读:首先,它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周代先民的食物来源、饮食结构乃至烹制方法等饮食原生态图景,并为更好地探析饮食背后的礼仪传统、祭祀传统及文化传统等内容... 饮食是文化原生态立体展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诗经》中的饮食诗主题可做如下解读:首先,它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周代先民的食物来源、饮食结构乃至烹制方法等饮食原生态图景,并为更好地探析饮食背后的礼仪传统、祭祀传统及文化传统等内容提供鲜活的历史材料和阐释依据;其次,从个体生存维度而言,饮食既从口腹之欲“肯定人”的内在需要,又能够实现“事鬼神”降福祉的通乐效用;再次,从社会维系层面而言,饮食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功能,它在凝民心、通人和、促稳定等社会政治事宜中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饮食原生态 内在需要 文化政治
下载PDF
郑成功与台湾地区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4
作者 詹茂光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在历史的长流之中,英雄人物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常常谱写出感人至深的篇章。郑成功,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民族英雄”的杰出人物,不仅因其收复台湾地区的辉煌事迹而青史留名,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台湾地区茶文化的萌芽与成长。回溯至明末... 在历史的长流之中,英雄人物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常常谱写出感人至深的篇章。郑成功,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民族英雄”的杰出人物,不仅因其收复台湾地区的辉煌事迹而青史留名,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台湾地区茶文化的萌芽与成长。回溯至明末清初,台湾地区尚属一片未得到充分开垦的肥沃之地,而郑成功的到来,不仅为这片土地赋予了安定与昌盛,还伴随着闽粤移民的迁徙步伐,将中国内地源远流长的饮茶风俗与高超的制茶工艺引入台湾地区,为台湾地区茶文化的滥觞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本文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的历史背景,郑成功与台湾地区茶文化的起源、联系,探讨了台湾地区茶文化的普及与提升,概括郑成功精神在台湾地区茶文化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茶叶文化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舌尖上的清明:咬一口春天,尝千年风雅
5
作者 程景民 周建函 《科学之友》 2025年第4期36-37,共2页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祭祖节,它处于仲春和暮春交接的时候。清明节具有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重要内涵,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五个节气,还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饮食文化恰似一部味觉方面的编年史...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祭祖节,它处于仲春和暮春交接的时候。清明节具有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重要内涵,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五个节气,还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饮食文化恰似一部味觉方面的编年史,它详细记录着寒食节禁火且只吃冷食的古老传统以及当代人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不忘去品尝春味的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青节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宋代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6
作者 王慧杰 《衡水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宋代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其饮食类型涵盖酒水、粥羹汤、茶饮及糕点面食等多个类别,不同节日对应不同特色饮食。从文化功能看,具有愉悦、交往和祭祀三方面作用,如元日宴饮营造喜庆氛围,秋社节互赠礼物维系关系,寒食清明祭扫先祖表... 宋代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其饮食类型涵盖酒水、粥羹汤、茶饮及糕点面食等多个类别,不同节日对应不同特色饮食。从文化功能看,具有愉悦、交往和祭祀三方面作用,如元日宴饮营造喜庆氛围,秋社节互赠礼物维系关系,寒食清明祭扫先祖表达孝思。同时,宋人饮食心理诉求体现在应季饮食求新鲜、药食同源求保健、烘托节日气氛求奇特,如立春食春盘、新年饮屠苏酒等。这些饮食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宋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饮食文化 宋代
下载PDF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茶文化遗产保护
7
作者 万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78-180,共3页
茶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及生活智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 茶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及生活智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传承和弘扬。本文探讨了公用管理视角下我国茶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意义,并对具体保护措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茶文化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桐庐十六回切家宴内涵解读及传承创新
8
作者 戴国伟 金晓阳 严利强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桐庐十六回切家宴,作为桐庐地区一种独特的饮食活动,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生动展现了该地区的民俗特征。通过对家宴的历史起源、传承发展与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桐庐十六回切家宴...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桐庐十六回切家宴,作为桐庐地区一种独特的饮食活动,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生动展现了该地区的民俗特征。通过对家宴的历史起源、传承发展与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桐庐十六回切家宴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产业价值的挖掘提供理论支撑,丰富了浙江省饮食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桐庐地区的饮食与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六回切家宴 饮食文化 浙江菜
下载PDF
中餐之“中”
9
作者 彭兆荣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中餐作为我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世界。中餐并非简单的餐饮技艺,它是一个完整体系,包含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天时、地利、人和之“致中和”;中餐拥有深邃的智慧哲理;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餐的菜系体现... 中餐作为我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世界。中餐并非简单的餐饮技艺,它是一个完整体系,包含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天时、地利、人和之“致中和”;中餐拥有深邃的智慧哲理;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餐的菜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地方、族群特色;中餐的烹饪技艺繁复多样,传承有方;中餐作为饮食线路遗产,伴随中国人走遍世界,形成了跨越空间的态势,“中餐道理”传布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餐 非遗 礼制(治) 地方菜系 烹饪技艺 饮食线路遗产
下载PDF
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规划及实践
10
作者 宿迷菊 林伟群 +3 位作者 范晓玥 焦佳 俞璐婷 王盈峰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村、茶店和茶特色小镇以及发掘《采茶舞曲》文化价值、开发茶旅游商品、举办茶事活动等一系列适合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旅康融合 “泰美丽” 采茶舞曲 发展规划
下载PDF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的历史流变、现实困境及发展思路
11
作者 唐瑗彬 刘彬霞 曾祥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广西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代表项目,其传承保护对广西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丰富我国技艺类非遗文化传承体系具有借鉴价值。当前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与挑战,面临传承与... 广西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代表项目,其传承保护对广西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丰富我国技艺类非遗文化传承体系具有借鉴价值。当前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与挑战,面临传承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以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依托,对广西苍梧县六堡茶制作技艺进行考察,探究其传承流变,分析不同时期行动者网络的变迁过程,探析六堡茶活态传承的参与主体与影响因素,从构建各利益相关体协商机制、推进产业顶层设计、搭建全产业链人才桥梁等多个方面助推六堡茶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六堡茶制作技艺 历史流变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蔬菜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创新发展实践
12
作者 周予 陈志峰 +6 位作者 束胜 苑雪云 徐志胜 肖栋 王俐翔 王雅慧 熊爱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92-194,共3页
蔬菜文化是以蔬菜为载体,衍生出的与蔬菜相关的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挖掘蔬菜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紧密结合,探索蔬菜文化的创新发展应用,以实现蔬菜文化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对促进蔬菜科技创新与蔬菜新技术推... 蔬菜文化是以蔬菜为载体,衍生出的与蔬菜相关的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挖掘蔬菜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紧密结合,探索蔬菜文化的创新发展应用,以实现蔬菜文化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对促进蔬菜科技创新与蔬菜新技术推广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文化 新时代 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棣花之乐,在酒也——老包谷酒传奇
13
作者 朱立挺 《新西部》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周群梁,一位典型的丹凤棣花镇汉子,朴实又聪慧。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做人和酿酒,而且乐在其中。陕西的名酒不少,西府有西凤酒、太白酒、柳林酒、秦川大曲;东府有杜康酒、柿子酒;汉中有三粮液、城固特曲、秦洋特曲;安康有泸康老窖... 周群梁,一位典型的丹凤棣花镇汉子,朴实又聪慧。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做人和酿酒,而且乐在其中。陕西的名酒不少,西府有西凤酒、太白酒、柳林酒、秦川大曲;东府有杜康酒、柿子酒;汉中有三粮液、城固特曲、秦洋特曲;安康有泸康老窖、汉水春、木瓜酒、拐枣酒;铜川有古同官酒;陕北有老榆林、麟州坊。但商洛的酒除了葡萄酒外,还有哪些白酒品牌?估计大部分人不了解,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疑问,同样也是周群梁这位酿酒师心中的痛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师 白酒品牌 杜康酒 木瓜酒 西凤酒
下载PDF
宋徽宗《文会图》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14
作者 刘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对宋徽宗《文会图》进行艺术分析,结合当时的茶书诗画作品和茶道精神,揭示宋代宫廷茶文化的具体面貌和审美追求。通过探讨宋徽宗《文会图》中所描绘的茶事活动及其文化意义,展示宋代茶艺的发展水平,反映当时社会上层对茶事活动的重视及... 对宋徽宗《文会图》进行艺术分析,结合当时的茶书诗画作品和茶道精神,揭示宋代宫廷茶文化的具体面貌和审美追求。通过探讨宋徽宗《文会图》中所描绘的茶事活动及其文化意义,展示宋代茶艺的发展水平,反映当时社会上层对茶事活动的重视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文会图》 茶文化 茶道精神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茶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价值
15
作者 邵洋阳 曹涌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进程中,茶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更能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本文立足于当前思政课一体化中茶文化传承与教...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进程中,茶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更能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本文立足于当前思政课一体化中茶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现状,深入剖析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并探索实施策略,旨在为一体化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以信阳毛尖茶为范例,本文将详细展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 茶文化 传承 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茶艺文化的传播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杨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茶艺文化的深远历史和哲学艺术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茶艺文化的传播方式,其中数字化工具和社交平台为茶艺教育、推广及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 茶艺文化的深远历史和哲学艺术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茶艺文化的传播方式,其中数字化工具和社交平台为茶艺教育、推广及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结合社交网络、直播互动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策略,有效地推广茶艺文化,使之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实现国际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茶艺文化 视觉呈现 社交网络 内容创作
下载PDF
沉潜味道之深义——茶文化与茶文明的哲学辨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国文 毛聪颖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文化是活跃着的文明,文明是沉淀下来的文化。“茶文化”与“茶文明”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它们在茶的历史脉络、实践发展和社会影响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二者在内涵属性、源起状况、内容形式、表现样式、社会影响等方... 文化是活跃着的文明,文明是沉淀下来的文化。“茶文化”与“茶文明”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它们在茶的历史脉络、实践发展和社会影响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二者在内涵属性、源起状况、内容形式、表现样式、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茶叶在世界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茶文化到茶文明的提升,为文明交融论做出生动的注脚。文明交融论是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全新的文明理念,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代表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模式。茶文明不仅是以其茶哲学观念持续支撑茶文化系统发展的观念体系,还为人类创造文明新形态指出了新路径。通过茶文明理念及其精神的建构,用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文明交融论破解“文明冲突论”,以中华茶智慧有效化解人类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贡献中国茶文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明 味道 茶智慧 文明交融论
下载PDF
“浙东唐诗之路”剡茶历史源流与发展路径探析
18
作者 张雨 张蕊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剡茶产于中国浙江省嵊州市(古称剡县),因剡溪流贯县境,故称剡溪茶或剡茶。此处自古以来就是越州地区生产优质茶叶的主要区域,为中国茶叶之乡。本文以“浙东唐诗之路”为社会背景,首先对剡茶的地理环境进行阐述,根据古籍史料、地理方志... 剡茶产于中国浙江省嵊州市(古称剡县),因剡溪流贯县境,故称剡溪茶或剡茶。此处自古以来就是越州地区生产优质茶叶的主要区域,为中国茶叶之乡。本文以“浙东唐诗之路”为社会背景,首先对剡茶的地理环境进行阐述,根据古籍史料、地理方志等资料对剡茶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发展剡茶共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并就其展现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剖析剡茶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现状问题从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两个方面探析,分别提出政府指导高质量发展、文学IP助力茶旅融合具体发展路径,对挖掘区域文化传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剡茶 历史源流 发展路径 浙东唐诗之路
下载PDF
基于文化传承的新式中药养生茶饮品牌构建研究
19
作者 林俊璋 林辉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6期47-49,共3页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哲学智慧。在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新式中药养生茶饮作为一种新型的结合体,不仅具有养生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旨在探...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哲学智慧。在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新式中药养生茶饮作为一种新型的结合体,不仅具有养生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新式茶饮品牌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品牌定位、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运用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新式中药养生茶饮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中医药 新式茶饮 品牌构建
下载PDF
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价值及运用路径
20
作者 曾勇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音乐和茶艺同属中华传统文化的血与脉,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结合,可使优美动听的旋律与沁人心脾的茶香相得益彰,营造人与茶相融相谐的美好意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茶艺表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音乐和茶艺同属中华传统文化的血与脉,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结合,可使优美动听的旋律与沁人心脾的茶香相得益彰,营造人与茶相融相谐的美好意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茶艺表演的内涵,指出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随后,阐述了传统音乐应用于茶艺表演中的优势,包括增强文化认同、营造独特氛围、提升审美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增强观众体验感。通过美学、情感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具体运用路径,如根据主题精选曲目、协调音乐与动作、优化空间布局以及增强观众参与感等。为茶艺表演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茶艺 价值 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