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
1
作者 张春阳 朱浩天 +1 位作者 辛天洋 王成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随着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居民与游客的主客关系日益复杂,为探索适应人口变化特征和村落自身保护发展需求的公服设施优化发展路径,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运用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以广... 随着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居民与游客的主客关系日益复杂,为探索适应人口变化特征和村落自身保护发展需求的公服设施优化发展路径,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运用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以广州黄埔深井村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村落公服设施配置存在一定失衡,公益性和商业性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差异,同时主客在设施使用上出现兼容、互斥特征。基于主客需求和村落空间、资源和文化等特征,提出“需求融合、格局传承、情境营造、弹性共享”的公服设施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为其他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与村落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共享 传统村落 公共服务设施 弹性共享
下载PDF
篠原一男的反美学建筑实践研究
2
作者 王发堂 唐铭 +1 位作者 陈铭 王荷池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本文对日本建筑大师篠原一男的建筑反美学倾向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篠原的整个建筑思想核心所在,正是因为关注核心而忽视造型美观问题。其次讨论了篠原五个时期样式发展内在脉络。上述两条分别构成反美学倾向的基础与逻辑展开过程。最... 本文对日本建筑大师篠原一男的建筑反美学倾向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篠原的整个建筑思想核心所在,正是因为关注核心而忽视造型美观问题。其次讨论了篠原五个时期样式发展内在脉络。上述两条分别构成反美学倾向的基础与逻辑展开过程。最后,本文讨论了篠原建筑理论中反美学困境:反物质理论的精神化与城市混沌理论的建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篠原一男 反美学 困境 反物质化 混沌
原文传递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3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下载PDF
代际支持背景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以深圳公共住房为例
4
作者 陈珊 刘嘉 陈春一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3,共12页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社区活动设施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需求较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等。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深圳公共住房 社区服务设施 老年人需求
下载PDF
“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及其实践应用——以Center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s为例
5
作者 张军杰 王凯磊 +1 位作者 张欣烁 秘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使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关注焦点。当今“双碳”目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综合了目前环境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意在推动绿...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使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关注焦点。当今“双碳”目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综合了目前环境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意在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向前发展,是当前最为严格的认证体系,以减少环境影响、实现生态修复为目的,以再生性设计原则为指导,并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可持续技术和策略为实现手段。通过对“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认证流程和认证等级进行总结,分析其变化历程及特点,并结合实际认证项目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命建筑挑战 评价标准 启示
下载PDF
国内外近二十年(2002—2022)低碳建筑相关文献聚类及主题演化研究
6
作者 俞天琦 宋铭 张亚雪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人们对建筑的低碳性能愈发地关注。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低碳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解国内外低碳建筑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本研究以Web of Sci... 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人们对建筑的低碳性能愈发地关注。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低碳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解国内外低碳建筑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中关于国内外低碳建筑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引文空间),对国内外低碳建筑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及预测,得出国内外低碳建筑研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CITESPACE 关键词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从规律认知到类型建构——城市设计的入门探索
7
作者 蔡永洁 黄林琳 沙永杰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城市空间具有明确的建构规律,它通过建设单元地块划分与类型建筑的组织,展现出“建筑—街坊—街区”的空间逻辑。为帮助首次接受城市设计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快速认知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城市成熟案例的分析,完成空间建构规律总结,... 城市空间具有明确的建构规律,它通过建设单元地块划分与类型建筑的组织,展现出“建筑—街坊—街区”的空间逻辑。为帮助首次接受城市设计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快速认知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城市成熟案例的分析,完成空间建构规律总结,将其作为操作工具并完成一个当代城市街区的城市设计。具体操作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建筑的组合建构城市街坊;然后通过街坊的组合构成城市街区。不同寻常的是,要求学生在上海城市语境下完成一个抽象基地的设计工作,从而避开复杂现实条件的干扰,专注空间规律,以此揭示这种简单逻辑的深刻性及其跨越文化的属性,从而验证其对城市设计的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入门训练 空间规律 建筑类型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需求识别与空间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8
作者 刘奕杉 刘丛红 +1 位作者 杨鸿玮 程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空间配置模式 KANO模型 需求层次 需求程度
下载PDF
承启于传统与现代的先知——英国建筑师沃伊西的设计实践解读
9
作者 童乔慧 刘嘉颖 胡嘉渝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39-51,共13页
查尔斯·F.A.沃伊西是20世纪之交英国杰出的建筑师,被称作先知先觉的现代主义者。他以普金最后的弟子自居,为英国本土乃至欧洲现代运动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沃伊西的建筑生涯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乡土住宅建筑,他深度解读中世纪... 查尔斯·F.A.沃伊西是20世纪之交英国杰出的建筑师,被称作先知先觉的现代主义者。他以普金最后的弟子自居,为英国本土乃至欧洲现代运动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沃伊西的建筑生涯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乡土住宅建筑,他深度解读中世纪哥特传统的本质,结合英国本土的民族风格并融入东方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建筑实践启发了现代主义。本文以沃伊西为研究对象,探究他是如何承启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延续传统又不陷于历史主义,或将启发当今我国本土建筑的历史性延续与创新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伊西 地域传统 现代主义 乡土住宅 工业设计
原文传递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10
作者 屈海燕 郑思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 健康 研究方法 生理反馈 心理评价
下载PDF
2000年—2020年我国城市空间活力研究成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锦棠 肖云松 +1 位作者 陈子琦 李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3期16-20,共5页
借助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和CiteSpace软件分析对2000年-2020年发表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关于城市空间活力的1016篇中文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2015年间的成果影响力较大。同时,筛选出223篇核心研究成果,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 借助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和CiteSpace软件分析对2000年-2020年发表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关于城市空间活力的1016篇中文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2015年间的成果影响力较大。同时,筛选出223篇核心研究成果,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文献互引网络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发现我国研究成果主题丰富,涵盖面广。同时,该文从研究对象的时空范畴、观测手段、要素分析评估体系、可操作的活力重塑手段四个方面审视了这些研究成果,认为学科的研究逻辑是从空间认知到活力评析,指向重塑空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活力 中文文献
下载PDF
综合性社区中心适老性使用后评价——广深案例实证
12
作者 余文婷 朱小雷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综合性社区中心可提供较为便捷的“一站式”日常生活服务,日渐成为支持社区养老生活的重要共享平台。为研究这类设施的使用实效和适老性能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广深地区有代表性的五个综合性社区中心为研究对象,聚焦建筑的适老性目标,采用... 综合性社区中心可提供较为便捷的“一站式”日常生活服务,日渐成为支持社区养老生活的重要共享平台。为研究这类设施的使用实效和适老性能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广深地区有代表性的五个综合性社区中心为研究对象,聚焦建筑的适老性目标,采用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方法,调查样本社区中心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和满意度,评估现状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适老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就现存问题提出平衡社区中心公共服务与商业功能的比例、强化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注重适老化精细设计、老幼空间复合、延长公共空间服务时间并分时管理复合使用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社区中心 使用方式 满意度 适老性 使用后评价 优化
下载PDF
时空感知: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的北京西北郊聚落空间解析
13
作者 马宣利 王鑫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1,共10页
城郊聚落处于城乡环境长时段的互动影响中,积存形成多元历史文化要素,促进城市建成区的蔓延或更新,并支持与历史建成环境的融合,其空间演变是探索聚落当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历史地理信息(HGI)的方法,在梳理历史、识别资源、明确价... 城郊聚落处于城乡环境长时段的互动影响中,积存形成多元历史文化要素,促进城市建成区的蔓延或更新,并支持与历史建成环境的融合,其空间演变是探索聚落当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历史地理信息(HGI)的方法,在梳理历史、识别资源、明确价值的前提下,对北京西北郊聚落发展作历史演变规律探索,总结出北京西北郊聚落具有城乡统筹、中心吸引、多元共生的发展特征,并在多尺度层级中呈现耦合向关联转向、地缘向业缘适配、廊道对要素牵引等演变倾向。综上,时空感知下的聚落空间解析为探索地域聚落的在地性发展路径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北京西北郊 历史地理信息 聚落遗产 城乡发展历史
下载PDF
双重赋权的平衡:社区设计内涵的解析
14
作者 王瑞 徐雷 +1 位作者 张子琪 孟静亭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在社区治理政策下,社区设计逐渐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社区设计起步晚,其概念及内涵不清晰,且多局限在物理空间设计层面,公众参与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赋权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因此从赋权视角认识社区设计是实现有... 在社区治理政策下,社区设计逐渐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社区设计起步晚,其概念及内涵不清晰,且多局限在物理空间设计层面,公众参与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赋权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因此从赋权视角认识社区设计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社区设计概念于1960年代起源于英美两国,于1980年代被引入我国学界。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6个外文数据库中512篇社区设计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研究。以“赋权-赋能”为视角,梳理了英美社区设计实践及概念中赋权的缘起与演进过程,从社区设计的行动方式、行动内容和行动机制三方面分别揭示了赋权目标、赋权导向和赋权层次的阶段特征和演进动力。结合国内社区设计的困境,建构了国内语境下社区设计赋权的认知框架,提出了双重赋权平衡的社区设计内涵,以期对我国社区设计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赋权路径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设计 主体赋权 技术赋能 认知框架 内涵演进
下载PDF
文创商业综合体的空间消费吸引特征研究——以诚品书店苏州店为例
15
作者 毛媛媛 刘思婕 +2 位作者 王灿 李文超 王德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选取“诚品书店苏州店”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文创主题类商业综合体中消费者的空间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创主题类、部分餐饮类店铺和公共空间在诚品商场中消费吸引力高,位于高层时可有效增强... 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选取“诚品书店苏州店”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文创主题类商业综合体中消费者的空间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创主题类、部分餐饮类店铺和公共空间在诚品商场中消费吸引力高,位于高层时可有效增强整个商场的消费吸引价值,其他类型店铺的消费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受此类店铺的影响。因此在文创类商业空间布局时,将不同消费吸引力的店铺进行组合配置,强化各店铺影响关联的同时提高其他店铺的消费吸引力,达到商场整体体验效益与消费效益的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消费者行为 空间评价 体验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我的“笔耕五项”
16
作者 侯幼彬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什么是“笔耕五项”?这是我套用体育界“田径五项”“冬季五项”“现代五项”等“五项”的用语,把我的写作也分成五个门类,称之为“笔耕五项”。我的这个“笔耕五项”涉及5个领域:一是“中国建筑史学”;二是“建筑理论读解”;三是“中... 什么是“笔耕五项”?这是我套用体育界“田径五项”“冬季五项”“现代五项”等“五项”的用语,把我的写作也分成五个门类,称之为“笔耕五项”。我的这个“笔耕五项”涉及5个领域:一是“中国建筑史学”;二是“建筑理论读解”;三是“中建史讲稿”;四是“中国近代建筑”;五是“建筑小品和普及读物”。下面分别展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学 建筑小品 普及读物 现代五项
原文传递
从汉字演变溯源中国早期建筑材料观
17
作者 胡斌 陈梦瑾 陈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建筑材料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选择,建筑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早期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也随着历史演替和技术进步而淘汰或演变。现在我们只能从历史古籍和早期建筑遗址中了解早期建筑材料使用的... 建筑材料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选择,建筑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早期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也随着历史演替和技术进步而淘汰或演变。现在我们只能从历史古籍和早期建筑遗址中了解早期建筑材料使用的信息。而中国早期建筑与汉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从汉字演变可窥探早期建筑材料观和文化隐喻。通过总结表示早期建筑材料的相关汉字,梳理其演变过程,对各建筑材料的古籍记载和字形逐一分析,探讨早期建筑材料的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补充早期建筑研究内容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汉字 早期建筑 演变
下载PDF
机器与社会理想:莫西·金兹堡的构成主义功能性设计方法逻辑探析
18
作者 吴寒 杨豪中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20世纪20年代,金兹堡面对新旧风格之交替、艺术与技术的争辩提出了一种集社会理想与机器性为一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功能性设计方法”,其成为各先锋思潮在建筑本体域的一次聚合与重要接驳点。然而鉴于政治因素之介入,功能方法一度在建... 20世纪20年代,金兹堡面对新旧风格之交替、艺术与技术的争辩提出了一种集社会理想与机器性为一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功能性设计方法”,其成为各先锋思潮在建筑本体域的一次聚合与重要接驳点。然而鉴于政治因素之介入,功能方法一度在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中处于失语状态。文章将从功能方法之历史时代特征出发,探究其思想之源并着重探析其以社会理想为目标、内化于机械生产逻辑的机器范式,揭示其对构成主义建筑理论与现代主义理性设计方法的重要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金兹堡 功能性设计方法 机器范式 构成主义 设计流程 理性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隔通互逆的对称性--空间操作语汇研究
19
作者 吴超 刘克成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建筑作为人类抵御外界的庇护所,需要阻隔猛兽、遮断风雨、隔离灾害。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发生地,需要联通环境,阳光通透、空气通畅、行为通达;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需要区分隐私与开放、个人与公共差异,需要内部不同功能的通达与外部... 建筑作为人类抵御外界的庇护所,需要阻隔猛兽、遮断风雨、隔离灾害。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发生地,需要联通环境,阳光通透、空气通畅、行为通达;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需要区分隐私与开放、个人与公共差异,需要内部不同功能的通达与外部不同环境的贯通。当下多元社会,建筑空间则需要进行不同视角与层级的分隔与连通操作,平面到三维、单一到复合。操作语汇--“隔”和“通”已然成为空间设计的核心。该文试图通过汲取国内外建筑理论中关于空间本体研究的“营养”,包含设计、哲学、艺术、教育等多角度;同时结合东西方典型建筑案例进行空间解析,提炼其空间隔与通的语汇属性与耦合关系,探索其空间隔与通的操作关系可能性与潜力,尝试建立空间品质塑造与空间隔通操作之间的可操作性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操作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以欧美地区的实践为例
20
作者 李咏华 姚松 高欣芸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Operational Landscape Units)的概念和划定流程;其次梳理了韦斯特布鲁克圩田保护边界划定和旧金山湾海岸带保护边界划定的案例;最后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划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 边界划定 生态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