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系古建筑“窑顶檐厦”营造技术初探
1
作者 王金平 韩笑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依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了“窑顶檐厦”技术的分类、功能和技术沿革;以及盝顶式、坡顶式“窑顶檐厦”技术的营造做法;总结归纳了晋系古建筑蕴藏的营造智慧。该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认知、保护、利用晋系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窑房同构 窑顶檐厦 营造技术 营造智慧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为例
2
作者 程斌 林贤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来说,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促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现代建筑地域化的特点,根据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来说,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促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现代建筑地域化的特点,根据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关联性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城市设计角度审视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点,结合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进行古建筑传承与发展策略。我们应当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分类科学、保护力度大且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文化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遗产化视角下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活化研究——兼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的价值与局限
3
作者 季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涵与边界不清,导致对部分类型的福州古厝过度保护,并尝试通过对导则的修订、保护框架的建构,达到科学分类保护的目的,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福州古厝 分类保护 设计技术导则 保护传承体系
下载PDF
浅谈基于建筑遗产保护下的开封古建的兴盛与衰落
4
作者 王春晖 徐流霞 《砖瓦》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宋朝伊始,打破了里坊制度,大街小巷慢慢充斥着人群的欢声笑语,在汴梁城的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建筑在此刻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保护。开封古城在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后,如今遗留古建已所剩无几,回顾历史,... 宋朝伊始,打破了里坊制度,大街小巷慢慢充斥着人群的欢声笑语,在汴梁城的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建筑在此刻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保护。开封古城在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后,如今遗留古建已所剩无几,回顾历史,每一个都有演绎着自己辉煌。在建筑遗产保护觉醒的时代,应充分意识到每一座建筑的艺术价值,构建中国特色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与时俱进,保护并传承遗产文化,展现古建筑立足于当代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古建 建筑遗产保护
下载PDF
元大都大明殿外檐斗复原研究
5
作者 张雅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1-16,32,共7页
元代时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其宫城位于大都城之中,是现今中轴线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元大都复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者们大多以都城布局考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宫殿建筑本体复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大明殿是... 元代时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其宫城位于大都城之中,是现今中轴线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元大都复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学者们大多以都城布局考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宫殿建筑本体复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大明殿是元大都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斗栱形制与构件细部变化体现着元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尽管大明殿已经毁于明初,文献档案中的记载也并不详细,但是通过大明殿外檐斗栱的复原工作,依旧可以再现元代宫殿建筑斗栱形制,让人们更加了解元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内 大明殿 斗栱复原 三等材 重檐
下载PDF
成都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再生研究——以祠堂街为例
6
作者 王桂如 陆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成都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现存近代建筑已经为数不多。许多价值较高的近代建筑由于地处市中心,随着地块升值、旧城改建、旅游开发等原因被拆除或过度改造,祠堂街是地处市中心且保留较好的近代建筑群的典型代表。文章以祠堂街... 成都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现存近代建筑已经为数不多。许多价值较高的近代建筑由于地处市中心,随着地块升值、旧城改建、旅游开发等原因被拆除或过度改造,祠堂街是地处市中心且保留较好的近代建筑群的典型代表。文章以祠堂街近代建筑群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近代建筑保护及再生进行分析研究,为其他近代建筑保护与再生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近代建筑群 保护与再生 祠堂街
下载PDF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脆弱性研究
7
作者 李睿智 赵以恒 +1 位作者 高宜生 孔亚暐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27-29,56,共4页
近年来,预防性保护已成为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的脆弱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梳理遗产脆弱性的理念发展,探讨脆弱性的应用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脆弱性的概念与发展延伸,并结合西方的建筑遗产脆弱性实践案例,梳理... 近年来,预防性保护已成为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的脆弱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梳理遗产脆弱性的理念发展,探讨脆弱性的应用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脆弱性的概念与发展延伸,并结合西方的建筑遗产脆弱性实践案例,梳理了预防性保护视角下的研究方向。随后基于预防性保护的理念,指出了国内建筑遗产脆弱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从多个角度与流程提出了完善建议,探讨了脆弱性研究的方向与实践措施,以期对国内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建筑遗产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基于三维摄影技术的雕塑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技术研究
8
作者 崔龄誉 汤力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三维摄影技术在雕塑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领域的应用,评估其在文物保护、修复以及教育传播方面的潜力,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同时探索技术创新和优化的可能性。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特别关注...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三维摄影技术在雕塑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领域的应用,评估其在文物保护、修复以及教育传播方面的潜力,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同时探索技术创新和优化的可能性。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特别关注秦始皇兵马俑的三维数字化复原项目。通过详细考察三维扫描技术的精度、数据处理流程及其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评估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此外,通过文献回顾和技术分析,探讨当前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的优化方向。结果:研究发现,三维摄影技术在雕塑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中的应用表现出高精度和高效性,特别是在损坏评估、修复规划、公共展示方面。案例分析显示,该技术能够为修复专家提供详细的雕塑数据,同时通过数字化展示增强公众的文化体验和参与。然而,技术应用仍面临成本较高、操作复杂等挑战。结论:三维摄影技术在雕塑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中展现了显著的潜力,不仅提高了复原工作的精度和效率,而且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存在一些实际应用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合作,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并增强系统自动化的可能性,以推动三维摄影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摄影技术 雕塑类文化遗产 数字化复原
下载PDF
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9
作者 程小珊 《佛山陶瓷》 202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文章研究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的基础理论以及空间环境信息模型与其他信息模型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文物建筑信息采集与整合、文物建筑结构分析与... 文章研究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的基础理论以及空间环境信息模型与其他信息模型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文物建筑信息采集与整合、文物建筑结构分析与评价以及文物建筑环境监测与预警等内容。其次分析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建筑历史与风格分析、建筑空间组织和功能解析以及建筑技艺和材料研究等内容。最后分析了空间环境信息模型在古建筑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展示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可视化与空间分析以及公众参与和文化遗产教育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信息模型 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研究 展示与传播 应用
下载PDF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的预防性保护研究——以乌素图召庆缘寺为例
10
作者 郝英迪 韩瑛 +1 位作者 李文华 杨昌鸣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表明,乌素图召庆缘寺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阳光暴晒、风沙侵蚀、冻融循环、雨水渗漏以及人为破坏,导致了结构的歪闪、拔榫、错位,以及构件的开裂、风化、崩解和酥碱等严重病害。为了应对这些病害,可采取修补加固、打牮拨正、环氧树脂填充、局部构件替换及设防鸟网等修复方法。结合以上研究,该文提出了庆缘寺病害具体修复方法以及包含庆缘寺的日常监测和维护的预防性保护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保护庆缘寺这一重要的建筑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特地区 藏传佛教殿堂建筑 预防性保护 庆缘寺 病害调查
下载PDF
越洋传播与跨境保护——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建筑遗产保护修缮模式研究
11
作者 关晓曦 陈志宏 涂小锵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历史上在海上贸易和移民传统影响下华侨在东南亚等地营建聚落,当代海内外华人协同推进东南亚华侨建筑遗产跨境保护工作,两者在不同时间维度下共同促进了华侨建筑文化的跨洋传播交流与保护传承。文章以越海移民参与侨居地建设的历史脉络... 历史上在海上贸易和移民传统影响下华侨在东南亚等地营建聚落,当代海内外华人协同推进东南亚华侨建筑遗产跨境保护工作,两者在不同时间维度下共同促进了华侨建筑文化的跨洋传播交流与保护传承。文章以越海移民参与侨居地建设的历史脉络为背景分析华侨建筑遗产特征,通过对重点修缮项目的田野调查、个案解读及相关人员口述访谈,从实践基础、工作方式、合作机制等方面总结槟城华侨建筑遗产跨境合作保护模式。通过对华侨建筑遗产海洋文化内涵的探讨,归纳海外华侨建筑保护未成体系、地缘割裂影响逐步消除、文化情感联结加深等跨境保护模式形成动因,以期为海外华侨建筑遗产保护修缮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建筑遗产 越洋传播 跨境合作 保护修缮模式 马来西亚槟城
下载PDF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红色建筑遗产记忆库分析
12
作者 冯静 任君 +3 位作者 张蓓蓓 王湛宁 孙梦瑶 陈明哲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11-12,56,共3页
近年来,红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价值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国内分布广泛的红色建筑遗产开发利用滞后且未及时保护干预,红色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传承新时代红色文化,加强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力度,文章提出红色建筑遗产记忆库的设想... 近年来,红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价值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国内分布广泛的红色建筑遗产开发利用滞后且未及时保护干预,红色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传承新时代红色文化,加强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力度,文章提出红色建筑遗产记忆库的设想,以河南省红色建筑遗产为例,通过数字信息模型与实体模型的双线融合模式,探索红色建筑遗产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建筑 遗产保护 记忆库 修复更新
下载PDF
扣罩式古城墙维护修缮方法前景分析
13
作者 孙华力 边建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新挖掘出的损毁严重的古城墙进行统一保护和协同发展,在更好地彰显古城墙魅力的同时将古城墙的遗址最大化地保护和发展,是当下应当研究和关注的问题。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古城墙发掘、修...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新挖掘出的损毁严重的古城墙进行统一保护和协同发展,在更好地彰显古城墙魅力的同时将古城墙的遗址最大化地保护和发展,是当下应当研究和关注的问题。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古城墙发掘、修缮、保护施工方式的现状,包括国外对古建筑遗址发掘、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古城墙发掘、修缮、保护的前景进行一些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罩式本真保护 古城墙遗址 修缮 保护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基于价值呈现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南京甘熙故居为例
14
作者 王姝懿 汪秋云 +1 位作者 杨昕怡 杨奕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226-228,231,共4页
目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与其能否充分展示建筑价值信息紧密相关。在实践过程中,既要保护其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还要妥善应对现存挑战。甘熙故居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保护与利用价值显著。文... 目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与其能否充分展示建筑价值信息紧密相关。在实践过程中,既要保护其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还要妥善应对现存挑战。甘熙故居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保护与利用价值显著。文章分析甘熙故居的建筑风格、修复状况及活化利用成效,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使用价值5个维度对其价值特性进行整理,旨在提出甘熙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为南京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方法:研究采用史料分析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甘熙故居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甘熙故居在历史风貌体现、建筑风格延续及空间合理布局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活化利用模式。如何在尊重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模式,实现历史价值与现代需求的有机结合,是甘熙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未来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要积极探索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模式,结合南京地区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升甘熙故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建筑更好地展现其历史风貌和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熙故居 历史建筑 价值呈现 传统风貌 保护修复 活化利用
下载PDF
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旧址的探索研究
15
作者 曹方方 张国花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15-18,共4页
以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旧址为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多重价值、建筑布局和保护利用方案的深入分析,探讨科学合理地进行遗址的价值发掘及其保护利用,以期为这一类军工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 军工遗址 历史文化 建筑布局 价值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贵州安顺戴氏老宅保护更新改造的功能释放分析
16
作者 杨瑾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老宅正以一种折中的方式在乡镇近代建筑修缮改造的夹缝中尴尬生存[1]。文章主要以贵州安顺近代建筑——戴氏老宅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老宅修缮设计项目,以实际改造现象分析研究其设计依据,并结合改造后的建筑功能进行剖析,而将所蕴藏的建... 老宅正以一种折中的方式在乡镇近代建筑修缮改造的夹缝中尴尬生存[1]。文章主要以贵州安顺近代建筑——戴氏老宅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老宅修缮设计项目,以实际改造现象分析研究其设计依据,并结合改造后的建筑功能进行剖析,而将所蕴藏的建筑功能价值加以释放,使老宅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获新生[2],以此为更多的近代建筑修缮改造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修缮改造 保护再利用 功能释放 贵州近代建筑 安顺戴氏老宅
下载PDF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古建筑维护阶段的应用分析研究
17
作者 王昊 粘海宁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文章以河北某木质结构古建筑为例探索如何采用BIM技术。包括建立参数模型、模型分析应用、方案优化等内容,为我国古建筑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对BIM技术在一般建筑和古建筑中的应用对比、特殊构件族的创建、3D可视化增强、BI... 文章以河北某木质结构古建筑为例探索如何采用BIM技术。包括建立参数模型、模型分析应用、方案优化等内容,为我国古建筑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对BIM技术在一般建筑和古建筑中的应用对比、特殊构件族的创建、3D可视化增强、BIM技术辅助古建筑工程维护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从工程实际中展现其在古建筑维护应用中的巨大优势。对古建筑维护和未来BIM技术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模 维护
下载PDF
历史建筑墙体病害及修复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张荣 宋曰新 +1 位作者 张杰胜 陈业照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9-21,共3页
历史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反映当地的风貌和特色,应当加以保护和利用,但由于历史建筑建成年代久远,材料性能劣化,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历史建筑的外观、安全性和耐久性。论文对历史建筑墙体的病害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 历史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反映当地的风貌和特色,应当加以保护和利用,但由于历史建筑建成年代久远,材料性能劣化,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历史建筑的外观、安全性和耐久性。论文对历史建筑墙体的病害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墙体病害程度和修复要求,给出了相应的墙体修复及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墙体 病害 修复方法
下载PDF
拼接柱应用于仿古建筑的BIM建模方法研究
19
作者 房忠洁 朱烨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63-64,82,共3页
首先介绍了古建筑设计的模数制度,运用Revit软件的“族”编辑功能,提出了构件的参数化设计,形成了古建筑构件的族库;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古建筑的通用建模方法,并以某仿古大殿为例,统计构件种类,进行分解,调用构件族库中的族与自... 首先介绍了古建筑设计的模数制度,运用Revit软件的“族”编辑功能,提出了构件的参数化设计,形成了古建筑构件的族库;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古建筑的通用建模方法,并以某仿古大殿为例,统计构件种类,进行分解,调用构件族库中的族与自建族相结合,进行了整体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BIM REVIT 构件参数化
下载PDF
徽派古建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
20
作者 郑俊艺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徽派古建保护利用事关历史文化传承、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徽派古建保护利用面临着保护现状良莠不齐、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产业整体发展缓慢等方面的难题。加强徽派古建保护利用应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名城... 徽派古建保护利用事关历史文化传承、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徽派古建保护利用面临着保护现状良莠不齐、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产业整体发展缓慢等方面的难题。加强徽派古建保护利用应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名城战略引领、推广优秀工作机制、振兴徽派古建产业等方面入手,留下城市记忆核心,守护徽文化生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古建 保护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 徽派古建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