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下的建筑外门窗系统气密性能研究
1
作者 朱宏飞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通过对ASTM E283/E283M—19及GB/T 7106—2019中规定的气密性能试验引入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分析,并结合测试研究门窗系统气密性能试验结果在不同评价体系下的差异。结果显示:当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后,空气密度校正因子被修正后的ASTM E28... 通过对ASTM E283/E283M—19及GB/T 7106—2019中规定的气密性能试验引入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分析,并结合测试研究门窗系统气密性能试验结果在不同评价体系下的差异。结果显示:当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后,空气密度校正因子被修正后的ASTM E283/E283M—19气密性能试验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要小于GB/T 7106—2019气密性能定级检测试验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且ASTM E283/E283M—19对空气渗漏率的试验结果较GB/T 7106—2019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窗气密性能 空气渗漏率 校正因子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隔热应用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鑫璐 王志毅 +1 位作者 徐迟 袁丽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为研究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在过渡季节的储热性能,搭建了两间尺寸相同的实验对比房,将相变石膏板贴敷于围护结构内侧,测试对多种工况下实验对比房的室内温度及壁面温度,通过房间热性能分析探讨其在过渡季节的适用性。石膏板中的相变微胶... 为研究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在过渡季节的储热性能,搭建了两间尺寸相同的实验对比房,将相变石膏板贴敷于围护结构内侧,测试对多种工况下实验对比房的室内温度及壁面温度,通过房间热性能分析探讨其在过渡季节的适用性。石膏板中的相变微胶囊以石蜡(正十八烷)为芯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为壁材,相变温度28℃,相变潜热180 kJ/kg。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一个月的多组工况实验研究,测试了室内空气温度和墙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房间进行了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变石膏板热性能稳定;在杭州地区过渡季节最高可降低室内峰值温度1.10℃,减缓壁面温度波动1.18℃,延迟峰值时间40 min,降低室内温度不舒适度6.82℃·h/d,有效缓解了室内的温度波动,增强了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此外,与夜间自然通风相比,相变围护结构在夜间通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室内不舒适度时间约2 h,减少累计室内温度不舒适度2.08℃·h/d,有效提高室内热舒适性。该研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相变石膏板应用于围护结构的隔热效果,可为后续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过渡季节 围护结构 保温隔热 热舒适性
原文传递
冻融循环对寒区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张晓兰 杨德永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4期6-9,共4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过程中岩体力学性能的变化对寒区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FLAC3D中的Cvisc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辽宁省某公路边坡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得到了不同折减系数下的蠕变曲线,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系数。结果表...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过程中岩体力学性能的变化对寒区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FLAC3D中的Cvisc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辽宁省某公路边坡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得到了不同折减系数下的蠕变曲线,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系数。结果表明:(1)冻融循环和蠕变对边坡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有负面影响。(2)考虑蠕变特性的边坡长期稳定安全系数为1.49,较未考虑蠕变特性的稳定系数低10.3%,在蠕变条件下,边坡位移不仅发生在边坡表面,而且有逐渐扩展到边坡内部的趋势。(3)岩体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岩石边坡在15次、30次、45次和60次冻融循环时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48、1.43、1.36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冻融循环 强度折减法 蠕变特性
下载PDF
免支撑连接件对模壳墙体热工性能影响分析研究
4
作者 王洪镇 褚文斌 +5 位作者 甘季中 张笑笑 王海瑞 马得俊 苏明明 李文琦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3期72-77,117,共7页
由于模壳墙体存在免支撑连接件热桥影响,依据GB 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计算的墙体传热系数与实际测试值相差较大,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稳态传热模拟,分别对不同数量和材质为工程塑料、不锈钢板和镀锌钢板的连接件墙体... 由于模壳墙体存在免支撑连接件热桥影响,依据GB 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计算的墙体传热系数与实际测试值相差较大,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稳态传热模拟,分别对不同数量和材质为工程塑料、不锈钢板和镀锌钢板的连接件墙体进行模拟分析,并计算出墙体传热系数。分析表明,不锈钢板的连接件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连接件数量影响系数为1.3~1.6,材质影响系数为1~2,研究结果可为热工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支撑连接件 模壳墙体 热桥效应 传热系数
下载PDF
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震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针对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传热系数、室内温度等热工参数进行测评,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对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效果显著,尤其可以明显降低冬季热... 针对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传热系数、室内温度等热工参数进行测评,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对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效果显著,尤其可以明显降低冬季热负荷;在围护结构改造措施中建筑外窗和外墙改造的节能效果明显,而屋面改造节能效果较弱。此分析结果可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室内温度 节能效果
下载PDF
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规律
6
作者 尹光 张颖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6期110-112,共3页
以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规律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从风洞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要素着手,对湿空气含盐浓度变化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方式验证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 以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规律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从风洞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要素着手,对湿空气含盐浓度变化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方式验证风洞内气象要素对湿空气含盐浓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气象要素 湿空气 含盐浓度
下载PDF
关中乡村自保温多孔砖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凌 李锐 +1 位作者 武彤曦 霍小平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4期102-106,123,共6页
自保温墙体作为一种适应于乡村推广的节能技术,其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自保温墙材的性能。以标准为导向,以自保温多孔砖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热分析模拟法、理论计算法对适应于关中乡村使用的自保温多孔砖的热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研... 自保温墙体作为一种适应于乡村推广的节能技术,其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自保温墙材的性能。以标准为导向,以自保温多孔砖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热分析模拟法、理论计算法对适应于关中乡村使用的自保温多孔砖的热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自保温多孔砖孔洞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时,应结合孔洞的排列方式,重点考虑垂直于热流面的矩形孔数量、矩形孔长宽比以及孔洞数量这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孔洞率及孔洞排数为辅助参数进行配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乡村 自保温多孔砖 热性能 优化设计 多元因素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轻型木结构建筑热湿性能分析
8
作者 徐婉清 薛育聪 陆江 《建筑技术》 2023年第6期665-670,共6页
轻型木结构建筑因其所具有的节能减排潜力而得到大力推广,但易腐易霉的特点使其在全年高湿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受到局限;此外,该地区居住建筑用户多采用间歇用能并配合自然通风的独特模式亦使木制围护结构两侧环境复杂化。故以夏热冬... 轻型木结构建筑因其所具有的节能减排潜力而得到大力推广,但易腐易霉的特点使其在全年高湿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受到局限;此外,该地区居住建筑用户多采用间歇用能并配合自然通风的独特模式亦使木制围护结构两侧环境复杂化。故以夏热冬冷地区的轻型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于现场监测了不同用能模式下建筑室内温湿度的变化过程及围护结构内的热湿传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木结构建筑 热湿传递 热湿环境 现场试验 夏热冬冷地区
下载PDF
基于防护热箱法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系统校准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月莉 袁涛 +4 位作者 牛璞 王营 古亚萍 施水华 张忠伟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9期102-105,共4页
防护热箱法具有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建筑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室测试。但在实际测试时仍存在误差,因此开展防护热箱法的校准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介绍了防护热箱法的检测原理、试验系统构成,详细说明了校准试... 防护热箱法具有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建筑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验室测试。但在实际测试时仍存在误差,因此开展防护热箱法的校准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介绍了防护热箱法的检测原理、试验系统构成,详细说明了校准试验方法及测试流程,并给出了不同厚度标准试件的热量校准曲线。在实际测试中,可通过校准热量进行热计量箱投入热量的修正,进而准确计算得到试件的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围护结构 防护热箱法 校准试验 传热系数
下载PDF
人工冻结作用下淤泥质黏土冻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唐益群 洪军 +2 位作者 杨坪 王建秀 胡向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2-776,共5页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软土地区隧道附属设施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得到较多地应用。上海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层中,饱和淤泥质黏土层冻胀变形使地铁隧道管片破裂、渗水或漏泥,严重影响隧道管片质量与地铁安全运...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软土地区隧道附属设施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得到较多地应用。上海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层中,饱和淤泥质黏土层冻胀变形使地铁隧道管片破裂、渗水或漏泥,严重影响隧道管片质量与地铁安全运营。以上海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冻胀试验,研究冷端温度对土体的冻胀力以及冻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土样冻胀率以及冻胀力与冷端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冻结温度试验测出了土体的冻结温度,同时建立了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的冻结温度场,进一步揭示了冻结锋面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上海地铁隧道冻结法设计、施工与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淤泥质黏土 人工冻土 冻结温度 冻胀率和冻胀力 冻结温度场
原文传递
粤东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现场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金玲 孟庆林 +2 位作者 赵立华 张宇峰 陈霖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了448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研,实测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并记录了热感觉、热可接受度、热期望。居民服装热阻与ET*呈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居民的热感觉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 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了448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研,实测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并记录了热感觉、热可接受度、热期望。居民服装热阻与ET*呈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居民的热感觉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新有效温度(E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热感觉模型。模型显示,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26.4℃(ta)、26.7℃(top)、28.5℃(ET*),80%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0℃(ta)、29.4℃(top)、31.2℃(ET*)。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灰空间"中的期望温度比"绝对空间"高0.6℃,说明使用者在灰空间比在绝对空间有更低的期望基准,现代农村住宅应保留传统建筑中设置适量灰空间的建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地区 农村住宅 热舒适 灰空间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VDSF自然通风实验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友明 高丽慧 +2 位作者 王衍金 何文皓 郭晓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以长沙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城市,通过试验对位于长沙地区的一已搭建好的通风式双层皮玻璃幕墙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时热通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玻璃间距分别为0.10,0.20,0.30和0.40m时,均可实现自然通风;当玻璃... 以长沙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城市,通过试验对位于长沙地区的一已搭建好的通风式双层皮玻璃幕墙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时热通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玻璃间距分别为0.10,0.20,0.30和0.40m时,均可实现自然通风;当玻璃间距为0.30和0.40m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效果十分接近.对热通道内百叶的位置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玻璃间距为0.40m,百叶位于离外玻璃0.10m或位于热通道正中间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效果基本一致.结合Fluent软件分别对自然通风状态下通风式双层皮玻璃幕墙玻璃间距为0.30和0.40m,百叶位置位于离外玻璃0.10m及位于热通道正中间的情形分别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通风式双层皮玻璃幕墙自然通风下的最佳玻璃间距是0.30m,百叶离外层玻璃0.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式双层皮幕墙 自然通风 流场 温度场 玻璃间距 百叶位置
下载PDF
上海暗绿色粉质粘土冻融前后微观性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益群 杨坪 +1 位作者 沈锋 周念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以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江底旁通道冻结施工中的第⑥层原状和冻融作用后的暗绿色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两种土的微结构基本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基本单元体的接触状态、基本单元体间的联结形式、孔隙形状和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江底旁通道冻结施工中的第⑥层原状和冻融作用后的暗绿色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两种土的微结构基本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基本单元体的接触状态、基本单元体间的联结形式、孔隙形状和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原状土和冻融土的静三轴试验与动三轴试验的结果分别作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土体经冻融作用后,胶结体以及土颗粒发生了明显的破坏,孔隙变大,导致了土体内粘聚力与最大动应力的显著下降,隧道运营时,应严格控制冻结区域的车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施工 冻融 第⑥层粉质粘土 微观结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干燥方法和试件尺寸对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驰 吴晨晨 +1 位作者 冯雅 孟庆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7,142,共7页
采用干燥剂法、70℃烘干法和105℃烘干法处理了2种尺寸(4cm×4cm×2cm和3cm×3cm×1cm)的加气混凝土试件,比较了3种干燥方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差异.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70℃烘干的大小试件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 采用干燥剂法、70℃烘干法和105℃烘干法处理了2种尺寸(4cm×4cm×2cm和3cm×3cm×1cm)的加气混凝土试件,比较了3种干燥方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差异.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70℃烘干的大小试件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量,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采用Peleg模型拟合了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结果表明:70℃烘干法得到的试件干重比干燥剂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多0.13%~0.16%,而105℃烘干法得到的试件干重比干燥剂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少1.02%~1.06%.大小加气混凝土试件在相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量并不相等,在中高相对湿度下小试件的平衡含湿量明显较小.不同干燥条件下大小加气混凝土试件拟合等温吸湿曲线有明显差异.在测试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时,推荐采用70℃烘干大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干燥方法 试件尺寸 干重 平衡含湿量 等温吸湿曲线
下载PDF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吸放湿及导热性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任鹏 李秀辉 孟庆林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5,95,共6页
针对湿热地区潮湿气候作用下建筑保温砂浆受潮的规律,采用天平称重法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了自然状态吸放湿实验,并采用热湿气候风洞实验法对其质量平衡含湿率进行测定,进而采用平板法对其湿平衡状态下的导热系数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针对湿热地区潮湿气候作用下建筑保温砂浆受潮的规律,采用天平称重法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了自然状态吸放湿实验,并采用热湿气候风洞实验法对其质量平衡含湿率进行测定,进而采用平板法对其湿平衡状态下的导热系数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方地区潮湿气候条件下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质量平衡含湿率约为3.55%;湿平衡状态下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导热系数修正系数在1.04~1.11之间,平均值为1.08,考虑受潮现象的复杂性,建议在实际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时,该修正系数宜取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化微珠 砂浆 保温 吸湿 含水率 导热系数 修正系数
下载PDF
夜间通风建筑关键设计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新荣 杨雯 +1 位作者 杨柳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5,共5页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夜间通风建筑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和匹配关系分析.首先,以实验建筑为原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一栋实际建筑的分析模型,通过室内空气环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夜间通风建筑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和匹配关系分析.首先,以实验建筑为原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一栋实际建筑的分析模型,通过室内空气环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探讨了通风开口面积、通风量和蓄热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本论文的模型,窗口面积和通风量近似呈线性关系;2)在特定的蓄热量下,窗口面积并非越大越好,存在使室内环境最舒适的最佳窗墙面积比;3)蓄热量与室内舒适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成对数关系;4)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风量和蓄热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图,并由此获得了每种蓄热量情况下的最佳通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蓄热体 通风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建筑水平屋面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建涛 刘京 +2 位作者 赵加宁 付志鹏 张文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分析了现阶段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研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现场实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特性的蔡升华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某高大单体建筑水平屋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屋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屋面上方的代表风速... 分析了现阶段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研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现场实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特性的蔡升华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某高大单体建筑水平屋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屋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屋面上方的代表风速成正比,代表风速在5.6m/s以内时,对流换热系数在5-50W/(m^2·K).分析表明,蔡试件表面的温度波动和屋面、空气之间的温差对实测结果影响不大.文中还考虑了建筑尺度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以风登陆屋面沿风向到测点的距离为代表长度,对实测结果做了无量纲化处理,得到了考虑到建筑尺度的建筑屋面对流换热无量纲准则.最后通过一个热平衡法的实验对文中提出的蔡升华法做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屋面 对流换热 蔡升华法 实测研究
下载PDF
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CFD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京 张文武 邵建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98,共5页
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的重要参数.文中首先对萘升华技术实测的建筑楼顶水平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CFD模拟技术在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中的可适用性,然后利用... 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的重要参数.文中首先对萘升华技术实测的建筑楼顶水平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CFD模拟技术在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中的可适用性,然后利用CFD计算模型对单一建筑和5种建筑群的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每一单体建筑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均是楼顶表面最大,背风墙表面最小,侧墙表面和迎风墙表面几乎相等;建筑之间的间距越大,建筑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越大;高层建筑会使本身及其附近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在建筑群相互遮挡的情况下,风向的改变会导致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也就是说,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受到风速、风向、建筑密度及周围建筑高度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外表面 对流换热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圆管法导热系数测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纪玉超 张双喜 +1 位作者 胡开永 陈婷婷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了测量管状或者厚度不均匀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根据圆管导热仪的构造和原理,建立了导热仪模型和相关的测试系统,并通过试验测量了岩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与试验装置的可靠... 为了测量管状或者厚度不均匀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根据圆管导热仪的构造和原理,建立了导热仪模型和相关的测试系统,并通过试验测量了岩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与试验装置的可靠性,所组建的导热仪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圆管状材质的导热系数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圆管法 试验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生土导热系数测试及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大龙 赵辉辉 +1 位作者 刘向梅 何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对生土材料热工性能及对生土建筑能耗的影响,分别从陕西西安、新疆吐鲁番、西藏拉萨采集当地土样并加工成同一密度级的土坯试件,测试了从绝干到湿饱和状态下各种生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结合敏感...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对生土材料热工性能及对生土建筑能耗的影响,分别从陕西西安、新疆吐鲁番、西藏拉萨采集当地土样并加工成同一密度级的土坯试件,测试了从绝干到湿饱和状态下各种生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结合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上述3种土样在不同含水率下导热系数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生土导热系数成线性相关;含水率对生土建筑耗热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新疆生土在墙体湿度增大情况下建筑能耗增加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材料 含水率 导热系数 建筑采暖能耗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