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1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照 方卓祯 +1 位作者 李德智 吴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8,116,共12页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研究进程的归纳,以及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政策、计算方法、BIM技术适用性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当前研究成果,将...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研究进程的归纳,以及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政策、计算方法、BIM技术适用性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当前研究成果,将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内容划分为理论方法、工具平台、应用价值三个层面。理论方法主要关注计算边界和计算方法的确定、BIM模型的数据提取方式以及BIM模型的参数扩展内容;工具平台主要探讨BIM建模工具、人工处理及算法程序、BIM软件插件、BIM平台系统的具体应用;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在建筑设计、物化、运营等各阶段的成果效益。三个层面虽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和难点。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数字技术融合和信息管理完善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建筑碳排放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政策
下载PDF
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校园空间形态变迁及历史建筑解析
2
作者 毕小芳 张皓飞 +2 位作者 刘春德 王璐 庄昭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①创办于1909年,其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英商福公司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本文通过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校报、校志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史,结合实地调研、测绘,从空间形态变迁、历史建筑两个方面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河南理工大学①创办于1909年,其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英商福公司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本文通过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校报、校志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史,结合实地调研、测绘,从空间形态变迁、历史建筑两个方面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校园规划形成教学行政区与学生住宿区分隔,且教学区为美国典型的“Mall”式三合院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学校重在通过合并院校增加校园面积;改革开放后,校园建设速度加快,形成了新的以工程馆(今校史馆)为中心的东西轴线和以一号教学楼为中心的南北轴线,校园呈现出以教学行政区居中,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环绕行政区的规划布局形式。校园历史建筑工程馆、理化实验室和科学馆立面比例均衡,突出轴线对称,门窗采用半圆券洞,具有鲜明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理工大学 焦作路矿学堂 校园空间 历史建筑 校园规划
下载PDF
考虑负电价的建筑储能控制策略与优化配置设计方法
3
作者 张永明 季颀淞 +1 位作者 陈烈 陈夕洋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建筑再电气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能源供需平衡,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然而新市场规则带来的负电价现象,对建筑能源系统工程设计和运维带来了极大...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建筑再电气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能源供需平衡,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然而新市场规则带来的负电价现象,对建筑能源系统工程设计和运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建筑光储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负电价情况,提出新市场机制下系统调度策略与容量配置方法,并通过Matlab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光伏 储能 电力市场 负电价 储能容量优化
原文传递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历史建筑测绘中的应用——以闽清县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为例
4
作者 邱健丽 《福建建筑》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文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受各种因素影响遭受不断的侵蚀甚至灭失,其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以闽清县历史建筑保护测绘为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历史建筑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建设进行...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文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受各种因素影响遭受不断的侵蚀甚至灭失,其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以闽清县历史建筑保护测绘为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历史建筑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为历史建筑的测绘资料建档和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结语对该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测量成果精度,还可实现历史建筑三维可视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历史建筑测绘 点云数据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刚 马智亮 李松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领域。鉴于目前尚无学者对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进行系统总结,针对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精益建造以及应用于建造领域与数字技术...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领域。鉴于目前尚无学者对精益建造与数字技术集成进行系统总结,针对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精益建造以及应用于建造领域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和重点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数字技术(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逐步成为精益建造应用推广的关键支撑,两者深度融合能产生正向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并降低项目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建造(LC)与数字技术集成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造4.0 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相关函数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
6
作者 康帅 李治甫 +1 位作者 王自法 董正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为了改善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函数和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以一铁路钢梁桥结构为例,首先通过对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自相关运算来提高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再使用自相关样本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 为了改善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函数和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以一铁路钢梁桥结构为例,首先通过对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自相关运算来提高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再使用自相关样本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输入可以显著提高其识别精度,且当振动信号中的噪声水平越高时,自相关样本作为CNN输入的识别精度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自相关运算具有比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更强的抗噪性。使用互相关函数对结构上布置的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再将融合后的信号作为CNN的输入,互相关在对2个传感器数据特征有效融合的前提下可以成倍地削减数据集的维度,减少网络运算的参数量,从而减少用时提高训练效率,且互相关样本作为网络输入同样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强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深度学习 CNN 自相关 互相关
下载PDF
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策略梯度算法及收敛性分析
7
作者 王卓 李永强 +1 位作者 冯宇 冯远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91,共12页
为了解决基于策略的强化学习方法在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中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同时更新双方玩家策略的近似纳什均衡策略优化算法.将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问题描述为最大最小优化问题,针对参数化策略,给出马尔科夫博弈的策略梯度定... 为了解决基于策略的强化学习方法在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中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同时更新双方玩家策略的近似纳什均衡策略优化算法.将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问题描述为最大最小优化问题,针对参数化策略,给出马尔科夫博弈的策略梯度定理,并通过近似随机策略梯度的推导,为算法实施提供可行性基础.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最大最小问题梯度更新方法,发现额外梯度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基于这一发现,提出基于额外梯度的近似纳什均衡策略优化算法,并给出算法的收敛性证明.在Oshi-Zumo游戏上,使用表格式softmax参数化策略以及神经网络作为参数化策略,验证不同游戏规模场景下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算法相对于其他方法的收敛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方零和马尔科夫博弈 强化学习 策略优化 额外梯度 纳什均衡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自训练半监督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
8
作者 秦世强 杨睿 苏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为解决结构损伤识别中标签样本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训练半监督神经网络(self-training semi-supervised neural networks,SSNN)的结构损伤识别框架,该框架利用自训练半监督方法对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 为解决结构损伤识别中标签样本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训练半监督神经网络(self-training semi-supervised neural networks,SSNN)的结构损伤识别框架,该框架利用自训练半监督方法对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无标签样本中挑选置信度高的样本标注伪标签,扩大样本训练集,并采用归一化频率变化率和损伤特征指数作为输入特征,用于识别结构损伤。首先,介绍自训练半监督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从神经网络构建、损伤特征提取、分类器评估等方面,给出结构损伤识别流程;最后,通过空间桁架的数值案例及3层框架的试验数据,验证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自训练半监督学习能够从无标签样本中选取置信度较高的样本,为损伤识别提供更充足的有标签样本;在标记样本不足的条件下,SSNN比MLP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效果更好;相较于MLP神经网络,SSNN在单一位置损伤工况下,识别准确率提升约4%,2个位置损伤识别准确率提升约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半监督学习 自训练 伪标签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9
作者 马佳星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道跨十一塘江斜拉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85900.41 t,主要在运营维护阶段和建材准备阶段产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04%、45.34%、0.58%、50.75%和3.29%.就综合质量碳排放量而言,案例斜拉桥建设期上部结构最大,为0.78 t(CO_(2)e)/t;附属设施次之,为0.34 t(CO_(2)e)/t;下部结构最小,为0.23 t(CO_(2)e)/t.通过不同桥型间的碳排放对比(设计规划阶段除外)可知,案例斜拉桥与其他3种桥型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规律略有不同,占比最大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占比最小的是施工阶段.就桥面单位面积碳排放而言,悬索桥最大,为11.22 t(CO_(2)e)/m^(2);混凝土梁桥为6.48 t(CO_(2)e)/m^(2);斜拉桥为4.96 t(CO_(2)e)/m^(2);钢混组合梁桥最小,为4.45 t(CO_(2)e)/m^(2).本文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桥梁选型、运维策略,同时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法 碳排放模型
下载PDF
改建房结构安全的三阶提升预警模型
10
作者 段在鹏 李炯 +1 位作者 杨泽鸿 黄豪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研究改建房结构安全问题并提升模型预警精度,采用“文本-图像融合”、“信息再生成”和“智能优化模型参数”3个方法建立三阶提升预警模型。首先构建基础预警模型:选取VGG16、ResNet50等4种图像识别模型进行迁移学习,将性能最优者作... 为研究改建房结构安全问题并提升模型预警精度,采用“文本-图像融合”、“信息再生成”和“智能优化模型参数”3个方法建立三阶提升预警模型。首先构建基础预警模型:选取VGG16、ResNet50等4种图像识别模型进行迁移学习,将性能最优者作为基础预警模型;之后进行第1次预警精度提升:收集测试集中对应的文本信息,经独热编码等预处理后与图像信息“融合”,优选随机森林等5种算法以提升预警精度;然后进行第2次精度提升:采用过采样-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SMOTE-DCGAN)策略提高模型对隐患改建房的“捕捉”能力;最后,使用金豺优化算法进行第3次提升。研究结果表明:DenseNet121模型更能抓取到隐患改建房图像特征;改建房结构安全预警模型最优的是支持向量机(SVM),准确率为82.5%;使用SMOTE-DCGAN策略后,表现最佳的SVM和XGBoost,其隐患改建房的召回率分别提升10和5个百分点;金豺优化算法下的“SMOTE-DCGAN-SVM”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 1值再次提升7.0、7.5、10.5和9.1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排查改建房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建房 深度学习 集成算法 生成式对抗网络 金豺优化算法
下载PDF
居住建筑夏季行为节能计算模型研究
11
作者 范旭悦 刘大龙 马岚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建筑节能是实现能源消耗降低的重要途径。其中,住宅领域的能耗削减,尤其需要对居民行为节能的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不同地域间节能行为的差异,进而分析行为节能的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与设备使用... 建筑节能是实现能源消耗降低的重要途径。其中,住宅领域的能耗削减,尤其需要对居民行为节能的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不同地域间节能行为的差异,进而分析行为节能的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与设备使用直接相关的行为,以及不涉及设备使用的其他行为。在夏热冬暖及夏热冬冷地区,对设备使用行为开展了特别的实地测试,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节能行为模型。在台州和广州两地,采集了居民实际使用空调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行为模型中,形成基于概率函数的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空调启动的温度临界点为29.8℃,而台州地区空调启动的温度临界点为28.8℃。建立行为模型不仅能够提高能耗模拟的精确度,而且可为热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行为节能 建筑热工 建筑节能 用能行为
下载PDF
陕西省建筑运行碳排放预测与达峰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军 赵民 +2 位作者 李杨 岳万年 康维斌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建筑运行是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其占比超过90%,因此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预测与达峰路径规划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的工作基础。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对陕西省建筑运行碳排放趋势、峰值和达峰时间进行... 建筑运行是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其占比超过90%,因此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预测与达峰路径规划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的工作基础。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对陕西省建筑运行碳排放趋势、峰值和达峰时间进行合理预测,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035年达峰,峰值7320.32万tCO_(2),而在采取积极措施的达峰情景下可于2030年达峰,峰值6282.03万tCO_(2),当年需完成的减排目标值755.19万tCO_(2);为如期实现预测情景下的达峰目标,基于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测算思路,并依据国家及陕西省地方政策要求拟定实施路径,测算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在2030年可实现减排总量794.83万tCO_(2),高于减排目标值,建筑领域沿该路径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行 碳排放 情景预测 路径
下载PDF
川西高原藏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能耗模拟和优化
13
作者 张妍 罗茂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川西高原藏区气候寒冷,地理位置偏僻,常规能源匮乏,传统民居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大。为提高此类民居的节能性,改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川西藏区典型民居建筑模型,模拟当地气候条件、太阳辐射等环境参数,以... 川西高原藏区气候寒冷,地理位置偏僻,常规能源匮乏,传统民居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大。为提高此类民居的节能性,改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川西藏区典型民居建筑模型,模拟当地气候条件、太阳辐射等环境参数,以人体热舒适和采暖能耗为评价指标,分析建筑朝向、功能布局、阳光房及其玻璃材料与参数等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探索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优组合形式,在优化传统民居设计的基础之上,论证了利用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为极端气候地区无辅助热源的传统民居立足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解决冬季采暖问题、提升舒适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传统民居 能耗模拟 室内热环境 节能设计
下载PDF
建筑业神经工程管理研究趋势、挑战及展望
14
作者 熊朝阳 丁志坤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8,122,共12页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工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建筑项目日益增长的复杂性。神经工程管理是一门结合了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为提升工程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控制安全风险,优化人机协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工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建筑项目日益增长的复杂性。神经工程管理是一门结合了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为提升工程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控制安全风险,优化人机协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建筑业神经工程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评述,重点关注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建筑景观设计、建筑环境感知以及人机协同管理这五个关键研究方向。同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挑战,体现为跨学科理论框架缺乏,研究方法适用性不高,无意识认知处理机制探究匮乏,以及潜在工程伦理和法律风险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工程管理 建筑行业 神经科学 安全风险 人机协作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
15
作者 胡国芳 王丽 张磊 《质量与认证》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通过创建一个真实系统的虚拟副本,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高度融合。本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通过创建一个真实系统的虚拟副本,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高度融合。本文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分析了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带来的变革,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就数字孪生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数字化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下载PDF
建筑工程数字孪生产品认证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 何其飞 贺晓玲 《质量与认证》 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
数字孪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认证认可行业在数字产品领域存在较大空白,为了确保数字孪生产品的规范性,标准和规范需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的数字孪生产品认证方法,并提出了建筑工... 数字孪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认证认可行业在数字产品领域存在较大空白,为了确保数字孪生产品的规范性,标准和规范需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本文梳理了目前已有的数字孪生产品认证方法,并提出了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孪生产品认证的具体开展途径,以实现数字孪生产品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数字孪生 产品认证 BIM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具体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思维 郑雅奇 樊叶波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建筑光伏一体化是目前实现建筑碳中和较为成熟的路径。文章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BIPV发展背景为基础,对BIPV的概念、系统构成、产品技术路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BIPV屋顶系统、BIPV非透光覆层系统、BIPV半透光覆层系统及高透光覆层... 建筑光伏一体化是目前实现建筑碳中和较为成熟的路径。文章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BIPV发展背景为基础,对BIPV的概念、系统构成、产品技术路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BIPV屋顶系统、BIPV非透光覆层系统、BIPV半透光覆层系统及高透光覆层系统的产品类型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中和 建筑光伏一体化 光伏材料
下载PDF
数字孪生产品检验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何其飞 马强 高蔚 《质量与认证》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检验检测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检验效率、准确性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同时,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检验检测流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估,以期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精确和高效...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检验检测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检验效率、准确性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同时,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检验检测流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估,以期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产品检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碳中和导向下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路径研究
19
作者 黄志华 李娜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建筑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是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双碳”战略时代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已成为实现建筑碳中和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光伏产业链的基础上,研究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及技术路径,并对低碳建筑的绿色... 建筑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是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双碳”战略时代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已成为实现建筑碳中和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光伏产业链的基础上,研究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及技术路径,并对低碳建筑的绿色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光伏建筑一体化 低碳建筑
下载PDF
太阳能发电定日镜立柱高精度安装控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斌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解决定日镜立柱高精度安装难题,本文以新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发电集热系统定日镜立柱施工实际应用为背景,分析了施工难点和控制技术原理,提出了高精度安装控制措施及要点,研究表明通过对立柱成品检验、安装的... 为解决定日镜立柱高精度安装难题,本文以新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发电集热系统定日镜立柱施工实际应用为背景,分析了施工难点和控制技术原理,提出了高精度安装控制措施及要点,研究表明通过对立柱成品检验、安装的各个环节进行复测配合精调控制后,可提高立柱安装精度和效率,希望为提高光热发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效益和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 立柱 高精度安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