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4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 朝鲜族、满族的木构架民居
1
作者 《城乡建设》 2025年第3期16-17,共2页
东北寒地传统乡土建筑,以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木构架民居为代表。朝鲜族民居外墙粉刷白灰,再以灰色瓦面相衬,典雅而庄重;四坡歇山式屋顶,大出挑屋檐,遮风避雨护墙的同时,辅以凹进的廊子,使建筑轮廓更加清晰,光影更为丰富,更富立体... 东北寒地传统乡土建筑,以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木构架民居为代表。朝鲜族民居外墙粉刷白灰,再以灰色瓦面相衬,典雅而庄重;四坡歇山式屋顶,大出挑屋檐,遮风避雨护墙的同时,辅以凹进的廊子,使建筑轮廓更加清晰,光影更为丰富,更富立体感。就地取材采用泥土、木材、羊草等生态建筑材料,经过巧妙加工,造就了坚固、美观、经济、适用的乡土特色民居建筑。充分展示了我国严寒地区智慧的生态哲学观和低成本、低技术、低维护、可持续的传统建造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筑材料 木构架 朝鲜族民居 民居建筑 生态哲学观 严寒地区 乡土特色 东北寒地
下载PDF
华中地区 土家族、苗族的穿斗式木构架民居
2
作者 《城乡建设》 2025年第3期20-21,共2页
武陵地区位于华中腹地,以武陵山脉延伸的范围为核心,横跨湘鄂渝黔四省市。武陵地区自古就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重要纽带,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当地土家族、苗族的穿斗式木构架仍保持相对原始、朴实的建筑形式,因而被视为最具原... 武陵地区位于华中腹地,以武陵山脉延伸的范围为核心,横跨湘鄂渝黔四省市。武陵地区自古就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重要纽带,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当地土家族、苗族的穿斗式木构架仍保持相对原始、朴实的建筑形式,因而被视为最具原生代表性的分支,至今仍有相对活跃的建造行为。领导工匠建造房屋的大木匠被称作“掌墨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湘鄂渝黔 武陵地区 武陵山脉 土家族 西南地区 大木匠 苗族
下载PDF
伊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设计研究
3
作者 魏鹏郦 香美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26-29,共4页
伊犁维吾尔族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其传统民居独具特色。通过梳理伊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形成脉络,从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细部装饰三个不同维度解析伊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特征,对当下我国探寻边疆地域文化、各民族交往交... 伊犁维吾尔族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其传统民居独具特色。通过梳理伊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形成脉络,从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细部装饰三个不同维度解析伊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特征,对当下我国探寻边疆地域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化印证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装饰设计 地域文化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基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传统民居研究与保护
4
作者 武彬 杨晓湉 +3 位作者 杨文兵 袁模 刘顺生 张裕 《城市建筑》 2025年第6期1-3,15,共4页
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其多样化的传统民居建筑不仅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文章探讨了云南不同民族传统民居的设计原则、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 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其多样化的传统民居建筑不仅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文章探讨了云南不同民族传统民居的设计原则、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发展,强调了这些民居作为每个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提出了如何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从而激发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传统民居 建筑特色 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保护
下载PDF
藏族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方向探析——以杭州与甘孜对口帮扶文创产业基地项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俞烨钢 《乡村论丛》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掀起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在工作中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并且对文化、教育帮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被帮扶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掀起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在工作中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并且对文化、教育帮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被帮扶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极具挖掘和开发价值,但现有文创产业已不适应目前和未来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创新。本文以藏族民居建筑文化为切入点,依托高校为主体的文创对口帮扶基地实践展开调研,以期在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提出有价值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帮扶 文创产业 藏族民居 传承与创新
原文传递
从不丹窗饰看藏式建筑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本土化语汇转译
6
作者 李天 周晶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7,M0006,共12页
不丹建筑外窗装饰语汇的流变与本土化,是我国藏式建筑文化与技术对外输出与传播的缩影。从不丹建筑窗饰形象的文化来源追溯,可以看出受西藏艺术、犍陀罗艺术、尼泊尔艺术与本土习俗的影响,不丹从完全移植藏式建筑的构造与风格到生成具... 不丹建筑外窗装饰语汇的流变与本土化,是我国藏式建筑文化与技术对外输出与传播的缩影。从不丹建筑窗饰形象的文化来源追溯,可以看出受西藏艺术、犍陀罗艺术、尼泊尔艺术与本土习俗的影响,不丹从完全移植藏式建筑的构造与风格到生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子文化风格历程。喜马拉雅地区多元文化的碰撞,形成了藏式建筑语汇于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本土化转译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丹窗饰 藏式建筑 喜马拉雅地区 本土化
下载PDF
基于营造逻辑的白族传统民居木构架区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曦 林徐巍 《世界建筑》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在对大理白族聚居区25个典型聚落调研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民居的木构架进行了类型梳理与区划研究。首先,将木构架拆解为檩柱组合形式、承檩结构、厦子形式3个关键部分,根据各部分的不同做法将所调查到的57种构架形式归纳为3个大类、... 本文在对大理白族聚居区25个典型聚落调研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民居的木构架进行了类型梳理与区划研究。首先,将木构架拆解为檩柱组合形式、承檩结构、厦子形式3个关键部分,根据各部分的不同做法将所调查到的57种构架形式归纳为3个大类、7个分支;接着考察不同分支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出中心系、北部系两个主要区系;最后总结出技术传统、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3个影响木构架区划的核心因素,民族内生技术传统的不断发展和地区/民族间技术的传播交流,共同造就了白族传统民居木构架的丰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区划 木构架 白族
下载PDF
建设管理视角下传统民居价值的当代演绎路径探析——以成都铁像寺水街为例
8
作者 张莉 李万勇 +1 位作者 熊唱 李丽 《建筑经济》 2024年第S01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从室外环境、院落空间、营造理念、文化表达、市井温度五个方面总结成都传统民居价值的特点。以高新铁像寺水街为例,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总结传统民居建筑价值当代演绎的方法路径:项目建设管理前期注重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建设管理中期... 本文从室外环境、院落空间、营造理念、文化表达、市井温度五个方面总结成都传统民居价值的特点。以高新铁像寺水街为例,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总结传统民居建筑价值当代演绎的方法路径:项目建设管理前期注重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建设管理中期融入当代审美和需求创新式表达地域文化;建设管理末期重点关注业态植入和场景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住 价值传承 铁像寺水街 地域文化 当代演绎
下载PDF
匠心传世的文化瑰宝——《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书评
9
作者 王强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03-104,共2页
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的《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一书系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成果,也是武汉工程大学赵衡宇教授多年来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系统的调研与总结。作者长期深耕鄂西地区,通过田野调查、实地勘测... 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的《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一书系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成果,也是武汉工程大学赵衡宇教授多年来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系统的调研与总结。作者长期深耕鄂西地区,通过田野调查、实地勘测、口述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该书对土家族吊脚楼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书评 实地勘测 吊脚楼营造技艺 武汉工程大学 艺术人才培养 鄂西地区 国家艺术基金
下载PDF
中国羌族特色村寨及建筑研究综述
10
作者 胡丹 李佳熹 魏佳佳 《重庆建筑》 2024年第9期16-22,共7页
羌族特色村寨具有独特的建筑与文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衰败、空心化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推进,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的梳理总结有利于全面了解研究情况,为今后研究找到方向。该文从纵向的历史方面与横向的主题方... 羌族特色村寨具有独特的建筑与文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衰败、空心化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推进,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的梳理总结有利于全面了解研究情况,为今后研究找到方向。该文从纵向的历史方面与横向的主题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纵向研究包括历史上的零星记载、以1997年起的系统研究及2008年起的研究激增三个阶段。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关于羌寨的基础研究,关于羌族建筑的基础研究,关于碉楼及装饰的研究,对羌寨及建筑保护的思考,关于地震灾后重建的研究,羌族文化、乡村旅游等多学科视角下的研究等。研究发现,当前对羌寨的研究视角多样,不仅从民族学、建筑人类学的角度,还包括旅游、文化、社会等多角度;不局限于描述性研究,还包括创新型研究;不仅对静态物理空间进行研究,还关注其发展变迁、保护和更新,特别是地震影响下的保护;研究从主观认知向多种理论指导下的客观理性分析转变。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围绕数字技术的特色村寨档案建立,保护和规划设计,关注传统技艺灭失及居民参与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在地研究,理论构建及创新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特色村寨 研究综述 文献梳理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11
作者 吕沁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0期45-49,共5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地域、文化等形成和演变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地域、文化等形成和演变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作为多民族省份,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新时期要从民族特色村寨的现实需求出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把握发展的方向,既要重视智慧发展,也要重视文化传承,利用特色村寨的民族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建立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特色村寨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阿坝州壤塘县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征研究
12
作者 何昕 朱小丽 +1 位作者 李静雅 李沄璋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99-200,共2页
立足于壤塘县杜柯河流域和则曲河流域民居建筑实地测绘,分别选取两流域代表性民居对壤塘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征进行探究。从壤塘民居形体构成、平面功能以及结构构造三个维度展开梳理和总结,从而揭示壤塘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壤塘民居 藏族民居 空间特征
下载PDF
赣南生土历史建筑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腾飞 温小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对赣南生土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进行准确评价,结合现有规范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赣南生土历史建筑结构安全的多维度评价模型;其次,使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然后,采用... 为了对赣南生土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进行准确评价,结合现有规范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赣南生土历史建筑结构安全的多维度评价模型;其次,使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然后,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建立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构表明评价模型贴合实际,可以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安全现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建筑 区间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结构安全评价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嫄媛 王晓斐 邹洲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新建民居,传统民居空间的自我演化被打破,传统建筑文化被迫走向衰落和灭亡。文章对傣族传统民居追根溯源,通过西双版纳傣族传统...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韵味,出现了很多异变的、不伦不类的傣族新建民居,传统民居空间的自我演化被打破,传统建筑文化被迫走向衰落和灭亡。文章对傣族传统民居追根溯源,通过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的对比分析,得出可变因子与不变因子,总结其影响产生可变因子的原因,从而产生对未来傣族民居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民居 传统民居 民居演变
下载PDF
粉煤灰对新型超早强磷酸盐修补材料的改性研究
15
作者 周跃孝 李硕 +1 位作者 赵顺义 唐春平 《重庆建筑》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在磷酸盐修补材料中加入粉煤灰,可有效地改善其性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磷酸盐修补材料凝结时间、强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延缓凝结时间,但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强度有所降低,可减少磷酸盐修补材料的... 在磷酸盐修补材料中加入粉煤灰,可有效地改善其性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磷酸盐修补材料凝结时间、强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延缓凝结时间,但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强度有所降低,可减少磷酸盐修补材料的干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粉煤灰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干缩
下载PDF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
16
作者 刘大钰 潘曦 周扬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 澜沧江中游流域地处三江并流地区与藏彝走廊腹地,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民居与聚落。文章以该地区分布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木构架民居为对象,从技术、空间、象征三个维度对该类建筑展开基因多样性调查。该区域的木构架民居建筑内部形式十分多样,其中,在建造技术和空间布局上受流域和民族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文化象征方面则以民族为主导因素,总体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木构架 民族建筑 澜沧江中游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苗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与当代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智威 樊衍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11期49-52,共4页
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出现以来,设计界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探索富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建筑设计形式与风格,试图为当代建筑的“美”寻求答案。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本文以建筑符号学的角度为切入点,从符义、... 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出现以来,设计界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探索富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建筑设计形式与风格,试图为当代建筑的“美”寻求答案。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本文以建筑符号学的角度为切入点,从符义、符构、符用三个角度对湘西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进行了分类并释义,通过案例佐证在现代设计中建筑符号的实践手段以及方法的可行性。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研究对现代地域性、文化性的设计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研究为现代建筑风格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更为现代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传统民居 建筑符号学 建筑符构学 建筑符义学 建筑符用学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类型特征及其演变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陈功 何韶瑶 +1 位作者 张梦淼 谢珉 《住区》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反映了居民的文化认知与对所在地域环境的适应。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基础上,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来归类分析该特殊地区内土家族传统民居建... 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反映了居民的文化认知与对所在地域环境的适应。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基础上,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来归类分析该特殊地区内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通过实地测绘考察,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三类典型平面形制进行系统的类型梳理及特征分析,从中找寻从原始形制到演变形制之间差异中的固定要素,并挖掘民居平面形制的推演规律,最后探析平面形制演变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以期为保护发展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提供识别性依据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土家族 传统民居 平面形制
下载PDF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与可持续保护策略研究
19
作者 董若琦 王万江 樊辉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22-27,共6页
满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故乡,仍保留着极具满族传统特色的传统建筑营造形式,民居中呈现的“口袋房”“万字炕”“坐在地面上的烟囱”等体现出独特的传统建筑营造特征。其地域性的建造手法和极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使满族民... 满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故乡,仍保留着极具满族传统特色的传统建筑营造形式,民居中呈现的“口袋房”“万字炕”“坐在地面上的烟囱”等体现出独特的传统建筑营造特征。其地域性的建造手法和极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使满族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民居中蕴含的智慧是其精髓所在,应挖掘传统民居营造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对其进行可持续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故文章对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进行梳理总结,最终以可持续保护视角从“文化”“生命”“绿色”三个角度提出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策略,为满族民居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使满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可以为其他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的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民居 建筑营造 可持续保护 策略
下载PDF
生活美学视域下的白族民居彩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文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白族民居彩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部分。白族民居彩绘可以看作是美的直观形态,对白族民居彩绘的欣赏也就是对美的欣赏。总体来说,白族民居彩绘是日常中的审美表现,蕴含着白族人民丰富的生活理趣和生命情趣,充... 白族民居彩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部分。白族民居彩绘可以看作是美的直观形态,对白族民居彩绘的欣赏也就是对美的欣赏。总体来说,白族民居彩绘是日常中的审美表现,蕴含着白族人民丰富的生活理趣和生命情趣,充分体现了生活与艺术合一、以和为美的生活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白族 民居彩绘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